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魔芋软腐病菌分子鉴定与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9
1
作者 修建华 姬广海 +2 位作者 王敏 杨云亮 李成云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2-525,共4页
通过对分离的魔芋软腐病菌株和其它参试菌株的致病性测定、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性状观察和16S-23S rDNA转录间隔区PCR(ITS-PCR)分析,将测试的33株软腐病菌株主要分为3个组群。第1组群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 carotov... 通过对分离的魔芋软腐病菌株和其它参试菌株的致病性测定、选择性培养基培养性状观察和16S-23S rDNA转录间隔区PCR(ITS-PCR)分析,将测试的33株软腐病菌株主要分为3个组群。第1组群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杆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 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E.c.c.);第2组群为菊欧文氏杆菌(Erwinia chrysanthemi,E.ch.);还有一组未能确定的菌株。利用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通用引物BOX和J3进行Rep-PCR特异性扩增,引起软腐病的菌株E.c.c.和E.ch.(ITS-PCR鉴定)种内的Rep-PCR指纹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经聚类分析,在0.1水平上把E.c.c.13株区分为5个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腐欧文氏菌 致病性 CVP培养基 ITS—PCR Rep—PCR
下载PDF
间作桃树对石榴枯萎病土壤真菌多样性的改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银丽 韦福翠 +2 位作者 张德刚 杨伟 胡先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48-854,共7页
【目的】间作套种对病害控制的研究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探明间作桃树对石榴枯萎病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ITS5-1737F和ITS2-2043R为引物,对云南蒙自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MZD)、健康石榴根际土壤(MZ)以及间作桃树... 【目的】间作套种对病害控制的研究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探明间作桃树对石榴枯萎病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ITS5-1737F和ITS2-2043R为引物,对云南蒙自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MZD)、健康石榴根际土壤(MZ)以及间作桃树修复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MZP)样品的真菌ITS区进行扩增,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系统分析3种土壤样品的根际微生物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结果】MZD,MZ,MZP在门水平上的平均序列数目分别为32865、34698、28714,在属水平上的平均序列数目分别为30901,30514,27002,多年生石榴树根际土壤真菌的平均序列数多于间作桃树修复枯萎病石榴树。MZD、MZ、MZP得到的OTUs数分别为1174、1076、1007,韦恩图分析表明,MZD特有OTUs数为152个,MZ特有OTUs数为47个,MZP特有OTUs数为94个。PCA分析结果表明,真菌群落组成间作桃树修复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与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差异较大,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真菌的群落组成通过间作桃树得到了较大程度改变。在属的分类水平上,共鉴定到481种真菌属,间作桃树修复石榴枯萎病土壤与健康石榴土壤差异显著的真菌属有Un--s-Hypocreales sp.,Un--s-Cordycipitaceae sp.,Un--s-Microascales sp.,腐质霉属(Humicola),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透孢黑团壳属(Massarina),Stagonosporopsis等21个;间作桃树修复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与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差异显著的真菌属有被孢霉属(Mortierella),壳针孢属(Septoria),腐质霉属(Humicola),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透孢黑团壳属(Massarina)等47个。【结论】多年生石榴树根际真菌的平均序列数多于间作桃树枯萎病石榴树,多年生石榴树单一种植的土壤根际真菌趋向于增多。通过间作桃树可以改变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改善土壤微生态平衡,促进石榴健康生长,对保护石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枯萎病 间作 桃树 真菌 多样性
下载PDF
间作桃树对石榴园枯萎病土壤碳代谢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银丽 郭建伟 +1 位作者 杨伟 胡先奇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4期106-109,共4页
采用Biolog ECO微孔板法研究健康石榴根际土壤、枯萎病石榴根际土壤、栽种桃树修复6年的枯萎病土壤、栽种桃树修复8年的枯萎病土壤、石榴园裸地土壤等5种类型土壤中微生物碳代谢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根际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能力在这5种... 采用Biolog ECO微孔板法研究健康石榴根际土壤、枯萎病石榴根际土壤、栽种桃树修复6年的枯萎病土壤、栽种桃树修复8年的枯萎病土壤、石榴园裸地土壤等5种类型土壤中微生物碳代谢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根际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能力在这5种类型土壤中存在差异,栽种桃树修复8年的枯萎病土壤微生物碳代谢活性最高。健康石榴根际土壤与枯萎病石榴根际土壤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对Biolog-Eco板中13种碳源的利用程度差异显著;各类型根际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多样性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栽种桃树修复6年的石榴枯萎病害土壤,其微生物碳代谢活性与健康石榴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碳代谢活性最接近。研究表明,栽种桃树提高了石榴枯萎病病害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能力,对石榴枯萎病病害土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 枯萎病土壤 微生物群落 碳源代谢 功能多样性 土壤修复
下载PDF
间作桃树对石榴园枯萎病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银丽 熊浪 +3 位作者 陈永玲 彭梦林 杨伟 胡先奇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4期37-40,50,共5页
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研究了云南省蒙自市健康石榴根际土壤(MZ)、枯萎病石榴根际土壤(MZD)及间作桃树石榴枯萎病土壤(MZP)的根际细菌多样性,系统分析3种根际土壤样品的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组成差异。结果表明,MZD、MZ、MZP得到的OTUs数分别为... 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研究了云南省蒙自市健康石榴根际土壤(MZ)、枯萎病石榴根际土壤(MZD)及间作桃树石榴枯萎病土壤(MZP)的根际细菌多样性,系统分析3种根际土壤样品的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组成差异。结果表明,MZD、MZ、MZP得到的OTUs数分别为1727、1662、1510,PCA分析结果表明,间作桃树的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组成与枯萎病石榴根际土壤样品的细菌群落组成差异较大,间作桃树能较大程度改变枯萎病石榴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组成。在属的分类水平上,间作桃树的石榴枯萎病土壤与枯萎病石榴根际土壤差异显著的细菌属有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纤维菌属(Cellulosimicrobium)、放线孢菌属(Actinomycetospora)、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等16个。间作桃树改变了枯萎病石榴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组成,进而改善土壤微生态平衡,对多年生石榴果园修复连作障碍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枯萎病 间作 桃树 细菌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多样性种植的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彭莞云 杨雅婷 +4 位作者 王春丽 唐永生 李锐 李成云 刘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82-989,共8页
多样性种植能够有效地控制小麦条锈病。本文通过6对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33,条中32,条中31,条中29,条中23和水源型)特异分子标记分析采集自不同种植模式下自然发病的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和群体结构。结果表明:川麦107与蚕豆(或者豌豆... 多样性种植能够有效地控制小麦条锈病。本文通过6对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33,条中32,条中31,条中29,条中23和水源型)特异分子标记分析采集自不同种植模式下自然发病的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和群体结构。结果表明:川麦107与蚕豆(或者豌豆)间作时单个病斑检出多个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比例略高于川麦107净作,其余种植模式差异不明显。另外,以采集自各小区的小麦条锈菌样品为1个群体,利用POPGENE 1.32分析小麦条锈菌群体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净作靖麦14的3个小区的3个小麦条锈菌群体与净作川麦107的3个小区的3个条锈菌群体分别聚在了2个大的群体中,而且3个小区相同种植模式下的3个群体也几乎聚在一起,说明种植模式可能对小麦条锈菌的群体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小种特异标记 种植模式 群体结构
下载PDF
玉溪市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病害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赛杰 曾丽月 杜云龙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3期153-154,共2页
病害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对玉溪市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发生的病害进行了田间调查、病害样本采集及病原鉴定,比较和分析了病害发生情况、防治方法以及不同防治方法对病原物、农产品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提出在农作物... 病害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对玉溪市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发生的病害进行了田间调查、病害样本采集及病原鉴定,比较和分析了病害发生情况、防治方法以及不同防治方法对病原物、农产品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提出在农作物病害防治方面应走专业化和绿色化的综合防治道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 病害发生情况 防治对策 云南玉溪
下载PDF
生境多样性与水稻品种多样性相结合促进粮食生产
7
作者 张利娜 赵宜婷 +2 位作者 梁燕 李卫民 杜云龙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18期8-9,共2页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经济作物,而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性因素。本文通过对云南省红河州州府蒙自市管辖下的乡村的水稻种植地进行实地考察,对不同品种的水稻与旱稻的生长环境进行了比较,发现生境多样性与水稻品种多样...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经济作物,而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性因素。本文通过对云南省红河州州府蒙自市管辖下的乡村的水稻种植地进行实地考察,对不同品种的水稻与旱稻的生长环境进行了比较,发现生境多样性与水稻品种多样性相结合在粮食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促进粮食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生境多样性 品种多样性 农药
下载PDF
通海县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生产特点比较及建议 被引量:1
8
作者 曾丽月 杜云龙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2期235-235,245,共2页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农业科技的发展,现代农业逐步取代了传统农业。本文通过对玉溪市通海县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经营目标、种植规模、种植技术以及风险进行比较,分析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应该去粗取精,将传统农业的精华提升为现代...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农业科技的发展,现代农业逐步取代了传统农业。本文通过对玉溪市通海县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经营目标、种植规模、种植技术以及风险进行比较,分析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应该去粗取精,将传统农业的精华提升为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培养新型农业人才,将科技、经济、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龙头企业 示范区 云南通海
下载PDF
病毒病害对滇黄精生理生化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杨泽芬 陈泽历 +3 位作者 袁宝怡 李荣基 赵明富 文国松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8-1036,共9页
【目的】明确病毒侵染对滇黄精生长发育、根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深入研究病毒的致病机理提供依据。【方法】以云南省滇黄精主产区曲靖和玉溪种植的4年生滇黄精田间抗病和感病植株为研究对象,比较病毒侵染后滇黄精叶绿体超微结构、叶... 【目的】明确病毒侵染对滇黄精生长发育、根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深入研究病毒的致病机理提供依据。【方法】以云南省滇黄精主产区曲靖和玉溪种植的4年生滇黄精田间抗病和感病植株为研究对象,比较病毒侵染后滇黄精叶绿体超微结构、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氧化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以及块茎生物学性状和药用有效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1)滇黄精遭受病毒侵染后,叶片细胞质中散布线状病毒粒子及其聚集形成的大量内含体,细胞内叶绿体结构严重受损,部分已发生解体;(2)感病滇黄精叶绿素发生降解,叶绿素a和b的含量分别极显著降低了22.97%和35.38%,其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分别降低了49.75%、11.25%和5.79%,光合作用效率明显减弱;(3)感病滇黄精叶片细胞膜发生强烈的脂膜过氧化反应,MDA含量升高了117.17%,SOD、POD、PPO、PAL活性极显著升高,其中PPO活性平均升高了61.81%;(4)感病滇黄精地下根茎的膨大和嫩芽的生长受阻,单株鲜质量降低了49.47%,根茎中多糖的相对含量减少了6.97%,皂苷、黄酮、总酚含量分别减少了23.31%、15.32%、11.07%。【结论】滇黄精遭受病毒侵染后,抗氧化酶防御反应虽然被激活,但细胞膜仍严重受损,光合作用明显减弱,最终导致根茎产量和药用品质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黄精 病毒病害 生理生化特性 根茎产量 药用品质
下载PDF
云南省马蹄莲细菌性软腐病原鉴定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敏 姬广海 +2 位作者 修建华 吴亚鹏 李凡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9-82,共4页
2005年在云南省花卉公司种植的马蹄莲上发现有软腐症状,马蹄莲最初在受害部位出现水浸状坏死,病部很快扩大,病组织开始软化、变色,病斑边缘初有明显界限,随着病势的发展界限逐渐模糊不清,然后软腐.从病株上分离得到20株菌,菌株接种于马... 2005年在云南省花卉公司种植的马蹄莲上发现有软腐症状,马蹄莲最初在受害部位出现水浸状坏死,病部很快扩大,病组织开始软化、变色,病斑边缘初有明显界限,随着病势的发展界限逐渐模糊不清,然后软腐.从病株上分离得到20株菌,菌株接种于马蹄莲上,发病症状与田间自然症状一致,并从回接病株上重新分离得到此病原细菌.经16S-23S rDNA转录间隔区PCR(ITS-PCR)分析、测序及BIOLOG生理生化测定,确定该病原菌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p.c.c.)和菊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hrysanthemi,p.ch.)两种,而主要是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p.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莲 细菌性软腐病 病原鉴定
下载PDF
云南传统栽培稻品种waxy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枝桦 陆春明 +1 位作者 卢宝荣 王云月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65-671,共7页
栽培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waxy基因对栽培稻的品质改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云南是亚洲栽培稻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传统品种丰富。本研究依据云南不同稻区、不同海拔选取99份传统栽培稻品种,对waxy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供... 栽培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waxy基因对栽培稻的品质改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云南是亚洲栽培稻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传统品种丰富。本研究依据云南不同稻区、不同海拔选取99份传统栽培稻品种,对waxy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供试品种中waxy基因序列包含36个单倍型,其中52个品种存在23bp碱基的插入,而47个品种存在23bp碱基的缺失;糯稻waxy基因第一内含子5'端既有G也有T碱基,剪切位点以T为主,粘稻剪切位点以G为主。7个糯稻地方品种的第一内含子5'端为G,同时第二外显子存在23bp碱基的缺失,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表明云南栽培稻waxy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高,单倍型多,稻种资源丰富,为挖掘和利用优异糯性基因及品质改良提供了宝贵材料,为云南传统栽培稻种质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XY基因 G/T突变 DNA序列多态性 云南地方品种
下载PDF
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云南不同稻区的抗病丰产性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平 杨阳 +7 位作者 陈俊丞 陈龙 徐文博 刘斌 郭炜 王红崧 韩光煜 王云月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45-754,共10页
【目的】评价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云南不同稻区的抗病性和丰产性,为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云南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3个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多集新6号、南八糯和尤群1号)在云南4个不同生态稻区(德宏、文山、红河... 【目的】评价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云南不同稻区的抗病性和丰产性,为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在云南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3个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多集新6号、南八糯和尤群1号)在云南4个不同生态稻区(德宏、文山、红河和楚雄)开展田间抗病和稳产试验,以云南主栽优质高产品种红优7号为对照;选用3个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多集新6号、南八糯和尤群1号)和4个云南主栽水稻品种(红优7号、宜香优2115、云粳29号和凤稻23)进行室内抗瘟性评价及抗瘟基因型鉴定,以丽江新团黑谷为感病对照。【结果】田间病害调查结果表明,南八糯在文山稻区、尤群1号在德宏稻区、多集新6号在文山稻区的穗颈瘟病情指数分别为5.73、9.80和8.33,均为中等发生,在其余稻区均为轻发生或不发生;尤群1号和多集新6号在楚雄稻区的稻曲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0.21和10.60,为偏重发生,在文山稻区的白叶枯病情指数分别为7.20和5.52,为中等发生,在其他稻区均为轻发生或不发生。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明,3个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的全生育期为137~178 d;株高变异系数(3.10%~6.91%)较低,群体整齐度较好。产量测定结果表明,多基因种群品种在红河(籼粳混栽区)和德宏(籼稻区)的产量高于或显著(P<0.05)高于文山(籼稻区)和楚雄(粳稻区);与对照品种相比,多基因型种群品种的产量高于对照或与对照相当。室内抗瘟性评价及抗瘟基因型鉴定结果表明,多基因型种群品种与云南主栽品种相比含有较多的主效抗性基因。【结论】水稻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对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稻曲病的抗性较好,农艺性状一致,具有一定的丰产潜力,在云南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多基因种群品种 抗病性 适应性 产量 云南
下载PDF
放线菌JS2对石榴枯萎病菌及南方根结线虫的毒力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周银丽 袁绍杰 +1 位作者 潘云梅 胡先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8-274,共7页
石榴枯萎病是一种比较难防治的土传病害,石榴根结线虫病的广泛发生加重了石榴枯萎病发生程度及病害的防控难度,所以探索兼具拮抗石榴枯萎病及根结线虫病的生防菌,才能有效环保地控制石榴枯萎病。首次报道了链霉菌JS2兼有拮抗石榴枯萎病... 石榴枯萎病是一种比较难防治的土传病害,石榴根结线虫病的广泛发生加重了石榴枯萎病发生程度及病害的防控难度,所以探索兼具拮抗石榴枯萎病及根结线虫病的生防菌,才能有效环保地控制石榴枯萎病。首次报道了链霉菌JS2兼有拮抗石榴枯萎病菌及抑杀南方根结线虫的活性。本研究从云南蒙自、建水石榴园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筛选得到对石榴枯萎病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放线菌,其中菌株JS2对石榴枯萎病菌的室内抑菌直径为3.5 mm。研究结果表明菌株JS2对南方根结线虫有较好的抑杀作用,50%JS2菌悬上清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卵6 d的孵化率与对照相比降低了53.33%,50%JS2菌悬上清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72 h后,校正死亡率增加了83.88%。菌株JS2兼有拮抗石榴枯萎病菌及抑杀南方根结线虫的活性,具有潜在生防价值。结合菌株JS2在各鉴定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形态学观察及16S rD NA序列分析,将JS2初步鉴定为公牛链霉菌(Streptomyces tauric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枯萎病菌 根结线虫 生物防治 公牛链霉菌
下载PDF
石榴枯萎病菌拮抗放线菌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毒力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银丽 杨艳丽 +2 位作者 袁绍杰 林丽飞 胡先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64,79,共7页
从云南蒙自万亩石榴园、建水石榴园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筛选得到对石榴枯萎病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放线菌,其中菌株JS1对石榴枯萎病菌的室内抑菌半径为11mm。测定了菌株JS1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抑杀活性,结果表明,50%JS1菌株发酵液处理南... 从云南蒙自万亩石榴园、建水石榴园采集的土样中分离筛选得到对石榴枯萎病菌有较强拮抗活性的放线菌,其中菌株JS1对石榴枯萎病菌的室内抑菌半径为11mm。测定了菌株JS1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抑杀活性,结果表明,50%JS1菌株发酵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卵6d,卵孵化率与对照相比降低了51.67%;50%JS1菌株发酵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72h,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增加了88.10%;菌株JS1兼有拮抗石榴枯萎病菌及抑杀南方根结线虫的活性。结合菌株JS1在鉴定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形态学观察及16SrDNA序列分析,将JS1初步鉴定为壮观链霉菌(Streptomyces spectabi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枯萎病菌 根结线虫 生物防治 壮观链霉菌
下载PDF
复合菌剂防治马铃薯青枯病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申爱荣 姬广海 +1 位作者 魏兰芳 何月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49-453,共5页
通过室内生防菌株的亲合性、抑菌研究,筛选出复合菌剂1(C3∶Xa以1∶1混配)和复合菌剂2(Ynb01∶1 J’以5∶1混配),表现抑菌效果增强、稳定的2组生防制剂。温室试验中,复合菌剂马铃薯青枯病的防治效果高于各自复配的单一菌株。田间小区防... 通过室内生防菌株的亲合性、抑菌研究,筛选出复合菌剂1(C3∶Xa以1∶1混配)和复合菌剂2(Ynb01∶1 J’以5∶1混配),表现抑菌效果增强、稳定的2组生防制剂。温室试验中,复合菌剂马铃薯青枯病的防治效果高于各自复配的单一菌株。田间小区防效试验表明复合菌剂2防治效果最为显著,平均防效为83.3%,高于单菌剂Ynb01,1 J’,C3,Xa和复合菌剂1及参试药剂3%克菌康WP,其防治效果分别为68.5%,54.3%,32%,39%,41.5%,3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青枯病菌 复合菌剂 灌根法 防冶效果
下载PDF
石榴枯萎病、芋头黑腐病病原拮抗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7
16
作者 郭建伟 郭娟 +4 位作者 杨建 周银丽 王建虎 李鑫 孔垂思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2-775,781,共5页
甘薯长喙壳引起的石榴枯萎病、芋头黑腐病发生广泛,危害严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寻找对环境友好的生防真菌,为蒙自甘薯长喙壳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采用梯度稀释涂布法筛选到石榴根际土壤真菌99株,进而利用对峙培养法得到5株拮抗... 甘薯长喙壳引起的石榴枯萎病、芋头黑腐病发生广泛,危害严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寻找对环境友好的生防真菌,为蒙自甘薯长喙壳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采用梯度稀释涂布法筛选到石榴根际土壤真菌99株,进而利用对峙培养法得到5株拮抗石榴枯萎病病原甘薯长喙壳的菌株:HCAF-02节卵孢属(Oospora sp.)、HCAF-19轮枝孢属(Verticillium sp.)、HCAF-33木霉属(Trichoderma sp.)、HCAF-54褐孢霉属(Fulvia sp.)、DCAF-42葡孢霉属(Botryosporium sp.),其中菌株HCAF-02节卵孢属(Oospora sp.);HCAF-19轮枝孢属(Verticillium sp.);HCA-54褐孢霉属(Fulvia sp.)同时拮抗芋头黑腐病原甘薯长喙壳。菌株HCAF-02、HCAF-19具有高拮抗活性,具备防治蒙自石榴、芋头甘薯长喙壳病害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枯萎病 芋头黑腐病 甘薯长喙壳 拮抗真菌
下载PDF
6种植物提取物对非洲菊疫病病菌的抑菌活性筛选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玲 宋旭敏 +6 位作者 李凡 赵瑞荣 王天祥 孟坤权 龙亚芹 张星 陈海如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1-373,378,共4页
选用田间常见的6种植物,用蒸馏水对其进行浸提,经旋转蒸发仪浓缩得到植物提取物。大多数提取物对非洲菊疫病病菌菌丝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白蒿提取物对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91.46%,桉树、青蒿次之,抑制率分别为70.... 选用田间常见的6种植物,用蒸馏水对其进行浸提,经旋转蒸发仪浓缩得到植物提取物。大多数提取物对非洲菊疫病病菌菌丝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白蒿提取物对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91.46%,桉树、青蒿次之,抑制率分别为70.00%、62.20%,紫茎泽兰、芹菜抑制效果较差,分别为31.77%、3.43%,而蛇床子无抑制效果。根据菌丝生长抑制试验和离体抑菌试验结果,选取抑制效果较好的3种植物提取物用于非洲菊疫病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青蒿、桉树的植物提取物对非洲菊疫病的田间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86.58%、65.92%,可用于新型植物农药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非洲菊疫病 隐地疫霉 抑菌活性 防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稻瘟病预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晓菲 刘振华 +2 位作者 陈涛 王园媛 王云月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1-560,共10页
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以云南省的勐海和石屏作为试验点,选取稻瘟病发生相关气象因子及田间叶瘟病情指数开展稻瘟病的预测预报研究。采用Trainlm与Traingdx训练函数讨论了隐节点数及学习率取值并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勐海两个预测模型1... 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以云南省的勐海和石屏作为试验点,选取稻瘟病发生相关气象因子及田间叶瘟病情指数开展稻瘟病的预测预报研究。采用Trainlm与Traingdx训练函数讨论了隐节点数及学习率取值并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勐海两个预测模型10年历史数据拟合精度分别为87.65%,92.93%,石屏两个预测模型9年数据平均拟合精度分别为93.48%,87.8%。2011年,勐海模型预测精度分别为95.96%,97.6%,石屏模型预测精度分别为94.74%,83.35%,优于逐步回归模型的72.33%,34.02%。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都达到80%的预期目标,预测效果较为理想,在稻瘟病预测中具有优势,对稻瘟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及云南省稻瘟病预测技术的更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预测模型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胶孢炭疽菌及两种疫霉菌对苯酰菌胺的敏感性与β-微管蛋白氨基酸突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维萍 梅馨月 +7 位作者 杨敏 陈磊 毕扬 蔡萌 王海燕 阿普前 何霞红 朱书生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3-150,共8页
选择对多菌灵、乙霉威和苯酰菌胺具有不同敏感性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及恶疫霉菌P.cactorum,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及氨基酸序列比对法分析了其β-微管蛋白氨基酸突变与敏感性... 选择对多菌灵、乙霉威和苯酰菌胺具有不同敏感性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及恶疫霉菌P.cactorum,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及氨基酸序列比对法分析了其β-微管蛋白氨基酸突变与敏感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胶孢炭疽菌对苯酰菌胺、多菌灵和乙霉威的敏感性与β-微管蛋白198位或200位氨基酸突变有关:对多菌灵敏感、对苯酰菌胺和乙霉威不敏感的胶孢炭疽菌β-微管蛋白氨基酸198位为谷氨酸(E),200位为苯丙氨酸(F);对多菌灵已产生抗性而对苯酰菌胺和乙霉威不敏感的菌株,其β-微管蛋白氨基酸200位由苯丙氨酸(F)突变为了酪氨酸(Y);对多菌灵高抗、对苯酰菌胺和乙霉威敏感的菌株其β-微管蛋白氨基酸198位由谷氨酸(E)突变为了丙氨酸(A)。辣椒疫霉菌和恶疫霉菌对苯酰菌胺敏感,对多菌灵和乙霉威均不敏感。检测疫霉菌菌株β-微管蛋白未发现氨基酸突变,但发现其β-微管蛋白氨基酸在196~200位与胶孢炭疽菌差异较大,这可能是导致苯酰菌胺仅对疫霉菌有抑制效果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酰菌胺 疫霉菌 胶孢炭疽菌 Β-微管蛋白 敏感性
下载PDF
稻田灰飞虱暴发原因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8
20
作者 马崇勇 王彦华 +4 位作者 修建华 沈晋良 高聪芬 镡建国 杨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0530-10531,共2页
[目的]探索引起稻田灰飞虱暴发的原因,为其防治策略的提出奠定基础。[方法]从种植结构、耕作制度、水稻品种、气候条件、抗性问题及天敌因子等几个方面分析稻田灰飞虱暴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我国稻区种植结构和耕作制... [目的]探索引起稻田灰飞虱暴发的原因,为其防治策略的提出奠定基础。[方法]从种植结构、耕作制度、水稻品种、气候条件、抗性问题及天敌因子等几个方面分析稻田灰飞虱暴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我国稻区种植结构和耕作制度的演变为灰飞虱提供了充足的食料;感虫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灰飞虱对温度适应能力的增强、长期不合理用药引起的抗药性的提高及天敌种群数量的减少是导致稻田灰飞虱暴发的原因。防治对策方面,建议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科学采用化学防治把灰飞虱暴发的态势压下去,并积极应用种植抗虫品种、推广翻耕麦、加强田间管理等农业防治措施。[结论]该研究为稻田灰飞虱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暴发原因 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