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扶一带:内地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培养机制的创新研究——以丽水学院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廖梦雅 邱开玉 《丽水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30-37,共8页
创新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培养机制,构建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全程化、全方位的培养模式,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内地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培养现状,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从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学业... 创新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培养机制,构建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全程化、全方位的培养模式,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内地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党员培养现状,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从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学业、生活着手,构建以"三扶一带"为中心的党员培养机制,将党员培养贯穿学生党员学习、生活始终,针对学生特点确定不同的考察标准,实现针对性考核、层次化管理,确保党员培养覆盖到少数民族学生党员成长的各方面,同时覆盖到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切实强化党员培养效果,形成"帮扶一个,带动一片"的良好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地普通高校 少数民族学生 党员培养机制
下载PDF
加强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策略研究——以丽水学院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龚文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9期89-91,共3页
本文从国家建设、区域发展、个人成长三个方面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意义。通过对丽水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和现实观察,梳理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从提升思政课效果,拓展新媒... 本文从国家建设、区域发展、个人成长三个方面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意义。通过对丽水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和现实观察,梳理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从提升思政课效果,拓展新媒体教育功能,创新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利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平台和优化第二课堂设计等方面提出加强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民族院校 少数民族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
下载PDF
浙西南“畲歌”融入丽水学院声乐教学的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程远 《丽水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30-34,共5页
高师音乐学专业的声乐教学,承担着为地方培养应用型音乐艺术人才的任务,畲族民歌凭借其独特魅力,成为高师民族声乐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新亮点。从体现地方高校的地方性、传承畲族音乐的民族性和构建教学体系的完整性3个方面来论述畲族... 高师音乐学专业的声乐教学,承担着为地方培养应用型音乐艺术人才的任务,畲族民歌凭借其独特魅力,成为高师民族声乐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新亮点。从体现地方高校的地方性、传承畲族音乐的民族性和构建教学体系的完整性3个方面来论述畲族山歌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通过原汁原味的教学融入、音乐元素的创新融入和发声原理的借鉴融入3个途径,使畲族山歌得以保护、传承和创新,也使畲族音乐艺术更好地融进我们的艺术教育特别是声乐教学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族民歌 声乐教学 教学实践 丽水学院
下载PDF
金字塔型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构建分析——以丽水学院创业教育实施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月芬 《科教文汇》 2015年第11期151-152,共2页
本文基于以下三个理念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研究: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创造力。其次是构建优良的创业文化环境,充分发挥创业园的载体作用,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再次是对有创业意... 本文基于以下三个理念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研究:首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创造力。其次是构建优良的创业文化环境,充分发挥创业园的载体作用,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再次是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培养,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积极推动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从而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构建金字塔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教育 模式
下载PDF
自主参与视野下学生党建工作新载体研究——以丽水学院学生党建工作为例
5
作者 雷园园 张龙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21-25,共5页
完善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格局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点,如何构建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载体是提高党组织的感召力和吸引力的关键;丽水学院结合本校实际,基于自主参与理论,开展了成立学生党建工作办公室的尝试,多年来,从调动学生党员自主参与兴... 完善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格局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点,如何构建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载体是提高党组织的感召力和吸引力的关键;丽水学院结合本校实际,基于自主参与理论,开展了成立学生党建工作办公室的尝试,多年来,从调动学生党员自主参与兴趣、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自我锻炼意识入手,设计了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内化性的党员工作新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参与 学生党员工作 自主 开放 内化
下载PDF
分类教学改革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究——以丽水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帆 《西部素质教育》 2016年第10期10-11,共2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快速发展,使得当下的大学英语改革形势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相当严格的要求,单纯的培养英语知识技能的课堂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丽水学院的大学英语教...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快速发展,使得当下的大学英语改革形势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相当严格的要求,单纯的培养英语知识技能的课堂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丽水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例,分析大学英语教师在分类教学改革背景下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从建立进修机制、促进团队建设、开展反思性教学等方面探讨可能的专业发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大学英语教师 专业发展途径
下载PDF
论母语文化传承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以丽水学院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玲 《丽水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88-92,共5页
语言是文化传播的桥梁。由于学习者英语表达水平的限制以及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等原因,导致学习者在传播母语文化过程中受挫。因此,母语文化传承应与大学英语教学有效融合,加强课堂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 语言是文化传播的桥梁。由于学习者英语表达水平的限制以及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等原因,导致学习者在传播母语文化过程中受挫。因此,母语文化传承应与大学英语教学有效融合,加强课堂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同时调整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增设中国文化类课程,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树立母语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语文化 大学英语教学 融合
下载PDF
项目驱动下校政合作培养中文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与思考--以丽水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暑期教学实践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杨俊才 《丽水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91-97,共7页
丽水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采用"中文+网络新媒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能适应网络新媒体领域需要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素质应用人才。为了切实提高人才的应用能力,通过项目形式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开展暑期教学实践活动,这... 丽水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采用"中文+网络新媒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能适应网络新媒体领域需要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素质应用人才。为了切实提高人才的应用能力,通过项目形式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开展暑期教学实践活动,这种项目驱动的校政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既助推了乡村的振兴,又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成才,取得了合作共赢的效果。因此,项目驱动下的校政合作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行之有效的方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专业 应用型 人才培养 项目驱动 校政合作
下载PDF
以“产出”为导向的地方院校音乐学师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丽水学院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程远 《丽水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04-108,共5页
地方院校音乐学师范专业承担着为本区域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力量的重任,在人才培养中对接国家和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及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丽水学院... 地方院校音乐学师范专业承担着为本区域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力量的重任,在人才培养中对接国家和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及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丽水学院作为一所地方综合性应用型大学,在音乐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中立足地方实际,化区域优势为发展优势,化区域特色为专业特色,充分运用区域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紧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在服务地方音乐教育中彰显特色,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可为其他同类型院校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出导向 音乐学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
下载PDF
民族文化与生态美学的建构:论当代畲族文学创作
10
作者 吴素萍 《丽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近年来,当代畲族文学作家群体不断壮大,创作空间不断拓展,审美风格渐趋多样化。以民族文化为本位,以生态美学为维度,是当代畲族文学创作的审美追求。当代畲族文学的生态审美思想主要表现在自然崇拜、中和之道、生命关怀三个方面,在这种... 近年来,当代畲族文学作家群体不断壮大,创作空间不断拓展,审美风格渐趋多样化。以民族文化为本位,以生态美学为维度,是当代畲族文学创作的审美追求。当代畲族文学的生态审美思想主要表现在自然崇拜、中和之道、生命关怀三个方面,在这种美学思想的观照下,当代畲族文学在民族性消解和精神还乡的二元对立中实现了和而不同、多元共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生态美学 畲族文学 当代创作
下载PDF
传承与传播:传统戏曲的创新研究--以丽水学院创演“汤公戏”《牡丹亭》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哲 《黄河之声》 2021年第20期14-17,共4页
传统戏曲的演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昆曲“汤公戏”《牡丹亭》的演出遭遇了诸多困境,几乎呈现一种没落状态。主要原因一是与新时代脱节,二是与新技术脱节,三是与新受众脱节。基于此,传统戏曲演出必须加以创新。丽水学院创演的“汤公... 传统戏曲的演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昆曲“汤公戏”《牡丹亭》的演出遭遇了诸多困境,几乎呈现一种没落状态。主要原因一是与新时代脱节,二是与新技术脱节,三是与新受众脱节。基于此,传统戏曲演出必须加以创新。丽水学院创演的“汤公戏”《牡丹亭》,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从理论上、技术上、形式上作出了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通过不断传承创新,传统戏曲的明天更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曲 《牡丹亭》 演出创新 成效
下载PDF
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辅导员育人工作路径研究——以丽水学院为例
12
作者 何淑娟 《丽水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09-114,共6页
满足大学生对美好、幸福教育的追求是高校贯彻立德树人理念和教育初心的题中之义。文章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以丽水学院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大学”系列特色做法为例,侧重从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构建辅导... 满足大学生对美好、幸福教育的追求是高校贯彻立德树人理念和教育初心的题中之义。文章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以丽水学院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大学”系列特色做法为例,侧重从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构建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体系、创新辅导员工作方式方法等三个方面明确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辅导员工作方法和路径,这对助推大学生健康成长、快乐逐梦,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 大学生 幸福感 辅导员 工作路径
下载PDF
大学写作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究——以丽水学院为例
13
作者 吴素萍 《丽水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写作是高校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技能。当前高校写作课程普遍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课时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针对这些现象,本课程组对写作课程进行了从教材到教法、考核评价方... 写作是高校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技能。当前高校写作课程普遍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课时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针对这些现象,本课程组对写作课程进行了从教材到教法、考核评价方式等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 教学模式 改革 研究
下载PDF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研究——以丽水市云和县崇头镇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文锶 彭兵 《丽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9-46,共8页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保证。我国正处于乡村振兴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交叠推进的时期,促进二者有效衔接是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文章基于对丽水市崇头镇的调研,从该镇的消薄增收实践中,总结出五种增收...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保证。我国正处于乡村振兴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交叠推进的时期,促进二者有效衔接是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文章基于对丽水市崇头镇的调研,从该镇的消薄增收实践中,总结出五种增收模式以及目标、主体、路径三种衔接维度机理,并发现二者在衔接过程中存在短期增收与长效增长目标存在冲突、村集体在项目谋划中主体性缺失、集体经济与市场经济对接程度不高等问题,应当创新完善考核体系,减少“输血式”帮扶,拓宽融入市场渠道,使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更为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 体制机制 基层治理
下载PDF
文化赋能山区民族乡村共同富裕——基于景宁畲族自治县的调查
15
作者 田海鹰 《丽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4-38,共5页
我国山区民族乡村具有深厚的文化资源底蕴,文化赋能是山区民族乡村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选择。文章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以景宁畲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从精准定位文化功能、加强文化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构建村域文化共同体、加速... 我国山区民族乡村具有深厚的文化资源底蕴,文化赋能是山区民族乡村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选择。文章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以景宁畲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从精准定位文化功能、加强文化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构建村域文化共同体、加速中华文化特色转型四个方面,提出文化赋能山区民族乡村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赋能 民族乡村 共同富裕 景宁
下载PDF
民族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以浙江民族乡村为例
16
作者 郭献进 郭家琪 《丽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6,共6页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共同富裕的薄弱短板和工作重点均在民族乡村,没有民族乡村振兴就没有共同富裕。浙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较为均衡的省份,但仍面临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业...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共同富裕的薄弱短板和工作重点均在民族乡村,没有民族乡村振兴就没有共同富裕。浙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较为均衡的省份,但仍面临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业支撑财力偏弱等“发展洼地”问题。因此民族乡村必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进而采取以少数民族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抓手,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精准帮扶为牵引,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为保证等行动策略,加快推进民族乡村振兴,打造各民族共同富裕示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乡村 发展洼地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行动策略
下载PDF
地方曲艺融八浙西南地方高校通识教育的拓展研究--以丽水鼓词为例
17
作者 宝芳 《河北画报》 2023年第4期229-231,共3页
曲艺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说唱艺术的统称,是以文学、音乐、表演三者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地方曲艺的发展与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以丽水鼓词为例,将其融入地方高校的通识教育... 曲艺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说唱艺术的统称,是以文学、音乐、表演三者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地方曲艺的发展与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以丽水鼓词为例,将其融入地方高校的通识教育中对弘扬地方优秀音乐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可以凸显地方高校通识教育的地方特色,充实和丰富通识教育的教育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最终实现二者的共赢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曲艺 地方高校 丽水鼓词 通识教育
下载PDF
发展滞后、国家担当和路径选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治经济学 被引量:4
18
作者 彭兵 陈旭堂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5-219,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少数民族地区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提高。然而,快速的经济增长也拉大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就发展本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可以说是所有欠发达地区碰到的共同问题,但少数...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少数民族地区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提高。然而,快速的经济增长也拉大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就发展本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可以说是所有欠发达地区碰到的共同问题,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问题处理不好,可能带来更加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后果。中国一直重视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问题,并在制度和政策上都给予这些地区极大的支持。少数民族地区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幸民族文化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特色资源。然而,要想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实现脱贫和赶超两大发展任务,仅仅依靠特色文化旅游业显然是不够的,发展路径的探索仍是摆在面前的关键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发展差距 民族文化 经济发展方式 民族问题
原文传递
《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改革叙事的变奏曲
19
作者 林楠 陈旭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30,共7页
在思想史的定论中,有论者从启蒙主义立场将20世纪90年代描述为“人文精神危机”的时代;有论者从整个20世纪的角度,将其定义为“历史的终结”;也有论者站在21世纪初“中国崛起”的线索上将20世纪90年代视作发展的蛰伏期。^([1])近年来不... 在思想史的定论中,有论者从启蒙主义立场将20世纪90年代描述为“人文精神危机”的时代;有论者从整个20世纪的角度,将其定义为“历史的终结”;也有论者站在21世纪初“中国崛起”的线索上将20世纪90年代视作发展的蛰伏期。^([1])近年来不少文艺作品表现出了对90年代浓郁的兴趣。《山海情》(孔笙/孙墨龙,2021)、《漫长的季节》(辛爽,2023)、《繁花》(王家卫,2023)以及开年大剧《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孔笙/孙墨龙/刘洪源,2023)(以下简称《大江大河3》)都把故事放置在20世纪90年代的场域当中,让这个十年散发出无限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主义 岁月如歌 文艺作品 王家卫 《繁花》 中国崛起 历史的终结 变奏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