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粮糖蜜的聚羟基脂肪酸酯发酵培养基优化与中试放大
1
作者 李舒婷 袁凯 +8 位作者 李华 周卫强 唐堂 杨小凡 刘海军 李方亮 李凡 李义 彭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6-223,共8页
为促进绿色生物基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发展,推进非粮糖蜜发酵等工艺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运行,压缩PHA发酵成本,提高生产强度,该研究以盐单胞菌(Halomonos sp.)TD01为发酵菌株,基于非粮糖蜜原料发酵生产PHA。通过单因素试验和... 为促进绿色生物基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发展,推进非粮糖蜜发酵等工艺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运行,压缩PHA发酵成本,提高生产强度,该研究以盐单胞菌(Halomonos sp.)TD01为发酵菌株,基于非粮糖蜜原料发酵生产PHA。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并调整补料培养基后进行中试放大验证。结果表明,生产PHA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糖蜜添加量33.2 g/L,尿素添加量2.5 g/L,硫酸铵添加量2.2 g/L。在此优化条件下,PHA产量为3.12 g/L。通过2 L扩大发酵罐培养得到PHA总产量达到67.36 g/L,较优化前产量增长142.13%;5 kL中试发酵得到PHA总产量为51.16 g/L,较优化前产量增长了83.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脂肪酸酯 糖蜜 发酵培养基 响应面优化 中试放大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玉米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常莉 翟晨 +4 位作者 钱承敬 史晓梅 张巍巍 罗云敬 张晓琳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7,共7页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动物饲料来源。为实现精准化营养和自动化加工,在玉米种植、仓储、深加工、饲用等领域,玉米的营养品质、安全指标及种子质量等备受关注。传统的化学检测方法会对样品产生破坏,耗时耗力,并且需要专业的技术人...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动物饲料来源。为实现精准化营养和自动化加工,在玉米种植、仓储、深加工、饲用等领域,玉米的营养品质、安全指标及种子质量等备受关注。传统的化学检测方法会对样品产生破坏,耗时耗力,并且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进行操作,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玉米检测需求。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多组分同时分析等优点。本文主要综述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检测玉米的化学成分、安全指标、种子质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玉米的品质评价、种质选择等方面的检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快速检测 玉米 品质评价 种子质量
下载PDF
威士忌制备过程中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3
作者 陈文波 张一 +4 位作者 李小燕 杨海莺 牛丽敏 赵凯 李慧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7,共10页
威士忌是麦芽经糖化、发酵、蒸馏、桶陈等工序制成的蒸馏酒。为明确麦汁发酵及蒸馏过程中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该研究以蒸馏麦芽为原料、以威士忌专用商业酵母为发酵剂制备威士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质... 威士忌是麦芽经糖化、发酵、蒸馏、桶陈等工序制成的蒸馏酒。为明确麦汁发酵及蒸馏过程中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该研究以蒸馏麦芽为原料、以威士忌专用商业酵母为发酵剂制备威士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技术检测原酒浆发酵及蒸馏过程中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基于馏分关键风味物质(气味活度值(OAV)>1)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结果表明,原酒浆中糖分、酒精度和主要酯类物质在第2天出现拐点;乙酸、丙酸和乳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增加,在第3天分别达到0.03 g/L、0.13 g/L和0.49 g/L。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可明显区分馏分。该研究结果可为威士忌发酵工艺优化及酒心摘取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士忌 原酒浆 理化指标 馏分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层次聚类分析
下载PDF
橡木在中国白酒陈酿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4
作者 叶力 丁子元 +3 位作者 李睿尧 皮雪媛 邓莉川 郝赛楠 《酿酒科技》 2024年第1期102-106,共5页
橡木桶陈酿法是西方烈酒使用的一种酒体增香处理法,普遍用于白兰地、威士忌等产品的生产。中国传统白酒主要应用陶罐和不锈钢罐储存,并依靠自身反应进行陈酿。本文介绍了橡木的分类及应用,探讨了目前橡木在白酒行业的应用进展。通过对... 橡木桶陈酿法是西方烈酒使用的一种酒体增香处理法,普遍用于白兰地、威士忌等产品的生产。中国传统白酒主要应用陶罐和不锈钢罐储存,并依靠自身反应进行陈酿。本文介绍了橡木的分类及应用,探讨了目前橡木在白酒行业的应用进展。通过对不同因素进行分析,为中国新风味和新品类白酒提供了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木 种类 陈酿 白酒 检测
下载PDF
GB 10769标准下挂面和米粉中关键营养素的研究
5
作者 孟金凤 张智勇 +3 位作者 张雨琦 刘斌 王黎明 应剑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年第8期36-43,共8页
目的:分析GB 10769标准下等质量的挂面和米粉的营养素含量、淀粉和锌元素吸收的差异,为深入研究辅食营养和选择辅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4个符合GB 10769的挂面和米粉,采用营养素检测、体外模拟消化、低温超声裂解细胞、人结肠腺癌... 目的:分析GB 10769标准下等质量的挂面和米粉的营养素含量、淀粉和锌元素吸收的差异,为深入研究辅食营养和选择辅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4个符合GB 10769的挂面和米粉,采用营养素检测、体外模拟消化、低温超声裂解细胞、人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模拟营养素的吸收。结果:等质量的挂面和米粉中挂面的蛋白质总量约为米粉的1.2~1.8倍,挂面的婴幼儿的必需氨基酸约为米粉的1.3倍。品牌1、品牌2中米粉添加糖约占0.97、0.56 g/100 kJ,粒径由小到大分别为:品牌2米粉<品牌1米粉<品牌2挂面食糜<品牌1挂面食糜,对应其体外模拟消化的淀粉水解率分别为(98.85±5.32)%、(85.7±5.70)%、(90.32±5.32)%、(81.91±1.91)%。葡萄糖的吸收率基本均接近100%。等量锌含量下,Caco-2细胞受挂面组的消化产物比受米粉组的消化产物中的锌元素摄取的含量较高。组氨酸和谷氨酸均能促进Caco-2细胞对锌的摄取。结论:等质量的挂面和米粉,挂面中含有更多的必需氨基酸,更少的添加糖,更高的锌元素吸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 10769 挂面 米粉 淀粉 模拟消化吸收
下载PDF
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粮谷中20种真菌毒素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子琨 史晓梅 +5 位作者 何卓霖 钱承敬 翟晨 张巍巍 罗云敬 谢云峰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共9页
建立了QuEChERS(快速、简单、便宜、有效、可靠、安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粮谷中20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水-甲酸(80∶18∶2)混合溶液提取后,使用无水硫酸镁(MgSO 4)、N-丙基乙二胺(PSA)、十八烷基键合硅胶吸附剂(C... 建立了QuEChERS(快速、简单、便宜、有效、可靠、安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粮谷中20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水-甲酸(80∶18∶2)混合溶液提取后,使用无水硫酸镁(MgSO 4)、N-丙基乙二胺(PSA)、十八烷基键合硅胶吸附剂(C18)净化以后,取一定体积上清液在40℃水浴条件下氮吹浓缩至干,使用甲醇-水-甲酸(30∶70∶0.1)混合溶液复溶,真菌毒素目标物经C 18色谱柱进行洗脱分离,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外标法进行结果定量。20种真菌毒素在一定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 2>0.99),在低、中、高3个浓度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61%~11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n=6),检出限为0.17~6.67μg/kg,定量限为0.5~20μg/kg,满足GB/T 27404—2008中对实验室质量控制和食品理化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粮谷 真菌毒素
下载PDF
地衣芽孢杆菌的特性及其在生猪养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杨鑫 孙浩轩 +10 位作者 陈影 王慧丽 金渭武 郭世堂 朱威宇 谭剑 安泰 卢宗梅 李凡 李义 佟毅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28,35,共7页
我国是全球猪肉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生猪养殖行业是关系到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行业。随着养殖产业的升级与发展,绿色生态养猪新模式的推进,通过营养调控改善生猪健康、提高生猪生产成绩、提升猪肉品质,成为生猪养殖业重点关注的话题。... 我国是全球猪肉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生猪养殖行业是关系到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行业。随着养殖产业的升级与发展,绿色生态养猪新模式的推进,通过营养调控改善生猪健康、提高生猪生产成绩、提升猪肉品质,成为生猪养殖业重点关注的话题。地衣芽孢杆菌作为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菌,具有耐高温、耐酸碱、耐胆盐、产酶、产抑菌活性物质等特点,不仅可以促进生猪生长、改善肠道健康、提高免疫,还可以有效降解毒素、控制猪舍环境,是最具潜力的抗生素替代品之一。本文旨在综述地衣芽孢杆菌的饲料原料预消化、调节肠道菌群、降解毒素、降低氨氮等特性,及其对生猪腹泻控制、肠道健康、机体免疫、生长性能、饲料毒素降解、猪舍环境控制的积极作用,以其为当前生猪养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生猪 肠道健康 免疫功能 毒素降解 环境控制
下载PDF
白酒中四甲基吡嗪形成机制及相关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孙玉婷 郑晓卫 +4 位作者 叶力 陈玉红 杨鑫 刘沛通 丁子元 《酿酒科技》 2023年第1期130-136,共7页
中国白酒历史悠久,随着“健康中国”的提出,消费者对于白酒健康层面的需求愈加显著,越来越多学者开始致力于白酒中四甲基吡嗪的研究。本文从白酒酿造过程中四甲基吡嗪的生成方式和主要积累环节,高产四甲基吡嗪菌株的分离筛选与强化应用... 中国白酒历史悠久,随着“健康中国”的提出,消费者对于白酒健康层面的需求愈加显著,越来越多学者开始致力于白酒中四甲基吡嗪的研究。本文从白酒酿造过程中四甲基吡嗪的生成方式和主要积累环节,高产四甲基吡嗪菌株的分离筛选与强化应用以及四甲基吡嗪的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得出其生成方式主要为生物反应,高温制曲与高温堆积过程为四甲基吡嗪的主要产生环节,高产四甲基吡嗪菌株也多从上述环节分离获得,并应用于强化制曲、强化堆积发酵及多环节联合应用等研究场景。鉴于白酒发酵过程中样品体系的复杂性及含量低的特点,学者们纷纷建立了优化萃取和检测手段,用于四甲基吡嗪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旨在提升日常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四甲基吡嗪 健康因子 产生方式 强化应用 检测方法
下载PDF
茶与乳制品中关键成分的相互作用及对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瑾凯 应剑 +5 位作者 王勇 王黎明 杨脉 钟天白 牛兴和 董志忠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年第5期39-44,共6页
目的:探究茶与乳制品中关键成分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体内消化过程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茶叶成分、乳成分、相互作用、消化、健康的相关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等国内外数据库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结果:茶叶... 目的:探究茶与乳制品中关键成分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体内消化过程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茶叶成分、乳成分、相互作用、消化、健康的相关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等国内外数据库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结果:茶叶中的茶多酚会与乳制品中的蛋白质通过共价或非共价形式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多酚-蛋白复合物,不仅影响茶和乳制品成分在人体内的消化和代谢过程,而且对茶和乳制品原有的抗氧化、抗癌、抑菌作用产生影响。结论:多酚-蛋白复合物的形成会对茶和乳制品中的各类成分的体内消化过程产生影响,对人体健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乳蛋白 相互作用 健康作用
下载PDF
油脂精炼加工中反式脂肪酸和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风险因子防控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万平 董华 +6 位作者 闫军剑 张惠兴 任一飞 周万祥 李洁艳 王翔宇 王风艳 《现代食品》 2023年第1期183-187,共5页
食用植物油的精炼工序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3-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等风险因子。本文主要针对植物油脂加工过程中过度精炼导致危害风险因子伴生等难题,研究不同工段工艺对TFA、3-MCPDE、GEs含量产生的影响,从而通过控制工艺参数来降低... 食用植物油的精炼工序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3-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等风险因子。本文主要针对植物油脂加工过程中过度精炼导致危害风险因子伴生等难题,研究不同工段工艺对TFA、3-MCPDE、GEs含量产生的影响,从而通过控制工艺参数来降低危害风险因子的产生。结果表明,脱嗅工段是形成TFA、3-MCPDE和GEs的关键工段,反应温度越高,越促进TFA、3-MCPDE和GEs的生成。做好脱嗅温度与时间的精准控制是防控TFA、3-MCPDE和GEs风险因子产生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反式脂肪酸 3-氯丙醇酯 缩水甘油酯
下载PDF
红糖营养成分评估与健康功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车夏宁 陈海军 +7 位作者 王宝 李一 陆婉瑶 徐光辉 梁幼飞 邓国强 黄振红 赵抒娜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4-200,共7页
红糖是一种传统糖品,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饮用习惯,同时也是一种非分蜜糖,保留了甘蔗中的诸多营养成分。文章通过调研国内外文献,对国内的红糖以及世界范围内非分蜜糖的营养成分(包括矿物质、维生素、酚类、氨基酸、脂肪醇等)进行了整理... 红糖是一种传统糖品,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饮用习惯,同时也是一种非分蜜糖,保留了甘蔗中的诸多营养成分。文章通过调研国内外文献,对国内的红糖以及世界范围内非分蜜糖的营养成分(包括矿物质、维生素、酚类、氨基酸、脂肪醇等)进行了整理与评估,同时综述了红糖以及非分蜜糖的潜在健康功效,以期为更深入地阐述红糖的营养与功效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糖 非分蜜糖 营养成分 健康功效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内涵与创新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于明璐 郭斐 +3 位作者 卞祺 董笑晨 王霰 牛羿 《现代食品》 2017年第19期1-5,共5页
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发展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然后对食品营养健康产业进行界定,据此对产业中细分行业的框架进行搭建,并建立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创新发展闭环模式,形成按需研发循环和产业运作循环,并以北京地区为例,提出食... 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发展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然后对食品营养健康产业进行界定,据此对产业中细分行业的框架进行搭建,并建立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创新发展闭环模式,形成按需研发循环和产业运作循环,并以北京地区为例,提出食品营养健康产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营养健康产业 行业细分 创新发展模式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下载PDF
食用油营养研究进展与健康声称管理现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静茹 赵瑾凯 +4 位作者 王晨 陈鑫 王黎明 应剑 孟庆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共9页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与食用油种类的增加,食用油的营养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食用油营养成分研究进展,包括脂肪酸类营养成分和微量营养成分,以及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食用油健康...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与食用油种类的增加,食用油的营养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食用油营养成分研究进展,包括脂肪酸类营养成分和微量营养成分,以及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食用油健康声称管理法规标准现状,综合分析影响食用油健康声称的因素。建议我国应加强食品标签声称规范标准体系建设,立足食品与健康的综合关系,全面考量食品整体营养价值,这对消费者合理选择食用油以及提高健康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油 营养成分 健康声称 法规
下载PDF
不同交联度木薯羟丙基淀粉糊液性能研究
14
作者 杨小凡 田颖 +5 位作者 李睿尧 沈雪梅 李凡 李义 代建军 王小艳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71-175,共5页
通过对7种不同交联度的木薯变性淀粉(羟丙基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完全糊化后的糊液进行耐酸性、耐蒸煮性、抗剪切性等性能对比研究,探讨了不同交联度对木薯羟丙基淀粉糊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磷酸盐交联和羟丙基醚化共同改性... 通过对7种不同交联度的木薯变性淀粉(羟丙基淀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完全糊化后的糊液进行耐酸性、耐蒸煮性、抗剪切性等性能对比研究,探讨了不同交联度对木薯羟丙基淀粉糊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磷酸盐交联和羟丙基醚化共同改性处理的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的抗剪切和耐酸性能优于羟丙基淀粉;就5种交联羟丙基淀粉而言,HPST3的耐盐性能较差,但其他4种淀粉在一定交联范围内,糊液耐盐性能与交联度有关,随着交联度增大其耐盐性能也随之提高,另外2种羟丙基淀粉在一定氯化钠添加量的范围内也表现出较为出色的耐盐性能;在5种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中,抗剪切性能和耐酸性能随着交联度增大而下降。结合各淀粉性能可知,交联度中等的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可应用于蚝油等高盐环境中及酸奶等酸性环境中;羟丙基淀粉可应用于低速搅拌及耐蒸煮的烘焙预拌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羟丙基淀粉 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 黏度
下载PDF
PHA生产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15
作者 刘海军 唐堂 +10 位作者 汤维涛 周浩 彭松松 张广昊 姚福伟 李舒婷 周卫强 彭超 李凡 李义 安泰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76-183,共8页
随着生物基可降解材料领域逐步拓展,逐渐涌现出一批新兴的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便是其中之一,它具有完全可降解的特性,同时结合生物发酵催化合成技术已经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然而PHA的生产成本一直是困扰研究和行业发展的重要... 随着生物基可降解材料领域逐步拓展,逐渐涌现出一批新兴的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便是其中之一,它具有完全可降解的特性,同时结合生物发酵催化合成技术已经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然而PHA的生产成本一直是困扰研究和行业发展的重要难题,寻找和开发可替代单一碳源的高成本工艺及原料已经箭在弦上。阐述了混合微生物培养(MMC)技术、活性污泥发酵工艺以及非粮原料在PHA合成上的应用,希望能够给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的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同时也是对近20年来在该领域的技术发展动向进行总结,以期对PHA的工业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材料 聚羟基脂肪酸酯 混合微生物培养 活性污泥
下载PDF
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商业模式改进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曲锴锐 郭斐 +3 位作者 赵芃 宗蕊 荣怡 牛羿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分析了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市场现有的商业模式,据此进一步探索了现阶段商业模式的创新形式并进行了梳理。最终通过结合新的技术趋势,对未来产业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模型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食品营养健康产业 商业模式 模型分析
下载PDF
白酒生产中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朱明 郑晓卫 +6 位作者 殷红 谌松强 赵湖 孙玉婷 范佳硕 丁子元 陈晓园 《酿酒科技》 2023年第2期95-101,106,共8页
随着白酒行业的高速发展,白酒生产过程动态监测是保障行业高质量发展和智能化转型的重要环节,但传统检测过程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无法适应新时代产业对生产工艺的优化控制及过程管理要求,寻求高效和便捷的检测方法十分迫切。文章综述了目... 随着白酒行业的高速发展,白酒生产过程动态监测是保障行业高质量发展和智能化转型的重要环节,但传统检测过程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无法适应新时代产业对生产工艺的优化控制及过程管理要求,寻求高效和便捷的检测方法十分迫切。文章综述了目前白酒生产过程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从原辅料检验、生产过程控制和成品检验等多个过程介绍其应用情况,旨在为白酒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和产品质量稳定提供帮助,为白酒产业向智能制造迈进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快速 检测 生产过程
下载PDF
智能真菌毒素消减机对玉米中真菌毒素的脱除效果研究
18
作者 刘晓萌 王寿南 +2 位作者 沈玉现 张晓琳 申海云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11期108-110,121,共4页
玉米穗腐病不仅会造成玉米减产、籽粒品质降低,还会产生真菌毒素污染谷物,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选用智能真菌毒素消减机对不同真菌毒素污染水平的玉米进行柔性擦皮处理,采用国标方法测定处理前后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和玉米赤... 玉米穗腐病不仅会造成玉米减产、籽粒品质降低,还会产生真菌毒素污染谷物,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选用智能真菌毒素消减机对不同真菌毒素污染水平的玉米进行柔性擦皮处理,采用国标方法测定处理前后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的变化。结果显示,低污染水平玉米(DON≤1 000μg·kg^(-1)、ZEN≤200μg·kg^(-1))经真菌毒素消减机处理,每处理1次真菌毒素的脱除率达到15%~30%;高污染水平玉米(DON> 2 000μg·kg^(-1)、ZEN> 500μg·kg^(-1))经真菌毒素消减机处理,每处理1次真菌毒素的脱除率仅达到10%~20%。表明智能真菌毒素消减机能够去除玉米籽粒表面的真菌毒素,玉米加工过程可选用合适的清理工艺,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呕吐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 智能真菌毒素消减机 脱除率
下载PDF
柔性刮擦机对小麦中真菌毒素的脱除效果研究
19
作者 刘晓萌 王寿南 +2 位作者 张涛 张晓琳 申海云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19期112-114,共3页
小麦赤霉病不但会造成小麦减产、降低籽粒品质和价值,还可能会导致真菌毒素污染。本文采用柔性刮擦机对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不同污染水平的小麦进行柔性刮擦处理,采用国标方法测定处理前后呕吐毒素的变化。结果显示,低污染水平... 小麦赤霉病不但会造成小麦减产、降低籽粒品质和价值,还可能会导致真菌毒素污染。本文采用柔性刮擦机对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不同污染水平的小麦进行柔性刮擦处理,采用国标方法测定处理前后呕吐毒素的变化。结果显示,低污染水平(DON<3000μg·kg^(-1))的小麦经过柔性刮擦机的柔性打击、刮擦、磨削,呕吐毒素的脱除率可达66.2%及以上;而对于呕吐毒素污染严重的小麦(DON>5000μg·kg^(-1)),呕吐毒素多分布于籽粒内部,柔性刮擦机对呕吐毒素的脱除率仅达到12.8%。工业生产中可根据真菌毒素的污染程度,选用柔性刮擦机对小麦中真菌毒素进行脱除,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呕吐毒素 柔性刮擦机 脱除率
下载PDF
不同脱色剂对油脂中叶绿素脱除的影响
20
作者 李世磊 程倩 +3 位作者 初柏君 高开放 王风艳 李晓龙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4,77,共5页
为筛选高效脱除叶绿素的脱色剂,为油脂工业生产中脱色剂的精准使用提供参考,以大豆油和菜籽油为例,采用不同种类脱色剂进行脱色,分析脱色剂参数(比表面积、介孔面积、孔道结构)对叶绿素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主要的矿物类脱色剂... 为筛选高效脱除叶绿素的脱色剂,为油脂工业生产中脱色剂的精准使用提供参考,以大豆油和菜籽油为例,采用不同种类脱色剂进行脱色,分析脱色剂参数(比表面积、介孔面积、孔道结构)对叶绿素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主要的矿物类脱色剂对叶绿素的脱除能力强弱为活性白土>凹凸棒土>膨润土,活性白土对叶绿素的脱除效果与其比表面积或介孔面积呈正相关关系;活性炭对叶绿素的脱除效果与其比表面积没有明确的相关性,但与其介孔面积呈正相关关系,当活性炭介孔面积从3.8 m^(2)/g提升至275.4 m^(2)/g时,叶绿素脱除率提升了140.8%;单以介孔面积无法明确判定不同种类脱色剂如活性炭与活性白土对叶绿素的脱除效果,应结合脱色剂的大孔孔容进行判定。综上,对于相同的脱色剂,可以用介孔面积判定脱色剂对叶绿素脱除能力的强弱,而对于不同种类的脱色剂,介孔面积和大孔孔容是影响脱色剂对叶绿素脱除效果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脱除 脱色剂 吸附脱色 介孔面积 大孔孔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