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地方油菜品种资源鉴定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谢永俊 刘旭云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0年第5期7-10,共4页
对云南省 317份油菜种质资源进行研究 ,发现云南省油菜种质资源大部分为极早熟和早熟品种 ,占云南油菜品种资源的 75 % ;同时也是高产种质资源和高含油量种质资源 ,且含油量与海拔高度有关 ,即高海拔地区油菜种质的含油量普遍较高 ;该... 对云南省 317份油菜种质资源进行研究 ,发现云南省油菜种质资源大部分为极早熟和早熟品种 ,占云南油菜品种资源的 75 % ;同时也是高产种质资源和高含油量种质资源 ,且含油量与海拔高度有关 ,即高海拔地区油菜种质的含油量普遍较高 ;该省地方品种中缺乏低芥酸(<1% )和低硫代葡萄糖甙 (<30 μmol/g)的种质资源 ,研究结果为育种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油菜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抗生鉴定
下载PDF
云南省优质油菜育种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被引量:2
2
作者 谢永俊 刘旭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72-175,共4页
自加拿大率先开展油菜品质育种后 ,世界优质油菜育种发展迅速。至今 ,云南省已育出适应本地生态条件种植的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 17个 ,为云南省优质化油菜生产作出了贡献。综述报道云南省优质油菜育种现状、高产优质油菜开发利用前景。今... 自加拿大率先开展油菜品质育种后 ,世界优质油菜育种发展迅速。至今 ,云南省已育出适应本地生态条件种植的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 17个 ,为云南省优质化油菜生产作出了贡献。综述报道云南省优质油菜育种现状、高产优质油菜开发利用前景。今后 ,云南省将加快优质油菜育种步伐 ,采用多种育种手段 ,努力与国际油菜品质育种目标接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品质育种 云南
下载PDF
云南油菜种质资源的品质鉴定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谢永俊 刘旭云 王奇彬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41-344,共4页
对云南油菜品种资源 371份的含油量、7种脂肪酸的组成成份和硫甙含量进行测试分析 ,结果为 :云南省油菜种质资源中具有含油量较高的优异种质资源 ,含油量的高低与海拔高度有一定的关系 ,即高海拔地区油菜的含油量普遍较高 ;云南省地方... 对云南油菜品种资源 371份的含油量、7种脂肪酸的组成成份和硫甙含量进行测试分析 ,结果为 :云南省油菜种质资源中具有含油量较高的优异种质资源 ,含油量的高低与海拔高度有一定的关系 ,即高海拔地区油菜的含油量普遍较高 ;云南省地方品种中缺乏低芥酸 (<1% )和低硫代葡萄糖甙 (<30 μmol/g)的种质资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种质资源 品质鉴定 含油量 硫甙含量
下载PDF
云南地方油菜种质资源抗(耐)病毒病、菌核病和霜霉病的鉴定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谢永俊 刘旭云 万洪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89-92,共4页
对云南油菜种质资源 317份的抗 (耐 )病毒病、菌核病、霜霉病进行鉴定研究 ,结果为 :云南省的地方油菜种质资源中虽无对病毒病、菌核病、霜霉病免疫的品种 ,但存在着高抗 (耐 )病毒病、菌核病和霜霉病的种质资源。其中 ,在芥菜型油菜中... 对云南油菜种质资源 317份的抗 (耐 )病毒病、菌核病、霜霉病进行鉴定研究 ,结果为 :云南省的地方油菜种质资源中虽无对病毒病、菌核病、霜霉病免疫的品种 ,但存在着高抗 (耐 )病毒病、菌核病和霜霉病的种质资源。其中 ,在芥菜型油菜中鉴定出高抗 (耐 )病毒病种质资源 11份 (高抗 3份 ,高耐 8份 )、高抗 (耐 )菌核病的种质资源有 3份、高抗 (耐 )霜霉病种质资源 1份 ;在白菜型油菜中鉴定出高抗 (耐 )病毒病种质资源 1份 ;甘蓝型油菜无高抗 (耐 ) 3类病的种质资源。云南省大部份油菜种质资源对 3类病的抗性为低感至高感 ,占油菜资源总数的 89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病毒病 菌核病 霜霉病 抗病性
下载PDF
云南省向日葵病害发生与控制途径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振玲 钱建宁 《云南农业科技》 2002年第6期30-31,共2页
1999~ 2 0 0 1年对云南省向日葵病害进行调查 ,初步查清了近几年向日葵病害发生的种类 ,并对病害发生特点、危害性进行研究 。
关键词 云南 向日葵 病害发生 控制途径
下载PDF
AMMI模型应用于油菜区域试验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旭云 谢永俊 +1 位作者 杨德 张锡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27-30,共4页
AMMI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加性主效应和乘积交互作用 (Additivemaineffectsandmulti plicativeinteraction ,简记为AMMI)模型 ,它发展了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统计方法。本文以1996和 1997年 (秋播 )的云南省油菜区域试验的小区产量为资料 ... AMMI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加性主效应和乘积交互作用 (Additivemaineffectsandmulti plicativeinteraction ,简记为AMMI)模型 ,它发展了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统计方法。本文以1996和 1997年 (秋播 )的云南省油菜区域试验的小区产量为资料 ,应用AMMI模型分析研究油菜区域试验。通过分析得出 :使用AMMI模型能提高估计的准确性、提高选择的概率。例如 ,此组区域试验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时 ,剩余残差占交互作用的 74 60 % ;而在AMMI模型中 ,残差仅占交互作用的 16 63%。在AMMI分析中 ,显著的主成分轴 (PCA1~ 3)用尽量小的自由度捕捉尽量大的SS (其中 ,PCA1用 2 4 %的互作自由度捕捉了 4 8 72 %的互作SS) ,而剩余大自由度对应小的SS ,作为试验误差处理 ,提高试验精确度。特别是AMMI模型利用对应分析图可以直观评价品种的稳定性和较适应地区 ,为其推广某一品种和在某一区域推广这一品种等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当显著的PCA轴多于 3个以上时 ,可通过D值的大小来确定品种的稳定性。由此得出结论 ,此模型可提高试验精确度 ,减少试验重复数 ,评价品种更精确 ,选择出的品种更可靠 ,且能够直观地得出各参试品种的稳定性和较适应地区。它是一种花费小、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I模型 区域试验 适应性 精确度 基因型 油菜
下载PDF
蜘蛛杀虫肽与Bt-Toxin C肽融合蛋白基因转入棉花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郑树松 安成才 +1 位作者 李启任 陈章良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8-351,共4页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蜘蛛杀虫肽与Bt毒蛋白C肽的融合蛋白基因导入了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L.)栽培品种中棉所10号,并获得大量小苗。小苗经GUS染色和PCR检测,证明蜘蛛杀虫肽基因已经转入到转化植株的基因组内,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7.1%和6...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蜘蛛杀虫肽与Bt毒蛋白C肽的融合蛋白基因导入了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L.)栽培品种中棉所10号,并获得大量小苗。小苗经GUS染色和PCR检测,证明蜘蛛杀虫肽基因已经转入到转化植株的基因组内,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7.1%和60.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基因 棉花 蜘蛛杀虫肽 遗传转化 植株再生 Bt毒蛋白C肽
下载PDF
藿香籽油脂肪酸组成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梅文泉 黎其万 +2 位作者 李兴华 周晓罡 佴注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5-288,共4页
对藿香籽油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藿香籽油碘价为201.7(10-2Ig/g),脂肪酸组成中α-亚麻酸的含量为60.61%,亚油酸含量22.89%,油酸10.59%,棕榈酸3.05%,硬脂酸1.79%。藿香籽油含不饱和脂肪酸94.5%,是含不饱和... 对藿香籽油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藿香籽油碘价为201.7(10-2Ig/g),脂肪酸组成中α-亚麻酸的含量为60.61%,亚油酸含量22.89%,油酸10.59%,棕榈酸3.05%,硬脂酸1.79%。藿香籽油含不饱和脂肪酸94.5%,是含不饱和脂肪酸极高的植物油之一。不饱和脂肪酸中2种人体必需脂肪酸即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之和为83.5%,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植物油中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籽油 物理化学性质 脂肪酸
下载PDF
油菜种子贮藏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杜燕 蒋海玉 严远鑫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0-293,共4页
昆明自然条件下贮藏 1~ 17a的 5 8份甘蓝型油菜种子的生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 ,胚活性劣变较早 ,但胚活性的完全丧失则明显慢于种子生活力。据此认为贮藏的油菜种质可划分为四大群体 ,在昆明自然条件下的甘蓝型油菜种子平均... 昆明自然条件下贮藏 1~ 17a的 5 8份甘蓝型油菜种子的生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 ,胚活性劣变较早 ,但胚活性的完全丧失则明显慢于种子生活力。据此认为贮藏的油菜种质可划分为四大群体 ,在昆明自然条件下的甘蓝型油菜种子平均寿命为 8~ 9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种子贮藏 生活力 胚活率 寿命
下载PDF
不同年龄蓖麻雌性单株枝条高空压接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文昌 杨建国 +2 位作者 江惠琼 徐宁生 张锡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B05期143-146,共4页
蓖麻为异花受粉作物,雌雄同株异花,但有时可发现雄性不育蓖麻植株,即在植株花序上只有雌花,没有雄花,不能进行正常繁殖。使蓖麻在杂优利用上一直受到很大限制。通过对蓖麻雌性单株不同年龄枝条高空压接技术研究,从生根百分率、每枝平均... 蓖麻为异花受粉作物,雌雄同株异花,但有时可发现雄性不育蓖麻植株,即在植株花序上只有雌花,没有雄花,不能进行正常繁殖。使蓖麻在杂优利用上一直受到很大限制。通过对蓖麻雌性单株不同年龄枝条高空压接技术研究,从生根百分率、每枝平均生根数、最长根长、平均根长4个方面,研究高空压接的繁殖效果。在保持蓖麻本身的不育特性的前提下,避开寻找保持系进行繁殖,为进行杂优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蓖麻 雌性单株 枝条 高空压接 杂交 繁殖
下载PDF
云南花生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庆滢 杨丽英 《花生学报》 2003年第B11期415-417,共3页
对云南省花生的叶斑病病原菌作了分离和鉴定,于花生成熟期从病株的叶部取样分离出花生叶斑病病菌株10个,经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表明:4个菌株是CercosporaarachidicolaHori,3个菌株是Phaeoisariopsispersonata (Berk & Curt) V.Arx... 对云南省花生的叶斑病病原菌作了分离和鉴定,于花生成熟期从病株的叶部取样分离出花生叶斑病病菌株10个,经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表明:4个菌株是CercosporaarachidicolaHori,3个菌株是Phaeoisariopsispersonata (Berk & Curt) V.Arx,回接试验结果表明:云南花生叶斑病病原菌为Cercosporaarachidicola Hori和Phaeoisariopsispersonata (Berk & Curt) V.Ar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花生 叶斑病 病原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B.juncea)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优质强优势杂交油菜的选育 被引量:5
12
作者 史华清 龚瑞芳 +3 位作者 庄丽莲 李云 吴学英 张淑玺 《作物研究》 1990年第3期41-46,共6页
从1986年开始,开展了降低芥酸含量,提高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提高抗病性,以杂优利用为中心的优质强优势杂交油菜的选育。育成了自交结实指数在1以下,不育株率100%,芥酸含量0.03-2.51%,亚油酸含量28.30-33.09%的89S181等6个不育系。育成... 从1986年开始,开展了降低芥酸含量,提高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提高抗病性,以杂优利用为中心的优质强优势杂交油菜的选育。育成了自交结实指数在1以下,不育株率100%,芥酸含量0.03-2.51%,亚油酸含量28.30-33.09%的89S181等6个不育系。育成了恢复株率97.92-100%的ZKC和89S016等5个低芥酸恢复系。 在三系配套的基础上,经测交,选育出亩产110.5-185.6公斤的5个强优势组合,组合的芥酸含量0.31-0.64%,亚油酸含量31.06-35.09%。并发现亚油酸含量亦有优势表现,6个F1组合的亚油酸含量,全部高于双亲平均值,有5个组合则超过高亲值。 5个强优势组合都导入了花叶苦菜(蔬菜芥菜)的抗病毒病性状(基因),经冬夏两季自然诱发鉴定,强优组合的发病率都低于邻近对照。优质、抗病、强优组合的选育研究已初告完成,1992年以后将陆续投产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杂种优势利用 选育
下载PDF
影响木薯淀粉加工质量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丽英 K.Sriroth +1 位作者 K.Piyachomkwan 葛再伟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02年第3期38-39,45,共3页
主要研究了淀粉提取过程中 ,削皮 ,水洗 ,干燥温度对淀粉纯度 ,白度和糊化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削皮、水洗和干燥温度影响淀粉白度、纯度和淀粉糊化粘度。在相同水洗次数 (1次 )和相同干燥温度 (5 0℃ )下 ,未削皮的淀粉样品色发... 主要研究了淀粉提取过程中 ,削皮 ,水洗 ,干燥温度对淀粉纯度 ,白度和糊化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削皮、水洗和干燥温度影响淀粉白度、纯度和淀粉糊化粘度。在相同水洗次数 (1次 )和相同干燥温度 (5 0℃ )下 ,未削皮的淀粉样品色发灰 ,但具有比削皮处理高的峰值粘度、95℃最后粘度、5 0℃时粘度、峰值降和持久性。在已削皮和相同干燥温度 (5 0℃ )下 ,淀粉水洗次数增加 ,不但增加淀粉纯度 ,而且提高淀粉性能 ,如提高峰值粘度、95℃最后粘度、5 0℃时粘度、持久性和糊化温度。不同干燥温度对淀粉白度无影响 ,但纯度随干燥温度的增加而稍稍增加。通常高的干燥温度有高的峰值粘度、95℃最后粘度、峰值降、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加工质量 白度 纯度 粘性
下载PDF
化学调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宁生 杨建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B05期378-380,共3页
在农业生产中栽培和育种两个方面,化学调控技术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这项技术,长期以来有不少不 正确的认识,妨碍了它的应用。只有正确的使用,化学调控技术才能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化学调控 农业生产 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 发育
下载PDF
云南木薯的生产和加工利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丽英 葛再伟 《木薯精细化工》 2001年第4期32-36,共5页
木薯是云南省除马铃薯、红薯外第三大薯类作物。本文首先介绍了云南省木薯生产状况,包括云南木薯种植历史、种植地区、自然条件,总产、单产和品种状况,其次,概括了木薯的加工和利用状况,重点介绍了木薯饲料工业和淀粉工业。最后讨... 木薯是云南省除马铃薯、红薯外第三大薯类作物。本文首先介绍了云南省木薯生产状况,包括云南木薯种植历史、种植地区、自然条件,总产、单产和品种状况,其次,概括了木薯的加工和利用状况,重点介绍了木薯饲料工业和淀粉工业。最后讨论了云南木薯生产和加工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机会,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木薯 生产 加工利用
下载PDF
油菜种子贮藏特性的研究
16
作者 蒋海玉 刘其宁 +1 位作者 杜燕 郑树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34-37,共4页
采用发芽试验和四唑测定方法 ,对在昆明自然存放条件下贮藏 1~ 17年的 158份甘蓝型油菜 (BrassicanapusL .)种子的活力和胚活性变化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 ,油菜种子的生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呈阶梯式降低 ,胚活性劣变出现较早 ,但... 采用发芽试验和四唑测定方法 ,对在昆明自然存放条件下贮藏 1~ 17年的 158份甘蓝型油菜 (BrassicanapusL .)种子的活力和胚活性变化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 ,油菜种子的生活力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呈阶梯式降低 ,胚活性劣变出现较早 ,但胚完整性的完全丧失明显慢于种子生活力的丧失。根据测定结果 ,将贮藏中的油菜种子生活力的变化划分为四个时期 ,并且明确在昆明自然存放条件下 ,甘蓝型油菜种子的平均贮藏寿命为 8~ 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种子 生活力 胚活性 平均寿命 油菜
下载PDF
蓖麻雌性单株不同时期高空压接研究
17
作者 李文昌 江惠琼 +1 位作者 徐宁生 张锡顺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5期87-89,共3页
通过对6个蓖麻宿生雌性单株材料在3月18日、4月19日和5月17日三个时期的高空压接,研究出雌性材料品种之间高空压接成活率无显著差异,而压接时期4月19日与其它两个时期有极显著差异,表明云南昆明地区在露地栽培条件下高空压接的主导因子... 通过对6个蓖麻宿生雌性单株材料在3月18日、4月19日和5月17日三个时期的高空压接,研究出雌性材料品种之间高空压接成活率无显著差异,而压接时期4月19日与其它两个时期有极显著差异,表明云南昆明地区在露地栽培条件下高空压接的主导因子为压接时期,最适宜的压接时期为4月中下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 雌性单株 压接时期 高空压接
下载PDF
蜜蜂为蓝花籽授粉增产效果的研究
18
作者 吴建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4期244-247,共4页
当今世界各国农业生产实践表明,蜜蜂为油料、牧草、果树、绿肥、棉花、养麦、砂仁、留种蔬菜等授粉,能有效地提高产量、果实的品质及种子的含油量,特别对异花授粉作物效果更佳。现已成为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增产措施。蓝花籽是十字花科萝... 当今世界各国农业生产实践表明,蜜蜂为油料、牧草、果树、绿肥、棉花、养麦、砂仁、留种蔬菜等授粉,能有效地提高产量、果实的品质及种子的含油量,特别对异花授粉作物效果更佳。现已成为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增产措施。蓝花籽是十字花科萝卜属的1个变种(Raphanus raphnistroides sinskaja),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其种子产量和含油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花期授粉率高低。我们于1986~1989年开展了此项研究。结果表明,蜜蜂为蓝花籽授粉能显著提高其种子产量和含油量,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花籽 授粉 增产效果 蜜蜂
下载PDF
蓝花子自交、远缘杂交结实率和集团选择效果的研究
19
作者 吴建华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0-23,共4页
10个蓝花子品种单株套袋自交均表现自交不亲和性,结实率为0;7个蓝花子品种群体套帐自交或品种内杂交,均有不同程度的结实株率和单株结角率。外地品种高州白花与云南8个地方品种正反交,全部获得较高的结实率,正反交间差异不大;与10个甘... 10个蓝花子品种单株套袋自交均表现自交不亲和性,结实率为0;7个蓝花子品种群体套帐自交或品种内杂交,均有不同程度的结实株率和单株结角率。外地品种高州白花与云南8个地方品种正反交,全部获得较高的结实率,正反交间差异不大;与1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正反交,结实率≈0;此外与5个白莱型油菜品种、5个芥菜型油菜品种和4个其它类型品种正反交,全部未获得角果。蓝花子的育种以集团选育方法效果为最佳,已选育出5个品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花子 自交 远缘杂交 结实率 选择
下载PDF
药用植物栝楼的组织培养及其表达蛋白的分析 被引量:24
20
作者 郑树松 苑华毅 +2 位作者 王莉江 安成才 陈章良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0-422,T001,共4页
对栝楼的快速繁殖、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再分化 ,以及不同培养体系中天花粉蛋白的表达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栝楼茎切段的腋芽和顶芽在MS +0 5、1 0mg L 6 BA培养基上可以快速繁殖 ;组织培养苗的叶片切块在MS +4 0mg L 6 BA +0 2... 对栝楼的快速繁殖、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再分化 ,以及不同培养体系中天花粉蛋白的表达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栝楼茎切段的腋芽和顶芽在MS +0 5、1 0mg L 6 BA培养基上可以快速繁殖 ;组织培养苗的叶片切块在MS +4 0mg L 6 BA +0 2mg LIAA的培养基上可形成愈伤组织 ,该愈伤组织在 30d后再分化为绿苗 ,绿苗分化率为0 2 5苗 外植体 ;绿苗转移至MS +0 1mg LNAA的培养基可 10 0 %生根 ;生根苗移栽至土壤中 10 0 %成活 ;移栽成活的栝楼在 30d后长出小块根 ,并检测到天花粉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栝楼 组织培养 天花粉蛋白 药用植物 蛋白质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