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方法和对临床治疗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周自爱 赵伟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26期94-95,共2页
目的分析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12月医院西药房工作人员21名作为对照组,2018年1-12月医院西药房工作人员21名作为观察组。观察组采取强化服务质量管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服务质量管理模式,比较2组满... 目的分析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提升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12月医院西药房工作人员21名作为对照组,2018年1-12月医院西药房工作人员21名作为观察组。观察组采取强化服务质量管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服务质量管理模式,比较2组满意度、出错率。结果观察组医务人员、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1),出错率4. 76%低于对照组的28. 57%(P <0. 05)。结论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中应用强化服务质量管理模式临床价值显著,可降低出错率,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药房 药学服务质量 提升方法 满意度 出错率 服务质量管理模式
原文传递
羟基脲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25例 被引量:6
2
作者 肖佩玉 万正兰 +1 位作者 麦海燕 庄华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6期154-155,共2页
目的观察羟基脲(HU)加α-干扰素(α-IFN)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的疗效。方法总结了125例应用羟基脲(HU)加α-干扰素治疗的CML慢性期的疗效及药物的毒副反应。结果羟基脲(HU)加α-干扰素治疗CHR率为96%。结论羟基脲(HU)加α-... 目的观察羟基脲(HU)加α-干扰素(α-IFN)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的疗效。方法总结了125例应用羟基脲(HU)加α-干扰素治疗的CML慢性期的疗效及药物的毒副反应。结果羟基脲(HU)加α-干扰素治疗CHR率为96%。结论羟基脲(HU)加α-干扰素(α-IFN)是治疗CML慢性期较为有效的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期 治疗 羟基脲 Α-干扰素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脊柱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5
3
作者 卢珠倩 姚少瑜 卢倩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20期191-192,共2页
目的 总结脊柱外科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17例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3月一组脊柱外科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17例患者的护理资料,总结该类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护理对策;对该组患者采取了体位改变、切口护理... 目的 总结脊柱外科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17例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3月一组脊柱外科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17例患者的护理资料,总结该类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护理对策;对该组患者采取了体位改变、切口护理、引流管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方面护理措施.结果 该组所有患者经处理,脑脊液漏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良好.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治疗依从性,脑脊液漏的控制,均起到了有效的作用,是脊柱外科护理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手术 脑脊液漏 护理
下载PDF
患者出院带药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梁斯敏 利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26期87-88,共2页
目的分析患者出院带药处方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6-10月所开具的出院带药处方共6 000份,由医院专业药师对药物处方信息进行审核,对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处方进行收集,并对其中存在的各... 目的分析患者出院带药处方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6-10月所开具的出院带药处方共6 000份,由医院专业药师对药物处方信息进行审核,对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处方进行收集,并对其中存在的各类不合理用给药现状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结果经审核6 000份出院带药处方后,共检出存在不合理用药处方116份(1. 93%)。其中存在药物用法用量不当65份(56. 03%),缺项38份(32. 76%),药物选取不当12份(10. 34%),越级1份(0. 87%)。结论加强患者出院前带药处方的有效审核,可改善不合理用药情况,使患者用药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院带药处方 不合理用药 现状研究 解决对策
原文传递
我院2017年门急诊处方点评情况与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赖晓霞 余田 蔡娅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32期110-111,共2页
目的点评与分析医院2017年门急诊处方情况,了解和掌握现阶段处方质量及存在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2016年修订版)》要求,通过电子点评系统,按照随机原则每月抽取门急诊医师每人5张处方进行点评,整理出... 目的点评与分析医院2017年门急诊处方情况,了解和掌握现阶段处方质量及存在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2016年修订版)》要求,通过电子点评系统,按照随机原则每月抽取门急诊医师每人5张处方进行点评,整理出不合格处方情况反馈给医师,并对不合格处方作公示,对该处方医师予以相应经济处罚。结果2017年点评处方数为20662张,其中不合格处方247张,处方合格率为98.80%。医师开具的处方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诊断书写不规范或诊断不全,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以及用药适应证不适宜等。结论该医院的门急诊处方基本合理,但是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处方点评工作需持续进行,以确保医院医院处方质量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急诊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外科患者出院带抗菌药处方分析及干预 被引量:1
6
作者 利程 梁斯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26期90-90,共1页
目的分析医院外科手术出院患者带抗菌药处方情况,并就处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干预。方法纳入2017年6月-2018年6月医院外科出院带药患者(n=443)作为研究对象,以干预前后为基准,对443份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结... 目的分析医院外科手术出院患者带抗菌药处方情况,并就处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干预。方法纳入2017年6月-2018年6月医院外科出院带药患者(n=443)作为研究对象,以干预前后为基准,对443份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结果 443份中,236份(53. 27%)使用抗菌药物,疗程7 d内100份(42. 37%),疗程7 d及其以上136份(57. 63%)。干预后处方不合理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1或P <0. 05)。结论对外科出院患者带抗菌药处方中存在问题进行干预后,处方合理使用率明显升高,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出院带药 抗菌药处方 日剂量 感染
原文传递
康复新液与艾普拉唑联合治疗老年门脉高压性胃病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葛延铭 赖晓霞 《北方药学》 2019年第8期32-33,共2页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与艾普拉唑联合治疗老年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门脉高压性胃病老年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康复新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与艾普拉唑联合治疗老年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门脉高压性胃病老年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康复新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艾普拉唑。治疗30d后,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与艾普拉唑联合治疗老年门脉高压性胃病效果显著,其效果优于单独康复新液,在临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性胃病 康复新液 艾普拉唑
下载PDF
探讨氨溴特罗口服液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葛延铭 陈秋凤 赖思蓓 《海峡药学》 2019年第5期161-162,共2页
目的探究氨溴特罗口服液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急性支气管炎患儿120例,随机的分成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两组患儿在进行常规的治疗外,对照组应用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观... 目的探究氨溴特罗口服液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急性支气管炎患儿120例,随机的分成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两组患儿在进行常规的治疗外,对照组应用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观察组给予氨溴特罗口服液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的有效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咳嗽,发热,肺内湿啰音和喘息的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氨溴特罗口服液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溴特罗口服液 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儿童 急性支气管炎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的慢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叶伟斌 吕台中 徐辉 《海峡药学》 2019年第6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对ALT升高的慢性肝病患者应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ALT升高的慢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和观察组(异甘... 目的探讨对ALT升高的慢性肝病患者应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ALT升高的慢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和观察组(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每组患者50例。对比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ALT下降指标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指标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的下降幅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LT指标均显著升高;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LT升高的慢性肝病患者,采取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显著降低ALT指标数值,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 ALT 慢性肝病 安全性
下载PDF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唐耀能 梁启聪 《北方药学》 2020年第1期152-153,共2页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患者120例,观察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120例,发生不良反应56例,占4...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患者120例,观察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120例,发生不良反应56例,占46.7%,应用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包含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头孢他啶以及头孢唑林等,主要不良反应为面部潮红、荨麻疹、麻疹、皮肤瘙痒以及红斑等皮肤和皮肤附件不良反应,共27例,占48.4%。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7例,占12.7%;神经系统不良反应8例,占14.3%;全身反应6例,占10.7%;出现其他不良反应6例,占10.7%。结论: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主要不良反应涉及皮肤、皮肤附件、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在临床用药时应当结合临床症状,积极进行药敏实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特性 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探讨葡萄糖与混合糖电解质对临床营养液配制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秋凤 赖思蓓 廖星源 《海峡药学》 2019年第6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与混合糖电解质对临床营养液配制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相同的配方、相同含量的全肠外营养液作为本次课题研究的对象,分为对照组(注入葡萄糖)、观察组(注入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对比混合后不同时间段营养液的pH值及电... 目的探讨葡萄糖与混合糖电解质对临床营养液配制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相同的配方、相同含量的全肠外营养液作为本次课题研究的对象,分为对照组(注入葡萄糖)、观察组(注入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对比混合后不同时间段营养液的pH值及电解质含量变化。结果葡萄糖组别在各个时间段的pH值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组别的各个时间段pH值相比较低,一天内的pH值均在5.4~6.1数值内;1d内,两组电解质均出现一定的变化,且葡萄糖内的各项指标均少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组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糖对临床营养液配制稳定性影响较小,但在配制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时也需要控制其加入的用量,不可使pH值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临床营养液 稳定性 PH值
下载PDF
PDCA循环模式下的洁净管理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空气中清洁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秋凤 葛延铭 林夏茵 《抗感染药学》 2019年第7期1172-1174,共3页
目的:探究PDCA循环模式下的洁净管理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空气中清洁度的影响。方法:抽取医院PIVAS 2018年7-11月间常规实施PDCA循环模式下的洁净管理资料为实施前组,另抽取2018年12-2019年4月间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下的洁净管理... 目的:探究PDCA循环模式下的洁净管理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空气中清洁度的影响。方法:抽取医院PIVAS 2018年7-11月间常规实施PDCA循环模式下的洁净管理资料为实施前组,另抽取2018年12-2019年4月间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下的洁净管理资料为实施后组,比较实施前后PIVAS内的沉降菌生成率、不同位置的空气沉降菌菌落数的差异,以及实施前后医务人员对其的满意度差异。结果:实施前后PIVAS内空气中取样标本培养细菌各10次和使用培养皿300个;实施后组沉降菌生成率为9.67%低于实施前为29.33%(P<0.05),不同位置取样标本中沉降菌菌落数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医务人员对PIVAS洁净管理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模式下洁净管理显著提高了PIVAS内空气的洁净度,确保了PIVAS输液配制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洁净管理 PIVAS 沉降菌 洁净度
原文传递
我院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台中 叶伟斌 《北方药学》 2019年第8期177-178,共2页
目的:分析我院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情况。方法:从本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768例,对预防用药指征、抗生素预防使用率、抗生素种类及频次、用药时机及术后使用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分析我院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情况。方法:从本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768例,对预防用药指征、抗生素预防使用率、抗生素种类及频次、用药时机及术后使用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生素预防使用率为16.15%,124例使用抗生素的病例中,单用药物112例(90.32%),两种药物联用12例(9.68%),头孢唑林、头孢呋辛使用率较高,分别为55.15%、34.56%,术前均用药,抗生素使用不合理2例(1.62%),用药时机不当1例(0.81%),用药时间过长1例(0.81%)。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合理情况十分少见,在用药时机、使用时间、药物选择等方面控制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类切口 围手术期 抗生素 预防用药
下载PDF
洛索洛芬与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对血清TNF-α、IL-37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秋凤 赖思蓓 林丽君 《北方药学》 2019年第7期124-124,133,共2页
目的:探讨洛索洛芬与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对血清外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TNF-α)、白介素-37(IL-3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于门诊收治的60例RA患者,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A组(洛索洛芬治疗)、B组(塞来... 目的:探讨洛索洛芬与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对血清外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TNF-α)、白介素-37(IL-3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于门诊收治的60例RA患者,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A组(洛索洛芬治疗)、B组(塞来昔布治疗)各30例;比较治疗前、后的TNF-α、IL-37表达水平,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3.33%,与B组的86.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A组TNF-α和IL-37表达水平高于B组(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与B组的16.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可以显著降低RA患者血清TNF-α、IL-37表达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洛索洛芬 塞来昔布
下载PDF
细胞毒性药物配制的职业危害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伟斌 吕台中 李添 《哈尔滨医药》 2019年第4期388-389,共2页
细胞毒性药物在临床肿瘤治疗中使用广泛,其配制过程受到相关医疗机构的重视,对于细胞毒性药物配制人员而言,该操作存在潜在职业危害,了解细胞毒性药物对其配制人员可能造成的职业危害,并提出防护对策,对细胞毒性药物配制人员的健康具有... 细胞毒性药物在临床肿瘤治疗中使用广泛,其配制过程受到相关医疗机构的重视,对于细胞毒性药物配制人员而言,该操作存在潜在职业危害,了解细胞毒性药物对其配制人员可能造成的职业危害,并提出防护对策,对细胞毒性药物配制人员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药物 配制 职业危害 防护对策
下载PDF
两种不同剂型奥美拉唑对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预后及胃液pH值的影响比较
16
作者 叶伟斌 李添 徐辉 《北方药学》 2019年第8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和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对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预后及胃液pH值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口服组和滴注组,每组50例。口服组... 目的:探讨并比较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和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对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预后及胃液pH值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口服组和滴注组,每组50例。口服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滴注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静脉滴注,疗程均为7d。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术前、术后3d、术后7d胃液pH值,两组48h止血率及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发生率。结果:口服组与滴注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7d,两组胃液pH值均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48h止血率及病情恶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和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对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预后及胃液pH值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两者治疗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 应激性溃疡出血 胃液 pH值 预后
下载PDF
兔胆粉和熊胆粉成分分析及药理作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丽云 祈真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8年第6期835-837,共3页
目的探究兔胆粉和熊胆粉成分及药理作用。方法采用LC-MS法对兔胆粉与熊胆粉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在药理实验部分使用氨水引咳与最大耐受实验对兔胆粉及熊胆粉镇咳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兔胆粉与熊胆粉中含有的成分相同,但同时也存在差异,兔... 目的探究兔胆粉和熊胆粉成分及药理作用。方法采用LC-MS法对兔胆粉与熊胆粉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在药理实验部分使用氨水引咳与最大耐受实验对兔胆粉及熊胆粉镇咳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兔胆粉与熊胆粉中含有的成分相同,但同时也存在差异,兔胆粉中的物质多于熊胆粉,包括牛磺鹅去氧胆酸、甘氨去氧胆酸、去黄去氧胆酸、甘氨石胆酸等;兔胆粉对胆汁分泌有显著作用;与空白组相比给药组小鼠咳嗽潜伏期延长,3 min内咳嗽次数减少。在延长咳嗽潜伏期上,兔胆粉中剂量组与熊胆粉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均显示出一定计量关系,即,镇咳效果随浓度增加而提高。结论兔胆粉与熊胆粉在主要成分上相同,但也存在差异,镇咳祛痰效果均显著,其成分与药理作用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胆粉 熊胆粉 成分分析 药理作用
原文传递
灯盏生脉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8
作者 黄汉 陈苏丹 郑志新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8期1102-1104,1108,共4页
目的探讨灯盏生脉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就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灯盏生脉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就诊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灯盏生脉胶囊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发作次数、发作时间。检测两组的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31% vs 80.00%,P<0.05)。治疗后,两组的发作次数、发作时间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的发作次数、发作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的Ang Ⅱ、ET-1、sVCAM-1水平低于治疗前,NO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的Ang Ⅱ、ET-1、sV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5% vs 18.46%,P<0.05)。结论灯盏生脉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确切,能显著减轻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生脉胶囊 氯吡格雷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管紧张素Ⅱ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原文传递
持续质量改进对辅助用药注射剂使用情况的影响
19
作者 叶伟斌 吕台中 徐辉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9年第11期123-125,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辅助用药注射剂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调取2018年1-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内分泌科4 256例患者辅助用药注射剂相关数据,对1-6月(持续质量改进前)2 120例及7-12月(持续质量改进后)2136例患者辅助用药注射剂使用...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辅助用药注射剂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调取2018年1-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内分泌科4 256例患者辅助用药注射剂相关数据,对1-6月(持续质量改进前)2 120例及7-12月(持续质量改进后)2136例患者辅助用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干预后患者辅助用药金额及人均辅助用药费用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辅助用药注射剂三联及三联以上用药患者比例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辅助用药注射剂使用不合理处方数明显少于干预前,同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持续质量改进用于辅助用药注射剂使用管理中,可有效减少辅助用药金额及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同时降低三联及以上药物使用率,从而促进药物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用药注射剂 持续质量改进 使用情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