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江城雪茄烟根结线虫病的病原鉴定及生物源氨气熏蒸的防治效果研究
1
作者 马桂妹 谭涛 +7 位作者 杨东 刘通 莫明和 王扬 姜方荣 张应和 赵华 刘剑金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1-217,共7页
雪茄产业是近年来中国烟草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雪茄烟种植中根结线虫病危害严重.然而,目前国内外雪茄烟病原线虫的种类尚未明确,对该病害的绿色防控也鲜有报道.基于雌虫、雄虫和二龄幼虫的形态特征、PCR扩增特异性条带及科赫法则验证结... 雪茄产业是近年来中国烟草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雪茄烟种植中根结线虫病危害严重.然而,目前国内外雪茄烟病原线虫的种类尚未明确,对该病害的绿色防控也鲜有报道.基于雌虫、雄虫和二龄幼虫的形态特征、PCR扩增特异性条带及科赫法则验证结果,将普洱市江城县雪茄烟叶“云雪1号”品种上发生的根结线虫病病原鉴定为爪哇根结线虫(Meloidogyne javanica).评估了4种食用菌(金针菇、杏鲍菇、香菇、姬菇)菌渣脲酶催化尿素释放氨气熏蒸土壤对雪茄烟叶爪哇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致死100%二龄幼虫(J2)所需的NH3最低质量浓度为136.8 mg/m^(3);将含4%尿素的4种菌渣分别与土壤按质量比为1∶18的比例混合,在水分含量约60%、28℃下放置3 d时,各处理组释放的氨气质量浓度在130.9~218.7 mg/m^(3),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效在75.7%~92.3%.研究结果显示“菌渣+尿素”熏蒸土壤对防控雪茄烟根结线虫病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 根结线虫 生物熏蒸 氨气 食用菌菌渣
下载PDF
携带不同耐药基因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适应性及毒力的影响
2
作者 瞿巧莉 李霄 +4 位作者 王鹏飞 胡莹 单斌 毛俊 陈如才 《西部医学》 2024年第3期325-332,共8页
目的 探讨携带不同耐药基因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生长适应性及毒力作用的影响。方法 通过PCR方法扩增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_(KPC)、bla_(NDM)、bla_(VIM)、bla_(OXA)、bla_(IMP))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_(TEM)、bla_... 目的 探讨携带不同耐药基因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生长适应性及毒力作用的影响。方法 通过PCR方法扩增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_(KPC)、bla_(NDM)、bla_(VIM)、bla_(OXA)、bla_(IMP))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_(TEM)、bla_(SHV)、bla_(CTX)、bla_(LAP)),测序确定基因型。扩增7个管家基因rpoB、gapA、mdh、pgi、phoE、infB和tonB,测序确定基因型并获得菌株ST类型。根据所携带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不同,将菌株进行分组,在不同亚胺培南抗生素浓度(0、2、8 mg/mL)下培养细菌,绘制生长曲线,比较各组细菌的生长适应性变化;通过线虫侵染模型用CRKP感染线虫,绘制线虫生存曲线,比较各组细菌对线虫的毒力作用。结果 无抗生素压力下各组菌株生长适应性相似;在2 mg/mL亚胺培南培养基中,双抗性基因组中bla_(KPC)+bla_(NDM)组、bla_(IMP)+bla_(OXA)组生长适应性最强,单抗性基因组中bla_(IMP)组生长适应性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 mg/mL亚胺培南培养基中,双抗性基因组中bla_(KPC)+bla_(NDM)组和bla_(NDM)+bla_(OXA)组生长适应性最强,且分别强于单抗性基因组bla_(KPC)组和bla_(OXA)组;单抗性基因组中bla_(OXA)组生长适应性最弱,bla_(KPC)和bla_(NDM)生长最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抗生素压力下,各组菌株对线虫毒力作用有所不同,bla_(KPC)组、bla_(KPC)+bla_(NDM)组和bla_(IMP)+bla_(OXA)组生存曲线右移,线虫中位生存时间延长,菌株毒力减弱;bla_(IMP)+bla_(NDM)组生存曲线左移,线虫中位生存时间缩短,菌株毒力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携带不同的耐药基因以及携带单个或多个耐药基因均会对菌株的生长适应性和毒力产生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质粒 适应性 毒力 耐药性
下载PDF
精准疫苗学研究进展
3
作者 成睿 张子杰 《生物医学转化》 2024年第1期48-52,71,共6页
疫苗在对抗传染性疾病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疫苗的广泛使用显著降低了感染率与死亡率。然而,由于个体之间的免疫应答差异,不能使所有人都能获得好的疫苗保护。精准疫苗学理念的引入,正引领疫苗应... 疫苗在对抗传染性疾病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疫苗的广泛使用显著降低了感染率与死亡率。然而,由于个体之间的免疫应答差异,不能使所有人都能获得好的疫苗保护。精准疫苗学理念的引入,正引领疫苗应用与研发向个性化、精确化的方向转型。本文系统性地梳理和阐述了精准疫苗学研究的进展,介绍其在全球公共卫生及个体健康保护领域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 精准医学 免疫
下载PDF
利用PCR扩增快速筛选天麻萌发真菌小菇属Mycena sp.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志平 秦丽媛 +3 位作者 王玉川 陈林 杨明挚 张汉波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57,共7页
设计能够鉴定小菇属真菌(Mycena sp.)的引物,可准确而快速发现萌发菌分离材料,从而分离小菇属真菌,对提高天麻种子萌发率及天麻产量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同时对全面了解小菇属真菌在自然环境中的物种分布情况具有一定生态学意义。根据适... 设计能够鉴定小菇属真菌(Mycena sp.)的引物,可准确而快速发现萌发菌分离材料,从而分离小菇属真菌,对提高天麻种子萌发率及天麻产量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同时对全面了解小菇属真菌在自然环境中的物种分布情况具有一定生态学意义。根据适用于检测"环境DNA"中某物种的引物设计验证框架,运用Primer Premier v5.0软件,在ITS序列区间内设计了适用于小菇属真菌DNA快速检测的5对引物,并对他们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实际运用能力进行了评估。其中,特异性较好的4对引物分别为M52-2、M22-3、M11-4和BZZ-5。通过对来自3个门、125个属的125株真菌进行特异性测试,能测出的菌株数量分别为2.4%、6.4%、4.0%和7.2%。灵敏度较好的M22-3和BZZ-5两对引物能检测到小菇属真菌菌丝在土壤中的最小浓度均为0.033%,且能成功从天麻原球茎和种子萌发菌塘土壤样本总DNA中检测出小菇属真菌的存在。结果表明,经过利用2对和多对引物,可在实际运用中快速筛选和发现小菇属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萌发菌 兰科植物 ITS基因 灵敏度 快速筛选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对切花玫瑰白粉病的防效及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董琼娥 杨顺安 +3 位作者 罗聪 张振荣 莫明和 童江云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0期54-59,共6页
【目的】筛选防治切花玫瑰白粉病的微生物菌剂,为切花玫瑰白粉病的绿色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进切花玫瑰产业可持续发展。【方法】以切花玫瑰品种芬得拉为试验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在白粉病植株上分别喷施5亿CFU/g短小芽孢杆菌、10亿CF... 【目的】筛选防治切花玫瑰白粉病的微生物菌剂,为切花玫瑰白粉病的绿色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进切花玫瑰产业可持续发展。【方法】以切花玫瑰品种芬得拉为试验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在白粉病植株上分别喷施5亿CFU/g短小芽孢杆菌、10亿CFU/g短短芽孢杆菌和2亿CFU/g哈茨木霉菌3种微生物菌剂各300倍稀释液,以及防治白粉病的常规药剂25%乙嘧酚磺酸酯600倍稀释液(CK_(2)),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CK_(1)),分析3种微生物菌剂对切花玫瑰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3种微生物菌剂对白粉病的防效为77.18%-90.00%,其中,以2亿CFU/g哈茨木霉300倍液处理的防效最优,防效比(CK_(2))高9.1百分点;与清水空白对照相比,2亿CFU/g哈茨木霉300倍液处理的切花总产量提高15.0%,且AB级花占比提高48.0%。【结论】2亿CFU/g哈茨木霉菌300倍稀释液对切花玫瑰白粉病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可达90.0%,且明显提高鲜切花产量和品质,在花卉生产中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花玫瑰 白粉病 微生物菌剂 防效
下载PDF
冬虫夏草无性型确证及其新的生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朵金玲 唐凝 +2 位作者 刘海萍 党立志 莫明和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3-191,共9页
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由于被过渡挖采而濒临灭绝.人工培育其无性型作为冬虫夏草野生资源的替代品具有广阔的市场.由于已经报道的冬虫夏草无性型很多,确定冬虫夏草的真正无性型对于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规范冬虫夏草市场非常... 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由于被过渡挖采而濒临灭绝.人工培育其无性型作为冬虫夏草野生资源的替代品具有广阔的市场.由于已经报道的冬虫夏草无性型很多,确定冬虫夏草的真正无性型对于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规范冬虫夏草市场非常关键.作者对采自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冬虫夏草子实体进行了微循环产孢研究,利用真实的产孢图片作为证据证明中国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是冬虫夏草菌的真正无性型;同时利用3株子实体及其来源的无性型菌株作为材料,基于ITS nrDNA区域的系统发育分析在此验证了中国被毛孢是冬虫夏草菌的真正无性型.此外,作者新报道了冬虫夏草的子座生长速率和子囊孢子生物量等新的生物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微循环产孢 中国被毛孢 新生物学特征
下载PDF
根结线虫生防细菌物种多样性及生防潜力研究
7
作者 刘剑金 莫明和 曹毅 《云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5期14-18,24,共6页
从库存的1471株细菌中筛选出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J2)杀线率≥30%的生防菌99株,进一步从这99株生防菌中筛选出能吸引J2的菌株58株,其中11株的CI>0.2。这58株吸引J2的生防细菌分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 从库存的1471株细菌中筛选出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J2)杀线率≥30%的生防菌99株,进一步从这99株生防菌中筛选出能吸引J2的菌株58株,其中11株的CI>0.2。这58株吸引J2的生防细菌分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4个大类;其中,厚壁菌门种类最多,共30株,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属,共6种16株菌。Pseudomonas corrugate YMF3.02205和P.rhodesiae YMF3.02254对J2的致死活性和吸引活性最高。这2株生防菌能趋化烟草根系分泌物尼古丁,对烟草根结线虫病的防效分别为65.5%和67.3%,当与40μmol·L^(-1)尼古丁配合使用时,防效显著提高到75%和76.9%。研究结果表明趋化性生防菌与趋化底物配合使用能显著提高生防菌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性细菌 根际定殖 根结线虫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杂交物种形成促进哺乳动物多样性演化——以金丝猴属(Rhinopithecus)为例
8
作者 章誉兴 吴宏 于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1-463,共3页
物种的形成机制是生物学领域最吸引人的问题之一,也是最大的难题之一。达尔文将其称为“迷中之谜”。2005年,Science杂志将“什么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评为本世纪亟待解决的125个科学前沿问题中最突出的重点问题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 物种的形成机制是生物学领域最吸引人的问题之一,也是最大的难题之一。达尔文将其称为“迷中之谜”。2005年,Science杂志将“什么决定了物种的多样性”评为本世纪亟待解决的125个科学前沿问题中最突出的重点问题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杂交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形成 哺乳动物多样性 科学前沿问题 达尔文 金丝猴属 杂交
下载PDF
动物物种形成的生殖隔离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章誉兴 吴宏 于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7-643,共17页
物种形成过程及其机制不仅是理解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现象的关键,也是长期困扰达尔文的“谜中之谜”,是进化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核心命题之一。物种形成是指新物种从祖先物种中分化出来的演化过程,也是种群间生殖隔离效应或屏障建立的演化过程... 物种形成过程及其机制不仅是理解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现象的关键,也是长期困扰达尔文的“谜中之谜”,是进化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核心命题之一。物种形成是指新物种从祖先物种中分化出来的演化过程,也是种群间生殖隔离效应或屏障建立的演化过程,对这一过程及其内在遗传机制的探究和揭示是我们理解生物多样性现象的关键所在。本文聚焦于动物类群,系统阐述了动物物种生殖隔离的产生方式及其分子机制,并探讨了目前动物物种生殖隔离相关研究所面临的瓶颈、挑战和潜在机遇,为后续动物物种形成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物种形成 自然选择 生殖隔离 遗传机制
下载PDF
云南屏边县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
10
作者 鲁金荣 张颖 +3 位作者 方文君 覃秋桦 梁香娜 伍建榕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2,共7页
以大型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踏样调查的方式,对云南省屏边县内大型真菌物种资源进行调查,以期为该地区大型真菌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319种大型真菌,隶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6纲17目50科11... 以大型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踏样调查的方式,对云南省屏边县内大型真菌物种资源进行调查,以期为该地区大型真菌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319种大型真菌,隶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6纲17目50科114属,发现云南新记录3种,分别为半血红丝膜菌(Cortinarius semisanguineus(Fr.) Gillet)、赤杨木层孔菌(Phellinus alni(L.) Quél.)和西伯利亚干酪菌(Tyromyces sibiricus(Penzina&Ryvarden) Spirin)。在科属组成上,优势科为红菇科(Russulaceae)、牛肝菌科(Bolet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等共9科,含186种,占总种数的58.31%;优势属为红菇属(Russula)、鹅膏菌属(Amanita)、乳菇属(Lactarius)等共17属,含166种,占总种数的52.04%。经研究分析,屏边县大型真菌经济类型丰富,有食用菌82种,药用菌34种,毒菌29种和食药兼用菌10种,其中食用菌种类高达总种数的25.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屏边县 多样性 优势科属 经济价值
原文传递
二倍体和四倍体鲫鲤杂交品系中基因组不兼容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少军 罗静 +2 位作者 柴静 任力 张亚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1-272,共2页
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多倍化植物,在有花植物中,大约70%都是多倍体。而在现生脊椎动物中仅有部分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中存在多倍体现象。为何多倍体脊椎动物数目远比多倍体植物较少至今仍是个谜。传统的解释有性别决定障碍、生理和发育... 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多倍化植物,在有花植物中,大约70%都是多倍体。而在现生脊椎动物中仅有部分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中存在多倍体现象。为何多倍体脊椎动物数目远比多倍体植物较少至今仍是个谜。传统的解释有性别决定障碍、生理和发育限制(特别是细胞核-细胞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联因素)、基因组休克或者剧烈的基因组重新构建等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花植物 四价染色体 性别决定 多倍化 失衡现象 孟德尔 遗传特性 杂交子代 嵌合基因 红鲫
下载PDF
企业财政科研资金核算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纪开芳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85-92,共8页
企业财政科研资金核算是保证国家财政资金安全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文章采集79家企业6年时间跨度的基础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及典型案例分析,归纳总结出当前多家企业在财政科研资金核算方... 企业财政科研资金核算是保证国家财政资金安全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文章采集79家企业6年时间跨度的基础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及典型案例分析,归纳总结出当前多家企业在财政科研资金核算方面存在经费预算不合理、调整不规范、财政科研项目资金未单独核算、自筹经费不到位、费用支出不准确、科研信息化共享平台缺失等共性问题。同时,从面上对不同类型企业的核算管理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从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视角及企业自身深化改革的需要,提出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选择正确核算方法、加强财政科研资金监督检查、强化财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加强企业财政科研资金核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资金 会计核算 统计分析 主体责任 对策研究
下载PDF
发酵烟草废弃物制备有机肥的功能真菌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子仪 张体坤 +1 位作者 王学坚 莫明和 《云南农业科技》 2018年第A01期53-57,共5页
筛选的2株解磷菌株(草酸青霉Mo-Po菌株和黑曲霉An M菌株)能通过固体发酵腐熟烟草废弃物和制备功能生物菌肥。以堆料温度维持50℃以上的时间和发芽指数为指标,优化Mo-Po、An M复合发酵烟草废弃物的适宜培养基为70%烟草废弃物,30%草炭,水... 筛选的2株解磷菌株(草酸青霉Mo-Po菌株和黑曲霉An M菌株)能通过固体发酵腐熟烟草废弃物和制备功能生物菌肥。以堆料温度维持50℃以上的时间和发芽指数为指标,优化Mo-Po、An M复合发酵烟草废弃物的适宜培养基为70%烟草废弃物,30%草炭,水分含量35%,pH值6.5;An M、Mo-Po菌种混合的适宜比例为2∶1;适宜接种量为基质重量的0.75%。在此优化条件下堆料温度维持50℃以上的时间为6 d,发酵终产物的发芽指数大于99%,烟碱含量为0.19%,An M、Mo-Po菌株孢子总量达6.7×1010个/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废弃物 解磷菌肥 草酸青霉 黑曲霉 烟碱
下载PDF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甘瓶霉对番茄抗枯萎病的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晓蓉 李涛 +3 位作者 王超君 朱玲玲 徐露娟 赵之伟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4-400,共7页
本文以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DSE)甘瓶霉Phialophora mustea不同来源的2氧化酶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尖孢镰刀菌胁迫下,与不接种DSE的对照相比,DSE接种可以显著缓解尖孢镰刀菌抑制番茄生长的症状,接种菌株K36和Z48后,... 本文以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DSE)甘瓶霉Phialophora mustea不同来源的2氧化酶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尖孢镰刀菌胁迫下,与不接种DSE的对照相比,DSE接种可以显著缓解尖孢镰刀菌抑制番茄生长的症状,接种菌株K36和Z48后,植物株高分别增长了46.4%、53.2%,地上、地下部分干重分别增长了60.6%、50%和63.7%、65.9%,明显促进番茄生长和生物量的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DSE接种显著激活番茄叶片SOD、POD等抗氧化酶活性进而降低尖孢镰刀菌导致的细胞脂质过氧化胁迫,发现在尖孢镰刀菌胁迫下,与不接种DSE的对照相比,接种菌株K36和Z48后番茄叶片SOD的酶活性分别增加19.3%和8.1%,POD的酶活性分别增加14.0%和4.4%,而MDA含量则显著减少了22.3%和9.1%。DSE接种增强了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缓解由尖孢镰刀菌导致的脂膜过氧化胁迫,从而提高植物对真菌病害的抗性,促进宿主植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甘瓶霉 番茄 抗病性 尖孢镰刀菌 抗氧化酶
下载PDF
云南高原湖泊抚仙湖和星云湖的酵母菌胞外酶活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谭金连 李治滢 +6 位作者 周斌 董明华 夏红钞 韩龙 杨丽源 崔晓龙 李绍兰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2-313,333,共13页
【背景】高原湖泊因其海拔高、气压低、辐射强、氧气含量低,是一类特殊环境,而其中的微生物是高原湖泊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重要参与者,其胞外酶活性的表现决定其适应这一特殊环境的方式与能力。【目的】对分离自云南高原湖泊... 【背景】高原湖泊因其海拔高、气压低、辐射强、氧气含量低,是一类特殊环境,而其中的微生物是高原湖泊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重要参与者,其胞外酶活性的表现决定其适应这一特殊环境的方式与能力。【目的】对分离自云南高原湖泊抚仙湖和星云湖湖水的酵母菌进行产胞外酶活性的筛选,以期获得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活性菌株。【方法】在5°C和25°C培养温度下,采用平板筛选法对两个湖泊酵母菌进行产胞外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脂肪酶、几丁质酶、木聚糖酶、植酸酶、菊粉酶、漆酶、锰依赖过氧化物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筛选。【结果】抚仙湖和星云湖的所有测试酵母菌菌株至少都能产1种胞外酶,且主要产植酸酶、菊粉酶和淀粉酶;其次为脂肪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锰依赖过氧化物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产几丁质酶、蛋白酶和漆酶的酵母菌很少,星云湖酵母菌都不产漆酶。培养温度为5°C时,抚仙湖和星云湖的酵母菌产5种及5种以上胞外酶的活性菌株数均多于25°C。【结论】抚仙湖和星云湖的酵母菌产胞外酶菌株多样性丰富,胞外酶种类多样,产酶酵母菌可能参与高原湖泊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筛选得到的产胞外酶菌株为开发与利用高原湖泊酶资源提供了良好的种质资源,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仙湖 星云湖 酵母菌 胞外酶活性
原文传递
灯盏花内生真菌分离及其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梦莉 赖泳红 +4 位作者 郭凤根 崔晓龙 王永霞 肖炜 李治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8-321,共4页
【目的】本研究对昆明市寻甸县人工栽培的大田灯盏花的根、茎、叶、花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旨在筛选产黄酮的内生真菌菌株。【方法】采用纯培养方法分离植物内生真菌,利用形态鉴定及显色反应筛选产黄酮内生真菌。【结果】共获得内生... 【目的】本研究对昆明市寻甸县人工栽培的大田灯盏花的根、茎、叶、花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旨在筛选产黄酮的内生真菌菌株。【方法】采用纯培养方法分离植物内生真菌,利用形态鉴定及显色反应筛选产黄酮内生真菌。【结果】共获得内生真菌40株,经显微形态观察40株内生真菌初步分类鉴定为14个属。通过黄酮类物质特异颜色反应,筛选到7株内生真菌产黄酮类物质,这7株内生真菌经初步鉴定为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镰孢霉属(Fusarium sp.)、痕格孢属(Sirosporium sp.),根中内生菌产黄酮最高质量浓度为2.625 mg/L。【结论】灯盏花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群存有差异性,从根部分离到的内生真菌产黄酮类质量浓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内生真菌 多样性 黄酮
下载PDF
紫茎泽兰内生真菌及其根际土壤真菌的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周婕 苗一方 +4 位作者 方楷 陈林 杨志平 董星凡 张汉波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5期1-7,共7页
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研究了入侵植物紫茎泽兰不同组织内生真菌及其根际土壤真菌的物种组成差异。培养法选用三种培养基,从其根、茎、鲜叶、腐叶等组织片段和根际土壤分离获得了140个菌株。这些真菌在97%的ITS序... 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研究了入侵植物紫茎泽兰不同组织内生真菌及其根际土壤真菌的物种组成差异。培养法选用三种培养基,从其根、茎、鲜叶、腐叶等组织片段和根际土壤分离获得了140个菌株。这些真菌在97%的ITS序列同源水平下分划为43个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属于5个纲、30个属,优势纲为Sordariomycetes和Dothideomycetes,各占总分离菌株数的52.86%和30.00%。前6个优势属分别为Diaporthe(23.57%)、Stagonosporopsis(10.71%)、Phialophora(8.57%)、Colletotrichum(6.43%)、Alternaria(5.71%)、Penicillium(5.71%),占总分离菌株数的60.71%;不同植物组织之间以及根际土壤之间的真菌群落组成差异明显,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1.37—2.46之间。高通量测序获得了112802个序列,在97%的ITS序列同源水平下划分为个4216个OTUs,前6个优势种属分别为Rachicladosporium(19.81%)、Mycosphaerella(11.18%)、Aureobasidium(5.10%)、Agaricus(4.75%)、Alternaria(3.27%)、Delicatula(2.58%),占测序数的46.69%,Shannon指数在0.98—4.84之间。两种方法获得的真菌群落组成具有显著差异,仅Alternaria为共有优势属,但所揭示的不同分离来源的真菌组成情况是一致的,即植物根、茎、鲜叶、腐叶之间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差异明显,具有组织特异性。根际土壤与根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说明两者之间联系紧密。研究结果表明,紫茎泽兰的内生真菌具有较高的多样性,高通量测序技术能更加全面地反映植物内生真菌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内生真菌 物种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组织特异性
下载PDF
竹黄菌与竹红菌的化学成分及细胞毒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月桂 刘艳春 +2 位作者 郭凯 黎胜红 牛雪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06-1011,1022,共7页
为研究竹黄菌与竹红菌化学成分及细胞毒活性的差异,本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结合常规色谱方法,分离鉴定了两种真菌的6个相同成分,分别为3个主要成分竹红菌甲素(1)、竹红菌乙素(2)和竹红菌丙素(3),以及3,6,8-三羟基-1-甲基口山... 为研究竹黄菌与竹红菌化学成分及细胞毒活性的差异,本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结合常规色谱方法,分离鉴定了两种真菌的6个相同成分,分别为3个主要成分竹红菌甲素(1)、竹红菌乙素(2)和竹红菌丙素(3),以及3,6,8-三羟基-1-甲基口山酮(7)、3,8-二羟基-6-甲氧基-1-甲基口山酮(8)和过氧麦角甾醇(9)。另外,从竹黄菌中还分离得到11,11′-二去氧沃替西林(5)、麦角甾-7,22E-二烯-3β,5α,6β-三醇(10)和麦角甾-7,22E-二烯-2β,3α,9α-三醇(11),并首次从竹红菌中分离得到竹红菌丁素(4)、灰黄霉素(6)、化合物7和8。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5对三株肿瘤细胞NCI-H1975、HepG2和MCF-7有很强细胞毒活性,化合物1有较强细胞毒活性,而化合物6活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黄菌 竹红菌 化学成分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一株深色有隔内生真菌的Cd吸附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仁媛 梁新然 +3 位作者 李祖然 湛方栋 李涛 赵之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4-691,共8页
【目的】研究镉(Cd)对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的吸附特征,为利用DSE吸附去除Cd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株DSE——嗜鱼外瓶霉(Exophiala pisciphila ACCC32496)作为研究材料,探讨菌丝吸附Cd的影响因子(p... 【目的】研究镉(Cd)对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的吸附特征,为利用DSE吸附去除Cd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株DSE——嗜鱼外瓶霉(Exophiala pisciphila ACCC32496)作为研究材料,探讨菌丝吸附Cd的影响因子(pH值、初始Cd质量浓度和吸附时间)及吸附特性。【结果】嗜鱼外瓶霉吸附Cd的最佳pH值为5,并且随着初始Cd质量浓度的增加,吸附量增加,直至达到饱和状态,最大吸附量为14.14 mg/g。吸附过程分为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阶段,60 min内Cd吸附量为11.37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嗜鱼外瓶霉吸附Cd涉及氨基、酰胺基、羧基、羟基和磷酰基等基团。解吸试验表明:HNO3和Na2EDTA从嗜鱼外瓶霉菌丝上解吸Cd的能力最强。【结论】DSE嗜鱼外瓶霉(E.pisciphila ACCC32496)对Cd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主要依靠细胞壁上的氨基、酰胺基、羧基、羟基和磷酰基等基团吸附去除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嗜鱼外瓶霉 基团 吸附
下载PDF
贵州天洞洞穴的细菌群落特征及产酶菌株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茶琦雁 朵金玲 +3 位作者 周兴奎 李淼 马莉 莫明和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0-397,共8页
洞穴作为一种长期阴暗、潮湿、营养匮乏的特殊生境,蕴藏着代谢类型独特的丰富微生物类群.研究从贵州天洞洞穴土壤、钟乳石表面和水样中分离了623株细菌,分属于89个属的228个种,其中放线菌纲(50.72%),α-变形菌纲(18.45%)和γ-变形菌纲(1... 洞穴作为一种长期阴暗、潮湿、营养匮乏的特殊生境,蕴藏着代谢类型独特的丰富微生物类群.研究从贵州天洞洞穴土壤、钟乳石表面和水样中分离了623株细菌,分属于89个属的228个种,其中放线菌纲(50.72%),α-变形菌纲(18.45%)和γ-变形菌纲(16.85%)是优势类群;在属水平上,假单胞菌属(14.45%)、微杆菌属(12.20%)及链霉菌属(9.31%)为优势属.土壤、钟乳石表面和水样中的优势属分别为链霉菌属(13.72%)、微杆菌属(15.44%)和柄杆菌属(18.95%).土壤样品Shannon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最高,而水样的最低.在分离的623株洞穴细菌中,产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细菌种类分别有86、64种和79种;土壤中产淀粉酶和蛋白酶菌株比例高于钟乳石表面和水样,水样中产纤维素酶菌株比例高于土壤和钟乳石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 细菌群落 产酶细菌 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