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动车组轮装制动盘紧固连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杜利清 黄彪 +2 位作者 金文伟 胡小山 张海锋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20年第8期80-84,共5页
首先建立了制动盘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计算得到制动盘紧固件的工作载荷,采用VDI2230对制动盘紧固件进行设计校核,提出了紧固件组装预紧力要求。随后详细分析了扭矩控制法和扭矩转角控制法两种拧紧方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通过模拟组装试验... 首先建立了制动盘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计算得到制动盘紧固件的工作载荷,采用VDI2230对制动盘紧固件进行设计校核,提出了紧固件组装预紧力要求。随后详细分析了扭矩控制法和扭矩转角控制法两种拧紧方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通过模拟组装试验对比了两种方法对制动盘螺栓轴向力离散度和精度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扭矩转角法中起始扭矩和转角两个关键参数对螺栓连接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优的扭矩转角工艺参数。最后根据试验数据提出了制动盘装配过程质量评价策略。研究过程为制动盘螺栓设计计算和装配工艺制定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车组 轮装制动盘 紧固件 设计校核 质量评价策略
下载PDF
高速动车组轮装制动盘装配工艺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彪 杜利清 +1 位作者 金文伟 胡小山 《铁道车辆》 2021年第3期58-63,共6页
紧固件作为轮装制动盘与车轮连接的关键部件,其设计和装配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轮装制动盘的安全性能。文章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到制动盘紧固件的工作载荷,按照VDI 2230-1标准对制动盘紧固件进行设计校核,并提出了紧固件组装预紧力要求。... 紧固件作为轮装制动盘与车轮连接的关键部件,其设计和装配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轮装制动盘的安全性能。文章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到制动盘紧固件的工作载荷,按照VDI 2230-1标准对制动盘紧固件进行设计校核,并提出了紧固件组装预紧力要求。通过模拟组装试验对比了扭矩法和扭矩转角法两种方法对制动盘螺栓轴向力离散度和精度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扭矩转角法中起始扭矩和转角两个关键参数对螺栓连接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优的扭矩转角工艺参数,也为制动盘螺栓设计计算和装配工艺制定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车组 轮装制动盘 紧固件 设计校核 装配工艺
下载PDF
科技资源集成方法和商业模式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顾新建 顾复 +2 位作者 代风 陆群峰 翟翔 《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 2019年第4期1-11,共11页
将科技资源集成方法归纳为科技资源信息集成、组织集成、成套集成、模块集成、融合集成、能力集成等6种方法.采用科技资源集成方法将分散的、相关的、相似的科技资源集成为一体,以提高科技资源共享效率,促进产品创新和提高企业竞争力.认... 将科技资源集成方法归纳为科技资源信息集成、组织集成、成套集成、模块集成、融合集成、能力集成等6种方法.采用科技资源集成方法将分散的、相关的、相似的科技资源集成为一体,以提高科技资源共享效率,促进产品创新和提高企业竞争力.认为:科技资源信息集成是最基本的集成模式;科技资源成套集成和模块集成分别是利用科技资源相关性和相似性的优化集成;融合集成是将各种资源有机集成,通过先优化后集成,最终形成科技资源能力,提供服务,提高科技资源共享的水平和应用能力.研究表明:科技资源集成共享要有利于参与各方;各方的利益需要保证公平;整个过程需要透明、可评价;所集成各方的科技资源和利益需要保护.总之,科技资源集成需要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创新制度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资源 科技资源集成 商业模式 科技资源共享 模块集成
下载PDF
基于工作包的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陆群峰 顾新建 +1 位作者 王有虹 张晶 《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 2019年第3期1-9,25,共10页
为快速重用已有设计资源、实现高度灵活的个性化产品设计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包的模块化设计方法.首先将模块化技术从零部件模块化扩展到各类设计资源的模块化,从单一设计资源的模块化扩展到面向一组相似任务的多设计资源组合的工作... 为快速重用已有设计资源、实现高度灵活的个性化产品设计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包的模块化设计方法.首先将模块化技术从零部件模块化扩展到各类设计资源的模块化,从单一设计资源的模块化扩展到面向一组相似任务的多设计资源组合的工作包;然后,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基于工作包的模块化设计平台,以支持产品快速设计;最后,以城轨齿轮箱产品为对象对基于工作包的模块化设计方法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 工作包 设计方法 城轨齿轮箱
下载PDF
基于FKM准则的车辆齿轮箱强度评定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志新 王起梁 +1 位作者 方翁武 宫峰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9-103,共5页
详细解读和讨论了基于FKM准则进行强度评定的新方法,介绍使用局部应力法评估非焊接构件静强度和疲劳强度的详细步骤,该方法从标准试样的材料参数开始,根据不同的载荷、工艺、设计、材料、安全系数等因素进行全面的修正计算,得到构件的... 详细解读和讨论了基于FKM准则进行强度评定的新方法,介绍使用局部应力法评估非焊接构件静强度和疲劳强度的详细步骤,该方法从标准试样的材料参数开始,根据不同的载荷、工艺、设计、材料、安全系数等因素进行全面的修正计算,得到构件的临界静强度极限和临界疲劳强度极限,最终通过利用度指标评价结构的安全性。使用有限元法和该方法结合对某型车辆齿轮箱进行强度评估,计算得到齿轮箱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的利用率指标均符合要求,可安全服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评估 轨道车辆 齿轮箱 FKM准则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产品技术平台的智能化设计系统研制 被引量:2
6
作者 陆群峰 陈笃 +1 位作者 何一帆 施东生 《智慧轨道交通》 2022年第1期28-33,共6页
针对在产品技术平台上进行产品设计时的功能要求,提出了基于产品技术平台的信息化设计系统的开发方法;构建包含用户界面层、系统功能层、系统数据层和系统支撑层的智能化设计系统的四层次模型,搭建出具备集成化、智能化、协同化及开放... 针对在产品技术平台上进行产品设计时的功能要求,提出了基于产品技术平台的信息化设计系统的开发方法;构建包含用户界面层、系统功能层、系统数据层和系统支撑层的智能化设计系统的四层次模型,搭建出具备集成化、智能化、协同化及开放性特点的信息化系统。其中,功能层是整个系统的业务核心。通过功能层中自动化辅助功能的设计,将产品技术平台中的产品要素与技术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设计师在规范化、标准化的设计流程、方法、模块、工具的支撑与牵引下,智能化地完成各项设计活动。这样的设计方式,一方面减少了设计师的大量重复工作,提高了研发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成熟的技术资源与方法的重用,节省了管理成本,降低了产品质量风险。基于产品技术平台的智能化设计系统,实现了对公司精益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应用,实现了产品设计的全过程智能化辅助,为个性化定制的商业模式作出了实质性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技术平台 智能化辅助 信息化系统 个性化定制 精益
下载PDF
矿用自卸车分动箱热平衡的研究
7
作者 蒋中秋 常安全 《中国设备工程》 2016年第17期73-75,共3页
针对矿用自卸车分动箱试制过程出现的热平衡问题,经过理论分析及多次改进与试验,找出分动箱的热平衡与唇口密封、轴承座尺寸与形位公差以及齿轮的浸油深度等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有效降低分动箱温升的解决方案。本文研究结果可作为今... 针对矿用自卸车分动箱试制过程出现的热平衡问题,经过理论分析及多次改进与试验,找出分动箱的热平衡与唇口密封、轴承座尺寸与形位公差以及齿轮的浸油深度等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有效降低分动箱温升的解决方案。本文研究结果可作为今后相类似的平行轴类齿轮箱设计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 自卸车 分动箱 热平衡
下载PDF
基于多体动力学仿真的RV减速器角传动误差虚拟样机的建立 被引量:16
8
作者 常安全 张迎辉 +1 位作者 何卫东 王晓雨 《机械传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8-172,共5页
为研究摆线轮修形、轴承游隙对RV减速器角传动误差的影响,基于多体动力学仿真技术,结合目前最前沿的相对坐标系形位空间法和边界盒法的混合接触检验算法,建立齿轮之间的多体接触,运用弹簧力单元消除动力学仿真模型中冗余约束的同时,引... 为研究摆线轮修形、轴承游隙对RV减速器角传动误差的影响,基于多体动力学仿真技术,结合目前最前沿的相对坐标系形位空间法和边界盒法的混合接触检验算法,建立齿轮之间的多体接触,运用弹簧力单元消除动力学仿真模型中冗余约束的同时,引入轴承游隙,建立了一套包含摆线轮修形、轴承游隙、齿轮多体接触的RV减速器动力学仿真模型,运用多体动力学计算仿真,检验摆线轮特定齿廓修形条件下RV减速器角传动误差和不同轴承游隙等级的减速器角传动误差,为多体动力学仿真研究摆线轮修形和轴承游隙对RV减速器角传动误差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新的建模思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V减速器 角传动误差 多体动力学仿真 虚拟样机 接触
下载PDF
基于模态频率特征的浮钳盘式制动器盘块间法向接触刚度辨识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吕红明 钱坤才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8-393,共6页
盘式制动器广泛应用于交通工具和工业装备,在制动过程中出现的摩擦振动噪声和制动盘与制动块之间的接触摩擦作用有密切关系。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建立准确的制动器关键零件接触关系仍是当前制动器振动噪声研究的难点。基于接触刚度能... 盘式制动器广泛应用于交通工具和工业装备,在制动过程中出现的摩擦振动噪声和制动盘与制动块之间的接触摩擦作用有密切关系。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建立准确的制动器关键零件接触关系仍是当前制动器振动噪声研究的难点。基于接触刚度能够影响系统刚度从而改变制动盘模态频率的动力学特性,针对乘用车浮钳盘式制动器,提出一种基于模态频率特征的制动器盘块间法向接触刚度辨识方法。应用锤击模态试验测得不同制动压力条件下制动盘各模态的频率特征;基于ABAQUS软件建立约束条件下制动盘与制动块装配体的有限元模型,在1~10kHz范围内对该模型进行前7阶面外模态频率分析,辨识得到制动盘与制动块之间的法向接触刚度,并对接触刚度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制动压力的增加,由于制动块摩擦材料的孔隙度减小,接触刚度增大;随着制动盘模态阶次的提高,由于制动盘与制动块在谐振状态时其接触面积发生变化,接触刚度会先增大然后基本保持不变。该方法可用于建立准确的制动器盘块间接触关系,以开展制动器振动噪声仿真分析,能够提高计算精度,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式制动器 法向接触刚度 模态频率 参数辨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摆线轮齿廓高效离散插补算法及模块开发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宇超 王起梁 +1 位作者 常安全 蒋中秋 《机械传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0-164,187,共6页
针对摆线轮齿廓曲线,提出了一种根据曲率自动调整转角间距、以数值方法计算弓高误差的齿廓高效离散粗插补算法。基于该算法开发了摆线轮齿廓设计模块,并对比了等间距法、等步长法、等误差法及该算法的齿廓粗插补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可... 针对摆线轮齿廓曲线,提出了一种根据曲率自动调整转角间距、以数值方法计算弓高误差的齿廓高效离散粗插补算法。基于该算法开发了摆线轮齿廓设计模块,并对比了等间距法、等步长法、等误差法及该算法的齿廓粗插补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基于该设计模块,建立了齿廓离散插补与工程制图软件、三维建模软件以及数控机床的数据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线轮 离散插补 弓高误差 对比验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