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山市163 431名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现状、年龄特征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罗小婉 罗燕艳 +2 位作者 陈昂 符丽华 林钰叶 《广东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913-919,共7页
目的通过对参加中山市政府开展的宫颈癌筛查项目的163431名中山户籍女性的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该地区35~65岁妇女高危型HPV E6/E7 mRNA的感染现状、年龄特征及宫颈病变、宫颈癌的检出率,为该地区宫颈癌的防治提... 目的通过对参加中山市政府开展的宫颈癌筛查项目的163431名中山户籍女性的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该地区35~65岁妇女高危型HPV E6/E7 mRNA的感染现状、年龄特征及宫颈病变、宫颈癌的检出率,为该地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参加中山市政府开展的宫颈癌筛查对象的宫颈分泌物,采用Aptima HPV E6/E7 mRNA PANTHER系统自动检测平台进行14种高危型HPV亚型的检测,并对参加随访的阳性病例进行液基细胞学、阴道镜检查及病理活检,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金标准。结果筛查对象共计163431人,阳性人数8407人,阳性率5.14%(8407/163431),其中HPV 16、HPV 18/45、其他型别阳性率分别为0.61%(1000/163431)、0.28%(465/163431)、4.25%(6942/163431)。以5岁为一年龄组,35~65岁女性HPV E6/E7 mRNA总阳性率和其他型别阳性率均呈U型分布。其中60~65岁组的阳性率最高,与其他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3568例病理活检结果分析发现,以HPV E6/E7 mRNA作为初筛,HSIL及以上的检出率为16.96%(605/3568),其中LSIL、HSIL、原位腺癌、宫颈癌检出率分别为26.82%(957/3568)、15.58%(556/3568)、0.25%(9/3568)、1.12%(40/3568)。将宫颈癌细分为宫颈鳞癌、宫颈腺癌,其检出率分别为0.90%(32/3568)、0.22%(8/3568)。进一步分析发现2223例液基细胞学正常而HPV E6/E7 mRNA其他型别阳性者中,HSIL及宫颈鳞癌的检出率分别为8.32%(185/2223)、0.18%(4/2223)。HSIL在60~65岁间的检出率高达10.93%,与60~65岁组HPV E6/E7 mRNA阳性率最高相符合。宫颈鳞癌在50~59岁中检出4例,检出率0.18%(4/2223)。结论HPV E6/E7 mRNA对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检出率高,是一种适宜的宫颈癌初筛策略,同时需要对50岁以上的阳性人群重点随访,从而减少HSIL及以上病例的漏诊,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E6/E7 MRNA检测 宫颈癌筛查 年龄
下载PDF
中山市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亚型分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符丽华 罗小婉 +3 位作者 罗燕艳 孙佳星 林钰叶 米贤军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7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究中山市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亚型分布状况。方法以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中山博爱医院收治的2756例HPV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宫颈疾病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宫颈炎组(n=34)、单纯HPV感染组(n=702... 目的探究中山市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亚型分布状况。方法以2018年10月至2020年7月中山博爱医院收治的2756例HPV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宫颈疾病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宫颈炎组(n=34)、单纯HPV感染组(n=702)、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n=1564)、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n=425)及宫颈癌组(n=31),分析各组的HPV亚型分布及感染状态。结果中山市HPV阳性患者的高危型HPV感染率为28.96%,以HPV16、18型为主,分别为18.98%、9.98%;感染类型以单一感染为主,占99.85%。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宫颈癌组、HSIL组、LSIL组、单纯HPV感染组、宫颈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宫颈疾病程度的加深,HPV16型感染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HPV16型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感染类型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16、18型为中山市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妇女HPV亚型的常见高危亚型,以单一感染类型为主,双重或多重感染不增加疾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 亚型 感染
下载PDF
中山市妇女宫颈病变与HPV感染宫颈细胞学检测相关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符丽华 罗小婉 +2 位作者 罗燕艳 孙佳星 林钰叶 《哈尔滨医药》 2021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探究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细胞学(TCT)检测与中山市妇女宫颈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接受治疗的HPV阳性患者2756例,均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测、高危型HPV检查和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研究三... 目的探究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细胞学(TCT)检测与中山市妇女宫颈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接受治疗的HPV阳性患者2756例,均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测、高危型HPV检查和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2756例HPV感染阳性患者中,TCT检查宫颈疾病阳性者383例,占13.90%,其中有112例患者为高危型16/18HPV,阳性率为29.24%。各组的高危型HPV16/18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IL组的高危型HPV感染率明显高于LSIL组(P<0.05)。不同宫颈疾病的TCT检测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宫颈癌、HSIL、LSIL、宫颈炎及未见异常(P<0.05)。TCT与高危型HPV联合检测的阳性符合率明显高于单一TCT、高危型HPV检测(P<0.05);单一TCT检测、高危型HPV检测及联合检测不同宫颈疾病的阳性符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宫颈癌、HSIL和LSIL(P<0.05)。结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为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重要病因,TCT和高危型HPV联合检测有利于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人乳头状瘤病毒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
下载PDF
多学科联合多维度产后避孕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4
作者 郑丽千 白桂芳 +1 位作者 李敏 罗小婉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774-779,共6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多维度产后避孕服务模式的建立及实践效果,为形成适宜医疗机构应用的产后避孕服务模式提供参考,保护女性生殖健康和生育力。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临床试验设计,便利选取该院2021年6-8月定期产检的育龄妇女1200例作为试...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多维度产后避孕服务模式的建立及实践效果,为形成适宜医疗机构应用的产后避孕服务模式提供参考,保护女性生殖健康和生育力。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临床试验设计,便利选取该院2021年6-8月定期产检的育龄妇女1200例作为试验组,将2021年3-5月定期产检的育龄妇女120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多学科联合多维度产后避孕服务模式在妇女孕晚期及分娩期,产后42 d,产后6、12个月进行产后避孕知识宣教、避孕措施落实和随访,产后避孕服务档案信息多学科互通互享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避孕服务方法。干预完成后对2组妇女产后避孕知识知晓情况及格率、性生活恢复时间、产后避孕启动时间、产后1年内持续规范避孕率、产后1年非意愿妊娠率、产后1年人工流产率、产后1年内采取避孕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妇女产后避孕知识知晓情况及格率、性生活恢复时间、产后避孕启动时间、产后1年内持续规范避孕率、产后1年非意愿妊娠率、产后1年人工流产率、产后1年内采取避孕方法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多学科联合多维度产后避孕服务模式,利于提高育龄妇女产后避孕知识知晓率与避孕意识、落实长期高效避孕措施,降低产后1年内非意愿妊娠率、高危流产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 多维度 产后避孕 服务模式 构建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医院内规范化流产后服务模式探讨 被引量:37
5
作者 孙广范 林霞 +5 位作者 王莹 栾峰 叶育芳 李世杰 颜友良 尚雪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2年第7期470-472,493,共4页
目的:探讨医院内规范化流产后服务模式。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到本院妇科门诊进行人工流产妇女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的流产服务模式,研究组则设有专门的场所和经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原流产服... 目的:探讨医院内规范化流产后服务模式。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到本院妇科门诊进行人工流产妇女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的流产服务模式,研究组则设有专门的场所和经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原流产服务模式基础上增加了对妇女及其伴侣的一对一咨询服务,同时进行集体宣教,术后在对象知情同意、自愿选择的前提下即时落实避孕措施,在干预后1年内调查随访。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随访率分别为89.33%和75.63%,立即落实避孕措施的比率为97.3%和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后1年研究组有效避孕措施的采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8%和57.7%),而再次意外妊娠、重复流产及重复流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2%和21.3%、3.0%和16.4%、1.4%和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一对一咨询-集体宣教-落实避孕措施-电话预约随访的规范化医院内流产后服务模式可有效降低重复流产率,改善女性生殖健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后服务 规范化 人工流产 重复流产 医院服务
下载PDF
妇科腹腔镜后严重医源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子轩 颜友良 +1 位作者 梁锐根 黄文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严重医源性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153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严重医源性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方法。结果本次研究1538例妇科腹腔...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严重医源性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153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严重医源性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方法。结果本次研究153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医源性并发症23例,并发症率1.50%,其中,行子宫切除术(子宫次全切术、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并发症率明显高于其他手术,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脏器损伤是腹腔镜术后最常见严重并发症(P<0.05)。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规范操作,积极预防并发症,对降低并发症率,保障手术顺利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 腹腔镜手术 并发症 相关因素 防治
下载PDF
智能化移动宣教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标准化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彭西西 谭玉玲 李敏 《中国标准化》 2022年第6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究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标准化健康教育中采用智能化移动宣教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1年10月在中山市博爱医院妇科治疗的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目的:探究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标准化健康教育中采用智能化移动宣教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1年10月在中山市博爱医院妇科治疗的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采用智能化移动宣教的围手术期标准化健康教育,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率以及负性情绪。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率及负性情绪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P<0.05;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标准化健康教育中采用智能化移动宣教的使用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健康教育 移动宣教平台
下载PDF
翻转课堂应用在妇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天萍 《黑龙江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989-990,共2页
目的:探究翻转课堂在妇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4月我院妇科的实习生60名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5月—2018年9月我院妇科实习生60名为观察组,对照组实习生接受常规护理实训教学,观察组实习生接受翻转课堂... 目的:探究翻转课堂在妇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4月我院妇科的实习生60名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5月—2018年9月我院妇科实习生60名为观察组,对照组实习生接受常规护理实训教学,观察组实习生接受翻转课堂护理实训教学,对比两组实习生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等。结果:实习后,实习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对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翻转课堂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妇科护理实训教学质量,促进护生护理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妇科护理实训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下载PDF
应用高通量测序检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浆游离DNA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梁淑华 王德刚 +3 位作者 高子轩 方方 马肇华 张艳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第7期1149-1151,共3页
目的:分析高通量测序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浆游离DNA检测中的应用。方法:收集中山市博爱医院2019年-2020年12月50例血液样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进行测序分析,比较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准确性及敏感性。结果:对50例血液样本进行分析,检... 目的:分析高通量测序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浆游离DNA检测中的应用。方法:收集中山市博爱医院2019年-2020年12月50例血液样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进行测序分析,比较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准确性及敏感性。结果:对50例血液样本进行分析,检出其中5例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4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为卵巢癌,45例为非恶性肿瘤患者。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仅卵巢癌患者发现多条染色体大片段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而其余病例未发现染色体数目异常。以最终诊断结果为标准,高通量测序对恶性妇科肿瘤诊断的灵敏度为20.00%,特异度为100.00%。结论:高通量测序技术可检测出卵巢癌患者血浆中的肿瘤细胞游离DNA(cell-free 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但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本次实验中未检测出阳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妇科 恶性肿瘤 血浆游离DNA
下载PDF
出院准备计划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方方 白桂芳 黄少欣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第5期97-98,127,共3页
目的:探讨出院准备计划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性出院指导及出院后延续性护理;... 目的:探讨出院准备计划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性出院指导及出院后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出院准备计划。对两组患者术后3d、术后7d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以及术后3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得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日常生活能力得分、生活质量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准备计划可提高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水平,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升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延续性护理效果,改善健康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院准备计划 延续性护理 妇科恶性肿瘤
下载PDF
个体化精准避孕规划在产后避孕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1
作者 周萍 郑丽千 +1 位作者 白桂芳 叶育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21期3285-3287,共3页
目的探究个体化精准避孕规划在产后避孕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符合条件的700例产检、分娩、产后保健复诊产妇,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 目的探究个体化精准避孕规划在产后避孕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符合条件的700例产检、分娩、产后保健复诊产妇,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精准避孕规划干预,并进行随访至2023年4月。评估两组产妇避孕手段应用状况、不良反应及避孕知识得分,并随访调查其性生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可采用的紧急避孕方法和避孕失败后服紧急避孕药时间占比率、性生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孕后总妊娠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避孕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精准避孕规划在产后避孕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提高女性的避孕知识知晓情况和满意度,降低孕后总妊娠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 精准 产后避孕 避孕知识知晓情况 满意度
下载PDF
育龄妇女产后避孕调查及1年内产后避孕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
12
作者 郑丽千 李敏 +1 位作者 白桂芳 罗小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23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产后避孕认知和避孕行为的调查及1年内产后避孕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中山市博爱医院妇科2021年7—12月进行生产的育龄期妇女61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其中采取避孕措施患者387例(避孕组),未采取...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产后避孕认知和避孕行为的调查及1年内产后避孕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中山市博爱医院妇科2021年7—12月进行生产的育龄期妇女61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其中采取避孕措施患者387例(避孕组),未采取避孕措施患者225例(未避孕组)。分别对所有研究对象的避孕药、宫内节育器、避孕套、安全期避孕、紧急避孕药、皮下埋植、体外排精、绝育手术等认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高效避孕组与非高效避孕组患者的避孕行为之间的差异,多因素分析影响避孕行为的危险因素。结果避孕组与非避孕组患者的避孕药、宫内节育器、避孕套、安全期避孕、紧急避孕药、皮下埋植、体外排精等认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于绝育手术的认知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效避孕组与非高效避孕组患者避孕药、宫内节育器、避孕套、安全期避孕、紧急避孕药、皮下埋植、体外排精的认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于绝育手术认知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避孕组与非避孕组患者年龄、接受教育年限、男方接受教育年限、月收入、孕次、产次以及性生活频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较低的年龄、接受教育年限、男方接受教育年限、月收入、性生活频次、较高的产次、孕次均是影响患者避孕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较低的年龄、接受教育年限、男方接受教育年限、月收入、性生活频次、较高的产次、孕次均是影响患者避孕行为的危险因素,建议在此类人群中加强人群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孕认知 避孕行为 影响因素 高效避孕 绝育 育龄妇女
下载PDF
骨代谢生化指标预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价值
13
作者 张静 罗小婉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预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价值。方法选取中山市博爱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门诊及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80例无骨折的健康绝经后妇女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预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价值。方法选取中山市博爱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门诊及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80例无骨折的健康绝经后妇女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骨代谢生化指标检验,比较两组检验结果,并分析骨代谢生化指标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在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血磷值、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INP、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β-CTX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呈正相关性(P<0.05),而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骨代谢生化指标能预测绝经女性椎体骨折的发生风险,有利于尽早干预,以降低骨折发生率,临床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生化指标 绝经妇女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下载PDF
身体—心理—社会—精神四位一体护理干预模式在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冬柏 杨静仪 周方艳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3年第1期109-113,共5页
目的探讨身体—心理—社会—精神四位一体护理干预模式在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60例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身体—心理—社会—精神四位一体护理干预模式在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60例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化疗期间实施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身体—心理—社会—精神四位一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癌因性疲乏、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抑郁量表(HAMD)评分、癌因性疲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希望水平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身体—心理—社会—精神四位一体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的希望水平,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及癌因性疲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位一体护理干预 子宫内膜癌 化疗 不良情绪 希望水平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15
作者 符丽华 栾峰 +3 位作者 林霞 罗小婉 孙广范 叶育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785-1787,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认为Ⅱb~Ⅳ期的宫颈癌患者46例,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23例和单纯放疗组23例。两组放疗方法及放疗剂量均相同,同步放化疗组在此基础上再采... 目的:对比研究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认为Ⅱb~Ⅳ期的宫颈癌患者46例,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23例和单纯放疗组23例。两组放疗方法及放疗剂量均相同,同步放化疗组在此基础上再采用静脉点滴的方法给予顺铂化疗,每4周进行一次,共进行3次,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远期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结果:同步放化疗组的近期有效率为95.23%(22/23),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的69.20%(16/23)(P<0.05);同步放化疗组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6.96%、65.22%,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的60.87%、43.48%(P<0.05);同步放化疗组的毒副反应和放射性损伤等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但经治疗后均能耐受。结论:同步放化疗法比单纯放疗对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虽然其毒副反应较单纯放疗较高,但经治疗后均能耐受,不影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放化疗 单纯放疗 中晚期宫颈癌 疗效对比
下载PDF
Thinprep液基细胞学在中山市大规模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莹 米贤军 +7 位作者 沈铿 余艳红 肖琳 徐秀梅 孪峰 钟守军 段立锋 陈昂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5256-5259,共4页
目的:评价Thinprep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TCT)在大规模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 936例受检者的宫颈细胞采用TCT技术检测和TBS分类诊断,将ASCUS/AGC以上病变列为细胞学阳性病例并进行阴道镜下多点取材活检,将CIN及以上病变列为... 目的:评价Thinprep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TCT)在大规模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 936例受检者的宫颈细胞采用TCT技术检测和TBS分类诊断,将ASCUS/AGC以上病变列为细胞学阳性病例并进行阴道镜下多点取材活检,将CIN及以上病变列为组织病理学阳性病例,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细胞学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44 936例涂片中,细胞阳性病例1 413例,总检出率3.14%,其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02例(0.45%),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28例(占0.28%),鳞状细胞癌(SCC)4例(占0.09‰),腺癌(AC)1例(占0.02‰),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119例(占0.27%),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919例(占2.05%),不典型腺细胞(AGC)40例(占0.09%)。对其中761例行病理学检查,并与细胞学结果比较,TCT的病理学阳性率分别为SCC 100.00%(4/4),AC100.00%(1/1),HSIL 90.40%(66/73),LSIL47.27%(52/110),ASC-H 67.69%(44/65),ASCUS16.32%(79/484),AGC 41.66%(10/24)。TCT的病理学准确率分别为SCC 100.00%(4/4),AC 100.00%(1/1),HSIL 60.01%(46/73),LSIL 37.20%(41/110)。结论:TCT检查是一种简便、高效的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方法,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宫颈癌和癌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 TBS系统 宫颈癌 癌前病变 病理学检查
原文传递
电刺激生物反馈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44
17
作者 周萍 罗小婉 +2 位作者 何一雄 林钰叶 吴美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第5期646-649,共4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对轻中度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选取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博爱医院就诊的轻中度FPFD患者为病例来源,按入院先后,将86例FPFD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盆底功能、尿失...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对轻中度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选取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博爱医院就诊的轻中度FPFD患者为病例来源,按入院先后,将86例FPFD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盆底功能、尿失禁和子宫脱垂构成比和程度1∶1匹配另外FPFD患者8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进行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治疗6个月后,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力、盆底功能指标、子宫脱垂、尿失禁、生命质量及性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在盆底肌力(Ⅱ级~Ⅴ级)、盆底功能指标(最大收缩力、持续收缩力、协调能力、静息状态肌电值和最大尿流率)、子宫脱垂和尿失禁方面,观察组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7.910、7.603、4.233、6.888、3.982、4.251、5.499、6.717、6.988、6.540、4.912,均P<0.05);在性生活及生命质量方面,观察组也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69、2.682,均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能有效促进轻中度FPFD患者康复,改善患者性生活及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 盆底肌肉锻炼 疗效
下载PDF
液基细胞学在宫颈病变筛查的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甘玉杰 符丽华 徐强(编校)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2195-2196,共2页
目的: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宫颈病变。方法:2004年2月~2006年12月选择我院宫颈病变中心16801例进行检查,将诊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病变均列为细胞阳性病例,并进行阴道镜下多点取材活检,将细胞学结... 目的: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宫颈病变。方法:2004年2月~2006年12月选择我院宫颈病变中心16801例进行检查,将诊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病变均列为细胞阳性病例,并进行阴道镜下多点取材活检,将细胞学结果与活检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TCT标本满意率为1658/16801(98.69%),细胞阳性病例1561例,总检出率1561/16801(9.29%);其中癌29/19801(0.17%);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31/16801(0.78%);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609/16801(3.62%);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97/16801(0.58%);ASC-US及AGUS共695/16801(4.14%)。对1561例TCT阳性者进行病理检查: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阳性率和准确率分别是CA29/29(100%)。29/29(100%):HSIL131/131(100%),121/131(92.37%);LSIL409/609(67.16%),349/609(57.31%);ASC-H53/97(54.64%),29/97(29.90%);ASC-US+AGUS病理阳性率是98/695(14.1%)。经组织学确诊的患者按不同年龄分段后,发现CIN及CA发生在21~30岁发病率高于31~40岁及41~50岁(X^2=8.6820,P=0.0338;X^2=10.5576, P=0.0144);31~40岁及41~50岁无统计学意义(X^2=1.6372,P:0.6510),提示宫颈癌发病有年轻化趋势。结论:宫颈疾病趋向年轻化,发病率高,新柏氏TCT系统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测率及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下载PDF
宫颈HR-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罗燕艳 罗小婉 +4 位作者 栾峰 符丽华 林钰叶 齐青萍 刘燕婷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4期3585-3587,3592,共4页
目的研究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的关系,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在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28例HR-HPV感染者作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就诊的非HR-HPV感染者206例作为对照组。比... 目的研究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的关系,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在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28例HR-HPV感染者作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就诊的非HR-HPV感染者20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阴道清洁度、病原体检出率及阴道微生态异常检出率;分析宫颈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阴道清洁度Ⅲ~Ⅳ度患者所占比例为59.4%,高于对照组的45.1%(P<0.05)。感染组细菌性阴道病相关细菌感染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真菌与滴虫感染的检出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阴道菌群多样性异常的检出率为14.8%,优势菌异常的检出率为35.2%,过氧化氢酶异常的检出率为27.3%,pH值异常的检出率为51.6%,均高于对照组(P<0.05)。阴道清洁度、过氧化氢酶及pH值异常是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宫颈HR-HPV感染者的阴道微生态失衡,主要表现为清洁度、菌群多样性、优势菌、过氧化氢酶及pH值异常,且清洁度、过氧化氢酶及pH值异常是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阴道微生态
下载PDF
避孕药与孕激素对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止血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肖琳 朱洪全 +3 位作者 熊小英 林霞 叶育芳 林钰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3期2032-2034,共3页
目的:探讨避孕药及大剂量孕激素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的止血效果和适宜的起始剂量。方法:对我院在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诊断绝经过渡期功血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2例中口服避孕药(妈富隆)组44例... 目的:探讨避孕药及大剂量孕激素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的止血效果和适宜的起始剂量。方法:对我院在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诊断绝经过渡期功血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2例中口服避孕药(妈富隆)组44例,口服孕激素[安宫黄体酮(MPA)]组38例。快速控制出血率和快速止血率、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起始剂量妈富隆≤3片组与>3片组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无明显差异;MPA组≤20mg组和>20mg组亦无明显差异。结论:用口服避孕药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在控制出血方面效果比MPA好,增加上述各药的剂量,并不增强其止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子宫出血 雌激素类 孕激素类 绝经过渡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