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学卓越人才培养多元化模式的探索与构建——以云南农业大学茶学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广容 李家华 +2 位作者 吕才有 陈立佼 谢瑾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第9期120-124,共5页
分析茶业发展对茶学专业人才培养适应性的新要求,结合云南农业大学茶学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背景下,云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改革思路与构建。根据茶学专业特色和产业发展潮流、... 分析茶业发展对茶学专业人才培养适应性的新要求,结合云南农业大学茶学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背景下,云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改革思路与构建。根据茶学专业特色和产业发展潮流、学生个性和职业发展愿望,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提出了以拔尖创新型、创业型、复合应用型和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四个层次的茶学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法,以促进茶学本科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提高茶学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学 人才培养 多元化 卓越人才 创新
下载PDF
校政企联合服务“三区”茶叶科技 助力边疆脱贫——以云南农业大学茶学“三区”项目社会服务为例
2
作者 杨广容 谢瑾 +2 位作者 康进仙 胡太邦 李家华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第22期1-3,共3页
通过总结云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在“三区”社会的科技服务内容与成效,阐明高校、政府及企业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产业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校企产教融合促进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校政产学研合作服务边疆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 通过总结云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在“三区”社会的科技服务内容与成效,阐明高校、政府及企业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产业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校企产教融合促进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校政产学研合作服务边疆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指明“三区”项目实施在科教兴茶、产业脱贫和乡村建设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服务 茶叶 企业 脱贫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云南主产茶区晒青茶品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庆华 罗慧 +6 位作者 刘春艳 吴华强 关晓阳 赵静竹 周玲 何建平 吴昌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5-351,共7页
以云南省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德宏及玉溪六个主产茶区的18个晒青茶为研究对象,进行水分、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等理化成分的检测和感官审评,通过指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优质产区分析等方法,... 以云南省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德宏及玉溪六个主产茶区的18个晒青茶为研究对象,进行水分、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等理化成分的检测和感官审评,通过指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优质产区分析等方法,探究云南省不同地域晒青茶的品质差异,并筛选优质产区。结果表明,不同地域晒青茶的品质指标存在一定差异,且品质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水浸出物含量与茶多酚含量、叶底评分呈现相关性(P<0.05),氨基酸含量与咖啡碱含量呈现相关性(P<0.05),香气评分与滋味评分呈现相关性(P<0.05);玉溪地区晒青茶的水分、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均值分别为8.08%、52.82%、4.81%、27.78%、4.64%,其含量均高于其它地区,西双版纳晒青茶的酚氨比(8.94)最高,玉溪和西双版纳地区的晒青茶样综合品质要优于其它地区;将前人对云南省茶树种植适宜区的划分与本研究的不同地域晒青茶品质综合评价结果进行交叉分析,表明西双版纳地区不仅气候环境非常适宜茶树的种植栽培,而且其生产出的晒青茶的综合品质也较优。以上结果探明了云南不同地域晒青茶的品质差异,对后期高品质普洱茶产品的生产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青茶 理化成分 感官审评 品质
下载PDF
云南大叶种茶树夏秋季鲜叶加工γ-氨基丁酸白茶的工艺优化
4
作者 肖艳琴 焦文文 +7 位作者 刘琨毅 陈立佼 陈秋月 李若愚 王启 罗慧 马燕 赵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28-134,共7页
以云南大叶种茶树(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夏秋季鲜叶为原料,加工富含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且风味好的白茶,以期促进夏秋茶资源的高值利用。应用爬坡试验与响应面设计优化茶鲜叶厌氧处理的温度与时间,厌氧... 以云南大叶种茶树(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夏秋季鲜叶为原料,加工富含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且风味好的白茶,以期促进夏秋茶资源的高值利用。应用爬坡试验与响应面设计优化茶鲜叶厌氧处理的温度与时间,厌氧处理后,烘干制备白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色法等测定茶叶GABA等化学成分含量。结果显示,GABA白茶的最优加工工艺为茶鲜叶萎凋8 h后,34℃厌氧处理20 h,50℃烘干。该条件制作的白茶GABA含量为1.52 mg/g,具有汤色橙黄、滋味甜醇、甜香带果香的风味特征。与对照比较,经厌氧处理后,白茶中GABA与水浸出物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种茶树 Γ-氨基丁酸 白茶 厌氧处理 品质特征
下载PDF
不同萎凋工艺云南红茶的香气差异分析
5
作者 任玲 何姣姣 +5 位作者 李沅达 吴婷 鲁倩 熊梦钒 周红杰 李亚莉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7-261,共5页
该研究以云南大叶种鲜叶为材料,运用感官审评和电子鼻技术对7种不同萎凋工艺云南红茶的香气特征和成分进行分析。电子鼻分析表明:在主成分分析(PCA)中,干茶香气总贡献率为98.423%、茶汤香气总贡献率为99.948%、叶底香气总贡献率为99.94... 该研究以云南大叶种鲜叶为材料,运用感官审评和电子鼻技术对7种不同萎凋工艺云南红茶的香气特征和成分进行分析。电子鼻分析表明:在主成分分析(PCA)中,干茶香气总贡献率为98.423%、茶汤香气总贡献率为99.948%、叶底香气总贡献率为99.948%,且干茶香气较茶汤香气和叶底香气更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萎凋工艺的云南红茶;在传感器区分贡献率分析(Loadings)中,W1S(甲基类)、W1C(芳香成分、苯类)、W2S(醇类、醛酮类)和W5S(氮氧化合物)在红茶香气区分中起主要作用,其可能是影响不同萎凋工艺制成云南红茶香气差异的主体成分。感官审评结果显示WM7[室内自然萎凋,24 h,(17±2)℃,相对湿度70%±5%,摊叶厚度2 cm]制作成的大叶种云南红茶,汤色橙红明亮,香气甜香浓郁,滋味醇厚有花果香,综合感官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茶 萎凋 电子鼻 香气
下载PDF
云南晒干红茶的生化成分与品质分析
6
作者 陈秋月 安江珊 +6 位作者 刘琨毅 李若愚 肖艳琴 王启 张景池 马燕 赵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6-183,共8页
为了解晒干红茶的生化成分与品质特点,分别收集10份晒干红茶样品和10份烘干红茶样品,进行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测定。感官审评发现晒干红茶具有外形色泽乌褐较润、汤色橙红明亮、滋味鲜甜爽口、花香馥郁、叶底红褐的品质特点,符合GB/T 137... 为了解晒干红茶的生化成分与品质特点,分别收集10份晒干红茶样品和10份烘干红茶样品,进行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测定。感官审评发现晒干红茶具有外形色泽乌褐较润、汤色橙红明亮、滋味鲜甜爽口、花香馥郁、叶底红褐的品质特点,符合GB/T 13738.2—2017《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的感官品质特征;其中,晒干红茶的苦味与涩味分数显著低于烘干红茶(P<0.05)。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发现晒干红茶的苏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精氨酸、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芦丁含量高于烘干红茶[变异权重参数(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1,P<0.05,差异倍数(fold change,FC)>1.5];而脯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花旗松素含量低于烘干红茶(VIP>1,P<0.05,FC<0.67)。综上发现晒干与烘干红茶成分与品质存在差异,因此,建议建立晒干红茶的标准,以促进该类茶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晒干红茶 烘干红茶 生化成分 品质分析
下载PDF
云南双江4个山头晒青茶品质比较分析
7
作者 王欣雨 吴婷 +4 位作者 鲁倩 周红杰 马玉青 李亚莉 杨莹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3-250,共8页
目的 探究云南双江4个山头(冰岛、小户赛、坝糯、荒山)春、夏、秋季晒青茶品质特征差异。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儿茶素含量,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氨基酸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咖啡... 目的 探究云南双江4个山头(冰岛、小户赛、坝糯、荒山)春、夏、秋季晒青茶品质特征差异。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儿茶素含量,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氨基酸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咖啡碱含量等,并结合感官评价对4个山头茶叶品质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个山头同一季节、同一山头不同季节茶叶品质差异显著。冰岛三季的总儿茶素含量整体较高,其中春茶儿茶素总量最高,为21.39 mg/g。荒山秋茶儿茶素总量含量最低,为16.00 mg/g。冰岛三季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整体都处于较高水平,均值分别为44.97%、29.45%、3.57%和3.88%。内含成分差异使得不同的山头茶感官品质明显不同,冰岛的晒青茶甜醇回甘;小户赛的晒青茶浓强回甘;坝糯的晒青茶浓厚强烈,微涩;荒山的晒青茶醇厚,微涩。结论 冰岛是制作晒青茶的优质产区。除冰岛整体表现优异外,其余3个山头的样品表现也较为优异,说明双江县生产的晒青茶是加工普洱茶的优质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双江 晒青茶 感官品质 内含成分
原文传递
十里香夏季花香型红茶加工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分析
8
作者 黄燕兰 杨丕琼 +5 位作者 刘琨毅 韩利艳 徐亚文 刘娜 沈雪梅 李家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8期117-124,共8页
为优化十里香夏季花香型红茶的加工工艺,提升其品质,该研究采用感官审评、化学品质分析、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对不同工艺加工的茶样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个... 为优化十里香夏季花香型红茶的加工工艺,提升其品质,该研究采用感官审评、化学品质分析、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对不同工艺加工的茶样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个工艺加工的十里香夏季花香型红茶的感官品质得分为88.3~93.8,其中有8个产品的得分超过90,整体表现较优;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咖啡碱含量以及儿茶素总量范围分别为30.39%~43.38%、9.69%~22.68%、1.55%~2.96%、0.06%~0.66%、0.86%~6.71%、0.29%~8.93%、5.18%~5.96%、5.79%~12.72%;系统聚类以欧式平方距离为15时可将16个茶样聚为3大类;PLS⁃DA可通过品质成分得分图、拟合曲线、载荷图及其变异权重参数预测型将不同茶样进行区分。十里香夏季花香型红茶的最优加工工艺为萎凋时间12 h、发酵时间2 h、足火温度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里香红茶 工艺优化 品质分析 聚类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普洱生茶贮藏过程中品质指标的规律变化分析
9
作者 焦婷婷 师梦楠 +5 位作者 罗慧 王庆华 王白娟 阮殿蓉 周玲 熊昌云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81,共10页
该研究选用贮藏时间在3~20年的18个普洱生茶茶样,通过感官审评和理化成分分析,探究贮藏过程中普洱生茶品质指标的规律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增加,普洱生茶的汤色色泽逐渐加深,香气由清香转为陈香,滋味由醇厚转为醇和,叶底颜色变... 该研究选用贮藏时间在3~20年的18个普洱生茶茶样,通过感官审评和理化成分分析,探究贮藏过程中普洱生茶品质指标的规律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增加,普洱生茶的汤色色泽逐渐加深,香气由清香转为陈香,滋味由醇厚转为醇和,叶底颜色变深变暗,贮藏10年及以上感官品质有所提升,但贮藏18年后,感官品质开始下降;水浸出物、咖啡碱、GC、C、CG的含量呈不规则变化,没食子酸含量逐渐增加,游离氨基酸、EGC、EC、EGCG、GCG、ECG的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对17个品质指标标准化后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品质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通过系统聚类可将茶样分为5类,每间隔3~4年聚为一类,其中,A类综合得分最高,D类次之,E类最低,说明品质指标随着贮藏年份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且在3~4年贮藏时间内保持稳定。该结果为深入研究普洱生茶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生茶 理化成分 变化规律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红曲霉与植物乳杆菌发酵普洱茶的抗氧化活性比较
10
作者 黄媛 于娟 +6 位作者 江小丽 任玲 董蕊 鲁倩 王建飞 李亚莉 周红杰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该文探究添加红曲霉和植物乳杆菌发酵对普洱茶生化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相关系数法分析主要生化成分和抗氧化指标的相关性。实验表明,六个发酵茶样的水浸出物、黄酮、茶多酚含量范围分别是50.64%~52.50%、0.77~0.95mg/g、13.21%... 该文探究添加红曲霉和植物乳杆菌发酵对普洱茶生化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相关系数法分析主要生化成分和抗氧化指标的相关性。实验表明,六个发酵茶样的水浸出物、黄酮、茶多酚含量范围分别是50.64%~52.50%、0.77~0.95mg/g、13.21%~11.07%,单接植物乳杆菌R的茶多酚含量最高为13.21%。不同处理的茶样体外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R的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羟自由基清除率最高(10.36μgTrolox/mL、91.59%、29.43%)。相关性显示,茶红素、茶褐素与抗氧化能力呈负相关,但不显著;咖啡碱、茶多酚、茶黄素、总黄酮指标与抗氧化能力都有一定的显著相关性,其中茶多酚与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呈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74、0.95。添加菌种发酵的普洱茶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且单菌种发酵普洱茶的抗氧化能力比混合发酵普洱茶的抗氧化能力更强,其中R的抗氧化能力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植物乳杆菌 发酵 普洱茶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不同季节云抗10号厌氧加工白茶的品质差异探究
11
作者 马晨阳 高畅 +5 位作者 田迪 周小慧 任玲 李沅达 李亚莉 周红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113,共7页
本研究以春、夏、秋三个季节云抗10号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经过厌氧处理后采用相同工艺加工成白茶,对其进行感官审评、理化成分测定和UHPLC-MS/MS高通量技术检测氨基酸组分含量,以探究三个季节的原料经厌氧处理后制成的白茶品质差异... 本研究以春、夏、秋三个季节云抗10号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经过厌氧处理后采用相同工艺加工成白茶,对其进行感官审评、理化成分测定和UHPLC-MS/MS高通量技术检测氨基酸组分含量,以探究三个季节的原料经厌氧处理后制成的白茶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三个季节的白茶品质差异明显,其中春季白茶干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持久且高扬,并且有花蜜香、毫香、药香以及独特工艺香等多种香气类型,滋味浓鲜甜爽,汤色黄亮,叶底软嫩明亮,感官品质最好。春季白茶的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水浸出物和黄酮类含量最高,夏季白茶的茶多酚含量最高。氨基酸成分中共检测到20种,其中显著性差异氨基酸有18种(P<0.05)。春季白茶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最高为1.22 mg/g,有8种氨基酸组分在春季白茶中含量最高;有3种在夏季白茶中含量最高;有6种在秋季白茶中含量最高。通过PCA主成分分析以及差异化合物筛选共得到15种区别三个季节白茶的差异化合物。综合感官审评结果、理化成分以及氨基酸组分来看,春季白茶与夏、秋两季白茶有明显差异,且春季白茶整体品质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GABA) 云抗10号 品质差异 白茶 季节
下载PDF
景迈山7个村寨古树茶的品质特征
12
作者 杨春华 袁文侠 +5 位作者 张世浩 何俊杰 李蕾 刘晓慧 黄玮 王白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9,共9页
【目的】初步探究景迈山古树茶的品质特征。【方法】选取景迈山7个主要村寨茶园,按照一芽两叶的标准采摘制作成晒青毛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对茶样挥发性物质进行筛选和分类,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理化成... 【目的】初步探究景迈山古树茶的品质特征。【方法】选取景迈山7个主要村寨茶园,按照一芽两叶的标准采摘制作成晒青毛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气相色谱—质谱法(HS-SPME-GC-MS)对茶样挥发性物质进行筛选和分类,采用常规方法测定理化成分,并结合感官审评对茶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出45种香气物质,主要包括醇类、碳氢类、氧杂环类、芳香烃类、酮类、醛类等。筛选出16种具有香气特征的物质,可分为果香、木香(清香)和花香3种类型,除芒景下寨未检测出花香型外,其余村寨均含有上述3种香气特征物质,形成晒青茶的“花蜜香”。景迈山晒青茶平均含水量7.91%,水浸出物含量52.35%,游离氨基酸含量2.67%,茶多酚含量26.75%,可溶性糖含量7.60%,咖啡碱含量49.62 mg/g,没食子酸含量1.62 mg/g,黄酮含量6.50%,总儿茶素含量197.87 mg/g。【结论】景迈山古树茶理化成分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可根据特有香气成分以及理化成分判别茶样来源。研究结果为景迈山古树茶品质预测模型的建立以及品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迈山 晒青毛茶 挥发性成分 理化成分
下载PDF
有机种植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的影响
13
作者 严钰萧 周大鹏 +4 位作者 杨艳芬 谢瑾 吕才有 杨广容 文勤枢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60,共15页
为揭示有机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以云南省勐腊县3座代表性古茶山(蛮砖、易武、攸乐)的古茶园、现代茶园、橡胶园、荒地4种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 PE300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其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分... 为揭示有机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以云南省勐腊县3座代表性古茶山(蛮砖、易武、攸乐)的古茶园、现代茶园、橡胶园、荒地4种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 PE300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其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分析有机种植及种植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与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种植可促进土壤有机质积累和氮磷钾养分含量提高。3座茶山土壤细菌共有运算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数目为381个,其中,易武荒地特有OTU最多(293个),蛮砖橡胶园特有OTU最少(28个);而真菌共有OTU数目仅为24个,蛮砖古茶园特有OTU最多(337个),易武现代茶园特有OTU最少(55个)。细菌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达5.88~6.62,明显高于真菌的2.71~4.30。茶园土壤优势细菌和真菌门与非茶园土壤基本相似,但酸微菌目(Acidimicrobiales)、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Varibacter属、黄色杆菌科(Xanthobacteraceae)、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Bryobacter属、Acidibacter属、浮霉菌科(Planctomycetaceae)等在不同茶山和土地利用方式间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与荒地和橡胶园相比,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的毛壳菌科(Chaetomiaceae)、青霉菌属(Penicillium)、镰刀菌属(Fusarium)、木霉属(Trichoderma)、被孢霉属(Mortierella)、伞菌目(Agaricales)和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等的相对丰度较高。细菌群落丰度指数Chao1与土壤全氮和全磷呈显著正相关,3座茶山的细菌群落组成较真菌群落更为稳定。除个别茶园土壤外,有机种植下土壤细菌丰度随年限增加而上升,真菌丰度随年限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现代茶园和古茶园细菌与真菌的多样性水平则随种植年限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土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组成 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富含植物乳杆菌的普洱熟茶品质分析
14
作者 伯年国 刘琨毅 +7 位作者 李若愚 王藤 梁正维 沙艮 陈思琴 陈红艳 马燕 赵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5期22-28,共7页
为开发一种感官品质优良且富含植物乳杆菌的普洱熟茶,将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ET003在自然发酵第20天时接种于茶样中,进行接菌强化发酵普洱熟茶。细菌16S rRNA扩增子测序发现,接菌强化发酵茶样中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 为开发一种感官品质优良且富含植物乳杆菌的普洱熟茶,将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ET003在自然发酵第20天时接种于茶样中,进行接菌强化发酵普洱熟茶。细菌16S rRNA扩增子测序发现,接菌强化发酵茶样中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微球菌目(Micrococcales)的相对丰度和植物乳杆菌属的DNA序列片段数较对照样品(未接种植物乳杆菌)增加。与对照样品比较,接菌发酵茶样中可溶性糖、茶褐素、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显著升高(P<0.05);感官审评发现接菌发酵茶样汤色红褐明亮,茶汤甜度和醇厚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熟茶 植物乳杆菌 强化发酵 化学成分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s-ECA-ASFF算法的茶叶病害目标检测
15
作者 叶荣 马自飞 +3 位作者 高泉 李彤 邵郭奇 王白娟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4-251,共8页
在自然场景下,茶叶病害形状各异、目标小,传统卷积神经网络不适用于复杂背景下的病害检测。因此,提出一种改进的YOLOv5s-ECA-ASFF茶叶病害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引入ECA通道注意力模块来增强通道维度上的全局上下文信息,并使用自适... 在自然场景下,茶叶病害形状各异、目标小,传统卷积神经网络不适用于复杂背景下的病害检测。因此,提出一种改进的YOLOv5s-ECA-ASFF茶叶病害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引入ECA通道注意力模块来增强通道维度上的全局上下文信息,并使用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ASFF)技术改进茶叶病害的多尺度特征融合,提高模型的背景抗干扰能力。同时,使用GIoU损失函数作为边界框损失函数,进一步提高回归目标的检测精度。与原始YOLOv5s模型相比,改进YOLOv5s-ECA-ASFF模型在茶白星病、茶轮斑病、茶炭疽病、茶藻斑病的识别平均精度分别提高5%、4%、3%、2%,平均精度均值为92.1%。此外,该模型的图像检测速度为64 f/s,并且综合性能也优于YOLOv4、SSD和Faster R-CNN模型。因此,该模型为茶叶在自然生长环境下不同种类病害的检测提供参考,并为早期预测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YOLOv5s 茶叶病害 注意力机制 目标检测
下载PDF
机器发酵与传统发酵红茶的生化成分与感官品质分析
16
作者 张景池 刘琨毅 +6 位作者 赵飞翔 范家坤 王兴华 崔廷宏 韩利艳 蒋勋 赵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为评价一种红茶发酵机器的适用性,以云抗10号、雪芽100号、矮丰、长叶白毫4个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的一芽三叶鲜叶为原料,分别应用发酵机和传统方式发酵,制作滇红茶,通过茶叶生化成分的测定和感官审评,比较两种发酵方式红茶的品质特征。... 为评价一种红茶发酵机器的适用性,以云抗10号、雪芽100号、矮丰、长叶白毫4个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的一芽三叶鲜叶为原料,分别应用发酵机和传统方式发酵,制作滇红茶,通过茶叶生化成分的测定和感官审评,比较两种发酵方式红茶的品质特征。结果发现,机器发酵红茶各项品质数据与传统发酵红茶无显著性差异,且机器发酵红茶各项指标变异系数普遍低于传统发酵红茶,品质更为稳定。相比传统发酵红茶,机器发酵红茶品质略高,且机器发酵用时短,叶温稳定,更适合批量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感官品质 生化成分 机器发酵 传统发酵
下载PDF
云南易武和临翔茶区古树晒青茶品质差异分析
17
作者 罗慧 宗加福 +5 位作者 刘春艳 王庆华 杨澜 吴华强 关晓阳 周玲 《茶叶通讯》 2023年第4期500-508,共9页
为深入了解云南版纳、临沧两大茶区古树晒青茶的品质差异,以易武和临翔两个主产茶区23个古树晒青茶为试验对象,对茶样分别进行感官审评和主要理化成分检测,对相关指标采取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两大茶区古树晒青... 为深入了解云南版纳、临沧两大茶区古树晒青茶的品质差异,以易武和临翔两个主产茶区23个古树晒青茶为试验对象,对茶样分别进行感官审评和主要理化成分检测,对相关指标采取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两大茶区古树晒青茶的品质差异并筛选优质产区。结果表明,两个茶区古树晒青茶的品质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品质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水浸出物含量与茶汤汤色、滋味显著相关(p<0.05),酚氨比与茶多酚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外形和香气呈显著相关(p<0.05),汤色与滋味及叶底呈显著相关(p<0.05),滋味和叶底也呈显著相关(p<0.05)。临翔茶区茶样理化指标中除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差异显著(p<0.05)外,其余指标均高于易武茶区茶样且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的内含化学成分使两个茶区的晒青茶感官品质明显不同,易武茶区茶样的感官品质高于临翔茶区茶样。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易武茶区的古树晒青茶综合品质优于临翔区。本试验结果可为云南后期生产高品质普洱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茶 晒青毛茶 感官品质 理化成分 易武 临翔 云南
下载PDF
云南茶业品牌化发展思考
18
作者 罗涵潇 肖巧梅 +3 位作者 张晓宇 李雪丹 魏子涛 吕才有 《福建茶叶》 2023年第4期32-35,共4页
在中国经济进入关键期的大背景下,品牌建设逐渐成为企业适应经济增长以及消费升级的重要举措,茶行业也不例外。本文从目前云茶品牌的发展现状入手,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与策略,以期能为云南茶业品牌化发展提... 在中国经济进入关键期的大背景下,品牌建设逐渐成为企业适应经济增长以及消费升级的重要举措,茶行业也不例外。本文从目前云茶品牌的发展现状入手,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与策略,以期能为云南茶业品牌化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产业 区域公用品牌 品牌发展
下载PDF
茶园间种桉树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王柳 肖艳琴 +4 位作者 陈秋月 周增志 阿开贤 赵明 马燕 《茶叶通讯》 2024年第1期37-47,共11页
调查发现云南昌宁、云县等地部分茶园间种了桉树。本研究采集了间作和未间作桉树的茶鲜叶分别烘干和阴干制备茶样,应用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测定了茶叶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黄酮醇、茶氨酸等41种成分含量,结合感官审评分... 调查发现云南昌宁、云县等地部分茶园间种了桉树。本研究采集了间作和未间作桉树的茶鲜叶分别烘干和阴干制备茶样,应用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测定了茶叶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黄酮醇、茶氨酸等41种成分含量,结合感官审评分析了间种桉树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茶样内含生化成分经主成分、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间作桉树茶样的没食子儿茶素、山奈酚、槲皮素、甘氨酸、鞣花酸、木犀草素、花旗松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等9种成分含量显著升高(VIP>1,p<0.05,FC>1.2),而谷氨酸含量显著降低(VIP>1,p<0.05,FC<0.83)。感官审评发现,间作桉树的阴制茶样香气与滋味都辛辣,品质降低。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昌宁、云县等茶区茶园间种桉树会降低茶叶品质,不宜在茶园间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间种 桉树 茶叶品质
下载PDF
不同方法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品质比较分析
20
作者 罗慧 王庆华 +5 位作者 施宗运 刘春艳 杨澜 吴华强 关晓阳 周玲 《茶叶通讯》 2024年第1期60-67,共8页
为探究不同方式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品质差异,分别采用数控与传统两种发酵方法将茶叶加工成普洱熟茶样,分别对感官品质及主要理化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两种发酵方法普洱熟茶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数控设备发酵... 为探究不同方式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品质差异,分别采用数控与传统两种发酵方法将茶叶加工成普洱熟茶样,分别对感官品质及主要理化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两种发酵方法普洱熟茶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数控设备发酵的普洱熟茶样感官品质整体低于传统方式发酵的普洱熟茶样,同时两种方法发酵的普洱熟茶各品质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品质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数控设备发酵的普洱熟茶样和传统方式发酵的普洱熟茶样主要理化成分含量总体差异不大,除水分、咖啡碱和酚氨比差异显著(p<0.05),其他均不显著,但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方法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样综合品质优于数控发酵的普洱熟茶。试验结果可为普洱熟茶发酵技术的研究及普洱熟茶的加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普洱熟茶 渥堆 发酵方式 数控发酵 传统发酵 茶叶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