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化工园区污水治理技术与对策研究
1
作者 王雪清 郭宏山 邢心语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14,共8页
石油化工园区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及产排污的非规律性导致其污水成分复杂且水质水量波动大,加之日趋严格的排放限制以及对废水回用及资源化的要求,使得污水处理成为园区普遍面临的环保压力。基于对石油化工行业污水特征和全流程处理技术的... 石油化工园区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及产排污的非规律性导致其污水成分复杂且水质水量波动大,加之日趋严格的排放限制以及对废水回用及资源化的要求,使得污水处理成为园区普遍面临的环保压力。基于对石油化工行业污水特征和全流程处理技术的认知,突出强调了源头管控对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性,识别了需要重点管控的污染物并提出了纳管指标建议值和污水预处理方法,之后对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园区集中处理进行了阐述。此外,对湿式氧化、臭氧催化氧化、生物脱氮等典型处理技术和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总结,对未来污水处理由“去除”向“回收”转变的趋势作了进一步展望,以期为石油化工园区污水资源化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工园区 污水全流程处理 污水资源化
下载PDF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赋能石化企业高质量发展实践与思考
2
作者 孙宝翔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24年第4期58-59,共2页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国有企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凝心聚力的重大责任。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国有企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凝心聚力的重大责任。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石化企业 国有资本 民族凝聚力 做强做优做大 凝心聚力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分子蒸馏及其在石油化工领域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成 么强 +1 位作者 吴晓颖 张东旭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3年第7期1-4,9,共5页
分子蒸馏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的新兴分离技术,在高沸点、热敏性物质的分离过程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国内外正处于开发利用的活跃期。文中系统介绍了分子蒸馏技术的分离原理、分离过程、影响因素等,并对分子蒸馏自身的优缺点、不同蒸馏设备... 分子蒸馏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的新兴分离技术,在高沸点、热敏性物质的分离过程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国内外正处于开发利用的活跃期。文中系统介绍了分子蒸馏技术的分离原理、分离过程、影响因素等,并对分子蒸馏自身的优缺点、不同蒸馏设备之间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对比,重点探讨了其在油品分离、油品分析、废油品回收等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指出现阶段对分子蒸馏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不足,尤其是在反应过程的流体力学、传质传热数学仿真模型建立方面,并对扩大工业实际应用规模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蒸馏 蒸馏原理 蒸馏设备 影响因素 重油分离 废润滑油回收 热敏性 平均自由程
下载PDF
石油化工领域科研青年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4
作者 吴巍 陈中涛 +3 位作者 李宝忠 周彤 刘思佳 邢心语 《云南化工》 CAS 2023年第12期203-205,共3页
青年科研人才是科研创新战线上的生力军和突击队,是科技发展的希望。以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青年科研团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青年科研人才新时代特征和影响其成长成才的因素,研究了促进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发挥的“引、改、培、服... 青年科研人才是科研创新战线上的生力军和突击队,是科技发展的希望。以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青年科研团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青年科研人才新时代特征和影响其成长成才的因素,研究了促进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发挥的“引、改、培、服”工作方法及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科研青年人才 石油化工 培养
下载PDF
石油烃污染场地污染快速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吕伟 李莹莹 +2 位作者 单广波 王永剑 王刚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1170-1175,共6页
依据石油烃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中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反应特性,建立了基于包气带挥发性石油烃、石油烃代谢气体产物快速检测的污染识别方法。与目前国家规范规定的“常规布点-钻探取样-实验室检测”流程相比较吻合度高,操作简便、快速。... 依据石油烃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中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反应特性,建立了基于包气带挥发性石油烃、石油烃代谢气体产物快速检测的污染识别方法。与目前国家规范规定的“常规布点-钻探取样-实验室检测”流程相比较吻合度高,操作简便、快速。两种方法结合,可大幅提升石化类场地土壤地下水现状调查、污染范围圈定等工作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污染捕捉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 场地调查 土壤气体 包气带 快速识别
下载PDF
循环精馏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杨晨阳 朱怀工 +4 位作者 蔡旺锋 张敏卿 王燕 张英 陈建兵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9-1117,共9页
在“碳中和”“碳达峰”的战略目标下,过程强化是实现绿色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循环精馏作为一种基于过程强化理论的新型精馏技术,通过采用特定塔内构件和控制方案而改变传统精馏塔内气相和液相的流动方式,实现气液两相分别呈周期性独... 在“碳中和”“碳达峰”的战略目标下,过程强化是实现绿色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循环精馏作为一种基于过程强化理论的新型精馏技术,通过采用特定塔内构件和控制方案而改变传统精馏塔内气相和液相的流动方式,实现气液两相分别呈周期性独立运动SPM的操作模式。循环精馏技术理论上可实现塔内液相返混为零,使分离推动力最大化,具有处理能力大、能耗低及分离性能好等优点。相较传统精馏操作,循环精馏技术可使单板效率提高到140%~300%,能耗降低20%~30%。本文针对循环精馏技术的研究背景、工作原理、工业应用、两种专用塔板(Maleta塔板和COPS塔板)以及循环精馏技术在隔板塔和反应精馏等过程强化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综合论述。论文对循环精馏技术的控制方法和内构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循环精馏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精馏 过程强化 单独相运动 精馏
下载PDF
聚醚砜/纳米碳复合耐高温隔热气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7
作者 赵巍 赵晴晴 +3 位作者 李世瀚 唐萍 宾月珍 王海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2,共5页
以聚醚砜(PES)为基体、氧化石墨烯(GO)和碳纳米管(CNT)为填料,利用溶剂冷冻模板法,制备了PES/GO和PES/CNT气凝胶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导热系数仪、红外热成像仪、力学试验机等对气凝胶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定向冷冻和升华... 以聚醚砜(PES)为基体、氧化石墨烯(GO)和碳纳米管(CNT)为填料,利用溶剂冷冻模板法,制备了PES/GO和PES/CNT气凝胶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导热系数仪、红外热成像仪、力学试验机等对气凝胶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定向冷冻和升华溶剂获得微观取向的孔道结构保证了气凝胶优异的隔热性能和力学性能。随着纳米碳材料和PES基体含量的变化,气凝胶的导热系数在0.0307~0.0698W/(m·K)之间,压缩强度在0.2~1.0MPa(30%应变),而纳米碳材料的加入使得导热系数和压缩强度存在平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 聚醚砜 氧化石墨烯 碳纳米管 隔热 耐高温
原文传递
3种沥青中正戊烷沥青质及其亚组分的分子特性研究
8
作者 黄金 许凌子 +3 位作者 范思远 宁爱民 马诚 罗根祥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7-11,16,共6页
以3种沥青为研究对象,从中分离出正戊烷沥青质(As-5),又进一步从正戊烷沥青质(As-5)中分离出正庚烷沥青质(As-7)和重胶质两种亚组分,并分别对3种沥青的正戊烷沥青质、正庚烷沥青质和重胶进行了元素分析(EA)、凝胶色谱分析(GPC)、核磁共... 以3种沥青为研究对象,从中分离出正戊烷沥青质(As-5),又进一步从正戊烷沥青质(As-5)中分离出正庚烷沥青质(As-7)和重胶质两种亚组分,并分别对3种沥青的正戊烷沥青质、正庚烷沥青质和重胶进行了元素分析(EA)、凝胶色谱分析(GPC)、核磁共振氢谱分析(^(1)H NMR)的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每种沥青的3种组分中均是正庚烷沥青质的C/H原子数比、重均分子量M_(w)和大小分子(LMS/SMS)含量比最大,同时具有最大的芳碳率f_(A)、芳环缩合程度和结构单元分子量usw。而重胶质的C/H原子数比、重均分子量M_(w)和大小分子(LMS/SMS)含量比均最小,同时具有最小的芳碳率f_(A)、芳环缩合程度和结构单元分子量usw。正戊烷沥青质的以上平均结构参数均处于其分离出的正庚烷沥青质和重胶质二者之间。在这些表征结果的基础上,对3种沥青中3种组分的溶解度参数δ进行计算,进一步分析了沥青组分的平均分子结构与溶解度参数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戊烷沥青质 正庚烷沥青质 重胶质 平均分子结构 溶解度参数
下载PDF
常一线馏分生产化工原料加氢裂化工艺研究
9
作者 范思强 曹正凯 +3 位作者 羡策 崔哲 孙士可 庞宏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92-1196,共5页
探究以常一线馏分为原料进行加氢裂化生产化工原料的可行性,分别考察转化率、产品切割温度以及常一线馏分作为掺炼原料对加氢裂化产品分布与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转化率下产物分布与产品性质变化较大,综合考虑能耗、氢耗与产... 探究以常一线馏分为原料进行加氢裂化生产化工原料的可行性,分别考察转化率、产品切割温度以及常一线馏分作为掺炼原料对加氢裂化产品分布与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转化率下产物分布与产品性质变化较大,综合考虑能耗、氢耗与产品性质等因素确定转化率40%时最佳;为不同生产路线的炼化企业提供的适宜的转化率与切割温度选择方案可达到灵活生产化工原料的生产目的。常一线馏分作为掺炼原料进行加氢裂化得到的蒸气裂解制乙烯原料收率可达90%以上,同时有效降低尾油的芳烃指数,增加乙烯装置的产品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一线馏分 加氢裂化 化工原料
下载PDF
单宁酸稳定纳米铁的制备及其迁移性研究
10
作者 单广波 蒋广安 +3 位作者 徐佰青 赵一山 李铁龙 刘海娣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24年第2期22-30,共9页
制备了单宁酸与铁离子物质的量的比分别为0.0125,0.0250,0.0500,0.1000,0.2000的单宁酸稳定的纳米铁(TA-nZVI),通过TEM、XRD、Zeta和磁性来分析TA-nZVI的形貌、粒径、成分、稳定性和分散性。相对于未添加单宁酸为稳定剂制备的纳米铁(Bar... 制备了单宁酸与铁离子物质的量的比分别为0.0125,0.0250,0.0500,0.1000,0.2000的单宁酸稳定的纳米铁(TA-nZVI),通过TEM、XRD、Zeta和磁性来分析TA-nZVI的形貌、粒径、成分、稳定性和分散性。相对于未添加单宁酸为稳定剂制备的纳米铁(Bare-nZVI),TA-nZVI是一种粒径主要分布在40~70 nm之间的特殊团簇结构,且随着单宁酸用量的增加,相应纳米铁颗粒的Zeta电位数值增加,颗粒的分散性和抗氧化性明显提高。通过研究TA-nZVI的沉降实验和迁移实验发现,随着单宁酸用量的增加,纳米材料的附着效率降低,颗粒在沙柱中处于“非有利沉降条件”,从而使颗粒的迁移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其中,单宁酸与铁离子摩尔比例为0.2000条件下制备的纳米铁颗粒通过动态柱实验后,总铁迁出率达到97.56%,几乎无截留现象,是相同条件下Bare-nZVI的17.96倍,具有一定的环保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酸 纳米铁 沉降 迁移 X射线衍射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石化企业氢气系统协同优化技术研究及应用
11
作者 崔祥勇 王阳峰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2期85-88,共4页
“双碳”目标下,石化企业碳减排任务艰巨。随着原料油重质化加剧、产品质量清洁化要求加强,石化企业氢气需求量显著增大,氢气已成为企业原料成本中的第二大成本。当前石化企业所用氢气基本为碳基灰氢,其生产过程能耗高、碳排放量大。开... “双碳”目标下,石化企业碳减排任务艰巨。随着原料油重质化加剧、产品质量清洁化要求加强,石化企业氢气需求量显著增大,氢气已成为企业原料成本中的第二大成本。当前石化企业所用氢气基本为碳基灰氢,其生产过程能耗高、碳排放量大。开展石油加工过程氢气系统集成优化,提高氢气利用率,减少碳基灰氢需求量是石化企业减碳增效的重要途径。针对现有氢气系统优化技术不足,从集成反应动力学机理模型的用氢系统优化技术开发、氢气-轻烃-燃料气耦合优化技术开发、氢气管网可视化监测与优化技术开发、氢气系统智能优化平台开发等角度,研究开发了氢气系统协同优化技术。应用开发的氢气系统协同优化技术对某炼油厂进行优化研究,通过氢气梯级利用、含氢资源回收、构建氢气在线智能优化平台等措施,全厂氢气利用效率提升了9.05个百分点,碳基灰氢需求减少11.60 Nm^(3)/吨原油,碳排放减少11.47 kgCO_(2)/吨原油,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累计经济效益2.454亿元,二氧化碳累计减排26.359万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炼油厂 氢气 协同优化 智能化
下载PDF
油脂加氢脱氧制备第二代生物柴油催化剂研究进展
12
作者 程瑾 李澜鹏 +2 位作者 王兆程 王宜迪 曹长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2,96,共7页
第二代生物柴油作为一种重要的石化柴油替代燃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催化剂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综述了油脂加氢脱氧催化剂的研究新进展,重点论述了油脂加氢脱氧制备第二代生物柴油的反应机制以及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助剂、载体等,... 第二代生物柴油作为一种重要的石化柴油替代燃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催化剂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综述了油脂加氢脱氧催化剂的研究新进展,重点论述了油脂加氢脱氧制备第二代生物柴油的反应机制以及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助剂、载体等,分析了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贵金属基催化剂价格昂贵,导致生物柴油生产工艺的成本高,限制了其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和技术发展;过渡金属基催化剂价格便宜,但存在催化效果较差、催化剂容易失活等问题;助剂和载体也极大地影响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综上,对非贵金属基催化剂改性、添加助剂或采用改性复合载体,开发新型、高效、稳定性好的油脂加氢脱氧催化剂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 加氢脱氧 生物柴油 催化剂 活性组分 助剂 载体
下载PDF
生物质双流化床气固流动特性研究与数值模拟
13
作者 肖彬 王鑫 +2 位作者 宋永一 张彪 吴斯侃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3-138,共6页
依靠双流化床冷态装置考察流化风和松动风的流量对流化床流化形式、返料器料封高度以及固体循环量的影响。当流化风流量为5 m3/h时,流化床气化器内颗粒呈鼓泡流化。返料器料位与返料器两侧压差有关,压差越大,返料器内料封高度越低。气... 依靠双流化床冷态装置考察流化风和松动风的流量对流化床流化形式、返料器料封高度以及固体循环量的影响。当流化风流量为5 m3/h时,流化床气化器内颗粒呈鼓泡流化。返料器料位与返料器两侧压差有关,压差越大,返料器内料封高度越低。气体反窜时返料器两侧压差变小,料位逐渐升高。不改变其他条件,在下松动风流量为3 m^(3)/h及以下时,增大松动风流量,颗粒循环量逐渐增加,一定条件下固体颗粒循环量达到最大为6.72 kg/h。对装置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颗粒的流化形式与实验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制氢 双流化床 计算流体力学模拟 气固流动 反应器设计
原文传递
氧化铝基加氢脱硫催化剂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晓贞 刘丽 +5 位作者 杨成敏 郑步梅 尹晓莹 孙进 姚运海 段为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8-961,共14页
加氢脱硫催化剂是加氢脱硫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氧化铝负载的硫化态催化剂作为典型的加氢脱硫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本文系统介绍了氧化铝基硫化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硫化态加氢脱硫催化剂活性相模型以及各种类型的... 加氢脱硫催化剂是加氢脱硫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氧化铝负载的硫化态催化剂作为典型的加氢脱硫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本文系统介绍了氧化铝基硫化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硫化态加氢脱硫催化剂活性相模型以及各种类型的助剂对加氢脱硫催化剂构效关系的影响。着重探讨了包括5种经典模型在内的活性相模型研究进展情况以及差异性和关联性;同时对各种类型(过渡金属以及包括ⅠA、ⅡA、ⅢA等在内的主族元素等)的助剂对加氢脱硫催化剂构效关系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从原子尺度上洞察催化剂的活性相结构、形态及其复杂的催化机理,结合对催化机理以及活性相的深刻认识,可控创制性能可调的高活性及选择性的多功能催化剂是未来加氢脱硫催化剂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催化剂 氧化铝 活性相 助剂
下载PDF
基于掺硼金刚石电极的工业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博 张长安 +2 位作者 赵利民 袁俊 宋永一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1-513,共13页
工业废水普遍具有可生化性差、污染物种类多、有机物含量高、难降解等特点,常规处理手段难使其达标排放。以电化学高级氧化工艺为代表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处理污水效果显著,是近年来环境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之一。掺硼金刚石(boron-doped di... 工业废水普遍具有可生化性差、污染物种类多、有机物含量高、难降解等特点,常规处理手段难使其达标排放。以电化学高级氧化工艺为代表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处理污水效果显著,是近年来环境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之一。掺硼金刚石(boron-doped diamond,BDD)电极理化性质优异,是目前电化学高级氧化处理废水最为理想高效的阳极材料,但关于大尺寸BDD电极的应用及处理真实工业废水的研究情况尚未及时总结归纳。本文以基于BDD电极的电化学高级氧化工艺过程为对象,对该过程涉及到的废水特点、工艺原理、BDD电极特点及制备方法、处理案例和工艺参数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聚焦不同污染体系下的大型实验室装置、中试装置和处理真实工业废水案例,总结了BDD电极材料开发情况和不同类型工艺的技术特点,探讨了工艺优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目前限制该技术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主要原因。最后对基于BDD电极的电化学高级氧化工艺应用前景和重点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废水 氧化 掺硼金刚石 工艺优化
下载PDF
大型立式钢制石油储罐优化设计研究
16
作者 石磊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23年第9期15-20,共6页
大型立式钢制焊接石油储罐为典型的薄壳结构,底板与壁板连接的大角焊缝处应力最大,在储罐结构中属于薄弱环节。研究储罐大角焊缝处应力的分布规律,优化储罐的结构设计,对提高其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考虑储罐... 大型立式钢制焊接石油储罐为典型的薄壳结构,底板与壁板连接的大角焊缝处应力最大,在储罐结构中属于薄弱环节。研究储罐大角焊缝处应力的分布规律,优化储罐的结构设计,对提高其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考虑储罐材料、几何结构、接触关系等因素,建立10×10^(4) m^(3)外浮顶石油储罐的3-D模型。采用电阻应变测量技术对现场储罐进行应力测试,验证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边缘板厚度、外边缘板宽度、钢筋混凝土环墙宽度3个关键参数对大角焊缝处应力的影响规律,提出边缘板和环墙尺寸的设计准则,给出10×10^(4) m^(3)储罐优化后的设计尺寸,为大型储罐的设计提供指导,保障储罐结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储罐 结构设计 有限元数值模拟 应力 底板 大角焊缝
下载PDF
加氢LCO催化裂化生产轻质芳烃的关键组分研究
17
作者 耿素龙 袁起民 +2 位作者 鞠雪艳 孙士可 唐津莲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103,共8页
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FFB)试验装置,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对比不同烃组成的加氢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催化裂化生产轻质芳烃的潜力,确定了加氢LCO中生产轻质芳烃的关键组分为环烷烃和非茚类单环芳烃,且加氢LCO中环烷烃含量与其贡献的轻质... 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FFB)试验装置,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对比不同烃组成的加氢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催化裂化生产轻质芳烃的潜力,确定了加氢LCO中生产轻质芳烃的关键组分为环烷烃和非茚类单环芳烃,且加氢LCO中环烷烃含量与其贡献的轻质芳烃产率和选择性成正比,非茚类单环芳烃贡献的轻质芳烃选择性与非茚类单环芳烃含量呈良好线性关系,进而计算得出在有效的关键组分质量分数区间(30%~70%)内,加氢LCO中相同含量的非茚类单环芳烃对轻质芳烃选择性的贡献约为环烷烃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LCO 催化裂化 轻质芳烃 环烷烃 单环芳烃
下载PDF
MOFs基环己烷选择性氧化催化剂研究进展
18
作者 叶涵 张英 陈建兵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5,共5页
系统综述了MOFs基材料作为多相催化剂、载体和前驱体在环己烷选择性催化氧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本征MOFs、MOFs复合物和MOFs衍生物。重点介绍了MOFs基材料中活性位点类型、组成及比例和孔结构、孔环境等对环己烷催化氧化过程转化率、... 系统综述了MOFs基材料作为多相催化剂、载体和前驱体在环己烷选择性催化氧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本征MOFs、MOFs复合物和MOFs衍生物。重点介绍了MOFs基材料中活性位点类型、组成及比例和孔结构、孔环境等对环己烷催化氧化过程转化率、选择性的影响效果,指出了MOFs基材料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S 环己烷 催化氧化 多相催化 金属位点
原文传递
走航技术在石化企业VOCs排放监测中的应用
19
作者 程梦婷 李龙 +1 位作者 刘新宇 李凌波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0,共6页
石化企业是典型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放源,排放特征总体表现为源头多、分布广、波动大、无组织排放占比高,因而监测和管控难度较大。采用搭载快速响应光谱分析仪的监测车在石化企业厂区走航监测烷烃、烯烃及苯系物等代表性VOCs组... 石化企业是典型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放源,排放特征总体表现为源头多、分布广、波动大、无组织排放占比高,因而监测和管控难度较大。采用搭载快速响应光谱分析仪的监测车在石化企业厂区走航监测烷烃、烯烃及苯系物等代表性VOCs组分的浓度及分布,发现烷烃污染在全厂区域均有分布,其中6个生产装置及10个储罐区域存在持续性烷烃排放,烯烃与苯系物污染分布只限于少数区域。走航监测能显著提升监测的时效性和空间覆盖度,可明确石化企业不同生产装置和储罐区域的VOCs排放特征和污染水平,为后续VOCs治理及在线监测体系的建设与优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航监测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石化企业 光谱技术
下载PDF
浆态床渣油加氢裂化石脑油加氢生产重整原料工艺研究
20
作者 徐大海 陈琳 +2 位作者 梁忻睿 代萌 牛世坤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7-229,共3页
分析了浆态床渣油加氢裂化石脑油馏分(以下简称浆态床石脑油)的主要性质,并开展了浆态床石脑油加氢生产重整原料的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浆态床石脑油可以在反应压力3.5~5.0 MPa、反应温度320~325℃、氢油体积比150、体积空速1.5~2.0 h-... 分析了浆态床渣油加氢裂化石脑油馏分(以下简称浆态床石脑油)的主要性质,并开展了浆态床石脑油加氢生产重整原料的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浆态床石脑油可以在反应压力3.5~5.0 MPa、反应温度320~325℃、氢油体积比150、体积空速1.5~2.0 h-1的工艺条件下,或在现有重整预加氢装置掺炼比不大于15%的情况下生产合格的重整装置进料,可以作为催化重整装置原料的补充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态床石脑油 加氢 重整原料 工艺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