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及预后观察
1
作者 伍强军 柳钦 辛百龙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3年第10期58-61,共4页
目的对比经额叶上沟入路与经外侧裂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HICH患者210例,依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A组(经额叶上沟入路行血肿清除术,102例)和B... 目的对比经额叶上沟入路与经外侧裂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HICH患者210例,依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A组(经额叶上沟入路行血肿清除术,102例)和B组(经外侧裂入路行血肿清除术,108例)。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颅内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因子(BDN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B组血肿清除率高于A组(t=3.551,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相近(t=0.321、1.939、1.198,P>0.05)。B组术后3 d颅内压、NIHSS评分、PCT、IL-6及CRP水平低于A组(t=7.798、6.699、34.638、17.399、18.201,均P<0.05)。B组术后3 d NGF、BDNF及IGF-1水平高于A组(t=14.067、4.208、8.604,均P<0.05)。B组术后7 d大脑总动脉收缩期外周阻力低于A组(t=3.506,P<0.05),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高于A组(t=2.581、2.650,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646,P>0.05)。B组预后良好率高于A组(χ^(2)=8.238,P<0.05)。结论经外侧裂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的血肿清除效果较好,并可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神经内镜 血肿清除术 额叶上沟入路 外侧裂入路
下载PDF
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及SAA与HBP诊断价值
2
作者 徐伟丹 潘昌玲 +3 位作者 徐丽英 艾洁 辛百龙 杨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1-1025,共5页
目的调查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并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肝素结合蛋白(HBP)对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9年1月-2022年12月丽水市中心医院293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分析不同感染类型的一般... 目的调查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并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肝素结合蛋白(HBP)对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9年1月-2022年12月丽水市中心医院293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分析不同感染类型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后血清SAA、HBP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2930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7例,发生率为1.60%,其中表浅切口感染9例,占比19.15%,器官腔隙感染38例,占比80.85%;47例切口感染患者中,33例检测到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比36.5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所在洁净手术室等级、使用植入物及血清SAA、HBP水平均为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SAA、HBP联合预测手术部位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3.91%、67.92%、0.860。结论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手术所在洁净手术室等级、使用植入物以及血清SAA、HBP水平是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尤其是SAA和HBP,作为联合预测标志物,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手术部位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淀粉样蛋白A 肝素结合蛋白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3
作者 何士科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1025-1027,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疗效。方法选择神经内镜(观察组)、显微镜(对照组)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患者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全切除率以及手术前后激...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疗效。方法选择神经内镜(观察组)、显微镜(对照组)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患者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全切除率以及手术前后激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激素水平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有效率均达90%以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疗效相当,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垂体瘤 激素
下载PDF
经迷路入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附5例报告)
4
作者 王保平 张翼 +2 位作者 胡乐农 叶锦平 何士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69-170,共2页
关键词 听神经瘤 迷路入路 手术方法
下载PDF
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促进猴脑中神经生长因子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5
作者 黄学才 徐蔚 江基尧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50-154,共5页
目的观察常温缺血10min后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后猴脑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factor,GDNF)表达的变化。方法等温组及超深低温组实验猴于灌注或... 目的观察常温缺血10min后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后猴脑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factor,GDNF)表达的变化。方法等温组及超深低温组实验猴于灌注或复苏死亡后立即开颅取脑,用NGF和GDNF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额叶恒定视野内NGF和GDNF的阳性细胞记数求阳性率,并统计学分析。结果等温组2只实验猴额叶NGF和GDNF有微量表达,超深低温组4只实验猴额叶NGF和GDNF表达明显上调,与等温组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0.01)。结论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实验可引起NGF和GDNF表达上调,这可能是防止脑缺血的重要保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超深低温断血流 复苏 猴脑
下载PDF
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与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40
6
作者 王益丽 洪春霞 +4 位作者 章学媛 卓玉荣 江静玉 范慧青 吴友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84-1387,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12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并进行手术的25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原发及基础疾病、住院时...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12月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并进行手术的25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原发及基础疾病、住院时间、血糖、手术信息、是否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等临床信息。统计入组患者医院感染概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2560例患者中,460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17.97%;总感染例次为506例次,总例次感染率为19.77%;同期住院患者床日数为64152d,总发病密度为7.17‰。手术部位感染构成比最高(195例次,占38.54%)。随着NNIS评分级别升高,手术部位感染率呈逐渐增高趋势(χ2=21.409,P=0.0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原发病、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术后再次手术、高血糖、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胃酸抑制剂、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均为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22d、术后再次手术、高血糖、神经系统肿瘤、脑血管疾病、基础疾病、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胃酸抑制剂、围术期护理干预均为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手术部位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是主要感染类型,感染的发生情况是年龄、原发疾病、基础疾病、住院时间、血糖、是否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医院感染 相关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营养风险筛查法评估老年脑血管病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叶芬 江露 +3 位作者 李燕 周翠玲 王益丽 吴琪芬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691-694,共4页
目的采用营养风险筛查法(NRS-2002)评估老年脑血管病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住院的118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病历资料,均在患者入院24 h内使用NRS-2002评估其营养状况,根据患者... 目的采用营养风险筛查法(NRS-2002)评估老年脑血管病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住院的118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病历资料,均在患者入院24 h内使用NRS-2002评估其营养状况,根据患者的NRS-2002评分将其分为营养风险组(NRS-2002≥3分,45例)与无营养风险组(NRS-2002<3分,73例);分析2组患者年龄、疾病类型、性别、营养状况指标[体重指数(BMI)、上臂肌围(AMC)、小腿围(CC)、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间的差异,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脑血管病住院患者营养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18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NRS-2002评分为0~7(2.72±0.45)分,营养风险率为38.14%(45/118)。2组患者间年龄、疾病类型、BMI、AMC、CC、Alb、H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间性别、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75岁、BMI<18.5 kg/m^(2),是老年脑血管病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年龄≥75岁、BMI<18.5 kg/m^(2)的患者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营养状况 营养评价 危险因素 老年人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8
作者 蔡莉 黄学才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357-1361,共5页
目的 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认知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根据结果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aSAH患者312例,根据术后6个月的MMSE评分判断是否发生认知障碍,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认知障碍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 目的 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认知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根据结果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aSAH患者312例,根据术后6个月的MMSE评分判断是否发生认知障碍,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认知障碍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aSAH后认知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估(H-L拟合度检验、ROC曲线下面积),模型的临床使用价值以决策曲线(DCA)评估。结果 本研究收集312例患者资料,aSAH后发生认知障碍者126例(40.38%)。饮酒史、治疗方式、Hunt-Hess分级、合并高血压、并发症与aSAH后认知障碍发生关系密切(P<0.05),但与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瘤体直径、吸烟史、瘤体部位、术后脑梗死、多发性动脉瘤、CT-Fisher分级、合并糖尿病、明确诊断至手术时间无关;饮酒史、合并高血压及Hunt-Hess分级为3~4级为影响aSAH后认知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4,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91.40%、77.94%;H-L拟合度检验评估模型的有效性,χ^(2)=1.564,P=0.325;对该模型进行DCA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阈概率在0.1~0.625之间应用该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饮酒史、合并高血压及Hunt-Hess分级为3~4级为影响aSAH后认知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及有效性,临床使用价值较高,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加简洁、直观的预测aSAH后认知障碍发生风险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认知障碍 预测模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9
作者 叶锦平 王保平 +3 位作者 梅一民 林伟 张翼 何士科 《中国药师》 CAS 2002年第6期364-365,共2页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63例颅脑损伤病人使用盐酸丁咯地尔药物治疗,以106例未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作对照观察。结果:有效率治疗组74.85%,对照组为55.6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盐酸...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63例颅脑损伤病人使用盐酸丁咯地尔药物治疗,以106例未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作对照观察。结果:有效率治疗组74.85%,对照组为55.6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治疗颅脑损伤,对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死残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丁咯地尔 治疗 颅脑损伤 疗效 神经活化药物
原文传递
等渗透剂量的15%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颅内高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黄学才 杨玲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3-726,共4页
目的比较等渗透剂量的15%高渗盐水(HTS)和20%甘露醇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颅内高压的疗效。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现颅内高压事件时,随机交替接受0.42 ml/kg 15%HTS与2 ml/kg 20%甘露醇的降颅压治疗。药物经深静脉20 min以上快速滴注完... 目的比较等渗透剂量的15%高渗盐水(HTS)和20%甘露醇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颅内高压的疗效。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现颅内高压事件时,随机交替接受0.42 ml/kg 15%HTS与2 ml/kg 20%甘露醇的降颅压治疗。药物经深静脉20 min以上快速滴注完成。在药物开始使用至颅内压(ICP)回升到20 mmHg期间,连续监测患者ICP,平均动脉压(MAP)、脑灌注压(CPP)及中心静脉压(CVP)。记录有效降颅压持续时间、ICP最大降幅及其时间;用药前及用药后1、3 h抽血查血钠浓度和血浆渗透压。结果静脉快速滴注15%HTS和20%甘露醇两者均可显著降低ICP(P<0.05),15%HTS在用药后23.6±7.1 min ICP降至最低点,最大降幅为9.3±3.1 mmHg,其有效降颅压时间为5.3±2.1 h。20%甘露醇在28.7±9.3 min ICP降至最低点,降幅为8.7±2.3 mmHg,有效降颅压时间持续4.5±2.3 h。两者的起效时间、作用持续时间及ICP降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PP较用药前相比均有显著上升(P<0.05),使用15%HTS治疗后较20%甘露醇后CPP上升更显著(P<0.05)。两组MAP、血钠及渗透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渗透剂量的15%HTS与20%甘露醇在降颅压起效时间、最大降幅及持续降颅压时间上无显著差异,两者均可作为降低ICP的一线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盐水 甘露醇 颅内压 重型颅脑损伤
下载PDF
高渗盐水和甘露醇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降低颅内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学才 杨玲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9-395,共7页
目的:比较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治疗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颅内压增高的疗效。方法:2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事件时,随机交替接受等渗透剂量的160mL 3%高渗盐水与150mL 20%甘露醇进行降低颅内压... 目的:比较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治疗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颅内压增高的疗效。方法:2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事件时,随机交替接受等渗透剂量的160mL 3%高渗盐水与150mL 20%甘露醇进行降低颅内压治疗,连续监测患者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脑灌注压及中心静脉压。记录有效降低颅内压持续时间、颅内压最大降幅及其时间,用药前及用药后1h、3h血钠水平及血浆渗透压。结果: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均可降低颅内压(均P〈0.01),两者的降低颅内压作用持续时间及颅内压降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脑灌注压较用药前均上升(均P〈0.01),平均动脉压先上升后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中心静脉压稍有波动,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0%甘露醇治疗后患者血钠下降,3%高渗盐水治疗后患者血钠值上升,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甘露醇及3%高渗盐水治疗后患者血浆渗透压均先上升后下降,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3%高渗盐水可作为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颅内压增高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投药和剂量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 颅内高压/药物疗法 颅内高压/并发症 盐水 高渗/投药和剂量 药物疗法 联合 治疗结果 随机分配
下载PDF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保守治疗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学才 叶锦平 王保平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保守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保守治疗的13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且分流功能正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包括全身及鞘内应用抗生素、腰大...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保守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保守治疗的13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且分流功能正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包括全身及鞘内应用抗生素、腰大池外引流。结果 13例患者抗感染治疗10~21 d,均治愈出院。鞘内注射抗生素无毒副作用发生,成功保留了分流管且分流功能均正常。患者出院后随访10个月~6年,均无感染复发,无分流管堵塞。结论保守治疗能够治愈分流术后颅内感染,保守治疗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安全可靠,避免了二次手术及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腹腔分流术 颅内感染 鞘内注射 腰大池引流
下载PDF
介绍一种简易实用CT颅表定位栅 被引量:2
13
作者 叶锦平 王保平 +6 位作者 罗呜 何士科 吕桂坚 林伟 梅祎民 张翼 麻伟兴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4期303-304,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自行研制简易实用的CT颅表定位栅。方法用较高密度的标记物-废弃介入导管,制作成栅栏状,垂直粘贴在颅内病灶大致相对颅表投影区域表面,进行CT扫描。根据CT所显示的颅内病灶和颅表标记物关系,将颅内病灶颅表投影位置或最佳... 目的介绍一种自行研制简易实用的CT颅表定位栅。方法用较高密度的标记物-废弃介入导管,制作成栅栏状,垂直粘贴在颅内病灶大致相对颅表投影区域表面,进行CT扫描。根据CT所显示的颅内病灶和颅表标记物关系,将颅内病灶颅表投影位置或最佳入颅穿刺点非常准确直接定位标记在颅表头皮上。结果经过对5例颅内金属异物、27例脑脓肿、438例颅内血肿、132例颅内肿瘤进行术前定位,证实定位准确。结论自制CT颅表定位栅,取材容易、制造简单,操作方便、无创,颅表定位准确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颅表 定位栅 颅内病变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加序贯腰穿脑脊液净化治疗重型脑室出血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锦平 何士科 +3 位作者 梅祎民 王保平 张翼 林伟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7期758-759,共2页
关键词 脑脊液净化治疗 重型脑室出血 侧脑室外引流 脑室内注入尿激酶 侧脑室穿刺置管 腰大池置管引流 序贯 开颅血肿清除 内科治疗
下载PDF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锦平 王保平 +5 位作者 林伟 梅褘民 张翼 何士科 麻伟兴 余峰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70-372,共3页
目的:探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针对各例颅内肿瘤,进行个体化的手术方案设计,分别采用经眶上、翼点、颞下及纵裂四种锁孔入路手术。结果:本组16例颅内肿瘤显微镜下全切,1例侧脑室内肿瘤作大部分切... 目的:探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经验。方法:针对各例颅内肿瘤,进行个体化的手术方案设计,分别采用经眶上、翼点、颞下及纵裂四种锁孔入路手术。结果:本组16例颅内肿瘤显微镜下全切,1例侧脑室内肿瘤作大部分切除。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减少。未出现与入路相关的并发症,无一例死亡。结论:锁孔入路手术能清晰显露肿瘤和瘤周相关的结构,并为切除肿瘤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具有脑暴露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孔入路 显微手术 颅内肿瘤
下载PDF
腰穿脑脊液置换法治疗术后严重颅内感染 被引量:2
16
作者 麻伟兴 王保平 +1 位作者 张翼 罗鸣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7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腰穿脑脊液置换法对神经外科术后严重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总结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24例,在进行全身抗感染同时,行腰蛛网膜下腔抗生素林格氏液冲洗置换治疗。结果24例中22例治愈,治愈时间多在1~2周,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 目的探讨腰穿脑脊液置换法对神经外科术后严重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总结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24例,在进行全身抗感染同时,行腰蛛网膜下腔抗生素林格氏液冲洗置换治疗。结果24例中22例治愈,治愈时间多在1~2周,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腰穿脑脊液置换法对严重颅内感染治疗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神经外科术后 脑脊液置换
下载PDF
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秀梅 李红 《健康研究》 CAS 2014年第1期101-102,104,共3页
文章总结破裂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做好急救准备、血压监护,避免血压冲击动脉壁使动脉瘤再次破裂;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护理重点,尤其是动脉瘤再破裂、血管痉挛等危险并发症的预防。
关键词 破裂颅内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护理 预后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脑内小血肿钻孔置管引流临床观察
18
作者 麻伟兴 王保平 +4 位作者 何士科 叶锦平 梅袆民 张翼 林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26-127,共2页
关键词 脑内小血肿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观察 钻孔 2004年3月 微侵袭技术 置管引流术 1999年 保守治疗 推广应用 手术治疗 治疗患者 生存率 幕上 疗效
下载PDF
自制头圈用于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头皮压疮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艳俊 刘秀梅 雷海燕 《中国乡村医药》 2014年第2期75-76,共2页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1]。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因患者持续意识障碍和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使枕骨粗隆处头皮长期受压...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1]。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因患者持续意识障碍和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使枕骨粗隆处头皮长期受压容易发生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加重了病情,严重时可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 血液循环障碍 神经外科 继发感染 压疮发生率 意识障碍 患者头部 医用绷带
下载PDF
支架治疗出血性大脑后动脉单纯夹层一例
20
作者 赵瑞 许奕 +5 位作者 洪波 赵文元 黄清海 李强 何士科 刘建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596-597,共2页
患者男,48岁。闪突发头痛5d,外院CT提示脚间池、环池偏右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图1a),遂因“大脯后动脉灾层”于2009年2月26日入住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外伤史。Hunt—Hess分级为I级。外院行DS... 患者男,48岁。闪突发头痛5d,外院CT提示脚间池、环池偏右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图1a),遂因“大脯后动脉灾层”于2009年2月26日入住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外伤史。Hunt—Hess分级为I级。外院行DSA榆查,显爪右侧大脑后动脉P1段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后动脉 动脉瘤 夹层 蛛网膜下腔出血 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