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神经实时监测在侧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许耀东 陈穗俊 +6 位作者 郑亿庆 刘伟 区永康 刘翔 张少燕 徐秀娟 邓跃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实时监测在侧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2例侧颅底外科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仪,观察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的情况,并随访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术前无面瘫的16例中,4例听神经瘤,4例颞骨癌,2例岩尖胆脂瘤,2例第... [目的]探讨面神经实时监测在侧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2例侧颅底外科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仪,观察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的情况,并随访术后面神经功能。[结果]术前无面瘫的16例中,4例听神经瘤,4例颞骨癌,2例岩尖胆脂瘤,2例第一鳃沟瘘管,2例颈静脉区肿瘤,1例梅尼埃病均无出现面瘫,1例梅尼埃病术后出现Ⅲ级面瘫,术后半年完全恢复;术前有面瘫6例中,1例岩尖胆脂瘤完全恢复,3例外伤性面瘫术后恢复至Ⅰ级,1例颞骨癌术中行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和1例贝氏面瘫术后恢复至Ⅲ级。[结论]侧颅底外科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可提高面神经保全率,面神经肌电图EMG刺激电流阈值的大小可为面神经大致走向、功能状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监测 侧颅底外科手术
下载PDF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2例报告并文献回顾 被引量:5
2
作者 郑眉光 李方成 +1 位作者 刘安民 李春海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9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提高对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s)的认识,改善患者生存率。方法报告我院2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入院后予行CT、MR、肿瘤活检等辅助方法明确诊断后,行手术治疗及辅助放... 目的提高对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s)的认识,改善患者生存率。方法报告我院2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入院后予行CT、MR、肿瘤活检等辅助方法明确诊断后,行手术治疗及辅助放化疗,或行根治性截肢手术,临床效果满意。结论MPNSTs在诊断和治疗上仍然存在困难,预后不理想。手术切除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辅助放疗亦能有效降低复发率,化疗的效果尚不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氯化锂对脑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脑组织含铁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郑眉光 刘安民 +1 位作者 李方成 蔡望青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9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观察氯化锂对SD成年大鼠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含铁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和氯化锂预处理脑出血组,每组18只。氯化锂预处理脑出血组手术前7天起每天腹腔注射1 mmol/L的氯... 目的:观察氯化锂对SD成年大鼠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含铁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和氯化锂预处理脑出血组,每组18只。氯化锂预处理脑出血组手术前7天起每天腹腔注射1 mmol/L的氯化锂。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将一定量的Ⅳ型胶原酶用微量进样器精确注入大鼠内囊诱导脑出血模型。据术后处死动物的时间不同,各组再分别分为1、3、7天三个亚组。分别采用TUNEL和免疫组化观察脑出血区的神经细胞凋亡和HO-1的表达情况。结果:脑出血后1、3、7天,氯化锂预处理组脑血肿区的TUNEL阳性细胞明显少于相对应的脑出血组(P<0.01),而HO-1阳性细胞数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氯化锂预处理能显著减少脑出血后血肿区的神经元细胞凋亡,降低HO-1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凋亡 含铁血红素氧合酶-1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葡萄糖转运体1在缺血半影区的表达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方成 陶宗玉 +3 位作者 刘安民 李军亮 吴中华 林吉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878-1881,共4页
目的 :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在不同缺血时间和不同再灌注时间的脑梗塞体积比、皮质半影区葡萄糖转运体 1(GLUT1)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方法 :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用KontronIBAS2 5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 目的 :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在不同缺血时间和不同再灌注时间的脑梗塞体积比、皮质半影区葡萄糖转运体 1(GLUT1)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方法 :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用KontronIBAS2 5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脑梗塞体积比 ;剥取缺血半影区皮质组织 ,采用反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测定GLUT1mRNA水平的变化 ;用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测定GLUT1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脑缺血 1h后再灌注脑梗塞体积明显小于缺血 3h再灌注。GLUT1mRNA自 1h即开始升高 ,2 4h到达高峰 ,1周时仍高于假手术对照组 ;缺血 3h再灌注组在 3h开始升高 ,2 4h到高峰 ,1周后仍高于正常 ,但升高幅度不及MCAO 1h/R组。MCAO 1h/R组GLUT1蛋白水平自 3h开始升高 ,2 4h达到高峰 ,1周时接近正常 ;MCAO 3h/R组GLUT1在 3h下降 ,继之升高 ,2 4h到高峰 ,1周时接近正常。结论 :GLUT1在缺血半影区的表达上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单糖转运蛋白质类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外伤性前颅底缺损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4
5
作者 邓跃飞 林吉惠 +2 位作者 钟志光 郑亿庆 刘安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 探讨外伤性前颅底缺损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36例患者根据不同临床情况分别采用如下手术方法进行缺损修复:①游离骨膜片5例;②鼻内窥镜下修补3例;③带蒂额帽状鹏膜骨膜瓣16例;④带蒂颞肌筋膜骨膜瓣12例。所有患者均未移植骨修复... 目的 探讨外伤性前颅底缺损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36例患者根据不同临床情况分别采用如下手术方法进行缺损修复:①游离骨膜片5例;②鼻内窥镜下修补3例;③带蒂额帽状鹏膜骨膜瓣16例;④带蒂颞肌筋膜骨膜瓣12例。所有患者均未移植骨修复颅底。结果 平均住院16 d,术前有脑脊液(CSF)漏、气颅、脑膜脑膨出及眼球突出或凹陷者术后均消失,无CSF漏、气颅及感染再发生。31例随访6个月至10年(平均4年),未发现有脑膜脑膨出发生。结论 颅底缺损直径<1cm且无合并颅内损伤、感染及异物存留的患者可经鼻内窥镜下手术修复缺损,但对急性复杂性颅脑-颅底颌面损伤或颅底缺损较大伴有异物、脓肿、脑膜脑膨出或气颅和CSF漏超过2周不愈者应尽早予清创和修复颅底缺损;带蒂额帽状腹膜骨膜瓣是修复颅底缺损最好的材料,但对于有额部皮肤软组织严重损伤患者则应选择带蒂颞肌筋膜骨膜瓣来修复颅底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前颅底缺损 外科手术 手术方法 鼻内窥镜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脑型葡萄糖转运体在缺血半影区的表达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方成 陶宗玉 +3 位作者 刘安民 李军亮 吴中华 林吉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6-510,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不同缺血时间和不同再灌注时间的脑梗死体积比、皮质半影区脑型葡萄糖转运体(GLUT1、GLUT3)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KontronIBAS2.5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检...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不同缺血时间和不同再灌注时间的脑梗死体积比、皮质半影区脑型葡萄糖转运体(GLUT1、GLUT3)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KontronIBAS2.5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脑梗死体积比;剥取缺血半影区皮质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GLUT1、GLUT3mRNA水平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测定GLUT1、GLUT3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脑缺血1h后再灌注(MCAO1h/R)较缺血3h再灌注(MCAO3h/R)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MCAO1h/R组GLUT1、GLUT3mRNA缺血后升高,24h到达高峰,但GLUT1比GLUT3提前升高,且升高的幅度更大。MCAO3h/R组GLUT1在3h开始升高,24h到高峰;GLUT3在缺血3h有一下降点,然后升高,24h到高峰,一周恢复正常,同样GLUT1比GLUT3提前升高,且升高的幅度更大。MCAO3h/R组较MCAO1h/R组的GLUT1、GLUT3峰值低。GLUT1、3蛋白水平的表达与mRNA相符合。【结论】GLUT1、GLUT3在缺血半影区的表达上调,可能是机体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皮质半影区 葡萄糖转运体1 葡萄糖转运体3
下载PDF
持续万古霉素灌洗治疗4例颅内葡萄球菌感染 被引量:6
7
作者 蔡望青 钟伟健 +1 位作者 刘安民 陈家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9-470,共2页
颅内葡萄球菌感染治疗上十分棘手,死亡率较高.国外有少量文献报道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稳可信)治疗颅内葡萄球菌感染,取得明显疗效,但用万古霉素持续灌洗治疗颅内葡萄球菌感染,未见有文献报道.自1996年至2003年8月,我们采用此方法治疗颅内... 颅内葡萄球菌感染治疗上十分棘手,死亡率较高.国外有少量文献报道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稳可信)治疗颅内葡萄球菌感染,取得明显疗效,但用万古霉素持续灌洗治疗颅内葡萄球菌感染,未见有文献报道.自1996年至2003年8月,我们采用此方法治疗颅内葡萄球菌感染治疗4例,无死亡,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感染 灌洗治疗 万古霉素 颅内 感染治疗 文献报道 鞘内注射 效果满意 稳可信 死亡率
下载PDF
转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脐带间质干细胞移植促进大鼠脑出血后髓鞘再生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安民 罗铭 +3 位作者 蔡望青 李方成 李国 潘伟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36-1940,共5页
目的:研究转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HGF)人脐带间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对脑出血后脱髓鞘再生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脑出血+hUCMSCs-HGF组、脑出血+hUCMSCs组和脑出血+PBS组,每组20只。胶原酶诱导建立脑出血模... 目的:研究转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HGF)人脐带间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对脑出血后脱髓鞘再生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脑出血+hUCMSCs-HGF组、脑出血+hUCMSCs组和脑出血+PBS组,每组20只。胶原酶诱导建立脑出血模型,据不同组别于术后7d立体定向下进行侧脑室相应的移植。分别于移植前1d和移植后1、7、14、21、28、35d利用mNSS(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评分检测大鼠神经功能情况,应用劳克坚牢蓝检测脑损伤区的神经纤维恢复情况,利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变化。结果:脑出血模型大鼠术后3周(即移植术后2周)mNSS评分检测的神经功能,hUCMSCs-HGF组和hUCMSCs组的神经功能改善较PBS组明显提高(P<0.05),而且hUCMSCs-HGF组较hUC-MSCs组神经改善更加显著(P<0.05)。hUCMSCs-HGF组的神经纤维修复较其它组明显改善,髓鞘碱性蛋白的表达较其它组亦明显提高(P<0.01)。结论:转hHGF人脐带间质干细胞移植较单纯细胞移植能明显提高神经纤维髓鞘再生能力,促进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失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肝细胞生长因子 髓鞘再生 脑出血 大鼠
下载PDF
葡萄糖转运体3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半影区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方成 陶宗玉 +4 位作者 刘安民 李军亮 张蕲 吴中华 林吉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276-2279,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不同缺血时间和不同再灌注时间的脑梗塞体积比、皮质半影区葡萄糖转运体3(GLUT3)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KontronIBAS25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脑梗塞体积比;剥取...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不同缺血时间和不同再灌注时间的脑梗塞体积比、皮质半影区葡萄糖转运体3(GLUT3)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KontronIBAS25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脑梗塞体积比;剥取缺血半影区皮质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GLUT3mRNA水平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测定GLUT3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脑缺血1h后再灌注组的脑梗塞体积明显小于缺血3h再灌注组梗塞体积。GLUT3自3h即开始升高,24h到达高峰,1周时仍高于假手术对照组;缺血3h再灌注组在3h有一下降点,然后升高,24h到高峰,1周时接近正常水平。GLUT3蛋白水平的表达与mRNA相符合。结论GLUT3在缺血半影区的表达上调,可能是机体对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半影区 单糖转运蛋白质类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脑室冲洗引流术治疗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安民 李方成 +2 位作者 钟志光 邓跃飞 蔡望青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2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严重颅内感染的脑室冲洗引流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总结开颅手术后严重颅内感染16例,在全身抗感染的同时,分别行双侧脑室置管抗生素盐水冲洗引流术和侧脑室-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抗生素盐水持续冲洗引流治疗。结果16例...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严重颅内感染的脑室冲洗引流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总结开颅手术后严重颅内感染16例,在全身抗感染的同时,分别行双侧脑室置管抗生素盐水冲洗引流术和侧脑室-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抗生素盐水持续冲洗引流治疗。结果16例中15治愈,治愈时间多为1~2周,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严重颅内感染,采用侧脑室置管抗生素盐水冲洗引流术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颅内感染 治疗
下载PDF
甘露醇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脑脊液渗透压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方成 戴学元 +2 位作者 林吉惠 钟志光 谭平国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使用甘露醇过程中,脑脊液渗透压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使用甘露醇时间的长短,将2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长时程组和短时程组,分别检测使用甘露醇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浆和脑脊液渗透压值。结果:开...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使用甘露醇过程中,脑脊液渗透压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使用甘露醇时间的长短,将2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分为长时程组和短时程组,分别检测使用甘露醇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浆和脑脊液渗透压值。结果:开始使用甘露醇时,血浆渗透压迅速上升,48h即从(300.7±3.3)mOsm/kg H2O上升至(323.1±5.2)mOsm/kg H2O,然后维持相对稳定;而脑脊液渗透压起初维持稳定,大部分病人24h后开始缓慢上升。甘露醇停用或减量后,血浆渗透压下降迅速而脑脊液渗透压仅轻微下降;使得血浆与脑脊液间的渗透压梯度急剧减小,甚至形成负向渗透压梯度。结论:使用甘露醇过程中血浆-脑脊液渗透压梯度的改变与甘露醇的治疗效果及停用甘露醇出现的“反跳现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重型颅脑损伤 脑脊液 渗透压 测定
下载PDF
脑肿瘤切除术后脑性耗盐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建平 蔡望青 +2 位作者 陈再丰 钟伟健 谭平国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2-214,共3页
目的 探讨脑肿瘤切除术后脑性耗盐综合征 (CSWS)的病因、类型、诊断及处理方案。方法 分析 2 3 4例脑肿瘤术后出现 2 1例脑性耗盐综合征的病例资料及诊疗情况 ,患者多在术后第 4~ 9天出现血钠下降 ,血钠均低于 13 0mmol/L ,2 4h尿钠... 目的 探讨脑肿瘤切除术后脑性耗盐综合征 (CSWS)的病因、类型、诊断及处理方案。方法 分析 2 3 4例脑肿瘤术后出现 2 1例脑性耗盐综合征的病例资料及诊疗情况 ,患者多在术后第 4~ 9天出现血钠下降 ,血钠均低于 13 0mmol/L ,2 4h尿钠排泄均超过 10 0mmol,CVP <6cmH2 O。结果  18例一过性低钠血症 ,经充分补钠、补液治疗 4~ 9d后恢复正常 ;1例颅咽管瘤患者术后第 10天死亡 ;2例持续性低钠血症患者病情明显恶化 ,但补钠效果不佳。结论 鞍区肿瘤术后CSWS发生率较高 ,常伴有尿崩症 ;颅咽管瘤术后CSWS发生率较垂体瘤术后高 ,血钠降幅更显著。CSWS存在一过性和持续性两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低钠血症 脑性耗盐综合征(CSWS)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LADH)
下载PDF
微波照射联合赛肤润应用于肛周皮肤损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碧萍 吴惠文 +1 位作者 李鼎贤 刘娟英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700-1701,共2页
目的观察微波照射联合赛肤润保护应用于粪便反复刺激所致肛周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实验组:患者每日三次用软毛巾以温水清洁肛周皮肤并擦干后,用多功能微波治疗仪照射肛周,照射完毕采用赛肤润涂擦肛周;每次排便后都用软毛巾温水清洁肛周... 目的观察微波照射联合赛肤润保护应用于粪便反复刺激所致肛周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实验组:患者每日三次用软毛巾以温水清洁肛周皮肤并擦干后,用多功能微波治疗仪照射肛周,照射完毕采用赛肤润涂擦肛周;每次排便后都用软毛巾温水清洁肛周,擦干后涂赛肤润,保持肛周的清洁,直至肛周皮肤恢复正常。对照组:患者排便后随时用软毛巾温水清洁肛周擦干后用氧化锌软膏保护肛周皮肤。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比较,χ2=5.994,P=0.014;平均显效时间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微波照射联合赛肤润使用,能加速炎症反应的吸收,提高组织再生和修复能力,促进损伤皮肤的愈合,防止皮肤继续受损伤,对粪便刺激导致的肛周皮肤损伤,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赛肤润 肛周皮肤损伤 疗效
下载PDF
大鼠GLUT1基因的扩增及其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方成 李军亮 +4 位作者 梁伟强 刘然义 吴中华 张培峰 袁开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284-2286,共3页
目的:构建携带大鼠葡萄糖转运体1基因(GLUT1)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神经元死亡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获取大鼠GLUT1基因全长cDNA,将其克隆至穿梭质粒pShuttle中... 目的:构建携带大鼠葡萄糖转运体1基因(GLUT1)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神经元死亡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获取大鼠GLUT1基因全长cDNA,将其克隆至穿梭质粒pShuttle中构建穿梭质粒pShuttle-G lut1,经酶切后与线性化的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no-X体外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pAd-G lut1,酶切线性化重组腺病毒质粒后转染HEK293细胞包装成重组病毒颗粒,重组腺病毒在HEK293细胞中反复扩增数代后,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免疫印迹法(W estern b lotting)从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鉴定重组的腺病毒。结果:经PCR分析及DNA测序显示GLUT1 cDNA序列正确;筛选出重组腺病毒质粒pAd-G lut1后在HEK293细胞中成功包装出重组病毒,包装后冻融细胞行PCR及W estern b lotting检测表明重组腺病毒包装成功。结论:成功扩增了大鼠GLUT1基因并构建了携带大鼠GLUT1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这有助于研究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神经元死亡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转运体1 基因扩增 重组腺病毒载体
下载PDF
葡萄糖转运体3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方成 陶宗玉 +3 位作者 刘安民 李军亮 吴中华 林吉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168-170,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不同缺血时间和不同再灌注时间的脑梗死体积比、海马区葡萄糖转运体3(GLUT3)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方法】健康雄性 SD(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3组:①缺血1h 再灌注组(MCAO1h/R)28只;②缺血3h ...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不同缺血时间和不同再灌注时间的脑梗死体积比、海马区葡萄糖转运体3(GLUT3)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方法】健康雄性 SD(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3组:①缺血1h 再灌注组(MCAO1h/R)28只;②缺血3h 再灌注组(MCAO3h/R)24只;③假手术组(pseudo operation)4只。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 Kontron IBAS2.5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脑梗死体积比;剥取海马区皮质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 GLUT3 mRNA 水平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测定 GLUT3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脑缺血1h 后再灌注(MCAO1h/R)较缺血3h 再灌注(MCAO3h/R)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MCAO1h/R 组:GLUT3 mRNA 在6h 有1次升高,但以后各时相均低于正常对照组。MCAO3h/R 组:各时间点 GLUT3 mRNA 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在72h、1周不能测到GLUT3 mRNA 的表达。GLUT3蛋白水平的表达与 mRNA 相符合。MCAO3h/R 组与 MCAO1h/R 组在相应的各时间点比较,GLUT3 mRNA 降低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LUT3在缺血海马区的表达下降,可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退变或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海马区 葡萄糖转运体3 RT-PCR 大鼠
下载PDF
大鼠GLUT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293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方成 李军亮 +3 位作者 刘然义 吴中华 张培峰 刘安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994-1998,共5页
目的:构建大鼠葡萄糖转运体1(GLUT1)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以RT-PCR方法从大鼠脑组织中 获取GLUT1全长cDNA片段,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Glutl,随后用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转染HEK... 目的:构建大鼠葡萄糖转运体1(GLUT1)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以RT-PCR方法从大鼠脑组织中 获取GLUT1全长cDNA片段,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Glutl,随后用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转染HEK293细胞,以RT-PCR法检测重组质粒在mRNA水平的表达,以免疫 组化的方法检测重组质粒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以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Glutl转染293细 胞后,在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检测到了葡萄糖转运体1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大鼠葡萄糖转运体1的真 核表达载体pcDNA3.1(+)-Glutl,且证实其可在293细胞中成功表达目的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外源性GLUT1表达对 缺血缺氧脑细胞的保护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转运体1 真核表达 脑缺血 293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陶宗玉 李方成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377-379,共3页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动物(MCAO)模型制作种类繁多,本文对文献报道的各种模型进行系统分类,并就其制备方法、原理、使用范围及特点进行概括与评价。
关键词 大鼠 脑缺血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初始经验性治疗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感染32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新科 胡震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935-193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谱能)初始经验性治疗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帮助。方法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32例采用亚胺培南进行初始经验性用药,并对此类气管... 目的探讨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谱能)初始经验性治疗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帮助。方法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32例采用亚胺培南进行初始经验性用药,并对此类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痰液进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治疗结束考察临床效果。结果32份痰标本中检出细菌48株,真菌5株;单一感染15株,混合感染38株;其中G杆菌34株(64.14%),G+球菌14株(26.42%),真菌5株(9.43%)。G-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居首位(18.86%),G+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优势(13.21%),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5.66%)。药敏试验结果示,G'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总敏感率达79.41%,G-杆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高度耐药,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G+球菌。患者经亚胺培南经验性治疗后再根据药敏结果针对性应用抗生素进行感染治疗,18例(56.15%)患者单独使用亚胺培南完成治疗;根据药敏结果合用其他抗生素治疗的患者8例(25.00%),总的有效率为81.25%,亚胺培南撤药率仅为18.75%,总病死率为6.25%,治疗期间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病原菌对亚胺培南有较高的敏感阳性率,因此可以考虑对此类患者采用亚胺培南进行经验性初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胺培南 气管切开术 病原菌 痰液培养 药敏试验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军亮 许新科 郑眉光 《中国处方药》 2008年第11期84-85,共2页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26%-51%),纳络酮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非特异性阿片受体拈抗剂,在颅脑损伤后早期应用对于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改善脑代谢均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对于昏迷和呼吸抑...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26%-51%),纳络酮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非特异性阿片受体拈抗剂,在颅脑损伤后早期应用对于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改善脑代谢均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对于昏迷和呼吸抑制的患者,纳洛酮有快速改善意识障碍、解除呼吸抑制的作用(孟庆林,主编.纳洛酮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1996;江基尧,朱诚,主编.现代颅脑损伤学.1999),因而目前存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临床对比研究 纳洛酮治疗 剂量 呼吸抑制 降低颅内压 颅脑损伤后 常见疾病
下载PDF
三级护理查房对提高年轻护士专科业务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鲍惠莲 刘娟英 《内蒙古中医药》 2011年第4期63-64,共2页
目的:通过本科室有有针对性疾病进行床边三级查房,探讨床边护理三级查房对新护士护理水平的作用。方法:2009、3~2010、8年共进行462次护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床边护理三级查房。结果:通过组织护理三级查房提高了新护士的专科护理水平... 目的:通过本科室有有针对性疾病进行床边三级查房,探讨床边护理三级查房对新护士护理水平的作用。方法:2009、3~2010、8年共进行462次护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床边护理三级查房。结果:通过组织护理三级查房提高了新护士的专科护理水平,帮助了年轻护士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边 护理 三级查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