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4—2015年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梁桂明 李正然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5期713-717,共5页
目的分析2014—2015年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1月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疾病患儿标本906份,分析菌株标本来源、病原菌分布及主要耐药菌对常用抗菌... 目的分析2014—2015年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1月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疾病患儿标本906份,分析菌株标本来源、病原菌分布及主要耐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菌株标本共906份,主要来自痰液,构成比为52.76%。其中革兰阴性菌342例(37.75%),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535例(59.05%),主要为人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真菌29例(3.20%),其中白色念珠菌24例。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呈高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耐药性明显较高,但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均无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唑啉、呋喃妥因耐药率较其他药物更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呈高耐药性;革兰阳性菌中,人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G耐药性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明显高于其他药物,表皮葡萄球菌则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红霉素有高度耐药性,溶血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高达100%。结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原菌较为广泛,临床上应根据致病菌株及耐药情况选择针对性抗菌药物,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广东省中山市2~6岁儿童打鼾现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建萍 王桂兰 +4 位作者 陈昂 李德庚 黄连红 刘楠 李尖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3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调查中山市2~6岁儿童的鼾症现况及白天行为模式,分析打鼾频率与白天行为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山市5个区6所幼儿园的1880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以澳大利亚悉尼儿童医院睡眠中心临... 目的调查中山市2~6岁儿童的鼾症现况及白天行为模式,分析打鼾频率与白天行为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山市5个区6所幼儿园的1880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以澳大利亚悉尼儿童医院睡眠中心临床问卷为基准,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自制问卷调查表。收回有效问卷1802份。结果鼾症儿童出现白天行为症状的概率为非鼾症儿童的1.51倍;在每周打鼾次数<3次时,鼾症程度越高的儿童白天行为症状的发病率越高;鼾症儿童出现白天嗜睡、注意力下降、多动、不合群的频率高于非鼾症儿童;每天睡眠总时间不足、入睡困难和仰卧的儿童白天行为症状的发病率较高。结论鼾症患儿比非鼾症患儿有更高的白天行为问题风险,应提倡对儿童鼾症的早期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鼾 白天行为 儿童
下载PDF
中山市城区3-6岁入园儿童营养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国春 骆翠媚 +2 位作者 梁结云 李杏粉 谢春华 《西藏医药》 2023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分析中山市城区36岁入园儿童营养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0月中山市城区3~6岁入园儿童3517例作为观察对象。调查中山市城区36岁入园儿童营养状况,分析影响儿童营养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调查的3517... 目的分析中山市城区36岁入园儿童营养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0月中山市城区3~6岁入园儿童3517例作为观察对象。调查中山市城区36岁入园儿童营养状况,分析影响儿童营养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调查的3517例入园儿童中,检出营养不良儿童703例,总患病率为19.9%,其中轻度营养不良493例,占70.13%;中度196例,占27.88%;重度14例,占1.99%。将703例营养不良儿童纳入营养不良组,其余纳入对照组,经单因素分析显示,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居住环境、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儿童食欲、爱吃零食、挑食偏食、经常患病、父母对营养知识了解程度为影响儿童营养状况的单因素(P<0.05),两组性别、年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非条件多因素log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居住环境、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儿童食欲、爱吃零食、挑食偏食、经常患病、父母对营养知识了解程度为影响儿童营养状况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中山市城区36岁入园儿童养状况的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影响营养状况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市城区 3-6岁入园儿童 营养状况调查
下载PDF
中山市儿童EB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任伟 龙晓玲 +1 位作者 刘玉玲 付四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山市儿童EB病毒(EBV)感染情况及流行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至2013年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EBV-DNA的疑似EB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 402例疑似EBV感染患儿中,EBV-DNA检出阳性409例,总阳性率为...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山市儿童EB病毒(EBV)感染情况及流行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至2013年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EBV-DNA的疑似EB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 402例疑似EBV感染患儿中,EBV-DNA检出阳性409例,总阳性率为12.0%。其中2011年阳性率为8.1%,2012年为10.4%,2013年为19.5%,三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儿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学龄前组为最高。EBV感染性疾病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最多(61.6%),其次为呼吸道感染(26.7%)、颈淋巴结炎(3.4%)、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4%)等。在部分EBV感染患儿中,检出MP-IgM阳性79例,CP-Ig M阳性47例,细小病毒B19-IgM阳性20例,单纯疱疹病毒IgM阳性11例,巨细胞病毒IgM阳性10例,风疹病毒Ig M阳性4例。结论中山市儿童EBV-DNA阳性年检出率呈上升趋势,EBV感染后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最常见,但可累及多个系统。EBV感染后可能伴有多种病原抗体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免疫紊乱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下载PDF
中山市1~6岁儿童血铅水平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被引量:15
5
作者 黄东明 肖晓雄 +4 位作者 张慧坚 郭瑛 廖莎 杨华姿 敖黎明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44-345,共2页
【目的】 了解中山地区 1~ 6岁儿童血铅水平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应用外周血纸片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山市 3 170名 1~ 6岁幼儿园儿童血铅水平 (BPb) ,并对其个人及家庭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儿童... 【目的】 了解中山地区 1~ 6岁儿童血铅水平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应用外周血纸片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山市 3 170名 1~ 6岁幼儿园儿童血铅水平 (BPb) ,并对其个人及家庭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儿童平均BPb 0 .3 9μmol/L ,铅中毒发生率占 2 0 .3 % ;乡镇儿童的BPb显著高于城区 ;儿童平均每天在马路上的时间、父母文化程度、每天是否喝牛奶、父亲职业层次、居住楼层以及有否近期服钙是中山市儿童BPb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目前我市儿童血BPb比国内报道低 ,但存在乡镇儿童的BPb高于城区儿童的情况 ,应引起注意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中毒 儿童 流行病学 高危因素
下载PDF
中山市6~13岁儿童遗尿症患病率及患病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林国模 李正然 +3 位作者 潘晓芬 李小琳 付四毛 刘玉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期109-112,共4页
目的调查中山市小学儿童进行遗尿症患病率及特征,为儿童遗尿症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10月~2016年3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中山市6625名6~13岁小学生进行遗尿症问卷调查,并分析小学儿童遗尿症患病率、遗尿特征,以及其对... 目的调查中山市小学儿童进行遗尿症患病率及特征,为儿童遗尿症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10月~2016年3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中山市6625名6~13岁小学生进行遗尿症问卷调查,并分析小学儿童遗尿症患病率、遗尿特征,以及其对儿童心理相关影响和家长态度等。结果共6625例儿童纳入研究,有遗尿症者684例(10.3%)。男女之比1.94∶1,年龄(8.79±3.54)岁;其中6~7岁119例(17.40%),8~10岁396例(57.89%),11~13岁169例(24.71%)。原发性遗尿症636例(93%);发生季节以冬季为主238例(35%);轻中型(遗尿次数<4次/周)625例(91.4%),重型(遗尿次数≥5次/周)59例(8.6%);入睡后遗尿发生>6 h为285例(41.6%),其次是4~6 h为192例(28%);遗尿量以小量为主416例(60.8%);既往有泌尿系统疾病22例(3.2%),有遗尿家族史者213例(31.1%)。按遗尿程度分组比较,两组间限制晚饭后喝水和睡前小便率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遗尿症发病率较高,大部分遗尿症患儿存在心理压力且注意力受到影响,家长重视程度不够。需要做好健康宣教普及遗尿症相关知识,及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尿症 儿童 患病率
下载PDF
中山市气传花粉调查 被引量:9
7
作者 汪叶红 肖晓雄 +5 位作者 詹志鹏 王良录 付四毛 王桂兰 黄娟 林嘉标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2年第4期261-265,共5页
目的探讨中山市气传花粉飘散的种类、数量及规律,以指导本地区对花粉症的预防、诊断及免疫治疗。方法采用重力沉降法自制取样器,于2007年在中山市城区进行1年每日花粉曝片调查。结果全年共收集曝片315张,花粉总计数13222粒/1000mm2,花... 目的探讨中山市气传花粉飘散的种类、数量及规律,以指导本地区对花粉症的预防、诊断及免疫治疗。方法采用重力沉降法自制取样器,于2007年在中山市城区进行1年每日花粉曝片调查。结果全年共收集曝片315张,花粉总计数13222粒/1000mm2,花粉种类48种,其中禾本科花粉含量最高,占花粉总计数的27.61%;其次是松属,占26.55%。花粉计数月高峰分布在3月,该月花粉量占全年花粉总计数的31.73%,花粉种类主要为松属、杉柏科、构属和木麻黄科花粉。其次分别为11月及2月,花粉量分别占14.45%及14.37%。11月主要气传花粉为禾本科,2月主要花粉种类与3月相同。结论中山市空气中花粉飘散的数量、种类多,且常年均有飘散;花粉高峰以春季为主;禾本科及松属为该地区优势气传花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传花粉 中山市 花粉计数 花粉症 季节播散规律
下载PDF
中山市散发手足口病患儿家庭因素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黄月霞 曾洁 罗序峰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5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发生的主要家庭因素。方法2012年1~12月在本院住院的1~3岁的手足口病患儿100例,其中农村,城区儿童各50例,同时选取同期在儿童保健科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城区、农村各50例作为对照。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以...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发生的主要家庭因素。方法2012年1~12月在本院住院的1~3岁的手足口病患儿100例,其中农村,城区儿童各50例,同时选取同期在儿童保健科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城区、农村各50例作为对照。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以:卫生情况、家庭卫生意识、家庭人数、卫生条件、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心理状况、居住环境、是否受过手足口病相关教育、主要照顾者年龄9个家庭因素,比较两者的差别。结果城区手足口病与城区健康儿童比较:家庭人数、主要照顾者年龄、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农村手足口病与农村健康儿童比较:主要照顾者年龄,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因素对手足口病患儿有一定影响,城区与农村手足口病的影响的家庭因素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家庭因素 感染因素 家庭护理 健康教育
下载PDF
中山市78例婴儿意外伤害特点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莫庆仪 付四毛 张泉山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4期93-95,106,共4页
目的分析中山市博爱医院2012~2013年收治的78例婴儿意外伤害的特点,为本市婴儿意外伤害的预防提供建议。方法对78例婴儿意外伤害的临床特点及不同伤害类型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R统计环境中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月以上月龄的... 目的分析中山市博爱医院2012~2013年收治的78例婴儿意外伤害的特点,为本市婴儿意外伤害的预防提供建议。方法对78例婴儿意外伤害的临床特点及不同伤害类型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R统计环境中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月以上月龄的婴儿(P=0.023)和外地户籍家庭的婴儿(P〈0.001)更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约79.5%的婴儿意外伤害发生在家中(P〈0.001)。烧/烫伤(28.2%)、异物吸入(28.2%)及交通伤害(17.9%)为最常见的原因(P〈0.001)。发生异物吸入的患儿有36.4%(4/11)未在当天进入医院接受治疗。结论监护人在照管婴儿时,不可因婴儿月龄较大而放松警惕。城市和农村家庭都应充分注意预防婴儿意外伤害,而外地户籍者可能更需要加强对婴儿的照管。家中活动时,尤其应警惕热液所致烧/烫伤及喂食相关的异物吸入,后者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时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意外伤害 中山市
下载PDF
2018-2020年中山市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0
作者 杨海霞 袁春雷 王丽 《大医生》 2021年第14期28-31,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病毒的分布情况,为疾病的临床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拭子,使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7种呼吸道病毒进行病原学联合检测,对检测...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病毒的分布情况,为疾病的临床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拭子,使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7种呼吸道病毒进行病原学联合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性别、季节及年龄层分布分析。结果共收集20264份样本,总体阳性率为20.10%,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最高(12.67%),占总体阳性结果的60.33%,检出率最低为副流感病毒Ⅰ型(0.07%);男患儿总体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与女患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2.78%)明显高于女患儿(1.63%)(P<0.05);呼吸道合胞病毒春夏季检出率高于秋、冬季(P<0.05),副流感病毒Ⅲ型在春、冬季检出率高于夏、秋季(P<0.05),而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Ⅰ和Ⅱ型季节性分布差异并不显著;从整体检出率看,不同年龄层的总体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0~2岁的患儿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层(P<0.05)。结论中山市博爱医院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最常见的病毒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性别、季节和年龄等因素可能影响呼吸道病毒的分布,应据此采取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儿童 呼吸道病毒 流行病学
下载PDF
益生菌对尘螨过敏性变应性鼻炎儿童的症状、药物使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1
作者 容嘉妍 黄娟 +5 位作者 王冰洁 李德庚 魏可英 刘翔腾 陈昂 林嘉镖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尘螨过敏性变应性鼻炎(AR)患儿的症状、药物使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招募115例尘螨过敏性AR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58例)和益生菌组(57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益生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尘螨过敏性变应性鼻炎(AR)患儿的症状、药物使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招募115例尘螨过敏性AR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58例)和益生菌组(57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益生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益生菌干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治疗前(T0)、治疗6个月后(T1)、停药6个月后(T2)]主观感受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用药评分、标准化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分、鼻部症状评分。结果常规组T0时VAS评分、用药评分、RQLQ评分分别为(5.97±2.01)、(1.64±1.06)、(2.04±0.72)分,T1时分别为(2.79±1.07)、(0.71±0.44)、(1.69±0.93)分,T2时分别为(2.48±0.99)、(0.58±0.49)、(1.71±0.93)分;益生菌组T0时VAS评分、用药评分、RQLQ评分分别为(6.18±1.94)、(1.71±1.09)、(2.01±0.73)分,T1时分别为(2.05±0.78)、(0.49±0.45)、(1.37±0.67)分,T2时分别为(2.21±0.81)、(0.54±0.45)、(1.58±0.72)分。两组T1和T2时VAS评分、用药评分、RQLQ评分均较T0时降低,益生菌组T1时VAS评分、用药评分、RQLQ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2时两组VAS评分、用药评分、RQL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常规组T0时鼻塞、鼻痒、喷嚏、流涕评分分别为(1.81±0.66)、(1.60±0.62)、(1.68±0.77)、(1.34±0.69)分,T1时分别为(0.95±0.53)、(0.87±0.49)、(0.90±0.56)、(0.96±0.46)分,T2时分别为(0.93±0.54)、(0.84±0.43)、(0.88±0.31)、(0.89±0.54)分;益生菌组T0时鼻塞、鼻痒、喷嚏、流涕评分分别为(1.78±0.57)、(1.63±0.61)、(1.70±0.70)、(1.41±0.69)分,T1时分别为(0.75±0.45)、(0.72±0.23)、(0.70±0.43)、(0.78±0.50)分,T2时分别为(0.91±0.43)、(0.83±0.51)、(0.86±0.53)、(0.85±0.50)分;两组T1和T2时鼻塞、鼻痒、喷嚏、流涕评分均较T0时降低,益生菌组T1时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2时两组鼻塞、鼻痒、喷嚏、流涕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尘螨过敏性AR患儿口服益生菌,可有利于减轻患儿症状,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减少临床药物的使用,且具有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尘螨过敏 变应性鼻炎 儿童
下载PDF
西替利嗪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王冰洁 刘翔腾 +2 位作者 黄娟 林嘉镖 王桂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期116-119,共4页
目的 观察西替利嗪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哮喘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试验组在参照组治疗... 目的 观察西替利嗪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哮喘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试验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西替利嗪,2组均治疗5 d。比较2组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免疫因子[免疫球蛋白E(IgE)]、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水平,血清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金属蛋白酶33(ADAM33)、骨膜蛋白(Periostin)、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参照组的82.00%(χ^(2)=5.444,P=0.019);治疗5 d后,2组FEV_(1)、FVC、FEV_(1)/FVC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参照组(P<0.01);2组IgE、PCT、CRP、BNP、TNF-α、Eotaxin、ADAM33、Periostin及HMGB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参照组(P<0.01);试验组气急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缓解时间及胸闷改善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1);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vs. 10.00%,χ^(2)=1.596,P=0.207)。结论 西替利嗪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改善炎性反应,提升自身免疫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哮喘 西替利嗪 布地奈德 疗效
原文传递
儿童脓毒症血浆代谢物分析
13
作者 欧俊斌 林敏欣 +2 位作者 李小琳 刘玉玲 梁巧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 分析脓毒症患儿血浆代谢物的水平,寻找儿童脓毒症血浆差异代谢物。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37例脓毒症早期患儿为观察组,在入院24 h内采血,选择同期3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中11项氨基酸及3... 目的 分析脓毒症患儿血浆代谢物的水平,寻找儿童脓毒症血浆差异代谢物。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37例脓毒症早期患儿为观察组,在入院24 h内采血,选择同期3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中11项氨基酸及31项酰基肉碱,比较两组血浆代谢物水平的差异。结果 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显示两组血浆氨基酸及酰基肉碱代谢谱差异显著,氨基酸分析中,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甘氨酸明显增高,酰基肉碱分析中,丁酰肉碱、异戊酰肉碱明显增高,游离肉碱、肉豆蔻酰肉碱、棕榈酰肉碱、棕榈烯酰肉碱、十八碳酰肉碱、十八碳烯酰肉碱及十八碳二烯酰肉碱明显减少。结论 脓毒症患儿的差异代谢物提示机体存在代谢紊乱,并有线粒体功能障碍,可作为儿童脓毒症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代谢组学 儿童
下载PDF
中山地区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郭小玲 张翠梅 +1 位作者 欧俊斌 黄连红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3-735,共3页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筛查,了解中山地区新生儿G6PD缺乏症的发病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分析法对新生儿足跟血干血滤纸片进行初筛,对可疑阳性者召回,采集静脉血以G6PD酶活性速率法进行确诊。结果共筛查新生儿2...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筛查,了解中山地区新生儿G6PD缺乏症的发病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分析法对新生儿足跟血干血滤纸片进行初筛,对可疑阳性者召回,采集静脉血以G6PD酶活性速率法进行确诊。结果共筛查新生儿25 021例,确诊G6PD缺乏症775例,发病率为3.1%,其中男性发病率4.6%(646/13 937),女性为1.2%(129/11 084);男患儿中81.7%为重度缺乏,18.3%为中度缺乏;女患儿中51.2%为重度缺乏,41.9%为中度缺乏,6.9%为轻度缺乏。结论中山市新生儿G6PD缺乏症发生率较高,且女性杂合子大部分为中度缺乏者,G6PD活性检测难以发现,仅靠产前筛查容易漏诊,有必要进行新生儿筛查,以预防G6PD缺乏引起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新生儿疾病筛查 发生率
下载PDF
思维导图在儿科住院患者家属出院指导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5
作者 谢春华 石叶 +4 位作者 段小芳 彭丽 肖长秀 郭平仙 姜玉娥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23期2166-2168,共3页
目的评价思维导图在儿科住院患者家属出院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2年7~8月在我科住院的200例患儿家属进行出院指导。2012年7月出院的100例患者家属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出院指导方法;2012年8月出院的100例患者家属为实验组,采... 目的评价思维导图在儿科住院患者家属出院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2年7~8月在我科住院的200例患儿家属进行出院指导。2012年7月出院的100例患者家属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出院指导方法;2012年8月出院的100例患者家属为实验组,采用思维导图进行出院指导。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家属对出院指导的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患儿家属对出院指导的效果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P〈0.01)。实验组患儿出院后复诊率有所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思维导图是有效的出院指导工具,可提高患者的复诊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效果优于传统的出院健康教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出院指导 思维导图 效果评价
下载PDF
广东省中山地区2~12岁儿童慢性咳嗽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莉 黄东明 +2 位作者 邱少珍 罗序峰 付四毛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8-850,共3页
目的调查中山地区2~12岁儿童慢性咳嗽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根据中山地区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工业分布特点,在城区、工业镇和农业镇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幼儿园(2~6岁)和小学(7~12岁)儿童,以发放父母调查问卷... 目的调查中山地区2~12岁儿童慢性咳嗽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根据中山地区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工业分布特点,在城区、工业镇和农业镇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幼儿园(2~6岁)和小学(7~12岁)儿童,以发放父母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4 350份,回收3 947份,回收率90.7%,男童2 059人,女童1 888人。中山地区2~12岁儿童慢性咳嗽的总患病率是6.587%,男、女患病率分别为7.042%和6.091%,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城区儿童慢性咳嗽的发病率(8.390%)明显高于工业镇(4.617%)和农业镇(3.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危险因素方面,儿童的被动吸烟史与慢性咳嗽发病率无关(P>0.05)。儿童经常接触粉尘化工材料等、曾有过敏症状、有明确物质过敏、患有鼻部疾病、哮喘、慢性胃炎,均与慢性咳嗽发病率相关(P<0.01)。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经常接触粉尘化工材料等、曾有过敏症状、鼻部疾病、患有哮喘为慢性咳嗽的高危因素。结论中山地区2~12岁儿童慢性咳嗽发病率较高,城区儿童慢性咳嗽的发病率更高,经常接触粉尘化工材料等、过敏性疾病、鼻部疾病、哮喘是儿童慢性咳嗽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慢性咳嗽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7
作者 熊勇 姜玉娥 +2 位作者 付四毛 李颖莉 邹剑诚 《中国护理管理》 2012年第12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FMEA方法对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评估,找出影响静脉输液安全的原因,通过计算RPN值,找出问题,并按照PDCA循环制订方案,落实...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FMEA方法对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评估,找出影响静脉输液安全的原因,通过计算RPN值,找出问题,并按照PDCA循环制订方案,落实改进措施,评估实施后的效果。结果:FMEA改进措施实施后,静脉输液流程风险顺位前10位的RPN值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为87.19~509.81;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63.2%上升至实施后的90.4%(P<0.05);护士满意度由实施前的69.6%上升至实施后的100%(P<0.05)。结论:将FMEA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能在风险事件发生前对其进行有效预测、评估,使隐性风险得到量化,并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可降低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EA 静脉输液 安全管理 儿童
原文传递
中山地区住院患儿呼吸道博卡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丽 黄娟 +1 位作者 莫庆仪 周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8期1009-1011,1014,共4页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住院患儿呼吸道博卡病毒(HBoV)感染情况、混合感染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该院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共4 072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完善相关病原学检查,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T-PCR)对其鼻咽...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住院患儿呼吸道博卡病毒(HBoV)感染情况、混合感染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该院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共4 072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完善相关病原学检查,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T-PCR)对其鼻咽分泌物进行HBoV检测,收集相关资料。结果 4 072例患儿中,HBoV阳性204例,检出率为5.0%,男性患儿126例,阳性构成比61.8%,女性患儿78例,阳性构成比38.2%。<1岁、1~<3岁、3~<7岁,以及≥7岁患儿的HBoV检出率分别为2.04%、1.96%、0.81%、0.15%。从月份上来看,7、8月最高为11.7%,9月为11.3%。从季节上来看,夏、秋季分别为30.9%、25.5%。64例(31.4%)患儿存在混合感染,<1岁26例(12.7%),1~<3岁29例(14.2%),混合感染细菌的最多为42例(20.6%),双重感染24例(11.8%),混合感染的病原体,小于1岁混合感染中呼吸道合胞病毒9例,鼻病毒4例,1~<3岁肺炎支原体感染6例,流感嗜血杆菌6例,鼻病毒3例,3~<7岁及≥7岁主要为MP感染。结论 HBoV是中山地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之一,主要感染婴幼儿,混合感染常见,但对病情无明显影响,流行季节在夏秋季,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肝功损害、心肌损害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博卡病毒 呼吸道感染 儿童
下载PDF
儿科护士疼痛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熊勇 姜玉娥 黄建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年第24期85-88,共4页
目的:了解儿科护士对疼痛知识的掌握情况,探讨提高儿科护士疼痛知识的方法。方法:采用Margo McCaffery的"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表"及自行设计的5题有关小儿疼痛知识题,对98名儿科护士进行了有效调查。结果:20题总答对率仅为33.8... 目的:了解儿科护士对疼痛知识的掌握情况,探讨提高儿科护士疼痛知识的方法。方法:采用Margo McCaffery的"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表"及自行设计的5题有关小儿疼痛知识题,对98名儿科护士进行了有效调查。结果:20题总答对率仅为33.88%,但在学历上本科护士得分较其他组护士高,平均答对率85%;在职称上主管护师以上得分较其他组护士高,平均答对率为81.07%;在科室分组上,儿外科护士得分较其他组高,平均答对率73.21%。MargoMcCaffery设计项目15题的总答对率仅为:38.09%,自行设计项目5题的总答对率仅为:21.23%。结论:大部分儿科护士对疼痛知识缺乏,尤其是对小儿疼痛知识更为缺乏,应当多种途径加强对儿科护士进行疼痛知识的培训,提高儿科护士疼痛知识水平,使其能胜任小儿疼痛管理,积极参与小儿疼痛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儿科护士 调查分析
下载PDF
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术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胜 陈宇明 谢广清 《实用全科医学》 2006年第5期602-603,共2页
目的介绍新生儿监护室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临床应用。方法3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选用法国VYGON公司生产的Epicutaneo cave catheter中心静脉置管,从上肢肘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将导管置于其上腔静脉。结果平均置管时间为11 d,... 目的介绍新生儿监护室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临床应用。方法3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选用法国VYGON公司生产的Epicutaneo cave catheter中心静脉置管,从上肢肘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将导管置于其上腔静脉。结果平均置管时间为11 d,败血症发生率不足0.6%。静脉炎发生率3.4%,该技术操作较简单,容易固定和护理。结论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深静脉置管术,操作较简单,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 置管术 新生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