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扶正解毒法治疗皮肤病体会
1
作者 熊晓刚 胡仕宏 宋秋荷 《陕西中医》 2009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扶正解毒法 治疗 皮肤 气血功能 调整脏腑 正气不足 攻补兼施
下载PDF
姐弟俩同患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2
作者 熊晓刚 宋秋荷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第7期565-565,共1页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是一种以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以及表皮剥脱为特征的急性皮肤病。近来我科收治姐弟2例患儿,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姐弟 同患 急性皮肤病 松弛性大疱 表皮剥脱 泛发性
下载PDF
面部皮肤混合瘤的临床特征:18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灵花 熊菲 +2 位作者 汪亮亮 吴平平 宋秋荷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2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面部皮肤混合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2017年3月至2021年9月间18例皮肤混合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男9例,女9例;发病年龄为24~64岁。18例均发生于面部,鼻部最多见,均表现为单发无自... 目的探讨面部皮肤混合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2017年3月至2021年9月间18例皮肤混合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男9例,女9例;发病年龄为24~64岁。18例均发生于面部,鼻部最多见,均表现为单发无自觉症状的淡红色或肤色结节。初诊诊断为肿物待查12例,表皮囊肿2例,痣、皮脂腺瘤、钙化上皮瘤及瘢痕各1例。皮损组织病理均确诊为皮肤混合瘤,其中3例向小汗腺分化,15例向大汗腺分化。均行手术切除,随访2个月~1年,均无复发。结论皮肤混合瘤是一种少见的皮肤良性肿瘤,确诊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混合瘤 软骨样汗管瘤
下载PDF
红光与强脉冲光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朱坤 熊菲 +3 位作者 潘莉 宋秋荷 童务华 聂香妮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19期3276-3279,共4页
目的 探讨红光与强脉冲光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采用红光治疗,对照组采用强脉... 目的 探讨红光与强脉冲光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采用红光治疗,对照组采用强脉冲光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皮损修复情况及皮肤屏障功能指标。结果 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第2、4周时皮损修复数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第6、12周时皮损修复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皮肤油脂水平、皮肤红斑面积、水分丢失量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光与强脉冲光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均有良好的效果及安全性,能有效改善患者皮肤屏障功能,但红光在短期内具有更好的皮损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 强脉冲光 激素依赖性皮炎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甲硝唑致泛发性固定性药疹1例 被引量:6
5
作者 熊晓刚 刘业强 +1 位作者 汪莹 卢军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0-120,共1页
关键词 甲硝唑片 固定性药疹 泛发性 全身不适 临床资料 异常反应 左足趾 牙龈炎
下载PDF
新癀片辅助治疗夏季皮炎6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宋秋荷 张萍 +1 位作者 熊晓刚 彭桂清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4-334,共1页
关键词 夏季皮炎 辅助治疗 新癀片 疗效观察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外阴黏膜白斑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胡仕宏 张述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年第12期1051-1051,共1页
关键词 黏膜白斑 外阴 皮肤科检查 临床资料 氟脲密啶 阴唇萎缩 皮肤黏膜 白色病变
下载PDF
黏液性水肿1例
8
作者 熊晓刚 刘业强 +2 位作者 雷晴 汪莹 卢军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33-933,共1页
关键词 黏液性水肿 无甲状腺 胫前 踝关节 凹陷性水肿 斑块 对称性 小腿 诊断 黏蛋白
原文传递
疑因食用西红柿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
9
作者 熊晓刚 刘业强 +3 位作者 金磊 卢军 汪莹 张英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86,共1页
关键词 西红柿 过敏性休克 食用 120急救车 意识模糊 临床资料 皮肤发红 胸闷憋气
下载PDF
肝素钠乳膏联合梅花针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10
作者 胡仕宏 侯伟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54-54,共1页
2003年10月-2006年10月期间,笔者采用肝素纳乳膏联合梅花针治疗斑秃7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肝素纳乳膏 梅花针 斑秃
下载PDF
淋病患者25例血清TNF-α、IL-10水平检测报告
11
作者 余辉 俞丽琴 罗武 《九江医学》 2003年第2期94-94,共1页
为了解淋病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笔者对在机体免疫应答及调节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TNF-α、IL-10水平进行了检测,以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性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淋病组25例均为我院门诊明确诊... 为了解淋病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笔者对在机体免疫应答及调节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TNF-α、IL-10水平进行了检测,以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性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淋病组25例均为我院门诊明确诊断的淋病患者,根据体征、实验室涂片和培养检测加以判断,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24~45岁,平均30.4岁,病期1周~4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 血清 TNF-Q IL-10 检测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硬下疳合并二期梅毒1例
12
作者 熊晓刚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年第6期391-391,共1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已婚。因阴囊无痛性溃疡2周,全身皮疹3天于2009年6月7日就诊。患者2周前阴囊出现黄豆大丘疹,自行抓破后糜烂,此后糜烂面逐渐增大至2分硬币大小,表面有少许渗出,无明显自觉症状。曾自行口服头孢类药物,局部... 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已婚。因阴囊无痛性溃疡2周,全身皮疹3天于2009年6月7日就诊。患者2周前阴囊出现黄豆大丘疹,自行抓破后糜烂,此后糜烂面逐渐增大至2分硬币大小,表面有少许渗出,无明显自觉症状。曾自行口服头孢类药物,局部外用红霉素软膏,无效,溃疡缓慢增大,3天前患者因阴茎出现红色皮疹,渐延及全身,故来我科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期梅毒 硬下疳 无痛性溃疡 全身皮疹 2009年 头孢类药物 红霉素软膏 临床资料
下载PDF
大椎穴临床应用举隅
13
作者 王得梅 胡仕宏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82-82,共1页
大椎为督脉穴,也是督脉与手足三阳经的交会穴,其主治病证有癫痫、癔病、头痛项强等。笔者多年来应用该穴配合其它穴位用之于临床,颇有效验。兹举例如下。
关键词 针灸疗法 大椎穴 发热 风疹 紫癜
下载PDF
免疫增强剂IL-2联合青霉素促使RPR转阴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军 童务华 +4 位作者 朱坤 邓巧凤 涂盛安 吴平平 宋秋荷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524-526,共3页
目的研究免疫增强剂IL-2联合青霉素促使梅毒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转阴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40例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免疫增强剂IL-2^+青霉素,n=20)与对照组(青霉素,n=20),观察两组T细胞... 目的研究免疫增强剂IL-2联合青霉素促使梅毒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转阴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间收治的40例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免疫增强剂IL-2^+青霉素,n=20)与对照组(青霉素,n=20),观察两组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血清相关细胞因子(IL-2、IL-10、TNF-α)水平,两组RPR转阴率与治疗效果。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CD4^+水平均显著上升,CD8^+均显著下降,CD4^+/CD8^+比值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各指标上升或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IL-2水平均显著上升,IL-10、TNF-α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各物质上升或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9个月后,观察组、对照组RPR转阴率分别为90.00%和70.00%,(P>0.05);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60.00%,(P<0.05)。结论免疫增强剂IL-2联合青霉素可有效增强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免疫力,提高RPR转阴率与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增强剂IL-2 青霉素 PRP转阴
下载PDF
地氯雷他定联合西替利嗪联合NB-UVB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观察
15
作者 刘灵花 涂盛安 +2 位作者 吴平平 杜鹃 胡忠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4期23-23,25,共2页
探讨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NB-UVB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荨麻疹进行本次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将其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对照组40例行口服地氯雷他定5mg/天+西替利嗪10mg/晚,连续8周,观察组40例... 探讨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NB-UVB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荨麻疹进行本次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将其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对照组40例行口服地氯雷他定5mg/天+西替利嗪10mg/晚,连续8周,观察组40例口服地氯雷他定5mg/天+西替利嗪10mg/晚,同时采用NB-UVB光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荨麻疹活动性评分(UAS)较对照组更低;观察组的瘙痒持续发作、瘙痒程度、风团数目等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且患者出现嗜睡、乏力、口干、头晕等不良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给予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NB-UVB多种联合治疗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荨麻疹症状,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促进其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氯雷他定 西替利嗪 NB-UVB 慢性荨麻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