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烯超细纤维非织造工艺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莉彦 殷荣政 +5 位作者 谭晶 侯钦正 李长金 杨涛 杨卫民 李好义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5,共6页
为深入了解化工产品聚乙烯超细纤维制备现状,从纤维细度出发,对国内外聚乙烯超细纤维非织造工艺进行综述分析。梳理了凝胶纺丝、闪蒸相分离、静电纺丝、熔喷4条路线的成丝机理、细化方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凝胶纺丝中溶胀、溶解行... 为深入了解化工产品聚乙烯超细纤维制备现状,从纤维细度出发,对国内外聚乙烯超细纤维非织造工艺进行综述分析。梳理了凝胶纺丝、闪蒸相分离、静电纺丝、熔喷4条路线的成丝机理、细化方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凝胶纺丝中溶胀、溶解行为及高品质凝胶液与超倍拉伸的关联;探讨了闪蒸相分离中的相态变化、超临界CO_(2)“绿色制造”方法;针对聚乙烯非极性、分子量大、黏度高的物性,归纳了使用溶剂、添加导电粒子的溶液电纺以及通过共混小分子极性物质、提高降解温度升温降黏、增设环境温度延长鞭动时间来细化纤维的熔体电纺;分析了工艺参数对共混熔喷后开纤剥离多组分纤维的影响。最后指出使用超临界绿色流体、无卤素环境友好型溶剂等绿色制备方式为未来热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纤维 聚乙烯 相分离 熔喷 静电纺丝
下载PDF
全生物降解发泡材料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郭鹏 徐玮良 +3 位作者 吕明福 徐耀辉 张宗胤 高达利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8-287,共10页
开发生物可降解发泡材料是解决由传统石油基发泡材料引起的白色污染和微塑料问题的重要手段。首先介绍了生物可降解发泡材料的主要类型,接着评述了改性技术对材料流变特性及发泡性能的影响。概述了主要的发泡工艺,并分析了发泡过程中遇... 开发生物可降解发泡材料是解决由传统石油基发泡材料引起的白色污染和微塑料问题的重要手段。首先介绍了生物可降解发泡材料的主要类型,接着评述了改性技术对材料流变特性及发泡性能的影响。概述了主要的发泡工艺,并分析了发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同时,探讨了生物可降解发泡材料的潜在应用领域。最后,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物降解塑料 发泡 改性 循环利用
下载PDF
CH-S04对熔体微分电纺聚乳酸纤维的增强改性研究
3
作者 李万隆 杨卫民 +5 位作者 王朔 李长金 张杨 谭晶 阎华 李好义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引入一种有机无机复合成核剂CH-S04用于提高增强聚乳酸(PLA)超细纤维力学性能。研究了不同纺丝温度、纺丝电压条件下PLA/CH-S04纤维膜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和CH-S04在多级牵伸工艺中的作用机理,并对PLA/CHS04纤维膜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与... 引入一种有机无机复合成核剂CH-S04用于提高增强聚乳酸(PLA)超细纤维力学性能。研究了不同纺丝温度、纺丝电压条件下PLA/CH-S04纤维膜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和CH-S04在多级牵伸工艺中的作用机理,并对PLA/CHS04纤维膜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当纺丝温度为220℃、纺丝电压为50 kV时,PLA/CH-S04纤维膜的结晶度分别达到最大值26.61%和32.32%,较于纯PLA纤维膜结晶度分别提升18.02%和23.73%;在不同的纺丝接收形式中,施加电压与气流辅助并且用辊子收集,CH-S04对PLA的结晶性能提升效果最佳,结晶度为36.66%,较于纯PLA纤维膜结晶度提升了28.07%;当纺丝温度为240℃,纺丝电压为50 kV时,PLA/CH-S04纤维膜拉伸强度为12.33 MPa,较于纯PLA纤维膜提高11.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乳酸 熔体 结晶度 力学强度
下载PDF
超滤膜在医用领域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赵慕华 张建华 +3 位作者 吕静兰 奚振宇 潘国元 刘轶群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1,共7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社会对生命健康的关注,超滤膜在医用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近年来,超滤膜在生物、医用制品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详细总结了超滤膜在血液透析过滤、除病毒过滤、中药分离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梳理了相关膜的结...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社会对生命健康的关注,超滤膜在医用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近年来,超滤膜在生物、医用制品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详细总结了超滤膜在血液透析过滤、除病毒过滤、中药分离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梳理了相关膜的结构特点和要求,对比分析了超滤膜在不同应用场景下重点关注的技术效果。基于此,可以认为,超滤膜膜孔结构的调控、降低溶出以及提高膜抗污性能是超滤膜在医用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亲水改性是提高膜抗污染性能的主要技术手段,但与此同时引入的亲水性聚合物洗脱是溶出物的主要来源。将亲水聚合物交联或接枝共聚是解决溶出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膜 除病毒过滤 蛋白分离 中药分离 抗污染
原文传递
聚丙烯/聚乙烯醇熔融共挤出流延及其双向拉伸研究
5
作者 卢洪超 徐萌 +5 位作者 权慧 白弈青 赵雅超 徐凯 高达利 张师军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59,共8页
利用塑料改性技术及薄膜加工技术开发了共挤流延用改性聚乙烯醇树脂及高阻隔性聚乙烯醇基多层复合薄膜。结果表明,多羟基改性剂分子与聚乙烯醇(PVA)的羟基形成氢键作用,破坏了PVA原有的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降低聚乙烯醇熔点的同时破坏... 利用塑料改性技术及薄膜加工技术开发了共挤流延用改性聚乙烯醇树脂及高阻隔性聚乙烯醇基多层复合薄膜。结果表明,多羟基改性剂分子与聚乙烯醇(PVA)的羟基形成氢键作用,破坏了PVA原有的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降低聚乙烯醇熔点的同时破坏聚乙烯醇的结晶,进而实现了聚乙烯醇的热塑性加工,随着改性剂含量的增加,改性聚乙烯醇树脂的熔点降低,结晶度降低,熔融指数显著增加;所获得的改性PVA树脂与聚丙烯(PP)实现了稳定的熔融共挤出流延,并且进一步通过平面双向拉伸技术对PP/PVA多层复合膜进行高性能化,PP/PVA多层复合膜在分步双向拉伸时的最大拉伸倍数为5.5×7.5,经过双向拉伸后可获得阻隔性能和力学性能优异的双向拉伸(BO)PP/PVA多层复合膜,随着改性剂含量的增加,薄膜的氧气透过量增加,拉伸强度降低,水蒸气透过量基本与BOPP薄膜一样。该薄膜在阻隔性包装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乙烯醇 多羟基改性剂 熔融共挤出流延 双向拉伸
下载PDF
甲基丙烯醛氧化制甲基丙烯酸研究进展
6
作者 吴三民 刘东兵 +2 位作者 刘晓玲 张丽娜 李蔚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3-548,共6页
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单体,有多种工业制备路线,主要是丙酮氰醇法、乙烯法和异丁烯法,其中甲基丙烯醛氧化制甲基丙烯酸是异丁烯法制备路线的关键步骤之一。综述了甲基丙烯醛氧化制甲基丙烯酸的反应机理及其催化剂的研究进... 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单体,有多种工业制备路线,主要是丙酮氰醇法、乙烯法和异丁烯法,其中甲基丙烯醛氧化制甲基丙烯酸是异丁烯法制备路线的关键步骤之一。综述了甲基丙烯醛氧化制甲基丙烯酸的反应机理及其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催化剂发展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醛 甲基丙烯酸 反应机理 杂多酸催化剂
下载PDF
环氧化硅橡胶/甲基硅橡胶增韧PA6/CF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7
作者 张伟臻 张琦 +2 位作者 李源 卢咏来 张师军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1,共5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环氧化硅橡胶/甲基硅橡胶(ESR-5/PDMS)增韧聚酰胺6/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ESR-5/PDMS复配增韧体系中环氧基团含量对PA6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冲击性能、耐热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增韧复配体系中ESR-5和P...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环氧化硅橡胶/甲基硅橡胶(ESR-5/PDMS)增韧聚酰胺6/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ESR-5/PDMS复配增韧体系中环氧基团含量对PA6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冲击性能、耐热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增韧复配体系中ESR-5和PDMS各为10份时,通过原位接枝反应提高了硅橡胶与PA6的界面作用力,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冲击和抗损伤能力,23、-20、-60℃的缺口冲击强度相较于PA6/CF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73.6%、178.0%、196.8%,在低温环境下表现出优异的抗冲击性能,并且最大程度地降低弹性体的引入使体系力学性能下降的影响;同时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ESR-5/PDMS增韧体系为碳纤维增强聚酰胺6复合材料在低温环境下的应用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硅橡胶 聚酰胺6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增韧改性
下载PDF
废旧聚烯烃中挥发性有机物溯源及处理技术研究
8
作者 郑宇琨 康鹏 +1 位作者 辛琦 高达利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以聚乙烯和聚丙烯为代表的聚烯烃为目前使用量最大的通用塑料之一,在其制品加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烷烃、烯烃、醛、酮、醇、醚和苯系物等多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溯源并脱除VOCs已成为废旧聚烯烃高值化利用的关键前提。综述了聚烯烃制品... 以聚乙烯和聚丙烯为代表的聚烯烃为目前使用量最大的通用塑料之一,在其制品加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烷烃、烯烃、醛、酮、醇、醚和苯系物等多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溯源并脱除VOCs已成为废旧聚烯烃高值化利用的关键前提。综述了聚烯烃制品中VOCs的组成及精准评价方法,详细介绍了聚烯烃材料及(再)加工过程中产生的VOCs脱除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VOCs处理工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烃 聚乙烯 聚丙烯 挥发性有机物 处理工艺
下载PDF
医用聚醚砜多孔膜制备及改性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佳桐 奚振宇 +1 位作者 谢松辰 张新妙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91,共8页
医用聚醚砜(PES)膜因其优异的机械强度、耐化学性和生物相容性,广泛应用于血液透析、药物过滤等领域。然而,不同应用对膜的结构、孔径和性能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相分离法来制备特定用途的PES膜。本文综述了几种主要的相... 医用聚醚砜(PES)膜因其优异的机械强度、耐化学性和生物相容性,广泛应用于血液透析、药物过滤等领域。然而,不同应用对膜的结构、孔径和性能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相分离法来制备特定用途的PES膜。本文综述了几种主要的相分离方法,包括非溶剂致相分离法、蒸汽诱导相分离法及逆向热致相分离法,并对其制备的膜结构、渗透通量及性能进行了系统比较。此外,本文还关注了适用于医用PES膜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改性方法,涵盖了本体改性和表面改性两种主要策略,评估了它们在实际医用膜领域中的应用可行性及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 医用膜 相分离法 亲水改性
下载PDF
抗氧化高分子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周同 张楠 +3 位作者 石立旺 方昭 张晨曦 祝纶宇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7-575,共9页
抗氧化剂能够延缓和/或抑制生理微环境中的氧化应激,被广泛视为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性物质。与同类小分子抗氧化剂相比,抗氧化高分子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更长的保留时间,因而在体内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更强。综述了含有不同抗氧化基团的常见抗... 抗氧化剂能够延缓和/或抑制生理微环境中的氧化应激,被广泛视为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性物质。与同类小分子抗氧化剂相比,抗氧化高分子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更长的保留时间,因而在体内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更强。综述了含有不同抗氧化基团的常见抗氧化高分子,介绍了这些聚合物的官能团结构、活性氧清除机理、制备方法以及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进展,讨论了它们的优势和面对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高分子 活性氧 炎症 疾病治疗
下载PDF
自具微孔聚酰亚胺材料及其气体分离膜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宇 魏昕 刘轶群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9-277,共9页
聚酰亚胺是一类具有良好机械性能、高耐热稳定性及优异电气性能的特种高分子材料。通过在聚酰亚胺分子主链中引入三蝶烯/朝格尔碱基等“刚性扭曲”基团,或引入螺双芴/乙醇蒽等结构增加链段刚性,可设计合成新型的自具微孔聚酰亚胺材料。... 聚酰亚胺是一类具有良好机械性能、高耐热稳定性及优异电气性能的特种高分子材料。通过在聚酰亚胺分子主链中引入三蝶烯/朝格尔碱基等“刚性扭曲”基团,或引入螺双芴/乙醇蒽等结构增加链段刚性,可设计合成新型的自具微孔聚酰亚胺材料。这类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微孔结构特性,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自由体积,保持了良好的溶解加工性能和高的耐热稳定性,制备的气体分离膜拥有较高的气体渗透性能和适宜的理想气体选择性。介绍了目前可用于制备自具微孔聚酰亚胺材料的方法、所需的新型二胺和二酐单体,以及此类材料用于气体分离膜方面的性能。并针对自具微孔聚酰亚胺的规模化制备、结构特征与性能的构效关系及其气体分离膜性能的优化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自具微孔 气体分离膜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静电纺PBST超细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工艺研究
12
作者 张正 李方全 +2 位作者 祝桂香 郭敏 王颖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9,共8页
利用溶液静电纺丝法分别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共-丁二酸丁二醇酯(PBST)聚合物在单一溶剂体系二氯甲烷(DCM)和双组分溶剂体系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可纺性,探讨了聚合物溶液浓度、供液速度、溶剂比例等纺丝参数对PBST纳米纤... 利用溶液静电纺丝法分别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共-丁二酸丁二醇酯(PBST)聚合物在单一溶剂体系二氯甲烷(DCM)和双组分溶剂体系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可纺性,探讨了聚合物溶液浓度、供液速度、溶剂比例等纺丝参数对PBST纳米纤维直径的影响。通过加入四正丁基氯化铵(TBAC)有机盐,实现了PBST纳米纤维的进一步细化,并研究了不同比例TBAC在不同溶剂体系中的助剂作用。结果表明,TBAC的加入可以大幅增加聚合物纺丝溶液的导电性,提升PBST的可纺性,并显著降低PBST纳米纤维直径。同时,对所制备的溶液静电纺PBST纳米纤维材料的空气过滤性能也进行了初步探究。在PBST质量浓度为5%,溶剂体系为DCM/DMF(质量比7/3),PBST和TBAC质量比为4/1时,PBST纤维最细,平均直径可达到65 nm;在PBST质量浓度为8%,溶剂体系为DCM/DMF(质量比7/3), PBST和TBAC质量比为16/1时,PBST纳米纤维材料滤效达到99.98%,滤阻236.9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共-丁二酸丁二醇酯纳米纤维材料 溶液静电纺丝工艺 超细纳米纤维
下载PDF
聚烯烃弹性体在树脂改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万正一 韩书亮 宋文波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2-268,共7页
聚烯烃弹性体(POE)是具有优良性能的高端材料,可与聚烯烃、聚酰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多种树脂进行共混、接枝、交联、发泡改性,改善基体树脂的机械性能、电气性能、热学性能、加工性能等多方面性能。综述了POE在树脂改性中的最新... 聚烯烃弹性体(POE)是具有优良性能的高端材料,可与聚烯烃、聚酰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多种树脂进行共混、接枝、交联、发泡改性,改善基体树脂的机械性能、电气性能、热学性能、加工性能等多方面性能。综述了POE在树脂改性中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烯烃弹性体 烯烃嵌段共聚物 热塑性 改性
下载PDF
血液灌流用高分子微球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赵晓欢 侯丹丹 +3 位作者 祁丽亚 邓静倩 王岩森 王春堯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3,共8页
清除过量的毒素对于相关疾病的缓解与治疗至关重要。血液灌流技术是清除毒素的有效方式之一,清除效果主要取决于灌流器中填充的吸附剂。高分子微球吸附剂是血液灌流吸附剂的一大主流。传统吸附剂存在吸附效率不足、安全性有待提升等问题... 清除过量的毒素对于相关疾病的缓解与治疗至关重要。血液灌流技术是清除毒素的有效方式之一,清除效果主要取决于灌流器中填充的吸附剂。高分子微球吸附剂是血液灌流吸附剂的一大主流。传统吸附剂存在吸附效率不足、安全性有待提升等问题,迫切需要开发兼具良好血液相容性、高吸附性与选择性的吸附剂。重点总结了当前高分子微球吸附剂对不同毒素(胆红素、低密度脂蛋白、蛋白结合类毒素、炎症因子)分子的清除进展,同时对血液灌流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血液灌流 吸附 高分子微球
下载PDF
高性能膜料ACP7000F的工业生产及性能研究
15
作者 林晚心 高念 李颖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BCE-H200催化剂在350 kt/a Hostalen ACP工艺高密度聚乙烯(PE-HD)装置完成ACP7000F膜料的工业试验。利用熔体流动速率、凝胶渗透色谱、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考察催化剂、聚乙烯粉料及膜料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BCE-H200催化剂具有较... 采用BCE-H200催化剂在350 kt/a Hostalen ACP工艺高密度聚乙烯(PE-HD)装置完成ACP7000F膜料的工业试验。利用熔体流动速率、凝胶渗透色谱、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考察催化剂、聚乙烯粉料及膜料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BCE-H200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较平稳的氢调敏感性和优异的共聚性能。与参比催化剂相比,BCE-H200催化剂活性提高87.5%,氢气单耗降低12.5%、1-丁烯单耗降低13.1%,所得聚乙烯粉料细粉少、平均粒径更大。由BCEH200催化剂生产的膜料各项力学性能更优,高负荷下鱼眼数量更少,符合企业生产标准。BCE-H200催化剂可替代进口催化剂生产高性能膜料树脂。经分析,参比催化剂膜料上形成的鱼眼主要组成为高分子量、低结晶度的聚乙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BCE-H200催化剂 膜料 鱼眼
下载PDF
超疏水橡胶材料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刘崇现 《橡胶工业》 CAS 2025年第1期70-79,共10页
全面综述超疏水橡胶材料的研究进展。为解决超疏水材料表面易受损的问题,通过在橡胶材料表面构筑纳/微米粗糙结构来提高材料表面的疏水。近年来开发出疏水性能优异的超疏水硅橡胶材料、丁苯橡胶材料、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杜仲胶材料、氟... 全面综述超疏水橡胶材料的研究进展。为解决超疏水材料表面易受损的问题,通过在橡胶材料表面构筑纳/微米粗糙结构来提高材料表面的疏水。近年来开发出疏水性能优异的超疏水硅橡胶材料、丁苯橡胶材料、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杜仲胶材料、氟橡胶材料和天然橡胶材料,并已广泛应用于室外绝缘、油水分离、抗冰、抗腐蚀以及传感等领域,这些研究也为超疏水橡胶材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橡胶材料 硅橡胶 丁苯橡胶 氟橡胶 天然橡胶 疏水性
下载PDF
复合固态电解质中填料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何雯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8-296,共9页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由于良好的安全性能和潜在的高能量密度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有效候选体系。复合固态电解质由于稳定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超越各个单体的综合性能而备受瞩目。介绍了复合电解质中锂离子的传输机制,从复合电解质...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由于良好的安全性能和潜在的高能量密度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有效候选体系。复合固态电解质由于稳定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以及超越各个单体的综合性能而备受瞩目。介绍了复合电解质中锂离子的传输机制,从复合电解质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系统分析了填料对于离子电导率、锂离子迁移数、电化学稳定窗口的影响。综述了当前研究取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望更高效、更具象地进行高性能固态复合电解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固态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 离子电导率 电化学稳定窗口
下载PDF
可降解聚乙烯材料的开发与研究进展
18
作者 吴映雪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9-566,共8页
聚乙烯凭借优异的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但它难以降解的特性造成了大量塑料废弃物产生,严重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开发高性能的可降解聚乙烯材料对解决塑料污染问题、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综述了可降解聚乙烯的合成方法与研... 聚乙烯凭借优异的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但它难以降解的特性造成了大量塑料废弃物产生,严重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开发高性能的可降解聚乙烯材料对解决塑料污染问题、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综述了可降解聚乙烯的合成方法与研究进展,深入分析了引入可降解结构、开发可降解聚乙烯类似物以及将聚乙烯与助/可降解材料共混等制备可降解聚乙烯材料的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效果,并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对可降解聚乙烯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聚乙烯 乙烯-CO共聚物 类聚乙烯材料 共混
下载PDF
α,β-不饱和醛酮选择加氢非贵金属催化剂研究进展
19
作者 徐聪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61,共9页
α,β-不饱和醛酮选择性加氢反应为工业合成α,β-不饱和醇提供了一条经济、环保的工艺路线。为此,发展具有高选择性的非贵金属加氢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从金属活性中心设计、助剂添加和载体改性三种策略展开,简述了非贵金属催化剂结构... α,β-不饱和醛酮选择性加氢反应为工业合成α,β-不饱和醇提供了一条经济、环保的工艺路线。为此,发展具有高选择性的非贵金属加氢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从金属活性中心设计、助剂添加和载体改性三种策略展开,简述了非贵金属催化剂结构设计与优化的理论依据,综述了催化剂在不同反应体系中的催化性能与催化机理,并结合领域内前沿研究对催化剂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醛酮 选择加氢 非贵金属催化剂 合金催化剂
下载PDF
烯烃聚合用助催化剂研究进展
20
作者 吴子昂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9-558,共10页
在茂金属催化烯烃聚合过程中,金属配合物催化剂通常需要被助催化剂活化,生成活性中间体后催化烯烃插入聚合反应。对铝氧烷类、硼烷类、强酸类、碳正离子类及其他类型助催化剂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化学结构、合成方法及其在烯烃配位聚合中... 在茂金属催化烯烃聚合过程中,金属配合物催化剂通常需要被助催化剂活化,生成活性中间体后催化烯烃插入聚合反应。对铝氧烷类、硼烷类、强酸类、碳正离子类及其他类型助催化剂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化学结构、合成方法及其在烯烃配位聚合中的表现。并对助催化剂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催化剂 主催化剂 烯烃 配位聚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