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木薯藻斑病危害及发生规律调查研究
1
作者 段春芳 宋记明 +10 位作者 姜太玲 刘倩 李月仙 肖明昆 沈正松 沈绍斌 王文雨 熊贤坤 白丽娜 严炜 刘光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1-266,共6页
近年来,藻斑病已经成为云南地区木薯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为明确当地木薯藻斑病危害情况并初步阐明其流行规律,对云南省保山市木薯藻斑病田间危害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病情指数和主要气候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26份木薯种质均... 近年来,藻斑病已经成为云南地区木薯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为明确当地木薯藻斑病危害情况并初步阐明其流行规律,对云南省保山市木薯藻斑病田间危害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病情指数和主要气候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26份木薯种质均受藻斑病危害,‘华南124’‘南植188’‘南植199’等主栽品种均受害,病情指数均在30以上。病害流行规律研究结果得出藻斑病可于8月中下旬开始发生,流行高峰期在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对藻斑病病情指数与病害流行月均温度、日均温差、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回归方程式Y=38.6096-2.1033 X_(1)-0.5175 X_(2)+0.325 X_(3),表明月均温度、日均温差和湿度是影响藻斑病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且与月均温度和日均温差成负相关,与湿度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藻斑病 危害 发生规律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脱贫村内生发展能力的DEA-Malmquist评估及空间分异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焱 唐婷 +1 位作者 胡雪枝 李勃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54-264,共11页
坚持开发式帮扶,提升脱贫群体内生发展能力,评估区域内生发展能力,对增强区域脱贫稳定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云南省16个州(市)脱贫村内生发展能力进行综合测度评估。基于云南省2018—2019年脱贫村... 坚持开发式帮扶,提升脱贫群体内生发展能力,评估区域内生发展能力,对增强区域脱贫稳定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云南省16个州(市)脱贫村内生发展能力进行综合测度评估。基于云南省2018—2019年脱贫村全样本数据,选取12个投入指标和2个产出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投入因子,在对投入指标降维的基础上,应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方法测度云南省脱贫村的内生发展能力,并运用Moran’s I指数揭示云南省脱贫村内生发展能力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云南省各州(市)脱贫村内生发展能力较高,但越晚出列的脱贫村内生发展能力越弱;怒江州和昭通市的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不高,提升空间较大,是稳定脱贫成效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攻坚的重点区域;云南省脱贫村内生发展能力的空间集聚性增强且区域差异性缩小。进而建议着重关注昭通市、怒江州等内生发展能力较弱的州(市),同时不能放松对内生发展能力较强州(市)中分散脱贫村的帮扶,还要提升脱贫村内生发展能力是增强区域自我发展动力,稳定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村 内生发展能力 DEA-MALMQUIST方法 莫兰指数 空间分异
下载PDF
探析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下的农业英语翻译
3
作者 徐璐 王之凡 《海外英语》 2024年第14期16-18,共3页
当今世界格局复杂多变,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后疫情时代,全球粮食供应趋紧,粮食价格飙升。在此背景下,跨境农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推动农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开展跨境农业合作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当今世界格局复杂多变,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后疫情时代,全球粮食供应趋紧,粮食价格飙升。在此背景下,跨境农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推动农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开展跨境农业合作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语言作为互联互通的桥梁,在推动跨境农业发展、提升农业可持续性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作为全球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其作用和地位不言而喻。然而,受到中西方文化、生活习俗、宗教等各方面差异的限制,语言交流会产生不对等性;农业英语也因受到文化差异、大量专业词汇、专业背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交流过程中会产生差异。为促进农业发展,适应当前全球化发展趋势,我们要了解中文和英文不同的表达方式、思维方式、文化背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更为优化的翻译策略,促进农业“走出去”和“引进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农业英语 翻译策略
下载PDF
做好农业科研单位对外合作交流档案管理的思考
4
作者 余晓莉 张俊梅 和丽萍 《办公室业务》 2019年第13期173-173,175,共2页
我国对外合作交流日趋频繁,对外合作交流档案已成为农业科研单位档案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反映了农业科研单位对外合作交流的具体情况和水平,对科研单位搭建更广泛的合作机制和平台起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农业科研单位对外合作交... 我国对外合作交流日趋频繁,对外合作交流档案已成为农业科研单位档案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反映了农业科研单位对外合作交流的具体情况和水平,对科研单位搭建更广泛的合作机制和平台起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农业科研单位对外合作交流档案管理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对外合作交流档案的管理水平,需要在总结思考的基础上加以完善改进方式方法。我们必须研究对外合作交流档案的特点,针对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探索研究出行之有效的对外合作交流档案管理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合作 交流档案 档案管理
下载PDF
德宏州热区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思考
5
作者 左艳秀 张惠云 +7 位作者 姚黎 吴俊 赖新朴 高贤玉 宋云连 王跃全 郑健 钱均祥 《云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3期62-64,共3页
通过开展德宏州热区农业产业调研,分析了德宏州热区农业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集约化经营升级边关粮仓稻米产业,种植加工并举重振蔗糖产业,依靠科技重塑咖啡产业,标准化引领冬春高效蔬菜产业,承接东桑西移壮大蚕桑产业,发掘... 通过开展德宏州热区农业产业调研,分析了德宏州热区农业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集约化经营升级边关粮仓稻米产业,种植加工并举重振蔗糖产业,依靠科技重塑咖啡产业,标准化引领冬春高效蔬菜产业,承接东桑西移壮大蚕桑产业,发掘热区优势培育乡村振兴产业和农产品贸易中心建设繁荣跨境农业产业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区农业 产业调查 发展建议 德宏州
下载PDF
科技外交视角下的跨境农业合作机制建设——再思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辐射中心的管理与发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冯璐 张焱 +1 位作者 李勃 陶大云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62,共10页
科技外交作为全球外交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农业科技合作提出新的要求,而中国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不断加强,对尚处于发展中的农业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又提出新的挑战。结合发达国家国际合作平台的建设经验,以创新管理角度再思“南亚东南亚农业... 科技外交作为全球外交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农业科技合作提出新的要求,而中国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不断加强,对尚处于发展中的农业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又提出新的挑战。结合发达国家国际合作平台的建设经验,以创新管理角度再思“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辐射中心”的管理和发展,可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机制建设提供参考。跨境农业合作平台建设需制定稳定与竞争并存的战略、组织架构,部门职能需多元化和具体化、平台合作机制需强化内外联动明确监管措施、人才挖掘需调动成员力量拓宽信息渠道、成果转化需构建风险管理保障合作利益。跨境农业合作机制建设需深化顶层设计制定专项规划布局、调整组织结构突出重点务实合作、提升服务环境优化合作网络降低风险、挖掘新载体发展跨境农业产业服务民生、厚积薄发推进跨境农业合作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合作平台 南亚东南亚 辐射中心
下载PDF
农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度量、机理及影响因素——基于文献综述视角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忻蔚 文淑惠 方俊智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56,共8页
农业全球价值链升级问题研究对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高质量对外开放战略制定意义重大。从农业全球价值链的研究演进、升级度量、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梳理现有文献发现:农业全球价值链具有高前向参与度、低生产跨境次数和购买者驱动的特征... 农业全球价值链升级问题研究对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高质量对外开放战略制定意义重大。从农业全球价值链的研究演进、升级度量、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梳理现有文献发现:农业全球价值链具有高前向参与度、低生产跨境次数和购买者驱动的特征;农业全球价值链升级通过反映增加值获取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或综合能力的指标度量;进口学习、投资溢出、标准转移及企业网络能力的知识溢出效应是实现农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重要渠道,表现为加工与生产专业化两条升级路径;一国贸易、投资和产业政策,及生产性服务投入、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营商环境等都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升级产生影响作用。针对当前研究不足,提出进一步揭示升级的复杂性机理、多元化路径、异质性影响及生产性服务效应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全球价值链 升级 国际分工 发展中经济体
下载PDF
越南农业发展变化及合作建议 被引量:2
8
作者 代希茜 张亮 +5 位作者 张应青 田江 郭文 莫楠 余晨 李露 《农业展望》 2023年第8期55-61,共7页
中越两国在农业资源、市场和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巨大。分析越南农业发展现状、生产结构变化趋势及原因,对持续深入开展中越双边或澜湄次区域多边农业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越南粮食作物生产从分散发展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 中越两国在农业资源、市场和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巨大。分析越南农业发展现状、生产结构变化趋势及原因,对持续深入开展中越双边或澜湄次区域多边农业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越南粮食作物生产从分散发展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产业结构和布局也向着良性发展方向转变,但是其农业增长主要基于自然资源的使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且随着自然优势的降低,越南农产品生产力将会降低,国际市场竞争力将会减弱。因此,中越两国应紧抓“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契机,持续深化农业领域跨境合作,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联合创新、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和深化农业产业链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农业生产 高质量发展 中越合作
下载PDF
中越边境农业科技合作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忻蔚 丁仁展 +1 位作者 李立池 方俊智 《农业展望》 2021年第9期134-141,共8页
剖析中越边境农业科技合作现状与潜力,可以为中国跨境农业科技合作提供参考。将中国滇桂两省区和越南北部边境七省结合起来,对比分析双方合作基础条件、机制模式及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研究发现:中越边境具备良好的农业科技合作... 剖析中越边境农业科技合作现状与潜力,可以为中国跨境农业科技合作提供参考。将中国滇桂两省区和越南北部边境七省结合起来,对比分析双方合作基础条件、机制模式及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研究发现:中越边境具备良好的农业科技合作基础,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合作机制,通过基地建设、产业转移、联合研究和人员交往等开展了多形式合作,但在机制建设、主体动力、合作项目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基于此,应加快构建战略协同的合作新体系,强化对合作主体的持续稳定支持,推进重点领域的务实合作,探索跨境农业科技合作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越南 边境地区 农业科技 合作机制
下载PDF
云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2
10
作者 陶慧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2期235-238,共4页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分为种植业产品、畜牧业产品和渔业产品三个大类22个小类。云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最多的年份为2012年和2013年的15件,新增占比最高的为2012年的7.08%,累计占比最高的...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农产品地理标志分为种植业产品、畜牧业产品和渔业产品三个大类22个小类。云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最多的年份为2012年和2013年的15件,新增占比最高的为2012年的7.08%,累计占比最高的为2014年的3.96%。建议加强省级农业机构(如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等)的统筹规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农产品地理标志 现状分析 发展对策
下载PDF
RCEP框架下中国咖啡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之凡 芮艳兰 +3 位作者 姚黎 李忻蔚 左艳秀 徐璐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15期67-69,共3页
本文研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框架(以下简称“RCEP”)对中国咖啡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RCEP生效实施给中国咖啡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利用RCEP促进咖啡产业发展,应提升产品质量和建立质量标准的认证体系,加强国际合... 本文研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框架(以下简称“RCEP”)对中国咖啡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RCEP生效实施给中国咖啡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利用RCEP促进咖啡产业发展,应提升产品质量和建立质量标准的认证体系,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政策支持和产业协同发展。通过这些策略,促进中国咖啡产业不断提高竞争力,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EP 咖啡产业 机遇 挑战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施对木薯饲用产量的动态影响
12
作者 肖明昆 宋记明 +5 位作者 姜太玲 白丽娜 段春芳 熊贤坤 刘光华 严炜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6,共9页
探明氮、磷、钾配施对木薯不同饲用部位产量的影响及肥料效应,为木薯规范化施肥和保障木薯粮饲化原料供应提供依据。采用“3414”设计进行田间试验,测量不同时间点木薯饲用部位产量,进行肥效互作效应分析、单因素效应分析,筛选出最优施... 探明氮、磷、钾配施对木薯不同饲用部位产量的影响及肥料效应,为木薯规范化施肥和保障木薯粮饲化原料供应提供依据。采用“3414”设计进行田间试验,测量不同时间点木薯饲用部位产量,进行肥效互作效应分析、单因素效应分析,筛选出最优施肥方案。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在不同时间点对木薯饲用部位产量的影响不同。氮素在木薯茎叶生长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钾素对地下块根的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木薯对磷素的吸收较为稳定,植后3~8个月,施入中低水平的磷均能保证生长所需。收获全株木薯或地上部分饲用应补充充足的氮素,氮肥用量75~150 kg/hm^(2)。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植后8个月,木薯的生长逐渐由地上部分转向地下部分,继续维持较高生物量需补充适量的钾肥,N2P2K1(N 150 kg/hm^(2),P 150 kg/hm^(2),K 150 kg/hm^(2))处理具有最高的增产率(较空白处理增产27.02%)。不同施肥处理对木薯鲜薯产量的影响不同,且不同时间影响也不同。收获木薯块根饲用应在植后6~8个月,补充钾肥150~450 kg/hm^(2)更有利于提高木薯产量。氮肥虽能促进木薯茎叶生长,但后期高氮不利于块根淀粉积累,在木薯饲用的施肥管理中,应根据不同生产目标合理施用氮、磷、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氮磷钾配施 饲用产量 肥料效应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外猕猴桃研究特征与演进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仁展 李坤明 +2 位作者 苏俊 陈霞 李忻蔚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7-34,共8页
基于CNKI和WOS数据库猕猴桃论文,运用CiteSpace软件,构建机构共现网络、关键词聚类、突现关键词图谱,对比分析中外猕猴桃研究现状及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中外猕猴桃研究学科相似度较高,国外学科交叉融合趋势更为显著;中外猕猴桃研究机构... 基于CNKI和WOS数据库猕猴桃论文,运用CiteSpace软件,构建机构共现网络、关键词聚类、突现关键词图谱,对比分析中外猕猴桃研究现状及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中外猕猴桃研究学科相似度较高,国外学科交叉融合趋势更为显著;中外猕猴桃研究机构特征差异明显,国内机构呈现省域内集聚,省域间及全国范围内关联松散,而国外机构间合作更为紧密;中外猕猴桃研究热点集中在种植与加工技术,国内侧重应用研究,国外则侧重基础研究;中外猕猴桃研究前沿演变路径不同,国内由关注种植技术转向加工技术,国外由关注产量转向品质。对此,建议国内猕猴桃研究注重跨学科发展、跨地域合作,提升多主体联合研究力度,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中外比较 演进 科学知识图谱
原文传递
越南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
14
作者 罗乐 台璐 +4 位作者 马心灵 伏成秀 全怡吉 严洪斌 王百乐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98-201,共4页
越南是中国在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越南第一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国。同时中越两国都是WTO成员,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成员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协定框架下,技术性贸易壁垒将会取... 越南是中国在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越南第一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国。同时中越两国都是WTO成员,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成员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协定框架下,技术性贸易壁垒将会取代关税壁垒成为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越南的主要障碍。研究分析越南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不但有利于促进中越农产品贸易健康持续发展,对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良性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基于2008—2020年的时间序列作为数据样本,通过Eviews软件用引力模型实证分析越南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越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 技术性贸易壁垒 中国 越南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甘蔗产业发展及跨境合作伙伴选择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代希茜 郭文 +3 位作者 张应青 莫楠 余晨 李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221-226,共6页
甘蔗产业跨境合作伙伴评价研究,对发现具备甘蔗生产和贸易潜力的合作伙伴,确定我国甘蔗产业未来合作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亚东南亚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模糊聚类等多元分析方法,综合分析贸易流通、种植现状... 甘蔗产业跨境合作伙伴评价研究,对发现具备甘蔗生产和贸易潜力的合作伙伴,确定我国甘蔗产业未来合作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亚东南亚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模糊聚类等多元分析方法,综合分析贸易流通、种植现状、发展潜力、研发能力、经济发展等14个指标,确定中国甘蔗产业跨境优先合作国家。结果表明:2012—2019年,我国甘蔗产量下降,进口量增加了1.08倍;甘蔗进口存在结构性问题,高度依赖缅甸和老挝;南亚东南亚地区潜在耕地资源丰富,当前耕地面积仅占可耕地面积的3.5%,耕作适宜程度在70%以上的土地面积占84.5%,开发潜力巨大;按合作潜力将南亚东南亚18个国家分为4类,其中,印度在甘蔗生产、研发方面最具优势,为最优考虑的甘蔗产业跨境合作对象;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甘蔗出口国际竞争力较强,与中国甘蔗贸易互补性最好,也是中国开展甘蔗产业跨境合作优先考虑的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合作潜力 南亚东南亚 甘蔗 发展潜力
下载PDF
RCEP机遇下云南“绿色食品牌”建设策略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忻蔚 芮艳兰 +1 位作者 丁仁展 李立池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第5期73-75,共3页
RCEP使云南"绿色食品牌"建设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关系到云南农业未来的市场竞争地位及其在区域价值链中的位置。通过梳理云南与RCEP成员国农产品贸易趋势、国别分布、产品结构等,剖析RCEP为云南"绿... RCEP使云南"绿色食品牌"建设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关系到云南农业未来的市场竞争地位及其在区域价值链中的位置。通过梳理云南与RCEP成员国农产品贸易趋势、国别分布、产品结构等,剖析RCEP为云南"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拓展重点市场与扩大贸易份额、壮大农产品加工业与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跨境合作与产业优化升级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EP 绿色食品牌 农产品贸易 产业升级
下载PDF
发达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先进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3
17
作者 芮艳兰 丁仁展 余晓莉 《云南科技管理》 2019年第6期1-3,共3页
当前国际科技合作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制定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的重要内容,发达国家从顶层规划到各方面的机制建设都积累了丰富经验,文章归纳了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一些成功做法,总结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为中国国际科技合... 当前国际科技合作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制定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的重要内容,发达国家从顶层规划到各方面的机制建设都积累了丰富经验,文章归纳了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一些成功做法,总结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为中国国际科技合作机制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达国家 国际科技合作 经验启示
下载PDF
潜在益生乳酸菌分离和鉴定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汤回花 李宏 +4 位作者 陶慧玲 刘毕琴 王馨蕊 王瀚墨 史巧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25,共5页
利用益生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是当前营养健康领域最具前景的方向之一。乳酸菌是食品中常用的益生菌,迄今为止,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仅从人的胃肠道分离的乳酸菌可在食品中使用。而越来越多的研究从食品来源... 利用益生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是当前营养健康领域最具前景的方向之一。乳酸菌是食品中常用的益生菌,迄今为止,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仅从人的胃肠道分离的乳酸菌可在食品中使用。而越来越多的研究从食品来源中分离出具有益生功能的菌株以扩大益生菌的选择范围。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检测分析等技术的发展,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全基因组测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FQ-PCR)等技术可以鉴定到亚种及菌株水平上的益生菌。鉴于分离鉴定技术是益生菌安全规范应用的先决条件,该文综述了近年来针对潜在益生乳酸菌有效分离和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益生乳酸菌自主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益生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云南饲草产业跨境发展的建议 被引量:1
19
作者 芮艳兰 李立池 《养殖与饲料》 2023年第7期95-98,共4页
为解决云南饲草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推进饲草产业跨境发展,本文梳理总结了云南饲草产业现状;指出了云南饲草产业存在的问题:供给能力不足,种植基础薄弱,种业“卡脖子”突出等;分析了云南与周边国家饲草产业合作的基础条件:云南与周边国... 为解决云南饲草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推进饲草产业跨境发展,本文梳理总结了云南饲草产业现状;指出了云南饲草产业存在的问题:供给能力不足,种植基础薄弱,种业“卡脖子”突出等;分析了云南与周边国家饲草产业合作的基础条件:云南与周边国家具有相同的饲草需求、互补的产业资源、较好的互联互通和经贸合作基础,但同时也存在境外投资风险高、进口准入受限、劳动力质量不高等不利因素。对此,从合作机制平台、技术创新、市场主体、政策保障4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云南饲草产业跨境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草 产业发展 跨境合作 云南省
下载PDF
云南跨境农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
作者 冯璐 张焱 李勃 《中国科技成果》 2021年第19期4-7,共4页
针对云南跨境农业投入不足、农户经营分散、市场建设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以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为主线,农户行为决策为重要影响因素,生计资本为决策基础,创新性架构以可持续生计、组织行为、转型经济等理论为依托的分析框架,... 针对云南跨境农业投入不足、农户经营分散、市场建设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以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为主线,农户行为决策为重要影响因素,生计资本为决策基础,创新性架构以可持续生计、组织行为、转型经济等理论为依托的分析框架,综合运用案例调研、数理计量等研究方法,对云南跨境8州市千余户农户的实地调研,解决了云南跨境农业转型升级的机制问题,并创新性探索跨境农业产业经济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 转型升级 跨境 对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