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层反演技术在辽河油田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武毅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36-240,共5页
测井约束反演技术用测井资料丰富的高频信息和完整的低频成分补充地震低频和高频带宽的不足,为储层精细描述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该方法在辽河油田井位部署、火山岩油藏开发、薄层的水平井部署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测井约束反演 储集层 储层预测 辽河油田
下载PDF
辽河油区火成岩油气藏勘探研究现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军 杨光达 +2 位作者 方炳钟 刘兵 李德纯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7期45-52,5,共8页
经过多年勘探实践,辽河油区在3大凹陷和外围中生界盆地发现了粗面岩、安山岩、辉绿岩等多种类型火成岩油气藏,初步形成了火成岩岩性识别、地震储层预测、岩相分析预测、储层测井评价等勘探配套技术系列。油藏主要发育于中生界和古近系... 经过多年勘探实践,辽河油区在3大凹陷和外围中生界盆地发现了粗面岩、安山岩、辉绿岩等多种类型火成岩油气藏,初步形成了火成岩岩性识别、地震储层预测、岩相分析预测、储层测井评价等勘探配套技术系列。油藏主要发育于中生界和古近系沙三段,除粗面岩油藏外,油藏规模整体偏小,且具有以下特征:与烃源岩共生的火成岩成藏机率较高;火成岩物性受埋深影响小,受后期构造改造影响大;油气成藏受储集空间、岩性、发育层位、所处构造部位等综合因素控制。同时勘探还面临着地震资料攻关、岩体裂缝预测、火成岩成藏机理研究等系列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区 火成岩油气藏 勘探 研究现状
下载PDF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火成岩分布及油气成藏组合 被引量:10
3
作者 方炳钟 杨光达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72,共4页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火成岩广泛发育,从中生界到上第三系馆陶组各层段中均有分布。综合研究表明,东部凹陷沙三段火成岩具有成藏优势,目前勘探发现的火成岩油气藏主要集中在沙三中亚段。对东部凹陷火成岩油气藏的分布特征及成藏组合类型进...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火成岩广泛发育,从中生界到上第三系馆陶组各层段中均有分布。综合研究表明,东部凹陷沙三段火成岩具有成藏优势,目前勘探发现的火成岩油气藏主要集中在沙三中亚段。对东部凹陷火成岩油气藏的分布特征及成藏组合类型进行了总结,以期对下一步东部凹陷火成岩油气藏勘探起到实际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凹陷 火成岩 成藏组合
下载PDF
辽河东部凹陷火山岩油藏高效开发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元春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3-70,共8页
辽河东部凹陷火山岩油藏为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油藏,为此根据测井、地震等资料,运用岩心描述与薄片分析、铸体、压汞及物性测定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本区火山岩的分布、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特点及油气成藏特征,深入研究了这种... 辽河东部凹陷火山岩油藏为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油藏,为此根据测井、地震等资料,运用岩心描述与薄片分析、铸体、压汞及物性测定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本区火山岩的分布、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特点及油气成藏特征,深入研究了这种特殊岩性油藏的开发特征及产生这些特征的原因,提出相应有效的解决方案.应用水平井技术对火山岩油藏进行高效开发实践,具体分析了水平井技术在火山岩油藏开发中可以发挥的技术优势及局限性,认为在适合的条件下水平井技术是火山岩油藏高效开发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 火山岩储层 水平井
下载PDF
辽河油田曙三区杜家台油层扇三角洲储层构型特征分析
5
作者 杜文拓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18年第3期207-207,共1页
曙三区杜家台油层自1975年开发以来,已经历40多年的开发,目前油水关系十分复杂,如何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杜家台油层组的储层主要为-套中—细碎屑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位于扇三角洲前缘的油层尽管一直作为主力油... 曙三区杜家台油层自1975年开发以来,已经历40多年的开发,目前油水关系十分复杂,如何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杜家台油层组的储层主要为-套中—细碎屑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位于扇三角洲前缘的油层尽管一直作为主力油层开发,综合含水逐渐升高,但剩余油潜力仍然很大。这些剩余油受控于油层内部渗流差异和渗流屏障,是下一步继续部署的重要目标。然而,常规的油藏描述难于表征厚油层内部的非均质性,因而难以预测储层内部非均质性控制的剩余油的分布。储层构型正是针对储层内部非均质性进行深化研究的领域,对于碎屑岩储层剩余油分布预测及挖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储层构型 动态验证 曙三区
下载PDF
辽河高升油田雷家老区沉积特征研究
6
作者 杜文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17年第7期00201-00201,共1页
雷家老区构造上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中部。自高34井1987年进行试油以来经历了预探、部署开发、试注开发、注水开发这4个阶段。目前该块共开油井7口,断块日产油15.3t,日产水57.9m3,累积产油41.8×104t,累积产水41.9×104m3,采... 雷家老区构造上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中部。自高34井1987年进行试油以来经历了预探、部署开发、试注开发、注水开发这4个阶段。目前该块共开油井7口,断块日产油15.3t,日产水57.9m3,累积产油41.8×104t,累积产水41.9×104m3,采油速度0.12%,采出程度9.87%,属于低速低效开发。本区杜家台油层继承了高升期碳酸盐沉积环境,并发育于高升油层段之上。平面上沉积了浅湖相以白云浅滩亚相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为主要特征,北部有少量的滨滩亚相沉积。研究发现产能受储层非均质影响很大,针对沉积相的深入研究对于有利储层剩余油分布预测及挖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升油田 雷家老区 沉积特征
下载PDF
水性变化在油藏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灿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117-120,8-9,共4页
油藏含水上升影响油田开发效果,可应用水性变化研究辅助分析含水上升原因。研究表明,在天然能量开发阶段水性的突变,主要是由非生产层段地层水进入井筒引起的,可以此判断井下管柱技术状况;在二次采油即注水开发阶段利用其矿化度的变化... 油藏含水上升影响油田开发效果,可应用水性变化研究辅助分析含水上升原因。研究表明,在天然能量开发阶段水性的突变,主要是由非生产层段地层水进入井筒引起的,可以此判断井下管柱技术状况;在二次采油即注水开发阶段利用其矿化度的变化可判断边水侵入还是注入水推进,并预测水淹程度;在油藏"二三结合"开发阶段可以利用其氯离子的变化判断是否有新层启动,分析动用程度是否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变化 矿化度 井下管柱 水淹程度 动用程度 油藏开发
下载PDF
油田注水开发分析与研究
8
作者 姜铄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第28期277-277,共1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油田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很多低渗透油田的产量在逐年递减,因此,积极采取相应的开发工艺提高油田采收率显得日益重要。采用注水开发工艺不仅能提高油田的采收率,而且还能延长油田的寿命。本文首先简要介...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油田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很多低渗透油田的产量在逐年递减,因此,积极采取相应的开发工艺提高油田采收率显得日益重要。采用注水开发工艺不仅能提高油田的采收率,而且还能延长油田的寿命。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注水开发的基本原理,然后讨论了注水开发的原则,最后详细分析了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几种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石油 低渗透油田 工艺
下载PDF
自来屯油田低阻油层测井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闫家宁 刘兴周 王庆魁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4年第5期17-20,2,共5页
自来屯油田储层岩性细 ,粘土含量高 ,孔隙结构复杂 ,同时高矿化度地层水决定了该区油层具有低阻油层特征 ,油层、水层、干层电阻率在一定范围内差别较小 ,较难识别。用测井方法有效识别该区低阻油层 ,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是进行岩石物... 自来屯油田储层岩性细 ,粘土含量高 ,孔隙结构复杂 ,同时高矿化度地层水决定了该区油层具有低阻油层特征 ,油层、水层、干层电阻率在一定范围内差别较小 ,较难识别。用测井方法有效识别该区低阻油层 ,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是进行岩石物理研究即储层“四性”关系研究。通过分析制定了符合该区实际地质结果的测井解释标准 ,并对该油田内所有井进行测井二次精细解释 ,确定了单井油层有效厚度 ,进一步挖掘了油层潜力 ,为做好自来屯油田开发调整方案 ,打下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来屯 低阻油层 测井识别 高矿化度 四性关系 交会图 二次解释
下载PDF
运用极值搜索法模拟地震勘探中的二维随机溶洞介质 被引量:6
10
作者 覃发兵 徐振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7-163,共7页
缝洞型储层是一种很重要的油气储层,但其非均质性很强,目前的随机介质理论已经无法描述缝洞型介质,需要进一步发展缝洞介质建模理论。首先给出了极值搜索法建立二维随机溶洞介质的基本理论;其次,以目前常用的4种随机介质为基础,运用极... 缝洞型储层是一种很重要的油气储层,但其非均质性很强,目前的随机介质理论已经无法描述缝洞型介质,需要进一步发展缝洞介质建模理论。首先给出了极值搜索法建立二维随机溶洞介质的基本理论;其次,以目前常用的4种随机介质为基础,运用极值搜索法构造了4种二维随机溶洞介质模型;最后,以高斯型随机介质为例,通过建立几种二维随机溶洞介质模型来讨论自相关长度、孔隙度、分区边长对模型的影响。模拟的结果表明,通过选择不同的参数,极值搜索法可以更加方便、灵活、完整地模拟复杂溶洞介质模型。针对渤海某地区浊积扇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利用极值搜索法建立了随机溶洞介质,对浊积扇的非均质性进行精细刻画。正演模拟结果表明,浊积扇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特征与物源的距离关系密切,从而为浊积扇的识别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随机溶洞介质 极值搜索法 浊积扇 正演模拟
下载PDF
质谱法鉴别不同批次石油磺酸盐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帅 梁晓静 +2 位作者 肖传敏 刘霞 蒋生祥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1年第4期42-44,共3页
为鉴别油田用不同批次石油磺酸盐间的差异,对石油磺酸盐试样进行分离纯化处理、界面张力测定和质谱分析。结果表明,从不同批次试样质谱图中分别提取相对丰度最大的10个分子离子峰,并赋予其不同数值,计算相关系数,可有效地对不同批次试... 为鉴别油田用不同批次石油磺酸盐间的差异,对石油磺酸盐试样进行分离纯化处理、界面张力测定和质谱分析。结果表明,从不同批次试样质谱图中分别提取相对丰度最大的10个分子离子峰,并赋予其不同数值,计算相关系数,可有效地对不同批次试样间相似程度进行评价,且评价结果与界面张力测定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磺酸盐 质谱分析 界面张力 鉴别
下载PDF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中南部沙三段火山岩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光达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4-57,4,共4页
火山活动与盆地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受深大断裂影响,火山岩广泛发育。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测井识别,认为主要发育中、基性火山岩,代表岩石类型有玄武岩、安山岩、粗面岩及火山角砾岩等;以单井岩性... 火山活动与盆地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沙三段沉积时期受深大断裂影响,火山岩广泛发育。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测井识别,认为主要发育中、基性火山岩,代表岩石类型有玄武岩、安山岩、粗面岩及火山角砾岩等;以单井岩性识别及岩相划分为基础,结合古地磁及地震属性,分析了研究区沙三段火山岩岩相展布特征,建立了沙三段火山岩岩相模式;总结了火山岩岩相及岩性对火山岩储层发育程度的控制作用,为油田的勘探生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凹陷 岩性 岩相模式 储集层控制因素
下载PDF
油田企业计算机数据管理与维护工作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乔森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第5期274-274,共1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油田企业中,计算机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工具,储存了十分重要的数据。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计算机中的数据非常容易遭到破坏,会给油田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油田企业必须加强计算机数据的管理和...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油田企业中,计算机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工具,储存了十分重要的数据。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计算机中的数据非常容易遭到破坏,会给油田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油田企业必须加强计算机数据的管理和维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影响油田企业计算机数据安全的因素,然后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计算机数据管理和维护的对策,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 信息技术 管理 油田 维护
下载PDF
浅析断层区开发中的静态影响因素的探讨
14
作者 庚琪 《化工管理》 2015年第20期85-85,共1页
断层区油藏构造复杂,砂体发育非均质性强,长期的注水开发使得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因此,特高含水期的二类油层上返以及三次加密井的布署,应在充分考虑断层区开发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基础上,动静结合,精雕细刻,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断层区潜力。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断层 高含水 加密井 剩余油
下载PDF
潜山油气运移条件分析与研究——以辽河西部西斜坡为例
15
作者 李德华 《化工管理》 2019年第11期208-209,共2页
本文主要以辽河油田西部凹陷西斜坡为例,对潜山油气运移的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阐述了西斜坡潜山圈闭的概况,然后从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和油气运移的主要路径两方面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潜山的油气以侧向运移为主... 本文主要以辽河油田西部凹陷西斜坡为例,对潜山油气运移的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阐述了西斜坡潜山圈闭的概况,然后从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和油气运移的主要路径两方面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潜山的油气以侧向运移为主,油气沿凹陷上倾方向,由洼陷至斜坡、由低至高、由近油源圈闭向远油源圈闭运移,油气运移的主要路径有潜山、断面、不整合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潜山 辽河 元古界 油气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北部中带-苏里格庙地区苏10块沉积相研究
16
作者 陈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第27期290-290,共1页
为了落实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北部中带-苏 10 区块有利储集相带, 明确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及接替资源潜力.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 运用沉积学原理和方法, 利用现有资料, 结合邻区地层和沉积相研究成果, 落实苏 10低渗透区块沉积背景、 ... 为了落实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北部中带-苏 10 区块有利储集相带, 明确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及接替资源潜力.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 运用沉积学原理和方法, 利用现有资料, 结合邻区地层和沉积相研究成果, 落实苏 10低渗透区块沉积背景、 沉积类型及物源方向.依据沉积物源方向预测沉积相分布规律, 预测储层有利区, 为井位部署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沉积相 苏10区 低渗透
下载PDF
地震沉积学在三角洲沉积体系分析中的应用——以辽河东部凹陷牛居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松 邢磊 +3 位作者 李倩倩 郭强 关欣 高伟强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1年第4期453-461,共9页
辽河东部凹陷牛居地区沙三上亚段主要储层为辫状河三角洲砂体,由于储层横向变化大、岩性复杂多变,常规的地震—沉积分析方法应用效果不佳。为更准确地刻画有利沉积相带,引用地震沉积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借鉴陆相沉积盆地的研究实践,提出... 辽河东部凹陷牛居地区沙三上亚段主要储层为辫状河三角洲砂体,由于储层横向变化大、岩性复杂多变,常规的地震—沉积分析方法应用效果不佳。为更准确地刻画有利沉积相带,引用地震沉积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借鉴陆相沉积盆地的研究实践,提出了适用于本工区的地震沉积学研究流程。结合井震标定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将沙三上亚段分为四个砂层组,在等时地层格架下,利用低频资料对主河道砂体的敏感性识别主河道发育位置,通过90°相位转换,赋予地震反射岩性意义,优选地震属性展开等时地层切片分析识别主要相带分布范围。实践表明,利用地震沉积学可实现三角洲沉积相带的精细刻画,对明确有利相带分布及沉积体系演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井震结合 分频技术 90°相位转换 沉积相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主要技术措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雪莹 《化工管理》 2018年第6期197-197,共1页
我国陆上很多油田都已经进入高含水期,多数油井的含水高达90%,严重影响了油田的采油率和产量。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高含水油田的情况,然后结合高含水油田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针对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措施,希望可以对从事石油开... 我国陆上很多油田都已经进入高含水期,多数油井的含水高达90%,严重影响了油田的采油率和产量。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高含水油田的情况,然后结合高含水油田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针对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措施,希望可以对从事石油开发的专业人员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从而促进我国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田 提高采收率 技术措施
下载PDF
现代测绘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探讨
19
作者 秦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18年第12期366-366,共1页
本文对现代测绘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主要总结归纳了目前比较流行的测绘技术及其在油田生产和管理中的应用,以期给从事测绘工作的相关人员一定的借鉴和参考,让测绘新技术、新方法更好地为油田勘探开发服务,从而促进我国... 本文对现代测绘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主要总结归纳了目前比较流行的测绘技术及其在油田生产和管理中的应用,以期给从事测绘工作的相关人员一定的借鉴和参考,让测绘新技术、新方法更好地为油田勘探开发服务,从而促进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绘技术 石油 生产 油田 管理
下载PDF
构造应力场分析技术在大民屯凹陷裂缝预测中的研究及应用
20
作者 崔广智 《云南化工》 CAS 2018年第12期85-86,共2页
大民屯凹陷沙四段具备良好的致密油成藏地质条件,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采用构造应力场分析技术对大民屯凹陷沙四段致密油的裂缝发育情况进行了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后续致密油的勘探开发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裂缝预测 构造应力场 大民屯 致密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