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Ⅰ型胶原蛋白和羟基磷灰石的新型仿生人工骨膜修复材料在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伴游离骨块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成洲 王鹏 +2 位作者 张海波 任聪慧 贾宝欣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2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Ⅰ型胶原蛋白和羟基磷灰石的新型仿生人工骨膜修复材料在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伴游离骨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临朐县人民医院因外伤致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伴游离碎骨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 目的观察基于Ⅰ型胶原蛋白和羟基磷灰石的新型仿生人工骨膜修复材料在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伴游离骨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临朐县人民医院因外伤致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伴游离碎骨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根据患者是否同意术中使用人工骨膜修复材料进行分组研究,未使用者纳入对照组(n=54),使用骨膜修复材料者纳入观察组(n=66)。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定期复查X线,进行为期1年的持续随访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结果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愈合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伴游离骨块中的患者应用人工骨膜修复材可促进骨折的修复愈合,减少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骨膜修复材料 四肢长骨粉碎性骨折 游离骨块 骨折延迟愈合
下载PDF
曲美他嗪联合地尔硫卓对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才阳 李现峰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5期828-829,共2页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地尔硫卓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在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抽取1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给予其中59例患者常规治疗(乙组),另59例患者采用曲美他嗪+地...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地尔硫卓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在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抽取1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给予其中59例患者常规治疗(乙组),另59例患者采用曲美他嗪+地尔硫卓联合治疗(甲组),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并观察心绞痛发生情况。结果:经相应治疗,在总有效率上,甲组为91.53%(54/59),乙组为78%(46/59),甲组显著高于乙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上均减少,在减少幅度上,甲组要显著优于乙组(P<0.05)。结论:针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用曲美他嗪+地尔硫卓联合治疗能够起到显著效果,可以使患者的运动耐受量得到明显改善,并使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得到减少与降低,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地尔硫卓 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精准医疗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抗血小板药物选择中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任聪慧 孙经武 +1 位作者 刘成洲 郎军涛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09-313,共5页
目的:探讨精准医疗、个体化给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抗血小板药物选择中的作用。方法:入选PCI后服用常规剂量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且疗程在3个月左右的患者,根据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快代谢... 目的:探讨精准医疗、个体化给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抗血小板药物选择中的作用。方法:入选PCI后服用常规剂量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且疗程在3个月左右的患者,根据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快代谢组、中代谢组和低代谢组,并给予个体化干预治疗。快代谢组继续服用常规剂量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中代谢组将氯吡格雷调整为1.5倍剂量;低代谢组分为两组,氯吡格雷组将氯吡格雷调整为2倍剂量,替格瑞洛组将氯吡格雷改换为替格瑞洛(90 mg、2次/d)。检测各组个体化干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及干预治疗后的出血事件。结果:各组患者干预治疗前后组间和组内比较,凝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为快代谢组<中代谢组<低代谢组,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治疗后,中代谢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较干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低代谢组中氯吡格雷组血小板聚集率与干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格瑞洛组血小板聚集率较干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干预治疗后快代谢组、中代谢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代谢组中替格瑞洛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快/中代谢组,氯吡格雷组仍明显高于快/中代谢组(P均<0.05)。干预治疗后,中代谢组、低代谢组与快代谢组比较出血风险均未增加(P均<0.05)。结论:根据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个体化给药,可提高抗血小板治疗效果,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对于CYP2C19基因型为低代谢型的患者建议改用替格瑞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医疗 基因检测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中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淑贤 《中国医药导刊》 2015年第5期530-531,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中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治疗的150例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与观察组(75例),对照组患者全部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全部采取个性化护...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中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治疗的150例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与观察组(75例),对照组患者全部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全部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术中血压变化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血压是(83±11)mmHg/(141±20)mmHg(舒张压/收缩压),对照组是(89±21)mmHg/(161±22)mmHg,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患者减少了血压波动、降低了手术风险并大大改善了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冠状动脉介入术 术中血压 影响
下载PDF
卡维地洛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5
作者 冀呈昱 《中国医药导刊》 2015年第5期489-490,共2页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酸甘油、阿司匹林、呋噻味及其它常规药物予以...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酸甘油、阿司匹林、呋噻味及其它常规药物予以心肌功能改善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应用卡维地洛施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心功能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各项心功能指标变化明显,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心功能指标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8%,对照组有效率为64%,观察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具有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维地洛 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 心功能不全
下载PDF
康复训练对出院后不同阶段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改善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冀呈昱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12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出院后不同阶段实施康复训练对其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其中36例为早期组、48例为稳定组.同时接受康复训练,每周3次,每次40~60 min,持续3个月.观测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6 min步行试验距离...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出院后不同阶段实施康复训练对其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其中36例为早期组、48例为稳定组.同时接受康复训练,每周3次,每次40~60 min,持续3个月.观测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6 min步行试验距离.结果 康复前早期组和稳定组患者的LVEF分别为(40.09±6.11)%和(40.21±6.31)%,康复后分别为(45.71±7.81)%和(45.11±8.58)%;康复前早期组和稳定组患者的LVEDD分别为(62.11±4.81)mm和(61.51±4.62)mm,康复后分别为(59.41±3.91)mm和(58.92±3.56)mm;康复前早期组和稳定组患者的LAD分别为(43.91±4.81)mm和(44.62±4.15)mm,康复后分别为(42.81±3.31)mm和(43.71±3.51)mm;康复前早期组和稳定组患者的E/A分别为(0.91±0.42)和(0.93±0.46),康复后分别为(1.49±0.44)和(1.48±0.75);康复前早期组和稳定组患者的心胸比分别为0.57±0.04和0.58±0.05,康复后分别为0.52±.0.02和0.51±0.02.两组患者康复后与康复前比较,LVEF、E/A显著升高,LVEDD、LAD、心胸比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前早期组和稳定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193.41±46.91)m和(194.28±44.69)m,康复后早期组和稳定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358.61±59.11)m和(377.67±61.87)m.康复后与康复期比较,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显著提升,且稳定组高于早期组(P<0.05).结论 康复训练是一种安全可靠、方便易行、经济适用的方法,可有效改善出院后不同阶段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冠状动脉疾病 心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