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变形玻璃钢锚杆支护下巷道变形规律数值分析
1
作者 陈国华 《科技和产业》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了发现大变形玻璃钢锚杆支护下巷道变形规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三维计算模型,对比分析常规玻璃钢锚杆和大变形玻璃钢锚杆支护效果。结果表明:工作面采空区首次见方和二次见方时,巷道呈现向内收缩的趋势;塑性区主要集中在巷道四周... 为了发现大变形玻璃钢锚杆支护下巷道变形规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三维计算模型,对比分析常规玻璃钢锚杆和大变形玻璃钢锚杆支护效果。结果表明:工作面采空区首次见方和二次见方时,巷道呈现向内收缩的趋势;塑性区主要集中在巷道四周;回采侧帮水平位移和顶板沉降量均呈现先逐渐减小后趋于稳定的趋势;采空区首次见方和二次见方时,在监测范围内,回采侧帮的最大水平位移均已经达到常规玻璃钢锚杆的破断位移,但均未达到大变形玻璃钢锚杆的破断位移,常规玻璃钢锚杆不满足支护要求,大变形玻璃钢锚杆满足支护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支护 大变形玻璃钢锚杆 巷道变形规律 FLAC3D 锚杆支护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蒙西深部厚煤层大采高综采面覆岩破坏高度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玉鹏 张玉军 +2 位作者 刘毅涛 宋业杰 赵秋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7-43,共7页
为解决蒙西矿区深部开采受多层含水层威胁条件下,覆岩破坏高度难以准确计算的问题,应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和相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厚煤层大采高综采覆岩破坏高度。首先,综合采用井上下钻孔联合观测,基于钻孔注水及数控摄像技术,实... 为解决蒙西矿区深部开采受多层含水层威胁条件下,覆岩破坏高度难以准确计算的问题,应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和相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厚煤层大采高综采覆岩破坏高度。首先,综合采用井上下钻孔联合观测,基于钻孔注水及数控摄像技术,实测纳林河二号矿井厚煤层综采一次采全高条件下的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然后,通过构建数值和物理相似模型,并结合全国类似条件矿井实测资料的回归分析,确定蒙西矿区覆岩破坏高度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实测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与采高比为17.1~22.06;采用相似模拟、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确定该条件下导水裂缝带高度与采高的比值为15~18.8;蒙西深部厚煤层高强度开采工作面覆岩破坏高度可按18倍采高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厚煤层 大采高综采 覆岩破坏 钻孔注水 数控摄像
原文传递
蒙大煤业深煤层大采高综采适应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立新 刘混举 《山西煤炭》 2018年第6期17-20,共4页
综合分析顶煤放冒性、煤壁稳定性对大采高综采开采技术的影响,结合蒙大煤业深煤层的开采条件,对蒙大煤业大采高综放开采的适应性及工作面安全因素作出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大采高综放适应性评价软件,并通过评价软件分析得出35号煤层... 综合分析顶煤放冒性、煤壁稳定性对大采高综采开采技术的影响,结合蒙大煤业深煤层的开采条件,对蒙大煤业大采高综放开采的适应性及工作面安全因素作出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大采高综放适应性评价软件,并通过评价软件分析得出35号煤层适合采用大采高综放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 综放开采 适应性
下载PDF
桥式转载机刚性架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忠强 杜胜 +1 位作者 高爱红 李利范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8-130,共3页
由于桥式转载机在使用过程中,刚性架经常出现断裂故障。对桥式转载机传统刚性架结构和材料选取进行优化设计,采用理论力学进行刚性架整体受力分析,得出刚性架单元最恶劣受力工况,利用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对刚性架单元进行有限元分析。... 由于桥式转载机在使用过程中,刚性架经常出现断裂故障。对桥式转载机传统刚性架结构和材料选取进行优化设计,采用理论力学进行刚性架整体受力分析,得出刚性架单元最恶劣受力工况,利用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对刚性架单元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桥式转载机跨距越大,中间刚性架单元应力呈几何级数增加,当桥式转载机跨距大于30 m时,中间刚性架单元应力大于400 MPa,刚性架主梁材料需选取Q690以上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式转载机 高强度刚性架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蒙陕矿区大储量采空区水害综合防治技术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小勇 《中国煤炭》 2021年第8期22-27,共6页
纳林河二号矿井31121采空区积水具有储量大、动态补给量大等特点,为了防治31121采空区水害,保障相邻31120工作面回风巷安全掘进,将31121采空区积水分成整体疏放积水区与局部疏放积水区,利用泄水巷布置钻孔、辅回撤通道密闭墙导水管、工... 纳林河二号矿井31121采空区积水具有储量大、动态补给量大等特点,为了防治31121采空区水害,保障相邻31120工作面回风巷安全掘进,将31121采空区积水分成整体疏放积水区与局部疏放积水区,利用泄水巷布置钻孔、辅回撤通道密闭墙导水管、工作面回风巷硐室密闭墙导水管、回风巷布置钻孔等方法,通过采取分区管理、预测预报、多点疏放、低位布孔、持续畅通、先整体后局部、先观测后分析、先疏放后掘进、效果评价等综合防治技术,成功消除了31121采空区积水的威胁,仅用41 d成功疏放31121采空区积水32.3万m 3,将整体水位降至局部水位以下且局部水位降至1 m以下,保障了31120工作面回风巷掘进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水害 沿空掘进 小煤柱 分区管理 多点疏放 蒙陕矿区
下载PDF
蒙陕地区强冲击煤层塑性小煤柱沿空回采期间破坏规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白俊杰 王健健 《陕西煤炭》 2022年第3期13-16,26,共5页
为了揭示蒙陕地区超长大采高工作面塑性小煤柱沿空回采期间的破坏规律,以纳林河矿区某矿为例,通过在其煤体内部布置钻孔应力计进行监测,采用固定工作面法,得出塑性小煤柱在回采期间的变形破坏过程分为4个阶段,基于黑箱理论,对不同观测... 为了揭示蒙陕地区超长大采高工作面塑性小煤柱沿空回采期间的破坏规律,以纳林河矿区某矿为例,通过在其煤体内部布置钻孔应力计进行监测,采用固定工作面法,得出塑性小煤柱在回采期间的变形破坏过程分为4个阶段,基于黑箱理论,对不同观测站同一阶段的应力值进行无差别对待,在此基础上建立小煤柱水平切面的单元模型(6.6 m×11 m),采用Surfer 15软件绘制4个阶段的应力等值线云图,分阶段揭示塑性小煤柱应力水平变化规律,并提出有效塑性支撑面积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塑性小煤柱整体承载能力逐步降低,呈现出塑性-弱支撑的性能,为类似条件下的临空小煤柱围岩控制和采空区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冲击 沿空回采 塑性小煤柱 应力等值线云图 应力梯度 有效塑性支撑面积
下载PDF
基于“三图法”的纳林河二号矿井顶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阎宏图 靳立创 +3 位作者 郭森林 李源 李沛涛 莫菲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4期44-50,共7页
我国西北地区侏罗系煤田普遍受到顶板水害的威胁,影响矿山安全生产。以纳林河二号矿井3^(-1上)103工作面为例,提供一种有效的顶板水害评估方法。通过建立水文地质剖面并应用“三图法”理论,分析了影响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富水性的主控因... 我国西北地区侏罗系煤田普遍受到顶板水害的威胁,影响矿山安全生产。以纳林河二号矿井3^(-1上)103工作面为例,提供一种有效的顶板水害评估方法。通过建立水文地质剖面并应用“三图法”理论,分析了影响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富水性的主控因素,包括砂岩含水层厚度、渗透系数、脆塑性岩厚度比和岩心采取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主控因素的权重进行了科学定量,基于富水性指数评估了含水层富水性,并获得了顶板冒裂安全性及突水危险性。通过与音频电透视技术获取的低阻异常区对比,初步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为纳林河二号矿井3^(-1上)103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依据,对于指导类似地区的顶板水害预防和控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煤田 顶板水害 “三图法” 层次分析法(AHP) 富水性指数
下载PDF
窄煤柱沿空掘巷迎头区贯通阶段矿压显现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国华 王颜亮 +4 位作者 王朝引 韩刚 吕玉磊 周林 王海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9-225,共7页
对于存在冲击地压危险的沿空掘巷工作面,由于其应力环境的复杂性,大大增加了巷道贯通阶段防冲工作的难度。基于如何避免掘进工作面迎头区冲击地压频发的问题,确保工作面安全科学贯通,以纳林河二号矿井31120沿空掘进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展... 对于存在冲击地压危险的沿空掘巷工作面,由于其应力环境的复杂性,大大增加了巷道贯通阶段防冲工作的难度。基于如何避免掘进工作面迎头区冲击地压频发的问题,确保工作面安全科学贯通,以纳林河二号矿井31120沿空掘进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展开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通过理论分析,对掘进工作面迎头区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展开初步探讨;进一步采用地音监测的方法,分析了掘进贯通期间迎头滞后区域地音事件突增的范围,进而确定该范围为掘进贯通影响区域。为了消除冲击地压隐患,设计了掘进贯通期间的多轮循环大直径钻孔卸压措施,并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分析得到卸压效果良好的结论。本文研究对于提高纳林河二号矿井31120沿空掘进工作面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掘巷 掘进贯通 地音监测 冲击地压 防治技术
下载PDF
掘进巷道分区特征多参量联合监测与防冲实践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国华 《煤矿机械》 2024年第4期52-56,共5页
根据掘进巷道冲击地压分区理论,研究了迎头滞后区域不同分区(塑性圈动态演化区与塑性圈稳定区)的冲击特征。提出了监测分区特征的多参量联合监测方案,并以纳林河二号矿井31120沿空掘进巷道为工程背景,展开现场实测。联合监测结果表明,31... 根据掘进巷道冲击地压分区理论,研究了迎头滞后区域不同分区(塑性圈动态演化区与塑性圈稳定区)的冲击特征。提出了监测分区特征的多参量联合监测方案,并以纳林河二号矿井31120沿空掘进巷道为工程背景,展开现场实测。联合监测结果表明,31120工作面沿空掘进巷道迎头后方0~150 m,巷道围岩结构处于破裂调整状态,将此范围划分为塑性圈动态演化区;迎头后方150 m范围外,围岩结构趋于稳定,将此范围划分为塑性圈稳定区。进一步,选取与掘进关联性高的塑性圈动态演化区内的地音数据,对31120沿空掘进工作面合理推进速度展开分析。分析结果表明,31120工作面沿空巷道掘进期间掘进最大进尺不应超过15 m/d。研究成果可指导掘进巷道冲击地压监测及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冲击地压 多参量监测 地音监测 掘进速度
原文传递
纳林河二号矿井水患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伟 阎宏图 +1 位作者 阮泽宇 王建辉 《采矿技术》 2024年第2期270-274,共5页
纳林河二号矿井采用大采高综采工艺,其涌水量已达到1450m^(3)/h,对矿井正常开采埋下了水害隐患。为消除水患威胁,实现工作面安全生产,分析了5处充水水源及3处充水通道,充水水源有地表水、顶板水、底板水、老空水、构造水;充水通道有导... 纳林河二号矿井采用大采高综采工艺,其涌水量已达到1450m^(3)/h,对矿井正常开采埋下了水害隐患。为消除水患威胁,实现工作面安全生产,分析了5处充水水源及3处充水通道,充水水源有地表水、顶板水、底板水、老空水、构造水;充水通道有导水断层或构造破碎带、人为采动裂隙、封闭不良钻孔及其他钻孔。结果表明,顶板水中延安组裂隙承压水含水层和直罗组孔隙裂隙承压水含水层是矿井的直接充水水源,对矿井水患影响最大,地表水补给含水层为间接充水水源,老空水影响较小,构造水和底板水不影响。导水裂隙带或构造破碎带是水患中重要的充水通道;人为采动裂隙及封闭不良钻孔及其他钻孔是次要充水通道。最后提出增大探测及排水能力,实现超前疏放、疏水降压等水患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患分析 矿井防治水 充水水源 充水通道 水患预防措施
下载PDF
纳林河二号矿井工作面顶板疏放水方案设计及优化
11
作者 刘守强 靳立创 +3 位作者 郭森林 阎宏图 李沛涛 丛秀蓁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121,共5页
为了制定纳林河二号矿井工作面疏放水设计方案,保障矿井的安全回采,以3-1上201工作面顶板疏放水工程为例,通过绘制3-1上201工作面水文地质柱状概化图,分析了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及发育层位,确定了影响工作面安全回采的含水层为延安组三... 为了制定纳林河二号矿井工作面疏放水设计方案,保障矿井的安全回采,以3-1上201工作面顶板疏放水工程为例,通过绘制3-1上201工作面水文地质柱状概化图,分析了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及发育层位,确定了影响工作面安全回采的含水层为延安组三段砂岩含水层。根据物探异常区和“三图法”的富水性分区进行了顶板疏放水方案设计及动态优化,同时基于疏放水钻孔水量、水压变化,开展了疏放水效果评价,验证了基于“三图法”评价的疏放水方案设计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疏放水 导水裂隙带 三图法 砂岩含水层
下载PDF
冲击地压巷道临界收敛位移指标影响因素
12
作者 韩亚兵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23期187-192,共6页
为了防治巷道冲击地压,采用理论分析方法,推导冲击地压巷道临界收敛位移理论解,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围岩力学性质、支护应力以及巷道半径对临界收敛位移的影响规律。建立临界收敛位移与围岩力学性质、支护应力以及巷道半径的理论解,得... 为了防治巷道冲击地压,采用理论分析方法,推导冲击地压巷道临界收敛位移理论解,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围岩力学性质、支护应力以及巷道半径对临界收敛位移的影响规律。建立临界收敛位移与围岩力学性质、支护应力以及巷道半径的理论解,得到围岩力学性质对临界收敛位移的拟合方程,临界收敛位移随变形模量指数、弹性模量、残余模量、残余强度的增大而减小,临界收敛位移随损伤内摩擦角、软化模量增大而增大。得到支护应力及巷道半径对临界收敛位移的拟合方程,临界收敛位移随支护应力、巷道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临界收敛位移越小,冲击地压危险性越大。研究成果为冲击地压的有效防控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临界收敛位移 围岩力学性质 支护应力 巷道半径
下载PDF
工作面超前动力显现机制及防治措施
13
作者 李小明 柴海涛 +1 位作者 郑波 刘凤洲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4年第11期117-120,142,共5页
为解决工作面超前大范围动力显现问题,本文研究了工作面微震、应力分布特征和工作面大、小周期来压规律,揭示了工作面超前动力显现的机制,并提出了防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高位坚硬顶板岩层协同垮落、破断联动是导致工作面超前动力显现... 为解决工作面超前大范围动力显现问题,本文研究了工作面微震、应力分布特征和工作面大、小周期来压规律,揭示了工作面超前动力显现的机制,并提出了防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高位坚硬顶板岩层协同垮落、破断联动是导致工作面超前动力显现的原因,因此降低工作面推采速度并采取煤层注水措施,有效减少了工作面煤体应力,降低了矿压显现强度,工作面无动力显现事件发生,证明了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对工作面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动力显现 应力预警 推采速度 煤层注水
下载PDF
基于云计算的煤矿安全生产智能管理平台
14
作者 袁浩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12期204-207,共4页
由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涉及多个维度,导致传统平台对于具体运行工况的适应性不佳,为此,提出基于云计算的煤矿安全生产智能管理平台设计研究。将集成高性能(1400万像素图像信号处理器)、云集多功能、高计算能力(2TOPS)的通用智能一体化载... 由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涉及多个维度,导致传统平台对于具体运行工况的适应性不佳,为此,提出基于云计算的煤矿安全生产智能管理平台设计研究。将集成高性能(1400万像素图像信号处理器)、云集多功能、高计算能力(2TOPS)的通用智能一体化载板+核心板——DB1126智能开发板作为平台硬件;在软件设计阶段,以云计算中的 B/S 为构架,设计包括四个层级及两个体系,四个层级分别为基础设施资源层、支撑层、应用层、用户层,两个体系分别为标准规范和安全运维保障,并从并行管理功能和运行两个角度入手,对平台功能进行设计。在测试结果中,设计平台吞吐量对于更新频率的适应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不仅始终稳定在2.0 M/s以上,且最大值能够达到3.60M/s,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煤矿安全生产 智能管理 DB1126智能开发板 B/S 构架 标准规范 安全运维保障
下载PDF
智能化采煤技术在现代煤矿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贺浪浪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4年第21期142-144,共3页
随着科技进步,智能化采煤技术在煤矿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研究智能化采煤技术在煤矿的应用情况及影响。通过对智能化采煤系统如自动化控制、传感器监测及远程操作等技术的分析,探讨它们如何提高煤炭开采效率、降低安全风险、减少环... 随着科技进步,智能化采煤技术在煤矿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研究智能化采煤技术在煤矿的应用情况及影响。通过对智能化采煤系统如自动化控制、传感器监测及远程操作等技术的分析,探讨它们如何提高煤炭开采效率、降低安全风险、减少环境影响,改善劳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采煤技术 现代煤矿 自动化控制 传感器监测 远程操作 生产效率 安全风险
下载PDF
巷道火灾智能抗灾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16
作者 陈国华 王黔 +3 位作者 何全 王飞 雷殿治 谭灵 《江西煤炭科技》 2024年第3期216-220,共5页
井下巷道火灾的快速预警和有效抗灾措施的即时响应,是应对矿井灾变的有效办法。针对煤矿井下巷道火灾致灾参数种类繁多、整合优化程度较低的现状,以纳林河二号井为工程背景,整合了安全监控、数据传输、系统控制和自动控制等技术,从智能... 井下巷道火灾的快速预警和有效抗灾措施的即时响应,是应对矿井灾变的有效办法。针对煤矿井下巷道火灾致灾参数种类繁多、整合优化程度较低的现状,以纳林河二号井为工程背景,整合了安全监控、数据传输、系统控制和自动控制等技术,从智能抗灾风门系统的硬件研制、软件开发和矿井通风可视化仿真系统的功能实现等角度进行阐述,形成了纳林河二号井巷道火灾智能抗灾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火灾 智能抗灾 硬件研制 软件开发 可视化仿真系统
下载PDF
大采高回撤通道“高+低位”断顶爆破实践
17
作者 白俊杰 《陕西煤炭》 2024年第2期53-59,共7页
大采高冲击地压工作面末采期间面临的冲击地压风险极高,为了解决此类工作面的冲击地压防治难题,针对纳林河二号矿大采高工作面末采阶段顶板的处置问题,从覆岩冲击层位应力阻断和正面保护回撤通道的角度出发进行爆破方案的设计、对比及优... 大采高冲击地压工作面末采期间面临的冲击地压风险极高,为了解决此类工作面的冲击地压防治难题,针对纳林河二号矿大采高工作面末采阶段顶板的处置问题,从覆岩冲击层位应力阻断和正面保护回撤通道的角度出发进行爆破方案的设计、对比及优化,初步证实“高+低位”具有2个方面明显的技术优势。一是爆破对覆岩的致裂破碎方面,串联一次起爆增强了爆破致裂的效果和对爆破区域块体的破碎作用,与此同时该区域的应力变化梯度Δσ显著降低,更好的起到阻断高应力传递的作用;二是爆破覆盖的尺度方面,实现全层位的应力阻断,避免了卸压盲区。在此基础上,末采阶段工作面压力峰值分布范围、集中程度明显减小,同时末采阶段液压支架阻力正态分布中均值、标准差均减小,且10%~37%应力计不同程度出现卸荷状态,证实“高+低位”爆破对末采阶段、回撤通道及孤立煤体形成了正面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末采防冲 断顶爆破 应力变化 微震监测
下载PDF
沿空掘进巷道与邻近采空区外错硐室贯通排放瓦斯技术实践
18
作者 梁兵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4年第7期55-57,共3页
以纳林河二号矿井31120回顺掘进工作面与31121采空区外错硐室贯通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前水平钻孔接入压风管路作为进风、仰斜钻孔内安装套管伸至硐室顶板作为出风置换排放瓦斯,防止贯通时31121采空区瓦斯大量涌出至31120回顺掘进工作面或... 以纳林河二号矿井31120回顺掘进工作面与31121采空区外错硐室贯通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前水平钻孔接入压风管路作为进风、仰斜钻孔内安装套管伸至硐室顶板作为出风置换排放瓦斯,防止贯通时31121采空区瓦斯大量涌出至31120回顺掘进工作面或外错硐室,利用夜间掘进工作面气压高于采空区气压进行掘进贯通,并且,贯通后及时喷涂快速密闭材料、封堵漏风裂隙等特殊技术与方法,有效地解决了采空区外错硐室的瓦斯排放难题,为煤矿沿空掘进工作面揭露采空区外错硐室排放瓦斯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掘进巷道 采空区外错硐室 贯通 排放瓦斯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上行开采可行性分析研究
19
作者 郑波 刘志高 +1 位作者 刘凤洲 柴海涛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4年第18期1-4,共4页
上行开采能够缓解采区接续紧张、复采遗留煤炭资源及挖掘老矿潜力,提高资源回收率。本文以新疆某矿B1、A5煤层蹬空开采条件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开采间距、开采厚度、开采倾角、开采时间间隔进行分析,开展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 上行开采能够缓解采区接续紧张、复采遗留煤炭资源及挖掘老矿潜力,提高资源回收率。本文以新疆某矿B1、A5煤层蹬空开采条件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开采间距、开采厚度、开采倾角、开采时间间隔进行分析,开展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并将其应用于矿井地质及生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行开采 可行性分析 数值模拟 位移应力分析
下载PDF
高低压配电柜系统实现自动控制的策略探析
20
作者 赵国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8期001-004,共4页
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伟大成功的推动下,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进步,这让我国各个行业的生产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度也在持续增加。当前,在工业生产以及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往往都会存在出海量的电力能源消耗,人们... 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伟大成功的推动下,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进步,这让我国各个行业的生产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度也在持续增加。当前,在工业生产以及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往往都会存在出海量的电力能源消耗,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也需要保障电力能源的稳定供应。面对当今日趋严峻的电力能源供应负荷,导致我国电力事业时常会出现电力能源供应不足的状况,这对于社会经济建设持续开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一部分地区甚至会采取限时供电的措施,确保能够满足人们重要时间段的供电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政府以及广大电力企业逐步采取电力能源供应先进控制措施,确保电力能源供应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为人们的正常生产以及日常用电需求带来充分的支持和保障。而在电网电力能源输送到千家万户的过程中,配电柜往往是最终环节,针对配电柜进行自动化升级,便能让电力能源输送和配置更加科学合理,为输配电系统的持续稳定高效运转带来技术支持和帮助,这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相关技术人员要深入开展了高低压配电柜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分析和研发工作,在此基础之上逐步构建自动化控制策略,以此来不断提升高低压配电柜的自动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配电柜 低压配电柜 自动控制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