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海洋石油安全风险分类与分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曹杨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24年第2期42-51,共10页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海洋石油安全风险分类与分级,收集了相关法规、标准、做法等文献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与研究。研究发现,目前国内海洋石油工业安全风险分类及分级未明确或不统一,结合海洋石油行业特点对其进行定义,并分析了海洋石油安全风...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海洋石油安全风险分类与分级,收集了相关法规、标准、做法等文献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与研究。研究发现,目前国内海洋石油工业安全风险分类及分级未明确或不统一,结合海洋石油行业特点对其进行定义,并分析了海洋石油安全风险的特征;研究分析了国内不同行业、国内外石油行业安全风险特点与分类做法,基于4M1E法,从人员风险、设备设施风险、海上作业风险、物料/物流风险、技术风险、环境风险,将我国海洋石油安全风险分为6个大类、28个小类的分类建议做法,并对其进行含义或适用情形说明;研究分析了国内不同行业、国内石油公司安全风险分级做法,提出将严重性从人员、环境、财产、声誉4个方面分级为7级,发生频率分为7级,形成7×7安全风险矩阵的分级建议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石油 海上平台 安全风险 风险分类 风险分级
下载PDF
海底原油管道电伴热相对热耗率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凯 张熠 +1 位作者 郑晓鹏 张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61,共7页
以海底热油管道平台集中加热能耗为基准,基于热平衡原理,采用微积分方法推导出了电伴热相对热耗率的函数关系式,澄清了影响电伴热相对热耗率的主要因素,论证了集中式加热和分布式伴热在热耗之间的优劣,并探明了电伴热相对热耗率对关键... 以海底热油管道平台集中加热能耗为基准,基于热平衡原理,采用微积分方法推导出了电伴热相对热耗率的函数关系式,澄清了影响电伴热相对热耗率的主要因素,论证了集中式加热和分布式伴热在热耗之间的优劣,并探明了电伴热相对热耗率对关键影响因素的敏感性规律。结果表明,分布式伴热方式的热耗总是小于集中式加热方式的热耗;其相对热耗率与总传热系数和输送距离近似呈线性负相关关系,而与管径和流速近似呈指数式正相关关系;由于电伴热方式不具有“最小输量”的限制,可以在极端工况下弥补平台加热技术不可行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道 含蜡油 稠油 电伴热 流动保障 加热能耗
下载PDF
我国海洋石油事故隐患分类与分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曹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2-47,共6页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海洋石油事故隐患分类与分级,收集相关法规、部门规章及标准等,结合海洋石油行业特点定义事故隐患,并阐述其分类原则;对比分析政府部门、不同行业以及石油公司的事故隐患分类标准,给出我国海洋石油事故隐患分类方法;对...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海洋石油事故隐患分类与分级,收集相关法规、部门规章及标准等,结合海洋石油行业特点定义事故隐患,并阐述其分类原则;对比分析政府部门、不同行业以及石油公司的事故隐患分类标准,给出我国海洋石油事故隐患分类方法;对比分析政府部门、不同行业以及石油公司的事故隐患分级标准,在应急管理部事故隐患分级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海洋石油事故隐患分级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提出海洋石油事故隐患分类方法,共分为作业人员类、设计类、设备设施类、物料类、环境条件类、管理类、合规类7个大类、43个小类以及43个细类;将海洋石油事故隐患分类为“一票否决”、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微小6个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石油 事故隐患 隐患分类 隐患分级 方法
原文传递
我国海洋石油安全事故分类与分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曹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24,共7页
为促进我国海洋石油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工作,首先,通过分析当前海洋石油安全事故法规、标准、指南等文献,进一步明确我国海洋石油安全事故定义,细化事故分类与分级;然后,对比分析国务院、应急管理部、国内不同行业、“三桶油”企业以及国... 为促进我国海洋石油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工作,首先,通过分析当前海洋石油安全事故法规、标准、指南等文献,进一步明确我国海洋石油安全事故定义,细化事故分类与分级;然后,对比分析国务院、应急管理部、国内不同行业、“三桶油”企业以及国际石油公司等在海洋石油安全事故分类与分级的规定或做法;最后,阐释海洋石油安全事故范围和定义,并分类分级,说明其含义或适用情形。结果表明:在应急管理部海洋石油安全事故分类基础上,将我国海洋石油安全事故扩充为8个大类39个小类;在国务院事故等级划分基础上,将我国海洋石油安全事故分为6个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石油 安全事故 事故统计 分类做法 分级做法
原文传递
计及电动汽车充电行为对配电网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于涛 田景超 +3 位作者 刁守斌 祝永刚 安鹏 张丽娜 《电器工业》 2019年第11期62-66,共5页
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充电随机性对电网实时负荷产生波动,影响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平抑负荷波动,基于统计数据分析EV充电特性,建立规模化EV的充电行为预测模型。文章分析了EV充电时对配电网造成的负荷激增与节点电压偏移... 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充电随机性对电网实时负荷产生波动,影响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为平抑负荷波动,基于统计数据分析EV充电特性,建立规模化EV的充电行为预测模型。文章分析了EV充电时对配电网造成的负荷激增与节点电压偏移影响,对比无序充电与有序充电模型下配电网的指标,通过仿真算例结合IEEE33节点配电系统,验证了文章提出的两个目标优化模型符合潮流分布、节点电压值等配电网稳定运行指标的基本需求。优化模型同时兼顾用户的充电成本,体现分时电价对用户充电的引导作用,为EV充电提供协调控制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有序充电 充电行为模型 分时电价
下载PDF
新型轴流式气液分离器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静玉晓 薛振兴 何利民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19年第12期17-22,共6页
海洋石油工业特别是天然气业的快速发展对气液分离技术提出了紧凑、高效、低耗的新要求,但目前的紧凑式气液分离器大多存在压降过大或结构复杂、运动部件易出故障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轴流式旋流分离器,对其气相流场特征进行了模... 海洋石油工业特别是天然气业的快速发展对气液分离技术提出了紧凑、高效、低耗的新要求,但目前的紧凑式气液分离器大多存在压降过大或结构复杂、运动部件易出故障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轴流式旋流分离器,对其气相流场特征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分离区设置挡筒使分离区径向压力梯度减小、轴向压力梯度增大,同时能够消除逆向流动、阻止气体出口处的漩涡反向扩散、增强流体旋转强度,有利于气液分离。对比不同模型和网格的计算结果发现,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可知本文的模拟方法与结果是可靠的,在分离器内设置挡筒是合理的,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 气液分离 挡筒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海上稠油油田开发关键设备选型设计 被引量:2
7
作者 杨风允 《广东化工》 CAS 2019年第4期142-144,共3页
海上稠油的开发是渤海油田开发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渤海某稠油油田主电站、热站和热采设备等关键设备的选型设计,得出如下结论:(1)由于不同用途蒸汽参数差异较大,采用热电联供同时供应电站、热站和热采蒸汽的方案不可行;需单独配置蒸汽吞... 海上稠油的开发是渤海油田开发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渤海某稠油油田主电站、热站和热采设备等关键设备的选型设计,得出如下结论:(1)由于不同用途蒸汽参数差异较大,采用热电联供同时供应电站、热站和热采蒸汽的方案不可行;需单独配置蒸汽吞吐设备以及电站和热站;(2)相较而言,海上蒸汽吞吐设备宜采用专利技术的强制对流的立式蒸汽发生器;(3)经过方案综合对比研究,推荐原油发电机+直燃式导热油锅炉作为平台的主电站和热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稠油开发 蒸汽吞吐 电站 热站 蒸汽锅炉 选型设计
下载PDF
海上油气田岸电一体化监控方案设计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强 高璇 《电工技术》 2020年第23期88-90,93,共4页
针对海上油气田采用岸电供电的要求,整合了海上变电站、陆上开关站、陆上集控中心的监控,设计了一体化监控系统,实现对海上变电站和陆上开关站的监视和控制。从体系架构、功能要求、数据处理及安全分区对一体化监控方案进行阐述,有效整... 针对海上油气田采用岸电供电的要求,整合了海上变电站、陆上开关站、陆上集控中心的监控,设计了一体化监控系统,实现对海上变电站和陆上开关站的监视和控制。从体系架构、功能要求、数据处理及安全分区对一体化监控方案进行阐述,有效整合了综合自动化、辅助应用等多个子系统,构成综合性的管理系统,实现了海上变电站的无人值守和陆上开关站的少人值守。该系统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岸电应用的运营成本,达到可靠、经济、合理的智能化要求,为海上油气田的岸电成功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电 一体化监控系统 体系架构 安全分区
下载PDF
渤海海域海上平台挡风墙高度计算模型研究
9
作者 曹杨 王红红 +3 位作者 陈坤亮 张梦梦 王魁涛 张悦 《天然气与石油》 2022年第1期102-108,共7页
挡风墙是冬季海上平台防寒保暖的重要设施,挡风墙高度是挡风墙设计关键参数之一。在确保满足充分通风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海上平台挡风墙高度计算模型,从封闭空间充分通风要求的角度对挡风墙设计高度进行迭代计算,确定海上平台挡风... 挡风墙是冬季海上平台防寒保暖的重要设施,挡风墙高度是挡风墙设计关键参数之一。在确保满足充分通风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海上平台挡风墙高度计算模型,从封闭空间充分通风要求的角度对挡风墙设计高度进行迭代计算,确定海上平台挡风墙临界高度。以渤海海域某海上平台为工程背景,运用计算模型进行案例计算分析,以海上平台通风换气次数为12次/ h为依据,通过通风量数值模拟与计算,确定了平台甲板挡风墙临界高度为4.5 m。研究结果可为海上平台设计阶段的挡风墙高度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海上平台 挡风墙 充分通风 通风换气次数 高度计算
下载PDF
海上CCS/CCUS工程CO_(2)泄漏风险评估技术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涛 曹杨 +5 位作者 周伟 杨雅琪 雷博雯 胡毅然 宋光春 韩辉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3年第S02期77-81,共5页
CCS/CCUS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是CO_(2)减排的重要手段,但因CO_(2)泄漏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收集CO_(2)相关事故案例、CO_(2)职业限值标准、CO_(2)监测检测手段、CO_(2)泄漏风险评估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目前CCS/CCUS工程... CCS/CCUS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是CO_(2)减排的重要手段,但因CO_(2)泄漏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收集CO_(2)相关事故案例、CO_(2)职业限值标准、CO_(2)监测检测手段、CO_(2)泄漏风险评估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目前CCS/CCUS工程安全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CCS/CCUS CO_(2)泄漏 风险评估 技术现状
下载PDF
海上平台原油发电机火灾对邻近设施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红红 曹杨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83-1187,共5页
海上平台原油发电机火灾事故产生的高温、热辐射会对邻近设备设施产生不利影响。以某海上平台原油发电机火灾事故为例,运用KFX软件对该火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邻近钢支撑、进油软管等关键构件处的温度、热辐射等参数的变化特征。... 海上平台原油发电机火灾事故产生的高温、热辐射会对邻近设备设施产生不利影响。以某海上平台原油发电机火灾事故为例,运用KFX软件对该火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邻近钢支撑、进油软管等关键构件处的温度、热辐射等参数的变化特征。基于温度准则和热辐射准则,研究了温度、热辐射通量临界点变化处时间点与持续时间参数。研究发现,邻近钢支撑2和3表面温度高达1600℃以上,热辐射通量超过25 kW/m^(2),持续时间长,到达其发生变形与破坏的条件,泡沫释放时间过长造成极大影响。进油软管C处的热辐射强度超过15 kW/m^(2),到达了其熔化破坏条件,感烟探测器响应时间过长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灾后支撑构件强度校核、火气系统响应时间设置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平台 原油发电机 火灾 高温 热辐射
下载PDF
海上石油平台工艺区风环境模拟及韧性评估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立 毛惠宗 +3 位作者 曹杨 翦朝霞 徐子怡 杨牧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2-147,共6页
为研究不同风向下海上石油平台工艺区的风场特征和系统韧性,采用Fluent软件从8种不同风向角度对海上平台工艺区风环境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研究高于工艺区地面1.5,3,4.5 m水平风场风速分布特征,确定微静风区和强风速区面积,并以微静风... 为研究不同风向下海上石油平台工艺区的风场特征和系统韧性,采用Fluent软件从8种不同风向角度对海上平台工艺区风环境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研究高于工艺区地面1.5,3,4.5 m水平风场风速分布特征,确定微静风区和强风速区面积,并以微静风区域占比为指标评估系统抗灾韧性。研究结果表明:风速激增区出现在障碍物前缘或侧翼;风口顺延形成强风道,风速介于1.6~3.1 m/s之间;系统韧性与微静风区占比呈现负相关,在1.5 m高度风场处,E-90°风向时微静风区域面积占比约为69%,工艺系统韧性较弱,风险较大;NW-315°风向时微静风区域面积占比约为9.6%,工艺系统韧性较强,风险较小;随着风场高度增大,各个风向系统韧性均有所提高,W-270°风向时系统韧性升幅达12.1%,N-0°风向时系统韧性升幅达12.24%。研究结果可为海上石油平台逃生路线设计、火气监控设备布置及提高平台自身抗灾韧性方面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石油平台 风环境 系统韧性评估 应急管理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海上气田高压低温压力容器设计及材质选择 被引量:3
13
作者 于邦廷 《中国海洋平台》 2021年第1期21-25,共5页
针对南海某气田高压低温压力容器低温板材厚度超过许用范围的问题,提出采取减小设计压力、降低筒体直径、合理进行压力与温度的设计工况组合等措施以减小低温压力容器的壁厚,得到适用于高压低温工况下压力容器材质选择的方法,为高压低... 针对南海某气田高压低温压力容器低温板材厚度超过许用范围的问题,提出采取减小设计压力、降低筒体直径、合理进行压力与温度的设计工况组合等措施以减小低温压力容器的壁厚,得到适用于高压低温工况下压力容器材质选择的方法,为高压低温大壁厚压力容器的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压力容器 低温材质 设计压力 设计温度 容器壁厚
下载PDF
稠油热采注汽锅炉系统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晓英 李树国 +2 位作者 彭建君 张海红 达伟 《广东化工》 CAS 2018年第4期141-142,共2页
热采技术是重油、油砂开采中最常用的技术,其中应用较为成熟、广泛的技术为蒸汽辅助重力驱油(SAGD),SAGD技术的关键设备——注汽锅炉。本文主要介绍注气锅炉型式及原理,以及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为稠油的热力开采积累一定设计... 热采技术是重油、油砂开采中最常用的技术,其中应用较为成熟、广泛的技术为蒸汽辅助重力驱油(SAGD),SAGD技术的关键设备——注汽锅炉。本文主要介绍注气锅炉型式及原理,以及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为稠油的热力开采积累一定设计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注汽锅炉 设计
下载PDF
边际油田开发中可移动采储平台基础型式对比
15
作者 谷城 郭星宏 +5 位作者 李书兆 窦宏波 杨旭 袁长富 王忠涛 于龙 《中国海洋平台》 2022年第1期12-18,共7页
以南海北部湾某边际油田开发为例,从地基承载力、在位运动响应、钢材用量等3个关键角度,对2种基础型式的可移动采储平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沉垫基础对地基表面平整度要求较高,桩靴基础场地适应性更强;当场地存在薄软泥表层时,... 以南海北部湾某边际油田开发为例,从地基承载力、在位运动响应、钢材用量等3个关键角度,对2种基础型式的可移动采储平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沉垫基础对地基表面平整度要求较高,桩靴基础场地适应性更强;当场地存在薄软泥表层时,沉垫基础须增设裙板抗滑;桩靴基础需要对是否会发生穿刺破坏进行评估;沉垫基础平台在位运动性能优于桩靴基础平台;桩靴基础平台用钢量小于沉垫基础平台。在可移动采储平台基础选型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具体油田参数和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际油田 沉垫基础 桩靴基础 地基承载力 在位运动响应 钢材用量
下载PDF
管式旋流气液分离器流场特性与分离性能研究
16
作者 张明 孙欢 +5 位作者 王强强 陈家庆 尚超 李想 王春升 孔令真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2-782,共11页
管式旋流气液分离器因具有分离效率高、结构紧凑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但能否适应入口气含率大范围变化是制约其实用性的关键。本工作考察了能够适应气含率大范围变化的管式旋流气液分离器,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结合空气-水介质体系... 管式旋流气液分离器因具有分离效率高、结构紧凑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但能否适应入口气含率大范围变化是制约其实用性的关键。本工作考察了能够适应气含率大范围变化的管式旋流气液分离器,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结合空气-水介质体系下的实验测试,对其流场特性和分离性能进行研究。CFD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入口气含率在10%~90%范围内变化时,气相分离效率均大于80%且变化幅值小于9.9%,液相分离效率均大于97%且变化幅值小于2.2%。实验测试结果显示,入口气含率在9.4%~89.2%范围内变化时,随入口气含率增加,气相出口的含液率逐渐减小而液相出口的气含率逐渐增加,气相出口的含液率均小于4%,除液体流量为12 m^(3)/h的工况外,其他工况下液相出口气含率始终小于10%。对比不同液体流量下的气相分离效率和液相分离效率,液体流量为8 m^(3)/h时分离性能最佳。CFD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略有差异,但整体变化趋势一致,可作为结构放大设计的有效手段。研究结果表明,管式旋流气液分离器整体采用“强旋流+弱旋流+重力”的作用形式,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和良好的抗工况波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分离 管式旋流 数值模拟 实验测试 流场特性 分离效率
原文传递
海上平台含硫化氢气体泄漏事故后果分析
17
作者 马晨波 陆心怡 +3 位作者 宫景雯 胡冬 赵思奇 曹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137,共7页
为评估海上平台含硫化氢伴生气的泄漏事故后果,采用ANSYS Fluent软件模拟平台分离器含硫化氢伴生气扩散的时空变化。根据含硫化氢伴生气扩散的发展过程,对比泄漏后未采取保护措施和采取应急保护措施2种情形下伴生气气云团的毒害范围;结... 为评估海上平台含硫化氢伴生气的泄漏事故后果,采用ANSYS Fluent软件模拟平台分离器含硫化氢伴生气扩散的时空变化。根据含硫化氢伴生气扩散的发展过程,对比泄漏后未采取保护措施和采取应急保护措施2种情形下伴生气气云团的毒害范围;结合剂量反应模型定量评估含硫化氢伴生气泄漏后毒害的危险程度。结果表明:相对于泄漏后未采用保护措施的情况,采取应急关断措施50 s后,硫化氢质量浓度阈值为500~2000 mg/m^(3)的气云团体积减小20%~37.5%,水平扩散距离减小15.4%~47.6%;随后采取主动泄放措施后,毒害气云团体积和水平扩散距离进一步迅速减小。综合考虑硫化氢积聚浓度和暴露反应,采取应急关断+主动泄放的应急保护措施可大幅降低平台受到毒害的死亡率,泄漏孔附近3个监测点的死亡率分别由0.998、0.034、0.000239降低至0.759、0.0029、0.00000065;采用措施后平台中层甲板水平截面的不可接受区和合理接收区的面积较未采用措施分别降低63.7%和81.7%,显著降低伴生气泄漏毒害后果的危险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平台 含硫化氢气体 气体泄漏 事故后果 气云团 危险程度
原文传递
海洋柔性复合管气体渗透及冷凝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凯 王立佳 +2 位作者 陈晶华 茅磊 宇波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1-367,共7页
海洋柔性复合管具有可设计性强、经济性好、动力特性优良等特点,尤其适用于深水油气藏的开发。基于柔性复合管较为特殊的多层复合结构,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其气体渗透及冷凝相关的研究成果,着重对安全隐患、传热传质机制、预测模型、... 海洋柔性复合管具有可设计性强、经济性好、动力特性优良等特点,尤其适用于深水油气藏的开发。基于柔性复合管较为特殊的多层复合结构,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其气体渗透及冷凝相关的研究成果,着重对安全隐患、传热传质机制、预测模型、环空冷凝及气液迁移、腐蚀失效等方面进行了评述。针对现有成果应用于深水条件下渗透速率预测存在精度不高、环空冷凝液形态尚不明确等问题,指出今后应着重开展3个方面的研究:(1)"流-固-质-海水"多场热质耦合的气体渗透冷凝模型;(2)环空局部水蒸气滴状冷凝过程、分布特征及金属构件"腐蚀-疲劳"耦合行为预测;(3)环空气体监测、调控系统优化及可靠性评价。(图4,参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输送 柔性复合管 深水 气体渗透 环空冷凝
原文传递
轴流式气-液旋流分离器分离特性 被引量:16
19
作者 罗小明 高奇峰 +2 位作者 刘萌 杨路路 何利民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2-599,共8页
针对内部设有中心体的轴流式气-液旋流分离器,根据液滴在分离器内部旋流场的受力情况,建立分离器分离效率模型。实验发现,当液滴直径大于10μm时,通过理论模型求得的液滴粒级分离效率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在一定气速范围内,减小导流叶片出... 针对内部设有中心体的轴流式气-液旋流分离器,根据液滴在分离器内部旋流场的受力情况,建立分离器分离效率模型。实验发现,当液滴直径大于10μm时,通过理论模型求得的液滴粒级分离效率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在一定气速范围内,减小导流叶片出口角、增加中心体直径以及减小排气管直径均能够提高分离效率,即对于一定结构的分离器,存在相应的临界气速能够使分离器的分离效率达到最大值,随气速继续增大,分离效率呈下降趋势。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分离器在不同工况下的设计准则,当气速高于临界气速时,为保证分离器分离效率,维持较低压降,设计导叶出口角为45°,中心体直径与筒体直径比为0.5,排气管直径与筒体直径比为0.85,分离器长度与筒体直径比为3。当入口气速低于临界气速时,可根据理论模型对分离器结构参数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式 气-液分离 分离效率 理论模型
下载PDF
水下连接器金属密封圈裂纹故障对密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安维峥 王莹莹 +3 位作者 刘国恒 汪聪 段梦兰 刘云迪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5-135,共11页
密封圈是水下连接器上的全金属结构,其性能优劣将影响连接器密封功能的实现。为保证密封圈的性能,需要进行裂纹故障对其性能影响的研究。根据水下连接器的两种工作状态,利用ABAQUS有限元法对无裂纹密封圈进行强度计算,通过最大等效应力... 密封圈是水下连接器上的全金属结构,其性能优劣将影响连接器密封功能的实现。为保证密封圈的性能,需要进行裂纹故障对其性能影响的研究。根据水下连接器的两种工作状态,利用ABAQUS有限元法对无裂纹密封圈进行强度计算,通过最大等效应力结果与最大等效塑性应变结果找到易产生裂纹的区域;之后在该区域预置了不同深度、位置、角度的裂纹,探讨了三个因素对密封圈密封性能和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下连接器金属密封圈在工作时,与毂座的接触面为应力集中区域,处于塑性变形状态,容易产生横向裂纹;裂纹前期对密封圈密封性能影响不大,但使得密封圈结构性能变差,长期使用会导致裂纹扩展,从而使结构断裂,密封发生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连接器 金属密封圈 裂纹故障 密封性能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