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被引量:7
1
作者 喻妮 韩红蕾 +2 位作者 刘剑锋 杨大章 杨和钧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7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指导下吸切器切除腺样体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30例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在鼻内镜指导下,应用Xomed电动吸切器行腺样体切除术,再辅以药物治疗,观察其分泌性中耳炎的转归情况。结果30例患... 目的探讨鼻内镜指导下吸切器切除腺样体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30例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在鼻内镜指导下,应用Xomed电动吸切器行腺样体切除术,再辅以药物治疗,观察其分泌性中耳炎的转归情况。结果30例患儿听力都得到改善,打鼾停止或消失。其中显效25例(83.33%),有效5例(16.67%)。无腺样体残留及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吸切器腺样体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对于伴有腺样体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体切除术 鼻内镜手术 分泌性中耳炎 疗效
下载PDF
如何理解内窥镜鼻窦手术(与《鼻内窥镜外科技术及其延伸》一文商榷)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小伯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234-236,共3页
关键词 鼻窦手术 功能性内窥镜 延伸术
下载PDF
嗓音显微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9
3
作者 张小伯 杨大章 +2 位作者 王娜亚 刘丹丹 程靖宁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6-299,T006,共5页
目的 对于喉部病变 ,在得到有效治疗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和高质量的发声功能。方法  1986~ 2 0 0 0年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咽喉科应用嗓音显微外科技术治疗 115 3例喉部疾病。根据喉部各种良性病变 (声带小结、声带息肉、Reinke... 目的 对于喉部病变 ,在得到有效治疗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和高质量的发声功能。方法  1986~ 2 0 0 0年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咽喉科应用嗓音显微外科技术治疗 115 3例喉部疾病。根据喉部各种良性病变 (声带小结、声带息肉、Reinke水肿、声带囊肿等 )和不同阶段早期恶性病变及声带癌前病变侵犯的组织学深度 ,分别采用显微切除技术、外侧微瓣技术、内侧微瓣技术、黏膜下注射技术、黏膜剥脱及激光切除术等 ,切除病变组织 ,最小伤及正常组织和对发音质量的影响。结果10 4 4例 (99 8% )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囊肿和 12例Reinke水肿在通过显微切除技术、外侧微瓣技术、内侧微瓣技术等治疗后均能在 1周后获得正常发音 ,2例巨大声带息肉患者半年内声嘶改善不满意 ;2 0例Reinke水肿、31例癌前病变经黏膜剥脱及黏膜表皮剥脱处理 ,除 3例癌前病变术后复发又经 2、3次手术 ,其余均在 1~ 3个月内恢复正常发音。 34例声带癌经黏膜剥脱处理 ,5例声带癌和 5例喉乳头状瘤经激光切除 ,术后 5年以上随访 5例声带癌复发 ,其中 2例再次行黏膜剥脱术 ,1例乳头状瘤反复 4、5次手术。治疗后的发音效果均比经颈部切除手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显微外科手术 喉疾病 声带 喉肿瘤 嗓音显微外科技术
下载PDF
主观性耳鸣的分期治疗探讨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8
4
作者 刘洋 余力生 +2 位作者 俞琳琳 夏瑞明 静媛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了解主观性耳鸣分期的必要性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将119例(127耳)主观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65耳),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24例(25耳)、亚急性期16例(18耳)和慢性期20例(22耳);根据耳鸣匹配检查分为低中... 目的了解主观性耳鸣分期的必要性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将119例(127耳)主观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65耳),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24例(25耳)、亚急性期16例(18耳)和慢性期20例(22耳);根据耳鸣匹配检查分为低中频25例(29耳)和高频35例(36耳),低中频耳鸣者采用改善微循环+激素治疗,高频耳鸣者采用离子通道阻滞剂+激素治疗。对照组59例(62耳),其中,急性期21例(23耳)、亚急性期18例(18耳)和慢性期20例(21耳);低中频25例(26耳)和高频34例(36耳);对照组均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结果治疗组中急性、亚急性及慢性期患者有效率分别为92.0%、61.11%、18.18%;低中频、高频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68.96%、50.0%。对照组中急性、亚急性及慢性期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56.52%、27.78%、0;低中频、高频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42.31%、19.4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患耳侧别、单双耳患病、耳鸣程度、是否伴高血压、是否伴听力下降耳鸣患者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耳鸣的组别、治疗方法、频率及分期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耳鸣的频率和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低中频耳鸣患者采用改善微循环和激素治疗,高频耳鸣患者采用离子通道阻滞剂和激素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不按耳鸣频率均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耳鸣的疗效;低中频耳鸣者的预后好于高频耳鸣者;急性期及亚急性期预后较好,慢性期预后较差。有必要对主观性耳鸣患者进行分期并按不同耳鸣频率采用不同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分期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鼻内镜下动脉性鼻出血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48
5
作者 罗克强 杨大章 +1 位作者 王娜亚 刘丹丹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腔深、浅部动脉性出血的方法及特点。方法以电热烧灼术、高频电凝术、微波凝固术及微创填塞法治疗深、浅部动脉性鼻出血。结果487例患者中,电热烧灼术治疗327例浅部鼻出血患者,均治疗成功;微波烧灼术治疗135例浅...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腔深、浅部动脉性出血的方法及特点。方法以电热烧灼术、高频电凝术、微波凝固术及微创填塞法治疗深、浅部动脉性鼻出血。结果487例患者中,电热烧灼术治疗327例浅部鼻出血患者,均治疗成功;微波烧灼术治疗135例浅部鼻出血患者,其中有40例患者在活动性出血状态下,治疗失败,改用电热烧灼法治疗均获成功;高频电凝术治疗鼻腔后部动脉性出血15例及嗅裂区微创填塞术治疗筛顶部动脉出血10例,均获成功。经随访治疗后4周以内,原部位均未再次出血。结论①隐蔽部位即中、下鼻道侧后部及嗅裂筛顶部等往往是顽固性鼻出血发生的常见区域;②动脉性鼻出血内镜下微创治疗是可靠、方便、有效的方法;③微波凝固术不适宜治疗活动性动脉出血点,这与微波不能有效加热凝固快速流动的血液有关;④对于静止的或活动性的动脉出血点电热烧灼术及电凝术均能施行有效热凝治疗,为最迅速和可靠的止血方法之一;⑤嗅裂筛顶部动脉出血点适宜用可吸收性止血材料微创填塞法治疗;⑥动脉性鼻出血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以男性为常见,常发生于鼻中隔前中部,即鼻腔动脉末梢部;⑦高血压病及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动脉性鼻出血的主要原因,且与季节、吸烟和饮酒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出血 内窥镜检查 电凝术 微波 烧灼术
下载PDF
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及护理 被引量:16
6
作者 郑智 李原 +4 位作者 赵建辉 毕青玲 刘洋 王娜亚 杨大章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探讨伴分泌性中耳炎的极重度聋患者一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可行性及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并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对11例伴分泌性中耳炎的极重度聋儿童一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彻底清除中耳乳突病变黏膜,建立通畅引流后植入人工... 目的探讨伴分泌性中耳炎的极重度聋患者一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可行性及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并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对11例伴分泌性中耳炎的极重度聋儿童一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中彻底清除中耳乳突病变黏膜,建立通畅引流后植入人工耳蜗电极,结合围手术期药物治疗、护理、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术后定期随访,评估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与言语康复效果。结果1l例患儿均一期完成单耳人工耳蜗植入,其中右耳8例,左耳3例;植入人工耳蜗型号:Nucleus24CA7例,ClarionAB90K1例,MedelCombi40+2例,pulsar1例,术中电极神经遥测均引出神经反应动作电位;术后一月开机,正常调机后均获得满意的主观听性反应,助听下0.25~4kHz声场听阈为20~45dBHL;术后随访13~60个月,11例患儿人工耳蜗工作状态正常,分泌性中耳炎均痊愈;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满意,11例均进入普通幼儿园或小学学习。结论伴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极重度聋患者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后可尽早行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合理的治疗、护理及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有利于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人工耳蜗植入 护理
下载PDF
慢性鼻窦炎嗅觉障碍患者嗅上皮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娜亚 程靖宁 +5 位作者 盛瑞红 何风 张敏 潘子昂 张小伯 王石麟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 观察慢性鼻窦炎嗅觉障碍患者嗅上皮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对 35例住院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伴有嗅觉缺失鼻窦炎患者的嗅上皮取活体组织 ,光镜下将嗅上皮按病变分为正常、萎缩和呼吸上皮化生组 ,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各组超微结构变化... 目的 观察慢性鼻窦炎嗅觉障碍患者嗅上皮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对 35例住院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伴有嗅觉缺失鼻窦炎患者的嗅上皮取活体组织 ,光镜下将嗅上皮按病变分为正常、萎缩和呼吸上皮化生组 ,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各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①光镜下正常的嗅上皮细胞表面超微结构出现支持细胞微绒毛消失、嗅泡内微管结构消失或空泡化致嗅泡变形、嗅纤毛变形或减少、少量纤毛化生等改变 ;②萎缩的嗅上皮超微结构改变的特点 :轻、中度萎缩主要为支持细胞上部的细胞器和膜限制性的电子致密囊泡明显减少或消失、空泡化 ,基底细胞退行性变 ;重度萎缩为细胞结构不清 ,多为双层细胞结构 ,细胞核染色质呈斑块状凝聚、核空泡化或核固缩 ;细胞质内均出现内质网扩张 ,线粒体肿胀、嵴排列紊乱、减少或空泡状改变 ;③呼吸上皮化生区域 ,丛状纤毛细胞与支持细胞、嗅泡样结构间隔分布 ,即嗅上皮细胞呈岛状分布。结论 炎症导致嗅上皮细胞由表层及里层各种超微结构异常程度与嗅上皮萎缩程度呈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嗅粘膜 嗅觉缺失 电子显微镜扫描检查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一个有待进一步认识的疾病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忠植 张小伯 顾之燕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病理 病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内窥镜在治疗顽固性鼻衄中的应用 被引量:160
9
作者 杨大章 史冬雪 王忠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6年第1期54-54,共1页
内窥镜在治疗顽固性鼻衄中的应用杨大章史冬雪王忠植我科于1987年3月~1993年6月对49例顽固性鼻衄住院患者施行内窥镜下微波或电灼止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49例顽固性鼻衄中,男31例,女18例。... 内窥镜在治疗顽固性鼻衄中的应用杨大章史冬雪王忠植我科于1987年3月~1993年6月对49例顽固性鼻衄住院患者施行内窥镜下微波或电灼止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49例顽固性鼻衄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18~62岁。左侧26例,右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衄 内窥镜 微波 电灼 止血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法在鼻窦真菌球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原 杨大章 +2 位作者 潘琳 刘丹丹 张小伯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46-548,共3页
目的 研究鼻窦真菌球的主要致病菌种 ,探索组织切片中快速鉴定主要条件致病真菌的组织病理学方法。方法  2 5例鼻窦真菌球患者接受鼻窦病变清除术 ,对其组织病理标本分别进行了碘酸雪夫染色 (paraaminosalicylic ,PAS)和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 研究鼻窦真菌球的主要致病菌种 ,探索组织切片中快速鉴定主要条件致病真菌的组织病理学方法。方法  2 5例鼻窦真菌球患者接受鼻窦病变清除术 ,对其组织病理标本分别进行了碘酸雪夫染色 (paraaminosalicylic ,PAS)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性。 结果鼻窦真菌球以上颌窦发病率最高 ,其次是蝶窦。致病真菌检测 :曲霉菌感染 2 3例 (92 % ) ,白色念珠菌感染2例 (8% )。鼠抗曲霉单克隆抗体、兔抗白色念珠菌多克隆抗体可以分别鉴定组织中的曲霉菌和白色念珠菌。免疫组化和PAS染色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2 72 ,P >0 0 5 )。结论鼻窦真菌球感染以曲霉菌属多见 ,免疫组化技术具有抗原特异性强、诊断快速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法 鼻窦炎 真菌 诊断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慢性鼻窦炎嗅觉障碍的嗅粘膜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5
11
作者 王娜亚 李挺 +3 位作者 岳耀光 范为 张小伯 王忠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鼻窦炎嗅觉障碍患者的嗅粘膜病理变化及其与嗅觉障碍的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3例住院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鼻窦炎患者的嗅粘膜进行了组织学观察。术前嗅觉检查均为嗅觉缺失,失嗅时间5~30年,平均11.8年。男... 目的观察慢性鼻窦炎嗅觉障碍患者的嗅粘膜病理变化及其与嗅觉障碍的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3例住院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鼻窦炎患者的嗅粘膜进行了组织学观察。术前嗅觉检查均为嗅觉缺失,失嗅时间5~30年,平均11.8年。男15例,女8例,年龄26~71岁,平均48岁。结果23例(23侧)嗅粘膜均发现有病理组织学的改变,其中程度不等的嗅上皮萎缩10侧次(43.5%),程度不等的嗅细胞减少16侧次(69.6%),呼吸上皮化生6侧次(26.1%),嗅腺粘液腺化生10侧次(43.5%)。术后随访2~6个月,嗅觉恢复或改善者16例(69.6%),为嗅上皮正常或轻中度病变者。嗅觉无变化7例(30.4%),为嗅上皮中重度或重度病变者。结论嗅上皮病变程度与术后嗅觉恢复程度成正相关,嗅细胞的数量减少越明显,嗅觉障碍治疗的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嗅粘膜 嗅觉障碍 慢性
下载PDF
内镜经鼻翼腭窝肿瘤切除术 被引量:24
12
作者 张秋航 杨大章 韩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441-442,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入路在切除翼腭窝肿瘤中的作用,以减少处理翼腭窝病变时的外科侵袭。方法2004年5月~2006年5月,对5例翼腭窝的良性肿瘤实施了单纯内镜经鼻的外科治疗。其中神经鞘瘤2例,血管纤维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结果本组5例肿瘤...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入路在切除翼腭窝肿瘤中的作用,以减少处理翼腭窝病变时的外科侵袭。方法2004年5月~2006年5月,对5例翼腭窝的良性肿瘤实施了单纯内镜经鼻的外科治疗。其中神经鞘瘤2例,血管纤维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结果本组5例肿瘤均获得一次性完全切除,无任何并发症。均于术后5~12d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内镜经鼻入路可以安全而完整地切除翼腭窝的良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外科 翼腭窝 肿瘤
下载PDF
鼻丘及其邻近结构CT观察及其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29
13
作者 王娜亚 范为 +4 位作者 张华 郭新华 李太峰 张小伯 王忠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27-29,I007,共3页
目的为了深入开展鼻内窥镜下额窦手术和鼻腔泪囊造口术等,观察鼻丘形态及其邻近结构的关系。方法采用鼻窦连续冠状和矢状位扫描,观察100例患者(包括鼻中隔偏曲30例,慢性鼻炎40例,慢性鼻窦炎30例),其中成人80例,儿童... 目的为了深入开展鼻内窥镜下额窦手术和鼻腔泪囊造口术等,观察鼻丘形态及其邻近结构的关系。方法采用鼻窦连续冠状和矢状位扫描,观察100例患者(包括鼻中隔偏曲30例,慢性鼻炎40例,慢性鼻窦炎30例),其中成人80例,儿童20例。结果①绝大多数病例(99%)有鼻丘气房,儿童(9~16岁)鼻丘发育与成人相比无差异性;②鼻丘形态变化很大,但与中鼻甲前端、筛泡和鼻泪管的关系是恒定的;③鼻丘向上气化程度与额窦发育关系密切,鼻中隔偏曲对其发育无明显影响;④前组鼻窦的广泛炎症易波及鼻丘,并可出现鼻丘骨质增厚。结论鼻丘为鼻内额窦手术和鼻腔泪囊造口术的进路,可借助鼻窦CT进行术前设计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 鼻外科手术 内窥镜 CT 鼻丘
下载PDF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朱延玲 闫晓娟 +1 位作者 牟文清 王忠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6-317,共2页
关键词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鼻内镜手术 疗效
下载PDF
鼻咽癌颅底转移特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韩军 张秋航 +2 位作者 杨治宇 孔锋 高勇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颅底侵犯和转移的发生规律、途径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经病理确诊并经MRI检查发现有颅底侵犯的鼻咽癌病人的MRI资料,对鼻咽癌颅底侵犯方式、发生率及侵犯和转移的解剖部位进行研究。结果本组发生颅底直接侵... 目的探讨鼻咽癌颅底侵犯和转移的发生规律、途径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经病理确诊并经MRI检查发现有颅底侵犯的鼻咽癌病人的MRI资料,对鼻咽癌颅底侵犯方式、发生率及侵犯和转移的解剖部位进行研究。结果本组发生颅底直接侵犯84例(83.2%),颅底转移17例(16.8%)。颅底直接侵犯最易受累的部位依次为蝶窦和鞍底、海绵窦、斜坡、颈内动脉管。颅底转移多发生在颈内动脉管和颈静脉孔区域。结论鼻咽癌早期存在颅底淋巴结转移,通过鼻咽癌颅底侵犯和转移的MRI研究,提高鼻咽癌颅底侵犯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选择合适的靶区和放疗技术,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以达到提高鼻咽癌病人的生存率,改善其生存质量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肿瘤转移 颅底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功能性鼻窦手术与传统鼻窦手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小伯 王忠植 +3 位作者 王娜娅 刘丹丹 杨大章 李原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6期353-355,共3页
目的正确理解功能性鼻窦手术新理论和临床上的应用以及正确认识鼻窦炎的传统手术。方法对于在中日友好医院和济宁交通医院两院所作的1740例(3140侧)鼻窦炎手术,就其手术适应证、手术切除范围、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手术疗... 目的正确理解功能性鼻窦手术新理论和临床上的应用以及正确认识鼻窦炎的传统手术。方法对于在中日友好医院和济宁交通医院两院所作的1740例(3140侧)鼻窦炎手术,就其手术适应证、手术切除范围、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手术疗效的评定等进行分析。结果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1218例(2108侧)占70%,鼻窦炎的传统手术522例(1032侧)占30%。随访传统筛窦手术组398例,治愈率80%;功能性鼻窦手术组352例,治愈率93%。两组治愈率的差别考虑与疾病的性质有关。两组均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功能性鼻窦手术主要适应证是感染性鼻窦疾病或妨碍引流的中鼻道病变。此类疾病相当于鼻窦炎海口标准的Ⅰ、Ⅱ型病例。传统额窦和上颌窦手术在临床的应用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传统蝶筛切除术在治疗多发性息肉病(difusedpolyposis)仍是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外科手术 内窥镜检查
下载PDF
内镜下经鼻眶内手术入路的解剖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剑锋 赵建辉 +4 位作者 赵宇 王艺贝 陈忠岩 韩军 杨大章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9-725,共7页
目的观察内镜经鼻眶内手术的关键解剖标志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3例(6侧)新鲜尸头,颈总动脉、椎动脉以及颈内静脉硅胶灌注后,采用STORZ内镜系统和内镜手术器械,行内镜经鼻入路眶内区的入路解剖,并应用Storz Image 1系统采集高清图像。... 目的观察内镜经鼻眶内手术的关键解剖标志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3例(6侧)新鲜尸头,颈总动脉、椎动脉以及颈内静脉硅胶灌注后,采用STORZ内镜系统和内镜手术器械,行内镜经鼻入路眶内区的入路解剖,并应用Storz Image 1系统采集高清图像。选择两例患者采取此径路进行手术。结果内镜经鼻入路可以暴露眶内侧壁和部分眶下壁骨质,以及深层的眶骨膜、肌锥外脂肪。并能深入暴露内直肌、上斜肌和下直肌。经内直肌和下直肌之间的潜在间隙进入肌锥内,去除眶脂体显露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眼动脉及其分支下内侧肌干、视神经和动眼神经的分支。临床上采用内镜经鼻入路处理眶内病变,选择眶内肌锥内球后金属异物和累及翼腭窝和颞下窝的眶尖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均顺利,达到了预期手术目的,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结论深入把握眶内关键解剖结构,选择恰当病例进行内镜下经鼻入路治疗,具有安全、有效及微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内结构 经鼻 鼻眶手术 异物 海绵状血管瘤 内镜 解剖学
原文传递
正常和膜迷路积水豚鼠内耳水通道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韩红蕾 张连山 顾凤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3-366,共4页
目的检测正常和膜迷路积水豚鼠内耳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的表达,探讨其机理和意义。方法 20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膜迷路积水模型组)豚鼠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压素,4μg·kg-1·d-1,共1周,诱... 目的检测正常和膜迷路积水豚鼠内耳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的表达,探讨其机理和意义。方法 20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膜迷路积水模型组)豚鼠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压素,4μg·kg-1·d-1,共1周,诱导其内耳膜迷路积水,对照组豚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豚鼠内耳水通道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豚鼠内耳中有AQP0、1、2、3、5、7、8的表达,其中AQP0仅在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细胞有较弱的表达;AQP1分布于包绕骨迷路、内淋巴囊、内淋巴管的纤维细胞,基底膜鼓阶面细胞、螺旋韧带纤维细胞、螺旋缘纤维细胞、Corti’s器、内外螺旋沟、血管纹、椭圆囊壁、球囊壁、螺旋神经节等;AQP2表达在血管纹、Corti’s器、螺旋神经节细胞和内淋巴囊中;AQP3、7、8三者的分布类似,在螺旋神经节和包绕膜迷路的组织中表达,包括Corti’s器、内外螺旋沟、血管纹、螺旋韧带纤维细胞、螺旋缘、椭圆囊壁、球囊壁、内淋巴囊等;AQP5则表达在Corti’s器、内外螺旋沟、螺旋神经节、螺旋韧带纤维细胞。实验组豚鼠内耳中,血管纹AQP2的表达与对照组较正常豚鼠表达增加,其它亚型AQPs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正常豚鼠内耳中有多种AQPs表达,膜迷路积水后豚鼠内耳中AQP2的表达增强,提示膜迷路积水可能与AQP2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 膜迷路积水 醋酸去氨加压素 豚鼠
下载PDF
不同原因内耳损伤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改变 被引量:5
19
作者 韩军 倪道凤 +2 位作者 李奉蓉 赵翠霞 张志勇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原因内耳损伤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productotoacousticemissions,DPOAE)改变的特点。方法对耳科正常人、噪声暴露工人和应用顺铂化疗的妇科肿瘤患者进行DPOAE(0郾5~16kHz)、常频纯音测听(0郾5~8kHz)及扩展高频测... 目的研究不同原因内耳损伤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productotoacousticemissions,DPOAE)改变的特点。方法对耳科正常人、噪声暴露工人和应用顺铂化疗的妇科肿瘤患者进行DPOAE(0郾5~16kHz)、常频纯音测听(0郾5~8kHz)及扩展高频测听(9~16kHz)检查。对DPOAE幅值与纯音听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噪声性和顺铂耳毒性损伤下,常频DPOAE表现为3~6kHz幅值降低,早于对应常频纯音听阈变化。扩展高频DPOAE幅值均有下降,但频率区域不同,噪声组只在11郾2kHz处下降明显,其他频率变化不大,尤其是12郾5kHz、14kHz、16kHz三个频率几无变化;药物组除16kHz外各频率均幅值下降。结论常频DPOAE比常频纯音测听和扩展高频DPOAE敏感,因此,在噪声、顺铂等引起的耳蜗性听力损害的早期监测中,优于常频纯音测听和扩展高频DPO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损伤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 耳毒性 顺铂 听力检查
下载PDF
鼻窦曲菌病的内窥镜手术治疗 被引量:30
20
作者 王大昌 赵恭华 王跃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3期169-170,共2页
报告5例鼻窦曲菌病,其中侵及上颌窦2例、筛上颌窦2例、蝶筛窦1例,均属非侵袭型。采用内窥镜鼻窦手术治愈,5例中4例随访4~5年,无复发。本组病例发病均与不洁的工作环境、鼻中隔偏曲、鼻息肉、慢性鼻炎等阻碍鼻通气招致曲菌... 报告5例鼻窦曲菌病,其中侵及上颌窦2例、筛上颌窦2例、蝶筛窦1例,均属非侵袭型。采用内窥镜鼻窦手术治愈,5例中4例随访4~5年,无复发。本组病例发病均与不洁的工作环境、鼻中隔偏曲、鼻息肉、慢性鼻炎等阻碍鼻通气招致曲菌感染有关。5例病理均查到有隔菌丝。本病的病理诊断常易与慢性炎症混淆,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菌病 鼻窦炎 内窥镜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