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宿舍交往问题探索——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
1
作者 李媛媛 彭磊 +1 位作者 王元元 周玲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3年第S2期137-138,共2页
宿舍关系状况影响着大学生的处事心态、人格特点以及对大学生活的满意度。本文通过调研,指出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提出融洽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关系的建议,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 大学生 宿舍交往 问题 建议
下载PDF
渥堆过程中主要微生物对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154
2
作者 周红杰 李家华 +4 位作者 赵龙飞 韩俊 杨行吉 杨伟 吴新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2-218,共7页
对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的微生物研究表明:主要微生物有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青霉属(Penicllium)、根霉属(Rhizopus)、灰绿曲霉(Aspergillus gloucus)、酵母属(Saccharomyces)、土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白曲霉(Aspergill... 对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的微生物研究表明:主要微生物有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青霉属(Penicllium)、根霉属(Rhizopus)、灰绿曲霉(Aspergillus gloucus)、酵母属(Saccharomyces)、土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白曲霉(Aspergillus candidus)、细菌类(Bacterium)。其中黑曲霉最多,它能产生葡萄糖淀粉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等;酵母次之,除它本身含有极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丰富的酶系统和生理活性物质外,酵母菌还能代谢产生维生素 B1、B2、、维生素 C[1]等物质。这些微生物对普洱茶品质形成都直接或间接地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普洱茶 渥堆 微生物 品质 酵母菌 维生素 黑曲霉
下载PDF
云南普洱茶中多酚类物质与品质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4
3
作者 张新富 龚加顺 +3 位作者 周红杰 吕才有 胡小静 周杨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30-233,共4页
本实验以云南普洱茶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并进行了感官审评,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找出了其中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普洱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黄酮类、茶黄素、茶红素的含量大幅度减少,茶褐素的含量大幅度增加,... 本实验以云南普洱茶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并进行了感官审评,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找出了其中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普洱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黄酮类、茶黄素、茶红素的含量大幅度减少,茶褐素的含量大幅度增加,由2.53%增加为10.57%,它们与普洱茶感官得分的相关方程为Y=93.8930-0.4047X_1-0.0654X_2-5.4336X_3-71.4532X_4+1.2114X_5+1.2761X6,复相关系数R2=0.985;普洱茶的级别与茶多酚、儿茶素、黄酮类、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的含量也密切相关,相关方程为:Y=73.6346+3.4281X_1-54.9145X_2-4.5225X_3+164.0906X_4+7.2507X_5+1.9839X_6,复相关系数R2=0.991。在一定含量范围内,普洱茶的品质与茶多酚和茶褐素的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57、0.85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类黄酮物质 品质
下载PDF
云南普洱茶特征成分的功能与毒理学评价 被引量:84
4
作者 龚加顺 陈文品 +2 位作者 周红杰 董兆君 张以芳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1-210,共10页
研究了普洱茶特征成分茶褐素、茶多糖与蛋白质等的复合体对昆明种小白鼠的抗疲劳、降胆固醇以及毒理学效应。实验结果显示:普洱茶特征成分提取物能显著提高小白鼠的抗疲劳作用和降低小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且优于普洱茶水提物。普洱茶... 研究了普洱茶特征成分茶褐素、茶多糖与蛋白质等的复合体对昆明种小白鼠的抗疲劳、降胆固醇以及毒理学效应。实验结果显示:普洱茶特征成分提取物能显著提高小白鼠的抗疲劳作用和降低小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且优于普洱茶水提物。普洱茶特征成分提取物经口LD50>10g/kg,属实际无毒级物质。Ames实验中加S9混合液和不加S9混合液的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与阴性对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且无剂量反应关系。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普洱茶特征成分提取物在500~5000μg/ml浓度范围内未见诱发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高。这说明,在实验条件下,普洱茶特征成分提取物属实际无毒级,也未见有致突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特征成分 抗疲劳 降胆固醇 急性毒性 致突变性
下载PDF
云南普洱茶保健功效的研究 被引量:87
5
作者 赵龙飞 周红杰 安文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简单介绍了普洱茶的品质特征,对普洱茶的保健功效在国内外的历史记载进行综述,分析了对普洱茶保健功效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保健功效 云南普洱茶 品质特征 历史记载 国内外
下载PDF
外源添加乳酸菌发酵对云南普洱茶特征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子浩 秦廷发 +4 位作者 张可 余冬 阎意辉 邵宛芳 李家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7-872,共6页
微生物参与的渥堆发酵是云南普洱茶特殊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本文以云南省勐海县勐宋乡秋季晒青毛茶为研究材料,研究了外源添加乳酸菌对云南普洱茶发酵过程中茶多酚类物质、茶色素等茶叶特征性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结束时,乳... 微生物参与的渥堆发酵是云南普洱茶特殊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本文以云南省勐海县勐宋乡秋季晒青毛茶为研究材料,研究了外源添加乳酸菌对云南普洱茶发酵过程中茶多酚类物质、茶色素等茶叶特征性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结束时,乳酸菌处理的出堆茶样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表儿茶素(EC)4种茶叶中主要儿茶素的保留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质量分数(P<0.05),其中,高浓度乳酸菌处理的茶样保留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96倍(3.07 mg/g)、1.37倍(7.42 mg/g)、5.35倍(5.35 mg/g)、2.17倍(4.85 mg/g),但其没食子酸(GA)的质量分数仅为对照组质量分数的62%(6.01 mg/g)。高浓度乳酸菌处理的出堆茶样中茶红素质量分数为9.53%,为对照组的2.22倍;茶褐素质量分数为3.92%,为对照组的51%。这就说明,乳酸菌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普洱茶发酵过程中脂型儿茶素的水解,并抑制茶红素向茶褐素的转化,对普洱茶红浓、明亮汤色的形成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乳酸菌 发酵 茶多酚 茶色素
下载PDF
云南普洱茶感官品质与内含成份关系研究 被引量:44
7
作者 何青元 张亚萍 王平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8-41,共4页
在云南不同地区选择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5家云南普洱茶生产企业,到厂现场进行普洱饼茶随机取样,共取样6个;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进行感官审评,在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进行内含成份分析,研究云南普洱茶感官品质与内含成份的关系... 在云南不同地区选择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5家云南普洱茶生产企业,到厂现场进行普洱饼茶随机取样,共取样6个;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进行感官审评,在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进行内含成份分析,研究云南普洱茶感官品质与内含成份的关系,为云南普洱茶的规范生产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水浸出物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普洱茶的品质,并与普洱茶的汤色、浓度、滋味密切相关;茶多酚含量相对较高的茶样其感官品质均高于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的茶样;咖啡碱含量和糖类物质含量对云南普洱茶的感官品质的影响不是主要因子,但可以适度增进云南普洱茶的内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普洱茶 感官品质 内含成份
下载PDF
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初探 被引量:44
8
作者 赵龙飞 周红杰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29-133,共5页
通过对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变化和形态特征的研究表明:主要微生物有黑曲霉属(Aspergilliusniger)、青霉属(Penicllium)、根霉属(Rhizopus)、灰绿曲霉属(Aspergilliusgloucus)、酵母属(Saccharomyces)、细菌类(Bacter... 通过对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变化和形态特征的研究表明:主要微生物有黑曲霉属(Aspergilliusniger)、青霉属(Penicllium)、根霉属(Rhizopus)、灰绿曲霉属(Aspergilliusgloucus)、酵母属(Saccharomyces)、细菌类(Bacterium).黑曲霉数量始终处于优势地位,酵母菌的总数居次,细菌数目极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普洱茶 渥堆 微生物
下载PDF
云南某高校大学生BMI及减肥情况调查 被引量:5
9
作者 尹丰 肖蓉 +3 位作者 龚娜 何飞 张智芳 侯艳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7年第6期85-88,共4页
目的:了解云南某高校大学生BMI及减肥行为现状,为采用相应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云南某高校共415名学生,使用"BMI和减肥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BMI在地区和性别上分布存在差异(P<... 目的:了解云南某高校大学生BMI及减肥行为现状,为采用相应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云南某高校共415名学生,使用"BMI和减肥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BMI在地区和性别上分布存在差异(P<0.01);39.51%的城市男生和60.98%的城市女生认为自己需要减肥,分别高于农村男生(P<0.01)和女生(P>0.05);男女生减肥比例分别为22.32%和50.79%,女生减肥比例高于男生(P<0.01)。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的减肥比例分别为44.79%和29.37%,城市学生减肥比例高于农村(P<0.01)。调查人群中77.56%的减肥者BMI为正常;42.18%的减肥者是为了提高自信和形象而减肥,73.46%的减肥者的减肥时间不超过1个月,有氧运动减肥为大学生减肥的首选方法,89.12%的减肥者有吃早餐的习惯;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对减肥有影响的因素主要是认为自己有减肥需要(P<0.01)和性别(P<0.05)。结论:男生体格好于女生,城市学生体格好于农村学生。城市大学生的减肥比例大于农村,女生减肥比例大于男生。减肥人群主要集中分布在体重正常人群上,存在盲目减肥和减肥方式不当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BMI 减肥 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少数民族农科大学生培养现状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玲 熊思远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6-118,共3页
文章针对少数民族较多的云南省的农科大学生在校层次比例、专业和学习情况以及民族文化保持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找出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看法,对促进边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农科 大学生培养
下载PDF
云南普洱茶加工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春花 单治国 周红杰 《茶叶通讯》 2008年第1期7-9,13,共4页
通过对不同地区原料加工的普洱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普洱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其加工原料高;不同地区原料加工的普洱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增加程度不一样,其中临沧茶增加最多,从原料到出堆一直呈增加状态,增加率达到... 通过对不同地区原料加工的普洱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普洱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其加工原料高;不同地区原料加工的普洱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增加程度不一样,其中临沧茶增加最多,从原料到出堆一直呈增加状态,增加率达到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黄酮类化合物 含量 差异
下载PDF
云南普洱茶研究进展现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陶忠 赵丽萍 邵宛芳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5期18-24,共7页
长期以来,云南普洱茶以其历史悠久、品质风格独特、药效显著蜚声中外。除畅销西藏、西北、内蒙、港澳等地外,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及欧美等国也有一定市场。在国际贸易中,云南普洱茶的销量一直很大,方兴未艾。通过对云南普洱茶的命名... 长期以来,云南普洱茶以其历史悠久、品质风格独特、药效显著蜚声中外。除畅销西藏、西北、内蒙、港澳等地外,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及欧美等国也有一定市场。在国际贸易中,云南普洱茶的销量一直很大,方兴未艾。通过对云南普洱茶的命名、渥堆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安全性进行阐述,旨在让人们对普洱茶有些基本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历史 品质 功效
下载PDF
云南普洱茶加工过程碳水化合物的变化与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红杰 李国生 《茶苑》 2004年第2期4-6,共3页
对云南普洱茶加工过程总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和茶叶中粗纤维、果胶物质的含量进行了分析,表明加工中粗纤维、全果胶含量降低,而总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水化果胶含量则上升。
关键词 云南普洱茶 碳水化合物 品质 粗纤维 果胶物质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农科大学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4
作者 周玲 戴志明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9年第3期81-84,共4页
在调查了解云南少数民族农科大学生在校培养情况的基础上,运用教育学和民族学原理,探讨云南少数民族农科大学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农科大学生 培养
下载PDF
制约云南普洱茶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浅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郑慕蓉 李亚莉 周红杰 《中国市场》 2013年第5期4-8,共5页
本文就电子商务在网络经济中的作用结合云南普洱茶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作了阐述。通过调查研究,揭示了普洱茶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云南普洱茶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云南普洱茶 网络经济 电子商务制约因素 产业发展
下载PDF
云南普洱茶产业品牌发展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郝宗蕾 周云川 夏崇博 《中国市场》 2014年第17期94-96,共3页
普洱茶逐渐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已有较好的品牌效应,但真正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大品牌还很少见。本文分析了普洱茶品牌构建与开发中存在的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普洱公共品牌产权主体缺位,普洱茶"企业品... 普洱茶逐渐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已有较好的品牌效应,但真正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大品牌还很少见。本文分析了普洱茶品牌构建与开发中存在的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普洱公共品牌产权主体缺位,普洱茶"企业品牌"多而混乱,普洱茶品牌缺乏特色等问题,提出走产业化发展之路,确立普洱公共品牌主体,制定严格行业标准,鼓励创建自有品牌,挖掘普洱茶品牌文化内涵,打造个性品牌等建议,以期对云南普洱茶产业品牌发展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文化 品牌
下载PDF
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多样性、利用价值及其保护研究 被引量:62
17
作者 唐一春 杨盛美 +4 位作者 季鹏章 汪云刚 宋维希 矣兵 马玲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18-521,共4页
云南是茶树的起源地和多样性中心,野生茶树资源种类众多、分布广泛。野生茶树具有进化上原始、抗逆性强、含有特异的生化成分等特性,是重要的遗传资源。概述了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多样性、利用价值及保护研究进展。
关键词 野生茶树 多样性 利用价值 保护
下载PDF
云南晒青绿毛茶的微生物固态发酵及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87
18
作者 龚加顺 周红杰 +2 位作者 张新富 宋姗 安文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0-306,共7页
研究了添加外源优势菌种固态发酵云南晒青绿茶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主要的化学品质成分含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多酚类、儿茶素、茶红素、茶褐素、寡糖和多糖的变化最明显。发酵40天后,多酚类物质下... 研究了添加外源优势菌种固态发酵云南晒青绿茶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主要的化学品质成分含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多酚类、儿茶素、茶红素、茶褐素、寡糖和多糖的变化最明显。发酵40天后,多酚类物质下降了约60%,儿茶素类下降了80%,黄酮类下降了55%,茶红素下降了90%,水溶性寡糖下降了65%,水浸出物下降了25%,而茶黄素、水溶性总糖和灰分的变化不大。但茶褐素类物质增加了4.5倍,水溶性多糖也增加了5.7倍。这说明多酚类物质、儿茶素、茶红素、茶褐素类、寡糖及多糖类物质可作为云南普洱茶的特征成分用于品质判定。实验结果还表明,利用优势菌种发酵晒青绿茶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熟普洱茶,其理化成分含量可达到陈年普洱茶的水平。实验结果同时还表明,离开了微生物和湿热作用,晒青绿茶是难以形成普洱茶特有品质风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青绿茶 普洱茶 黑曲霉 固态发酵 成分变化
下载PDF
普洱茶功能成分单体降糖降脂作用研究 被引量:41
19
作者 张冬英 邵宛芳 +2 位作者 刘仲华 刘亚林 黄业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6,共6页
本文选取与糖脂代谢相关的PPARδ、PPARα、PPARγ、FXR、LXR、3T3-L1和α-淀粉酶模型,探讨了普洱茶中单体功能成分尿嘧啶、没食子酸的降糖降脂作用。结果表明:尿嘧啶、没食子酸在PPARγ、FXR、LXR模型表现出明显的活性作用,其中尤以没... 本文选取与糖脂代谢相关的PPARδ、PPARα、PPARγ、FXR、LXR、3T3-L1和α-淀粉酶模型,探讨了普洱茶中单体功能成分尿嘧啶、没食子酸的降糖降脂作用。结果表明:尿嘧啶、没食子酸在PPARγ、FXR、LXR模型表现出明显的活性作用,其中尤以没食子酸对PPARγ的激活效果最为显著,其值高达2.438,与阳性对照药物的激动效果相当,而对PPARδ、PPARα、3T3-L1模型的活性作用较弱。在PPARγ模型中,没食子酸对PPARγ受体的激活作用强于尿嘧啶,而在FXR、LXR模型中尿嘧啶的活性作用要强于没食子酸。此外,没食子酸对α-淀粉酶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普洱茶的降糖降脂作用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没食子酸 尿嘧啶 降糖 降脂
下载PDF
普洱茶茶褐素提取工艺及理化性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5
20
作者 秦谊 龚加顺 +4 位作者 张惠芬 何静 张水花 周红杰 李宝才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5-98,共4页
研究了从普洱茶中提取茶褐素的工艺,并对所得茶褐素进行了红外光谱和主要理化性质分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考察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茶褐素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次数对茶褐素产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料液比... 研究了从普洱茶中提取茶褐素的工艺,并对所得茶褐素进行了红外光谱和主要理化性质分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考察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茶褐素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次数对茶褐素产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影响不显著。优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g∶mL),提取次数3次,提取温度83℃,提取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产率达16.86%。茶褐素的总酸性基团为4.91 mmol/g,其中酚羟基为4.33 mmol/g,羧基为0.58 mmol/g。红外光谱和理化性质分析表明,茶褐素主要是由酚类和羧酸类物质构成,并含有蛋白质、多糖等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茶褐素 提取工艺 红外光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