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水稻+”协同推广模式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3
1
作者 曹鹏 孙阳 +1 位作者 蔡鑫 张建设 《中国稻米》 2020年第4期44-46,共3页
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水稻是湖北第一大粮食作物,发展"水稻+"绿色高效模式是稳定湖北粮食生产的重要举措,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遵循。本文论述了湖北省"水稻+"协同推广模式工作机制,指出了产业... 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水稻是湖北第一大粮食作物,发展"水稻+"绿色高效模式是稳定湖北粮食生产的重要举措,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遵循。本文论述了湖北省"水稻+"协同推广模式工作机制,指出了产业发展不够平衡、技术模式不够精准、"一主多元"机制不够顺畅等问题,提出了促进湖北省"水稻+"协同推广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协同推广 绿色高效模式 湖北省
下载PDF
湖北省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曹鹏 张建设 蔡鑫 《农学学报》 2021年第3期84-88,共5页
水稻是湖北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推进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保障湖北粮食安全、建成农业强省、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总结了湖北水稻产业主要进展,指出了现有水稻品种不能有效满足生产需求、现有生产技术不能有效... 水稻是湖北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推进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保障湖北粮食安全、建成农业强省、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总结了湖北水稻产业主要进展,指出了现有水稻品种不能有效满足生产需求、现有生产技术不能有效满足机艺融合需求、现有稻米品类不能有效满足消费需求、现有大米品牌不能有效满足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等问题。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提出了“五调五化”的基本发展思路,总结出积极推动“四个升级”、重点打造“四个特区”、突出强化“四个支撑”等措施来全力推进湖北水稻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产业 高质量 发展 湖北省
下载PDF
湖北省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机插栽培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程建平 汪本福 +5 位作者 章桃娟 李阳 张枝盛 杨晓龙 彭成林 杨小红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0期29-31,60,共4页
近年来,湖北省部分地方因水稻种植效益比较低,出现“重虾轻稻”、水稻种植方式与技术粗放、不规范等现象,影响了稻虾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通过多年的试验和示范,总结了湖北省稻虾模式下水稻机插栽培技术要点,以期提高稻虾共作模式下劳动... 近年来,湖北省部分地方因水稻种植效益比较低,出现“重虾轻稻”、水稻种植方式与技术粗放、不规范等现象,影响了稻虾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通过多年的试验和示范,总结了湖北省稻虾模式下水稻机插栽培技术要点,以期提高稻虾共作模式下劳动生产率和水稻种植效益,实现稻虾双轮驱动、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机插 同步侧深施肥 病虫害综合防控
下载PDF
应用高稳系数分析法评价长江中下游麦区品种的高产性及稳产性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宇庆 朱展望 +8 位作者 刘易科 陈泠 邹娟 佟汉文 何伟杰 朱光 李想成 王文学 高春保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4期32-34,40,共4页
利用高稳系数法(HSC)对参加2016-2017年长江中下游区域试验的26个小麦品种(品系)进行了高产性及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用高稳系数法与常规统计分析方法评价品种高产稳产性的结果基本一致,但高稳系数法能通过HSC值更简单、直观地反映品... 利用高稳系数法(HSC)对参加2016-2017年长江中下游区域试验的26个小麦品种(品系)进行了高产性及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用高稳系数法与常规统计分析方法评价品种高产稳产性的结果基本一致,但高稳系数法能通过HSC值更简单、直观地反映品种的高产性和稳产性是否一致。参试品种徽红225的产量、HSC值和变异系数分别排在第一位、第一位和第二位,为典型的高产稳产类型品种,具有较大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产性 稳产性 高稳系数
下载PDF
HJ-1星CCD数据多次分类反演夏收作物油菜与小麦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有宁 覃燕 +2 位作者 刘牛 熊勤学 章爱群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3-165,共3页
湖北省监利县夏收作物主要是小麦与油菜,小麦、油菜与树木大部分期间光谱特征相似,即存在异物同谱现象,很难通过一景数据进行解译。根据监利县夏收作物的物候特征,结合其NDVI指数的变化,采用二次分类法,即将3月4日、3月6日、4月15日、4... 湖北省监利县夏收作物主要是小麦与油菜,小麦、油菜与树木大部分期间光谱特征相似,即存在异物同谱现象,很难通过一景数据进行解译。根据监利县夏收作物的物候特征,结合其NDVI指数的变化,采用二次分类法,即将3月4日、3月6日、4月15日、4月26日NDVI指数大于0.4,5月13日、6月13日小于0.2的定为油菜小麦区,主要原理是物候特征,3、4月油菜小麦长势好,叶面积系数大,NDVI指数高,而进入5月后,油菜小麦进行生殖阶段,叶面变黄,叶绿素降低,NDVI指数变小,成功反演监利县夏收作物小麦与油菜的空间分布,其结果与高分数据反演的结果比较,Kappa系数为0.94,证实其方法是准确的,可为监利县夏收作物的反演提供一套新的方法与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分类法 环境卫星CCD数据 反演 油菜 小麦 光谱特征 空间分布
下载PDF
襄阳市直播稻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4
6
作者 彭成林 杨泽富 +4 位作者 郭光理 段保权 罗学平 袁家富 佀国涵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S01期51-54,共4页
采用进村入户问卷方法,调查了湖北省襄阳市4个产区直播稻的生产现状。结果表明,当前习惯生产管理条件下,直播稻的生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草害严重、倒伏、早衰是限制襄阳市直播稻发展的3个主要问题。从技术层面,必须通过提高整地质... 采用进村入户问卷方法,调查了湖北省襄阳市4个产区直播稻的生产现状。结果表明,当前习惯生产管理条件下,直播稻的生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草害严重、倒伏、早衰是限制襄阳市直播稻发展的3个主要问题。从技术层面,必须通过提高整地质量特别是田间平整度、选择适宜品种和播种量、加强化学除草剂的合理使用、优化水肥管理技术等综合措施加以解决,确保襄阳市直播稻稳产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存在问题 对策
下载PDF
水旱轮作种植模式对作物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龚松玲 何明凤 +3 位作者 李成伟 高珍珍 刘章勇 朱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4期32-36,49,共6页
[目的]为探明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周年产量和温光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2017—2018年在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三湖农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中稻-小麦、中稻-油菜、中稻-冬闲3种种植模式进行试验。[结果]中稻-小麦模式周年产量比中稻... [目的]为探明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周年产量和温光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2017—2018年在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三湖农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中稻-小麦、中稻-油菜、中稻-冬闲3种种植模式进行试验。[结果]中稻-小麦模式周年产量比中稻-油菜和中稻-空闲分别高8.06%和46.71%;3种种植模式水稻季差异不显著,差异主要来自冬季作物,小麦产量是油菜的2倍左右;在经济效益上,中稻-油菜模式收益最高,比中稻-小麦和中稻-空闲分别高1123和2959元/hm 2,增幅率为6.63%和19.61%;在积温利用上,中稻-小麦模式积温利用效率最高,比中稻-油菜和中稻-空闲高1.27%和27.16%。[结论]中稻-油菜模式的经济效益高,环境风险比中稻-小麦式较小,冬闲田的资源利用效率浪费严重,应选出适应力强,且环境友好的冬季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种植模式 产量 资源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基于SNP标记揭示我国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6
8
作者 刘易科 朱展望 +6 位作者 陈泠 邹娟 佟汉文 朱光 何伟杰 张宇庆 高春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7-314,共8页
为了解我国主要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为亲本组配提供参考,利用90K SNP芯片技术对国内为主的240个小麦品种(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基础。结果表明,多态性SNP位点在B基因组最多,D基因组最最少,尤其4D上最少;在... 为了解我国主要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为亲本组配提供参考,利用90K SNP芯片技术对国内为主的240个小麦品种(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基础。结果表明,多态性SNP位点在B基因组最多,D基因组最最少,尤其4D上最少;在全基因组范围内PIC平均值为0.26。参试品种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56,变幅为0.133~0.998,且87.05%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60~0.78之间;国内西南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种(系)间的平均相似系数较高,分别为0.718和0.712,国外品种(系)间的相似系数最低,为0.552。聚类分析将参试品种(系)划分为7个类群,大部分类群含有来自不同区域育成品种(系),主成分分析显示各区域育成的品种(系)相互交集,表明我国各省市间种质资源交流较为频繁,但部分单位育成的品种(系)遗传基础不够丰富,部分品种(系)间遗传相似性较高,在育种中亟待引入新的种质,拓宽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遗传多样性 SNP
下载PDF
播种和施肥方式对直播稻分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许炜 孙志贵 +2 位作者 田贺培 张运波 卢碧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共9页
为研究不同播种和施肥方式下直播水稻分蘖特征和产量状况,以全两优681、荃优华占和黄华占为试验材料,在江汉平原稻麦两熟制耕作制度下,设置2种播种方式(机械直播和人工撒播)和施肥方式(4次施肥和3次施肥),研究了直播稻成蘖和成穗特征及... 为研究不同播种和施肥方式下直播水稻分蘖特征和产量状况,以全两优681、荃优华占和黄华占为试验材料,在江汉平原稻麦两熟制耕作制度下,设置2种播种方式(机械直播和人工撒播)和施肥方式(4次施肥和3次施肥),研究了直播稻成蘖和成穗特征及产量表现。结果显示:各处理一次分蘖成蘖主要叶位为1/0至6/0,3/0至6/0叶位的成蘖率较高,二次分蘖叶位为2/1、3/1和2/2,3/1叶位成蘖率最高;2/0到5/0叶位是一次分蘖成穗优势叶位,2/1和3/1是二次分蘖的主要成穗叶位;一、二次分蘖成蘖和成穗率方面,机械直播稻高于人工撒播稻,4次施肥直播稻高于3次施肥直播稻;各处理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净干物质积累量趋势一致,机械直播稻高于人工撒播稻,4次施肥直播稻高于3次施肥直播稻;分蘖至拔节期各处理叶绿素呈下降趋势,机械直播稻高于人工撒播稻,4次施肥高于3次施肥;机械直播稻和4次施肥直播稻的穗部性状优于人工撒播稻和3次施肥直播稻;从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来看,各处理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机械直播稻产量显著高于人工撒播稻,4次施肥的直播稻产量显著高于3次施肥的直播稻,除了有效穗数外,其他构成要素趋势与产量表现基本一致。综上,不同播种和施肥方式下,直播稻分蘖特性存在明显差异,机械直播稻和4次施肥下的直播稻的一、二次分蘖成穗率高,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干物质积累量大,穗部性状占优势,产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水稻 播种方式 施肥方式 分蘖 产量
下载PDF
氮肥施用量对江汉平原机插水稻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孙志贵 陈庆华 +1 位作者 刘俊健 卢碧林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87-91,共5页
为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机插水稻分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黄华占、全两优681和C两优华占为供试材料,以不施加氮肥为对照,设置135、180、225 kg/hm^2 3个氮肥水平,研究机插水稻分蘖成穗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水稻分蘖叶位较... 为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机插水稻分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黄华占、全两优681和C两优华占为供试材料,以不施加氮肥为对照,设置135、180、225 kg/hm^2 3个氮肥水平,研究机插水稻分蘖成穗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水稻分蘖叶位较高,一次分蘖发生叶位为3/0~9/0,其中4/0~8/0叶位是成蘖的优势叶位,二次分蘖以4/1、5/1和6/1叶位为优势叶位。主要生育期内机插水稻的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N_(225)>N_(180)>N_(135)>N_0;分蘖期至拔节期、拔节期至齐穗期,净干物质积累量随肥力的增加而增加,齐穗期至成熟期品种间存在差异。光能透过率在分蘖时期最大,到拔节期减小,齐穗期最小,成熟期增大。产量以施氮量180 kg/hm^2处理最高,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生产上应结合品种特性,合理施肥争取分蘖早生快发,利用机插水稻主茎和一次分蘖成穗,提高群体质量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机插水稻 氮肥 分蘖 产量
下载PDF
脱落酸对涝渍条件下棉花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江敏 刘才 +1 位作者 宁慧宇 邹华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3-75,共3页
涝渍胁迫是长江中下游棉花产区面临的主要逆境之一。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利用5μmol/L脱落酸(ABA)喷施涝渍胁迫条件下的棉花幼苗叶片,检测涝渍处理期间棉花幼苗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 涝渍胁迫是长江中下游棉花产区面临的主要逆境之一。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利用5μmol/L脱落酸(ABA)喷施涝渍胁迫条件下的棉花幼苗叶片,检测涝渍处理期间棉花幼苗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叶绿素、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可溶性糖及脯氨酸的含量,并于涝渍处理后测量株高及生物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ABA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涝渍条件下棉花幼苗的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SOD、POD、CAT活性,显著降低MDA及H_2O_2含量。由结果可知,外源喷施ABA可以提高棉花的耐涝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涝渍 脱落酸 生物量 生理指标
下载PDF
鄂东南作再生稻种植的杂交稻品种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阳 汪本福 +1 位作者 张枝盛 程建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1期20-22,共3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鄂东南地区种植的再生稻品种,选择了5个当地种植较多的杂交中稻品种进行试验,分别为Y两优2号、深两优5814、C两优4418、广两优476和隆两优华占,考察了各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再生力等指标。结果表明,深两优5814表现优于... 为了筛选出适宜鄂东南地区种植的再生稻品种,选择了5个当地种植较多的杂交中稻品种进行试验,分别为Y两优2号、深两优5814、C两优4418、广两优476和隆两优华占,考察了各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再生力等指标。结果表明,深两优5814表现优于其他品种,适宜作再生稻品种种植;隆两优华占理论产量较高,但是生育期较长,可能对再生季稻产量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再生稻 产量 生育期 鄂东南
下载PDF
小麦红粒性状遗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展望 李君辉 +5 位作者 佟汉文 刘易科 陈泠 张宇庆 邹娟 高春保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4期6321-6323,共3页
小麦按子粒外观颜色的不同,大多可划分为白粒小麦和红粒小麦。小麦种皮颜色对小麦穗发芽抗性和加工品质都有影响。在受穗发芽危害比较严重的长江流域和东北春麦区,红粒小麦品种所占比例较高。综述了小麦红粒性状的遗传基础、形成机制以... 小麦按子粒外观颜色的不同,大多可划分为白粒小麦和红粒小麦。小麦种皮颜色对小麦穗发芽抗性和加工品质都有影响。在受穗发芽危害比较严重的长江流域和东北春麦区,红粒小麦品种所占比例较高。综述了小麦红粒性状的遗传基础、形成机制以及其与穗发芽抗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红粒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耐密植玉米新品种HM-1化调矮化栽培试验
14
作者 郭元平 肖能武 +3 位作者 陈燕 龚世飞 杨虎 李文品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4期2616-2621,共6页
耐密玉米(Zea mays L.)新品种HM-1经过化调矮化处理,直接导致其玉米干子粒产量显著下降,对其干子粒产量下降的影响力随着其种植密度的加大表现减弱的趋势,但在一定化调施药浓度范围内施药浓度对其产量影响的差异不大。化调矮化能明显降... 耐密玉米(Zea mays L.)新品种HM-1经过化调矮化处理,直接导致其玉米干子粒产量显著下降,对其干子粒产量下降的影响力随着其种植密度的加大表现减弱的趋势,但在一定化调施药浓度范围内施药浓度对其产量影响的差异不大。化调矮化能明显降低株高和穗位高,矮化效率与其种植密度关系不大,但随着施药浓度的加大,对其株高和穗位高的矮化效率越大。化调矮化主要通过影响其玉米果穗穗长、穗粗,导致其穗行数和行粒数稍减以及子粒千粒重降低,累计效应导致其单穗粒重明显降低,从而导致其子粒产量明显下降。因没有发生倒伏倒折现象,化调矮化防倒增产的效能没有显现出来,该耐密品种在防灾安全生产上是否适用化调矮化防倒增产这项安全生产技术有待讨论,总之,对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化调矮化这项技术要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HM-1 耐密植 化调矮化 栽培试验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的小麦QTL定位研究英文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何子伟 张琦 +1 位作者 徐延浩 张文英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4-321,共8页
为了解全球小麦QTL定位研究的现状,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2008-2017年小麦QTL定位研究论文的刊文数量走势,刊文数量前十的国家、机构、期刊,被引用频次前十的国家、期刊、个人,挖掘研究热点,... 为了解全球小麦QTL定位研究的现状,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2008-2017年小麦QTL定位研究论文的刊文数量走势,刊文数量前十的国家、机构、期刊,被引用频次前十的国家、期刊、个人,挖掘研究热点,查找国家间合作关系,分析主要作图群体、分子标记、统计模型和分析软件。结果表明,目前小麦QTL研究热点集中在逆境抗性和产量性状方面。在小麦QTL定位研究中,STS、SSCP、RFLP、SNP是近三年使用频率最高的几种分子标记类型;为提高研究准确性,遗传模型、分子标记和分析软件常被配套使用。近十年全球小麦QTL定位研究论文的刊发数量呈上升趋势,科研合作与交流密切的国家或研究单位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一般较高,其中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刊文数量和被引用次数方面领先于其他机构。中国在小麦QTL定位研究领域刊文数量占据优势,但缺乏高质量、高影响力的权威性论文,与世界顶尖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国在小麦QTL定位领域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大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QTL定位 计量分析 WEB of SCIENCE
下载PDF
基于反转录转座子及简单重复序列标记的裸大麦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国荣 华为 +4 位作者 陈功海 龙周锴 李博 张文英 徐延浩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7-365,共9页
为揭示裸大麦育成品种与种质资源材料的遗传结构,利用反转录转座子标记(反转录转座子-微卫星扩增多态性,REMAP;反向反转录转座子扩增多态性,IRAP)与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分析63份裸大麦的遗传多样性。IRAP、REMAP、SSR标记分别检测到... 为揭示裸大麦育成品种与种质资源材料的遗传结构,利用反转录转座子标记(反转录转座子-微卫星扩增多态性,REMAP;反向反转录转座子扩增多态性,IRAP)与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分析63份裸大麦的遗传多样性。IRAP、REMAP、SSR标记分别检测到315、143、38个等位变化,变异范围分别为9~58、7~25、2~4个,平均每对引物检测24.23、14.30、2.38个等位变化。REMAP和IRAP单一标记多态性位点贡献率高于SSR标记。反转录转座子标记揭示材料间遗传相似性系数(GS)为0.452~0.937,平均为0.674,在GS值0.620水平上将63份材料分为2大类,分别包含20份和43份材料。SSR标记结果显示材料间GS为0.351~0.973,平均为0.716,在GS值0.620水平上将63份材料区分为2大类,分别包含2份和61份材料。反转录转座子标记聚类结果在GS值0.740水平上能区分西藏野生资源和栽培资源,但SSR标记不能有效区分这2类材料。反转录转座子标记的主坐标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与GS聚类分析结果一致性较高;SSR标记群体结构与主坐标分析、GS聚类分析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表明,裸大麦材料遗传背景简单,亚类间缺少基因交流,反转录转座子标记在裸大麦品种亲缘关系鉴定中有一定的优势。反转录转座子标记与SSR标记的协同使用可为裸大麦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鉴定及亲本选配揭示更多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 裸大麦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分析
下载PDF
华南地区引进水稻品种(系)在江汉平原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毅 赵伏伟 +4 位作者 伍振华 汪胜勇 胡勤政 邱先进 田小海 《中国稻米》 2020年第1期57-62,共6页
以华南来源的35份常规水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江汉平原分高温栽培期和缓温栽培期两期播种,对其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进行考察,评价其在本地区利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平均理论产量为520.1kg/667 m2,收获指数在0.5左右,全... 以华南来源的35份常规水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江汉平原分高温栽培期和缓温栽培期两期播种,对其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进行考察,评价其在本地区利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平均理论产量为520.1kg/667 m2,收获指数在0.5左右,全生育期110~120 d;整精米率达到国标1级的分别有26个(Ⅰ期播种)和35个(Ⅱ期播种);垩白度达到国标1级的分别有22个(Ⅰ期播种)和29个(Ⅱ期播种);直链淀粉含量达到国标优质的分别有31个(Ⅰ期播种)和34个(Ⅱ期播种)。桂育9号等15个品种(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表现灌浆品质稳定,粤禾丝苗等4个品种(系)表现产量和品质双优。华南来源水稻品种(系)在江汉平原普遍表现出品质好、产量稳定、生育期适中等特点,但由于其在高温栽培期时部分品种(系)品质大幅度降低,因此其总体上更适于在缓温栽培期栽培,即作一季晚稻或双季晚稻栽培;产量和品质双优的品种(系)可以优先直接生产利用或作为育种材料深度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华南地区 江汉平原 适应性 优质
下载PDF
水稻分蘖角度基因TIG1功能性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珍珠 彭清祥 +3 位作者 邱先进 徐俊英 李志新 刘海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08-816,共9页
水稻分蘖角度是水稻株型建成的重要性状之一,对水稻产量有着重要的贡献。目前水稻中可利用的分蘖角度调控基因主要有TAC1(Tiller Angle Control 1)和TIG1 (Tiller Inclided Growth 1),需进一步挖掘新的可用基因资源和分子标记以促进水... 水稻分蘖角度是水稻株型建成的重要性状之一,对水稻产量有着重要的贡献。目前水稻中可利用的分蘖角度调控基因主要有TAC1(Tiller Angle Control 1)和TIG1 (Tiller Inclided Growth 1),需进一步挖掘新的可用基因资源和分子标记以促进水稻理想株型育种。本研究中以大角度的野生稻为供体,小角度的栽培稻珍汕97为受体构建了BC3F2群体,在第54号家系中分蘖角度存在分离,利用QTL-seq技术进行水稻分蘖角度的QTL定位,在8号染色体上检测到一个QTL位点。通过对区间内已知基因的序列比对提出TIG1为候选基因。根据TIG1启动子-449 bp处C?T的关键变异设计KASP功能性分子标记,并在定位群体和育成品种中进行了验证,证实利用该KASP标记可以准确地鉴定出TIG1位点的基因型。TIG1在粳稻中以大角度基因型TIG1占绝对优势,而在籼稻中61.40%的品种为小角度基因型tig1,38.40%的品种为大角度基因型TIG1,对水稻株型改良有着重要的潜在利用价值。该KASP标记的开发为水稻分蘖角度的分子标记辅助改良提供了新工具,有望加快水稻理想株型的育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蘖角度 KASP分子标记 TIG1
原文传递
水稻苗期耐低锌种质资源鉴定与筛选
19
作者 王芳 杨婷 +3 位作者 周乾顺 武美燕 田小海 张文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0-530,共11页
【目的】筛选与水稻耐低锌能力相关的指标,鉴定耐低锌水稻品种,为耐低锌水稻品种的遗传改良及遗传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水培方法,在低锌条件下测定来自国际水稻研究所的144份水稻核心种质资源的形态、生理性状、种子糙米和精... 【目的】筛选与水稻耐低锌能力相关的指标,鉴定耐低锌水稻品种,为耐低锌水稻品种的遗传改良及遗传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水培方法,在低锌条件下测定来自国际水稻研究所的144份水稻核心种质资源的形态、生理性状、种子糙米和精米锌含量,并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进行水稻耐低锌能力评价。【结果】低锌条件下,水稻各性状平均值均有所下降,与足锌处理相比,各性状均值分别降低7.25%~60.45%,其中地上部鲜重、根系干重、地上部干重、根系鲜重、叶面积和根系体积下降比例均超过30.00%。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叶长、叶宽、SPAD值、根系鲜重、根系干重、根尖数、根系平均直径、鲜重根冠比和糙米锌含量对苗期水稻耐低锌能力有显著影响(P<0.0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水稻品系间耐低锌能力差异明显,共筛选出12份耐低锌材料。其中AUS稻中低锌耐受型品种有AUS 299::IRGC 29087-1、N22、KOTODESHI::IRGC 60982-1、AUS PADDY(RED)::IRGC 44978-1和DV 86::IRGC 8840-1,籼稻中低锌耐受型品种有DALSUNG 41、IRGA 659-1-2-2-2和UPR 191-66,粳稻中低锌耐受型品种有MEJANES 2和ALEXANDROS,其他品种中低锌耐受型品种有油占8号和CYPRESS::G1-1。【结论】株高、叶长、叶宽、SPAD值、根系鲜重、根系干重、根尖数、根系平均直径、鲜重根冠比和糙米锌含量可作为水稻耐低锌能力的筛选指标。在土壤锌含量低的区域种植水稻时,可增加12份耐低锌材料的推广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低锌 种子 锌含量 表型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