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CK-1蛋白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及在乳腺癌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斌 曹文枫 +6 位作者 刘岩雪 张飞 李小莉 林辉 焦振山 曹旭晨 郝希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97-403,共7页
目的:主要探讨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PICK-1蛋白的表达与该肿瘤临床病理、其他生物学指标以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96例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PICK-1、ER、PR、HER2/neu、TlMP-1等蛋白的表达情况及... 目的:主要探讨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PICK-1蛋白的表达与该肿瘤临床病理、其他生物学指标以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496例乳腺浸润性癌组织中PICK-1、ER、PR、HER2/neu、TlMP-1等蛋白的表达情况及表达间的相关性,以及PICK-1蛋白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PICK-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27.22%,肿瘤细胞中PICK-1的高表达与淋巴结受累和高组织学分级相关(P均<0.001),且与HER2/neu表达相关(P<0.001),而与雌孕激素受体状态无关(P>0.05),同时该蛋白的表达与TIMP-1表达呈正相关(P=0.002)。PICK-1蛋白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期缩短相关,分层分析显示PICK-1仅对淋巴结阳性患者的预后有影响,同时对HER2/neu不同状态患者的影响不同,其中对三阴性乳腺癌(HR-HER-)预后影响最大。单因素分析显示乳腺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HR状态、HER2/neu表达、TIMP-1表达、肿瘤细胞表达PICK-1均是有意义的预后指标;但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HER2/neu袁达和PICK-1表达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PICK-1蛋白与浸润性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特性相关,同时有可能作为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尤其是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意义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1 乳腺浸润性癌 组织芯片 预后HER2/neu
下载PDF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P-gp LRP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红 赵晓亮 郎荣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85-387,396,共4页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肺耐药蛋白(LRP)在双侧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我院1989~2000年收治的原发性双侧乳腺癌45例,同时随机选取单侧乳腺癌病例41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P-gp与LRP在双侧乳腺...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肺耐药蛋白(LRP)在双侧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我院1989~2000年收治的原发性双侧乳腺癌45例,同时随机选取单侧乳腺癌病例41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P-gp与LRP在双侧乳腺癌第一癌、第二癌及单侧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1)双侧乳腺癌第一癌、第二癌及单侧乳腺癌中P-gp表达率分别为66.7%、46.7%、26.8%。显示双乳癌第一癌比单侧乳腺癌P-gp表达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双乳癌第一癌、第二癌及单乳癌中LRP表达率分别77.8%、75.6%、52.3%,显示双侧乳腺癌第一癌及第二癌比单侧乳腺癌LRP表达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2)P-gp、LRP表达与双乳癌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无关,与临床分期有关。LRP与双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3)双侧乳腺癌第二癌P-gp的表达情况与复发转移情况有关,P-gp、LRP的不同表达状态与双乳癌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gp、LRP可能与双侧乳腺癌发病有关,它们有可能成为遴选双侧乳腺癌高危患者的蛋白检测指标和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 P-糖蛋白 肺耐药蛋白
下载PDF
L-选择素 整合素αL及整合素β2的表达与TA2小鼠乳腺癌多器官转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谷彦军 班新超 +3 位作者 徐少艳 崔艳芬 赵秀兰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探讨L-选择素、整合素αL及整合素β2的表达与TA2小鼠乳腺癌多器官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保存的高转移性(可发生多器官转移,A组)、低转移性(无远处转移,B组)TA2小鼠乳腺癌及A组肺、肝和脾转移瘤标本... 目的:探讨L-选择素、整合素αL及整合素β2的表达与TA2小鼠乳腺癌多器官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保存的高转移性(可发生多器官转移,A组)、低转移性(无远处转移,B组)TA2小鼠乳腺癌及A组肺、肝和脾转移瘤标本,观察肿瘤特征,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原发瘤及转移瘤组织中整合素αL、整合素β2、L-选择素的表达情况,并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A组和B组原发瘤组织中上述分子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A组全组原发肿瘤均见明显出血和坏死,均为低分化或未分化癌,可观察到血管生成拟态,均出现了明显的肺、肝和脾转移。A组和B组原发肿瘤组织中整合素αL和L-选择素的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4.81% vs 10.47%和39.81%vs 16.75%,二者在A组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B组(Z=-2.31,Z=-2.14;P<0.05),而整合素β2的表达在A组与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组原发瘤及其肺、肝和脾转移瘤中L-选择素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9.81%、39.07%、62.09%和55.51%,其中肝转移瘤中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原发瘤(Z=-2.24,P=0.025),而整合素αL、β2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比在转移瘤与原发瘤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整合素αL和L-选择素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在A组原发瘤显著高于B组(Z=-3.47,Z=-3.32;P<0.01)。结论:TA2小鼠乳腺癌细胞可表达L-选择素、整合素αL和β2,其中L-选择素的表达可能与其肝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2小鼠 乳腺癌 转移 整合素 L-选择素
下载PDF
MRI诊断乳腺血管内皮肉瘤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路红 刘佩芳 付丽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3-223,共1页
患者女,16岁。1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乳肿物,伴间歇胀痛,遂于当地医院行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考虑“血管瘤”,1周后行假体植入术。术后6个月发现右乳头中上方出现紫红色肿物,并逐渐增大,伴刺痛。
关键词 血管内皮肉瘤 MRI诊断 肿物切除术 乳腺 术后病理 假体植入术 血管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