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7”带量采购对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抗抑郁药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娟 武芳 +1 位作者 张鑫 杨辉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3期627-631,共5页
目的 对“4+7”带量采购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抗抑郁药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医院药事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信息系统(HIS)中带量采购实施后1年(2019年11月20日-2020年11月20日)和实施前1年(2018年11月1... 目的 对“4+7”带量采购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抗抑郁药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医院药事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信息系统(HIS)中带量采购实施后1年(2019年11月20日-2020年11月20日)和实施前1年(2018年11月19日-2019年11月19日)医院SSRI类抗抑郁药的使用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分析。结果 “4+7”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帕罗西汀的销售金额显著下降,艾司西酞普兰使用片数有所增长。帕罗西汀的DDDs值与去年持平,艾司西酞普兰的DDDs值有小幅的增长。帕罗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的DDC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明显下降。结论 “4+7”采购政策实施后,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抑郁症患者的用药负担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7”带量采购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SSRIs) 帕罗西汀 艾司西酞普兰 用药频度 日均费用
原文传递
2017—2019年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娟 孙朋 杨国萍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8期1733-1738,共6页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其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中统计2017—2019年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第二类精神药品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药...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其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中统计2017—2019年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第二类精神药品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药品排序比(B/A)等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2017—2019年,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第二类精神药品的销售金额逐年增长,奥沙西泮片、右佐匹克隆片、酒石酸唑吡坦片(10mg)的销售金额排名始终居前3;第二类精神药品的DDDs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18—2019年右佐匹克隆片、阿普唑仑片、酒石酸唑吡坦片(10 mg)居于前3;2018—2019年各类第二类精神药品的DDC排序较稳定,奥沙西泮片、右佐匹克隆片、地西泮注射液的DDC较高;地西泮注射液、酒石酸唑吡坦片(5 mg)、劳拉西泮片(1 mg)、氯硝西泮片(0.5 mg)、扎来普隆片的B/A接近1.0。结论乌鲁木齐市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使用较为合理;临床用药还需个体化给药,避免药物依赖性的产生,杜绝第二类精神药品的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类精神药品 销售金额 用药频度 限定日费用 药品排序比
原文传递
乌鲁木齐肿瘤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及特异性抗体鉴定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潇 杨国萍 +4 位作者 桂霞 孙晓洁 郭琪 赵星 胡国龙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1539-1541,共3页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肿瘤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与分布特征,为该地区肿瘤患者疑难输血的安全提供帮助。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患者血液标本,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技术对各类肿瘤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采用盐水法...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肿瘤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与分布特征,为该地区肿瘤患者疑难输血的安全提供帮助。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患者血液标本,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技术对各类肿瘤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采用盐水法、聚凝胺法和抗球蛋白法对抗体筛查阳性的病例进行特异性抗体及红细胞血型基因的鉴定,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9 903例肿瘤患者共筛查出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166例,阳性率为0.83%,其中女性122例,男性44例,女性明显多于男性(P<0.05)。汉族98例,维吾尔族62例,回族4例,哈萨克族2例,汉族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维吾尔族患者(P<0.05)。166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Lewis系统抗体58例(34.94%),Rh系统抗体45例(27.10%),MN系统抗体33例(19.9%),自身抗体14例(8.4%),Kidd系统抗体2例(1.2%),P系统抗体2例(1.2%),冷抗体10例(6.0%),未确定抗体类型2例(1.2%)。结论乌鲁木齐为多民族聚居地区,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及鉴定,对于保障临床用血,降低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不规则抗体 输血
下载PDF
癫痫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胡源 杨辉 虞梅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76-480,共5页
目的研究癫痫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所有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同时给... 目的研究癫痫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所有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同时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将患者按CYP2C19基因型别分为强代谢型(*1/*1)47例、中间代谢型(*1/*2,*1/*3)50例和弱代谢型(*2/*2,*3/*3,*2/*3)18例,比较CYP2C19代谢型对血药浓度的影响;并根据丙戊酸钠治疗效果分为疗效良好组(n=85)和疗效不佳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丙戊酸钠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癫痫患者CYP2C19基因分型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检验;CYP2C19弱代谢型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为(3.80±1.02)μg/mL,明显高于强代谢的(2.67±0.34)μg/mL和中间代谢型的(2.73±0.36)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强代谢型和中间代谢型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月发病频率≥4次、继发性病因为热性惊厥、丙戊酸钠血药浓度<50μg/mL、服药依从性差、CYP2C19基因型为弱代谢型与丙戊酸钠治疗效果有关(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发病频率≥4次、继发性病因为热性惊厥、丙戊酸钠血药浓度<50μg/mL、服药依从性差、CYP2C19基因型为弱代谢型均为影响丙戊酸钠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癫痫患者的CYP2C19基因具有多态性,且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及疗效具有相关性。因此,在采用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者时,可检测CYP2C19基因分型,以指导癫痫患者的临床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CYP2C19基因多态性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 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某医院2015-2019年不良反应报告602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娟 罗瑾 +1 位作者 马春燕 张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第19期162-163,166,共3页
目的分析并了解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602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剂型、药品分类、药品不良反应涉... 目的分析并了解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602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剂型、药品分类、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临床表现、引起药品不良反应最多的前10种药物等进行分析。结果602例药品不良反应中,男228例,女374例,女性发生率(62.13%)高于男性(37.87%);21~50岁发生率较高,共460例(76.41%);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是抗精神病药物,453例(75.25%),其次为抗抑郁药物60例(9.97%);口服给药途径发生率最高,516例(85.71%);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是神经系统303例(46.26%),其次是肝胆系统107例(16.34%),涉及最少的是呼吸系统2例(0.31%);发生的不良反应均为一般不良反应;前10种药品中,奥氮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134例(24.91%)。结论临床应重视患者的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唑吡坦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术后合并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鑫 武芳 赵静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14-318,共5页
目的:研究唑吡坦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合并慢性失眠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并确诊的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合并慢... 目的:研究唑吡坦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合并慢性失眠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并确诊的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合并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唑吡坦和维生素C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给药1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睡眠质量、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评价心绞痛病情,检测外周血TNF-α、IL-1β、IL-6表达;记录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随访治疗后12个月内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PSQI评分及外周血TNF-α、IL-1β、IL-6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各项SAQ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累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唑吡坦治疗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合并慢性失眠显著改善睡眠质量,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可能与减少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慢性失眠 唑吡坦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维药唇香草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姜君君 王莹 +3 位作者 施洋 刘婧怡 郝宇薇 兰卫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138-1141,共4页
目的研究维药唇香草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抗坏血酸(Vc)为阳性对照,采用3种(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抗氧化实验模型,评价唇香草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当唇香草乙醇提取物浓度为5mg/mL时,对D... 目的研究维药唇香草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抗坏血酸(Vc)为阳性对照,采用3种(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抗氧化实验模型,评价唇香草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当唇香草乙醇提取物浓度为5mg/m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1.14%,IC_(50)为1.4mg/mL,Vc的IC_(50)为0.26mg/mL,唇香草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低于Vc。当唇香草乙醇提取物浓度为5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86.32%,IC_(50)为2.6mg/mL,Vc的IC_(50)为0.4 mg/mL,唇香草乙醇提取物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低于Vc。当唇香草乙醇提取物浓度为2.5 mg/mL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为86.90%,IC_(50)为1.2mg/mL,Vc的IC_(50)为0.5mg/mL,乙醇提取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低于Vc。结论唇香草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香草 抗氧化 活性研究
下载PDF
唇香草挥发油降压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莹 姜君君 +3 位作者 施洋 郝宇薇 刘婧怡 兰卫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129-1132,1135,共5页
目的探讨唇香草挥发油抗高血压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唇香草挥发油。将SH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给予正常喂养)、唇香草挥发油高剂量组(200mg/kg·d)、唇香草挥发油中剂量组(100mg/kg·d)、唇香... 目的探讨唇香草挥发油抗高血压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唇香草挥发油。将SH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给予正常喂养)、唇香草挥发油高剂量组(200mg/kg·d)、唇香草挥发油中剂量组(100mg/kg·d)、唇香草挥发油低剂量组(50 mg/kg·d)、卡托普利组(20 mg/kg·d)、氢氯噻嗪组(20mg/kg·d);WKY大鼠10只为正常血压组。所有实验动物均在SPF级洁净动物饲养室内饲养,自由饮食进水,每天12h光照与黑夜循环。适应性喂养2w后开始给药。按照2mL/100g体质量每天1次,连续灌胃4w。采用ELISA法测定唇香草挥发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浆中肾素(Reinin)活性、心钠肽(ANP)和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利用利尿实验测定唇香草挥发油对各组大鼠尿量的影响。结果与氢氯噻嗪组大鼠排尿量(23.71±3.14)mL比较,对照组大鼠排尿量(16.29±2.93)mL和正常血压组大鼠排尿量(20.86±1.76)mL排尿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氢氯噻嗪组比较,唇香草挥发油高剂量组(16.86±4.72)mL排尿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大鼠体内肾素活性(18.13±4.58)mmol/mL比较,高剂量组大鼠体内肾素活性(21.48±4.63)mmol/mL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大鼠体内肾素活性比较,卡托普利组大鼠体内肾素活性(22.61±3.21)mmol/m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大鼠血浆中内皮素含量(52.46±7.89)pg/mL比较,唇香草挥发油高剂量组大鼠血浆中内皮素含量(43.31±6.48)pg/m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大鼠血浆中内皮素含量比较,卡托普利组大鼠血浆中内皮素含量(40.16±4.37)pg/m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大鼠血浆心钠肽浓度(85.52±7.99)/pg/mL比较,正常血压组大鼠血浆心钠肽浓度(70.63±8.29)/pg/m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唇香草挥发油的降压作用与降低体内最强缩血管物质ET-1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香草挥发油 降压作用 机制研究
下载PDF
观察临床药学服务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疾病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胡源 冯蕾 +1 位作者 赵敏 杨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2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学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疾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首发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并对患者入院前、出院后服药依从性以... 目的探讨临床药学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疾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首发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并对患者入院前、出院后服药依从性以及精神疾病的复发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不同方法的患者入院前服药依从性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前比较,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入院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患者出院后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服务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且还能明显的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学干预 首发 精神分裂症 服药依从性
下载PDF
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Ⅱ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源 杨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24期26-27,共2页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氮平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氮平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立哌唑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精神状态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临床疗效,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意识缺乏、兴趣社交缺乏、思维缺乏、情感淡漠PANSS评分及PANS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升高率、血脂升高率、体质量增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Ⅱ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奥氮平相当,但阿立哌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奥氮平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帕罗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脑卒中后重性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源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药物治疗老年脑卒中后重性抑郁障碍(MDD)的效果。方法: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186例老年脑卒中后MDD患者分为A组(n=93)和B组(n=93);A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B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相...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药物治疗老年脑卒中后重性抑郁障碍(MDD)的效果。方法: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186例老年脑卒中后MDD患者分为A组(n=93)和B组(n=93);A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B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相关血清指标、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抑郁程度、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相关血清指标{尿酸(UA)、25羟基维生素D[25(OH)D]}高于治疗前,SAA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神经生化标志物[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水平、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运动功能(FMA)得分高于治疗前,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抑郁程度(NIHSS、HAMD)得分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P<0.05)。治疗3个月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两种药物均有改善老年脑卒中后MDD的效果,但艾司西酞普兰疗效更佳,既能改善患者抑郁程度,又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重性抑郁障碍 帕罗西汀 艾司西酞普兰 老年
下载PDF
我院2009~2011年抗精神病药物应用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姜君君 冯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第23期70-71,共2页
目的了解我院抗精神病药品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促进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抗精神病药物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典型抗精神病药从药品应用频度来看仍然占有一定的份额,从用药金额来... 目的了解我院抗精神病药品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促进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抗精神病药物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典型抗精神病药从药品应用频度来看仍然占有一定的份额,从用药金额来看,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用药频度呈增长趋势,用药金额所占比重较大,这与其价格较高有一定关系。结论我院抗精神病药物应用渐趋合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喹硫平、利培酮、奥氮平等在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中占主导地位,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障碍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 用药频度
下载PDF
门诊处方点评中常见问题解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19期257-258,共2页
通过对我院三年来门诊各类处方的点评,分析常见问题原由,以达到改善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之目的。处方点评制度达到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的作用。
关键词 处方 处方点评 处方管理办法 不规范处方 不合理处方
下载PDF
500例老年人失眠及用药调查
14
作者 赵敏 热沙来提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465-1465,共1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老年人失眠的症状特点及用药情况.方法:选择500例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与研究试验对象的发生失眠情况的几率及用药情况,并且进行详尽的比较与判定.结果:500例中,共有453(90.6%)例患者出现了失眠症... 目的观察和分析老年人失眠的症状特点及用药情况.方法:选择500例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与研究试验对象的发生失眠情况的几率及用药情况,并且进行详尽的比较与判定.结果:500例中,共有453(90.6%)例患者出现了失眠症状,且患者治疗与用药不规范.结论:在我国基层卫生人员当中,存在着明显的医护工作人员失眠知识老化、匮乏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失眠症状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老年人患者 用药调查
下载PDF
门诊患者使用奥氮平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用药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瑾 武芳 赵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5期147-147,共1页
目的:研究奥氮平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用药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观察组以奥氮平进行治疗,剂量控制在5~25 mg/d范围之内,对照组以氯氮平进行治疗,剂量控制在25~400 mg/d范围之内。结果观察组... 目的:研究奥氮平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用药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观察组以奥氮平进行治疗,剂量控制在5~25 mg/d范围之内,对照组以氯氮平进行治疗,剂量控制在25~400 mg/d范围之内。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2%,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8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56%,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氮平是一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效而且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氮平 氯氮平 药物治疗
下载PDF
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源 《新疆医学》 2011年第10期92-94,共3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直肠利结肠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过程、自动复发为其特征[1]。它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利黏膜下层,发病从远端结肠,逆行向近端蔓延,可逐渐累及整个结肠,呈连续性分布,同时可伴有肠外的表现。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分析 联合治疗 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黏膜下层 结肠黏膜 连续性 慢性
下载PDF
草棉花花瓣不同提取物对实验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17
作者 巴吐尔.买买提明 帕尔哈提.克里木 +1 位作者 古丽热.玉苏甫 闫冬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651-653,共3页
目的:研究草棉花花瓣采用不同工艺提取的产物提取物Ⅰ和提取物Ⅱ(FGF-Ⅰ、FGF-Ⅱ)对扑热息痛引起的实验性肝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采用腹腔注射扑热息痛的方法造成肝损伤动物模型;观察FGF-Ⅰ和FGF-Ⅱ对血清谷丙转氨... 目的:研究草棉花花瓣采用不同工艺提取的产物提取物Ⅰ和提取物Ⅱ(FGF-Ⅰ、FGF-Ⅱ)对扑热息痛引起的实验性肝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采用腹腔注射扑热息痛的方法造成肝损伤动物模型;观察FGF-Ⅰ和FGF-Ⅱ对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结果:FGF-Ⅰ和FGF-Ⅱ对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均有降低作用。FGF-Ⅰ对肝组织SOD、GSH-PX活性没有影响,但可以降低肝组织MDA含量。FGF-Ⅱ可以增加肝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GSH-PX活性。结论:FGF-Ⅰ和FGF-Ⅱ均有一定的保肝作用,但是FGF-Ⅱ作用优于FGF-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棉花花瓣 实验性肝损伤 保肝
下载PDF
我院2006~2008年抗抑郁药应用分析
18
作者 古丽热.玉苏甫 慈艳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7期164-165,共2页
目的了解本院抗抑郁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对本院2006~2008年抗抑郁药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年中抗抑郁药物用药金额及用药频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达50%以上,其中新型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文拉法辛及氟西... 目的了解本院抗抑郁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对本院2006~2008年抗抑郁药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年中抗抑郁药物用药金额及用药频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达50%以上,其中新型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文拉法辛及氟西汀是最常用的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用量明显下降。结论新型抗抑郁药已成为本院临床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药 应用情况 应用分析
下载PDF
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心力衰竭导致低血压1例
19
作者 热米拉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1期182-183,共2页
目的厄贝沙坦与小剂量螺内酯联合治疗心力衰竭。结论厄贝沙坦与小剂量螺内酯联合治疗心力衰竭疗效好,但应注意其首剂低血压症候,不要盲目减药或者是换药。
关键词 厄贝沙坦 螺内酯 心力衰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