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要深刻反思新文化运动的科学观
1
作者 李正风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19年第1期14-16,共3页
以1915年《新青年》杂志创刊为标志,由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等接受过西方教育的思想先锋发起了以改造旧文化、引入新思潮为目的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树立了'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对此后中国政治、文化的发... 以1915年《新青年》杂志创刊为标志,由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等接受过西方教育的思想先锋发起了以改造旧文化、引入新思潮为目的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树立了'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对此后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新文化运动时期形成的'科学观'及其与政治观念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观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下载PDF
政府支持科学的制度探索——NSF与NSFC创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武晨箫 李正风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3-202,共10页
自创立以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在两国科技事业发展和科技体制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NSF和NSFC分别成立于市场体制和计划体制之下,对二者的创立过程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一方面,NSF和NSFC都... 自创立以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在两国科技事业发展和科技体制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NSF和NSFC分别成立于市场体制和计划体制之下,对二者的创立过程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一方面,NSF和NSFC都创生于两国科研体制转型的关键阶段,是政府支持科学的制度探索;另一方面,二者在政策提议的主体、希望解决的问题以及共识塑造中的结盟和争论等方面存在差异,是两国深层社会结构的折射。总的来说,NSF和NSFC的成立分别表现出“理念先行”和“实践先行”的特点,各自在市场体制和计划体制下构建了国家支持科学的新途径,深刻地改变了政府与科学的关系。“政府如何支持科学”这一命题不仅是NSF和NSFC创立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当前各国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并表现出新的内涵和特征。面对科学这一没有止境的前沿,中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需要社会各界在理论和实践中共同探索这一问题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F NSFC 创立历程 科学基金制 科技政策
原文传递
托马斯·休斯“技术-社会系统”思想探微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海红 邱惠丽 李正风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6-30,43,共6页
通常对休斯思想的理解定位于"技术系统观"或"技术系统方法",这种定位无助于把握休斯思想的精髓。本文通过对休斯思想的系统阐述,说明其思想的独到之处在于采用了"技术-社会系统"这一视角,透过这一视角,... 通常对休斯思想的理解定位于"技术系统观"或"技术系统方法",这种定位无助于把握休斯思想的精髓。本文通过对休斯思想的系统阐述,说明其思想的独到之处在于采用了"技术-社会系统"这一视角,透过这一视角,休斯才能洞见大技术系统变迁过程中技术与社会互动互构的变迁特征。休斯的"技术-社会系统"思想,打破了技术与社会的二分观念,将对技术系统变迁的理解提高到一种新的维度,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休斯 技术-社会系统 技术与社会
原文传递
“地球工程”引发的伦理争论:溯源、维度与反思 被引量:2
4
作者 邱惠丽 李正风 闫瑞峰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6-103,共8页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备选方案,平流层气溶胶注入式地球工程在部署之前就引起了广泛的伦理争议。究其原因,在于地球工程的公共性、技术原理的集成性、人为介入的设计性、实验与部署的同步性、极大的不确定性,并被视为一种特殊的科技想象...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备选方案,平流层气溶胶注入式地球工程在部署之前就引起了广泛的伦理争议。究其原因,在于地球工程的公共性、技术原理的集成性、人为介入的设计性、实验与部署的同步性、极大的不确定性,并被视为一种特殊的科技想象。地球工程的已有伦理争论被纳入哲学、宗教、技术、环境、社会五个不同维度的分析框架中,以呈现其整体性。地球工程引发的多维伦理争论,对于新兴技术的伦理与治理问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新兴技术的创新发展,需要构建伦理的软着陆机制,需要持有反思性发展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工程 伦理问题 反思性发展
下载PDF
实验室的“去科学化”与面向“真实世界”——基于实验室“范型”的演变研究
5
作者 俞鼎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40,共7页
随着技术风险的社会化与社会改革的技术化,技术实验愈发嵌入到真实世界中发生,紧密参与到了社会治理,而基于培根契约的实验室制度却在制造危机,这就有了重塑实验室边界的问题。基于形态发生学的视角,通过考察不同实验室"范型"... 随着技术风险的社会化与社会改革的技术化,技术实验愈发嵌入到真实世界中发生,紧密参与到了社会治理,而基于培根契约的实验室制度却在制造危机,这就有了重塑实验室边界的问题。基于形态发生学的视角,通过考察不同实验室"范型"——容器形态、规训形态——之间的演变机制,在此基础上论证"小生境"形态的实验场景的合理性,并就"技术-社会"实验系统的规范性要求做出说明。以上研究表明,基于实验驱动的新科学社会契约正在形成,但机遇与挑战并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范型 社会治理 形态发生学
原文传递
公众参与创新的社会网络:创客运动与创客空间 被引量:219
6
作者 徐思彦 李正风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89-1796,共8页
技术与社会的协同发展催生创新组织形式的不断演变。近年来,信息技术与生产技术进一步融合,重构了传统的制造业和创新活动的边界,正在蓬勃发展的"创客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文献调研、历史分析与参与式观察,... 技术与社会的协同发展催生创新组织形式的不断演变。近年来,信息技术与生产技术进一步融合,重构了传统的制造业和创新活动的边界,正在蓬勃发展的"创客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文献调研、历史分析与参与式观察,本文追溯创客运动发展的历史,对创客运动和创客空间的概念、模式及特征展开初步分析,进而总结了创客空间的创新模式。本文认为,创客运动的发展根植于不断扩展的全球"创客空间"网络,显示出了以开源、大众创新为特征的新型创新模式,成为数字世界真正颠覆实体世界的助推器。本质上,创客运动代表了公众参与创新的新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客 创客运动 创客空间 大众创新 个人制造
原文传递
科学奖励中的个人与集体——以青蒿素获奖引发争论事件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正风 张改珍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0-814,共5页
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拉斯克医学奖,在中国引发了关于科学奖励中个人与集体关系的争论。本文在阐明青蒿素大协作背景及发现过程的基础上,分析并比较中国科学承认和奖励中"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与美国科学奖励中注重独创性和个... 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拉斯克医学奖,在中国引发了关于科学奖励中个人与集体关系的争论。本文在阐明青蒿素大协作背景及发现过程的基础上,分析并比较中国科学承认和奖励中"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与美国科学奖励中注重独创性和个人发现优先权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最后本文讨论了如何处理科学奖励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指出个人导向的奖励制度与个人产权为基础的国家产权结构,集体导向的奖励制度与公共产权结构密切联系,并认为两种奖励制度各有优劣,如何在制度设计中更好地处理科学奖励中集体与个体的关系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获奖 科学奖励 个人 集体 个人产权 公共产权
原文传递
卓越计划与政府资助公共研究的新模式:特征、动因及其挑战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翘楚 李正风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81,共8页
近年来,卓越计划作为一种新的资助模式逐渐兴起,体现了政府资助公共科学研究模式的变革,即从资助机构、资助个人向资助卓越研究中心转变。本文对卓越计划的特征、实施动因以及面临的挑战展开分析。本文认为,科技资源全球流动配置加速、... 近年来,卓越计划作为一种新的资助模式逐渐兴起,体现了政府资助公共科学研究模式的变革,即从资助机构、资助个人向资助卓越研究中心转变。本文对卓越计划的特征、实施动因以及面临的挑战展开分析。本文认为,科技资源全球流动配置加速、全球科技人才竞争加剧、以及科研活动从单学科研究向跨学科研究转变共同推动了卓越计划的产生与发展。卓越计划的实施也面临着风险和挑战,会进一步激化卓越与公平的矛盾。解决卓越与公平矛盾的关键在于通过制度调节实现卓越结果对公平的补偿,进而逐渐构建卓越的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计划 卓越中心 政府 科研资助
原文传递
基于“集体实验”的新兴技术治理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俞鼎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5-392,共8页
社会治理需要技术创新的赋能,但技术创新风险的“时滞效应”又是社会治理的对象,这导致现代技术创新与技术治理在逻辑与实践上有了内在的协同性和反身性,即新兴技术的创新发展离不开适应性治理体系的同步建构。因此,科学实验向真实世界... 社会治理需要技术创新的赋能,但技术创新风险的“时滞效应”又是社会治理的对象,这导致现代技术创新与技术治理在逻辑与实践上有了内在的协同性和反身性,即新兴技术的创新发展离不开适应性治理体系的同步建构。因此,科学实验向真实世界的经验延伸带来的治理困境,要求公众与专家的集体参与,通过探索性实践来直面不确定性,这就有了“集体实验”这一协同式创新-治理模式。基于STS视域和互构论的角度,集体实验现象的产生可以得到系统阐述,进而得以概念化,并对作为新兴治理模式的集体实验的实践路径做出规范性说明,以期对“作为真实世界实验的技术发展”这一新兴的STS主题进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集体实验 新兴技术治理 真实世界实验
原文传递
基因编辑技术治理的三维伦理考量:问题、困境与求解 被引量:6
10
作者 闫瑞峰 张慧 邱惠丽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4-110,共7页
基因编辑技术在人体的广泛应用会带来多维伦理治理问题。基因编辑技术在技术风险、人性道德、社会秩序和治理实践等层面形成四大基本伦理问题,由此造成四大伦理困境:基因编辑技术的不确定性带来安全伦理困境;改变个体道德基础导致生命... 基因编辑技术在人体的广泛应用会带来多维伦理治理问题。基因编辑技术在技术风险、人性道德、社会秩序和治理实践等层面形成四大基本伦理问题,由此造成四大伦理困境:基因编辑技术的不确定性带来安全伦理困境;改变个体道德基础导致生命体存在的正当性困境;系列伦理失序问题带来社会公正伦理困境;多元治理主体利益诉求的差异性引起伦理治理混乱困境。求解基因编辑技术伦理治理的四重伦理问题和困境,可尝试采取四大伦理策略予以破局:一是用负责任创新的审慎态度对待基因编辑技术,破解技术安全伦理困境;二是做好人性道德本体论的理论创新准备,破解生命体存在的正当性伦理困境;三是追求制度正义,破解社会公正伦理困境;四是寻求多元共识的伦理治理原则,破解区域自治与全球共治的伦理治理混乱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技术 伦理 社会 治理
原文传递
中国科技创新体系制度基础的变革——历程、特征与挑战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正风 武晨箫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29-1734,1751,共7页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伴随着科技创新体系制度基础的变革,探讨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科技创新体系制度基础变革的历程、特征及其挑战,有助于继承、发扬以往改革实践的历史经验,理解当下中国科技创新体系面临的挑战,把...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伴随着科技创新体系制度基础的变革,探讨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科技创新体系制度基础变革的历程、特征及其挑战,有助于继承、发扬以往改革实践的历史经验,理解当下中国科技创新体系面临的挑战,把握未来中国科技创新体系改革的方向。本文从三个阶段分析了中国科技创新体系制度基础形成和变革的历史,总结了制度基础变革的特征与实践经验,并从防止旧体制复归、增强探索新道路的能力、全面认识市场体制的深刻内涵和塑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体系等方面探讨了深化改革可能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体系 制度基础 改革 科技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