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芒果套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于诗如 赵兴东 +5 位作者 杨丽华 白亚东 周玲 葛倍辰 彭磊 朱海山 《南方农业》 2019年第25期39-41,54,共4页
通过查阅现有文献等资料,综述了套袋对芒果品质和病虫害发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芒果套袋技术,包括材料的选择、套袋前的准备、套袋时间、套袋方法等,分析现有芒果套袋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芒果 病虫害 果实品质 套袋技术
下载PDF
1-甲基环丙烯结合气调处理对‘帕拉英达’和‘吉禄’芒果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杞廷美 李艳娇 +3 位作者 赵兴东 彭磊 林奇 包媛媛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20,共14页
为探究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结合气调处理对采后‘帕拉英达’和‘吉禄’芒果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元江晚熟芒果品种‘帕拉英达’和‘吉禄’为试材,分别用0.5μL/L 1-MCP、微孔膜、PBI气调保鲜袋、1-MCP+微孔膜及1-MCP+... 为探究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结合气调处理对采后‘帕拉英达’和‘吉禄’芒果贮藏品质的影响,以元江晚熟芒果品种‘帕拉英达’和‘吉禄’为试材,分别用0.5μL/L 1-MCP、微孔膜、PBI气调保鲜袋、1-MCP+微孔膜及1-MCP+PBI气调保鲜袋对芒果进行处理,对其外观指标、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VC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呼吸强度、商品率以及呼吸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13±1)℃贮藏过程中,与未作任何处理的对照组相比,5种处理在一定时间内均能延缓‘帕拉英达’和‘吉禄’果实黄化指数、病情指数、腐烂指数、色差、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呼吸强度的上升,抑制果实硬度、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及商品率的下降,显著抑制果实呼吸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综合分析,在(13±1)℃贮藏环境中,1-MCP+PBI气调保鲜袋处理对‘帕拉英达’和‘吉禄’芒果的保鲜效果最优,更有利于果实的贮藏。研究结果可为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晚熟芒果采后保鲜提供技术参考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环丙烯 微孔膜 PBI气调保鲜袋 自发气调 晚熟芒果 呼吸代谢酶 贮藏品质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种植策略对温室草莓生产调控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耿闻轩 赵俊晔 +1 位作者 阮继伟 侯跃辉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2年第2期183-193,共11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种植有助于提高设施园艺作物精准化管理水平、缓解日益凸显的劳动力紧缺问题。草莓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园艺作物,研究对比采用不同AI种植策略和关键技术对草莓温室生产的调控效果,可对园艺作物...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种植有助于提高设施园艺作物精准化管理水平、缓解日益凸显的劳动力紧缺问题。草莓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园艺作物,研究对比采用不同AI种植策略和关键技术对草莓温室生产的调控效果,可对园艺作物种植的AI技术改进和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对比分析了4个不同AI种植策略对草莓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品质的调控效果,并以人工种植管理为参照,对AI种植的技术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知识图谱、深度学习、视觉识别、作物模型和作物生长仿真器等技术在草莓AI种植中各有优势。其中,AI-1组采用知识图谱技术将专家经验、作物数据和环境数据进行融合,建立了标准化草莓种植知识结构和智慧种植决策方法,对作物生产发育的调控较为稳健,以较低的投入获得了最高产值。与人工种植管理相比,AI种植策略组的平均产量提高了1.66倍,平均产值提高了1.82倍,最高投入产投比提高了1.27倍。针对高产优质的目标,在配备较完善的智能化设备和控制组件的温室生产条件下,AI辅助种植能有效提高草莓种植管控的精准度,减少水肥和劳动力的投入,获得较高的收益,但也存在对人工管理扰动的模拟难、作物本体信息采集难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作物 草莓种植 作物模型 温室生产 产投比 知识图谱 人工智能 智能化设备
下载PDF
云南蔗区春夏甘蔗大螟和黑穗病暴发为害调查 被引量:2
4
作者 丁海云 王晓燕 +2 位作者 李银煳 李婕 黄应昆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6-49,共4页
为明确云南蔗区春夏持续高温干旱条件下甘蔗大螟和黑穗病暴发为害情况及特性,于2019—2021年对云南16个病虫暴发流行蔗区不同品种、不同类型田块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低纬高原云南蔗区甘蔗大螟和黑穗病暴发为害,螟害枯心率平均... 为明确云南蔗区春夏持续高温干旱条件下甘蔗大螟和黑穗病暴发为害情况及特性,于2019—2021年对云南16个病虫暴发流行蔗区不同品种、不同类型田块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低纬高原云南蔗区甘蔗大螟和黑穗病暴发为害,螟害枯心率平均17.3%~56.3%,严重者高达84.0%;感病品种黑穗病病株率平均14.8%~89.7%,严重者高达100%,新台糖1号、粤糖93-159、粤糖00-236、柳城05-136等抗病力强,病株率平均0~5.5%,最高达7.6%。甘蔗大螟和黑穗病暴发区域均在海拔1 200 m以下蔗区。应用10%杀虫单·噻虫嗪或10%噻虫胺·杀虫单颗粒剂对甘蔗大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注重海拔1 200 m以下蔗区病虫监测,抓好3—5月第1、第2代螟害枯心苗防控,加大推广应用抗病优良品种,以实现品种合理布局,控制甘蔗黑穗病发生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干旱 甘蔗大螟 黑穗病 暴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