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稠油热水化学驱主控因素分析及注采参数优化
1
作者 尚儒源 罗珊 +3 位作者 路强 桑丹 李芳芳 尹彦君 《非常规油气》 2025年第1期106-116,共11页
为了明确海上稠油热水化学驱注入参数,通过LD油田实际地质模型,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对注入温度、注入量、化学剂浓度及转注时机进行了分析,利用正交实验及响应面法,得到影响采收率的因素和推荐参数,通过对比得到热和化学剂的协同增效作... 为了明确海上稠油热水化学驱注入参数,通过LD油田实际地质模型,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对注入温度、注入量、化学剂浓度及转注时机进行了分析,利用正交实验及响应面法,得到影响采收率的因素和推荐参数,通过对比得到热和化学剂的协同增效作用幅度,结果表明:1)与水驱方案对比,注入热能增产效果明显,最优热水化学驱注入温度为90℃;2)影响热水化学驱采收率的因素排序为化学剂浓度>转注时机>注入温度>注入量;3)注入温度为90℃,化学剂浓度为2000 mg/L,注入1.5 PV条件下,对比水驱、单纯化学驱、热水驱和热水化学驱增油效果,热水化学驱油作用机理中热作用增幅为2.03%,化学剂作用增幅为9.89%,热与化学剂的协同增效为1.97%;4)LD油田东二上区块最优注入组合为注入温度为90℃,化学剂浓度为2000 mg/L,注入量1.5 PV,转注时机为第1年。该研究结果为海上普通稠油热水化学驱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稠油 热水化学驱 数值模拟 注采参数优化 正交设计
下载PDF
纳米微片在海上稠油开采中的应用可行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强 陈士佳 +4 位作者 李奇 吴晓燕 张军辉 刘观军 任树亮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2年第10期33-37,共5页
针对渤海某稠油油田阶段开采含水率上升快,油品黏度较高等特点,考察新型纳米微片驱油体系应用该油藏稠油开采的可行性实验研究。研究了纳米微片体系的分散性能、界面性能、乳化降黏性能,并采用填砂管模型驱替实验研究了其在不同渗透率... 针对渤海某稠油油田阶段开采含水率上升快,油品黏度较高等特点,考察新型纳米微片驱油体系应用该油藏稠油开采的可行性实验研究。研究了纳米微片体系的分散性能、界面性能、乳化降黏性能,并采用填砂管模型驱替实验研究了其在不同渗透率条件下的驱油效果,利用微观驱油模型研究其微观驱油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纳米微片材料在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具有较好的润湿反转、乳化降黏性能。岩心驱替模拟实验看出,低渗较高渗条件更有利于纳米微片的功能发挥,在1000 mD的渗透率条件下,0.005%的纳米微片可以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2.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片 稠油油藏 界面性能 驱油性能
下载PDF
水驱油田开发后期区域流场调整研究
3
作者 王晓超 王欣然 +1 位作者 张海波 王婷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10期9-13,共5页
水驱油田在开发后期普遍进入特高含水率期,以较低的采油速度低效生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渐变差。在此开发阶段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一方面水窜通道发育,注入水无效循环,常规措施对水窜通道难以封堵和治理。另一方面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 水驱油田在开发后期普遍进入特高含水率期,以较低的采油速度低效生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渐变差。在此开发阶段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一方面水窜通道发育,注入水无效循环,常规措施对水窜通道难以封堵和治理。另一方面剩余油分布高度分散,难以有效确定油藏中具有潜力的位置并进行挖掘。为了有效解决水驱油田开发后期主要问题,本次研究以Y油田为例,提出了区域流场调整技术。这项技术主要针对油田中注采问题突出的井区,通过对油田沉积环境、生产层位之间差异、储层能量、采油井指标变化趋势以及产出和吸水测试资料等综合分析而形成。对于构造变化较缓的井区,进行以调整平面注采关系为主的调剖策略。对于构造变化较大,注水井和采油井之间落差较大的井区,采取油井更改生产制度,同时进行以调整纵向注采矛盾为主的调剖策略。对于剩余油相对富集,但采油井和注水井的生产能力受到限制的井区,采取压裂措施以释放产能的策略。通过应用以上关键技术,被治理的井区产油量明显增加,含水率上升过快的趋势被抑制,使Y油田开发后期的生产形势明显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田 开发后期 注采关系 剩余油 调剖 压裂
下载PDF
一种基于冻胶成胶特性的裂缝型油藏调剖模拟方法
4
作者 谢昆 尹彦君 姜康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6期32-36,共5页
针对裂缝型油藏冻胶体系调剖模拟表征评价难的问题,结合渗流理论、室内实验及工艺方法,以eclipse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的聚合物驱油模块为平台,建立了冻胶体系成胶反应流体增粘改善水油流度比特性的调剖模拟表征方法,建立了体系对储层影响... 针对裂缝型油藏冻胶体系调剖模拟表征评价难的问题,结合渗流理论、室内实验及工艺方法,以eclipse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的聚合物驱油模块为平台,建立了冻胶体系成胶反应流体增粘改善水油流度比特性的调剖模拟表征方法,建立了体系对储层影响及体系对生产影响的措施评价方法,并将以上方法应用于海上某高含水期潜山油藏,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等效实现调剖体系改善水油流度比、降低裂缝水驱能力特征的模拟,模拟结果与措施预期效果具备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油藏 调剖 成胶反应 模拟表征
下载PDF
低渗储层表征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
5
作者 张学敏 魏莉 +2 位作者 万欢 郝明慧 朱建英 《石油化工应用》 2025年第1期10-15,共6页
本文旨在探讨低渗储层表征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基于现有低渗储层表征技术调研分析,明确近年低渗储层表征方面取得的进展,分析当前低渗储层表征面临难点,从而梳理出近年低渗储层精准表征手段。研究表明,数字岩... 本文旨在探讨低渗储层表征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基于现有低渗储层表征技术调研分析,明确近年低渗储层表征方面取得的进展,分析当前低渗储层表征面临难点,从而梳理出近年低渗储层精准表征手段。研究表明,数字岩心分析技术、多尺度表征方法、微地震监测技术、高级化学示踪技术以及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为低渗储层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更准确、高效的手段,对于揭示低渗储层中的微观流动机制和宏观流动特性具有重要作用,为合理开发与高效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持;未来,随着技术进一步创新,将有更多新技术应用于储层表征,为油气资源的有效开发提供更为高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层 表征技术 数字岩心 多尺度表征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下载PDF
海水基交联型聚合物压裂液的研究与应用
6
作者 丁秋炜 周柄男 +4 位作者 张昕 张宇 滕大勇 陈庆栋 周际永 《精细石油化工》 2025年第2期6-10,共5页
以醇胺化合物、乳酸钠、氧氯化锆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复合有机锆交联剂,并与自制的乳液型聚丙烯酰胺组合制备了适用于海上压裂的海水基交联型聚合物压裂液。通过红外和核磁光谱表征了复合有机锆交联剂结构。考察了海水基交联型聚合... 以醇胺化合物、乳酸钠、氧氯化锆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复合有机锆交联剂,并与自制的乳液型聚丙烯酰胺组合制备了适用于海上压裂的海水基交联型聚合物压裂液。通过红外和核磁光谱表征了复合有机锆交联剂结构。考察了海水基交联型聚合物压裂液的耐温耐剪切性能、黏弹性、滤失性能以及静态携砂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由1.2%乳液型聚丙烯酰胺和0.4%复合有机锆交联剂组成的海水基交联型聚合物压裂液在110℃、剪切速率170 s^(-1)条件下剪切120 min后,黏度可达50 mPa·s以上;滤失系数为0.525×10^(-3) m/min 1/2;静态携砂120 min无沉降,综合性能优于海水基胍胶压裂液。海水基交联型聚合物压裂液在中国南海东部某油田进行了现场应用,施工排量2.5 m^(3)/min,最高砂比42%,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压裂液 海水基压裂液 海上压裂 交联剂
下载PDF
海上低渗储层低效井成因及治理对策
7
作者 张学敏 郝明慧 +3 位作者 桑丹 李旭光 李晓亮 刘志光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5-29,共5页
海上某油田低渗储层物性较差、连而不通,水井注不进、油井采不出,影响低效因素多,措施治理难度大。为了有效解决低效井治理难题,改善和提高低效井产能,采用“地质+油藏+工艺+工程”一体化低渗储层低效井综合治理的手段,基于地质、油藏... 海上某油田低渗储层物性较差、连而不通,水井注不进、油井采不出,影响低效因素多,措施治理难度大。为了有效解决低效井治理难题,改善和提高低效井产能,采用“地质+油藏+工艺+工程”一体化低渗储层低效井综合治理的手段,基于地质、油藏、工程多因素分析,明确低渗储层低效井成因,提出针对性、可操作性、有效合理的治理对策,开展室内评价实验,优选高效配套治理工艺,并现场应用有效释放油井产能。基于实验研发出复合解堵体系和耐高温防垢剂,现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形成的低渗储层低效井治理经验可为类似储层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层 低效井 成因分析 治理策略
下载PDF
海上油田化学驱体系界面扩张流变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奇 方月月 +3 位作者 张军辉 吴晓燕 张强 刘观军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2年第2期30-34,共5页
油水界面扩张流变性的研究能加深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的认识,因为界面扩张流变性是对界面吸附膜特性的精确反映,可以获得表面活性剂分子和聚合物分子在界面上形成吸附膜结构的信息,以研究表面活性剂分子和聚合物分子在岩石孔隙中流动... 油水界面扩张流变性的研究能加深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的认识,因为界面扩张流变性是对界面吸附膜特性的精确反映,可以获得表面活性剂分子和聚合物分子在界面上形成吸附膜结构的信息,以研究表面活性剂分子和聚合物分子在岩石孔隙中流动状态下的界面特性。本文选取海上J油田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化学驱体系,利用悬挂滴法,采用正弦周期振荡的方式,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浓度和振荡频率对界面扩张流变性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油/水界面张力降低,界面扩张模量降低,相角增加逐渐达到平衡值。随着频率的增加,油/水界面张力几乎不变,界面扩张模量增加,相角先增加后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聚表二元体系 界面张力 界面扩张流变性 界面扩张模量
下载PDF
煤层气井排采制度定量优化方法——以潘庄煤层气井为例
9
作者 朱建英 高正龙 +3 位作者 高丽军 段宝江 卞涛 张学敏 《中国煤层气》 CAS 2024年第4期23-25,共3页
以潘庄煤层气井为例,根据煤层气井的开发特征,制订了“522”排采制度优化思路;利用分类和大数据统计的方法,从检泵周期和产气量两个维度对不同井型不同煤层的煤层气井进行了排采制度优化,得到煤层气井不同排采阶段排采工作制度定量优化... 以潘庄煤层气井为例,根据煤层气井的开发特征,制订了“522”排采制度优化思路;利用分类和大数据统计的方法,从检泵周期和产气量两个维度对不同井型不同煤层的煤层气井进行了排采制度优化,得到煤层气井不同排采阶段排采工作制度定量优化的一种方法。这为煤层气井排采制度的定量优化提供了思路和借鉴,尤其对目前排采经验相对较少的深部煤层气的开采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排采制度 定量 优化
下载PDF
井下蒸汽发生器燃烧室性能设计及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乔德康 陈浩 邢畅 《节能技术》 2024年第6期555-562,共8页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选用柴油作为燃料,针对井下蒸汽发生器的燃烧室进行设计优化,工作压力21 MPa。结果表明:随着空气旋流角度增大,燃烧室出口温度均匀性及燃烧效率逐渐降低,预燃室缩口结构形成的高温射流有利于提高火焰的稳定性。预...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选用柴油作为燃料,针对井下蒸汽发生器的燃烧室进行设计优化,工作压力21 MPa。结果表明:随着空气旋流角度增大,燃烧室出口温度均匀性及燃烧效率逐渐降低,预燃室缩口结构形成的高温射流有利于提高火焰的稳定性。预燃室进气孔直径和缩口直径变化直接影响预燃室内的气体流量以及高温射流的长度,当进气孔直径大于6 mm时,预燃室内部燃烧恶化,火焰向空气室蔓延。“台阶型”的边壁结构使气流流动受阻,有助于火焰驻定在燃烧室上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蒸汽发生器 旋流 预燃室 燃烧性能
下载PDF
海上L区稀疏井网沉积微相刻画研究
11
作者 张学敏 郝明慧 +1 位作者 杨发荣 朱建英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7期75-80,共6页
海上L区井网稀疏井数少、目标储层地震分辨率差、制约储层沉积微相刻画精度,为解决小层沉积微相刻画难的问题,建立了以沉积模式为指导、单井微相作约束、多地震属性综合对比的沉积微相刻画方法,完成稀疏井网小层沉积微相识别刻画研究,... 海上L区井网稀疏井数少、目标储层地震分辨率差、制约储层沉积微相刻画精度,为解决小层沉积微相刻画难的问题,建立了以沉积模式为指导、单井微相作约束、多地震属性综合对比的沉积微相刻画方法,完成稀疏井网小层沉积微相识别刻画研究,明确工区微相展布特征,相演化模式验证结果可靠。形成的稀疏井网沉积微相刻画方法,为海上稀疏井网储层沉积微相刻画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L区 稀疏井网 沉积微相 刻画研究
下载PDF
非酸复合解堵技术及其应用
12
作者 朱建英 张强 +4 位作者 蔡振华 邱森 罗丹 路强 王辉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24年第11期15-18,共4页
对疏松砂岩储层,采用常规酸液体系解堵存在反应速率快、作用半径短的问题,同时酸的强氧化性会加剧络合油氧化,形成胶核,堵塞会更严重;采用固体酸或隐形酸则存在氢离子释放过缓、酸性弱、对水敏后的粘土衍生物作用效果差等问题。针对这... 对疏松砂岩储层,采用常规酸液体系解堵存在反应速率快、作用半径短的问题,同时酸的强氧化性会加剧络合油氧化,形成胶核,堵塞会更严重;采用固体酸或隐形酸则存在氢离子释放过缓、酸性弱、对水敏后的粘土衍生物作用效果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现场应用了一种多功能性的有机螯合物组成的非酸复合解堵体系,该解堵体系具有提高油相渗流能力和疏通储层吼道的能力,且具有良好的破胶性,与海水、地层水、原油配伍性良好,对粘土膨胀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腐蚀性低、缓速效果好,可实现深部解堵。该体系在南海东部油田现场取得了日增油2.2倍的增油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塞 非酸复合解堵 海上油田 低腐蚀性 性能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