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6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教融合、产教协同赋能科研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新探索——基于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年发展的考察
1
作者 赵洁 陈永福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32-37,共6页
科教产融合是高校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提供高质量教育的有效途径,极大促进了高校、科研机构的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在科教产融合下,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聚焦前沿,引领学科发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开展了卓有成效... 科教产融合是高校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提供高质量教育的有效途径,极大促进了高校、科研机构的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在科教产融合下,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聚焦前沿,引领学科发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本文以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年的发展经验为例,围绕实验室在科研领域的突出贡献、发展方向,科教产融合的实践成效,以及建设措施与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为相关行业发展、平台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实验室建设 乳酸菌资源开发利用 实践成效 发展思路
原文传递
“互联网+”背景下虚拟仿真技术在“乳品分析与检验”实验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2
作者 于洁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9期110-113,共4页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引发社会各领域变革的新兴动力,“互联网+教育”打破了院墙的壁垒和时空的约束,促进了高校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并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元化。因此,将“互联网+”虚拟仿真项目与“乳品分析与检验”传统实验课程...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引发社会各领域变革的新兴动力,“互联网+教育”打破了院墙的壁垒和时空的约束,促进了高校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并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元化。因此,将“互联网+”虚拟仿真项目与“乳品分析与检验”传统实验课程相结合,开发液相色谱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真实再现液相色谱仪的实验室环境和实验操作过程,建立起兼具基础知识、实验操作、教学考核模块的虚拟仿真平台,为乳品分析与检验实验课程的改革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同时为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品分析与检验 虚拟仿真教学 高效液相色谱 实验教学
下载PDF
乳酸菌生物技术研究进展——以基因工程为例
3
作者 惠文彦 张和平 《生物产业技术》 2015年第4期22-25,共4页
乳酸菌生物技术是21世纪各国竞相开拓的一个尖端领域,其主要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方面的研究内容。其中,以DNA重组技术为核心的基因工程是乳酸菌生物技术众多分支中的重点。文章以基因工程为例,围绕重组乳酸菌... 乳酸菌生物技术是21世纪各国竞相开拓的一个尖端领域,其主要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方面的研究内容。其中,以DNA重组技术为核心的基因工程是乳酸菌生物技术众多分支中的重点。文章以基因工程为例,围绕重组乳酸菌表达外源基因的优势及其在防治常见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 生物技术 乳酸菌 DNA重组技术 蛋白质工程 发酵工程 细胞工程 常见疾病
下载PDF
免疫检测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苏娜 明亮 +4 位作者 何静 吉日木图 Tuyatsetseg Jambal Dulguun Dorjgotov 伊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43-352,共10页
食品安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快速、准确地监测和检测食源性致病菌是控制和预防人类食源性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由于食品基质的复杂性、细菌的多样性及不同生长和复制特性,给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带来了重大挑战。传统微生物检... 食品安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快速、准确地监测和检测食源性致病菌是控制和预防人类食源性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由于食品基质的复杂性、细菌的多样性及不同生长和复制特性,给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带来了重大挑战。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耗时费力,不足以满足不可培养活菌细胞和现场快速食品检测的要求。因此,近年来针对食源性致病菌开发了各种免疫检测技术,比传统方法更加灵敏、简单和高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结合食源性致病菌亚致死损伤、活的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和休眠3种代谢状态的生物学特征及抗体的类型和特点,综述了当前用于食源性致病菌常见的免疫技术的检测原理、优缺点和应用,并对现有方法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以期为食源性致病菌免疫检测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源性致病菌 抗体 免疫检测 分析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驼乳制品中乳酸菌分离鉴定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5
作者 苏茜 孙洁 +3 位作者 杜萍 赵洁 于洁 陈永福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2-401,共10页
内蒙古传统乳制品是乳酸菌的优质培养基,为保藏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驼乳制品中的乳酸菌资源,并研究其中微生物多样性,本研究分别采用纯培养方法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分析。宏基因组分析表明:阿拉善地区鲜驼乳微生物多样性明显高于酸驼乳... 内蒙古传统乳制品是乳酸菌的优质培养基,为保藏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驼乳制品中的乳酸菌资源,并研究其中微生物多样性,本研究分别采用纯培养方法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分析。宏基因组分析表明:阿拉善地区鲜驼乳微生物多样性明显高于酸驼乳,18份样品中共鉴定到157个种。鲜驼乳的优势菌种为乳酸乳球菌(13.22%)和桂林不动杆菌(10.65%);酸驼乳的优势菌种为瑞士乳杆菌(72.66%)、马乳酒样乳杆菌(8.32%)和乳酸乳球菌(4.28%)。纯培养进一步从鲜驼乳和酸驼乳中分离到121株乳酸菌,鉴定为4个属的14个种,其中鲜驼乳的优势菌株为乳酸乳球菌(62.00%),酸驼乳的优势菌株为瑞士乳杆菌(40.00%)、马乳酒样乳杆菌(19.00%),与宏基因组测序结果一致。宏基因组测序联合纯培养法可有效实现驼乳样品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与乳酸菌资源挖掘,为驼乳的工业化生产与乳酸菌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乳 乳酸菌 微生物多样性 宏基因组
下载PDF
纳米抗体多聚化测略提升间接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黄曲霉毒素M_(1)的灵敏度
6
作者 刘颖达 刘海媛 +5 位作者 苏娜 李庆辉 刘佳 TUYATSETSEG Jambel 伊丽 吉日木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91-299,共9页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具有高通量、操作简单、检测结果明显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检测食品中真菌污染物的免疫分析技术。然而,传统的ELISA方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比如使用时抗体易受温度影响,容...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具有高通量、操作简单、检测结果明显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检测食品中真菌污染物的免疫分析技术。然而,传统的ELISA方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比如使用时抗体易受温度影响,容易变性,贮存期短,易受到检测环境中其他物质干扰而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等。该实验使用实验室前期获得的抗黄曲霉毒素M_(1)(aflatoxin M_(1),AFM_(1))纳米抗体(nanobody-M4,Nb-M4)与C4结合蛋白(recombinant C4 binding protein alpha,C4BPa)C端片段融合形成自组装七聚体融合蛋白(Nb-M4-C4 bpα),并基于该七聚体开发应用于乳制品中AFM_(1)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in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cELISA)。在最佳实验参数下,AFM_(1)的IC_(50)为0.038 ng/mL,检测限为0.009 ng/mL,较单体Nb-M4的提高了8.63倍和5.56倍。与AFM_(1)类似物和其他常见真菌毒素的交叉反应可忽略不计,且在加标乳样中获得了良好的回收率和可重复性。此外,将所开发的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中AFM_(1)的分析,结果与HPLC的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2)=0.995)。该研究表明,自组装的七聚化纳米抗体是改善亲和力和信号放大的有效策略,今后可用于灵敏、选择性和快速检测食品中的霉菌毒素和其他小分子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纳米抗体 多聚化 灵敏度增强方法
下载PDF
益生菌联合酵母抽提物对女足运动员身体成分及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
7
作者 李学力 刘楷阳 +2 位作者 张猛 孙志宏 王记成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140,共10页
为探究女足运动员常规训练期间益生菌联合酵母抽提物对其身体成分及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以42名女足运动员为对象,开展一项为期42 d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实验。在第0,21和42天收集女运动员的身体成分数据和粪便样本进行宏基因组研究... 为探究女足运动员常规训练期间益生菌联合酵母抽提物对其身体成分及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以42名女足运动员为对象,开展一项为期42 d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实验。在第0,21和42天收集女运动员的身体成分数据和粪便样本进行宏基因组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干预组运动员左下肢节段和右上肢节段的肌肉量分别显著提升6.99%和6.92%,躯干骨质水平提升5.48%,同时腰臀比降低4.13%。通过比较两组运动员干预期间的肠道微生物组,观察到基于9种微生物和16种功能的肠道微生物组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动物双歧杆菌和唾液链球菌丰度等有益菌丰度的增加,副流感嗜血杆菌和粪便罗斯拜瑞氏菌等潜在有害菌以及磷酸丙糖异构酶抗体、脯氨酰-tRNA合成酶和大亚基核糖体等功能特征的减少。关联分析表明,益生菌联合酵母抽提物通过调节动物双歧杆菌的丰度,增加运动员的躯干骨质,降低腰臀比;通过调节唾液链球菌的丰度,增加运动员的右上肢肌肉量,同时通过下调小亚基核糖体蛋白S13,进一步降低腰臀比。本研究揭示益生菌联合酵母抽提物通过调控肠道微生物组稳态促进女足运动员健康的潜在机制,为个性化微生态制剂的开发提供了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酵母抽提物 女足运动员 身体成分 宏基因组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肠道微生物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8
作者 赵洁 马晨 +1 位作者 席晓敏 张和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1-66,共6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目前发展起来的快速、精确定量核酸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生物定量分析的强有力的手段。与宏基因组测序等测序技术相比,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能确定出样品中菌体的具体数量,同时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特异性强...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目前发展起来的快速、精确定量核酸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生物定量分析的强有力的手段。与宏基因组测序等测序技术相比,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能确定出样品中菌体的具体数量,同时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特异性强、高通量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肠道微生物领域中。近年来,在肠道微生物和疾病的相关研究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已成为趋势。综述了近几年实时荧光定量PCR在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饮食干预在微生物菌群的基因组成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肠道菌群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应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UHT牛乳中的微生物 被引量:5
9
作者 黄卫强 张家超 张和平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5-58,共4页
以A和B两份国内不同品牌的成品超高温瞬时灭菌(Ultra High Temperature treated,UHT)牛乳为研究对象,通过基于宏基因组DNA 16Sr RNA基因Vl-V3可变区的高通量测序手段对样品中微生物多样性丰度进行了研究。分类学门水平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以A和B两份国内不同品牌的成品超高温瞬时灭菌(Ultra High Temperature treated,UHT)牛乳为研究对象,通过基于宏基因组DNA 16Sr RNA基因Vl-V3可变区的高通量测序手段对样品中微生物多样性丰度进行了研究。分类学门水平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显示,两份UHT牛乳中的微生物主要隶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四个菌门。分类学属水平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显示,两份UHT牛乳中的微生物多样性丰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虽无法准确定位导致差异的因素,但仍可为后续UHT乳的理论研究及原料乳和UHT牛乳产品处理工艺的提升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同时,该研究也侧面反映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UHT牛乳中微生物多样性的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作为相关实际生产中重要的配套技术进行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T牛乳 宏基因组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下载PDF
适用于乳酸菌分类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家超 孙志宏 +1 位作者 刘文俊 张和平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09年第2期89-93,共5页
介绍了几种适用于乳酸菌分类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其原理、优缺点和研究现状。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技术 乳酸菌 分类鉴定
下载PDF
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传1000-2000代过程中的实验室进化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瑞芬 惠文彦 +2 位作者 白梅 张文羿 孙天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47,共4页
为了研究L.casei Zhang实验室进化特性,对其三个谱系在普通MRS培养基中连续传代1 000~2 000代期间表观特性(细胞形态、活菌数、浊度和菌株活力)的变化进行了跟踪测定。研究结果显示:L.casei Zhang在传代期间各谱系间进化趋势基本平... 为了研究L.casei Zhang实验室进化特性,对其三个谱系在普通MRS培养基中连续传代1 000~2 000代期间表观特性(细胞形态、活菌数、浊度和菌株活力)的变化进行了跟踪测定。研究结果显示:L.casei Zhang在传代期间各谱系间进化趋势基本平行,即细胞形态、活菌数、浊度和菌株活力等特性未发生明显的多样性变化。这些研究结果侧面表明L.casei Zhang在普通MRS培养基中进化1 000~2 000代过程中表型特征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 实验室进化
下载PDF
宏基因组DNA分析技术在传统发酵乳制品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冬蕾 刘文俊 孙天松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5年第5期25-28,共4页
本文对近几年广泛应用于传统发酵乳制品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的宏基因组DNA分析技术进行了综述,尤其是对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的分子标记技术,如:变性梯度凝胶电泳、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末端标记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单链构象... 本文对近几年广泛应用于传统发酵乳制品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的宏基因组DNA分析技术进行了综述,尤其是对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的分子标记技术,如:变性梯度凝胶电泳、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末端标记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单链构象多态性等以及这些方法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RNA 宏基因组 微生物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益生乳酸菌精准筛选及产业化关键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和平 高广琦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共7页
随着益生乳酸菌的健康益处被广泛认可,益生菌产业迎来了繁荣的黄金时期。尽管如此,我国益生菌产业发展相对滞缓,不仅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菌株,而且筛选及产业化技术滞后。目前,我国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纯培养技术筛选乳酸菌,这种方法... 随着益生乳酸菌的健康益处被广泛认可,益生菌产业迎来了繁荣的黄金时期。尽管如此,我国益生菌产业发展相对滞缓,不仅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菌株,而且筛选及产业化技术滞后。目前,我国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纯培养技术筛选乳酸菌,这种方法耗时、耗力,且准确率有待提高。近年来,高通量测序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为益生乳酸菌的筛选开启了新篇章。研究人员基于基因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开发了乳酸菌精准筛选技术,显著提高了筛选速度和准确率,也推动了益生乳酸菌的产业化进程。本文将全面综述基于人工智能的益生乳酸菌精准筛选及产业化技术,并进一步探讨我国益生乳酸菌产业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益生菌 筛选 产业化
下载PDF
基于PacBio SMRT技术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微生物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边燕飞 席晓霞 +3 位作者 郑艺 侯强川 孙天松 孙志宏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2-220,共9页
目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大量细菌已被灭活,然而灭活微生物仍影响产品品质和货架期。现行纯培养技术只能对食品基质中活菌进行检测,无法全面评估污染微生物组成,而基于宏基因组学策略能够对婴幼儿配方奶粉加工过程中污染微生物进行全面... 目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大量细菌已被灭活,然而灭活微生物仍影响产品品质和货架期。现行纯培养技术只能对食品基质中活菌进行检测,无法全面评估污染微生物组成,而基于宏基因组学策略能够对婴幼儿配方奶粉加工过程中污染微生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方法:采集6份婴幼儿配方奶粉,使用细菌纯培养、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PacBio SMRT)和微滴式数字PCR(ddPCR)联用技术对其污染微生物组成进行评价。结果:采用纯培养技术在样品中均未检测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肠杆菌和芽孢。使用PacBio SMRT测序技术,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共鉴定出14个细菌门、138个细菌属和255个细菌种。其中6份样品均存在过嗜冷菌蜡样芽孢杆菌,其平均相对含量高达23.54%,这一灭活的细菌也会影响产品货架期。此外,在IF3、IF4、IF5和IF6样品中,检测到相对含量较低的致病菌大肠杆菌,其相对含量分别为0.06%,0.01%,0.15%和0.05%。采用ddPCR技术对SMRT测序方法检测到的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每克奶粉样品中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平均拷贝数取对数后分别为5.45和4.89。结论:在6份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均未检出致病菌,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然而奶粉中被灭活的蜡样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可能增加产品腐败的风险,影响产品的货架期。本研究结合多个技术全面评价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初步建立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微生物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配方奶粉 污染微生物 纯培养 ddPCR PacBio SMRT测序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技术分析固态发酵枣酒酒醅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关键风味基因 被引量:8
15
作者 夏亚男 双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2-198,共7页
采用宏基因组技术分析枣酒酒醅的微生物多样性及风味形成的功能基因。结果表明:酒醅中共鉴定出微生物37个门、1 247个属、3 937个种,核心菌群主要是来自厚壁菌门、乳杆菌属的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植物乳杆菌(L. plantar... 采用宏基因组技术分析枣酒酒醅的微生物多样性及风味形成的功能基因。结果表明:酒醅中共鉴定出微生物37个门、1 247个属、3 937个种,核心菌群主要是来自厚壁菌门、乳杆菌属的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类布氏乳杆菌(L. parabuchneri)等。直系同源群集(Cluster of Orthologous Group,COG)、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分别注释到6 269、238 860个基因,氨基酸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活动较突出;经CAZy(Carbohydrate-Active Enzymes)数据库注释分析,糖苷水解酶和糖基转移酶类数量最多,占据枣酒酒醅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70%。糖代谢中,酒醅编码442个不同糖类的转运蛋白系统控制基因,且具备催化胞内D-1-磷酸果糖、6-磷酸蔗糖及葡萄糖酸盐的关键酶基因,可将其转化为糖酵解中间产物。氨基酸风味形成中,酒醅中含有171个支链氨基转移酶、288个酮酸转化酶、319个醇/醛脱氢酶和144个乙酰酯酶的控制基因,具有从氨基酸形成浓郁风味物质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醅 宏基因组 微生物多样性 风味 功能基因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筛选植物乳植杆菌P9抑黄曲霉物质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佳敏 张文羿 孟和毕力格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7-95,共9页
为解析共培养下植物乳植杆菌P9代谢产生的抑黄曲霉物质,本研究将植物乳植杆菌P9与黄曲霉进行共培养处理,分析植物乳植杆菌P9单菌及共培养中活菌数的差异,依据活菌数差异,分别在共培养9 h和13 h取样,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并对取样点... 为解析共培养下植物乳植杆菌P9代谢产生的抑黄曲霉物质,本研究将植物乳植杆菌P9与黄曲霉进行共培养处理,分析植物乳植杆菌P9单菌及共培养中活菌数的差异,依据活菌数差异,分别在共培养9 h和13 h取样,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并对取样点的差异代谢物及其通路富集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共培养下植物乳植杆菌P9可以显著抑制黄曲霉,共培养产生的差异代谢物主要集中在能量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糖异生途径,柠檬酸循环,丙酮酸代谢途径,氨基酸代谢途径,叶酸生物合成途径及有机酸代谢途径。与已报道的植物乳植杆菌产生的抑菌物质进行比对,鉴定到的差异代谢物中可能对黄曲霉起拮抗作用的物质主要为2-氨基-3-羟基丁酸、十六烷酸、2,3-二羟基苯甲酸等有机酸,以及杆菌肽等氨基酸类物质,本研究为深入探寻植物乳植杆菌抑黄曲霉物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植杆菌P9 黄曲霉 液体共培养 非靶向代谢组学 代谢差异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鉴定不同蜜源蜂巢生物活性成分 被引量:1
17
作者 聂新 杨展 +2 位作者 宗晓婕 刘凯龙 姚国强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41-149,共9页
蜂巢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但对其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鲜见。该研究采用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LC-Q-TOF/MS)技术分析来自云南的4种不同蜜源蜂巢样本,筛选差... 蜂巢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但对其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鲜见。该研究采用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LC-Q-TOF/MS)技术分析来自云南的4种不同蜜源蜂巢样本,筛选差异代谢物及生物活性物质。结果显示,蜜源为百花、草药及米团花的蜂巢均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生物活性成分,且三者之间代谢物差异显著,以草药和米团花为蜜源的蜂巢生物活性物质更为丰富。两种蜂巢中共鉴定出45种活性物质,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及其衍生物、酚酸类物质、糖类物质、吲哚及其衍生物、辅酶和维生素类以及生物碱。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能够精准地揭示不同蜜源蜂巢的生物活性物质,为不同蜜源蜂巢的识别和评价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巢 非靶向代谢组学 生物活性成分 蜜源 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锡林郭勒鲜牛乳中乳酸菌分离鉴定及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18
作者 孙洁 苏茜 +4 位作者 杜萍 夏亚男 赵洁 于洁 陈永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75-182,共8页
为完成锡林郭勒少数民族聚集地乳制品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菌种保护,选取苏尼特左旗和东乌珠穆沁旗6份鲜奶样品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并结合传统培养方法进行乳酸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鲜奶样品共鉴定出微生物菌种165个,优势菌种为乳... 为完成锡林郭勒少数民族聚集地乳制品中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菌种保护,选取苏尼特左旗和东乌珠穆沁旗6份鲜奶样品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并结合传统培养方法进行乳酸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鲜奶样品共鉴定出微生物菌种165个,优势菌种为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和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两地鲜奶中共有微生物物种较多,α、β多样性无明显差异,但两组鲜奶中仍存在明显差异物种。苏尼特左旗以乳球菌噬菌体BM13(Lactococcus phage BM13)为主,东乌珠穆沁旗以肠杆菌亚种MGH8(Enterobacter sp. MGH8)为主。Uniprot数据库注释到1 408 048个基因和412条代谢通路,功能集中在氨基酸代谢与糖酸代谢。从6份鲜奶样品共分离出47株菌,乳酸乳球菌为优势菌种,与宏基因组结果一致。该研究为发酵乳制品的安全生产及发酵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郭勒 鲜牛乳 乳酸菌 宏基因组 微生物多样性 分离鉴定
下载PDF
益生菌基因组学在乳酸菌筛选和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文俊 张和平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是益生菌筛选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在促进人类、动物甚至植物健康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功能性食品、动物饲料和微生物菌肥。然而,这些细菌对宿主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的分子机制还远未完全了解。另外,传统... 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是益生菌筛选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在促进人类、动物甚至植物健康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功能性食品、动物饲料和微生物菌肥。然而,这些细菌对宿主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的分子机制还远未完全了解。另外,传统的益生菌筛选技术主要依靠表型和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以及随机对照试验,这些方法不仅耗时、费力,而且数据难以重复。不同研究小组之间数据难以共享,不能实现菌株有益特性的均一性和标准化验证,严重制约了益生菌科学研究的发展和菌株的产业化开发利用。基于新的测序技术和强大的计算机分析方法,被称为益生菌基因组学新学科的出现,允许研究者在短时间内通过筛选大量的生物学和基因组数据,显著提高益生菌筛选的效率和准确性。本文综述了通过基因组数据的分析,帮助人们高效、快速地确定益生菌,开辟益生菌新功能的评价途径。总结益生菌基因组学在阐明益生特性功效评价的分子基础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扩展研究人员对这些有益微生物生物学的认知,揭示益生菌促进健康特性的分子机制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基因组学 乳酸菌 功能 筛选 人工智能
下载PDF
不同泌乳期驼乳化学组成及蛋白质组学 被引量:1
20
作者 明亮 李雅菲 +2 位作者 吕浩迪 浩斯毕力格 伊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5-211,共7页
本实验以驼乳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骆驼泌乳初期、中期、后期和干奶期乳基础营养成分及理化指标,探究其在整个泌乳期内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解析骆驼初乳和常乳中差异的蛋白质,进而挖掘其潜在的功能信息。结果发现,泌乳... 本实验以驼乳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骆驼泌乳初期、中期、后期和干奶期乳基础营养成分及理化指标,探究其在整个泌乳期内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解析骆驼初乳和常乳中差异的蛋白质,进而挖掘其潜在的功能信息。结果发现,泌乳初期驼乳中蛋白质、脂肪、乳糖、总固形物等基础营养成分的含量最高,随后随着泌乳期的延长其含量具有降低的趋势。驼乳理化性质随泌乳期而变化,其中泌乳初期驼乳密度和折光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干奶期驼乳pH值和滴定酸度最高(6.89和20.71°T);泌乳期对驼乳电导率的影响较小。定量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驼乳中发现了高峰度的免疫球蛋白、类胰岛素、乳铁蛋白等保护性蛋白,并在骆驼初乳和常乳中共鉴定到641个差异显著蛋白质(P<0.05)。骆驼初乳中高丰度蛋白大部分与免疫应答、抗炎、组织保护与修复、代谢过程有关,表明骆驼初乳更有助于幼崽抗微生物感染免疫系统的建立。该研究可加深对驼乳泌乳期内理化性质及蛋白组成的认识,为开发驼乳功能性食品提供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乳 泌乳期 营养成分 蛋白质组学 差异蛋白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