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大戟醇提物灌胃对小鼠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1
作者 李绍花 陈福长 +5 位作者 袁圆 龙玉淮 邱斌 何红平 黄丰 李宝晶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3期16-20,共5页
目的观察红大戟醇提物灌胃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呼吸功能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2只Balb/c雌性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红大戟醇提物组,每组8只。模型组、地塞米松组、红大... 目的观察红大戟醇提物灌胃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呼吸功能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2只Balb/c雌性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红大戟醇提物组,每组8只。模型组、地塞米松组、红大戟醇提物组以腹腔注射及雾化卵蛋白(OVA)激发液的方式建立哮喘模型,红大戟醇提物组、地塞米松组分别给予红大戟醇提物200 mg/kg、地塞米松1 mg/kg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各组末次雾化激发第2天,使用全身体积描记系统检测0、6.25、12.5、25、50、100 mg/mL乙酰甲胆碱(Mch)作用后的气道反应性指标呼气间歇(Penh)值,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卵清蛋白特异性IgE抗体(OVA-IgE)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Treg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Th2细胞因子(IL-4、IL-5、IL-9、IL-13)。各组小鼠处死后取右肺中叶组织,HE及PAS染色后观察肺组织病理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同浓度Mch作用后比较,模型组小鼠25、50、100 mg/mL Mch作用后的Penh值均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同浓度Mch作用后比较,地塞米松组、红大戟醇提物组小鼠50、100 mg/mL Mch作用后的Penh值均降低(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总IgE、OVA-IgE水平均升高,BALF中IL-10、IFN-γ水平均降低而IL-4、IL-5、IL-9、IL-13水平均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红大戟醇提物组小鼠血清总IgE、OVA-IgE水平均降低,BALF中IL-10、IFN-γ水平均升高而IL-4、IL-5、IL-9、IL-13水平均降低(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出现气道炎症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生和黏液高分泌等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红大戟醇提物组小鼠肺组织上述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红大戟醇提物灌胃有助于降低哮喘小鼠的气道反应性及肺组织炎症反应、黏液分泌等,其机制可能与恢复Th1/Th2的免疫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大戟醇提物 哮喘 气道反应性 炎症反应 Th1/Th2免疫平衡
下载PDF
白背叶楤木芽苞乙酸乙酯部位中芳香族化合物及其体外抗炎活性
2
作者 陈帅 陈邦 +4 位作者 陈宇凡 陈福长 钱海珊 何红平 李宝晶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10期2596-2601,共6页
目的研究白背叶楤木Aralia chinensis var.nuda芽苞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芳香族化合物及其体外抗炎活性。方法白背叶楤木芽苞7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浸膏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法、RP-18反相色谱分离法、薄层色谱法、凝胶过滤层析法... 目的研究白背叶楤木Aralia chinensis var.nuda芽苞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芳香族化合物及其体外抗炎活性。方法白背叶楤木芽苞7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浸膏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法、RP-18反相色谱分离法、薄层色谱法、凝胶过滤层析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使用Griess法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一氧化氮(NO)的抑制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4个芳香族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素(1)、3'-O-去甲基表松脂素(2)、(+)-表松脂醇(3)、绿原酸甲酯(4)、绿原酸乙酯(5)、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6)、1-O-caffeoylglycerol(7)、drypetesin B(8)、papuline(9)、高山黄芩素(10)、红花素(11)、trichocarpine(12)、2-(3',4'-二羟苯基)-1,3-胡椒环-5-醛(13)、4-methoxy-1,2-dihydrocyclobutabenzene(14)。体外抗炎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3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释放有较强抑制活性,在50μmol·L^(-1)浓度下,NO生成抑制率为(59.28±1.24)%。结论化合物1~2、4~14为首次从楤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4为首次从白背叶楤木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叶楤木 芳香族化合物 分离鉴定 抗炎活性
原文传递
白背叶楤木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3
作者 李绍花 陈宇凡 +5 位作者 钱海珊 陈邦 陈福长 李红芳 何红平 李宝晶 《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61-65,共5页
目的研究白背叶楤木Aralia chinensis Linn.var.nuda Nakai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白背叶楤木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经硅胶、ODS、Sephadex LH-20以及半制备HPLC等分离纯化后,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 目的研究白背叶楤木Aralia chinensis Linn.var.nuda Nakai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白背叶楤木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经硅胶、ODS、Sephadex LH-20以及半制备HPLC等分离纯化后,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背叶楤木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2,5-二甲基己基)二酯(1)、(9E)-8,11,12-trihydroxyoctadecenoic acid methyl ester(2)、methyl(9S,10R,11E,13R)-9,10,13-trihydroxyoctadec-11-enoate(3)、capillasterolide(4)、二十六烷(5)、(-)-loliolide(6)、methyl hematinate(7)、对羟基苯乙胺(8)、(S)-methyl 2-acetamido-3-phenylpropanoate(9)、异香草酸(10)、vanillic acid(11)、p-hydroxybenzoic acid(12)。结论化合物1~10为首次从楤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为首次从白背叶楤木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叶楤木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孟令真 刘丽俊 +1 位作者 樊若溪 周宁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543-2546,共4页
糖脂代谢紊乱是指长期高糖高脂饮食出现血糖、血脂的代谢异常,使机体游离脂肪酸(FFA)、葡萄糖、促炎性脂肪因子,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等升高[1]。FFA、葡萄糖及促炎性脂肪因子的升高触发由Toll样受体4刺激... 糖脂代谢紊乱是指长期高糖高脂饮食出现血糖、血脂的代谢异常,使机体游离脂肪酸(FFA)、葡萄糖、促炎性脂肪因子,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等升高[1]。FFA、葡萄糖及促炎性脂肪因子的升高触发由Toll样受体4刺激而产生的炎症反应,抑制胰岛素活性,降低胰岛素的抗脂解作用,使FFA释放速率加快,引起血糖升高,诱导胰岛β细胞加快生成胰岛素,导致内质网应激发生。内质网应激和炎症反应激活c-Jun N端激酶(JNK)使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等胰岛素敏感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的丝氨酸磷酸化,阻断下游胰岛素信号,葡萄糖的摄取转化及糖原合成减少,出现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现象,造成胰岛素堆积,发生高胰岛素血症和外周胰岛素抵抗(IR)[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认知功能障碍 胰岛素抵抗 血脑屏障 损伤
下载PDF
白背叶楤木中的有机酸衍生物及甾醇类化学成分 被引量:2
5
作者 钱海珊 普津姣 +5 位作者 王娟 李红芳 陈帅 李绍花 李宝晶 何红平 《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90-94,共5页
目的对白背叶楤木(Aralia chinensis L.var.nuda Nakai)乙酸乙酯部位有机酸衍生物及甾醇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反相RP-18、凝胶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MS、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 目的对白背叶楤木(Aralia chinensis L.var.nuda Nakai)乙酸乙酯部位有机酸衍生物及甾醇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反相RP-18、凝胶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MS、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背叶楤木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4个有机酸衍生物及甾醇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十五烷醇(pentadecanol,1)、三十四烷醇(tetratriacontanole,2)、十五烷酸(pentadecanoic acid,3)、十七烷酸(heptadecanoic acid,4)、二十烷酸(arachidic acid,5)、balansenateⅠ(6)、壬二酸二甲酯(methyl azelate,7)、α-亚麻酸甲酯(methyl linolenate,8)、二十八烷醇(octacosanol,9)、十六烷酸(palmitic acid,10)、豆甾醇(sitosterol,11)、α-菠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α-spina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12)、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3-O-β-D-glucopyranosyl-stigmasterol,13)、β-谷甾醇(β-sitosterol,14)。结论化合物1~8、11~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8、11~13为首次从楤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12~13为首次从五加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叶楤木 有机酸及其衍生物 甾醇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三七“辨状论质”及其品质成因研究进展
6
作者 韦春冕 赵艳丽 +5 位作者 李丹丹 谢准 张保得 余红娅 邱勇 徐福荣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6026-6039,共14页
三七Panax notoginseng是传统的活血化瘀药,疗效俱佳,应用广泛。但传统的三七品质评价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而“辨状论质”是历代医药学家实践经验的成果与智慧结晶,在三七质量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查阅本草书籍和相关文献资料... 三七Panax notoginseng是传统的活血化瘀药,疗效俱佳,应用广泛。但传统的三七品质评价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而“辨状论质”是历代医药学家实践经验的成果与智慧结晶,在三七质量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查阅本草书籍和相关文献资料,对三七“辨状论质”理论的历史沿革、三七状-质相关性分析的现代研究及其品质成因进行综述,并对三七“辨状论质”的未来应用进行展望,建议后续应充分利用生物药效评价等技术,加强三七整体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关联分析,建立三七“性状-成分-药效”相关联的新模式和“性状-质量标志物-生物效应”的模式,为建立科学的三七质量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辨状论质 历史沿革 “状-质”关联 品质评价 品质成因 三七皂苷 人参皂苷 三七素
原文传递
生长年限对滇重楼中甾体皂苷活性成分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赵艳丽 赖佳辉 +4 位作者 蔡吹 张保得 韦春冕 彭寿杰 徐福荣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7156-7165,共10页
目的探究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滇重楼)根茎中甾体皂苷活性成分和生物量积累随生长年限的变化状况,以期为滇重楼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7、8、9、11、12、13、14、15年生滇重楼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法和直... 目的探究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滇重楼)根茎中甾体皂苷活性成分和生物量积累随生长年限的变化状况,以期为滇重楼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7、8、9、11、12、13、14、15年生滇重楼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法和直接称重法测定不同年限滇重楼根茎中8种甾体皂苷(重楼皂苷Ⅰ、Ⅱ、Ⅵ、Ⅶ、Ⅲ、H、Ⅴ和纤细薯蓣皂苷)含量和生物量。结果8种甾体皂苷活性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2)≥0.9995),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的RSD值均小于3%,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随着年限的增长,滇重楼根茎生物量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其生长发育可分为增长缓慢期(第1~4年)、增长快速期(第5~10年)和增长平缓期(第11年后)3个阶段,其中7年生滇重楼根茎生物量增长最快,平均年增长量达(31.843±14.225)g;滇重楼根茎中8种甾体皂苷成分含量在不同生长年限的变化呈随机波动、无规律,《中国药典》2020版规定的3个指标成分重楼皂苷Ⅰ、Ⅱ、Ⅶ含量之和与8种甾体皂苷总和的变化趋势一致;用4个主成分对不同年限滇重楼药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7年生样品在所有样品中的综合得分位于前7名。结论建立了同时测定滇重楼中8种甾体皂苷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可用于滇重楼的质量评价;滇重楼并非种植年限越长越好,建议以7年生滇重楼采收入药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 生长年限 重楼皂苷Ⅰ 重楼皂苷Ⅱ 重楼皂苷Ⅵ 重楼皂苷Ⅶ 重楼皂苷Ⅲ 重楼皂苷H 重楼皂苷Ⅴ 纤细薯蓣皂苷 生物量 定量评价 动态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