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水平井开发大气顶窄油环油藏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庆红 童凯军 +2 位作者 张迎春 葛丽珍 程奇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3-317,共5页
针对直井开发气顶油藏初期产能低、易气窜水锥的状况,提出利用水平井开发大气顶窄油环油藏,并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对水平段长度、延伸方向及纵向位置,水平井采油速度及开发方式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锦州25-1南油田Es3-I油藏水平井开... 针对直井开发气顶油藏初期产能低、易气窜水锥的状况,提出利用水平井开发大气顶窄油环油藏,并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对水平段长度、延伸方向及纵向位置,水平井采油速度及开发方式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锦州25-1南油田Es3-I油藏水平井开采实践表明,油环带部署的4口水平井的开发效果较好,单井日产油量在150~450 m3,说明水平井在大气顶窄油环油藏开发中具有很大的潜力,能够显著增加海上油田的经济效益,可为其他类似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大气顶 窄油环 水平井 数值模拟 锦州25-1南油田
下载PDF
渤南地区河流相油田开发地震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夏同星 李英 黄江波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39-43,共5页
渤海南部海域黄河口凹陷新近系油田群具有相同的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地质条件类似,需要针对影响油田开发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形成一套有效的新近系河流相油田储层预测及描述技术系列。从地震资料入手,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对地震资料... 渤海南部海域黄河口凹陷新近系油田群具有相同的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地质条件类似,需要针对影响油田开发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形成一套有效的新近系河流相油田储层预测及描述技术系列。从地震资料入手,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对地震资料做相应的目标处理;抓住该区砂岩百分含量低、砂泥岩界面处地震反射特征明显这一特点,优选地球物理技术组合精细刻画储层;在钻前对潜力含油砂体定量描述,并纳入井网规划;最后利用实时可视决策系统对水平井进行实时随钻跟踪,提高水平井钻探效果。从目前已经完钻的开发井来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油田 开发地震研究 储层预测 水平井随钻
下载PDF
锦州9-3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效果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郑浩 王惠芝 +3 位作者 王世民 冯敏 郑旭 祝晓林 《海洋石油》 CAS 2009年第3期26-30,共5页
针对目前锦州9-3油田高含水期开发现状,应用油藏工程方法,从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入手,对注入倍数增长率、水驱指数、存水率、综合含水等指标进行了客观分析,适时监测油田开发动态,及时发现油田存在主要问题,为全面了解油田开发状况,进... 针对目前锦州9-3油田高含水期开发现状,应用油藏工程方法,从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入手,对注入倍数增长率、水驱指数、存水率、综合含水等指标进行了客观分析,适时监测油田开发动态,及时发现油田存在主要问题,为全面了解油田开发状况,进行下步调整挖潜提供理论依据。评价结果表明,该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在提液稳油、追求上产的同时,控水措施没有及时跟上,导致含水上升较快。但2004年以后的历次开发调整措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起到了稳油控水的效果。在今后开展稳油措施的同时,建议进一步加强找、堵水等控水工作,以保证开发效果向好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开发效果 评价指标 油田开发 油藏工程
下载PDF
海上复杂河流相油田高效开发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3
4
作者 侯东梅 廖新武 李超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34-39,共6页
针对河道窄、储层横向分布不稳定、纵向叠置关系复杂等开发难点,应用随钻地震反演及单砂体描述等新技术进行开发井优化调整,以砂体描述成果指导开发井井位的部署。针对油田投产后表现出的油井产能低,地层压力下降快等特点,采用高精度小... 针对河道窄、储层横向分布不稳定、纵向叠置关系复杂等开发难点,应用随钻地震反演及单砂体描述等新技术进行开发井优化调整,以砂体描述成果指导开发井井位的部署。针对油田投产后表现出的油井产能低,地层压力下降快等特点,采用高精度小层及单砂体对比、地震约束下的沉积相研究等技术对井间连通性开展动、静结合研究,最终实现对"带状"河流相储层的综合表征。在此基础上,通过采取精细注水调整与产液结构调整相结合的注水开发策略,使油田迅速摆脱了被动的生产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稠油油田 砂体描述 储层表征 精细油藏描述
下载PDF
渤海海域新近系河流相油田开发初期潜力砂体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少鹏 郭铁恩 +2 位作者 田晓平 于海波 黄建庭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5期1-4,共4页
渤海海域新近系河流相油田投产后储量变化研究表明,在油田开发初期,开发井钻遇新的含油砂体是储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占油田总储量的30%,为合理把握油田储量规模、科学部署开发设施及确保开发效果,在油田开发初期阶段研究探井未钻遇的潜力... 渤海海域新近系河流相油田投产后储量变化研究表明,在油田开发初期,开发井钻遇新的含油砂体是储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占油田总储量的30%,为合理把握油田储量规模、科学部署开发设施及确保开发效果,在油田开发初期阶段研究探井未钻遇的潜力砂体意义重大。依据渤海新近系成藏理论和十多个已开发河流相油田钻井证实含油砂体的成功因素,论证潜力砂体含油可能性高的3种类型,依据相控储层描述技术开展潜力砂体的定量描述。该技术成功应用于BZ油田滚动扩边块3井区,钻前预测的潜力含油砂体储量近8×106m3。在近几年油田开发初期阶段预测和论证的潜力砂体中,开发井钻后67%的潜力砂体储量得到落实,达到了合理部署河流相油田开发设施的目的,提高了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河流相油田 开发初期 潜力砂体 砂体描述
下载PDF
气顶油藏水平井开发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潘玲黎 童凯军 +2 位作者 聂玲玲 程大勇 周凤军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1年第4期56-59,100,共4页
气顶油藏作为一类较为复杂的油气藏类型,在开发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气顶气锥进,造成油环内油井气窜,严重影响油井产能。以数值模拟技术为手段,通过建立研究区精细地质模型研究了水平井开发气顶油藏过程中的设计方向、水平段的纵向... 气顶油藏作为一类较为复杂的油气藏类型,在开发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气顶气锥进,造成油环内油井气窜,严重影响油井产能。以数值模拟技术为手段,通过建立研究区精细地质模型研究了水平井开发气顶油藏过程中的设计方向、水平段的纵向位置和初期合理采油速度,得出了在适应海上油田实际操作前提下,要提高油环油采收率应将水平井水平段部署在油水界面之上1/3(12m)处,采油速度控制在5.6%以下较为合理的认识。油田实际应用效果表明,通过水平井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单井初期产能,有效抑制气顶气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顶油藏 水平井 数值模拟 采油速度
下载PDF
辽东湾凹陷石油运聚成藏过程中运载层残留油量计算关键参数的求取 被引量:2
7
作者 田立新 武丽 +2 位作者 姜振学 周晶晶 姚蕾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5-411,共7页
以辽东湾凹陷为例,针对古近系沙河街组一、二段储层,通过地质统计方法及储层残留烃量与储层物性等数据的地质分析,根据油气在烃源灶内和灶外的残留特征,结合运载层油柱浮力与孔隙毛管压力的关系,确定残留油柱高度,并对运载层残留油量进... 以辽东湾凹陷为例,针对古近系沙河街组一、二段储层,通过地质统计方法及储层残留烃量与储层物性等数据的地质分析,根据油气在烃源灶内和灶外的残留特征,结合运载层油柱浮力与孔隙毛管压力的关系,确定残留油柱高度,并对运载层残留油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辽东湾凹陷沙河街组一、二段运载层残留油量在1.84×108~2.59×108t,约占排烃量的7.4%~10.4%。储层滞留烃是油气二次运移过程中的主要损耗方式,残留油量计算模型关键参数的获得对于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度下限 石油运聚范围 残留油柱高度 残留油量 辽东湾
下载PDF
南翼山油田低孔低渗储层PNN测井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郭海敏 陈猛 +2 位作者 黎明 邱金权 时新磊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6期81-84,167,共4页
低孔低渗储层由于其成因复杂,测井响应影响因素众多,导致解释结论具有多解性,测井识别和评价都存在极大的难度。而(脉冲中子-中子)PNN测井技术在套后进行测井评价,能较好地消除低孔低渗储层泥浆侵入的影响,利用油水俘获截面的差异可以... 低孔低渗储层由于其成因复杂,测井响应影响因素众多,导致解释结论具有多解性,测井识别和评价都存在极大的难度。而(脉冲中子-中子)PNN测井技术在套后进行测井评价,能较好地消除低孔低渗储层泥浆侵入的影响,利用油水俘获截面的差异可以准确识别油水层。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翼山油田Ⅲ、Ⅵ层组物性资料分析研究,结合PNN测井技术建立了针对低孔低渗储层的储层识别及评价解释方法。实际生产证明,PNN测井技术在南翼山油田低孔低渗储层识别评价中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N测井 南翼山油田 低孔低渗储层
下载PDF
各向异性介质储层数值模拟及波场特征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周怀来 李录明 +1 位作者 罗省贤 王明春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45-352,335,共8页
各向异性介质储层中波场特征的研究,有利于对多波资料的准确解释。在弹性波方程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技术与AVO技术,对多种介质模型和第二类含气砂岩储层模型进行数值模拟与波场特征描述。以表征介质各向异性程度的Thomsen参数为出发点,... 各向异性介质储层中波场特征的研究,有利于对多波资料的准确解释。在弹性波方程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技术与AVO技术,对多种介质模型和第二类含气砂岩储层模型进行数值模拟与波场特征描述。以表征介质各向异性程度的Thomsen参数为出发点,研究各参数对地震波场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的影响,并对第二类含气砂岩介质中模拟得到的正演记录,以及各向异性参数对波场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进一步加深了对该类储层各向异性特征的认识,这为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参数反演与地震资料解释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多分量 波场特征 各向异性 弹性波正演 AVO技术
下载PDF
陡坡带三角洲储层精细对比研究及应用——以J油田X区块东营组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红杰 黄子俊 +1 位作者 金宝强 杨浩 《海洋石油》 CAS 2013年第3期29-34,共6页
J油田X区块东营组储层为典型的陡坡带三角洲沉积,具有地层倾角大、储层厚度大、隔夹层多、断裂系统发育等特点。针对厚层稠油油藏特点,研究区采取大规模水平井细分层系方式进行开发,要求开展高精度的储层精细对比研究,指导开发层系划分... J油田X区块东营组储层为典型的陡坡带三角洲沉积,具有地层倾角大、储层厚度大、隔夹层多、断裂系统发育等特点。针对厚层稠油油藏特点,研究区采取大规模水平井细分层系方式进行开发,要求开展高精度的储层精细对比研究,指导开发层系划分及水平井实施。综合钻井、地震、测井等资料,进行古地貌恢复及标志层选取,建立储层对比的地层约柬框架,在此基础上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及高频旋回对比,总结出一套"逐级控制、旋回对比"的储层精细对比模式。基于储层精细对比研究,X区块采用水平井分7套层系开发,有效改善了油田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坡带三角洲 古地貌 标志层 层序地层 精细对比
下载PDF
渤海海上油田开发调整策略及效果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飞琼 程明佳 +1 位作者 程自力 吴小张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8-151,176,共4页
针对渤海油田具有陆相油层、海洋环境、稠油油田储量比例大的特点,调整油田开发思路,充分利用已发现的油气资源和已有的生产设施,力求生产规模最大化和减少资金投入,通过逐步完善注采井网、动用新层系、优化开采方式、开发井型转换等技... 针对渤海油田具有陆相油层、海洋环境、稠油油田储量比例大的特点,调整油田开发思路,充分利用已发现的油气资源和已有的生产设施,力求生产规模最大化和减少资金投入,通过逐步完善注采井网、动用新层系、优化开采方式、开发井型转换等技术措施,增加了油田产量,提高了油田可采储量,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今后渤海油田的开发调整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范例,同时也为类似油田开发调整提供了一套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调整策略 复杂油田 完善井网 实施效果
下载PDF
渤中25-1低渗透油田地应力分布特征及对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廖新武 刘奇 +3 位作者 李超 祖克威 周军良 黄凯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7,共8页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渤中25-1低渗透油田现今地应力状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结合低渗透储层地质特征,分析地应力对油田开发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渤中25-1低渗透油田沙二和沙三段的现今地应力为压应力,以北东东—南西西向为水平最大... 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渤中25-1低渗透油田现今地应力状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结合低渗透储层地质特征,分析地应力对油田开发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渤中25-1低渗透油田沙二和沙三段的现今地应力为压应力,以北东东—南西西向为水平最大主应力的主要优势方位,地应力在平面上受断层、构造起伏和沉积微相控制明显。根据地应力状态,分析研究区的人工压裂裂缝为垂直裂缝。在远离断层的断块中部,人工压裂缝的展布方向主要为北东东—南西西方向;在断层附近,由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发生偏转,人工压裂缝的延伸方向也会发生一定偏转,部署开发井网时需要根据断层附近地应力的实际分布规律进行相应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分布特征 压裂改造 低渗透储层 渤中25-1油田
下载PDF
水平分支井技术在渤海稠油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迎春 赵春明 +2 位作者 刘歆 李云鹏 童凯军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1期118-122,共5页
针对渤海海域重质稠油油田产量低的特点,为提高单井产能和最终采收率,以SZ36-1油田边部稠油区为试验区,在现有反九点面积注水井网的基础上,选择分布稳定、油层厚度相对较厚的单砂层,并部署5口水平分支井与常规定向井联合开发,取得了较... 针对渤海海域重质稠油油田产量低的特点,为提高单井产能和最终采收率,以SZ36-1油田边部稠油区为试验区,在现有反九点面积注水井网的基础上,选择分布稳定、油层厚度相对较厚的单砂层,并部署5口水平分支井与常规定向井联合开发,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结果表明:水平分支井单井产能可达90~150m3/d,是常规定向井产能的3~4倍,可提高油田的采油速度;通过数值模拟,预计该区块可提高4%左右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稠油 水平分支井 采收率 SZ36-1油田 渤海海域
下载PDF
基于随机建模技术的油田开发初期河流相储层不确定性分析方法——以渤海A油田为例 被引量:18
14
作者 薛艳霞 廖新武 +2 位作者 赵春明 霍春亮 张如才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1期80-83,91,共5页
以渤海A油田为例,针对目前国内地质模型不确定性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渤海湾河流相储层的地质特点,提出了一种将Monte-Carlo计算方法与随机建模技术相结合定量评价储层风险的研究思路。该文分析了地质模型中不确定性变量存在的原因,并在随... 以渤海A油田为例,针对目前国内地质模型不确定性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渤海湾河流相储层的地质特点,提出了一种将Monte-Carlo计算方法与随机建模技术相结合定量评价储层风险的研究思路。该文分析了地质模型中不确定性变量存在的原因,并在随机建模基础上,结合实验设计、响应曲面拟合和Monte-Carlo计算等方法,定量分析了不确定性变量对地质储量产生的影响,预测了储层存在的风险和潜力,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一组优选的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建模 河流相 实验设计 Monte-Carlo计算 不确定性分析
下载PDF
歧口18-1油田晚期注水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瑞果 王为民 苏进昌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1期116-119,共4页
在边水能量微弱的天然条件下,歧口18-1油田投产后衰竭开采7.5a,导致地层压力由30.5MPa下降到注水前的14.8MPa,远低于28.9MPa的原油饱和压力。地层压力大幅度下降对油气储层及流体产生了一定的伤害,使流体脱气形成油、气、水三相流动,大... 在边水能量微弱的天然条件下,歧口18-1油田投产后衰竭开采7.5a,导致地层压力由30.5MPa下降到注水前的14.8MPa,远低于28.9MPa的原油饱和压力。地层压力大幅度下降对油气储层及流体产生了一定的伤害,使流体脱气形成油、气、水三相流动,大大降低了原油相对渗透率,从而降低原油产量。根据室内岩心实验结果,并类比国内外相似油田开发经验,运用物质平衡及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注水初期以不低于6的日注采比注水,既能使地层压力得到一定恢复,又能使晚期注水仍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注水 地层压降 原油脱气 注采比 压力恢复 采收率
下载PDF
倾斜地层的VSP时深标定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姜本厚 沈章洪 +1 位作者 张平平 蔡越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8-604,682+514,共7页
针对VSP时深关系与偏移剖面对比时经常需要进行调整的情况,本文以理论时深关系为标准,通过VSP时深关系、偏移剖面与理论时深关系的对比研究,分析了VSP、偏移剖面与理论时深关系的差别所在。以渤海油田CYQ构造已钻井实测VSP数据和VSP正... 针对VSP时深关系与偏移剖面对比时经常需要进行调整的情况,本文以理论时深关系为标准,通过VSP时深关系、偏移剖面与理论时深关系的对比研究,分析了VSP、偏移剖面与理论时深关系的差别所在。以渤海油田CYQ构造已钻井实测VSP数据和VSP正演结果为实例对比分析了倾斜地层VSP和偏移剖面对时深标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深关系 VSP偏移剖面 正演模型 时深标定 倾斜地层
下载PDF
特低渗油藏水平井与直井注采系统差异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汪全林 廖新武 +1 位作者 赵秀娟 刘杰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5期608-611,625,共5页
特低渗油藏直井开发注采井距小,单井控制储量有限,但采用水平井注采系统可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文中全面考虑油水两相流、非活塞驱替及产量等影响因素,利用两相流数学表达式,将水驱前缘与油井泄油压力波及距离... 特低渗油藏直井开发注采井距小,单井控制储量有限,但采用水平井注采系统可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文中全面考虑油水两相流、非活塞驱替及产量等影响因素,利用两相流数学表达式,将水驱前缘与油井泄油压力波及距离之和作为设计注采井距的依据,分别研究了特低渗油藏直井与水平井极限注采井距与物性的关系,深入剖析了2种注采系统开发特低渗油藏的差异。实例分析表明,2种注采系统的注采井距与渗透率近似呈幂函数关系,且水平井注采井距是直井的2~3倍,有效解决了直井注采井距小的问题;进一步证实了水平井井间渗流为线性渗流,比直井的注采系统更有利,从而为采用水平井开采特低渗油藏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 两相流 注水
下载PDF
莱州湾凹陷勘探突破的启示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根照 牛成民 +1 位作者 王亮 叶小明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5期39-43,3,共5页
在回顾莱州湾凹陷曲折的油气勘探历程基础上,分析了多年勘探失利的主要原因,结合新的钻井资料,探讨了该区主要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分布特征,总结了该凹陷油气成藏规律。该区油气勘探历程说明,在低勘探程度、高风险的中小型凹陷中,需要突... 在回顾莱州湾凹陷曲折的油气勘探历程基础上,分析了多年勘探失利的主要原因,结合新的钻井资料,探讨了该区主要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分布特征,总结了该凹陷油气成藏规律。该区油气勘探历程说明,在低勘探程度、高风险的中小型凹陷中,需要突破传统认识,加大勘探力度。中小型凹陷具有"近源成藏"的特点,弄清油气源岩及近源岩的储层特征,做好有效储层的预测,可以很好地指导勘探,也是获得油气突破的关键;同时,垦利10-1油田的发现也进一步证实,陡坡带是断陷盆地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往往可获得商业油气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凹陷 陡坡带 垦利10-1油田 商业发现
下载PDF
随钻地质建模一体化综合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岚 赵春明 +2 位作者 霍春亮 苏进昌 吕坐彬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21-24,62,共5页
针对渤海湾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河流相储层的地质特点,在开发方案钻井实施过程中,应用精细地质建模一体化技术,充分利用新钻开发井资料,结合地球物理资料,应用地质统计学和随机模拟方法,开展对储层井震关系、沉积模式、沉积微相、砂体连... 针对渤海湾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河流相储层的地质特点,在开发方案钻井实施过程中,应用精细地质建模一体化技术,充分利用新钻开发井资料,结合地球物理资料,应用地质统计学和随机模拟方法,开展对储层井震关系、沉积模式、沉积微相、砂体连通状况的综合研究,及时准确地调整和完善地质模型,建立储层地质预测模型,从而为随钻阶段井位优化、射孔方案优化提供了可靠的静态模型。通过开发井实钻表明,随钻地质建模为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和射孔方案优化提供了科学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地质建模 一体化 开发方案优化
下载PDF
渤海海域新近系构造-岩性圈闭油气成藏特征与勘探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根照 姜本厚 王富东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9期40-43,1,共4页
通过对渤海海域已发现新近系构造和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位于有利的构造脊、有良好的烃源供给且晚期断裂发育的部位是明化镇组下段构造-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场所;阐述了在新近系岩性体描述中砂体构造等值线、尖灭线和断层... 通过对渤海海域已发现新近系构造和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位于有利的构造脊、有良好的烃源供给且晚期断裂发育的部位是明化镇组下段构造-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场所;阐述了在新近系岩性体描述中砂体构造等值线、尖灭线和断层线的重要性及其研究方法。旨在为下一步该类油气藏的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圈闭 油气成藏特征 新近系 构造脊 输导层 波阻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