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倍体苍白茎藜组织培养研究
1
作者 张全 林彤 +3 位作者 刘正杰 杨燕 李旻玥 林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03-107,共5页
[目的]建立藜麦二倍体苍白茎藜的组织培养体系。[方法]以二倍体苍白茎藜种子为外植体,先获得无菌幼苗,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脱毒外植体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芽分化的诱导、生根的诱导及移栽驯化的相关研究。[结果]二倍... [目的]建立藜麦二倍体苍白茎藜的组织培养体系。[方法]以二倍体苍白茎藜种子为外植体,先获得无菌幼苗,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脱毒外植体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定芽分化的诱导、生根的诱导及移栽驯化的相关研究。[结果]二倍体苍白茎藜的种子最佳消毒时间为2%次氯酸钠消毒6 min;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 g/L水解酪蛋白+35 mg/L肌醇+690 mg/L脯氨酸+1.0 mg/L 6-BA+1.0 mg/L NAA+1.0 mg/L 2,4-D,诱导率达到86.63%;不定芽分化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2 mg/L NAA+1.0 mg/L 2-IP+1.0 mg/L KT,诱导率为11.67%;MS+2.0 mg/L IBA或MS+0.5 mg/L IBA+0.1 mg/L NAA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生根率均达100%,试管苗经炼苗和移栽驯化后成活。[结论]该研究通过苍白茎藜种子诱导获得再生植株,经炼苗移栽驯化后成活,为二倍体藜麦的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白茎藜 二倍体 组织培养
下载PDF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L21在薏苡植株体内的定殖研究
2
作者 余亿 普凤雅 +4 位作者 王兵兵 黄军 杨艺婷 唐琴 杨志清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7-53,共7页
将含有抗生素的绿色荧光蛋白质粒标记在菌株L21(Bacillus velezensis)中,旨在深入研究内生细菌与薏苡植株的互作。采用自然转化法,将质粒pHT01-P43GFPmut3a转入薏苡内生菌L21中,获得了工程菌株L21-GFP,并测定了L21-GFP和L21的生长曲线... 将含有抗生素的绿色荧光蛋白质粒标记在菌株L21(Bacillus velezensis)中,旨在深入研究内生细菌与薏苡植株的互作。采用自然转化法,将质粒pHT01-P43GFPmut3a转入薏苡内生菌L21中,获得了工程菌株L21-GFP,并测定了L21-GFP和L21的生长曲线、遗传稳定性、功能稳定性;用浇灌法将L21-GFP导入薏苡植株体内,并用荧光显微检测其定殖情况。结果表明:L21-GFP和L21的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和拮抗活性之间无明显差异,均在培养8 h后从缓慢生长期进入对数生长期;pHT01-P43GFPmut3a能在L21中稳定遗传,转接40 h后的稳定性为63%;工程菌株L21-GFP能够稳定地定殖于薏苡植株体内,其中定殖于根部的菌体密度最大,达到106 cfu/g。由此可知,L21-GFP在薏苡体内定殖能力强且稳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 贝莱斯芽孢杆菌 定殖能力 质粒
下载PDF
云南藜麦产业发展与规划
3
作者 郭富成 林彤 +2 位作者 曾孟琼 杨燕 林春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82-86,108,共6页
藜麦营养丰富,生态适应性广泛,抗逆能力强。云南省生产的藜麦具有优质、绿色、健康等特点,该省已建立了初级的藜麦种植、加工和销售网。但云南省藜麦产业仍面临着巨大挑战,需要加大种植示范推广面积与力度,加强宣传的范围和程度,着重培... 藜麦营养丰富,生态适应性广泛,抗逆能力强。云南省生产的藜麦具有优质、绿色、健康等特点,该省已建立了初级的藜麦种植、加工和销售网。但云南省藜麦产业仍面临着巨大挑战,需要加大种植示范推广面积与力度,加强宣传的范围和程度,着重培育龙头企业,进行品牌打造,实现产业升级。着重对云南省藜麦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近期云南省藜麦产业发展的规划,为云南藜麦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产业发展 云南省
下载PDF
云南省藜麦引进栽培及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正杰 李玉平 +2 位作者 张盟 张玉敏 林春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0期4-9,共6页
藜麦籽粒具有较高的营养及保健价值,对不良环境,特别是干旱、冷冻、盐碱及土壤贫瘠等有较强的适应性与抗性,被引种种植于世界各地。云南独特的生态地形和气候多样性,较适合藜麦的周年生产。本文结合近几年的研究经验,对云南省藜麦种质... 藜麦籽粒具有较高的营养及保健价值,对不良环境,特别是干旱、冷冻、盐碱及土壤贫瘠等有较强的适应性与抗性,被引种种植于世界各地。云南独特的生态地形和气候多样性,较适合藜麦的周年生产。本文结合近几年的研究经验,对云南省藜麦种质资源的引进、产业发展现状、种植推广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研究,以期为藜麦推广种植、新品种(系)培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引种栽培 产业发展 云南省
下载PDF
芦笋皂苷合成相关糖基转移酶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分析
5
作者 钟匀 林春 +3 位作者 刘正杰 董陈文华 毛自朝 李兴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5-263,共9页
【目的】克隆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甾醇糖基转移酶基因AoSGT1,分析其潜在催化活性,为解析芦笋皂苷合成途径及代谢调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芦笋转录组数据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AoSGT1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目的】克隆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甾醇糖基转移酶基因AoSGT1,分析其潜在催化活性,为解析芦笋皂苷合成途径及代谢调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芦笋转录组数据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AoSGT1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经测序验证获得目标基因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测定各组织基因表达量;构建pGEX-4T-3-AoSGT1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随后诱导实现重组蛋白表达。【结果】AoSGT1长1800 bp,编码599个氨基酸,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6.72 kD,属于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域和信号肽。系统发育结果表明,AoSGT1与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Dz3GT_(2)有较高同源性,同属UGT80B1亚家族。多序列比对揭示了该蛋白序列包含甾醇糖基转移酶保守结构域PSBD Box和PSPG Box,预示其具有对甾体化合物3β-OH位点潜在糖基化活性。RT-qPCR结果显示,AoSGT1在芦笋根中高表达,而在茎和花中低表达。此外,SDS-PAGE结果表明,目标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性形式高效表达,其大小与预测值相符。【结论】成功克隆AoSGT1基因,并确认其在芦笋中呈现组织特异性表达,推测其可能参与芦笋甾体皂苷生物合成。同时,成功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目标蛋白的异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甾体皂苷 甾醇糖基转移酶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RT-QPCR 原核表达 转录组
下载PDF
藜麦CqAMSlike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6
作者 张玉敏 林春 +3 位作者 刘正杰 林彤 董玉梅 毛自朝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3-694,共12页
为探究藜麦(Chenopodium quinoa,Willd.)花粉发育的分子机制,基于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经同源比对及RT-qPCR表达分析等,预测藜麦中AMS候选基因并克隆其编码序列,随后经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GS)及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法进行候选基因的... 为探究藜麦(Chenopodium quinoa,Willd.)花粉发育的分子机制,基于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经同源比对及RT-qPCR表达分析等,预测藜麦中AMS候选基因并克隆其编码序列,随后经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GS)及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法进行候选基因的功能验证。结果显示,藜麦中有CqAMSlike1和CqAMSlike2两个基因,其中CqAMSlike1的CDS长1929 bp,而CqAMSlike2的CDS长1920 bp,两基因均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圆锥花序中表达。与CqAMSlike2相比,CqAMSlike1的表达更与AMS的表达模式相一致,而被进一步用于基因的功能验证。与对照相比,基于烟草脆裂病毒(TRV)沉默CqAMSlike1的藜麦两性花出现部分花丝缩短、花药不裂,花粉败育,单株种子少,种子空瘪率增加的表型。BIFC结果显示CqAMSlike1自身,与CqTDF1和CqMYB80均有互作,预示CqAMSlike1可形成同源或异源聚体调控藜麦绒毡层发育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AMS 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 花粉发育 蛋白互作
下载PDF
藜麦配子发育相关基因CqSTK的筛选及功能分析
7
作者 林彤 袁程 +4 位作者 董陈文华 曾孟琼 杨燕 毛自朝 林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3-94,共12页
【目的】SEEDSTICK(STK)是MADS-box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在控制配子发育和种子大小形态方面起关键作用。探究STK在藜麦配子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不同光周期处理下具有不同光周期特性的两种藜麦的转录组数据,筛选受光周期调控影... 【目的】SEEDSTICK(STK)是MADS-box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在控制配子发育和种子大小形态方面起关键作用。探究STK在藜麦配子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不同光周期处理下具有不同光周期特性的两种藜麦的转录组数据,筛选受光周期调控影响的、与配子发育相关的差异基因,克隆该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表达模式、亚细胞定位分析和拟南芥异源表达验证基因功能。【结果】筛选到差异基因AUR62022366-RA。该基因的表达模式与植株的表型差异一致,在短日材料中,该基因在灌浆期表达量高时植株结实,表达量低时植株不结实。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qSTK的CDS全长为672 bp,编码223个氨基酸。STK同源基因进化树结果显示,CqSTK与同属物种菠菜、甜菜STK基因聚为一支,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此外,CqSTK与拟南芥STK具有相似的三级结构,单倍型分析表明,CqSTK的外显子序列在10个藜麦品种中完全一致,但在内含子区域存在SNP。该基因定位于烟草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膜上。荧光定量PCR显示,CqSTK在藜麦花器官形成和籽粒形成期高表达,尤其在籽粒形成期,其表达量达到最高。拟南芥过表达和突变体回补实验表明,过表达和回补植株开花时间远长于突变体和野生型,且过表达和回补植株果荚长度和荚果内种子数显著高于stk突变体和回补植株。【结论】CqSTK高表达会延迟花期,同时正向调节拟南芥的种子长度和结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SEEDSTICK 亚细胞定位 拟南芥异源表达
下载PDF
地不容种子休眠及其破除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施守涛 李村富 +4 位作者 刘正杰 林春 杜江 苏为耿 毛自朝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7-123,共7页
为探寻地不容种子休眠机制及解除方法,以移栽于云南农业大学的地不容野生植株的种子为材料,采用机械划破种皮、摩擦处理、热水及硫酸浸泡等方法,测定当年成熟种子的生活力、萌发率、发芽率与吸水率,以明确其休眠机制,比较不同方法解除... 为探寻地不容种子休眠机制及解除方法,以移栽于云南农业大学的地不容野生植株的种子为材料,采用机械划破种皮、摩擦处理、热水及硫酸浸泡等方法,测定当年成熟种子的生活力、萌发率、发芽率与吸水率,以明确其休眠机制,比较不同方法解除地不容种子休眠的效果。结果显示:种皮障碍是种子休眠主要机制,划破种皮、摩擦处理、硫酸处理可使地不容种子的萌发率达96.00%、63.33%、88.67%。种皮束缚是休眠主要机制,机械划破种皮、摩擦处理、98%浓硫酸浸泡能有效解除地不容种子休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不容 种子休眠 机械束缚 解除休眠 种子萌发
下载PDF
芦笋胆固醇C-22羟化酶基因AoCYP90B27的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9
作者 张永辉 刘正杰 +4 位作者 成钦 黎玉萍 毛自朝 黄玲 林春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05-1214,共10页
为研究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甾体皂苷合成中下游胆固醇C-22羟化酶基因,首先通过基因组家族结合芦笋的转录组分析,筛选、预测到1个胆固醇C-22羟化酶基因AoCYP90B27,通过qRT-PCR进行组织表达模式分析,利用plantCARE数据库进行... 为研究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甾体皂苷合成中下游胆固醇C-22羟化酶基因,首先通过基因组家族结合芦笋的转录组分析,筛选、预测到1个胆固醇C-22羟化酶基因AoCYP90B27,通过qRT-PCR进行组织表达模式分析,利用plantCARE数据库进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分析及该基因在脱落酸、水杨酸及茉莉酸甲酯等激素及干旱胁迫中的表达情况分析。结果表明,AoCYP90B27基因的cDNA全长为1443 bp,编码含有481个氨基酸残基,启动子区域除含有TATA-box等保守元件,还存在与非生物胁迫和激素诱导响应的作用元件。该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根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地上部组织。在干旱胁迫、脱落酸、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诱导处理及其不同处理时间其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不同,推测该基因在皂苷合成的下游途径中能催化胆固醇C-22羟基化,形成多样的皂苷元参与多年生芦笋根系的逆境胁迫应答,为阐明皂苷合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克隆 羟化酶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下载PDF
藜麦的驯化栽培与遗传育种 被引量:36
10
作者 林春 刘正杰 +2 位作者 董玉梅 Michel Vales 毛自朝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09-1022,共14页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起源于南美洲提提喀喀湖区,是苋科(Amaranthaceae)藜属(Chenopodium)一年生作物。因其营养全面且对多种非生物逆境胁迫具有抗性,被认为是尚未被充分开发且具有高应用潜力的作物,深受育种学家的关注。近...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起源于南美洲提提喀喀湖区,是苋科(Amaranthaceae)藜属(Chenopodium)一年生作物。因其营养全面且对多种非生物逆境胁迫具有抗性,被认为是尚未被充分开发且具有高应用潜力的作物,深受育种学家的关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对藜麦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加之藜麦能有效缓解全球粮食安全,对其栽培与育种等研究已成为热点。为了加深对藜麦的认识和推动其产业的发展,本文结合本课题组多年来对源于安第斯山藜麦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与利用的实践,从藜麦营养价值与应用、起源与分布、遗传研究、品种选育进展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我国藜麦新品种(系)的培育与栽培、产业可持续发展、贫困地区人群增收及新增我国粮食生产途径等方面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驯化 栽培 遗传育种
下载PDF
芦笋茎尖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园 刘正杰 +5 位作者 林春 闫亚泽 袁加红 王入 毛自朝 杨焕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9-116,共8页
通过优化根癌农杆菌EHA105(含有pBI121表达载体)介导的茎尖遗传转化条件,包括抑菌抗生素类型及浓度、农杆菌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卡那霉素浓度等影响因素,建立芦笋品种‘达宝利’遗传转化体系。以0.1~0.3 cm长的芦笋茎尖为转化... 通过优化根癌农杆菌EHA105(含有pBI121表达载体)介导的茎尖遗传转化条件,包括抑菌抗生素类型及浓度、农杆菌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卡那霉素浓度等影响因素,建立芦笋品种‘达宝利’遗传转化体系。以0.1~0.3 cm长的芦笋茎尖为转化受体,用MS液体培养基(MS+蔗糖3%+乙酰丁香酮150μmol·L-1)悬浮菌体至OD 600为0.6,侵染茎尖15 min,20℃避光共培养4 d;抗性茎尖在筛选培养基(1/2 MS+IBA 0.5 mg·L^-1+KT 0.1 mg·L^-1+嘧啶醇0.5 mg·L^-1+羧苄青霉素200 mg·L^-1+卡那霉素50 mg·L^-1)上诱导长芽与生根,可获得抗性植株,经PCR、GUS组织化学染色和qRT-PCR检测,获得阳性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茎尖 遗传转化 参数优化 GUS QRT-PCR
下载PDF
藜麦EMS诱导条件优化及穗突变体的筛选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正杰 张全 +3 位作者 林春 袁程 董玉梅 何丽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2,共7页
通过不同浓度EMS(0.5%、1.0%、1.5%、2.0%、2.5%、3.0%)对4个藜麦品系进行不同时长(4 h、6 h、8 h、10 h、12 h)诱变处理,构建了5000株白藜麦突变群体。研究表明,随着EMS浓度从0.5%增至3.0%,发芽率从90%降至50%,成苗率降至10%以下。随... 通过不同浓度EMS(0.5%、1.0%、1.5%、2.0%、2.5%、3.0%)对4个藜麦品系进行不同时长(4 h、6 h、8 h、10 h、12 h)诱变处理,构建了5000株白藜麦突变群体。研究表明,随着EMS浓度从0.5%增至3.0%,发芽率从90%降至50%,成苗率降至10%以下。随着诱变剂EMS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藜麦种子的发芽势和成苗率均呈现下降趋势,抑制作用明显;EMS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小于幼苗。获得EMS处理藜麦种子的最适处理浓度为1.5%,处理时间为6 h,种子萌发率为80%,成苗率下降到50%。本试验最终筛选出4株穗型变异的突变体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甲基磺酸乙酯(EMS) 化学诱变 种子发芽率 相对成活率
下载PDF
紫色番茄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SlF3H-like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正杰 刘运通 +2 位作者 徐绍忠 毛自朝 林春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6-33,共8页
以樱桃型紫色番茄‘砚紫1号’为试材,采用RT-PCR、生物信息学与qRT-PCR表达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该材料中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SlF3H-like的生物学信息,以期表征该基因序列特征和表达模式。结果表明:SlF3H-like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08... 以樱桃型紫色番茄‘砚紫1号’为试材,采用RT-PCR、生物信息学与qRT-PCR表达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该材料中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SlF3H-like的生物学信息,以期表征该基因序列特征和表达模式。结果表明:SlF3H-like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089 bp,编码362个氨基酸;随机卷曲占据SlF3H-like蛋白结构元件的大多数,其次是α-螺旋和延伸链;‘砚紫1号’与其它物种的F3H氨基酸序列保守性非常高,SlF3H-like蛋白含有典型的非血红素双加氧酶和2OG-FeⅡ_Oxy加氧酶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发现‘砚紫1号’与‘潘那利’番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马铃薯。测定‘砚紫1号’发育过程中叶片和果皮中花青素含量,发现果皮中花青素含量随着果实直径的变大而逐渐积累,而叶片中花青素含量随着叶片直径的变大表现为先升后急剧下降。qRT-PCR分析SlF3H-like基因在‘砚紫1号’发育过程中果皮和叶片内的表达,发现该基因表达变化趋势与花青素含量的变化趋势类似,说明SlF3H-like基因在紫色番茄花青素积累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番茄 SlF3H-like基因 克隆 花青素 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111份藜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袁加红 刘正杰 +2 位作者 吴慧琳 毛自朝 林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2-580,650,共10页
【目的】为有效利用藜麦种质资源,筛选适合云南东川地区种植的优良藜麦新品种以推动云南藜麦种植产业的发展。【方法】以111份藜麦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利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0个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 【目的】为有效利用藜麦种质资源,筛选适合云南东川地区种植的优良藜麦新品种以推动云南藜麦种植产业的发展。【方法】以111份藜麦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利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0个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111份藜麦的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7.09%~86.75%之间,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主枝穗长,最小的是产量,平均变异系数为27.13%,体现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单株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23,P<0.01),产量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23,P<0.01);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0个农艺性状综合为5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8.20%,并逐一分析了每个主成分与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通过聚类分析,在D^2=2.38时将供试材料聚为8个类群,综合分析了不同类群农艺性状的特性,为后期藜麦特异品种筛选和配置杂交组合提供理论依据。【结论】本研究的111份藜麦种质资源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共筛选出22份高秆、矮秆、粗茎、多穗、大籽粒和高产等特性的特异种质,为今后云南东川及周边地区种植推广及育种提供藜麦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芦笋AoAMS的表达及编码蛋白与AoTDF1间的互作分析
15
作者 扶艳艳 成钦 +5 位作者 闻豪 刘正杰 林春 黄玲 杨焕文 毛自朝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54-865,共12页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ABORTED MICROSPORES(AMS)基因是调控绒毡层和花粉壁发育的关键基因。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中与AMS同源的基因尚未报道。本研究通过同源比对、系统进化树构建及基因表达量的综合分析,预测了芦笋的AM...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ABORTED MICROSPORES(AMS)基因是调控绒毡层和花粉壁发育的关键基因。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中与AMS同源的基因尚未报道。本研究通过同源比对、系统进化树构建及基因表达量的综合分析,预测了芦笋的AMS候选基因并命名AoAMS;进一步以四倍体‘紫色激情’两性株自交后代中两性株花蕾为材料,通过RT-PCR分别扩增并获取AoAMS及与拟南芥DEFECTIVE IN TAPETAL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1(TDF 1)同源的基因(AoTDF1)全长CDS序列,开展AoAMS编码蛋白亚细胞定位,与AoTDF1间的互作分析及不同性别的芦笋花发育早期的无性别分化期(T1)、性别分化早期(T2)和晚期(T3)的表达分析。结果显示:AoAMS是具细胞核定位特征且与AoTDF1有互作的蛋白;AoAMS基因在雄花和两性花早期T1、T2、T3期发育的花冠、花药绒毡层、以及花粉中均有表达,但在雌花中相应时期及部位均无表达。研究结果表明AoAMS是专一性地在芦笋雄花或两性花中表达,并且可以与AoTDF1形成互作复合物,通过调控绒毡层及花粉正常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在芦笋性别分化中行使促雄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绒毡层发育 AoAMS基因 基因表达 蛋白互作
下载PDF
藜麦在云南山区两个生态点的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慧琳 袁加红 +2 位作者 何丽 刘正杰 林春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88-2395,共8页
为筛选适宜在云南2000 m海拔的山区种植的藜麦品系,本研究从玻利维亚引进红、黄、黑、白4个籽粒种皮颜色不同的藜麦品系种植于云南拖布卡、小哨2个生态点,通过对4个藜麦品系旺长期植株农艺性状、叶片光合能力、叶片生理性状及籽粒品质... 为筛选适宜在云南2000 m海拔的山区种植的藜麦品系,本研究从玻利维亚引进红、黄、黑、白4个籽粒种皮颜色不同的藜麦品系种植于云南拖布卡、小哨2个生态点,通过对4个藜麦品系旺长期植株农艺性状、叶片光合能力、叶片生理性状及籽粒品质和产量等指标的测定与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拖布卡4个藜麦品系的旺长期农艺性状、叶片光合色素指标、叶片生理指标总体高于小哨,2个生态点黄藜麦植株旺长期生长势最好,黑藜麦、红藜麦居中,白藜麦较差,且4个藜麦籽粒的品质指标均存在差异。拖布卡生态点4个藜麦品系的平均公顷产量高于小哨生态点,2个生态点均是黄藜麦产量最高,红藜麦和黑藜麦产量无差异,但他们均显著低于黄藜麦,白藜麦产量较低。因而,黄藜麦、红藜麦和黑藜麦是最适宜在2000 m海拔范围推广种植的主要藜麦品系。本研究为云南省藜麦种质资源的引进、利用及栽培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高寒山区 适应性评价
原文传递
芦笋果聚糖:果聚糖6-果糖基转移酶基因Ao6G-FFT序列特征及表达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娜 张园 +2 位作者 林春 毛自朝 刘正杰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29-938,共10页
为分析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果聚糖合成关键基因功能特征,本研究以二倍体芦笋为供试材料,基于RT-PCR技术克隆果聚糖:果聚糖6-果糖基转移酶基因Ao6G-FFT,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启动子和氨基酸序列特征,通过qRT-PCR方法... 为分析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果聚糖合成关键基因功能特征,本研究以二倍体芦笋为供试材料,基于RT-PCR技术克隆果聚糖:果聚糖6-果糖基转移酶基因Ao6G-FFT,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启动子和氨基酸序列特征,通过qRT-PCR方法研究芦笋Ao6G-FFT基因在非生物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情况。研究发现,Ao6G-FFT基因的c DNA及其基因组序列全长分别为1812 bp和17351 bp,基因组序列包含6个内含子和7个外显子,编码含有603个氨基酸残基的亲水性蛋白,并含有一个跨膜螺旋区和一个典型的信号肽结构。启动子区域(ATG上游约2 kb)含有TATA-box等保守元件外,还存在大量与非生物胁迫和激素诱导响应的元件。组织特异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但贮藏根等地下部组织器官中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地上部分。qRT-PCR分析表明,Ao6G-FFT基因受到冷胁迫、干旱胁迫、脱落酸和茉莉酸甲酯诱导表达,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芦笋逆境胁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6G-FFT基因 克隆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大豆磷脂酶D家族基因全基因组鉴定及耐盐性分析
18
作者 何芳蕾 李兰馨 +5 位作者 卢秋连 曹婕 秦君 孔凡江 苏彤 林春 《大豆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695-707,I0001-I0003,共16页
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及其产物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PA)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的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对大豆PLD基因家族的研究仍不够全面。为进一步寻找与大豆抗逆性相关的潜在候选基因,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分析... 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及其产物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PA)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的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对大豆PLD基因家族的研究仍不够全面。为进一步寻找与大豆抗逆性相关的潜在候选基因,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分析方法对28个GmPLDs的基因结构、蛋白保守结构域、共线性和系统发育关系等进行研究,并采用qRT-PCR方法分析基因在盐胁迫下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大豆PLD家族基因分布在16条染色体上,片段复制在大豆PLD基因家族的扩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因表达模式分析显示GmPLDs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显示GmPLDs具有参与非生物胁迫和激素途径的潜在功能。qRT-PCR分析显示,18个大豆PLDs基因表达受盐胁迫诱导显著上调,可能参与大豆耐盐胁迫。研究结果为解析及克隆大豆耐盐基因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挖掘响应非生物逆境胁迫GmPLDs基因提供了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磷脂酶 PLD 基因家族 盐胁迫
原文传递
芦笋性别决定基因AoTDF1的表达及其编码蛋白与AoAMS间的互作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扶艳艳 刘正杰 +2 位作者 林春 杨焕文 毛自朝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3-654,共12页
为探究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性别分化基因AoTDF1在花发育中的表达模式与分子功能,本研究以四倍体‘紫色激情’两性株自交后代中雌、雄和两性株为材料, RT-PCR分别扩增AoTDF1的全长CDS(AoTDF1-P)序列及与拟南芥绒毡层发育调控AtAM... 为探究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性别分化基因AoTDF1在花发育中的表达模式与分子功能,本研究以四倍体‘紫色激情’两性株自交后代中雌、雄和两性株为材料, RT-PCR分别扩增AoTDF1的全长CDS(AoTDF1-P)序列及与拟南芥绒毡层发育调控AtAMS同源基因的全长CDS (AoAMS-P)序列,构建基于黄色荧光蛋白(venus)的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 BiFC)原核表达载体,进行蛋白间互作检测;同时用RNA原位杂交法检测AoTDF1-P在花发育早期的时、空特异性表达。结果显示:AoTDF1-P在雄花和两性花的无性别分化早期(T1)的雌蕊、雄蕊和花冠中均有较高表达,在具性别分化早期(T2)降低表达;而在性别分化后期(T3)两性花的花药绒毡层中专一地表达,雄花无表达专一性,但表达量进一步降低;而在T1、T2、T3期的雌花中AoTDF1-P均无表达。共聚焦显微观测到AoTDF1-P与Ao AMS-P间产生较强的黄色荧光,且Ao TDF1-P和Ao AMS-P自身均产生较弱的黄色荧光,预示AoTDF1-P、AoAMS-P自身可形成同型聚体,相互间能形成异型聚体调控复合物,专一性地在芦笋雄花或两性花中通过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而促进雄性发育。研究为阐明AoTDF1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性别决定 AoTDF1-P 基因表达 蛋白互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