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4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方法依然是神经内科医师最重要的诊断法宝 被引量:2
1
作者 熊新英 王国相 《医学与哲学(B)》 2008年第11期1-3,9,共4页
通过7例疑难、危重患者的诊治过程说明临床方法的重要性,在神经科疾病研究中尤为突出。忽视细致的病史采集和体查,常导致了诊疗的失误;面对种目繁多的检查,更需要以临床方法选择之;临床逻辑思维能力非常重要,正确的临床思维出新知。在... 通过7例疑难、危重患者的诊治过程说明临床方法的重要性,在神经科疾病研究中尤为突出。忽视细致的病史采集和体查,常导致了诊疗的失误;面对种目繁多的检查,更需要以临床方法选择之;临床逻辑思维能力非常重要,正确的临床思维出新知。在实验室检查方法越来越多的今天,临床方法是神经内科医师最重要、方便、快捷、有效的诊断法宝,具有不可替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方法 实验室方法 临床逻辑思维
下载PDF
FCGR3A基因多态性影响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疗效的分析
2
作者 张伟赫 崔蕾 +5 位作者 张晔琼 王璐 孙丽丽 焦劲松 彭丹涛 矫毓娟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0-405,共6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RTX)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疗效及其与FCGR3A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对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例携带FCGR3A-F型基因并接受常规剂量RTX治疗后复发的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阳性NMOSD病例的...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RTX)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疗效及其与FCGR3A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对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例携带FCGR3A-F型基因并接受常规剂量RTX治疗后复发的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阳性NMOSD病例的临床特点、外周血CD19^(+)B细胞水平及基因多态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1例、女3例,发病年龄分别为30、35、42和68岁,其中3例为FCGR3A-FF型,1例为FCGR3A-VF型。3例FF型中2例患者及1例VF型患者应用RTX前经历2次以上发作,1例FF型为首次发作。3例FF型患者RTX后首次复发时间分别为1.5、2.0及8.5个月,1例VF型患者首次复发时间为20.0个月。3例FF型患者中2例于RTX诱导治疗后1.5和2.0个月复发,1例于第二轮RTX后2.5个月复发;1例VF型患者于第4轮RTX后2.0个月复发。2例FF型患者更换为吗替麦考酚酯(1000 mg 2次/d)口服,随访1年余未再复发;1例FF型和1例VF型患者依据外周血CD19^(+)B细胞水平缩短RTX重复间期,随访8.0个月余未复发。2例FF型和1例VF型患者CD19^(+)B细胞水平分别于RTX治疗后1.5~2.5个月快速回升至3、21和1个/μL。结论携带FCGR3A-FF型基因的NMOSD患者在接受RTX治疗后复发风险较高,首次复发时间较短,建议针对这类患者调整治疗方案或考虑使用其他免疫抑制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利妥昔单抗 Fcγ受体3A 疗效 B细胞
下载PDF
平山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和影像特征分析(附1例报道)
3
作者 孙青 刘桐希 +5 位作者 陈园园 孙少杰 郝慧 吕金霞 邵自强 汪仁斌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11-113,F0002,共4页
患者男性,17岁,山西人,高中学生,主因“右手无力1年”于2021年7月21日就诊于我院神经科门诊。现病史:1年前患者逐渐出现右手无力,主要表现为右手持筷子、端盘子无力,上肢抬举正常,右手掌心向上持物时无力明显,中指、无名指分指困难,尚... 患者男性,17岁,山西人,高中学生,主因“右手无力1年”于2021年7月21日就诊于我院神经科门诊。现病史:1年前患者逐渐出现右手无力,主要表现为右手持筷子、端盘子无力,上肢抬举正常,右手掌心向上持物时无力明显,中指、无名指分指困难,尚可写字,偶尔持物时手指抽筋,室外天冷时症状加重,右手手指屈曲状,手指伸直困难,系扣子困难,室内温暖后右手无力好转,右手手指可伸直,可自行系扣子。无麻木、疼痛,无肉跳,偶尔颈部僵硬感,晨起低头时颈部疼痛,无左上肢、下肢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人 颈部疼痛 神经电生理 现病史 高中学生
下载PDF
就医指南之十五——神经内科 脑卒中,预防胜于治疗
4
作者 薛爽 《中老年保健》 2009年第4期18-18,共1页
最好的治疗不如最好的预防 脑血管病又称为“脑卒中”.80%的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被血栓或栓子堵塞后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坏死的脑组织不能再发挥作用使患者出现半身不遂、言语不清等症状,有些人从此留下残疾、丧失了工作能力。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治疗方法 神经内科 就医指南 预防 脑组织缺血 脑血管病 半身不遂
下载PDF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防范 被引量:3
5
作者 金路莎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5年第5期317-317,319,共2页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插管自行脱管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己将插管拔除,也可由于医护操作不当引起。发生UEX不仅增加患者疼痛,还可以造成感染及住院天数延长、增加医疗费用并造成医疗纠纷的隐患[1]。我科...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插管自行脱管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己将插管拔除,也可由于医护操作不当引起。发生UEX不仅增加患者疼痛,还可以造成感染及住院天数延长、增加医疗费用并造成医疗纠纷的隐患[1]。我科患者大多伴有意识障碍、吞咽障碍,不能由口进食,因此胃肠营养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计划性拔管 医疗纠纷 吞咽障碍 脱管 意识障碍 约束带 住院天数 胃肠营养 神经系统疾病 脑梗塞患者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出现冻结步态的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周知 于洪伟 +2 位作者 焦劲松 谢晟 金淼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3期309-313,共5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出现冻结步态(FOG)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52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FOG将研究对象分为FOG组(合并FOG,14例)和非FOG组(未合并FOG,38例)。比较分析非FOG组与FOG...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出现冻结步态(FOG)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52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FOG将研究对象分为FOG组(合并FOG,14例)和非FOG组(未合并FOG,38例)。比较分析非FOG组与FOG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影像学特征。比较分析非FOG组与FOG组患者的基底前脑功能连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PD患者出现FOG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FOG组患者的国际运动障碍学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Ⅱ(MDS-UPDRSⅡ)评分高于非FO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eynert基底核(Ch4)与双侧中扣带回、中央前回及辅助运动区的功能连接低于非FOG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DS-UPDRSⅡ评分、Ch4功能连接是PD患者出现FOG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MDS-UPDRSⅡ评分升高、Ch4功能连接减弱为PD患者出现FOG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功能连接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滥用笑气中毒致神经系统损害一例 被引量:57
7
作者 王丽 范其江 +6 位作者 董明睿 田朝晖 汪仁斌 顾卫红 刘尊敬 孙青 焦劲松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533-537,共5页
患者女性,20岁,主因四肢麻木、无力并进行性加重2周,排尿困难4d,于2015年10月30日收入中日友好医院。患者于2周前在美国上学途中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黑蒙、意识丧失伴跌倒,数分钟后自行恢复意识,能部分回忆发作时情景,无抽搐发作... 患者女性,20岁,主因四肢麻木、无力并进行性加重2周,排尿困难4d,于2015年10月30日收入中日友好医院。患者于2周前在美国上学途中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黑蒙、意识丧失伴跌倒,数分钟后自行恢复意识,能部分回忆发作时情景,无抽搐发作,此后,自觉行走时双下肢乏力、双足麻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 神经中毒综合征 维生素B12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病变的临床与病理特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宁 刘尊敬 +5 位作者 李刚 肖波 刘运海 李国良 吕冰清 梁静慧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3-717,共5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病变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分析2例神经皮肤黑色素沉着症(NCM)和4例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瘤(PLM)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术中与病理所见。结果:6例患者均以颅高压、癫痫为主要临床特征,CT或MRI有不...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病变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分析2例神经皮肤黑色素沉着症(NCM)和4例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瘤(PLM)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术中与病理所见。结果:6例患者均以颅高压、癫痫为主要临床特征,CT或MRI有不同程度异常发现;2例NCM自出生后即有全身皮肤多处大片黑色素痣;4例PLM则无皮肤色素沉着及黑色斑块,其脑组织病理报告均发现脑膜黑色素瘤细胞。结论:颅高压、癫痫性发作是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病变主要临床表现,皮肤损害、影像学改变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皮肤黑色素沉着症 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瘤 临床表现 病理检查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张雪莲 汪伟 +2 位作者 汪仁斌 张春瑜 邢小燕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6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共同患病危险因素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对36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肌电图结果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共同患病危险因素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对36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肌电图结果将患者分为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组(NDPN组)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组(DPN组),比较两组患者DN相关生化指标以及DN患病率的差异。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s,UAER)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参考Mogensen DN分期,将36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白蛋白尿组(包括单纯糖尿病、DNⅠ期和Ⅱ期患者)195例、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 30~300mg/24h)84例、临床白蛋白尿组(UAER>300mg/24h)57例及终末肾衰组[eGFR<15ml/(min·1.73m^2)]29例,比较各组DPN患病率的差异。以逐步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DN和DPN的共同患病风险因素。结果 DPN组DN患病率明显高于NDP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依照UAER分组时,随着UAER升高,DPN患病率也逐渐上升,4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DPN与DN的共同风险因素包括年龄、病程、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论 DPN与DN间有相关性,二者存在共同的患病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糖尿病肾病 尿白蛋白排泄率 风险因素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在长期免疫抑制治疗前的病程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矫毓娟 崔蕾 +4 位作者 张伟赫 张春瑜 张晔琼 张欣 焦劲松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56-261,共6页
目的了解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有效免疫抑制治疗前的病程特点和预后。方法对122例中国NMOSD患者的首次发病症状、复发情况和神经功能障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预后。结果 122例NMOSD患者(女性占8... 目的了解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有效免疫抑制治疗前的病程特点和预后。方法对122例中国NMOSD患者的首次发病症状、复发情况和神经功能障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预后。结果 122例NMOSD患者(女性占86%)的首次发病症状,41例有视神经炎表现,43例累及脊髓,41例累及延髓最后区,累及脑部其他位置的15例,视神经和脊髓同时受累的仅2例。122例中116例(95%)病程中有复发,78例(67%)在发病1年内、94例(77%)在发病2年内复发,年复发率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1.30(0.05~10.00)次/年。首次发作后,3个月后恢复期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为0(0~7),仅6例(5%)不能独立行走(EDSS评分≥6);第2次临床发作后恢复期,99例(81%)无或仅有很轻微神经功能障碍(EDSS评分≤3),8例(7%)EDSS评分≥6。预后分析结果显示发病10年后约20%患者不能独立行走,25%至少单眼盲。结论此组中国NMOSD绝大多数呈复发性病程,虽有较明显的致残性,但前两次发作后仅有小部分患者遗留神经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临床病程 预后
下载PDF
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神经传导异常与临床评分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汪伟 张雪莲 +3 位作者 邢小燕 孙少杰 汪仁斌 焦劲松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625-627,共3页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神经电生理改变及其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神经电生理异常特点并统计分析其与密歇根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入...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神经电生理改变及其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神经电生理异常特点并统计分析其与密歇根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入组的36例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中,周围神经传导检查下肢重于上肢(100%vs83.3%),感觉传导异常比运动传导异常多见(100%vs83.3%),以下肢感觉传导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下降最为常见(36/36,100%);运动神经传导异常则以运动传导速度(MCV)减慢相对常见(30/36,83.3%),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及运动传导远端潜伏期(DML)延长相对少见(11.1%,5.6%);神经损害电生理评分与密歇根量表评分之间具有显著相关(P<0.01)。结论 感觉传导波幅下降及轻度的运动传导速度减慢为常见的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电生理改变特点;神经传导异常评分与密歇根量表评分具有显著相关,可用于疾病严重程度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 神经传导 密歇根量表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跃强 唐农 +4 位作者 董少龙 刘尊敬 祝美珍 胡玉英 王棕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30-1631,共2页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组、预处理(BIP)组,每组按照再灌注后12 h、1、2、3 d四个时间点平均分为4个亚组,制...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组、预处理(BIP)组,每组按照再灌注后12 h、1、2、3 d四个时间点平均分为4个亚组,制备缺血预处理模型,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率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12 h,MCAO组细胞凋亡发生率及血清中NSE的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1 d时达到高峰,以后时间点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BIP组各个时间点神经元凋亡发生率及血清NSE较MCAO组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细胞保护
下载PDF
语义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神经心理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知 钱端 +3 位作者 李旭东 焦劲松 王宇 贾树红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6,12,F0002,共6页
目的:总结语义性痴呆(SD)患者的临床、神经心理及影像学特点。方法:以2011年9月~2014年11月于我院神经内科记忆门诊就诊患者为检查对象,通过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神经心理评估及影像学检查,根据2014年我国《额颞叶变性专家共识... 目的:总结语义性痴呆(SD)患者的临床、神经心理及影像学特点。方法:以2011年9月~2014年11月于我院神经内科记忆门诊就诊患者为检查对象,通过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神经心理评估及影像学检查,根据2014年我国《额颞叶变性专家共识》中SD诊断标准,诊断SD患者7例。神经心理学评估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识评估量表(Mo CA)、Boston命名(30项版)、词语流畅性检查、神经精神行为量表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MRI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SPECT)。结果:患者男3例、女4例,发病年龄为63~80岁,其中2例为70岁后发病。患者以命名及词语理解障碍为最早最突出的症状。5例患者有记忆力减退主诉。7例患者均伴有精神行为异常。MMSE评分6~22分,Mo CA评分4~17分。患者物体命名、词语流畅性等项目受损严重。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头颅MRI提示5例患者以左侧颞叶前部萎缩为主,2例以右侧颞叶为重;SPECT检查提示萎缩相应区域灌注下降。结论:SD平均发病年龄轻于阿尔茨海默病,但仍可于70岁以后发病。患者命名障碍和词汇理解障碍最为突出,常伴随精神行为异常。影像学表现为非对称性的颞叶前部萎缩或灌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性痴呆 神经心理学 影像
下载PDF
脊髓小脑变性疾病中神经元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惟昌 陈志华 +2 位作者 范慕贞 周永兴 王国相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5年第6期14-18,共5页
脊髓小脑变性疾病中神经元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陈惟昌,陈志华,范慕贞,周永兴,王国相(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29)前言脊髓小脑变性疾病(Spinocerebellarde-generation,SCD)是... 脊髓小脑变性疾病中神经元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陈惟昌,陈志华,范慕贞,周永兴,王国相(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29)前言脊髓小脑变性疾病(Spinocerebellarde-generation,SCD)是一组以脊髓和小脑为主的进行性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变性 神经元损伤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中国人群遗传性周围神经病的致病基因分布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小璇 段晓慧 +3 位作者 张朔 孙阿萍 张英爽 樊东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4-883,共10页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遗传性周围神经病(hereditary peripheral neuropathy,HPN)致病基因的分布特点,探讨HPN与相关疾病的潜在发病机制和治疗前景。方法:收集2007年1月到2022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诊治的HPN先证者666...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遗传性周围神经病(hereditary peripheral neuropathy,HPN)致病基因的分布特点,探讨HPN与相关疾病的潜在发病机制和治疗前景。方法:收集2007年1月到2022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诊治的HPN先证者666个,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确定PMP22重复和缺失突变后,用二代测序基因包或全外显子组测序,Sanger法进行一代验证,分析比较结果。结果: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CMT)在HPN中所占比例最高,为74.3%(495/666),其中69.1%(342/495)的患者获得基因确诊。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为PMP22重复、MFN2和GJB1突变,占CMT总体确诊患者的71.3%(244/342)。遗传性运动神经病(hereditary motor neuropathy,HMN)所占比例为16.1%(107/666),43%(46/107)为基因确诊,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为HSPB1、t-RNA合成酶相关基因(aminoacyl-tRNA synthetases)和SORD突变,占HMN总体确诊患者的50%(23/46)。HMN的部分基因可以合并多种临床表型,如HSPB1、GARS、IGHMBP2可同时引起HMN和CMT,HMN叠加综合征的患者与肌萎缩侧索硬化(KIF5A、FIG4、DCTN1、SETX、VRK1)、遗传性痉挛性截瘫(KIF5A、ZFYVE26、BSCL2)和脊肌萎缩症(MORC2、IGHMBP2、DNAJB2)有共同的致病基因。遗传性感觉自主神经病(hereditary sensory and autosomal neuropathy,HSAN)在HPN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为2.6%(17/666),最常见的致病基因为SPTLC1突变。引起遗传性淀粉样周围神经病的基因主要是TTR,本研究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位点是p.A117S和p.V50M,表现为晚发和比较突出的自主神经受累。结论:CMT和HMN是最常见的HPN,HMN与CMT2的致病基因有很多交叉,部分HMN致病基因与肌萎缩侧索硬化、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和脊肌萎缩症有重叠,提示不同疾病之间可能存在潜在的共同致病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感觉和运动神经病 基因 中国
下载PDF
重症中枢神经系统李斯特菌感染2例(附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冬燕 贾树红 +6 位作者 张麟伟 崔蕾 刘蕾 任连坤 汪仁斌 焦劲松 李小璇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03-206,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中枢神经系统李斯特菌感染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0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2例重症中枢李斯特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 目的:探讨重症中枢神经系统李斯特菌感染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0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2例重症中枢李斯特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神经系统李斯特菌感染主要累及免疫抑制的患者,但其中脑干脑炎的患者常为没有易感因素的年轻人。中枢神经系统李斯特菌感染常引起脑膜炎、脑炎或者脑干脑炎。影像学检查异常率不高,主要表现为脑干脑炎、脑室扩张等。目前没有中枢神经系统李斯特菌感染的最佳治疗方案和治疗时限,早期联合使用抗菌素被认为可能有较好的效果。结论:重症中枢神经系统李斯特菌感染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需要尽早诊治,从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炎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下载PDF
F波和H反射对糖尿病近端神经病的诊断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汪仁斌 杨兆军 +4 位作者 孙少杰 毛坤 蔡晓频 焦劲松 严莉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F波和H反射对糖尿病近端神经病的诊断作用。方法:应用F波、H反射和常规周围神经传导检测方法对正常对照组37例及糖尿病组106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腿长与年龄调整后,正常人胫神经F波最短潜伏期(FLmin)多元回归方程为5.53+0.0... 目的:探讨F波和H反射对糖尿病近端神经病的诊断作用。方法:应用F波、H反射和常规周围神经传导检测方法对正常对照组37例及糖尿病组106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腿长与年龄调整后,正常人胫神经F波最短潜伏期(FLmin)多元回归方程为5.53+0.04×腿长(cm)+0.08×年龄(岁),正常双侧FLmin侧间差不大于3.3ms。糖尿病组F波异常率为40.1%,H反射异常率为45.3%,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分别为40.5%和37.8%。结论:F波和H反射对检测糖尿病近端神经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H反射敏感性更高。与远端神经病变相比较,糖尿病近端神经病具有相当高的患病频度,糖尿病近端神经病中纯运动神经病亦有较高的发生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近端神经病 F波 H反射
下载PDF
急性感觉神经病伴单侧周围性面瘫一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汪伟 汪仁斌 张麟伟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9-299,共1页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5岁,因"腰骶疼痛伴四肢麻木13d,口角歪斜3d"入院。患者1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轻度疼痛,平卧位出现,无放射痛;11d前出现腰部束带感伴四肢远端麻木,无明显肢体力弱、尿便障碍;8d前于外院肌注甲钴胺及外用膏药治...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5岁,因"腰骶疼痛伴四肢麻木13d,口角歪斜3d"入院。患者1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轻度疼痛,平卧位出现,无放射痛;11d前出现腰部束带感伴四肢远端麻木,无明显肢体力弱、尿便障碍;8d前于外院肌注甲钴胺及外用膏药治疗后腰骶部疼痛缓解;6d前出现前胸部麻木感;3d前晨起感左面部发僵,无吞咽困难或视物成双,家属发现其口角歪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感觉神经病 周围性面瘫
下载PDF
应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与神经心理学检查对痴呆患者淡漠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知 郑霄云 +4 位作者 金轶 李旭东 郑玉民 贾树红 焦劲松 《中国医刊》 CAS 2019年第5期498-502,共5页
目的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 photo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与神经心理学检查,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behavioral variant frontotemporal dem... 目的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 photo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与神经心理学检查,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behavioral variant frontotemporal dementia,bv FTD)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ow,r CBF)与淡漠的相关性,研究不同类型痴呆患者淡漠的神经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就诊的57例AD患者与25例bv FTD患者进行临床病史采集及神经心理学检查。所有患者完善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以评价r CBF。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相关回归分析神经精神问卷(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中淡漠亚项评分与r CBF的相关性。结果 61.4%的AD患者和74.1%的bv FTD的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淡漠症状,bv FTD患者淡漠评分显著高于AD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VBM相关分析显示,AD患者淡漠评分与双侧眶额区、额极区、背外侧前额叶、额下回皮质,岛叶及前扣带回、右侧额下回的r CBF呈负相关,而bv FTD患者淡漠评分与双侧背侧前扣带回及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的r CBF呈负相关。结论 AD和bv FTD患者的淡漠均与额叶前部及背侧前扣带回相关,但AD患者涉及的区域更为广泛,提示淡漠是一种多维度的临床综合征,在不同类型痴呆中的神经生理机制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漠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 阿尔茨海默病 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
下载PDF
表现为复发性视神经炎的肿块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伟赫 焦劲松 矫毓娟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加强对肿块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tl-PACN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证实的tl-PACNS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病理表现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复发性视神经炎,头MRI表现为肿块样长T1、长T2病灶,术后病理... 目的加强对肿块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tl-PACN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病理证实的tl-PACNS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病理表现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复发性视神经炎,头MRI表现为肿块样长T1、长T2病灶,术后病理表现为软脑膜和小血管壁上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对糖皮质激素(激素)单用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结论 tl-PACN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影像学上极易误诊为肿瘤,脑活检是其确诊的主要依据。tl-PACNS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炎 血管炎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