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坪盆地白秧坪铜钴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志明 刘家军 +3 位作者 秦建中 廖宗廷 何明勤 刘玉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白秧坪矿床的S、Pb、C、O、H同位素组成特征和辉砷钴矿的Co/Ni比值特征,对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分析。认为金属硫化物的硫源可能属含有基性火山岩的盆地基底变质岩来源硫和盆地沉积硫酸盐来源硫的混合硫;铅由赋矿地层下伏沉积岩和盆... 利用白秧坪矿床的S、Pb、C、O、H同位素组成特征和辉砷钴矿的Co/Ni比值特征,对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分析。认为金属硫化物的硫源可能属含有基性火山岩的盆地基底变质岩来源硫和盆地沉积硫酸盐来源硫的混合硫;铅由赋矿地层下伏沉积岩和盆地基底岩石所提供;成矿流体中的CO2具有两种来源,可能分别由蚀变海相碳酸盐岩和正常海相碳酸盐岩热解形成或者沉积有机质脱羧基作用形成,成矿流体属SO4-Cl-Na-Ca型、大气降水演化而成的盆地热卤水;矿床中钴可能也源自含有基性火山岩的盆地基底变质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物质 白秧坪 铜钴银多金属矿床
下载PDF
台兴油田Ef_3~下亚段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永强 朱建辉 +1 位作者 李海华 程晓玲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4期29-30,共2页
通过钻井、测井资料分析,建立了台兴油田Ef3下亚段测井相与沉积微相的关系,研究了台兴油田的沉积微相类型及主要含油气单元各砂体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研究表明,Ef3下亚段主要砂体沉积微相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河漫滩、河口砂坝以... 通过钻井、测井资料分析,建立了台兴油田Ef3下亚段测井相与沉积微相的关系,研究了台兴油田的沉积微相类型及主要含油气单元各砂体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研究表明,Ef3下亚段主要砂体沉积微相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河漫滩、河口砂坝以及席状砂沉积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水下分流河道 分支间湾 河口砂坝 席状砂 阜宁组 台兴油田
下载PDF
滇西兰坪盆地多金属矿床碳、氧、氢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志明 刘家军 +2 位作者 秦建中 廖宗廷 张长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0-366,共7页
兰坪盆地多金属矿床碳、氧和氢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中的CO2源自海相碳酸盐岩(或蚀变海相碳酸盐岩)的热解作用和沉积有机物的氧化作用或脱羧基作用;成矿流体为古大气降水在一定地质条件下与盆地和基底岩石发生水岩作用而形成的... 兰坪盆地多金属矿床碳、氧和氢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中的CO2源自海相碳酸盐岩(或蚀变海相碳酸盐岩)的热解作用和沉积有机物的氧化作用或脱羧基作用;成矿流体为古大气降水在一定地质条件下与盆地和基底岩石发生水岩作用而形成的盆地热卤水,其中金顶铅锌矿床的成矿流体尚有变质水的混入。这表明盆地内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应源自地壳(基底和盆地地层),喜马拉雅期盆地周缘碱性岩浆活动对盆地内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贡献是间接的,沉积有机物直接参与了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氢同位素 地质意义 多金属矿床 滇西兰坪盆地
下载PDF
长岭凹陷深层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陆建林 王果寿 +1 位作者 朱建辉 叶建中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28,共3页
长岭凹陷深层勘探程度低、勘探潜力大,其油气成藏受多种因素制约,对其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是下部勘探突破的关键。通过对以往勘探成果的分析认为基底断裂的主控作用明显,不仅控制了二级构造带和大型隆起、背斜构造的形成和分布,同时控制... 长岭凹陷深层勘探程度低、勘探潜力大,其油气成藏受多种因素制约,对其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是下部勘探突破的关键。通过对以往勘探成果的分析认为基底断裂的主控作用明显,不仅控制了二级构造带和大型隆起、背斜构造的形成和分布,同时控制了该地区两大类油气藏即断层-岩性油气藏和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火山岩储层是深层的主要储层,是深层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深层成岩作用使砂岩储层和火山岩储层的储集性能分异明显,降低了砂岩储层的孔渗性,却保持了火山岩储集体的储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蛉凹陷 深层 油气成藏 火山岩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兰坪盆地白秧坪银铜多金属矿集区中银、钴、铋、镍的赋存状态与成因意义 被引量:32
5
作者 刘家军 翟德高 +3 位作者 李志明 何明勤 刘玉平 李朝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46-1660,共15页
白秧坪银铜多金属矿集区位于兰坪盆地北部。矿集区可分为东、西两个成矿带。赋矿地层主要为上三叠统三合洞组碳酸盐岩、第三系始新统保相寺组碎屑岩和下白垩统景星组碎屑岩。矿体主要以脉状、网脉状及透镜状形式产出。作者通过显微镜观... 白秧坪银铜多金属矿集区位于兰坪盆地北部。矿集区可分为东、西两个成矿带。赋矿地层主要为上三叠统三合洞组碳酸盐岩、第三系始新统保相寺组碎屑岩和下白垩统景星组碎屑岩。矿体主要以脉状、网脉状及透镜状形式产出。作者通过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和扫描分析等综合分析技术,确认白秧坪银铜多金属矿集区中矿物组成相当丰富,已鉴定出的矿物超过50种,既有大量硫化物、硫盐、氧化物、硫酸盐、碳酸盐,又有自然金属及金属互化物、卤化物等。除常见矿物为黄铁矿、毒砂、白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黝铜矿、砷黝铜矿、铜蓝、斑铜矿、辉铜矿、雌黄、菱铁矿、方解石、铁白云石、重晶石、天青石和石英外,作者还鉴定出一些银、钴、铋、镍、砷、锑的矿物,如自然铋、辉铋矿、辉银矿、辉砷钴矿、硫钴镍矿、硫铜铋矿、硫铋铜矿、辉砷镍矿、车轮矿、硫砷铜矿、单斜硫砷铅矿、灰硫砷铅矿等。矿石中矿物种类较多,组成较复杂,存在Co,Bi,Ni等元素的矿物,构成白秧坪银铜多金属矿集区的一大特色。在兰坪盆地白秧坪银铜多金属矿集区各矿段内,除了Cu、Pb、Zn构成工业矿体外,矿石中Ag、Co、Ni、Bi及As、Sb、Ba等元素的含量也相当高,可作为Cu-Pb-Zn-Ag-Co-Ni-Bi矿石来综合开发利用。白秧坪银铜多金属矿集区中Ag、Co、Ni、Bi等元素富集条件为低温、中低盐度,形成压力较小的浅成环境;成矿流体是一种富含CO2的Ca2+-Na+-SO24-Cl-类型、由大气降水演化而成的盆地热卤水。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含有基性火山岩的兰坪盆地基底变质岩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o-Ni-Bi元素 赋存状态 成因意义 银铜多金属矿集区 白秧坪 西南地区
下载PDF
兰坪盆地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成矿年龄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志明 廖宗廷 +2 位作者 刘家军 秦建中 张长江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3-27,共5页
兰坪盆地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由于受样品和测年技术的制约,目前尚没有获得可靠的成矿年龄数据;矿区地质和矿床特征分析揭示成矿作用发生于沉积成岩和推覆体形成之后。据此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从赋矿层位、已有同位素定年结果和成矿... 兰坪盆地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由于受样品和测年技术的制约,目前尚没有获得可靠的成矿年龄数据;矿区地质和矿床特征分析揭示成矿作用发生于沉积成岩和推覆体形成之后。据此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从赋矿层位、已有同位素定年结果和成矿流体有变质水参与三个方面论述该矿床的成矿时间范围。最后认为矿床的成矿年龄为27-34Ma.该时期总体挤压背景下的局部拉张这种构造动力体制转换,可能是金顶超大型矿床形成的关键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 赋矿层位 推覆作用 变质水 成矿年龄 云南省
下载PDF
塔河油田油气输导体系与运聚模式 被引量:22
7
作者 陈强路 黄继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3-146,共4页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具有多期成烃、多运移通道、多期成藏的特征。根据塔河油田及其区域地质情况,论述了断层及构造裂隙,不整合面和古风化壳,奥陶系孔、洞、缝和连通砂体四类输导系统。它们控制了不同时代、不同储集层油气的运移聚集,制...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具有多期成烃、多运移通道、多期成藏的特征。根据塔河油田及其区域地质情况,论述了断层及构造裂隙,不整合面和古风化壳,奥陶系孔、洞、缝和连通砂体四类输导系统。它们控制了不同时代、不同储集层油气的运移聚集,制约了不同区块、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形成与演化,根据输导体系对油气运聚的控制形式与状况,可以划分为网络型运移聚集模式和折线型运移聚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输导体系 运移 聚集 成藏特征
下载PDF
台兴油田注水水质对储层的伤害和对策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斌 杨琦 谈士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7-90,共4页
根据台兴油田的储层和流体特征 ,分析了注水水质对储层的伤害因素和机理。水敏伤害和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产生沉淀和结垢是吸水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根据试验 ,防膨剂TDC -15 ,A -2 5 ,防垢剂TH -8185效果良好。及时、定时、定量投加... 根据台兴油田的储层和流体特征 ,分析了注水水质对储层的伤害因素和机理。水敏伤害和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产生沉淀和结垢是吸水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根据试验 ,防膨剂TDC -15 ,A -2 5 ,防垢剂TH -8185效果良好。及时、定时、定量投加防膨剂和防垢剂是防止注水水质对储层伤害的重要措施。对水处理工艺进行改造 ,增设脱氧、膜过滤系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兴油田 注水水质 对策 储层伤害
下载PDF
Surface Loess Susceptibility Anomalies Directly Indicating Oil and Gas Reservoirs 被引量:1
9
作者 邵广周 梁志强 +2 位作者 王再锋 刘国华 王卫东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05年第4期197-203,共7页
It is a fact that the near surface loess has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omalies in oil and gas areas. Why these anomalies occur and whether they have any significant value for the exploration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s ... It is a fact that the near surface loess has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omalies in oil and gas areas. Why these anomalies occur and whether they have any significant value for the exploration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s are questions that geophysicists are mostly concerned about and study. We analyze the 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surface loess susceptibility anomalies in oil and gas areas, process the observations of the susceptibility of loess samples taken from an oil and gas area in western China with proper mathematical methods, and determine the background value of loess susceptibility. These results are used to determine oil and gas prospect areas with a numeric evaluation factor based on the susceptibility anomalies. Actual oil wells have verified that using the susceptibility anomalies to indicate the location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s is val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CEPTIBILITY oil and gas reservoirs surface loess and oil well.
下载PDF
苏北盆地油气富集与分布的主控因素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琦 谈彩萍 +1 位作者 陈宏宇 李海华 《江苏地质》 2006年第4期241-248,共8页
根据烃源岩及沉积体系的分布、断裂的发育与分布、盖层的发育状况、圈闭形成时期等因素与油气富集特征的分析,认为苏北盆地各凹陷的油气富集程度与其烃源岩的发育程度有关,油气藏的形成及分布与断层密切相关,断层是控制油气成藏与富集... 根据烃源岩及沉积体系的分布、断裂的发育与分布、盖层的发育状况、圈闭形成时期等因素与油气富集特征的分析,认为苏北盆地各凹陷的油气富集程度与其烃源岩的发育程度有关,油气藏的形成及分布与断层密切相关,断层是控制油气成藏与富集的主要因素之一;紧邻生烃中心的长期隆起区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控制油气的聚集成藏;区域盖层阻止油气往上覆层运移,其下伏储集层段为油气富集层段,缺乏统一区域性盖层的层段,局部盖层发育与否直接影响油气富集程度;沉积体系的分布控制油气的分布和富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演化 油气藏 分布 富集 主控因素 苏北盆地
下载PDF
成岩矿物相带及其与油气的关系——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东升 饶丹 +1 位作者 陆建林 柳梅青 《河南石油》 2004年第2期17-19,共3页
通过对川西地区典型油气田上沙溪庙组(J_2s)成岩作用的研究,确立了该区储层存在四种不同的成岩矿物相带:绿泥石-沸石相带、高岭石相带、碳酸盐相带及石英次生加大相带;探讨了成岩矿物相带与油气的关系,指出绿泥石-沸石成岩矿物相带是本... 通过对川西地区典型油气田上沙溪庙组(J_2s)成岩作用的研究,确立了该区储层存在四种不同的成岩矿物相带:绿泥石-沸石相带、高岭石相带、碳酸盐相带及石英次生加大相带;探讨了成岩矿物相带与油气的关系,指出绿泥石-沸石成岩矿物相带是本区有利的成岩矿物组合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成岩矿物相带 成岩标志 绿泥石 沸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