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油气开发工程的深部煤炭地下气化关键技术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争芬 彭杰 +1 位作者 闫吉曾 周瑞立 《油气与新能源》 2023年第1期77-81,100,共6页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UCG)作为一种潜在的煤炭清洁开采手段,由于技术及经济等因素制约尚未规模化应用,仍处于工程试验阶段,需要进行关键技术攻关。调研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历程和现状后发现:工程试验项目多以浅部煤层为主,技术相对成熟,而...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UCG)作为一种潜在的煤炭清洁开采手段,由于技术及经济等因素制约尚未规模化应用,仍处于工程试验阶段,需要进行关键技术攻关。调研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历程和现状后发现:工程试验项目多以浅部煤层为主,技术相对成熟,而深部煤炭地下气化在环境保护方面更有优势,但是制约深部煤炭地下气化发展的气化炉构建和气化燃烧控制等关键技术还需进一步攻关试验。结合深部煤炭地下气化特点,利用油气开发工程上成熟的U型井精准对接技术、高温高压防腐技术、火驱油藏电点火技术、连续油管技术等,可针对性解决气化炉U型井连通、高温高压腐蚀、深部煤层原位点火、气化运行控制、气化炉燃烧监测等关键技术问题,推动深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进步,促进煤炭清洁开采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油气开发工程 气化炉构建 电点火技术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乙烷回收工程技术经济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田绘杰 季永强 +1 位作者 李海林 彭杰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0年第2期40-45,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是中国石化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基地,目前已建成超50×108m3/a规模的天然气地面集输系统。鉴于其集输过程中通过脱水脱烃站处理天然气时仅对部分C3+组分回收,而未对乙烷进行回收处理的情况,因此有必要研究是否...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是中国石化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基地,目前已建成超50×108m3/a规模的天然气地面集输系统。鉴于其集输过程中通过脱水脱烃站处理天然气时仅对部分C3+组分回收,而未对乙烷进行回收处理的情况,因此有必要研究是否进行乙烷回收工程投资增加具有高附加值的乙烷等产品的产量,提高油气资源整体利用率,增加气田生产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①通过对大牛地气田乙烷含量规律的研究分析,预测大牛地气田在乙烷产量方面具有资源潜力;②通过对乙烷回收工程工艺方案的论证,确定了大牛地气田乙烷回收工艺采用部分干气循环工艺并确定主要设备选型;③依据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的测算数据,通过软件模拟计算,证明大牛地气田乙烷回收工程可以较大地增加气田经济效益。结论认为,大牛地气田天然气乙烷回收工程在技术和经济上均可行,但是针对销路环节面临的风险需要提前协商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处理 脱水脱烃 乙烷回收 部分干气循环
下载PDF
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复合缝网酸压技术研究及矿场实践——以大牛地气田下古生界马五_5碳酸盐岩储层为例 被引量:19
3
作者 储铭汇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7-243,共7页
大牛地气田下古生界马五5碳酸盐岩储层为低孔、低渗致密储层,储层丰度低,天然裂缝发育,常规酸压技术改造体积有限,水平井投产后产量递减快,稳产难度大。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大牛地气田下古生界马五5碳酸盐岩储层岩石脆性指数特征,开展... 大牛地气田下古生界马五5碳酸盐岩储层为低孔、低渗致密储层,储层丰度低,天然裂缝发育,常规酸压技术改造体积有限,水平井投产后产量递减快,稳产难度大。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大牛地气田下古生界马五5碳酸盐岩储层岩石脆性指数特征,开展了复合缝网酸压技术研究,采用"大排量前置液造缝+大规模胶凝酸缝网酸压+后置支撑剂保持裂缝导流能力"的设计思路,将水力加砂压裂与胶凝酸酸压复合,并优选复合缝网酸压线性胶前置液体系、胶凝酸体系及组合支撑剂体系,优化复合缝网酸压施工排量、施工液体用量比例及支撑剂用量等施工参数。矿场实践表明,该技术对大牛地气田下古生界马五5碳酸盐岩致密储层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显著的改造效果,对大牛地气田下古生界气藏的大规模建产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碳酸盐岩储层 缝网 酸压 胶凝酸体系 施工参数优化
下载PDF
基于微震监测的“滞后型”动力灾害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云鹏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4-77,82,共5页
为了研究某矿N2105工作面采空区后方进风巷发生"滞后型"动力灾害的原因,首先分别从力学角度、顶板岩梁组合角度和地质角度对该工作面发生"滞后型"动力灾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次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理论分析... 为了研究某矿N2105工作面采空区后方进风巷发生"滞后型"动力灾害的原因,首先分别从力学角度、顶板岩梁组合角度和地质角度对该工作面发生"滞后型"动力灾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次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建立微震监测系统作为N2105工作面动力灾害的控制技术手段。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后方进风巷发生"滞后型"动力灾害是由构造应力、煤柱侧向支承应力和采场后方支承应力相互叠加共同作用的结果;采用微震监测技术可以实现三维、实时、连续的动力灾害监测和预警工作,可为矿井动力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后型动力灾害 数值模拟 顶板岩梁组合 微震监测技术 构造应力
下载PDF
超低渗透油藏CO_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罗懿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CAS 2016年第2期5-10,共6页
为进一步提高超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在研究CO_2驱油机理的基础上,以红河油田长8油藏为目标,通过岩心物理模拟实验对CO_2驱油方式进行了室内评价。实验确定红河油田长8油藏原油与CO_2最小混相压力为20.2 MPa,红河油田长8油藏CO_2驱可以实... 为进一步提高超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在研究CO_2驱油机理的基础上,以红河油田长8油藏为目标,通过岩心物理模拟实验对CO_2驱油方式进行了室内评价。实验确定红河油田长8油藏原油与CO_2最小混相压力为20.2 MPa,红河油田长8油藏CO_2驱可以实现近混相驱甚至是混相驱。长岩心室内实验表明CO_2混相驱的驱替压力小于水驱,CO_2/水交替驱可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相比于水驱可提高28.75%。CO_2驱矿场先导试验表明,CO_2驱油能显著提高超低渗透油藏油井产能,改善油井开发效果,能满足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油藏 CO2驱 最小混相压力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大牛地奥陶系风化壳低含硫气井井筒除硫技术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罗曦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85-88,共4页
通过钻井后效特征、岩屑X射线衍射特征及产出流体全样本数据分析及相关文献查询,明确了大牛地奥陶系风化壳含硫气井产H2S的机理、区域分布特征。研制了高效的井筒除硫剂,开展了H_2S质量分数在(0~150)×10^(-6)的低、微含硫气井的井... 通过钻井后效特征、岩屑X射线衍射特征及产出流体全样本数据分析及相关文献查询,明确了大牛地奥陶系风化壳含硫气井产H2S的机理、区域分布特征。研制了高效的井筒除硫剂,开展了H_2S质量分数在(0~150)×10^(-6)的低、微含硫气井的井筒加注除硫剂除硫试验,效果显著,形成了下步除硫技术的整体部署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风化壳 含硫成因 除硫技术
下载PDF
洛河油田“平注平采”整体压裂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国锋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2016年第12期51-56,73,共7页
针对天然能量弹性开发的致密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压后初期产量高、产量递减快、稳产难度大等难点,为了进一步提高鄂尔多斯盆地洛河油田长7储层的开发效益,基于储层工程地质特征,单井测录井及井网条件,采用油藏数值模拟和全三维压裂设计软... 针对天然能量弹性开发的致密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压后初期产量高、产量递减快、稳产难度大等难点,为了进一步提高鄂尔多斯盆地洛河油田长7储层的开发效益,基于储层工程地质特征,单井测录井及井网条件,采用油藏数值模拟和全三维压裂设计软件相结合的方法,优化了“平注平采”水平井组的裂缝形体布局,裂缝参数及施工参数。裂缝采用不等间距交叉布缝(避开注水井水线位置),缝间距为60~112m、裂缝条数为7~9条,裂缝半长为120~150m,导流能力为30~40μm2·cm,远离注水水线位置的施工排量为4.0~4.5m3/min,规模为35~40m3,离水线近位置的施工排量为3.0~3.5m3/min,规模为22~28m3。通过现场试验,压后水平井试油期间日产油量5t,关井注水地层能量达110%时开井生产,LH1-2-7P16井稳定日产油量5.1t,LH1-2-7P18井稳定日产油量3.8t,相比邻近水平井分别提高了1.7和2.3倍,增产效果明显,实现了区块水平井组整体开发的技术突破,为其他类似油藏开发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致密低渗透油藏 平注平采 整体压裂 设计优化 洛河油田
下载PDF
渭北长3定向井多裂缝形成机理及压裂技术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谭苗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6年第4期44-47,共4页
渭北油田近年来改造效果逐渐变差。针对定向井井斜大,方位角各异的实际,提出并论证了借鉴水平井压裂设计理念的可行性。井下微地震监测结果可与施工曲线特征互相验证来判断人工裂缝是否串通。统计结果表明,井筒方位与最大主应力夹角大于... 渭北油田近年来改造效果逐渐变差。针对定向井井斜大,方位角各异的实际,提出并论证了借鉴水平井压裂设计理念的可行性。井下微地震监测结果可与施工曲线特征互相验证来判断人工裂缝是否串通。统计结果表明,井筒方位与最大主应力夹角大于21°,射孔中位平面距离大于7 m后,压裂易形成独立裂缝,可应用机械分压工艺。对于不符合分压条件的定向井,建议采取合压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油田 井筒方位 分层压裂 多条裂缝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前置酸压裂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唐勤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7年第5期38-42,共5页
大牛地气田经过多年的开发,目前开发区的储层物性条件越来越差,常规加砂压裂技术有效动用储层的难度越来越大。本文针对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气藏低孔、低渗、低压,黏土矿物含量高的特点,通过前置酸酸液与岩石之间的相互化学反应机理研究... 大牛地气田经过多年的开发,目前开发区的储层物性条件越来越差,常规加砂压裂技术有效动用储层的难度越来越大。本文针对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气藏低孔、低渗、低压,黏土矿物含量高的特点,通过前置酸酸液与岩石之间的相互化学反应机理研究,结合现有压裂技术对其在致密砂岩气藏压裂中的可行性展开研究,初步形成了一套前置酸压裂技术方法。现场试验表明,该项技术增产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致密砂岩气藏 黏土矿物 前置酸压裂
下载PDF
热力清蜡工艺技术对比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荣华 《内江科技》 2017年第3期19-20,共2页
结蜡是油田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目前国内各油田广泛采用热洗的方法进行清蜡。由于宁东油田是典型的"三低"油藏,低压低产井多,常规热洗时容易产生倒灌,污染油层影响产量,降低油井开采效益。同时部分油井由于套漏进行了... 结蜡是油田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目前国内各油田广泛采用热洗的方法进行清蜡。由于宁东油田是典型的"三低"油藏,低压低产井多,常规热洗时容易产生倒灌,污染油层影响产量,降低油井开采效益。同时部分油井由于套漏进行了卡封生产,存在着常规热洗无法建立油套循环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常规热洗、蒸汽热洗及空心杆热洗等热洗工艺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各工艺技术的优缺点和适应范围,现场应用效果显示,通过这三种工艺技术的有机结合,实行一井一策,能较好的解决宁东油田油井清防蜡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蜡工艺 现场应用 技术 热洗工艺 热力 开发过程 开采效益 油田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大牛地气田含硫气井腐蚀规律研究
11
作者 李风岐 罗懿 +1 位作者 周瑞立 刘玉祥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CAS 2024年第5期9-14,共6页
大牛地气田下古生界含硫气井H_(2)S/CO_(2)共存条件下的腐蚀环境复杂,井筒腐蚀速率较大,目前对H_(2)S/CO_(2)共存条件下的腐蚀规律认识不清,气藏安全生产存在一定风险。针对这一问题,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优化试验方案,提高了试验方案... 大牛地气田下古生界含硫气井H_(2)S/CO_(2)共存条件下的腐蚀环境复杂,井筒腐蚀速率较大,目前对H_(2)S/CO_(2)共存条件下的腐蚀规律认识不清,气藏安全生产存在一定风险。针对这一问题,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优化试验方案,提高了试验方案的合理性。基于响应面法建立了腐蚀速率预测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通过方差分析、响应曲面构造以及等高线绘制明确了腐蚀主控因素及腐蚀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腐蚀速率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04%,随着硫化氢质量分数的降低和CO_(2)分压的升高,N80S钢的腐蚀速率呈增大趋势;随着温度的升高,N80S钢的腐蚀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在温度为80℃左右时达到最大值。腐蚀主控因素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CO_(2)分压>H_(2)S质量分数>温度,另外,CO_(2)分压与H_(2)S质量分数、CO_(2)分压与温度均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而温度与H_(2)S质量分数的交互作用则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响应面法 腐蚀速率 主控因素 交互作用
下载PDF
管道螺旋流水合物浆液输送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12
作者 李立军 王树立 +1 位作者 饶永超 赵书华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24年第3期6-13,21,共9页
实现水合物的流态化以及提高管道输送容量,是固态流化法亟待解决的两大难题。因此,以水合物泥沙混合浆液为研究对象,进行全程起旋管液-固-固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其固相的流动特性,并与普通光管进行比较。通过研究发现,管道倾角越大,全... 实现水合物的流态化以及提高管道输送容量,是固态流化法亟待解决的两大难题。因此,以水合物泥沙混合浆液为研究对象,进行全程起旋管液-固-固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其固相的流动特性,并与普通光管进行比较。通过研究发现,管道倾角越大,全程起旋管截面水合物的体积分数越大,泥沙的体积分数越小,而在普通光管的截面上,固相颗粒分布变化更加明显,说明倾斜角度对普通光管固相分布的影响更大,全程起旋管输送更具稳定性。该研究对螺旋流提高水合物输送能力和导流条全程起旋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泥沙 全程起旋 普通光管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管道积液量的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谷瑞怡 《管道技术与设备》 CAS 2024年第3期26-30,34,共6页
长输管道积液量的计算较为复杂,为此采用OLGA软件研究各因素对积液量的影响程度,同时结合灰色关联法对各因素与积液量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简化积液量计算因素。结果表明:与积液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起始压差、进站压力、输气量和环境温度... 长输管道积液量的计算较为复杂,为此采用OLGA软件研究各因素对积液量的影响程度,同时结合灰色关联法对各因素与积液量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简化积液量计算因素。结果表明:与积液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起始压差、进站压力、输气量和环境温度,积液量随着输气量、环境温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进站压力、起始压差的增加而增加。提出采用不同输气量对应的单位压差积液量计算管道积液,通过大牛地气田历史清管数据拟合积液计算公式并在现场清管作业中应用,表现出较好的便捷性和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 清管 灰色关联法 管道积液 OLGA模拟 积液计算公式
下载PDF
一种含油固废微生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
14
作者 王璇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8年第4期100-104,110,共6页
以D气田污水处理厂含油固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微生物处理工艺技术。从含油固废的成份分析入手,通过高效降解菌株筛选与培养,对含油固废进行微生物降解试验研究。通过对含油污泥在不同温度、湿度、通气量、pH及营养条件等降解影响因... 以D气田污水处理厂含油固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微生物处理工艺技术。从含油固废的成份分析入手,通过高效降解菌株筛选与培养,对含油固废进行微生物降解试验研究。通过对含油污泥在不同温度、湿度、通气量、pH及营养条件等降解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最佳降解处理环境条件。处理至1.5个月后,样品中的石油烃含量大幅降解,从11400mg/kg降至1550mg/kg,满足相关环保标准要求,实现了含油固废无害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固废 微生物处理 资源化利用 营养元素
下载PDF
麻木乌苏区块赛1井储层工程地质特征及工艺优化研究
15
作者 薛林青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2年第10期117-120,共4页
通过赛1井巴音戈壁组的岩石薄片、常规孔渗、压汞、岩石力学及地应力测试等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路井凹陷近洼缓坡带部署的赛1井巴一段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物性较差,属于特低孔低渗储层。孔喉半径... 通过赛1井巴音戈壁组的岩石薄片、常规孔渗、压汞、岩石力学及地应力测试等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路井凹陷近洼缓坡带部署的赛1井巴一段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物性较差,属于特低孔低渗储层。孔喉半径细小、分选差,分形维数高,渗流通道表面极粗糙、褶皱。水敏程度中等偏强。杨氏模量28.51~48.02GPa之间,泊松比在0.19~0.29之间,参数变化较大。巴音戈壁组砂岩动态杨氏模量与静态杨氏模量满足线性关系,动静态泊松比相差不大。赛1井的储层工程地质特征为勘探开发和储层改造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井凹陷 麻木乌苏区块 工程地质特征 动态杨氏模量
下载PDF
东胜气田经济集输技术研究及应用
16
作者 彭杰 田永刚 +1 位作者 季永强 唐泽瀛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21-26,共6页
为降低开发东胜气田(致密低渗含水气藏类型)单位产能地面建设投资、提高集输效率及管理效率,通过多方案比选、集成设计并应用数字化技术,对气田低压集输模式进行了优化完善。经理论分析及实践优化,形成了含水气藏差异化集输技术,建立了... 为降低开发东胜气田(致密低渗含水气藏类型)单位产能地面建设投资、提高集输效率及管理效率,通过多方案比选、集成设计并应用数字化技术,对气田低压集输模式进行了优化完善。经理论分析及实践优化,形成了含水气藏差异化集输技术,建立了地面优快部署建设方法,并构建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体系,提高了地面系统在气田滚动开发、快速建产模式的适应性并降低了投资。“十三五”期间,东胜气田全面推广应用相关技术成果,实现了气田经济高效集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气藏 气液混输 数字化 经济集输
下载PDF
HSSE记分考核管理平台在油气田企业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蒋涛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7期173-174,113,共3页
石油化工行业是高危行业之一,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必须加强油气田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本文通过对油气田企业HSSE积分考核管模式的研究,提出了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工作思路,从而达到强化落实企业HSSE责任制的落... 石油化工行业是高危行业之一,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必须加强油气田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本文通过对油气田企业HSSE积分考核管模式的研究,提出了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工作思路,从而达到强化落实企业HSSE责任制的落实,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目的,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SE 信息化 油气田
下载PDF
碳钢在CO_(2)与Cl^(-)介质交互作用下腐蚀行为研究
18
作者 王锦昌 魏开鹏 马俊杰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CAS 2024年第4期9-14,共6页
主要研究了20号碳钢管线材料在包含CO_(2)和不同Cl^(-)浓度的溶液体系中的腐蚀行为。通过采用电化学、化学浸泡法以及一系列表征技术,从多角度分析了Cl^(-)与CO_(2)共同作用对管线材料腐蚀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Cl^(-)溶液体系中... 主要研究了20号碳钢管线材料在包含CO_(2)和不同Cl^(-)浓度的溶液体系中的腐蚀行为。通过采用电化学、化学浸泡法以及一系列表征技术,从多角度分析了Cl^(-)与CO_(2)共同作用对管线材料腐蚀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Cl^(-)溶液体系中,碳钢的腐蚀速率呈现出相对较低的数值,且随着Cl^(-)浓度的增加,其腐蚀速率呈现先增大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当Cl^(-)与CO_(2)两种介质共同作用时,将导致碳钢腐蚀速率显著增加。从电化学试验角度来看,阻抗与极化测试结果均与浸泡测试得到的腐蚀速率的结果相一致,阻抗和极化测试结果表明Cl^(-)与CO_(2)两者共同作用可以使得碳钢容抗弧半径显著减小,并伴随着腐蚀电流密度的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离子 CO_(2) 碳钢 腐蚀速率 电化学腐蚀 交互作用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单站增压期高低压混合集气技术
19
作者 唐泽瀛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6期37-40,共4页
随着大牛地气田气井压力降低,气田分步实施了首站集中增压和单站增压,气田整体进入了低压生产阶段。气田在新建产能过程中出现了新老井压力无法有效匹配、部分集气站无剩余接口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集输系统的适应性需进一步提高,在大... 随着大牛地气田气井压力降低,气田分步实施了首站集中增压和单站增压,气田整体进入了低压生产阶段。气田在新建产能过程中出现了新老井压力无法有效匹配、部分集气站无剩余接口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集输系统的适应性需进一步提高,在大牛地气田原单井高压进站工艺的基础上,优化出了“高压集气”+“井下节流、就近串接、低压进站、混输增压”的混合集气模式,满足了大牛地单站增压期集气需求,同时大幅降低了单井管线投资,提高气田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牛地气田 高低压混合集气 集气站增压
下载PDF
天然气净化厂含甲醇污泥固化处理研究
20
作者 宋绍富 魏强 +2 位作者 陈旭 朱冬立 高帅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0-152,共3页
采用硅酸盐水泥作为固化剂,对天然气净化厂含油、含甲醇污泥进行固化处理,探讨了固化时间与固化配方对固化物抗压强度的影响,测定了固化物浸出液COD的释放速率。研究结果表明,当固化剂/污泥=1.15时,并加入质量分数2%添加剂后,固化物的... 采用硅酸盐水泥作为固化剂,对天然气净化厂含油、含甲醇污泥进行固化处理,探讨了固化时间与固化配方对固化物抗压强度的影响,测定了固化物浸出液COD的释放速率。研究结果表明,当固化剂/污泥=1.15时,并加入质量分数2%添加剂后,固化物的抗压强度达到6.76 MPa,72 h浸取液的COD值为35.2 mg/L,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可以满足安全填埋或者堆放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醇污泥 固化 抗压强度 浸出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