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某砂岩型铀矿地浸采铀技术的高效优化与应用
1
作者 王如意 阳奕汉 +7 位作者 桂增杰 梁大业 闫学锐 黄健 段和军 惠浩浩 郑文娟 王晓伟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4年第3期56-64,78,共10页
地浸采铀是当前砂岩型铀矿开采最主要的方法,采用该方法进行铀矿开采,其生产能力、浸采率、开采成本是地浸采铀工作关注的重点。为提高浸出效率、降低成本,在内蒙古某地浸采铀矿山开展过滤器、酸度、抽液量对铀浸出效能的优化试验与研... 地浸采铀是当前砂岩型铀矿开采最主要的方法,采用该方法进行铀矿开采,其生产能力、浸采率、开采成本是地浸采铀工作关注的重点。为提高浸出效率、降低成本,在内蒙古某地浸采铀矿山开展过滤器、酸度、抽液量对铀浸出效能的优化试验与研究。研究表明,将过滤器长度控制在4~6 m能保证其处于高效工作状态,过滤器上段与品位相对较高的富矿段对接有助于铀浸采率的提升。将溶浸液酸度控制在15 g/L左右可提高铀浸出效率和浸出液铀浓度。将抽液量(单宽)维持在0.75~1.0 m2/h,能使采区保持较高的铀生产能力和较低的浸出液量。通过优化的工艺技术参数,优化后的浸出液峰值铀浓度由优化前的28.89 mg/L提升至59.72 mg/L。采区开采优化试验后,使铀浸出率由47.20%提升到60.99%,浸出液平均铀浓度由17.43 mg/L提升至32.63 mg/L,而吨铀耗酸则减少15.26%,吨铀耗电则减少46.51%。研究创新改变了以往大流量、低浓度浸出模式,实现了地浸采铀技术的高效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酸度 过滤器长度 抽注液量 高效优化
下载PDF
内蒙古二连盆地乌兰察布坳陷白垩系特征及铀成矿类型 被引量:17
2
作者 旷文战 蔡彤 严兆彬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111-121,共11页
根据近年在二连盆地乌兰察布坳陷构造类型、沉积体系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结合前人在本区不同层位发现了不同成因类型的铀矿化,期待企望建立盆地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沉积特征与铀成矿类型之间的有机联系。研究认为本区具备多个有利的铀成... 根据近年在二连盆地乌兰察布坳陷构造类型、沉积体系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结合前人在本区不同层位发现了不同成因类型的铀矿化,期待企望建立盆地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沉积特征与铀成矿类型之间的有机联系。研究认为本区具备多个有利的铀成矿层位和多种铀成矿类型,其中,上白垩统二连组发育冲积(扇)平原和湖泊沉积体系,有利于形成沉积成岩型铀矿床;下白垩统巴彦花群赛汉组发育河流和沼泽沉积体系,有利于形成古河谷型铀矿床;下白垩统巴彦花群腾格尔组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有利于形成同沉积叠加潜水—层间氧化改造型铀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察布坳陷 白垩系 沉积特征 铀成矿类型
下载PDF
内蒙古巴彦乌拉铀矿含矿层堵塞的水文地球化学机理 被引量:5
3
作者 陈鑫睿 刘金辉 +5 位作者 邢拥国 阳奕汉 胡鹏飞 王如意 梁大业 陈万利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8-65,共8页
铀浸出是溶浸液与铀矿物之间发生一系列水文地球化学作用来实现的,巴彦乌拉铀矿酸法地浸开采过程中出现了含矿层堵塞问题。基于含矿层矿物特征,根据浸出液化学成分,采用地球化学模式程序PHREEQCI对浸出液-矿物平衡进行模拟,计算了矿物... 铀浸出是溶浸液与铀矿物之间发生一系列水文地球化学作用来实现的,巴彦乌拉铀矿酸法地浸开采过程中出现了含矿层堵塞问题。基于含矿层矿物特征,根据浸出液化学成分,采用地球化学模式程序PHREEQCI对浸出液-矿物平衡进行模拟,计算了矿物的饱和指数与反应条件指数,确定了矿物溶解沉淀状态,揭示了含矿层堵塞水文地球化学机理。结果表明,含矿层堵塞水文地球化学原因是溶浸液中Ca^(2+)、SO_(4)^(2-)与Fe^(3+)处于过饱和状态,产生了石膏、针铁矿、赤铁矿沉淀,其饱和指数分别为0.06~0.20、0.01~-0.83、0.94~2.58;石膏的反应条件指数RCICa=0.34~0.42,RCIS=1.17~1.35,Ca^(2+)浓度是其溶解—沉淀的主要影响因素,赤铁矿、针铁矿的RCIpH=-3.47~-3.27、RCIEh=-599.44~-474.72mV、RCIFe=0.96~1.37,均处于沉淀状态,石膏、铁矿物沉淀是溶浸液与含矿层中的矿物作用后其离子活度积超过了其溶液积常数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矿层堵塞 矿物特征 水文地球化学 平衡模拟 巴彦乌拉铀矿
下载PDF
内蒙古巴彦乌拉铀矿地浸采区地下水示踪试验 被引量:3
4
作者 何挺 刘金辉 +7 位作者 阳奕汉 姚光怀 邢拥国 胡鹏飞 王如意 梁大业 王晓伟 张锋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0-57,共8页
酸法地浸采铀是砂岩型铀矿最常用的开采方式之一,地浸中由于高酸溶浸液注入于地下含矿层,往往因化学沉淀堵塞导致含矿层渗透性下降,降低浸铀效率。为此,十分有必要探讨地浸过程中地下水(溶浸液)流速变化特征。以巴彦乌拉铀矿C10采区试... 酸法地浸采铀是砂岩型铀矿最常用的开采方式之一,地浸中由于高酸溶浸液注入于地下含矿层,往往因化学沉淀堵塞导致含矿层渗透性下降,降低浸铀效率。为此,十分有必要探讨地浸过程中地下水(溶浸液)流速变化特征。以巴彦乌拉铀矿C10采区试验单元为试验场所开展了地下水示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溶浸液从注液孔到抽液孔有多条(至少二条)渗流通道,较快通道的溶浸液流速为1.95~2.06m/d,较慢通道溶浸液流速为1.35~1.44m/d。KI示踪试验与SO42-示踪试验得到的溶浸液流速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示踪 地浸采区 铀矿 巴彦乌拉
下载PDF
内蒙古巴彦乌拉铀矿床西南段铀矿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廖石丹 刘金辉 +7 位作者 黎广荣 赵凯 阳奕汉 邢拥国 胡鹏飞 王如意 周义朋 梁大业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2期115-126,共12页
为了了解巴彦乌拉铀矿床西南段铀矿石地球化学特征,通过运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SEM-EDS)、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仪器对该区含矿层的岩芯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和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矿石的主要岩性为砾... 为了了解巴彦乌拉铀矿床西南段铀矿石地球化学特征,通过运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SEM-EDS)、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仪器对该区含矿层的岩芯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和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矿石的主要岩性为砾岩和含砾中粗粒砂岩,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等,其中长石表面粗糙,黏土化较严重,酸法浸出导致长石进一步黏土化可能会在地浸过程中引起堵塞;铀矿石中主量元素SiO_(2)含量与K_(2)O、Na_(2)O含量呈正相关性,与CaO、Al_(2)O_(3)、P_(2)O_(5)、TiO_(2)、Fe_(2)O_(3)含量及烧失量呈负相关性;微量元素Nb,Sr,Sm,Y,Tm,Yb相对亏损。铀矿石轻稀土富集,且轻稀土分异较明显,重稀土分异不明显。矿石中的铀主要以显微颗粒的四价铀矿物或吸附态的铀酰离子产出。S和U、U^(6+)、U^(4+)含量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表明黄铁矿的还原作用是控制铀沉淀富集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砂岩型铀矿床 铀矿石 巴彦乌拉
下载PDF
中性地浸采铀全流程溶液中颗粒粒径分布及过滤建议
6
作者 王亚安 原渊 +5 位作者 程威 李光辉 张欢 赵利信 邹玉涵 霍建党 《铀矿冶》 CAS 2024年第2期39-46,共8页
掌握中性地浸采铀全流程溶液中颗粒大小,对调控浸出过程、优选过滤器、确定除固位置、缓解矿层堵塞、恢复抽注液量和减轻树脂床层板结等具有指导意义。以内蒙古纳岭沟矿床中性地浸采铀全流程溶液为对象,基于激光粒度仪测试数据,获取了... 掌握中性地浸采铀全流程溶液中颗粒大小,对调控浸出过程、优选过滤器、确定除固位置、缓解矿层堵塞、恢复抽注液量和减轻树脂床层板结等具有指导意义。以内蒙古纳岭沟矿床中性地浸采铀全流程溶液为对象,基于激光粒度仪测试数据,获取了全流程溶液中颗粒粒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浸出液中颗粒粒径频率分布曲线呈非对称性,累计分布曲线呈“S”型,粒径分布范围窄,最大颗粒粒径<100μm;树脂床层对颗粒物有较强的过滤作用,吸附尾液过滤器的滤袋精度应根据树脂粒径大小和系统压力确定;中性体系中加入的O 2或CO 2对颗粒粒径影响微弱;淋洗合格液和沉淀罐中母液的颗粒粒径频率分布曲线均呈“双峰”型,贫液中颗粒粒径频率则呈正态分布;母液槽中颗粒最大粒径约为40μm。建议该矿床原液袋式过滤器的滤袋精度选用10~50μm,同时在母液槽与淋洗剂配制罐之间增加10~20μm精度的过滤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地浸采铀 全流程 粒径 频率分布 累计分布 地表过滤
下载PDF
地浸采铀过程中含矿层渗透性演化的示踪试验
7
作者 王伟豪 刘金辉 +4 位作者 阳奕汉 王如意 梁大业 闫学锐 何挺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2,共11页
铀资源既是核军工基石又是核电发展的粮仓,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与大力发展核电的时代,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随着内蒙古巴彦乌拉铀矿地浸采铀的运行,矿层堵塞、铀浸出量下降等问题逐渐浮现。为探明地浸采铀过程中含矿层渗透性的... 铀资源既是核军工基石又是核电发展的粮仓,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与大力发展核电的时代,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随着内蒙古巴彦乌拉铀矿地浸采铀的运行,矿层堵塞、铀浸出量下降等问题逐渐浮现。为探明地浸采铀过程中含矿层渗透性的演化特征,在巴彦乌拉铀矿床C10采区某试验单元开展了井间示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地浸一年后含矿层砂岩孔隙度与渗透性降低,其原因与含矿层砂岩孔隙发生堵塞有关。地浸二年后各方向渗流通道溶浸液流速较地浸一年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下降幅度相较于前一年更大。但在试验单元三个渗流方向即KZ13238-KC13036、KZ13238-KC13038和KZ13238-KC13438方向均产生了优势渗流通道。表明随着采区的运行,含矿层孔隙堵塞情况日益严重,含矿层渗透性不断降低。研究结果可以为地浸中含矿层渗透性演化特征提供示踪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渗透性 演化特征 井间示踪试验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预测地浸过程中铀浸出金属量的变化
8
作者 余东原 罗跃 +1 位作者 梁大业 李立尧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98,共7页
在地浸采铀过程中,准确预测铀浸出金属量具有重要意义。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多层感知机(MLP)和随机森林(RF)多种机器学习方法分别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相比于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算法,MLP和RF两种方法能够得到预测性能更好的模型。2... 在地浸采铀过程中,准确预测铀浸出金属量具有重要意义。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多层感知机(MLP)和随机森林(RF)多种机器学习方法分别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相比于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算法,MLP和RF两种方法能够得到预测性能更好的模型。2)多层感知机(MLP)模型在预测铀浸出金属量变化的上性能表现最佳(R 2=0.91)。3)在相同的预测精度下,RF模型比MLP模型耗时更短,超参数设置更加简单。4)在以总流量和每平米铀量为铀浸出金属量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时,总流量对铀浸出金属量的权重占比为8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线性回归模型 机器学习预测
下载PDF
巴彦乌拉铀矿地浸过程中溶浸液化学成分演化特征
9
作者 丰章哲 刘金辉 +5 位作者 阳奕汉 邢拥国 胡鹏飞 王如意 梁大业 何挺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4年第2期14-25,共12页
地浸采铀是砂岩型铀矿的主要开采方法,酸性溶浸液与矿石反应后不仅铀被溶解,而且大量杂质离子也随之转入溶浸液中。以巴彦乌拉铀矿C12采区北部某抽注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抽液孔浸出液化学成分监测,对溶浸液化学成分演化特征进行了... 地浸采铀是砂岩型铀矿的主要开采方法,酸性溶浸液与矿石反应后不仅铀被溶解,而且大量杂质离子也随之转入溶浸液中。以巴彦乌拉铀矿C12采区北部某抽注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抽液孔浸出液化学成分监测,对溶浸液化学成分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溶浸液离子浓度增高是高酸溶浸液与含矿层矿物相互作用的结果,离子浓度演化经历上升、快速上升及相对稳定3个阶段,且酸度越高,浓度增高速率越快,矿物与硫酸反应的顺序大致为碳酸盐、黄铁矿(铁氧化物)、硅铝酸盐、钠长石、钾长石;相关阳离子浓度增长速率与SO42-浓度增长速率演化特征具有同步性,SO42-浓度超过12 g/L时Ca2+浓度出现降低,表明CaSO4发生了沉淀。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指示矿物溶解迁移的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较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彦乌拉铀矿 地浸采铀 浸出液成分 组分演化
下载PDF
内蒙古纳岭沟铀矿床地浸采铀试验监测井设置运行及下步设想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海军 杨敬 +8 位作者 王如意 王兆勇 王飞 郑文娟 牛奔 李鹏 王海波 徐奇 杜自耕 《铀矿冶》 CAS 2017年第B06期66-74,共9页
通过分析纳岭沟铀矿床地质条件及地浸采铀试验阶段监测井的布置原则和依据,并分析了监测井近2年来的监测数据、监测效果,最后提出纳岭沟工业项目建设时期监测井布置设想以及管理措施。
关键词 监测井 布置 监测 设想
下载PDF
内蒙古二连盆地芒来铀矿床岩石矿物学特征及地浸采铀工艺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乔鹏 熊盛青 +7 位作者 葛良全 阳奕汉 宋昊 张传飞 王如意 任晓平 周意如 于慧杰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20,共12页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岩石矿物学特征会直接影响地浸工艺的选择及浸出剂浓度的配置,而前期的室内地浸采铀试验是定性至定量地揭示矿物与浸出剂反应过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次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非水溶液滴定法、电子探针(E...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岩石矿物学特征会直接影响地浸工艺的选择及浸出剂浓度的配置,而前期的室内地浸采铀试验是定性至定量地揭示矿物与浸出剂反应过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次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非水溶液滴定法、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了芒来铀矿床岩石矿物学特征,并开展了室内搅拌浸出和不同酸度注浸试验。结果表明:(1)矿石类型主要为砂岩和砾岩两类,砂岩类矿石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碎屑物成分中石英平均含量53.60%、长石平均含量20.10%,岩屑平均含量10.40%,重矿物总量一般小于1%,具有近源特征,成分成熟度低。(2)矿石中的黏土矿物以杂基形式存在,砂岩矿石黏土矿物含量均值为14.30%,砾岩矿石的黏土含量均值为12.00%,主要以伊蒙混层和伊利石为主。(3)碳酸盐总体含量很低,围岩碳酸盐平均含量0.41%,矿石碳酸盐平均含量0.48%。(4)铀的赋存状态主要为吸附态铀和铀矿物两种,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和磷钙铀矿及少量的铀石。(5)搅拌浸出和不同酸度注浸试验表明矿石中耗酸物资含量低,搅拌浸出试验采用浓度为10g/L的H2SO4浸出时,浸出率为81.50%,液固体积质量比为1.76L/kg,未发生堵塞现象,每吨矿耗酸18.41kg,综合效果及经济效益可达到最好。本研究通过研究芒来铀矿床岩矿物学特征,认为适宜采用酸法浸出工艺,推荐现场地浸试验配液硫酸质量浓度为10g/L,为后期扩大试验及开发实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推动二连盆地古河谷砂岩型铀矿床地浸采铀技术方法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来 砂岩型铀矿 岩石矿物学 地浸采铀工艺试验
原文传递
CO_(2)+O_(2)地浸采铀中CaCO_(3)沉淀堵塞条件模拟
12
作者 杨诗琪 刘金辉 +5 位作者 阳奕汉 李鹏 张传飞 李光辉 徐奇 陈婷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0-59,共10页
CO_(2)+O_(2)地浸工艺是我国第三代铀矿采冶技术,地浸过程中溶浸液与含矿层矿物反应后,在将铀从矿石中浸出的同时,由于地下水矿化度增高又会产生化学沉淀,导致含矿层堵塞。CaCO_(3)沉淀是CO_(2)+O_(2)地浸采铀过程中含矿层堵塞的重要原... CO_(2)+O_(2)地浸工艺是我国第三代铀矿采冶技术,地浸过程中溶浸液与含矿层矿物反应后,在将铀从矿石中浸出的同时,由于地下水矿化度增高又会产生化学沉淀,导致含矿层堵塞。CaCO_(3)沉淀是CO_(2)+O_(2)地浸采铀过程中含矿层堵塞的重要原因。为探索CaCO_(3)沉淀堵塞条件,根据内蒙古纳岭沟铀矿CO_(2)+O_(2)浸铀过程中浸出液化学成分数据,通过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对含矿层堵塞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CaCO_(3)沉淀是造成CO_(2)+O_(2)地浸中含矿层化学堵塞的重要原因。当溶浸液pH>6.5时,CaCO_(3)将发生沉淀,溶浸液的pH、HCO_(3)^(-)浓度、Ca^(2+)浓度是影响CaCO_(3)沉淀的主要因素,过高的pH与HCO_(3)^(-)浓度、Ca^(2+)浓度都会造成CaCO_(3)沉淀的产生。根据模拟结果获得了不产生CaCO_(3)沉淀条件下pH、HCO_(3)^(-)浓度、Ca^(2+)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由此认为,维持溶浸液较低的Ca^(2+)浓度与较低的pH是预防与缓解CaCO_(3)沉淀堵塞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O_(2)地浸采铀 CaCO_(3)沉淀 含矿层堵塞 饱和指数 边界值 纳岭沟铀矿
下载PDF
内蒙古芒来铀矿石酸法柱浸试验
13
作者 刘金辉 刘昕瑀 +5 位作者 阳奕汉 邢拥国 王如意 梁大业 闫学锐 吴怡娴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85-192,共8页
为获得溶浸液在不同硫酸质量浓度条件下的铀浸出特征及试验参数,探究内蒙古芒来铀矿床矿石酸法浸出的可行性,开展了不同硫酸质量浓度(5、10、15、20 g/L)的溶浸液下室内柱浸浸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浸液硫酸质量浓度的增高,浸出... 为获得溶浸液在不同硫酸质量浓度条件下的铀浸出特征及试验参数,探究内蒙古芒来铀矿床矿石酸法浸出的可行性,开展了不同硫酸质量浓度(5、10、15、20 g/L)的溶浸液下室内柱浸浸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浸液硫酸质量浓度的增高,浸出液铀质量浓度及铀浸出率随之增高,浸出周期缩短,故酸法工艺适合该矿床铀浸出。试验后期浸出液流量降低与长石类矿物的黏土化蚀变有关。针对铀平均品位为8.8×10^(-5)的矿石,铀浸出率为49.80%~54.35%,从浸出率、防堵塞及浸铀成本等方面综合分析,认为质量浓度为10 g/L的硫酸溶浸液较适合该铀矿酸法地浸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床 酸法浸出 柱浸试验 长石黏土化 芒来
下载PDF
地浸采铀井网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研究
14
作者 陈梅芳 谭亚辉 +2 位作者 张传飞 许影 苏学斌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248,共6页
井网布置是砂岩型铀矿地浸开发过程中最重要采矿设计之一,关系到矿山投资、资源回收率和采区服务年限。井网布置影响因素众多,对于设计过程中哪些是主要因素及因素影响大小等尚未达成共识。针对井网布置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井网... 井网布置是砂岩型铀矿地浸开发过程中最重要采矿设计之一,关系到矿山投资、资源回收率和采区服务年限。井网布置影响因素众多,对于设计过程中哪些是主要因素及因素影响大小等尚未达成共识。针对井网布置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井网布置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独立性指标分类方法,构建了地浸采铀井网影响因素的“二层次多因子”指标体系;为比较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判断矩阵,研究得到各个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及对应权重值,其中,矿体埋深、矿体品位、矿体厚度、矿体渗透性和矿体连续性5项为影响井网布置的主要因素,权重累积频率达81.33%。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权重的确立,为砂岩型铀矿开发设计和井网优化提供了必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井网布置 影响因素 砂岩型铀矿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过滤器布置方案对地浸采铀浸出效果的影响分析
15
作者 赵龙昊 李召坤 +8 位作者 阙为民 杜志明 原渊 阳奕汉 谢廷婷 李沁慈 李星浩 王嗣晨 张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7,共11页
本文以有效对流体积、有效对流矿体体积比、有效浸出矿体体积比、浸出对流体积比4种地浸采铀流场特征参数为计算分析依据,建立了一套地浸采铀流场定量化分析评价方法。基于该方法,针对内蒙古某地浸采铀矿山,开展了过滤器布置方案对地浸... 本文以有效对流体积、有效对流矿体体积比、有效浸出矿体体积比、浸出对流体积比4种地浸采铀流场特征参数为计算分析依据,建立了一套地浸采铀流场定量化分析评价方法。基于该方法,针对内蒙古某地浸采铀矿山,开展了过滤器布置方案对地浸采铀浸出效果的影响分析,并为现场钻孔施工推荐了最优过滤器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地浸采铀流场特征参数的定量化分析评价方法,可以对不同过滤器设计方案下的有效对流体积、有效浸出体积、浸出剂利用率等进行定量分析;各过滤器布置方案量化对比后发现,长过滤器方案形成的流场范围更大,过滤器长度大于5 m时,增加单位长度带来的增益效果降低;过滤器安装位置对有效对流体积和有效浸出体积影响明显,短过滤器方案(2.5 m)宜采用中心布置,长过滤器方案(5 m、10 m)宜采用错位布置;方案2的特征参数表现较好,为最优过滤器设计方案,在现场应用后,提高了采区抽注液量与铀浓度,更科学有效地指导了地浸采铀井场的工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成井工艺 过滤器设计 流场分布 井场设计
下载PDF
地浸采铀过程中含矿层堵塞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石玉 刘金辉 +4 位作者 周义朋 阳奕汉 王如意 史维浚 廖石丹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5-75,共11页
酸法与碱法浸铀是当前我国铀矿采冶主要地浸工艺,浸铀过程中均会产生含矿层堵塞。含矿层堵塞是地浸采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制约铀浸出效益的重大瓶颈。根据巴彦乌拉铀矿矿石酸法柱浸试验和十红滩铀矿矿石碱法浸铀试验结果,分别对酸... 酸法与碱法浸铀是当前我国铀矿采冶主要地浸工艺,浸铀过程中均会产生含矿层堵塞。含矿层堵塞是地浸采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制约铀浸出效益的重大瓶颈。根据巴彦乌拉铀矿矿石酸法柱浸试验和十红滩铀矿矿石碱法浸铀试验结果,分别对酸法和碱法浸铀过程中含矿层堵塞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矿物黏土化蚀变是造成酸法地浸中含矿层堵塞的重要原因;碳酸钙沉淀是造成碱性地浸中含矿层堵塞的主要原因;溶浸液的pH、HCO^(-)_(3)浓度及Ca^(2+)浓度过高都会引起碱性浸铀含矿层碳酸钙沉淀,碳酸钙溶解沉淀特征受pH、Ca^(2+)、HCO^(-)_(3)的边界值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法浸出 碱性浸出 含矿层堵塞 砂岩型铀矿
下载PDF
稀盐酸解堵工艺及其在提高注液井流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原渊 江国平 +3 位作者 邓锦勋 程威 赵海军 王如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0-122,共3页
我国砂岩型铀矿床渗透性普遍偏低,因此,地浸矿山多呈现出抽注液能力差、生产能力低、浸出周期长等特点。在某砂岩型铀矿床开展的地浸采铀试验中,多个注液井的注液量出现明显下降,影响试验的正常运行。为解决上述问题,利用稀盐酸作为解... 我国砂岩型铀矿床渗透性普遍偏低,因此,地浸矿山多呈现出抽注液能力差、生产能力低、浸出周期长等特点。在某砂岩型铀矿床开展的地浸采铀试验中,多个注液井的注液量出现明显下降,影响试验的正常运行。为解决上述问题,利用稀盐酸作为解堵试剂,开展稀盐酸解堵工艺的研究。室内试验的结果表明,注酸后岩芯渗透率较之前上升128%。将该工艺应用至现场试验,结果显示,经稀盐酸解堵工艺处理后,注液井的注液量提升55%~117%,取得了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床 渗透率 注液量 解堵工艺
下载PDF
地浸采铀过程中的矿物溶解沉淀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丰章哲 刘金辉 +3 位作者 阳奕汉 王如意 刑拥国 梁大业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2-80,共9页
铀的原位浸出是通过溶浸液与铀矿物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地浸采铀过程中溶浸液与含矿层中各种矿物反应,会使溶浸液中各种离子组分大量增高,当离子浓度达到饱和或过饱和时,又会产生化学沉淀,造成含矿层堵塞。以巴彦乌拉铀矿C12采区为研究对... 铀的原位浸出是通过溶浸液与铀矿物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地浸采铀过程中溶浸液与含矿层中各种矿物反应,会使溶浸液中各种离子组分大量增高,当离子浓度达到饱和或过饱和时,又会产生化学沉淀,造成含矿层堵塞。以巴彦乌拉铀矿C12采区为研究对象,根据浸出液化学成分数据,通过地球化学模拟计算采区运行过程中矿物饱和指数,研究地浸过程中矿物的溶解-沉淀特征。计算结果表明,酸法地浸过程中石膏、Fe(OH)_(3)、针铁矿和赤铁矿是地浸采铀过程中易产生沉淀的矿物。地浸6.5天后石膏即处于沉淀状态;Fe(OH)_(3)在pH大于6.71~6.89条件下、针铁矿在pH大于4.6~5.0条件下、赤铁矿在pH大于4.62~4.87时处于沉淀状态。pH是影响矿物溶解与沉淀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巴彦乌拉铀矿 模拟计算 矿物沉淀-溶解特征 PH
下载PDF
某酸法地浸采铀矿山中硅的迁移及对生产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鹏飞 邢拥国 刘金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6-64,共9页
硅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铀矿石中,在酸法地浸采铀过程中,部分硅酸盐矿物与硫酸反应形成硅酸。针对酸法地浸采铀过程中硅的迁移及其对生产系统的影响开展了研究。结果显示,硅酸随浸出液进入离子交换吸附系统,其中99%以上又返回到矿层。仅有... 硅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铀矿石中,在酸法地浸采铀过程中,部分硅酸盐矿物与硫酸反应形成硅酸。针对酸法地浸采铀过程中硅的迁移及其对生产系统的影响开展了研究。结果显示,硅酸随浸出液进入离子交换吸附系统,其中99%以上又返回到矿层。仅有极少量的硅酸因聚合作用被吸附系统截留,部分附着于树脂表面,部分随溶液流动而进入萃取系统和注液钻孔。硅酸对生产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聚合度较低的硅酸会在离子交换树脂表面不断聚合,堵塞离子交换树脂的通道,导致离子交换速度和操作容量下降;2)硅酸胶体进入萃取系统会导致三相物生成量增加,严重时可导致乳化;3)硅酸凝胶进入钻孔会导致钻孔堵塞。总的来说,硅大量溶出会导致设备紧张、成本上升、生产能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为降低硅对生产系统的影响,可使用氢氧化钠进行树脂脱硅,以恢复其离子交换性能,使用氢氧化钠+空压机洗井恢复钻孔过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 地浸采铀 离子交换 萃取 钻孔堵塞
下载PDF
内蒙某铀矿床地浸水文地质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郑和秋野 邢拥国 +2 位作者 刘金辉 胡鹏飞 张楠 《江西化工》 2017年第2期69-72,共4页
内蒙某铀矿床是我国内蒙古开发的第一个酸法地浸铀矿山。在分析该矿床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含矿含水层结构,水文地质参数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含矿含水层具有良好的地浸水文地质结构,其普遍发育的隔夹... 内蒙某铀矿床是我国内蒙古开发的第一个酸法地浸铀矿山。在分析该矿床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含矿含水层结构,水文地质参数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含矿含水层具有良好的地浸水文地质结构,其普遍发育的隔夹层及水文地质参数都十分有利于地浸采铀,这些特征可以为地浸工艺方法与参数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床 地浸 水文地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