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科技人员实施“三区”人才项目的现状及问题研究——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姚丽萍 马伟 杜伟 《农业科技管理》 2020年第4期65-68,共4页
文章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对其2014—2018年"三区"人才计划实施中人员数量、职称、年龄、服务地区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了农业科技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强监督管理、做好产业示范... 文章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对其2014—2018年"三区"人才计划实施中人员数量、职称、年龄、服务地区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了农业科技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强监督管理、做好产业示范、加强科技指导、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和加强科企合作等推动农业科技人员"三区"人才项目更好实施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三区"相关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为云南乃至全国"三区"农业科技服务人员执行项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人员 “三区”人才计划 科技服务
下载PDF
云南铁壳麦对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的抗性鉴定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杨金华 黄锦 +3 位作者 王志伟 程加省 沈为频 于亚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74-2077,共4页
云南铁壳麦是云南省独有的宝贵麦类种质资源。文章应用云南省6个主要条锈病流行生理小种对云南铁壳麦进行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之前收集保存的对当时流行生理小种感病的34份铁壳麦对现在的生理小种依然感病。从新收集的5份铁壳麦中鉴定出... 云南铁壳麦是云南省独有的宝贵麦类种质资源。文章应用云南省6个主要条锈病流行生理小种对云南铁壳麦进行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之前收集保存的对当时流行生理小种感病的34份铁壳麦对现在的生理小种依然感病。从新收集的5份铁壳麦中鉴定出3份抗性材料,其中A13和A14对6个生理小种反应型为高抗,A21为近免疫。通过对云南铁壳麦A21与铭贤169杂交的F1、F2、BC1群体进行接种鉴定和遗传分析表明,云南铁壳麦A21对条中32、水-7两个生理小种的抗性均由核基因组的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铁壳麦 条锈病 生理小种 遗传分析
下载PDF
云南稻种核心种质耐低磷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杜娟 曾亚文 +4 位作者 普晓英 申时全 杨树明 刘昆 杨晓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B09期30-33,共4页
在土壤有效磷含量6.26×10^-6和80×10^-6条件下,对云南5个稻作区548份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进行水稻耐低磷特性间的相关性分析及耐低磷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分蘖、相对总干重、相对地上干重、相对地下干重是评价水稻耐低... 在土壤有效磷含量6.26×10^-6和80×10^-6条件下,对云南5个稻作区548份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进行水稻耐低磷特性间的相关性分析及耐低磷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分蘖、相对总干重、相对地上干重、相对地下干重是评价水稻耐低磷胁迫较好的指标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地方稻种 核心种质 耐低磷特性 筛选指标
下载PDF
养分管理对生菜生物量与硝酸盐含量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夏体渊 张彩仙 +3 位作者 年耀萍 高志文 达良俊 陈泽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552-2556,共5页
【目的】为了研究养分管理对生菜生物量与硝酸盐含量影响。【方法】以滇池流域晋宁县上蒜乡田间试验的9个典型处理为基础,分析了生菜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探索在不同施肥状况下,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间的关系。【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地上... 【目的】为了研究养分管理对生菜生物量与硝酸盐含量影响。【方法】以滇池流域晋宁县上蒜乡田间试验的9个典型处理为基础,分析了生菜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探索在不同施肥状况下,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间的关系。【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在T5(N_(405)P_(120)K_(300))处理时达到最大,地上、地下生物量之比在9~17;硝酸盐含量除T7(N_(270)P_(60)K_(300))外,其余处理均超过3000 mg/kg,污染等级均为四级;在滇池流域生菜对氮施肥量需求不高,当氮施肥量为135 kg/hm^2,磷施肥量为120 kg/hm^2时,生菜地上生物量较高,且地上、地下生物量之比较大;无论任何处理生菜硝酸盐的含量都较高。【结论】说明当地土壤和灌溉水氮含量很高,应减少氮肥的施用;控制氮肥施用,合理进行氮磷配比,是提高蔬菜品质,控制滇池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 生菜 生物量 硝酸盐
下载PDF
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利用研究 Ⅰ.农艺性状的表现及遗传多样性
5
作者 申时全 普晓英 +1 位作者 杜娟 曾亚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B09期22-29,共8页
核心种质如何创新和有效利用是目前植物遗传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此,以云南地方稻(Oryzasativa L.)种资源核心种质519份和497个F1杂交组合为研究材料,研究了籼(Indica)、粳(Japonica)2个亚种间、5个稻作生态区和16个行政地... 核心种质如何创新和有效利用是目前植物遗传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此,以云南地方稻(Oryzasativa L.)种资源核心种质519份和497个F1杂交组合为研究材料,研究了籼(Indica)、粳(Japonica)2个亚种间、5个稻作生态区和16个行政地区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分布趁势。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大,稻区间遗传多样性差异不明显,地区间遗传多样性差异较明显,遗传多样性中心在滇西南(西双版纳、思茅、临沧、德宏),遗传多样性的形成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粳稻表型遗传多样性大于籼稻。核心种质中籼稻与滇屯502的杂种一代总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均增加;粳稻与合系35的杂种一代总的遗传多样性降低,但亲本与F1的遗传多样性的差异不显著,遗传分化增加。应加强对遗传多样性中心的遗传资源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使这些宝贵资源在遗传改良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地方稻种 核心种质 杂种一代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覆盖对柠檬园土壤温湿度及其生长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进学 周东果 +5 位作者 朱红业 高俊燕 朱春华 雷宝坤 郭俊 岳建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87-492,共6页
在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柠檬种植基地,选择稻草覆盖、黑膜覆盖、自然生草覆盖及清耕不同处理措施对定植半年的柠檬幼树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总体上稻草覆盖在降温方面的效果优于地膜覆盖、自然生草与清耕。土壤保湿方面的效果以地膜覆盖较... 在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柠檬种植基地,选择稻草覆盖、黑膜覆盖、自然生草覆盖及清耕不同处理措施对定植半年的柠檬幼树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总体上稻草覆盖在降温方面的效果优于地膜覆盖、自然生草与清耕。土壤保湿方面的效果以地膜覆盖较好。不同覆盖对柠檬树体的生长、挂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覆盖对柠檬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柠檬株高、冠幅明显高于对照(P<0.05),柠檬着果率、单株产量及公顷产量也明显高于对照(P<0.05),土壤温度、湿度与树体的生长关系呈极显著水平相关(P<0.01);冠幅指数、抽梢次数、总梢数、花蕾数、幼果数量与产量呈显著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 覆盖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产量
下载PDF
豆科牧草和灌木在元谋干热河谷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龙会英 金杰 +3 位作者 张德 史亮涛 张明忠 朱红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4-258,共5页
根据干热河谷金雷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退化,肥力低等现状,利用热带牧草具有饲养牲畜、改良土壤及保持水土功能,开展热带牧草在金雷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果草复合高效栽培模式中,龙眼园行间种植柱花草,其培肥改土... 根据干热河谷金雷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退化,肥力低等现状,利用热带牧草具有饲养牲畜、改良土壤及保持水土功能,开展热带牧草在金雷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果草复合高效栽培模式中,龙眼园行间种植柱花草,其培肥改土效果是显著的,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值含量逐年增加;②植物篱埂应用模式中,在农用旱地地埂种植灌木南洋樱为生物篱埂,具有一定保水培肥效果,农作物横坡种植,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侵蚀模数减少了12986.8(t/km2.a),水土流失减少率76.02%,鲜叶作为绿肥其培肥改土效果是显著的;③庭院经济种草养兔模式中,开展几种鲜草混合饲喂肉兔效果及经济效益研究,饲喂新西兰肉兔,菊苣的适口性最好,饲喂效果较好,适宜在干热区扩大种植,发展肉兔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牧草和灌木 干热河谷 小流域 综合治理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和生态条件对小麦品质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乔祥梅 王志伟 +4 位作者 黄锦 王志龙 程加省 杨金华 于亚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72-2576,共5页
【目的】为氮高效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基因型的7个高产小麦品种为材料,在丽江和昆明2地进行田间试验,综合分析基因型、环境对小麦氮效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小麦氮肥生产效率和品质均显著受地点的影... 【目的】为氮高效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基因型的7个高产小麦品种为材料,在丽江和昆明2地进行田间试验,综合分析基因型、环境对小麦氮效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小麦氮肥生产效率和品质均显著受地点的影响,同时显著存在品种×地点的互作效应;其中,品种效应相对较小,品种×地点的互作效应对氮肥生产效率的影响较大,地点对品质的影响较大。2个地点中,丽江点的氮肥吸收和生产效率显著高于昆明点,但品质相对较差;7个品种中,不同品种氮效率因评价指标不同而存在差异,云麦77氮素吸收利用及转运能力均较强,且品质相对较好;云麦53、云麦64和云麦76氮素吸收能力强;云麦57和云麦68氮素利用、转运能力强,且品质好。【结论】兼顾品质和氮效率,云麦77是综合表现最好的品种,其次是云麦57和云麦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品质 氮素利用效率 基因型 生态条件 云南 小麦
下载PDF
元谋干热河谷豆科牧草的引种试验 被引量:9
9
作者 龙会英 张德 +3 位作者 朱红业 金杰 史亮涛 张明忠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85-1490,共6页
2003-2006年元谋干热河谷对16个豆科牧草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材料中,除蝴碟豆(Centrosema pubescens)、大叶千斤拔(Flemingia macrophylla)和卵叶山蚂蝗(Desmodium ovalifolium)由于气候差异性不能结实外,其他牧草均能适应该地... 2003-2006年元谋干热河谷对16个豆科牧草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材料中,除蝴碟豆(Centrosema pubescens)、大叶千斤拔(Flemingia macrophylla)和卵叶山蚂蝗(Desmodium ovalifolium)由于气候差异性不能结实外,其他牧草均能适应该地区种植。其中,银合欢属表现出产量高、叶量大、适口性好等特点。产量排列前3名的牧草为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K636、新银合欢和热研1号银合欢,干草产量分别为26 933.9、24 882.6和22 459.2 kg/hm2,羊对这3种牧草特别喜食。其次是提那罗新罗顿豆(Neotononis wightii),表现出叶量大、干鲜比低等特点,其干鲜比为0.27,茎叶比为0.73,羊对其特别喜食。卵叶山蚂蝗产量最低,茎叶比最高,其干草产量为920.8 kg/hm2,茎叶比为1.96,不适宜作该地区的牧草生产草种。克拉豆(Cratylia argentea)花期应注意防治害虫,提高结荚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豆科牧草 引种试验
下载PDF
元谋干热区种植豆科牧草和灌木生态效应 被引量:6
10
作者 龙会英 沙毓沧 +4 位作者 朱红业 金杰 张明忠 史亮涛 江功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0-253,共4页
根据干热河谷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的现状,研究本区种植豆科豆科牧草和灌木部分生态与改良的土壤效应。结果表明:(1)小气候得到改善,豆科牧草和灌木种植样地表及土壤湿度大于未种植地,温度低于未种植地。(2)随着豆科牧... 根据干热河谷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的现状,研究本区种植豆科豆科牧草和灌木部分生态与改良的土壤效应。结果表明:(1)小气候得到改善,豆科牧草和灌木种植样地表及土壤湿度大于未种植地,温度低于未种植地。(2)随着豆科牧草和灌木种植年限增加,土壤肥力得到提高,土壤中全氮、速效钾及pH值含量逐年增加。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土壤容重比未种植地低,孔隙度及田间持水量比未种植地高,持水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豆科牧草和灌木 生态效应 改良土壤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草被凋落物的分解率与持水性能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明忠 朱红业 +5 位作者 沙毓沧 张映翠 金杰 史亮涛 龙会英 纪中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6-159,共4页
以新诺顿豆、铺地木蓝、百喜草、扭黄茅、双花草、孔颖草凋落物为材料,研究了6种草被凋落物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分解率和持水性能。结果表明:草被凋落物干物质剩余量随时间进程而减少,但不与分解时间呈直接相关性。这主要受气候、凋... 以新诺顿豆、铺地木蓝、百喜草、扭黄茅、双花草、孔颖草凋落物为材料,研究了6种草被凋落物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分解率和持水性能。结果表明:草被凋落物干物质剩余量随时间进程而减少,但不与分解时间呈直接相关性。这主要受气候、凋落物特性、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影响,气候(温度、湿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草被凋落物饱和持水量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新诺顿豆(336%)、百喜草(248%)、扭黄茅(209%)、孔颖草(206%)、铺地木蓝(174%)、双花草(168%);凋落物分解到第24个月时,其干物质剩余量从少到多排列依次为新诺顿豆(16.19%)、铺地木蓝(26.38%)、孔颖草(32.79%)、百喜草(37.62%)、扭黄茅(39.72%)、双花草(39.76%)。新诺顿豆的凋落物分解率和持水性能都最高,对促进草地土壤发育和改良有着重要的意义,具有重要的水土保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被凋落物 干热河谷 分解率 持水性能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云麦68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锦 乔祥梅 +4 位作者 程加省 王志伟 宁波 谭泽林 于亚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8期11295-11296,11303,共3页
[目的]为了解小麦(TriticumaestivumL.)新品种云麦68的丰产、稳产、适应性及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方法]对云麦68的2009—2011年度云南省区域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云麦68具有较突出的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 [目的]为了解小麦(TriticumaestivumL.)新品种云麦68的丰产、稳产、适应性及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方法]对云麦68的2009—2011年度云南省区域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云麦68具有较突出的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是适合云南省大面积种植的小麦新品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重均与产量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千粒重,穗粒数的作用最小。增加有效穗,提高千粒重是其高产的关键。[结论]该研究可为云麦68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丰产性 稳产性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行距对荞麦田杂草及荞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春花 孙道旺 +5 位作者 何成兴 王艳青 卢文洁 尹桂芳 肖卿 王莉花 《杂草学报》 2018年第2期19-24,共6页
通过调查荞麦田杂草,研究不同密度(B1:95万株/hm^2,B2:145万株/hm^2,B3:195万株/hm^2)和行距(A1:20 cm,A2:30 cm,A3:40 cm,A4:50 cm)对荞麦田杂草抑制情况和荞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密度中随着行距的增大,杂草数和鲜质量增加,... 通过调查荞麦田杂草,研究不同密度(B1:95万株/hm^2,B2:145万株/hm^2,B3:195万株/hm^2)和行距(A1:20 cm,A2:30 cm,A3:40 cm,A4:50 cm)对荞麦田杂草抑制情况和荞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密度中随着行距的增大,杂草数和鲜质量增加,而在同一行距中随着密度的增加,杂草数和鲜质量多数表现为减少;荞麦产量在种植密度B2和行距A3时达到较高,为2 596. 7 kg/hm^2;在B2和B3同一种植密度下,行距A4的产量与行距A3没有显著差异,但后者抑制杂草效果更为显著。表明,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和行距有利于控制田间杂草的生长,促进荞麦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种植密度 行距 杂草 荞麦产量
下载PDF
粳稻孕穗期耐冷性的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申时全 普晓英 +2 位作者 杜娟 桂敏 曾亚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B09期17-21,共5页
用昆明小白谷培育的近等基因系(NIL)的不同单株(BC4F6)与轮回亲本杂交再自交的2个F2群体,2002年在海拔1916m的昆明(水温18-21℃)和2003年在海拔2150m的阿子营乡用冷泉水(19℃)灌溉种植,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2... 用昆明小白谷培育的近等基因系(NIL)的不同单株(BC4F6)与轮回亲本杂交再自交的2个F2群体,2002年在海拔1916m的昆明(水温18-21℃)和2003年在海拔2150m的阿子营乡用冷泉水(19℃)灌溉种植,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2种冷害条件下的F2群体的耐冷基因效应。结果表明:耐冷基因是受2对主效基因+多基因相互配合遗传控制的,其主效基因的遗传率为80.64%-85.55%,多基因遗传率为4.65%~7.17%,孕穗期耐冷性以主基因利用为主;主基因中加性效应明显,2对主基因基因效应不等,以第1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在孕穗期耐冷性遗传中,主基因的加性、显性及主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普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等基因系 孕穗期耐冷性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密度对西南冬麦区不同小麦主栽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志伟 程加省 +5 位作者 杨金华 乔祥梅 胡银星 程耿 黄锦 于亚雄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5期16-19,共4页
为西南冬麦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2013—2014年选用西南冬麦区4个小麦主栽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密度与品种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经济系数的影响极显著,对结实小穗数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显著,对其他性状影响不... 为西南冬麦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2013—2014年选用西南冬麦区4个小麦主栽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密度与品种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经济系数的影响极显著,对结实小穗数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显著,对其他性状影响不显著。不同小麦品种的生育期、株高、穗长、结实小穗数、不实小穗数、千粒重、籽粒产量和经济系数差异极显著,有效穗差异显著,穗粒数差异不显著,品种和密度对经济系数存在极显著的互作作用。西南冬麦区4个主栽品种中以川麦104和云麦53的综合表现较好,小麦品种创高产的适宜密度水平为基本苗240万苗/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密度 农艺性状 籽粒产量
下载PDF
怒江干热河谷牧草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玉兰 白昌军 +2 位作者 王跃全 刘倩 朱红业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2-86,共5页
在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地区对引进的16个禾本科热带牧草进行区域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16个牧草品种(品系)均能适应云南怒江干热河谷气候。在产量方面,红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cv.Red)产量最高,干草产量达35 915.00 kg/hm2,极显... 在云南怒江干热河谷地区对引进的16个禾本科热带牧草进行区域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16个牧草品种(品系)均能适应云南怒江干热河谷气候。在产量方面,红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cv.Red)产量最高,干草产量达35 915.00 kg/hm2,极显著高于参试的其他15个牧草品种(P<0.01)。其次是热研8号坚尼草(Panicum maxi mumcv.Reyan No.8)、热研9号坚尼草(P.maxi mumCIAT9)、TD58坚尼草(P.maxi mumcv.TD58)和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Brachiariabrizanthacv.Reyan No.6),以上4个牧草品种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杂交臂形草(B.hybrid)(P<0.05),极显著高于参试的其他10个牧草品种。红象草、热研8号坚尼草、热研9号坚尼草、TD 58坚尼草、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等牧草品种饲草产量高、生长迅速、刈割再生能力强、抗旱性强,适宜在干热河谷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牧草 产量 干热河谷 云南
下载PDF
利用AMMI模型分析旱地小麦新品种云麦70的稳定性及适应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乔祥梅 黄锦 +4 位作者 程加省 王志伟 杨金华 谭泽林 于亚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4期38-40,共3页
[目的]评价旱地小麦新品种云麦70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稳定性及适应性。[方法]利用AMMI模型对2011~2013年度云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产量资料分析,以期评价云麦70的稳定性及适应性。[结果]云麦70属高产稳产型品种,适应地区广。结果还表明,... [目的]评价旱地小麦新品种云麦70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稳定性及适应性。[方法]利用AMMI模型对2011~2013年度云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产量资料分析,以期评价云麦70的稳定性及适应性。[结果]云麦70属高产稳产型品种,适应地区广。结果还表明,利用AMMI模型分析小麦区试资料可以较好地评价单个品种的表现。[结论]云麦70在嵩明、楚雄、文山、临翔等地具有较高的产量,适宜作为这些地方的主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I模型 云麦70 稳定性 适应性
下载PDF
元谋干热河谷小新村流域生态村建设的实践 被引量:3
18
作者 龙会英 史亮涛 +5 位作者 钟利 张德 朱红业 金杰 张明忠 张映翠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27-31,36,共6页
根据元谋干热河谷小新村流域高温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农村经济贫困、农业农村产业结构单元化及种植体系不合理的现状,应用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与试验示范,以小流域为单元,选择小新村为试验示范村,采用"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农户&... 根据元谋干热河谷小新村流域高温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农村经济贫困、农业农村产业结构单元化及种植体系不合理的现状,应用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与试验示范,以小流域为单元,选择小新村为试验示范村,采用"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农户"参与式方法,开展生态村建设。实践证明:小新村流域生态村建设,提高农户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意识和人文素质,增加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实现乡村村容村貌整洁,提高农村经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谋干热河谷 小新村流域 生态村
下载PDF
优质强筋小麦云麦80高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锦 王志龙 《作物研究》 2021年第2期161-164,共4页
为给优质强筋小麦云麦80的推广提供依据,以2015—2017年度云南省田麦品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为依据,利用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对云麦80的高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麦80两年区试产量分别为6593.03和6082.14 kg/hm^... 为给优质强筋小麦云麦80的推广提供依据,以2015—2017年度云南省田麦品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为依据,利用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对云麦80的高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麦80两年区试产量分别为6593.03和6082.14 kg/hm^(2),较CK增产6.64%和5.93%,高稳系数排名分别为第1、4,回归系数分别为0.672和0.880,对环境不敏感,同时品质达到强筋标准,说明云麦80是一个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的优质小麦新品种,适宜在云南省大面积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云麦80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云麦69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8
20
作者 乔祥梅 黄锦 +4 位作者 程加省 王志伟 杨金华 谭泽林 于亚雄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5年第2期24-27,共4页
云麦69是2014年3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选用自育材料云麦42作为母本,陕西小麦材料陕623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选育而成。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小麦新品种云麦69的生产特性,以2010、2011两年云南省小麦区域... 云麦69是2014年3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选用自育材料云麦42作为母本,陕西小麦材料陕623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选育而成。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小麦新品种云麦69的生产特性,以2010、2011两年云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地麦组的结果资料,采用区域试验与对照相比较的方法,对云麦69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麦69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综合性状优良,是适合云南地区大面积生产的小麦新品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云麦69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