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1
作者 马祥和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I0006-I0006,共1页
下载PDF
翰逸神飞 彩云之南——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简介
2
作者 肖寿林 《艺术品》 2020年第1期88-91,共4页
一、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现状概述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专业于2012年成立,2017年6月在书法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经历了7年学科建设的摸索与实践,目前已成长为一个拥有6位专职教师、4个年级,129名... 一、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现状概述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专业于2012年成立,2017年6月在书法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经历了7年学科建设的摸索与实践,目前已成长为一个拥有6位专职教师、4个年级,129名本科学生、16名硕士研究生规模的专业。在7年的学科建设中,通过师生的齐心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专业 学术视野 美术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 书法创作 书法作品 云之南
原文传递
校园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郭立清 丁韬 《戏剧之家》 2018年第15期198-198,共1页
高校的品牌形象是一所大学文化精神的外在表现。传播高校品牌文化,从本质上说就是对大学"精神"的凝练和弘扬,是让外在形式与内在理念相互融合的过程。如果将这个过程物化凝聚成一系列蕴含高校精神元素的物质载体——校园文化... 高校的品牌形象是一所大学文化精神的外在表现。传播高校品牌文化,从本质上说就是对大学"精神"的凝练和弘扬,是让外在形式与内在理念相互融合的过程。如果将这个过程物化凝聚成一系列蕴含高校精神元素的物质载体——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它将是校园文化最好的形象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 文创 产品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云南美术教育思想研究
4
作者 李希 《美术教育研究》 2021年第4期118-119,共2页
20世纪上半叶的云南美术教育界虽名声大噪者不多,但整体的美术教育水平并不低。20世纪初,受西方绘画影响的本土画家怀着对美术教育的热忱,一大批留学国外的杰出人才不断归国。他们不断吸收大量优秀的美术教育思想观念,融合中西绘画技法... 20世纪上半叶的云南美术教育界虽名声大噪者不多,但整体的美术教育水平并不低。20世纪初,受西方绘画影响的本土画家怀着对美术教育的热忱,一大批留学国外的杰出人才不断归国。他们不断吸收大量优秀的美术教育思想观念,融合中西绘画技法,由此打开了云南中西美术教育观念统一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美术 教育思想
下载PDF
清末新政学制改革与近代云南学堂艺术教育
5
作者 刘志杰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11期56-59,共4页
1901年9月4日,清政府颁布上谕“各省城书院改成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拉开近代中国学制改革的帷幕。1904年1月13日,由张之洞主持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颁布,规定“在新式学堂中开设图画、手工、博物等课程”... 1901年9月4日,清政府颁布上谕“各省城书院改成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拉开近代中国学制改革的帷幕。1904年1月13日,由张之洞主持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颁布,规定“在新式学堂中开设图画、手工、博物等课程”,它以国家政令的形式将“艺科”向全国推广实行,艺术观念由此深入人心。云南虽地处边陲,风气晚开,但大力兴办各级各类新式学堂,艺术课程更是遍地开花,全面发展,在西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早期西方来华传教士及教会学校的创办,为云南新式学堂提供了现成模板,开启近代云南学堂艺术教育的先声。此外,派遣留学是新政教育改革的又一重要内容。云南积极派遣留学生,学成归滇,进一步推动云南教育转轨改制,为近现代云南教育摆脱西方控制提供了师资力量,在云南教育史上足有划时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学制改革 近代云南 学堂艺术教育
下载PDF
基于设计符号学的云南彝族“火”图案语义重构路径研究
6
作者 张桎滢 李皓然 向杰 《保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9-108,共10页
当下以云南彝族“火”图案为代表的民族性图案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社会发展因素与图案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影响,但同时它的发展也面临着问题。基于此引入设计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分析“火”图案符号化的形成、语义维度、语义重构和对现代传... 当下以云南彝族“火”图案为代表的民族性图案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社会发展因素与图案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影响,但同时它的发展也面临着问题。基于此引入设计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分析“火”图案符号化的形成、语义维度、语义重构和对现代传统手工艺的启示,以“视觉呈现—维度表达—打散重构—启示创新”为关键点,从语义维度对“火”图案进行重构,将民族传统文化符号转变为易感知、可接受的载体形式,从浅层、中层和深层提出重构方案,构建新发展模式。重塑“火”图案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用传承和再造的方式,实现“火”图案的传承和发展,最终用符号化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为当代传统手工艺的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符号学 彝族“火”图案 语义维度 重构路径
下载PDF
基于材料的云南茶叶包装设计美学意蕴研究
7
作者 孔德波 吴文兴 《中国包装》 2024年第4期33-35,共3页
材料是让人能够感受包装设计美感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材料服务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本文介绍了云南地区茶叶包装设计中经常使用到的材料,从自然之美、感知之美、文化之美以及技术... 材料是让人能够感受包装设计美感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材料服务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本文介绍了云南地区茶叶包装设计中经常使用到的材料,从自然之美、感知之美、文化之美以及技术之美四个角度并结合云南茶叶包装的实际案例,对云南茶叶包装材料的美学意蕴进行研究,探索材料在包装设计中的重要意义,以期拓宽未来茶叶包装设计中的材料选择方向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材料 云南茶叶 美学意蕴
下载PDF
云南迪庆藏族民居建筑表现特色研究
8
作者 雷买买 《天工》 2024年第14期18-20,共3页
迪庆藏族民居在中国民居领域中独具特色,自成体系,是藏族高原文化的具体表现。历史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为迪庆藏族民居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因而创造出了有别于其他藏族聚居地区的地域性民居建筑文化,蕴含着... 迪庆藏族民居在中国民居领域中独具特色,自成体系,是藏族高原文化的具体表现。历史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为迪庆藏族民居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因而创造出了有别于其他藏族聚居地区的地域性民居建筑文化,蕴含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及深厚的文化内涵。以迪庆藏族民居为核心,对其形式结构、建筑功能、装饰纹样、色彩呈现进行分析,梳理迪庆藏族民居的文化内涵,归纳民居的类型和特征,总结藏族民居的装饰特色,丰富现有的云南迪庆民居研究成果,继承和发扬传统地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藏族 民居建筑
下载PDF
科技强国下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艺术支教分析——以云南地区为例
9
作者 郝晨伊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2期40-42,共3页
教育事业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关乎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我国坚持贯彻人才强国战略,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把实现教育公平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首要任务。但目前云南偏远地区的艺术教育资源依然紧缺,艺术类课程更是没有条件开设。为解决... 教育事业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关乎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我国坚持贯彻人才强国战略,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把实现教育公平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首要任务。但目前云南偏远地区的艺术教育资源依然紧缺,艺术类课程更是没有条件开设。为解决此问题,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搭建网络支教平台,开展线上艺术支教,可以有效地解决云南偏远地区中小学艺术课程匮乏的现状。线上艺术支教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使其更快更好地运用于云南偏远地区学校,文章对线上艺术支教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进行全面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艺术支教 支教 互联网技术
下载PDF
明代江南地区“慕陶”情结绘画盛行原因探窥
10
作者 苏雅雯 《中国美术》 2025年第1期87-92,共6页
陶渊明作为“隐逸之宗”,为中国历代文人所钦慕。“慕陶”情结萦绕在历代文人心中,已经逐渐发展为一个文化现象。“慕陶”现象至明代在江南地区发展至高峰。在绘画史上,明代江南地区出现了大量“慕陶”情结绘画。江南文人画家的“慕陶... 陶渊明作为“隐逸之宗”,为中国历代文人所钦慕。“慕陶”情结萦绕在历代文人心中,已经逐渐发展为一个文化现象。“慕陶”现象至明代在江南地区发展至高峰。在绘画史上,明代江南地区出现了大量“慕陶”情结绘画。江南文人画家的“慕陶”情结不仅体现出对陶渊明弃官归隐精神的追求,更显现出逃避现实的外化情绪。明代“慕陶”情结绘画盛行的复杂原因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慕陶” 文徵明 江南 明代绘画
下载PDF
沈周《溪山高逸图》的空间叙事和桃源情结表达分析
11
作者 王一帆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5年第6期1-5,共5页
文章对沈周所作的隐性桃源作品《溪山高逸图》的图式内容、空间构图和图像要素进行图像学研究,就绘画所展开的“远游—追寻—回归”的桃源空间叙事展开分析,通过画面布局处理和对画中丹枫、桥、渔人等要素的解读,来分析其中的绘画叙事... 文章对沈周所作的隐性桃源作品《溪山高逸图》的图式内容、空间构图和图像要素进行图像学研究,就绘画所展开的“远游—追寻—回归”的桃源空间叙事展开分析,通过画面布局处理和对画中丹枫、桥、渔人等要素的解读,来分析其中的绘画叙事性特征及隐含的桃源情结,试图探讨沈周画作的叙事性文化内涵、背后的桃源隐逸情结和美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周 《溪山高逸图》 空间叙事 桃源情结 美学意蕴
下载PDF
云南大理石画的审美维度及市场现状研究
12
作者 朱平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89-96,共8页
中国传统文人画在审美和品评方面追求"似与不似"之间而又"意象具足"的审美妙境,云南大理石画天然形成的精美的意象图纹与中国传统绘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似与不似"之间而又"意象具足"的... 中国传统文人画在审美和品评方面追求"似与不似"之间而又"意象具足"的审美妙境,云南大理石画天然形成的精美的意象图纹与中国传统绘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似与不似"之间而又"意象具足"的妙境也成为了云南大理石画审美鉴赏的一种标准和维度得以传承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理石画 审美维度 艺术收藏价值 市场现状
下载PDF
浅论云南苗族刺绣图案的发展及特色
13
作者 向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第21期113-113,共1页
云南苗族刺绣在中国的刺绣艺术的地位可算独树一帜。以自然元素和抽象图案为主的云南苗族刺绣,历来在很多文献中见的不多。如何描述云南苗族刺绣的历史,找到它们的艺术灵魂,正是本文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 苗族刺绣 刺绣图案 刺绣艺术
下载PDF
云南区域发展水平与交通系统耦合度相关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云凤 龙秀明 冯婧 《商洛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27-34,共8页
区域发展水平与交通系统密切相关,利用两者的匹配关系,构建了区域发展水平与交通系统耦合度模型,对云南省16个州市交通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耦合度的空间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云南省交通系统发展水平极化现象明显,高交通优势度区域仅有昆明... 区域发展水平与交通系统密切相关,利用两者的匹配关系,构建了区域发展水平与交通系统耦合度模型,对云南省16个州市交通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耦合度的空间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云南省交通系统发展水平极化现象明显,高交通优势度区域仅有昆明市,只占总数的6.25%,中高交通优势度区占比18.75%,中等交通优势度区占比31.25%,低交通优势度区的占比则是43.75%。云南省区域发展水平极度不平衡,出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现象;高区域发展水平型区域占总州市数量的比重仅有6.25%,中高区域发展水平型占比12.5%,中等区域发展水平型占比43.75%,而低区域发展水平型区域却占了总州市数量的37.5%;云南省16个州市区域发展水平与交通系统耦合度偏高,10个州市出现高耦合现象,表明云南省区域发展水平与交通系统发展水平大体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水平 交通系统 耦合度 云南省
下载PDF
全域旅游下的云南民宿品牌文化建设——云南民宿品牌文化中的民族特色道路探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备 《设计》 2017年第24期96-99,共4页
随着散客时代到来,游客需求发生变化,应市场的需求,传统酒店住宿产品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的住宿要求,非标住宿应运而生,更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更高的出游体验,因此相比于传统的酒店,他们早已更加青睐于民宿客栈、精品酒店等非标住宿。在... 随着散客时代到来,游客需求发生变化,应市场的需求,传统酒店住宿产品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的住宿要求,非标住宿应运而生,更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更高的出游体验,因此相比于传统的酒店,他们早已更加青睐于民宿客栈、精品酒店等非标住宿。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云南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西双版纳、腾冲等热门旅游目的地民宿更是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民宿林立,但同质化严重,云南民宿的发展遇到了品牌风口,不论是连锁民宿还是单体民宿,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新的发展,品牌文化建设都已成为一个紧迫问题。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资源十分丰富、民族特色文化最为突出的省份,云南地区的民宿在品牌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对民族特色文化体验的五感整合与全方位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旅游 云南民宿 品牌文化 民族特色 五感整合 感官品牌
下载PDF
浅析云南绝版木刻的平面化表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龙发明 《美术教育研究》 2016年第7期10-11,共2页
平面化是云南绝版木刻艺术创作中较为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平面化表现基本不考虑自然存在的明暗光影变化、体面转折、空间层次等,而注重艺术家的内心感受和个性表达。平面化的图式、具有象征意味的色彩和具有装饰意味的肌理等元素,使云... 平面化是云南绝版木刻艺术创作中较为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平面化表现基本不考虑自然存在的明暗光影变化、体面转折、空间层次等,而注重艺术家的内心感受和个性表达。平面化的图式、具有象征意味的色彩和具有装饰意味的肌理等元素,使云南绝版木刻有具有强烈的平面感、稚拙感和装饰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绝版木刻 平面化 表现形式
下载PDF
基于大学生用户群体的社交APP探索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月怡 《戏剧之家》 2018年第18期244-244,共1页
广义上的社交,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说,有人就会有社交需求。以微信、QQ为首的国内市场社交巨头已经基本形成了一种全民使用的趋势。但由于其无法覆盖所有年龄段人群的需要,从而造成了用户的大量流失现象,这一现象在大学生... 广义上的社交,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说,有人就会有社交需求。以微信、QQ为首的国内市场社交巨头已经基本形成了一种全民使用的趋势。但由于其无法覆盖所有年龄段人群的需要,从而造成了用户的大量流失现象,这一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十分明显。目前国内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社交软件也还在探索之中。本文将着重对大学生群体的社交痛点进行探讨,通过对比分析,为基于大学生用户群体的社交APP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交APP 社交趋势
下载PDF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现状梳理及传承研究——以乌铜走银工艺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皓纯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73-76,共4页
云南乌铜走银,是当代中国西部民族工艺传承发展的一个典型。云南乌铜走银工艺早先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传授而传承下来。顺应时代的不断变化,乌铜走银现状仍保留传统,导致产品样式陈旧、产出效率低等现象,为更好地面对不同的挑战和克... 云南乌铜走银,是当代中国西部民族工艺传承发展的一个典型。云南乌铜走银工艺早先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传授而传承下来。顺应时代的不断变化,乌铜走银现状仍保留传统,导致产品样式陈旧、产出效率低等现象,为更好地面对不同的挑战和克服更多的困扰,文章以传承的角度进行研究,突破常规,为乌铜走银寻求更好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铜走银现状 传承模式 传承经验 传承困境
下载PDF
云南斑铜工艺文化创新策略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亚伟 温丰泽 向杰 《红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0-44,共5页
被世人称为“中华一绝,滇国奇葩”的云南斑铜工艺,在云南汉族传统工艺中可堪称一块瑰宝,反映了云南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艺术魅力。由于制作工艺复杂,手工精细,不能及时广泛推广普及。由于种种原因传承人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使... 被世人称为“中华一绝,滇国奇葩”的云南斑铜工艺,在云南汉族传统工艺中可堪称一块瑰宝,反映了云南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艺术魅力。由于制作工艺复杂,手工精细,不能及时广泛推广普及。由于种种原因传承人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使斑铜工艺将面临濒危。通过分析斑铜工艺的历史文化脉络及发展现状,试图结合设计创新为斑铜工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路径,使其“非遗”文化能够得到更加更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斑铜工艺 发展创新 对策
下载PDF
新媒体技术应用于民间艺术思路初探——以《基于虚拟现实(VR)的云南民居建筑艺术展示传播平台开发》项目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向杰 《戏剧之家》 2018年第1期132-132,共1页
本文以具体项目为例,论述了新媒体技术应用于民间艺术的思路。主要从指导思想、成果的传播交流推广策略、工作步骤、工作要求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 民间艺术 传播交流 推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