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设排烟道的隧道中火灾烟气控制效果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范磊 曾艳华 何川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9年第2期206-212,共7页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设置有排烟道的隧道进行了火灾烟气控制的稳态、瞬态模拟分析;研究了在多种通风排烟方案及开启不同数量排烟风口的情况下,该隧道火灾烟气的蔓延特性和烟气控制效果。通过对不同工况的模拟比较研究,为设排烟道的... 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设置有排烟道的隧道进行了火灾烟气控制的稳态、瞬态模拟分析;研究了在多种通风排烟方案及开启不同数量排烟风口的情况下,该隧道火灾烟气的蔓延特性和烟气控制效果。通过对不同工况的模拟比较研究,为设排烟道的隧道推荐了适宜采用的两种控制火灾烟气的通风排烟方案,并从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角度证实了所推荐的方案是可行的。为设置有排烟道的隧道火灾烟气控制及紧急通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可指导人员安全撤离和消防扑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火灾 烟气控制效果 排烟道 排烟风口
下载PDF
深圳地铁3号线广深铁路桥桩基托换工程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鲁雪冬 毛学锋 许智焰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9-92,96,共5页
深圳地铁3号线穿越广深铁路解放路段,需要对该处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墩进行托换。针对施工场地地下水丰富、场地狭小、地质条件差的特点,结合连续梁及连续刚构桩基托换难点、重点,介绍了整个托换方案、步骤、托换新桩与重叠隧道的相互影... 深圳地铁3号线穿越广深铁路解放路段,需要对该处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墩进行托换。针对施工场地地下水丰富、场地狭小、地质条件差的特点,结合连续梁及连续刚构桩基托换难点、重点,介绍了整个托换方案、步骤、托换新桩与重叠隧道的相互影响和处理、托换旧桩破除方案以及对施工监测的要求,并对托换施工辅助措施和主要步骤进行了着重阐述。该项目目前已近成功实施,希望能为工程同行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托换 连续刚构 临时支架 工程设计
下载PDF
磨万铁路绿色通道工程设计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柯尧 《中国铁路》 2022年第5期47-52,共6页
新建磨万铁路是老挝境内首条大型铁路交通干线,针对当地没有铁路绿化设计相关规范和标准可循的难题,开展磨万铁路绿色通道工程设计研究。通过对磨万铁路沿线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分析,采用景观分区、现场试验、植物选型及配置等多种方法,... 新建磨万铁路是老挝境内首条大型铁路交通干线,针对当地没有铁路绿化设计相关规范和标准可循的难题,开展磨万铁路绿色通道工程设计研究。通过对磨万铁路沿线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分析,采用景观分区、现场试验、植物选型及配置等多种方法,针对路基边坡、隧道洞口、桥梁地段、站区绿化及取弃土场植被修复等不同的工程类型,提出对应的设计原则。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人烟稀少地区的铁路绿色通道设计应以生态恢复为主,保护生物多样性;在苗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应结合当地的绿化传统,进行植被营造;在自然环境优美等地区,应充分展示沿线的景观资源,减少人工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万铁路 绿色通道 景观设计 生态 绿化 中老铁路
下载PDF
铁路物流中心物流能力仿真系统总体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传勇 何世伟 陈旭超 《四川水泥》 2017年第5期93-96,共4页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铁路物流中心建设对提高铁路物流运输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铁路物流中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流系统,传统的经验公式难以对铁路物流中心设计方案做出准确定量评价,因此计算机仿...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铁路物流中心建设对提高铁路物流运输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铁路物流中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流系统,传统的经验公式难以对铁路物流中心设计方案做出准确定量评价,因此计算机仿真成为大型场站设计规划中所广泛采用的技术手段。本文基于离散事件系统理论,重点研究铁路物流中心物流能力仿真系统的总体设计,并给出系统验证实例。研究结论:(1)通过对前场特大型货运站场进行实例分析,验证了物流仿真系统的有效性。(2)物流仿真系统能够对设计规划方案进行定量分析,提高设计规划方案的准确性。(3)该研究成果能够广泛应用于行业规划设计部门,为其它铁路物流中心设计规划提供辅助决策及方案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物流中心 仿真系统 物流能力 离散事件系统
下载PDF
中老铁路选线设计的几点体会
5
作者 陈文豪 《高速铁路技术》 2013年第1期76-79,13,共5页
中老铁路地形较为复杂,外部干扰因素较多,文章结合对该铁路的勘察设计,针对山区、丘陵及平原地区不同的地形,通过一系列实例总结分析不同的选线方法及选线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在复杂山区,坚持"地质选线"、"环保选线&q... 中老铁路地形较为复杂,外部干扰因素较多,文章结合对该铁路的勘察设计,针对山区、丘陵及平原地区不同的地形,通过一系列实例总结分析不同的选线方法及选线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在复杂山区,坚持"地质选线"、"环保选线"及"重点工程选线"等原则选出合理可行的线路方案;在丘陵地区,需通过"工程选线"找出最优线路方案;在平原地区,则重点考虑水文、地方规划、人居等因素,找出合适的线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铁路 山区 丘陵 平原 选线
下载PDF
站城融合理念下老城区站前广场复合性景观设计
6
作者 曾昭君 钟正 +1 位作者 刀承洁 柯尧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1期247-249,共3页
站城融合的发展理念下,城市老城区的高铁站建设迫切需要落实高铁站与城市更新的有机融合。站前广场既是高铁站集散空间,又是老城区宝贵的公共空间,如何在微观尺度实现站城融合理念是当前铁路建设及景观设计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首先,... 站城融合的发展理念下,城市老城区的高铁站建设迫切需要落实高铁站与城市更新的有机融合。站前广场既是高铁站集散空间,又是老城区宝贵的公共空间,如何在微观尺度实现站城融合理念是当前铁路建设及景观设计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首先,基于老城区站前广场空间的特征及存在问题,提出复合性景观的概念及设计原则;其次,从功能布局、景观要素、运营策划三方面提出具体的空间设计策略,并以六盘水站前广场为例进行实践分析。研究以期为我国大中城市的老城区站前广场的景观设计提供理念与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城融合 站前广场 复合性景观 老城区
下载PDF
云南某铁路冰碛土大型直剪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冯俊德 李建国 +3 位作者 汪稔 胡明鉴 魏厚振 徐学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205-3210,共6页
冰碛土是由冰蚀作用产生的碎屑物质和冰川产生以前就已存在的岩屑、碎石等松散堆积物,被冰川搬运并在冰川融化时沉积下来而形成的碎石类土,具有独特的侵蚀、搬运与沉积特征。由于冰碛土块石、碎石、角砾、砂土混杂,呈无胶结或泥质半胶... 冰碛土是由冰蚀作用产生的碎屑物质和冰川产生以前就已存在的岩屑、碎石等松散堆积物,被冰川搬运并在冰川融化时沉积下来而形成的碎石类土,具有独特的侵蚀、搬运与沉积特征。由于冰碛土块石、碎石、角砾、砂土混杂,呈无胶结或泥质半胶结状态,水稳定性差、遇水易软化崩解,常常成为工程处治的难题。准确把握冰碛土强度特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必须以大试样尺寸、且不失冰碛土本身结构为前提。基于此,进行了原状冰碛土和相同干密度、不同含水率下的重塑冰碛土大型直剪试验,结果表明,原状冰碛土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强度,重塑冰碛土强度将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碛土 大型直剪 结构性 强度特性
下载PDF
时速400km高速道岔设计关键技术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平 徐井芒 +2 位作者 郝超江 陈嵘 姚力 《中国铁路》 2022年第8期1-7,共7页
高速道岔因其自身固有的结构不平顺,在轮载过渡时存在剧烈的轮轨动力冲击作用。随着高速列车运行速度的提升,动态轮轨冲击效应进一步加剧。目前,最高时速350 km的高速道岔结构体系已形成,随着时速400 km以上高速铁路的建设,亟需开展既... 高速道岔因其自身固有的结构不平顺,在轮载过渡时存在剧烈的轮轨动力冲击作用。随着高速列车运行速度的提升,动态轮轨冲击效应进一步加剧。目前,最高时速350 km的高速道岔结构体系已形成,随着时速400 km以上高速铁路的建设,亟需开展既有高速道岔的适应性研究。在评估18号道岔对时速400 km高速列车的适应性基础上,从轮轨关系、无缝化设计等方面,对时速400 km高速道岔的结构设计关键技术进行探讨,提出在设计时速400 km高速道岔时,可通过合理设置心轨降低值、抬高翼轨、优化基本轨廓形等技术,改善轮轨相互作用;通过转辙器跟端限位器优化、采用新型钩型锁闭机构,进一步实现高速道岔无缝化,满足跨区间无缝线路要求,优化了行车条件,保障了线路平顺性,可为相关高速道岔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道岔 轮轨关系 结构不平顺 动力学指标 无缝化
下载PDF
岩土工程数码监测无线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被引量:1
9
作者 冯俊德 李建国 +1 位作者 胡明鉴 汪稔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99-303,共5页
变形监测在工程、施工、运行各阶段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确保岩土工程施工、运行安全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是完善岩土工程设计方法的关键性环节和施工、运行技术决策的重要依据。传统的人工监测方法费时费力且监测频次和结果均难以保证... 变形监测在工程、施工、运行各阶段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确保岩土工程施工、运行安全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是完善岩土工程设计方法的关键性环节和施工、运行技术决策的重要依据。传统的人工监测方法费时费力且监测频次和结果均难以保证。一种基于公用电话网和GPRS网络的数码监测无线传输方法及其装置,通过基于公用电话网的数据采集通信设备,由主控计算机通过无线传输配套软件,设置、控制监测现场的数据采集仪,并将监测结果通过GPRS网络无线传输至主控计算机,从而实现无人值守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变形数码遥测。该装置结构简单、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高、误码率底、稳定性好,监测结果也更为准确、稳定、直观,使岩土工程变形监测不再艰苦和繁重,尤其适用于环境艰苦、条件恶劣等地的自动化遥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监测 无线传输 方法 装置
下载PDF
磨憨铁路口岸站站址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孝平 饶武 蔡博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0-24,共5页
磨憨铁路口岸是我国向东南亚实施全方位开放的前沿窗口,根据拟建昆万铁路可能的东、西线方案,分别考虑磨憨铁路口岸在东线和西线的站址选择方案,从工程投资、站址条件、口岸站作业流程等方面进行分析比选,最终给出西线推荐方案为口岸站... 磨憨铁路口岸是我国向东南亚实施全方位开放的前沿窗口,根据拟建昆万铁路可能的东、西线方案,分别考虑磨憨铁路口岸在东线和西线的站址选择方案,从工程投资、站址条件、口岸站作业流程等方面进行分析比选,最终给出西线推荐方案为口岸站、边检场合设于尚勇,出入境列车作业全部在尚勇口岸站办理;东线推荐方案为口岸站设于尚勇,边检场设于磨整,出入境列车除边检作业在磨整边检场办理外,其余全部在尚勇口岸站办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磨憨口岸 站址方案 研究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桥梁棚洞一体化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伟 孙宗磊 何恺 《中国铁路》 2021年第9期102-109,共8页
传统的危岩落石防护棚洞构造简单、适用,但存在自重大、陡峻山坡施工不便、设置范围受限等缺点。研究从轻质高耗能缓冲材料入手,通过试验及数值模拟分析选定合理的缓冲层结构;通过大比例尺落石冲击模型试验,归纳总结冲击能量与冲击力的... 传统的危岩落石防护棚洞构造简单、适用,但存在自重大、陡峻山坡施工不便、设置范围受限等缺点。研究从轻质高耗能缓冲材料入手,通过试验及数值模拟分析选定合理的缓冲层结构;通过大比例尺落石冲击模型试验,归纳总结冲击能量与冲击力的转化关系;在上述研究成果基础上,研发了新型钢筋混凝土桥梁棚洞一体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落石 桥梁棚洞一体化结构 EPS缓冲层 落石冲击试验 冲击能量 冲击力
下载PDF
明桥面钢桁梁桥上无缝线路空间有限元分析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江万红 姚力 庞玲 《高速铁路技术》 2012年第6期5-9,共5页
明桥面钢桁梁具有较小的二期恒载,在我国铁路新线建设、既有线改造升级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中依然广泛存在。文章摒弃常规的桥上无缝线路分析方法,建立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明桥面钢桁梁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对优化桥梁与轨道结构的系统... 明桥面钢桁梁具有较小的二期恒载,在我国铁路新线建设、既有线改造升级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中依然广泛存在。文章摒弃常规的桥上无缝线路分析方法,建立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明桥面钢桁梁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对优化桥梁与轨道结构的系统设计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根据钢桁梁实际构造,建立一种以轨道、桥梁、支座、墩台、基础为整体结构的纵向附加力计算空间模型,计算了某引桥为混凝土桥跨、主跨为简支钢桁梁桥的纵向附加力。同时,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制动架设置以及纵梁断开对桥上无缝线路纵向附加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桁梁桥 桥上无缝线路 纵向附加力 空间有限元
下载PDF
宁淮高铁轨道BIM设计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大园 柏云 +1 位作者 庞玲 苏乾坤 《铁路技术创新》 2021年第5期121-126,共6页
为探索和加快研究落实铁路轨道工程数字化,在宁淮高铁轨道工程设计中进行了BIM技术应用,基于专用轨道BIM设计软件进行了快速建模和设计成果交付。基于创建的轨道模型,实现了轨道工程与线下基础之间的接口检查及优化、轨道工程数量自动... 为探索和加快研究落实铁路轨道工程数字化,在宁淮高铁轨道工程设计中进行了BIM技术应用,基于专用轨道BIM设计软件进行了快速建模和设计成果交付。基于创建的轨道模型,实现了轨道工程与线下基础之间的接口检查及优化、轨道工程数量自动统计、轨道工程二维图纸输出和无砟轨道关键施工数据提取等应用,在保证BIM设计效率的同时取得了满意效果,交付成果满足轨道设计和铁路行业BIM相关标准要求。铁路轨道工程BIM技术应用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可在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客货共线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等轨道设计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轨道 BIM 宁淮高铁 轨道设计 设计方法
下载PDF
路基双块式无砟轨道裂缝控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承锦 蔡文锋 《高速铁路技术》 2013年第1期23-25,共3页
研究路基地段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裂缝的产生发展规律及特征,以期为路基地段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的设计、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通过对郑西客运专线路基段双块式无砟轨道防开裂试验段施工中的裂缝研究,从设计、材料、施工工艺、支承层及道... 研究路基地段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裂缝的产生发展规律及特征,以期为路基地段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的设计、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通过对郑西客运专线路基段双块式无砟轨道防开裂试验段施工中的裂缝研究,从设计、材料、施工工艺、支承层及道床施工间隔时间方面解析了道床板的裂缝成因,并提出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裂缝控制建议及措施,防止非正常裂缝影响道床板结构的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块式无砟轨道 道床板 裂缝 试验
下载PDF
西南地区铁路特殊地段轨道结构设计创新
15
作者 姚力 刘大园 +1 位作者 庞玲 江万红 《中国铁路》 2022年第8期41-47,共7页
针对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变化多端、地质复杂多样等特点,分析总结西南地区铁路轨道工程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包括短路基频繁过渡导致轨道结构无法成段铺设、线下基础易变形导致轨道变形超限、高烈度地震区分布广泛等。针对线下基础频繁多变... 针对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变化多端、地质复杂多样等特点,分析总结西南地区铁路轨道工程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包括短路基频繁过渡导致轨道结构无法成段铺设、线下基础易变形导致轨道变形超限、高烈度地震区分布广泛等。针对线下基础频繁多变和变形不易控制问题,设计了单元分块式无砟轨道技术方案;针对线下基础上拱影响运营安全且无法预测,研发了高承轨台无砟轨道及配套打磨技术和装备,并开展上线试验验证;针对特殊大跨度桥梁线形控制困难问题,研发了聚氨酯固化道床技术和轨道线形施工控制技术;针对高烈度地震区无砟轨道与线下基础之间的薄弱环节,提出无砟轨道加强技术方案。上述西南地区铁路轨道设计创新技术已在沪昆、云桂高铁等项目得到应用和验证,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铁路 特殊地段 轨道结构设计
下载PDF
艰险山区高速铁路相邻车站两端平、纵断面设计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亚飞 《高速铁路技术》 2012年第6期59-61,共3页
文章结合长沙至昆明铁路客运专线贵州、云南段,分析研究艰险山区高速铁路相邻车站两端的平曲线、断面设计及超高设置。认为凸型纵坡最有利于停站列车通过相邻车站两端曲线的最低速度;采用凹型坡,原则上应尽量采用较小的坡度,且曲线距车... 文章结合长沙至昆明铁路客运专线贵州、云南段,分析研究艰险山区高速铁路相邻车站两端的平曲线、断面设计及超高设置。认为凸型纵坡最有利于停站列车通过相邻车站两端曲线的最低速度;采用凹型坡,原则上应尽量采用较小的坡度,且曲线距车站中心控制在4km以上;相邻车站两端的曲线半径应尽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车站两端 平、纵断面设计
下载PDF
无砟轨道减振垫层刚度-阻尼匹配设计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耿明婧 姚力 +1 位作者 汪叶舟 赵才友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0-96,共7页
随着高速铁路路网的不断加密,线路不可避免穿越环境敏感区,由列车运行所引起的振动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常采用减振垫层进行振动控制,但其参数取值大多从单一角度考虑,缺乏协调设计,导致减振效果不佳。为探究减振垫层刚度与阻尼合理匹配... 随着高速铁路路网的不断加密,线路不可避免穿越环境敏感区,由列车运行所引起的振动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常采用减振垫层进行振动控制,但其参数取值大多从单一角度考虑,缺乏协调设计,导致减振效果不佳。为探究减振垫层刚度与阻尼合理匹配设计值,在有限元中建立车辆-减振轨道-下部结构耦合模型,利用显示动力学分析不同减振垫参数组合值下轨道结构动力响应,通过规范限值剔除极端工况,利用加速度振级、传递损失、插入损失对不同参数组合值下的减振性能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结论如下:(1)轨道各结构动力响应满足规范限值要求时,减振垫层刚度应不小于60 MPa/m,阻尼不小于0.1 MN·s/m^(3);(2)减振效果总体上与刚度呈负相关趋势,在减振垫层刚度-阻尼组合值分别为60 MPa/m、0.1 MN·s/m^(3)与100 MPa/m、0.1 MN·s/m^(3)时,底座板动力响应较小;(3)从传递损失角度出发,减振垫层可有效削弱轨道中、高频段振动能量,从插入损失角度出发,虽然垫层会放大某些低频振动,但对中、高频段减振效果较好,对比后取减振垫层刚度-阻尼组合值为100 MPa/m、0.1 MN·s/m^(3)。研究结果表明,对减振垫参数进行协调设计可最大发挥其减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轨道结构动力学 减振设计 刚度-阻尼匹配 传递损失 插入损失
下载PDF
高烈度地震山区成兰铁路综合选线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钟新 《高速铁路技术》 2012年第6期14-17,共4页
以成兰铁路为对象,结合沿线复杂的地形条件和区域特殊的地质条件,分析总结出铁路建设面临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对铁路选线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选线对策。同时,从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角度,对影响成兰铁路选线的主要工程地质... 以成兰铁路为对象,结合沿线复杂的地形条件和区域特殊的地质条件,分析总结出铁路建设面临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对铁路选线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选线对策。同时,从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角度,对影响成兰铁路选线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价,从而进一步提出基于区域地质特点的成兰铁路主要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高烈度地震山区成兰铁路综合选线技术的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兰铁路 综合选线 高震地区
下载PDF
对台湾海峡跨海工程通道位置的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毅 《高速铁路技术》 2012年第6期10-13,共4页
根据区域综合交通网研究结论,台湾海峡通道最终将形成北、南两大通道,优先实施北通道。鉴于两岸交流日趋频繁,运输需求旺盛,因此,现在即可着手台湾海峡通道的研究工作。综合考虑台湾海峡的宽度、水深、地质条件以及两岸经济据点的分布情... 根据区域综合交通网研究结论,台湾海峡通道最终将形成北、南两大通道,优先实施北通道。鉴于两岸交流日趋频繁,运输需求旺盛,因此,现在即可着手台湾海峡通道的研究工作。综合考虑台湾海峡的宽度、水深、地质条件以及两岸经济据点的分布情况,建议北通道采用经平潭跨台湾海峡至台湾新竹,南通道采用经厦门金门、澎湖列岛至台湾嘉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跨海工程 通道位置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水铁联运发展规划与实施策略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昌辛 刘小龙 杨廷宇 《铁道货运》 2023年第4期45-51,共7页
为响应国家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要求,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研究基于对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分布情况、主要港口吞吐量、水铁联运航线和作业量的现状分析,从推进机制、设施设备、通关效率、调度组织协调等方面,剖析水... 为响应国家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要求,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研究基于对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分布情况、主要港口吞吐量、水铁联运航线和作业量的现状分析,从推进机制、设施设备、通关效率、调度组织协调等方面,剖析水铁联运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预测粤港澳大湾区水铁联运需求,结合区域内外货运铁路规划,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水铁联运骨架体系,提出推进大湾区水铁联运高质量发展对策,即:强化顶层设计,探索水铁联运经营主体,完善水铁联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铁联运通关效率与调度组织水平,建立水铁联运高质量发展评估体系,为粤港澳大湾区形成高质量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区域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港口 集装箱 水铁联运 规划布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