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集地区时移地震技术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鲍祥生 丁建荣 李红彩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81-85,6-7,共5页
江苏油田为了促进时移地震技术在苏北盆地的应用,以高集地区作为可行性研究试点。高集地区的高6块经过近20年的开发,进入了高含水期,含水率达到了80.8%,目前采收率为27.98%,显示该块还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剩余油分布认识困难,影响了... 江苏油田为了促进时移地震技术在苏北盆地的应用,以高集地区作为可行性研究试点。高集地区的高6块经过近20年的开发,进入了高含水期,含水率达到了80.8%,目前采收率为27.98%,显示该块还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但剩余油分布认识困难,影响了研究区的开发。江苏油田缺少严格的时移地震资料和相应的技术理论,针对该问题,形成了"二次处理、一次正演、二次预测"的思路,并形成了相应的关键技术。该技术在高6块的应用结果表明,高6块存在一大一小2个含油饱和度高值带。研究成果与数值模拟的剩余油富集区域符合度较高,说明时移地震技术在高集油田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移地震技术 苏北盆地 高集地区 剩余油分布 数值模拟 含油饱和度
下载PDF
金湖凹陷铜城断裂带低渗透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德群 陈佳梁 +1 位作者 李学英 汤武 《江苏地质》 2005年第3期147-151,共5页
研究了金湖凹陷铜城断裂带阜宁组低渗透储层,该区阜宁组具有沉积物偏细、孔喉半径小、储层物性差的特点。对影响砂岩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成岩作用、泥岩欠压实、沉积环境、流体活动、裂缝是主要的控制因素,并对储层改造... 研究了金湖凹陷铜城断裂带阜宁组低渗透储层,该区阜宁组具有沉积物偏细、孔喉半径小、储层物性差的特点。对影响砂岩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成岩作用、泥岩欠压实、沉积环境、流体活动、裂缝是主要的控制因素,并对储层改造效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城断裂带 低渗透储层 成岩作用 泥岩欠压实 流体活动 裂缝 江苏金湖
下载PDF
高邮凹陷SB油田砂泥岩薄互层储层预测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娄国泉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3期75-79,166,共5页
针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SB油田上第三系戴南组由扇三角洲相控制的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储层平面变化大、砂泥岩薄互层的特点,建立了针对主要含油层系戴二段的测井约束反演技术思路和流程,主要包括测井曲线预处理、井震标定及子波估算、建... 针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SB油田上第三系戴南组由扇三角洲相控制的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储层平面变化大、砂泥岩薄互层的特点,建立了针对主要含油层系戴二段的测井约束反演技术思路和流程,主要包括测井曲线预处理、井震标定及子波估算、建立低频模型、反演关键参数测试等环节,通过测井约束反演完成了对储层的定量预测和描述,从而为正确认识该区油藏的储层分布提供了准确依据,勘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约束反演 子波 低频模型 储层描述 高邮凹陷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三维地震资料拼接方法 被引量:9
4
作者 程金星 朱立华 +1 位作者 杨长春 陈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6-408,共3页
新、老三维地震资料的连片处因采用不同激发、接收参数而引发的拼接问题日益增多。三维地震资料拼接可看作是一个不同尺度空间的数学寻优问题,其关键在于如何实现时变拼接。应用小波分析中的Mallat算法,将拼接处的两个叠加数据进行多分... 新、老三维地震资料的连片处因采用不同激发、接收参数而引发的拼接问题日益增多。三维地震资料拼接可看作是一个不同尺度空间的数学寻优问题,其关键在于如何实现时变拼接。应用小波分析中的Mallat算法,将拼接处的两个叠加数据进行多分辨分解;采用最小平方算法求取不同尺度空间的最佳匹配滤波因子,并将各匹配滤波因子分别应用于多分辨分解后的其中一块三维叠前数据,即可达到拼接的目的。此方法可自动实现时变拼接,达到相位和振幅同时校正,而且能避免噪声的影响。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小波变换资料拼接方法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资料 叠前 滤波因子 拼接 叠加 小波变换 小波分析 数学 平方 实际
下载PDF
高邮凹陷真武断裂带断层活动及演化规律 被引量:12
5
作者 华伟 陈廷东 +2 位作者 季红军 李春雷 罗申玥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5-611,共7页
真武断裂带是高邮凹陷主要含油构造带之一,圈闭落实是该区油气勘探关键;断层活动及演化规律研究是建立地震解释模式、提高构造解释精度的前提。通过真武断裂带区域构造背景、构造样式、断层活动速率及平衡剖面等研究,明确了该区构造特... 真武断裂带是高邮凹陷主要含油构造带之一,圈闭落实是该区油气勘探关键;断层活动及演化规律研究是建立地震解释模式、提高构造解释精度的前提。通过真武断裂带区域构造背景、构造样式、断层活动速率及平衡剖面等研究,明确了该区构造特征、断层活动及演化规律,为该区复杂小断块精细解释及断层组合提供了地质依据,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凹陷 断裂带 构造样式 断层活动 构造演化
下载PDF
苏北淮阴凹陷上白垩统浦口组盐岩成因探讨 被引量:8
6
作者 赵彦彦 林春明 +2 位作者 汪亚军 牟荣 张浩东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68-476,共9页
淮阴凹陷浦口组的二段和三段为一套厚度达千米的膏盐岩—碎屑岩沉积体系 ,对含盐层系的主要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的分析和研究 ,结合该区构造、钻井、测井、地震、盐岩化学等资料的综合分析 ,初步认为该套厚层盐岩主要与半深湖沉积有关 ,... 淮阴凹陷浦口组的二段和三段为一套厚度达千米的膏盐岩—碎屑岩沉积体系 ,对含盐层系的主要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的分析和研究 ,结合该区构造、钻井、测井、地震、盐岩化学等资料的综合分析 ,初步认为该套厚层盐岩主要与半深湖沉积有关 ,深部古老地层中的盐类物质是盐岩的主要盐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阴凹陷 浦口组 盐岩 成因
下载PDF
复杂山地随机介质GMM-ULTI法射线追踪 被引量:4
7
作者 孙章庆 孙建国 +2 位作者 岳玉波 齐鹏 黄兴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615-2627,共13页
对复杂山地介质的非均质性以及介质中地震波运动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复杂山地区域地震勘探的效果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为了研究复杂山地非均质性和该介质中地震波的一些运动特性,提出了一种复杂山地随机介质的建模方... 对复杂山地介质的非均质性以及介质中地震波运动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复杂山地区域地震勘探的效果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为了研究复杂山地非均质性和该介质中地震波的一些运动特性,提出了一种复杂山地随机介质的建模方法和一种新的射线追踪算法.与常规算法相比,复杂山地随机介质的生成方法采用更贴近实际介质特点的梯度介质作为背景介质,并在模型生成过程中加入地形修正步骤;新提出的GMM-ULTI射线追踪算法,充分融合群推进法、迎风思想、走时插值法的优势,采用先计算走时后追踪射线路径的两步策略完成射线追踪.算法分析与计算实例表明:复杂山地随机介质的生成方法能灵活、精细且更贴近实际地刻画复杂山地介质的非均质特点;新射线追踪算法兼顾精度和效率、能无条件稳定且灵活地适应复杂山地随机介质的特点;同时基于对几个模型试算结果的分析也得出了复杂山地随机介质中的地震波的一些传播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山地 随机介质 GMM-ULTI算法 射线追踪
下载PDF
燕山地区中新元古界高于庄组和雾迷山组风暴沉积特征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罗军梅 罗顺社 +1 位作者 朱俊强 董文艺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9-34,共6页
燕山地区中、新元古界高于庄组和雾迷山组地层发育典型的风暴沉积,主要有砂砾屑白云岩和灰岩、风暴硅岩、泥晶白云岩、含硅质条带白云岩和藻叠层白云岩5种岩石类型,砾屑放射状构造、底模构造、冲刷构造、丘状交错层理和波状层理等5种沉... 燕山地区中、新元古界高于庄组和雾迷山组地层发育典型的风暴沉积,主要有砂砾屑白云岩和灰岩、风暴硅岩、泥晶白云岩、含硅质条带白云岩和藻叠层白云岩5种岩石类型,砾屑放射状构造、底模构造、冲刷构造、丘状交错层理和波状层理等5种沉积构造。在野外剖面和岩心观察的基础上,根据风暴沉积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类型、规模和组合特点,并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分析,在辽宁凌源地区雾迷山组识别出一个标准的5单元垂向沉积序列。通过野外和室内的观察、分析和研究认为,研究区风暴岩形成于碳酸盐台地相中水体较浅的潮间环境。该风暴岩的发现对重建燕山地区中新元古界古地理及区域地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岩 高于庄组 雾迷山组 中新元古界 燕山 沉积序列
下载PDF
基于RGB-IHS变换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 被引量:8
9
作者 陈俊 程金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69-73,6,共5页
地震属性类型多,蕴含的地学信息既有相同,也有差异,单一地震属性信息量少且信噪比低,解释存在多解性,而多属性联合解释工作量大且很难得到统一的解释结果。围绕这些问题,把图像处理的RGB-IHS变换引入到地震属性解释中,建立了地震属性融... 地震属性类型多,蕴含的地学信息既有相同,也有差异,单一地震属性信息量少且信噪比低,解释存在多解性,而多属性联合解释工作量大且很难得到统一的解释结果。围绕这些问题,把图像处理的RGB-IHS变换引入到地震属性解释中,建立了地震属性融合算法及其实现方法。同时,为了提高地震属性融合及提取效果,采用二维傅里叶变化滤波方法提高地震属性信噪比,用地层切片方法解决层间地震属性提取的地质时间非一致性问题。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地震属性融合方法能大幅度提高地质目标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B-IHS变换 地震属性融合 地层切片 地质目标识别
下载PDF
高邮凹陷断裂对始新统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娄国泉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64,共5页
高邮凹陷是苏北盆地的重要含油气区,该区断裂发育,始新统油气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断裂活动速率的差异对始新统油气的输导和保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对源岩生烃历史的模拟与始新统油气充注历史的研究,确定始新统油气的主... 高邮凹陷是苏北盆地的重要含油气区,该区断裂发育,始新统油气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断裂活动速率的差异对始新统油气的输导和保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对源岩生烃历史的模拟与始新统油气充注历史的研究,确定始新统油气的主要成藏期;进而运用断裂活动速率的方法,综合分析在油气充注期,不同区带的断裂对始新统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高邮凹陷深凹带内的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微弱活动断裂附近(活动速率<10m/Ma),强烈活动断裂面(活动速率>25m/Ma)主要起油气垂向上的输导作用,不利于油气的聚集和保存;而北斜坡带断裂活动十分微弱(活动速率<5m/Ma)不具备沿断层面直线式输导油气的能力,油气只能通过断裂-砂体的有效组合,实现螺旋式垂向运移,后在始新统圈闭内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活动 源岩生烃史 油气充注史 油气成藏 高邮凹陷
下载PDF
高邮凹陷南部断裂带构造样式及油气富集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宏健 黄志度 +3 位作者 周同顺 周俊辉 陈廷东 张玲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1-55,4,共5页
通过应用地质、地震、测井等基础资料对高邮凹陷南部复杂断裂带构造样式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详细剖析,认为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南部断裂带主要存在2种构造样式:伸展构造样式和伸展-走滑构造样式。其中,伸展构造样式又包括滑动断阶、翘倾断... 通过应用地质、地震、测井等基础资料对高邮凹陷南部复杂断裂带构造样式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详细剖析,认为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南部断裂带主要存在2种构造样式:伸展构造样式和伸展-走滑构造样式。其中,伸展构造样式又包括滑动断阶、翘倾断块、重力背形3种构造样式。通过对不同构造样式在平面及剖面上的特征分析,结合断裂带油气藏分布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的研究结果,明确了不同地区、不同层位构造样式与油气藏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油气成藏 断裂带 高邮凹陷
下载PDF
俄过套管地层电阻率测井仪的水泥环影响校正方法
12
作者 王雷 阳芬 《国外测井技术》 2012年第5期54-56,共3页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是通过在金属套管井中测量地层电阻率,从而实现对油藏进行动态监测,指导油田进行调整和开发的较新的一种测井方法。在实际进行测量的过程中,仪器测量得到的地层视电阻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套管、水泥环、围岩、测量...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是通过在金属套管井中测量地层电阻率,从而实现对油藏进行动态监测,指导油田进行调整和开发的较新的一种测井方法。在实际进行测量的过程中,仪器测量得到的地层视电阻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套管、水泥环、围岩、测量仪器等。这些影响因素会使测量结果与实际地层电阻率存在偏差,从而影响到测量的准确性。为了尽可能的降低这些因素的影响,就需要对测量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校正。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过套管电阻率测井环境影响因素之一——水泥环因素进行分析和校正,改进以往用公式推导来推算水泥环对过套管电阻率的影响,通过模拟实际水泥环存在下地层视电阻率的变化情况,进行相应理论计算,得到一系列校正图版,校正后得到的测量结果更具可靠性,并开发一套过套管电阻率测井资料环境校正处理软件,对测井资料进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 水泥环 数值模拟 处理软件
下载PDF
地质统计学反演在高邮凹陷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13
作者 赵耀华 张娟 +2 位作者 杨彦敏 张玲 田坤 《石化技术》 CAS 2015年第1期130-,共1页
运用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对马家嘴油田开展储层预测研究,实现了对薄层的高精度预测,提高了预测精度。从最终的预测成果来看,该方法能够提高砂泥岩薄互层条件下砂体的识别能力与精度,能够有效的为后续滚动勘探开发井网的部署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地质统计学反演 储层预测 薄储层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油藏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亚军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年第z1期234-236,共3页
从莫西庄地区勘探开发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着手,分析莫西庄油藏的主控因素,指出断层和隔夹层是莫西庄油藏的两大主控因素。受车-莫古隆起形成演化的影响,本区侏罗系具有早期成藏,后期调整的特点,古构造和现今构造共同决定了现今油藏的丰度... 从莫西庄地区勘探开发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着手,分析莫西庄油藏的主控因素,指出断层和隔夹层是莫西庄油藏的两大主控因素。受车-莫古隆起形成演化的影响,本区侏罗系具有早期成藏,后期调整的特点,古构造和现今构造共同决定了现今油藏的丰度和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藏 断层 隔夹层 包裹体均一温度 古构造 车-莫古隆起 掀斜
下载PDF
基于时间变量和多元参数的有效砂体解释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廖文婷 胡斌 +2 位作者 陈晶 施兴刚 董文艺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年第12期69-69,共1页
受地震分辨尺度限制,地震反演得到的纵波阻抗、泊松比等属性,很难直观描述高阻抗薄砂层。本文综合考虑粘土、物性、流体、埋深与岩石物理参数的关系,引入地震时间变量进行岩性解释,并首次考虑粘土含量、流体因素对纵波阻抗的影响,采用... 受地震分辨尺度限制,地震反演得到的纵波阻抗、泊松比等属性,很难直观描述高阻抗薄砂层。本文综合考虑粘土、物性、流体、埋深与岩石物理参数的关系,引入地震时间变量进行岩性解释,并首次考虑粘土含量、流体因素对纵波阻抗的影响,采用双参数进行孔隙度解释,实现了薄砂体厚度、物性预测,提高了地震资料对有效砂体的纵向分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 时间变量 粘土含量 孔隙度解释 有效砂体
原文传递
基于岩石物理分析的叠前反演技术在金西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宁 张涛 +2 位作者 李学英 陈栋 葛金虎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年第14期106-108,共3页
在测井岩石物理建模的基础上,选取对岩性和流体敏感的弹性参数,利用符合叠前反演要求的叠前地震资料进行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来预测目的层段的储层物性特征。本文利用JASON叠前反演对金湖凹陷JX地区阜二段生物灰岩及砂岩的展布特征进行预... 在测井岩石物理建模的基础上,选取对岩性和流体敏感的弹性参数,利用符合叠前反演要求的叠前地震资料进行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来预测目的层段的储层物性特征。本文利用JASON叠前反演对金湖凹陷JX地区阜二段生物灰岩及砂岩的展布特征进行预测,为金湖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建模 叠前反演 弹性参数 隐蔽油气藏
原文传递
迈陈凹陷扇体识别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栋 张立 +1 位作者 郭新安 李学英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年第20期188-188,共1页
迈陈凹陷东部地区钻井资料少,地震资料差,扇体识别难度大。在地震沉积学解释思路的指导下,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井资料,建立地层格架,将涠洲组地层划分7个三级层序。利用地震属性横向分辨率高和地震波阻抗剖面垂向分辨率高的特点,... 迈陈凹陷东部地区钻井资料少,地震资料差,扇体识别难度大。在地震沉积学解释思路的指导下,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井资料,建立地层格架,将涠洲组地层划分7个三级层序。利用地震属性横向分辨率高和地震波阻抗剖面垂向分辨率高的特点,开展精细的扇体识别研究。利用地震沉积学的方法识别扇体,克服了传统扇体识别以地震相刻画为主,没有明确的地质含义的的局限。通过应用,迈陈凹陷东部地区灯楼角断层下降盘发育多个"朵叶状"扇体,纵向上相互叠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体识别 地震沉积学 迈陈凹陷
原文传递
曲线重构稀疏脉冲反演技术在徐闻探区迈陈凹陷的应用
18
作者 李学英 张立 +2 位作者 陈栋 阳芬 葛金虎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年第18期138-139,108,共3页
迈陈凹陷位于雷州半岛,是北部湾盆地的一个次级凹陷。该区勘探程度相对较低,钻井测井资料较少,加上地表与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常规的波阻抗反演方法不能很好的解决该区的储层预测与描述,储层的识别与描述成为该区勘探的难点。针对这一问题... 迈陈凹陷位于雷州半岛,是北部湾盆地的一个次级凹陷。该区勘探程度相对较低,钻井测井资料较少,加上地表与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常规的波阻抗反演方法不能很好的解决该区的储层预测与描述,储层的识别与描述成为该区勘探的难点。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多曲线重构方法,由分辨率较高的目的层测井曲线重构出能够准确反映地层物性变化的声波、密度曲线,然后利用这些曲线进行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该方法很好的解决了徐闻地区测井钻井资料少的问题,提高了反演剖面的纵向分辨率,从而更加精确的识别泥岩盖层和砂岩储层。预测出研究区的东南部地区是有利区,为进一步的井位勘探提供了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迈陈凹陷 曲线重构 稀疏脉冲反演 储层预测
原文传递
油藏开发中精细储层描述方法及应用
19
作者 施兴刚 廖文婷 陈忠培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年第12期157-157,共1页
在油田开发阶段的中、后期,含油单砂体平面分布特征是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本次研究针对高集地区的开发需求,从地震、钻井、测录井资料分析入手,在测井响应、岩石物理及井震关系研究基础上,通过精细的构造解释与储层预测,对储层厚... 在油田开发阶段的中、后期,含油单砂体平面分布特征是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内容。本次研究针对高集地区的开发需求,从地震、钻井、测录井资料分析入手,在测井响应、岩石物理及井震关系研究基础上,通过精细的构造解释与储层预测,对储层厚度、物性变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为开发井网的科学部署、注采配套措施的完善、水平井的高效实施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开发 构造解释 岩石物理 储层预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