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4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研发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
1
作者 《云南科技管理》 2022年第6期80-80,共1页
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简称“实验室”)始建于1992年,依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建设。实验室以云南特色农业生物资源的生物技术发掘利用,支撑和引领生物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面向国内外开展特色农业生物资... 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简称“实验室”)始建于1992年,依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建设。实验室以云南特色农业生物资源的生物技术发掘利用,支撑和引领生物产业发展为主攻方向,面向国内外开展特色农业生物资源的创新研究、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攻方向 农业生物技术 生物产业发展 重点实验室 成果转化 农业生物资源 云南特色农业 研发平台
下载PDF
云南金荞麦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2
作者 卢文洁 尹桂芳 +3 位作者 隆文杰 李程鹏 孙道旺 王莉花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5,共7页
从云南省嵩明县试验基地采集金荞麦叶斑病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培养病原菌,根据柯赫氏法则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观察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并与ITS、TUB2系统发育分析相结合鉴定病原菌,测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云南金荞麦叶斑... 从云南省嵩明县试验基地采集金荞麦叶斑病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培养病原菌,根据柯赫氏法则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观察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并与ITS、TUB2系统发育分析相结合鉴定病原菌,测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云南金荞麦叶斑病病原菌代表菌株GY3的孢子形态与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真菌相似,菌株GY3的rDNA–ITS及TUB2联合序列与小孢拟盘多毛孢(P.microspora)2个菌株(ZK1–1、ZK5–5)的序列聚在同一分支,鉴定认为金荞麦叶斑病的病原菌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microspora);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GY3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以PDA培养基培养GY3,菌丝生长最适pH为7,最适温度为25℃,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0℃(水浴10min),连续光照最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生长的最适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麦 叶斑病 病原菌鉴定 小孢拟盘多毛孢 生物学特性 云南
下载PDF
云南省荞麦茎枯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卢文洁 尹桂芳 +5 位作者 王艳青 孙道旺 隆文杰 李程鹏 陈佳 王莉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64-2570,共7页
【目的】旨在明确云南省荞麦茎枯病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采自云南澄江的荞麦上采用植物真菌组织分离法,通过观察病原形态特征、测定致病性及分析rDNA-ITS序列系统发育树,鉴定引起云南省荞... 【目的】旨在明确云南省荞麦茎枯病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采自云南澄江的荞麦上采用植物真菌组织分离法,通过观察病原形态特征、测定致病性及分析rDNA-ITS序列系统发育树,鉴定引起云南省荞麦茎枯病的病原种类,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采自云南澄江荞麦基地的典型荞麦茎枯病症状样品上分离到与菌株M38形态一致的病原真菌。经形态学、致病性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M38的rDNA-ITS序列长度为517 bp(登录号:KP205542.1),与木贼镰刀菌菌株(MG736112.1和MG736187.1)的同源性均为100%,鉴定该病原菌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菌株M38的菌丝在培养基PDA和PSA上最适宜生长,菌落直径大小分别为61.69和57.93 mm;菌丝在25~30℃均适宜生长,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8℃,菌落直径大小为61.23 mm,致死温度为65℃,10 min;菌丝在pH为8.0~10.0均适宜生长,最适宜生长的pH为8.0,菌落直径大小为68.60 mm;在连续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菌落直径大小为59.55 mm;菌丝在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菌落直径大小为66.55 mm;菌丝在硝酸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菌落直径大小为71.16 mm。【结论】引起云南省荞麦茎枯病的病原菌为木贼镰刀菌(F.equiseti);该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和PSA,温度为28℃,菌丝致死条件为65℃处理10 min, pH为8.0,光照条件为连续黑暗,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硝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茎枯病 木贼镰刀菌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卢文洁 王艳青 +2 位作者 孙道旺 尹桂芳 王莉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8-104,共7页
【目的】研究明确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荞麦褐斑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观察孢子形态及分析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对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的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生... 【目的】研究明确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荞麦褐斑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观察孢子形态及分析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对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的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菌株S62R5的rDNA-ITS序列长度为553 bp(登录号:KR002908.1),与稻黑孢菌菌株(登录号:EU529994.1)的同源性达100%。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PSA,最适菌丝生长温度25、28℃,致死温度为53℃,10 min;菌丝适宜生长的pH为5~9,最适pH为6;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最适氮源为氯化铵。【结论】引起云南省荞麦褐斑病的病原菌为稻黑孢菌(Nigrospora oryz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褐斑病 稻黑孢菌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样品多样性分析
5
作者 周国雁 陈丹 +9 位作者 徐象国 杨雅云 李全衡 陶祥 张菲菲 隆文杰 刘圆圆 瞿冲芬 丁铭 蔡青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1期109-122,共14页
通过整理2020-2023年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得到的8416份样本信息,对种质类型、作物分类、地理分布等进行了综合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种质类型方面,地方品种、野生资源、选育品种和引进品种的占比分别... 通过整理2020-2023年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得到的8416份样本信息,对种质类型、作物分类、地理分布等进行了综合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种质类型方面,地方品种、野生资源、选育品种和引进品种的占比分别达到了89.28%、9.51%、0.88%和0.33%;从作物类型来看,粮食作物、蔬菜、果树、经济作物和牧草绿肥的占比依次为55.18%、19.72%、11.92%、11.24%和1.94%;样本涵盖了78个科,241个属,391个种,其中,豆科、禾本科、蔷薇科、葫芦科的样本数目居前4位;在州(市)级别上,样本数排前3名的地区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和曲靖市,分别占总样本数的9.87%、9.67%和8.50%;从云南的少数民族如彝族、哈尼族、傈僳族、白族的资源利用情况来看,这些群体提供的样本数量较多;在不同的农业生态种植区中,滇中高原盆地的粮、烟、油、菜、果、桑区收集的样本数量最多,共3415份,占总数的40.58%。整个省内,随海拔升高,农作物样本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不同的海拔区间,各州(市)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rillouin丰富度指数表现各异;昭通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昆明市在不同海拔区间的优势度指数普遍高于其他地区。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Brillouin丰富度指数在6个海拔梯度上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在海拔1000~1500m和3000m以上区间内,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对此次调查收集的样品进行分析,初步摸清了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种类及分布状况,为今后创新种质和开发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农作物 种质资源 调查 收集 多样性
下载PDF
云南省魔芋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6
作者 段玉云 杨自光 +4 位作者 周晓罡 汉瑞林 姚春馨 陈祥金 曾黎琼 《云南农业科技》 2020年第5期30-33,共4页
介绍了云南魔芋栽培情况,从地块选择、整地理墒、种芋消毒处理、适时播种、科学施肥、控制水分、病虫草综合防治、采收与贮藏等方面阐述了魔芋的栽培技术,对云南魔芋种植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魔芋 云南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云南三地布朗族聚集区地方稻种资源苗瘟抗性评价及抗性基因鉴定
7
作者 董超 董丽英 +6 位作者 薛静 杨雅云 汤翠凤 阿新祥 张斐斐 杨勤忠 戴陆园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目的】明确农家保护下云南布朗族地方稻种资源苗期稻瘟病抗性水平与分布。【方法】以云南三地布朗族聚集区78份地方稻种资源为材料,利用10个稻瘟病菌株进行苗期接种鉴定和24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的31个功能标记检测与分析。【结果】苗期... 【目的】明确农家保护下云南布朗族地方稻种资源苗期稻瘟病抗性水平与分布。【方法】以云南三地布朗族聚集区78份地方稻种资源为材料,利用10个稻瘟病菌株进行苗期接种鉴定和24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的31个功能标记检测与分析。【结果】苗期接种鉴定结果表明,78份地方稻种资源抗性在40%~100%,平均抗性达93.6%;其中55份地方稻种资源对10个菌株的抗性达100%,占总资源数的70.5%;3个布朗族聚集区地方稻种资源的抗性强弱为勐海县(99.00%)>墨江县(89.09%)>双江县(80.59%)。菌株08-16-6a-1和HN-09-1c-7对3个布朗族聚集区的地方稻种资源致病力最强(11.54%),而菌株HN-09-1c-7和08-20-1a-1对勐海县稻种资源致病力最强(4.00%),菌株08-20-1a-1对墨江县稻种资源致病力最强(36.36%),菌株08-16-6a-1对双江县稻种资源致病力最强致病力最强(52.94%)。功能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从云南三地布朗族聚集区的地方稻种资源中,检测出Pi9、Pi5、Pita、Pikh、Pid2和Pikm 6个抗性基因;抗性基因频率为73.08%~84.62%,最高的为Pid2,最低的为Pi9;勐海县稻种资源中频率最高为Pita和Pid2,最低为Pi9;墨江县中频率最高为Pid2、Pi5和Pi9,最低为Pita;双江县中频率最高为Pid2、Pita、Pikm、Pikh和Pi9,最低为Pi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个抗性基因对苗期叶瘟抗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不同抗性基因组合可解释苗期叶瘟抗性变化1.8%~25.8%,抗性基因Pid2+Pi5+Pikm+Pikh组合的贡献率最低,而6个抗性基因组合的贡献率最高,但组合效应均不显著。【结论】云南三地布朗族聚集区的地方稻种资源抗性强、抗谱宽,Pid2基因为主要抗性基因,筛选出38份对10个菌株抗性达100%且含Pid2和Pi9基因的资源,是拓宽稻瘟病抗性遗传背景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稻种资源 布朗族 稻瘟病 抗性基因 功能标记 致病力
下载PDF
地方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的探索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圆圆 王嘉玲 《农业科技管理》 2023年第6期27-29,共3页
重点实验室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级重点实验室既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要瞄准学科发展前沿。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在特色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支撑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 重点实验室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级重点实验室既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要瞄准学科发展前沿。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在特色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支撑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但仍然存在较多短板和不足。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科方向较为分散、人才队伍建设缓慢、运行管理经费不足、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等,从凝练学科方向、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健全经费筹集机制、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实验室运行管理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省级重点实验室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科研院所 重点实验室 运行管理
下载PDF
云南省梨属植物资源的微卫星分析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易芍文 李进斌 +2 位作者 周小罡 袁媛 胡忠荣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92-196,共5页
本研究利用在苹果(Malus×domesticaBorkh )研究中使用的27个微卫星标记,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种质资源圃中收集到的部分资源及昆明附近栽培的梨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标记可用于梨品种的研究,但不适于梨的野生近... 本研究利用在苹果(Malus×domesticaBorkh )研究中使用的27个微卫星标记,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种质资源圃中收集到的部分资源及昆明附近栽培的梨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标记可用于梨品种的研究,但不适于梨的野生近缘植物石屏海棠(MalushupehensisRehd)、腾冲海棠(MalussieboldiiRehd)和子(CotoneastermultifloraBge)的研究。由于本试验电泳时使用的是3%的琼脂糖凝胶,所以得到的等位位点数不如用聚丙稀酰胺凝胶进行电泳的多。根据27对微卫星引物对42个梨品种基因组DNA扩增的结果,可以将供试的42个梨品种分为5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梨属植物资源 微卫星分析 微卫星标记 野生近缘种 品种 基因组DNA
下载PDF
贵州省贞丰县和松桃县农业生物资源调查及物种多样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汤翠凤 张恩来 +6 位作者 李卫芬 张斐斐 董超 阿新祥 陈丹 许明辉 戴陆园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76-985,共10页
本文以调查的行政区域(县、乡镇)、民族和生物资源用途为分析单元,采用生物多样性测度指标(物种丰富度、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相似性系数)评估了贵州省贞丰县、松桃县6乡(镇)不同民族管理利用的农业生物资源物种多样性。结... 本文以调查的行政区域(县、乡镇)、民族和生物资源用途为分析单元,采用生物多样性测度指标(物种丰富度、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相似性系数)评估了贵州省贞丰县、松桃县6乡(镇)不同民族管理利用的农业生物资源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两县物种的多样性水平都较高且相当,但松桃县3乡(镇)的物种多样性水平较贞丰县3镇的更高;苗族管理利用的物种多样性比布依族、土家族和汉族的更高。在农业生物资源用途分析单元内,松桃县寨英镇及布依族、土家族利用的粮食作物物种、松桃县盘石镇、正大乡和苗族利用的蔬菜及一年生经济作物物种、贞丰县鲁贡镇和松桃县寨英镇以及苗族、布依族管理的果树及多年生经济作物物种、松桃县盘石镇和苗族利用的药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比其他乡镇、民族的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调查 农业生物资源 物种多样性
原文传递
云南省不同小麦资源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相关性状差异及与抗旱指数、抗旱系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国雁 伍少云 +1 位作者 隆文杰 雷涌涛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8,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全生育期抗旱性不同的云南小麦资源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相关性状的差异,寻找早期阶段对全生育期抗旱性强弱有指标作用的种子萌发期性状.【方法】采用PEG-6000高渗溶液渗透胁迫法,观察了2种5亚种70份材... 【目的】通过比较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全生育期抗旱性不同的云南小麦资源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相关性状的差异,寻找早期阶段对全生育期抗旱性强弱有指标作用的种子萌发期性状.【方法】采用PEG-6000高渗溶液渗透胁迫法,观察了2种5亚种70份材料的发芽势、发芽率、胚根数、最大胚根长、胚芽鞘长和胚芽长等6个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的相关性状,分析了观察平均值及相对值与抗旱指数、抗旱系数的相关性.【结果和结论】在5个亚种的全生育期抗旱性强-极强品种与极弱的对照品种云选11-12、与中等或弱-极弱的品种比较中,没有一个观察性状的平均值及其相对值有一致的显著差异,也没有一个观察性状的平均值及其相对值与所有5个亚种抗旱性强-极强品种的抗旱指数、抗旱系数有一致的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仅用同一个抗旱性相关性状将所有亚种抗旱性强-极强的品种都区分出来是不现实的,需要利用种子萌发期的一些相关性状(如相对胚根数、相对胚芽鞘长、相对胚芽长、相对最大胚根长和根芽长比等)并结合其与抗旱指数、抗旱系数的相关性,才能筛选出不同亚种的抗旱性强-极强的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子萌发期 抗旱性状 抗旱系数 抗旱指数 相关性
下载PDF
云南省个旧市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3
12
作者 曾民 郭蓉 +6 位作者 杨树明 张敦宇 王玲仙 殷富有 陈越 程在全 陈玲 《土壤与作物》 2019年第1期85-92,共8页
测定了云南省个旧市50个农产品产地561份耕层土壤样品中As、Cd、Cr、Pb和Zn含量,依据国家土壤二级标准(GB15618-1995)并参照云南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评价了该区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结果显示,As、Cd、Cr、Pb和Zn均值为129 mg·... 测定了云南省个旧市50个农产品产地561份耕层土壤样品中As、Cd、Cr、Pb和Zn含量,依据国家土壤二级标准(GB15618-1995)并参照云南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评价了该区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结果显示,As、Cd、Cr、Pb和Zn均值为129 mg·kg^(-1)、1. 6 mg·kg^(-1)、104 mg·kg^(-1)、212 mg·kg^(-1)和249 mg·kg^(-1),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为4. 31、6. 73、0. 44、0. 79和1. 05,综合污染指数为6. 10。个旧市农产品产地土壤已达到重度污染,主要表现为As和Cd复合污染。同时,生态风险评价表明,个旧市As和Cd潜在风险值为70. 2和218. 2,分别达到中度和重度生态污染风险,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总值为319. 5,整体表现为重度生态风险。综上所述,个旧市农产品的生产安全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产地 重金属污染 环境质量评价 生态风险
下载PDF
云南省傈僳族种植的地方稻种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斐斐 阿新祥 +3 位作者 杨雅云 汤翠凤 董超 戴陆园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45-1352,共8页
本研究对2007-2013年收集到的云南省傈僳族种植的56份地方稻资源的18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全面调查与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南部傈僳族种植的地方稻品种多样性要高于北部地区,且这批地方稻资源中有色稻占比大,达到50%且主要是红米资源... 本研究对2007-2013年收集到的云南省傈僳族种植的56份地方稻资源的18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全面调查与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南部傈僳族种植的地方稻品种多样性要高于北部地区,且这批地方稻资源中有色稻占比大,达到50%且主要是红米资源。12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1.68~2.06,6个描述性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60~1.16,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描述性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与株型和产量紧密相关的性状为影响其表型多样性的主成分因子。从56份地方稻种资源中筛选出的红根细、雪山谷、细陆凤、矮脚细、冷水白谷、红谷、掉谷、叶盖谷、糯谷、白壳红米、俄嘎谷等特色和优异资源可供后续精准鉴定与研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稻种 傈僳族 表型分析
下载PDF
云南省不同生态区糯玉米种质资源数量性状变化与多样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隆文杰 武晓阳 +3 位作者 周国雁 陈丹 伍少云 蔡青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1期35-41,共7页
为了解云南省糯玉米地方种质资源数量性状在滇中温暖、滇西北冷凉、滇南暖热和滇东北温凉4个生态区之间的变化与多样性差异,采用SPSS 22.0分析了物候性状、株高及穗位高、子粒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等共1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和Shannon-Wiene... 为了解云南省糯玉米地方种质资源数量性状在滇中温暖、滇西北冷凉、滇南暖热和滇东北温凉4个生态区之间的变化与多样性差异,采用SPSS 22.0分析了物候性状、株高及穗位高、子粒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等共1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4个生态区之间的差异,并对参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滇东北生态区的株高及穗位高的变异系数显著高于其他3个生态区,滇中生态区玉米穗粗、轴粗、千粒重、穗行数和含油量的变异系数显著高于滇东北生态区。株高、穗位高、穗长和轴粗的多样性指数在4个生态区之间有显著差异,且滇南生态区的最大,滇中生态区的次之,滇东北生态区的最小;其余12个性状在滇南生态区的多样性指数虽然多数较滇中生态区的更高,但差异不显著;除抽雄至散粉时间、散粉至吐丝时间和全生育期3个性状外,另外9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滇东北与滇西北生态区之间的差异也显著不同,且为滇西北生态区高于滇东北生态区。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参试材料能被划分为2个类群,第Ⅰ类群包括了43份材料,第Ⅱ类群只有5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地方品种 数量性状 多样性 生态区 云南省
下载PDF
云南省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和微型薯病毒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丽珍 董家红 +4 位作者 郑宽瑜 吴阔 苏晓霞 方琦 张仲凯 《中国马铃薯》 2015年第1期42-45,共4页
病毒病是制约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微型薯是生产脱毒种薯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于2010—2013年对收集自云南省的试管苗274个、微型薯356个,共计630个样品。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并采用DAS—ELISA检测了8种病毒... 病毒病是制约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微型薯是生产脱毒种薯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于2010—2013年对收集自云南省的试管苗274个、微型薯356个,共计630个样品。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并采用DAS—ELISA检测了8种病毒:马铃薯s病毒、马铃薯卷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A病毒、马铃薯M病毒、番茄斑萎病毒和烟草环斑病毒,发现试管苗和微型薯中马铃薯s病毒检出率最高(21.27%),其次是PLRV(5.71%);还检测到了新出现的侵染马铃薯的番茄斑萎病毒和烟草环斑病毒。研究结果为马铃薯种薯生产过程中病毒病的检测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管苗 微型薯 脱毒种薯 主要病毒 检出率 分析
下载PDF
云南西双版纳布朗族对农业植物的传统利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雅云 张斐斐 +5 位作者 张恩来 董超 阿新祥 汤翠凤 徐福荣 戴陆园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33期177-186,共10页
为了明确云南西双版纳布朗族对植物的研究利用现状,采用民族生物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方法,广泛调查和研究了西双版纳布朗族所利用农业植物资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布朗族对植物的传统利用主要表现在食用、药用、观赏、宗... 为了明确云南西双版纳布朗族对植物的研究利用现状,采用民族生物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方法,广泛调查和研究了西双版纳布朗族所利用农业植物资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布朗族对植物的传统利用主要表现在食用、药用、观赏、宗教崇拜和文化利用等方面,涉及到67个科201个种或亚种的植物,其中粮食作物及油料作物有7科22种,庭院蔬菜类植物24科107种,野生蔬菜类植物19科24种,果树品种涉及15科26种,药用植物13科13种以及文化宗教植物7科9种等。讨论了西双版纳布朗族的传统文化在当地植物多样性利用和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地传统文化知识和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布朗族 植物利用 传统知识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云南省小麦地方品种抗条锈病基因检测与地理分布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丹 熊芙蓉 +4 位作者 伍少云 白晓东 周国雁 武晓阳 蔡青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46,共6页
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的云南省小麦种质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是现代小麦育种改良的珍贵遗传资源。开展库存资源鉴定评价,明确其特征特性,是优异种质资源筛选和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利用与已知抗病基因Yr5、Yr10、Yr18紧密连锁或... 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的云南省小麦种质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是现代小麦育种改良的珍贵遗传资源。开展库存资源鉴定评价,明确其特征特性,是优异种质资源筛选和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利用与已知抗病基因Yr5、Yr10、Yr18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分子标记,对208份库存地方小麦品种进行位点检测与地理分布研究,明确云南省小麦地方品种资源条锈病抗性基因位点分布规律,为条锈病抗性资源筛选与生态育种利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云南小麦地方资源中Yr10和Yr18抗病基因分布广泛,供试材料中有143份携带上述2个抗病基因,占比68.75%。其中,Yr10的分布频率最高,携带目的片段的材料数量达104份;含Yr18的数量为39份。而Yr5分布较少,仅为12份,占比5.77%。同时,对3个抗病基因地理分布研究表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昌宁、巍山、凤庆、澜沧5个县(区)均可同时检测到3个抗性基因,推测其可能为Yr5、Yr10、Yr18基因的集中分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地方品种 抗条锈病基因 地理分布
原文传递
云南省水稻矮缩病毒S10片段的序列分析
18
作者 张磊 董家红 +1 位作者 朱勇 张仲凯 《昆明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87-88,91,共3页
用RT?PCR方法从云南省寻甸、嵩明、通海、芒市、沾益和陆良6个地区的水稻样品中扩增到水稻矮缩病毒S10片段部分序列,核苷酸测定及序列分析表明,6个地区水稻矮缩病毒分离物S10片段部分序列长度均为1 071个核苷酸,含1个1 059个核苷酸的O... 用RT?PCR方法从云南省寻甸、嵩明、通海、芒市、沾益和陆良6个地区的水稻样品中扩增到水稻矮缩病毒S10片段部分序列,核苷酸测定及序列分析表明,6个地区水稻矮缩病毒分离物S10片段部分序列长度均为1 071个核苷酸,含1个1 059个核苷酸的ORF,编码352个氨基酸.云南分离物S10片段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约为97.9%~99.9%,其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7.7%~100%;云南分离物与日本分离物的S10片段核苷酸同源性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4.1%~95.4%和96.3%~99.2%,与中国分离物的S10片段核苷酸同源性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4.8%~96.6%和95.2%~96.6%.云南分离物在亲缘关系上与日本分离物较中国分离物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矮缩病毒 S10片段 同源性分析
下载PDF
云南烟草产区辣椒脉斑驳病毒的调查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19
作者 陈越 韩天华 +5 位作者 马文广 钟静 尹跃艳 赵丽玲 李婷婷 丁铭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201,218,共11页
明确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在云南6个州(市)烟草生产区的分布、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对病害的防控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022年采集自云南6个州(市)不同烟草产区的96份疑似感染ChiVMV的烟草样品... 明确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在云南6个州(市)烟草生产区的分布、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对病害的防控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022年采集自云南6个州(市)不同烟草产区的96份疑似感染ChiVMV的烟草样品为试验材料,利用电子显微镜负染色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毒进行检测和鉴定,获得21个ChiVMV云南烟草分离物的cp基因序列。利用SDT、MEGA、RDP、DnaSP及Arlequin等生物学软件对21个云南烟草分离物及NCBI上下载的38个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及寄主的ChiVMV分离物cp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云南6个州(市)烟草生产区采集的96份烟草样品中,ChiVMV检出率为51.04%;序列比对发现,本研究获得的cp基因与NCBI中38个ChiVMV分离物cp基因的核苷酸一致性在84.1%以上;系统发育分析发现,59个ChiVMV分离物按照地理位置的远近被划分为4个分支,聚类结果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而与寄主植物无关;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分析表明,4个地理种群的ChiVMV cp基因遗传多样性水平均较高,中国种群与印度、泰国和其他国家种群间发生了很大的遗传分化且差异显著(P<0.05);遗传力分析显示,基因交流、遗传漂变和基因的负选择压力是ChiVMV分离物适应性进化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脉斑驳病毒 云南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CP基因
下载PDF
复合侵染云南西番莲的两种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的分子鉴定及序列分析
20
作者 钟静 李婷婷 +4 位作者 赵丽玲 侯跃 叶素珍 谢勉 丁铭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5,共14页
西番莲Passiflora caerulea是我国南部省区广泛种植的一种热带果树。本研究于2020年6月从云南省德宏州西番莲种植区采集到4份疑似感染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的西番莲样品,利用PCR扩增、克隆、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明确了西番... 西番莲Passiflora caerulea是我国南部省区广泛种植的一种热带果树。本研究于2020年6月从云南省德宏州西番莲种植区采集到4份疑似感染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的西番莲样品,利用PCR扩增、克隆、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明确了西番莲样品受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侵染。对4份西番莲样品进行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全基因组扩增,从中共获得5条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别命名为YN7292-6、YN7293-12、YN7293-4、YN7294-16和YN7295-25,均具有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单组分病毒的典型结构,编码7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其中YN7292-6、YN7293-12、YN7294-16及YN7295-25与一品红曲叶病毒(Euphorbia leaf curl virus,EuLCuV)的不同分离物的核苷酸相似性均高于99.05%,为EuLCuV的不同分离物;而YN7293-4则与分离自江西西番莲样品的广东番木瓜曲叶病毒(papaya leaf curl Guangdong virus,PaLCuGdV)分离物GNPF1(GenBank登录号:MK673114.1)的核苷酸相似性最高,为99.70%,为PaLCuGdV的一个分离物;重组分析发现,2个分离物EuLCuV-YN7293-12和PaLCuGdV-YN7293-4均为重组病毒。本研究首次在云南省发现EuLCuV和PaLCuGdV这2种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复合侵染西番莲,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西番莲病毒病害的发生和传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番木瓜曲叶病毒 一品红曲叶病毒 西番莲 复合侵染 重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