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王俊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21期175-177,共3页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4年10月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GIST患者的病例及肿瘤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析内皮细胞标记(CD34)、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受体蛋白(CD117)...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4年10月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GIST患者的病例及肿瘤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析内皮细胞标记(CD34)、酪氨酸激酶生长因子受体蛋白(CD117)、肌动蛋白(SM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神经元特异性抗体(S-100)的抗体表达情况,并观察GIST的病理特点(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生长部位、核分裂象)。结果 CD117和CD34表达程度极高,阳性率分别为90.70%、60.47%,S-100、SMA呈局灶状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5.12%、18.60%;肿瘤生长部位:胃48例、结肠18例、小肠15例、食管5例;根据肿瘤核分裂像和大小判断肿瘤危险度:极低度16例、低度23例,中度20例、高度27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多发生在胃部,肿瘤大小、核分裂像、组织学特征及CD34、CD117的表达情况有助于疾病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疾病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免疫法
原文传递
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生率与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俊伟 《中国处方药》 2015年第11期125-125,共1页
目的:膀胱前列腺切除患者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生率与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行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手术前没有发现前列腺癌情况。结果100例患者中有20... 目的:膀胱前列腺切除患者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生率与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行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手术前没有发现前列腺癌情况。结果100例患者中有20例发现前列腺偶发癌,局限在前列腺内,17例分期为 pT2,3例分期为 pT3。对患者进行 Gleason score 评分,12例<7分,6例=7分,2例>7分。结论膀胱前列腺切除患者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生率为20.00%,前列腺偶发癌大多局限于前列腺内,Gleason score 评分大多≤7分,临床诊断时充分了解患者情况能提高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前列腺偶发癌 临床病理
下载PDF
子宫肌瘤120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柴晓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8期169-169,共1页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妇女高发年龄为30~50岁,发病率约为20%~30%。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而具体的手术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理情况和具体要求进行选择。我院从2011年1月-2013年1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妇女高发年龄为30~50岁,发病率约为20%~30%。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而具体的手术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理情况和具体要求进行选择。我院从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共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肌瘤120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病理学 治疗
原文传递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理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柴晓君 《临床研究》 2016年第4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究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理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200例宫颈病变筛查患者,对这200例患者实施阴道镜下活检以及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理检查,对比相关检验结果的差异性。... 目的:探究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理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200例宫颈病变筛查患者,对这200例患者实施阴道镜下活检以及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理检查,对比相关检验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宫颈病变筛查患者经阴道镜下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理检查诊断结果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的准确率为81.00%,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理检验诊断的准确率为66.50%,两种诊断方法联合诊断的准确率为100.00%。结论阴道镜下活检以及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理检查宫颈病变的效果均较好,两者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镜下活检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病变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血凝指标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李静 孙元莹 +3 位作者 张云燕 王汝海 姚国恩 李志军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1536-1539,1552,共5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于脓毒症大鼠血凝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20只Wistar雄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正常组(A组)、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血必净干预组(D组)各55只,根据术后6 h、12 h、24 h、48 h及72 h时间点将各组大鼠均分为5个...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于脓毒症大鼠血凝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20只Wistar雄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正常组(A组)、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血必净干预组(D组)各55只,根据术后6 h、12 h、24 h、48 h及72 h时间点将各组大鼠均分为5个亚组;在C组及D组中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D组术后采用血必净注射液于尾静脉给药;观察各组大鼠存活情况,并于各时间点测定血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凝血酶-抗凝血酶原复合物(TAT)及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原复合物(PAP)水平及血小板数量。结果 A、B组内各时间点均无自然死亡大鼠,C、D两组术后6、12、24 h组均无自然死亡大鼠;术后48 h及72 h,C组的存活数量分别为4只、3只,D组存活数量分别为6只、4只。在各个时间点,4组的GMP-140水平、TAT浓度、PAP浓度及血小板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相对于C组,D组的各个时间点的GMP-140水平较低、血小板数目较高(P<0.05),D组术后6 h、24 h、48 h及72 h的PAP浓度较低(P<0.05),D组术后24 h、48 h及72 h的TAT浓度较低(P<0.05)。C组及D组的GMP-140水平、TAT浓度、PAP浓度均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升高,血小板数目水平均随观察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结论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血凝指标有影响,可改善其凝血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必净注射液 血小板 凝血酶-抗凝血酶原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原复合物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大鼠
下载PDF
甲状腺癌中PTEN蛋白表达与BRAF^(V600E)突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仕亮 孙纷纷 +2 位作者 邵国安 孙林雍 薛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871-875,共5页
目的:探讨PTE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此蛋白的表达量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初步揭示两者在PTC发生、发展中的致癌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70例PTC中PTEN蛋白的表... 目的:探讨PTE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此蛋白的表达量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初步揭示两者在PTC发生、发展中的致癌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70例PTC中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PCR法及DNA测序法检测上述标本中BRAF^(V600E)突变情况,分析PTEN蛋白表达与BRAF^(V600E)突变的相关性及其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70例PTC中PTEN阴性率为78.6%(55/70),与癌旁组织1 8.6%(1 3/7 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表达下调与性别、肿瘤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BRAF^(V600E)突变、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70例PTC中BRAF^(V600E)突变率为60%,BRAF^(V600E)突变与肿瘤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PTEN蛋白表达与BRAF^(V600E)突变无相关性。两者可能是PTC生物侵袭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作为评估PTC预后不良的不同肿瘤标记物。两者对甲状腺癌的临床个体化治疗及判定预后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 BRAFV600E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
下载PDF
CTHRC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仕亮 孙纷纷 +4 位作者 薛军 孙林雍 王璞良 陈勇 赫林 《癌症进展》 2017年第10期1190-119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胶原三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各120份,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CTHRC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THRC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胶原三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各120份,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CTHRC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THRC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120份乳腺癌组织中,CTHRC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3.3%(88/120),高于癌旁组织的57.5%(69/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HRC1蛋白表达在不同年龄、肿瘤直径的患者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子分型和组织学分级的患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HRC1蛋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不良生物学行为的预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胶原三螺旋重复蛋白1 免疫组化
下载PDF
TRa1基因转录后小片段P28、P4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李仕亮 徐雷 +3 位作者 邵国安 孙纷纷 孙林庸 薛军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94-298,共5页
目的分析TRa1基因转录后小片段P28、P4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和凝胶电泳法分别扩增目的片段和分离不同片段的条带,再利用紫外... 目的分析TRa1基因转录后小片段P28、P4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和凝胶电泳法分别扩增目的片段和分离不同片段的条带,再利用紫外透射分析仪扫描各条带的光密度来检测31例PT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t-P28、Mt-P43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癌组Mt-P28平均灰度值(0.77±0.34)明显高于癌旁组(0.31±0.18);Mt-P43平均灰度值(0.85±0.21)明显高于癌旁组(0.34±0.1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t-P28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Mt-P43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Mt-P28与Mt-P43两者表达水平不具有相关性(r=0.266,P=0.071)。结论 Mt-P28、Mt-P43表达水平的升高倾向于病变恶性程度更高,对预测PTC不良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两种因子对于PTC的预防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Mt-P28 Mt-P43 RT-PCR
下载PDF
精索双相型滑膜肉瘤1例
9
作者 赵雪琴 杨邵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5-586,共2页
患者,41岁,因无意中发现左侧精索肿物1年入院。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滑膜肉瘤 精索 双相型 病例报道
下载PDF
PTEN和mTO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志强 钱正宇 +1 位作者 米小芳 郑绘霞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602-605,共4页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TEN和mTO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105例和癌旁组织60例中PTEN和mTOR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mTOR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75.2%vs 16.7%),PTE...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TEN和mTO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105例和癌旁组织60例中PTEN和mTOR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mTOR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75.2%vs 16.7%),PTEN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48.6%vs 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和肿瘤直径无关(P>0.05);mTOR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组织学分型、TNM分期和肿瘤直径无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TO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r=-0.583,P=0.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TEN蛋白缺失可能与肺癌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酶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Cyclin D1、PTE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仕亮 孙纷纷 +2 位作者 孙林庸 薛军 邵国安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976-979,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手术切除的PTC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各70例。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手术切除的PTC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各70例。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上述组织中Cyclin D1、PTEN的表达情况;分析Cyclin D1、PTEN蛋白表达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70例PTC组织中,Cyclin 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7.1%(54/70),高于癌旁组织的12.9%(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1.4%(15/70),低于癌旁组织的81.4%(5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yclin D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PTEN表达与性别、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Cyclin D1与PTEN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105,P=0.386)。结论 PTC组织中Cyclin D1高表达,而PTEN低表达,且两者均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提示两者在PT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 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 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 En Vision法
下载PDF
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志强 钱正宇 +1 位作者 米小芳 郑绘霞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502-504,共3页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105例和癌旁组织60例中PD-L1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PD-L1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4%vs 5....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105例和癌旁组织60例中PD-L1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PD-L1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4%vs 5.0%,P<0.05);PD-L1蛋白在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肿瘤直径及肿瘤分化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D-L1蛋白高表达,促进肿瘤的侵袭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配体1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造血和淋巴系统实体肿瘤染色体标本制作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薛军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4期393-394,共2页
目的总结人体造血和淋巴系统实体肿瘤细胞的培养及染色体制备的方法和成功率。方法采用经过添加特定成分的RPMI1640培养基对2014~2016年的400例造血系统实体肿瘤和600例淋巴系统实体肿瘤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每份标本经过常规... 目的总结人体造血和淋巴系统实体肿瘤细胞的培养及染色体制备的方法和成功率。方法采用经过添加特定成分的RPMI1640培养基对2014~2016年的400例造血系统实体肿瘤和600例淋巴系统实体肿瘤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每份标本经过常规低渗、预固定、固定到最后的滴片处理,G显带后在Applied imaging染色体核型自动分析系统上观察处理所得铺展分散良好、长短适中的分裂象的数量和比例。结果 400例造血系统实体肿瘤标本中有392例培养成功,8000个分裂象中铺展分散良好、长短适中的为5790个(占72.38%),分散不良但不影响分析结果的为2050个(占25.63%),分散差,无法分析的为120个(占1.5%);600例淋巴系统实体肿瘤中有595例培养成功,12000个分裂象中铺展分散良好、长短适中的为9554个(占79.62%),分散不良但不影响分析结果的为2346个(占19.55%),分散差,无法分析的为100个(占0.83%)。结论本室针对造血和淋巴系统实体肿瘤标本制备的染色体质量佳,能收获到较多的铺展分散良好、长短适中的分裂象,有利于异常染色体的检出,能满足临床染色体核型分析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肿瘤 染色体 核型分析 培养
下载PDF
c-erbB-2蛋白表达在胃癌预后中的Meta分析
14
作者 秦桂萍 路喜安 +3 位作者 齐广强 曲成毅 梁建芳 李士瑛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29-1032,共4页
目的评价c—erbB-2蛋白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联性。方法利用RevMan4.2软件对近15年国内外发表的有关c—erbB-2与胃癌预后研究的入选11篇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11篇文献5年生存率合并OR值为0.69(95%CI:0.54—0.87);其中3篇以... 目的评价c—erbB-2蛋白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联性。方法利用RevMan4.2软件对近15年国内外发表的有关c—erbB-2与胃癌预后研究的入选11篇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11篇文献5年生存率合并OR值为0.69(95%CI:0.54—0.87);其中3篇以5年生存率为终末指标、以OR值为关联指标的文献,其5年生存率合并OR值为0.67(95%CI:0.48—0.94);高分化胃癌组和进展期胃癌组5年生存率合并OR值分别为0.18(95%CI:0.09—0.38)和0.72(95%CI:0.47—1.09)。结论c—erbB-2表达可能入选的11篇研究与胃癌预后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预后 c—erbB-2 META分析
下载PDF
胃间质瘤与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差异分析
15
作者 霍成 连亚莉 +1 位作者 王振东 赵雪琴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19期32-34,共3页
目的 对比胃间质瘤和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和病理差异.方法 抽取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7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分为胃间质瘤组38例和小肠间质瘤组34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 目的 对比胃间质瘤和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和病理差异.方法 抽取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7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分为胃间质瘤组38例和小肠间质瘤组34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核分裂相、肿瘤最大直径、浸润或转移、行根治术治疗率以及坏死率、复发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免疫组化染色指标(CD117、CD34、Desmin、NSE、S-100、Actin)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胃间质瘤组患者多数伴有腹痛和腹胀[31例(81.58%)],小肠间质瘤组患者多数伴随腹部包块[24例(70.59%)].胃间质瘤组患者原发于胃底部者22例(57.89%),胃体部者14例(36.82%),胃窦者2例(5.26%);小肠道间质瘤组患者原发于空肠者19例(55.88%),十二指肠者9例(26.47%),回肠者6例(17.65%).结论 胃间质瘤与小肠间质瘤两者具有较为接近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特点,此类患者治疗中选择有效的辅助检查方式意义重大,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案,应加强术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小肠间质瘤 病理特点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从膀胱癌的切片表现浅析病理分级
16
作者 柴晓君 《健康之路》 2017年第2期127-127,共1页
膀胱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十种恶性肿瘤之一,病因不明。目前临床上多倾向于患者自身不良生活习惯和外部恶性环境导致,如长期抽烟,或长期处于含有某些化学物质的环境中。据目前临床病例来看,膀胱癌多发于45岁以上长期吸烟的患者中,男多于... 膀胱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十种恶性肿瘤之一,病因不明。目前临床上多倾向于患者自身不良生活习惯和外部恶性环境导致,如长期抽烟,或长期处于含有某些化学物质的环境中。据目前临床病例来看,膀胱癌多发于45岁以上长期吸烟的患者中,男多于女。与其它癌症疾病一样,膀胱癌的治疗相对复杂,这主要是由于病情隐匿性高,若不对切除组织进行切片分析,是无法判断其病理分级,也就无法诊断膀胱癌的分化程度和病情恶性程度。因此在本次论文中,笔者将从膀胱癌病变组织在显微镜下的切片表现,依据WHO2004分级,从而判断其病理分级,探究膀胱癌分级代表的病情恶化程度,希望对诊断病情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性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切片表现 WHO2004分级 电切术
原文传递
DDX5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7
作者 赵雪琴 苏学峰 +3 位作者 任东伟 崔冰冰 王振东 李慧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6-390,共5页
目的探讨DEAD-box家族的DDX5(RNA解旋酶)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临汾市医联体范围内2014年10月~2021年9月手术治疗切除的甲状腺癌组织标本10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标本100例,并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学资料... 目的探讨DEAD-box家族的DDX5(RNA解旋酶)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临汾市医联体范围内2014年10月~2021年9月手术治疗切除的甲状腺癌组织标本10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标本100例,并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学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与Western blot法检测甲状腺癌及良性病变组织中DDX5的表达情况,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DDX5/β-actin蛋白表达情况显著高于良性组织(30.44±3.71 vs 13.22±2.83,P<0.01);DDX5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甲状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DDX5过表达参与了甲状腺癌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良性病变 DDX5
原文传递
KRAS基因突变对阑尾腺癌的诊断价值
18
作者 严礼平 毛卫波 +2 位作者 华芬芬 李恢曦 曹淑艳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875-879,885,共6页
目的分析阑尾腺癌患者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KRAS)基因突变特点及其与Ras-Ra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MAPK/ERK)信号通路活性的关系。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经手术切除的41例阑尾... 目的分析阑尾腺癌患者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KRAS)基因突变特点及其与Ras-Ra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MAPK/ERK)信号通路活性的关系。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经手术切除的41例阑尾腺癌患者为观察组,随机抽取50例同期手术的阑尾炎患者为对照组。统计其临床与随访资料,并采用Snapshot法测定患者组织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B)试验测定癌组织MAPK/ER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比较KRAS突变与非KRAS突变阑尾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结果观察组的KRAS基因突变率高于对照组(41.5%vs 10.0%),p-ARAF/ARAF、p-MEK1/MEK1、p-ERK1/ERK1蛋白表达水平也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KRAS突变患者的p-ARAF/ARAF、p-MEK1/MEK1、p-ERK1/ERK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KRAS突变者,KRAS突变患者Ⅳ期比例、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及CA125的阳性率高于非KRAS突变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短于非KRAS突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阑尾腺癌KRAS突变率较高,KRAS突变导致的MAPK/ERK信号通路激活可能在阑尾腺癌致病机制中发挥作用,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肿瘤 腺癌 突变 KRAS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原文传递
DDX5、E-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9
作者 王振东 赵雪琴 +3 位作者 郭蒲君 周琳 夏彦民 姜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17期3320-3324,共5页
目的:探讨DEAD-box家族的DDX5(RNA解旋酶)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74例及癌旁组织(距肿瘤>5 cm)3... 目的:探讨DEAD-box家族的DDX5(RNA解旋酶)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74例及癌旁组织(距肿瘤>5 cm)36例中DDX5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与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SCLC组织中DDX5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63.5%vs 30.6%),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60.8%vs 1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DX5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NSCLC的TNM分期以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但二者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组织类型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DDX5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27,P<0.05)。结论:DDX5的过度表达及E-cadherin的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且二者在其中可能也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DDX5 E-钙黏蛋白
原文传递
双肺多发团片影伴鼻塞
20
作者 谢飞 金晓光 +3 位作者 金木兰 翟晓力 赵雪琴 方秋红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03-907,共5页
患者南,47岁,主因“发热伴咳嗽1个月,加重1周”于2016年7月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6℃,伴咳嗽、咳痰,为黄色粘痰,量多,易咳出。
关键词 鼻塞 多发 双肺 黄色粘痰 高体温 患者 咳嗽 发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