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主产茶区茶树茶饼病发生时空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冉隆珣 肖星 +5 位作者 殷丽琼 梁名志 夏锐 饶炳友 吴文波 王国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4-557,共4页
【目的】明确云南主产茶区茶饼病发生时空并指导其防治。【方法】对云南主产茶区不同海拔、不同品种茶树茶饼病的发生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各茶区茶饼病始发期一般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盛发期为9-10月。同一茶树品种在不同海拔茶... 【目的】明确云南主产茶区茶饼病发生时空并指导其防治。【方法】对云南主产茶区不同海拔、不同品种茶树茶饼病的发生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各茶区茶饼病始发期一般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盛发期为9-10月。同一茶树品种在不同海拔茶区茶饼病危害程度不同,随着海拔的升高其茶饼病危害越严重。在相同海拔茶区,其不同茶树品种茶饼病危害程度也不同。机采茶园和冬季封园且春茶结束后轻修剪的茶园其茶饼病危害较轻,荫蔽度高的茶园茶饼病发生较重。【结论】云南不同茶区不同年份茶饼病始发期和危害程度存在差异,其始发期与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茶树品种和栽培管理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饼病 云南茶区 时空研究
下载PDF
66份云南茶树种质生化成分的分析及特异种质筛选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玉飞 庞丹丹 +4 位作者 蒋会兵 田易萍 李友勇 孙云南 陈林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3-699,共7页
【目的】鉴定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分析其儿茶素和嘌呤生物碱的多样性,筛选出高儿茶素指数(Catechin index,CI)、高苦茶碱等特异茶树种质资源,为茶树品种选育和特异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云南66份代表... 【目的】鉴定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分析其儿茶素和嘌呤生物碱的多样性,筛选出高儿茶素指数(Catechin index,CI)、高苦茶碱等特异茶树种质资源,为茶树品种选育和特异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云南66份代表性茶树种质的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嘌呤生物碱(咖啡碱、可可碱和苦茶碱)等主要品质和功能性成分;利用统计软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香农多样性指数,H'),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最后筛选出高CI、高苦茶碱的种质。【结果】66份云南茶树种质的GC、EGC、C、EC、EGCG、GCG、ECG、咖啡碱和可可碱等成分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性,其中,H'除EC、ECG外均大于1.80,EGCG的H'最高(2.06);C(66.07%)具有最大的变异系数,可可碱的变异系数(15.68%)最小。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3.37%,包含所有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基于14个生化成分,可以将66份茶树种质分为4个类群,不同类群在CI、可可碱、咖啡碱、儿茶素总量等主要指标有明显差异。综合分析结果,筛选到13份CI>0.60的茶树种质,其中有4份大于0.90(2份大于1.00);另外,还鉴定到4份(其中有3份还具有低咖啡碱性状)高苦茶碱茶树种质。【结论】云南省茶树资源的儿茶素和嘌呤生物碱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到高CI、高苦茶碱、低咖啡碱等特异种质17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生化成分 儿茶素 CI值 苦茶碱 云南
下载PDF
基于EST-SSR标记的云南大叶茶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尚卫琼 段志芬 +8 位作者 杨毅坚 李友勇 成浩 刘杰 杨兴荣 杨盛美 矣兵 刘本英 毕晓清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1期16-22,共7页
丰富的遗传变异对提高作物的环境适应性和加快遗传改良进度至关重要。为进一步了解云南大叶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28对SSR引物对94份大叶茶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到等位基因128个,平均每个位点为4.57个;Shannon... 丰富的遗传变异对提高作物的环境适应性和加快遗传改良进度至关重要。为进一步了解云南大叶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28对SSR引物对94份大叶茶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到等位基因128个,平均每个位点为4.57个;Shannon信息指数(I)在0.91~1.66之间,最小为5087位点0.91,最大为1696位点1.66,平均每个位点为1.30;多态性信息含量(PIC)数值在0.476~0.753之间,最小为5087位点0.476,最大为1696位点0.753,平均值为0.64;平均观测杂合度和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1、0.70。通过对94份供试材料来源地遗传分化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材料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不同来源地之间而非同一来源地内。并且多数同一来源的材料分散在不同类群中,材料来源地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研究认为,聚类结果与多态性信息含量等参数值分析结果一致,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可为云南茶树资源的育种和创新利用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大叶茶 EST-SSR 分子标记
下载PDF
水杨酸和茉莉酸诱导茶树抗茶饼病研究初报 被引量:1
4
作者 冉隆珣 肖星 +3 位作者 殷丽琼 刘悦 刘玉飞 梁名志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4期32-35,共4页
为探索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诱导茶树对茶饼病的抗性并指导其防治。以5个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在茶饼病胁迫下SA和JA含量变化。用外源SA和JA处理茶树调查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变化。得出紫娟、佛香4号和群体种感染茶饼病后SA和JA含... 为探索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诱导茶树对茶饼病的抗性并指导其防治。以5个茶树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在茶饼病胁迫下SA和JA含量变化。用外源SA和JA处理茶树调查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变化。得出紫娟、佛香4号和群体种感染茶饼病后SA和JA含量均升高,用外源JA和SA处理茶树其茶饼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低于对照。说明SA和JA能诱导茶树对茶饼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饼病 水杨酸和茉莉酸 诱导抗性
下载PDF
茶树茶饼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被引量:4
5
作者 肖星 殷丽琼 +2 位作者 玉香甩 孙承冕 冉隆珣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103-104,共2页
茶饼病是我国茶树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对茶叶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笔者介绍了茶饼病的病原、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旨在为该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茶树 茶饼病 发生特点 防治措施
下载PDF
3种杀菌剂对茶饼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6
作者 肖星 王雪松 +4 位作者 杨恺 穆升 玉香甩 龙亚芹 陈林波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2期52-55,共4页
茶饼病是一种茶树上重要的芽叶病害。为了筛选出防治茶饼病的安全有效药剂,选用3种杀菌剂对茶饼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第2次施药后7 d,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60 g/667 m^(2)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40 mL/667 m^(2)... 茶饼病是一种茶树上重要的芽叶病害。为了筛选出防治茶饼病的安全有效药剂,选用3种杀菌剂对茶饼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第2次施药后7 d,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60 g/667 m^(2)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40 mL/667 m^(2)的防效分别为93.48%、93.62%、85.17%、90.18%,而1.5%多抗霉素水剂对茶饼病的总体防效相对较差,所有供试药剂处理均对茶树生长安全。研究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40~60 g/667 m^(2)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40 mL/667 m^(2)对茶饼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建议生产上推广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饼病 杀菌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云南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特异性评价
7
作者 尚卫琼 段志芬 +5 位作者 邓少春 孙承冕 杨毅坚 李金龙 夏锐 刘本英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34期76-81,共6页
以定植于国家大叶茶树资源圃(勐海)中的50份云南不同地方茶树资源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生化成分进行统计分析,筛选特异资源。结果表明,50份云南不同地方的茶树资源茶多酚含量为20.35%~33.02%,平均含量为26.72%;氨基酸含量为1.95%~4.20%,平... 以定植于国家大叶茶树资源圃(勐海)中的50份云南不同地方茶树资源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生化成分进行统计分析,筛选特异资源。结果表明,50份云南不同地方的茶树资源茶多酚含量为20.35%~33.02%,平均含量为26.72%;氨基酸含量为1.95%~4.20%,平均含量为2.99%;咖啡碱含量为2.03%~5.17%,平均含量为2.93%;儿茶素总量为8.21%~21.29%,平均含量为11.12%。50份云南不同地方茶树资源茶多酚、氨基酸含量较高,32份试验材料属于高茶多酚茶树种质资源(茶多酚含量≥25.0%),26份试验材料属于高氨基酸茶树种质资源(氨基酸含量≥3.0%),1份试验材料属于高咖啡碱茶树种质资源(咖啡碱含量≥5.0%),1份试验材料属于高儿茶素茶树种质资源(儿茶素总量≥20.0%)。筛选出的茶树种质资源可为茶树遗传改良与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 特异性 云南 评价
原文传递
不同茶树品种感染茶饼病后酶活性的变化
8
作者 冉隆珣 肖星 +3 位作者 殷丽琼 田易萍 王国旗 梁名志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7-110,共4页
对不同茶树品种感染茶饼病前后保护酶活性变化进行分析,得出不同保护酶在不同茶树品种中的活性变化有差异,感病前后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中CAT、POD、PPO、GR活性发生变化但是变化均无规律;APX和AAO活性很低均视为未检出。感病后抗病品种... 对不同茶树品种感染茶饼病前后保护酶活性变化进行分析,得出不同保护酶在不同茶树品种中的活性变化有差异,感病前后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中CAT、POD、PPO、GR活性发生变化但是变化均无规律;APX和AAO活性很低均视为未检出。感病后抗病品种的PAL活性均高于感病品种,感病后抗病品种的SOD活性明显低于感病品种。PAL活性和SOD活性变化与抗病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饼病 保护酶 抗病性 酶活变化
下载PDF
茶饼病高效无害化防治技术
9
作者 冉隆珣 陈洪云 +5 位作者 肖星 殷丽琼 玉香甩 王国旗 赵永祥 梁名志 《中国热带农业》 2017年第4期39-40,共2页
结合茶产业生产实际和前期工作经验,从选用抗性品种、植物检疫、茶园管理、茶叶采摘和不同茶园药剂防治等方面,初拟茶饼病高效无害化防治技术,旨在为茶饼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茶饼病 高效无害化 防治技术
下载PDF
茶树ZF-HD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庞丹丹 刘玉飞 +2 位作者 田易萍 孙云南 陈林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32-640,共9页
【目的】搜索鉴定茶树ZF-HD(Zinc finger homeodomain)转录因子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在不同组织及非生物胁迫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为茶树ZF-HD基因家族的功能研究及茶树遗传性状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 【目的】搜索鉴定茶树ZF-HD(Zinc finger homeodomain)转录因子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在不同组织及非生物胁迫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为茶树ZF-HD基因家族的功能研究及茶树遗传性状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隐马尔可夫模型预测和序列比对从茶树基因组中筛选鉴定出茶树ZF-HD基因家族成员,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其基因结构、启动子元件,以及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氨基酸序列、结构特征、进化关系等进行预测分析,并基于转录组测序(RNA-Seq)数据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及在干旱胁迫、盐胁迫和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从茶树基因组中鉴定出17个ZF-HD基因家族成员(CsZHD1~CsZHD17),其编码区(CDS)序列长度为369~2187 bp,编码122~728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13.51~80.42 kD,理论等电点为6.09~9.19,均属于亲水性不稳定蛋白,蛋白二级结构均由β-转角、延伸链、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除CsZHD2、CsZHD5和Cs-ZHD7蛋白定位于细胞质,CsZHD9蛋白定位于细胞外,其他13个蛋白均定位于细胞核。仅CsZHD2、CsZHD7、Cs-ZHD9、CsZHD10和CsZHD12基因含外显子和内含子,其他12个CsZHDs基因均无内含子。除CsZHD7蛋白具有2个ZF-HD_dimer结构域外,其他16个蛋白均具有1个ZF-HD_dimer结构域。CsZHD1~CsZHD17蛋白具有2~5个保守基序(motif),其中motif 1和motif 3为共有的保守基序。茶树ZF-HD家族蛋白可分为5个亚族(ZHDⅠ、ZHDⅡ、ZHDⅢ、ZHDⅣ和MIF),较拟南芥少了ZHDⅤ亚族。除CsZHD2、CsZHD12和CsZHD17基因在8个组织中不表达或表达量极低外,其他14个CsZHDs基因在8个组织中呈差异性表达;除CsZHD2、CsZHD12和CsZHD17基因外,其他15个CsZHDs基因在顶芽或花中表达量较高。在干旱胁迫和盐胁迫处理下,除CsZHD1、CsZHD2、CsZHD5、CsZHD12、CsZHD14和CsZHD17基因的表达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外,其他CsZHDs基因均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在MeJA处理下,除CsZHD2、CsZHD5和CsZHD12基因表达量极低外,多数CsZHDs基因呈下调表达的趋势。【结论】从茶树基因组中鉴定出17个ZH-HD基因家族成员,其编码蛋白具有保守的锌指结构域和同源异型盒结构域;茶树与拟南芥ZH-HD基因家族相比缺少ZHDⅤ亚族;CsZHDs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大多数成员的表达受非生物胁迫和MeJA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ZF-HD基因家族 鉴定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非生物胁迫 茉莉酸甲酯(MeJA)
下载PDF
不同萎凋处理对“云抗10号”红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云南 许燕 +5 位作者 夏丽飞 宋维希 蒋会兵 杨毅坚 孙承冕 陈林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39-1044,共6页
【目的】为充分利用、发挥云抗10号茶树品种资源优势及生产出高品质的红茶产品。【方法】通过对云抗10号鲜叶采用不同的鲜叶加工处理过程,利用感官审评比较和顶空微萃取结合GC-MS对3种处理的云抗10号红茶香气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结... 【目的】为充分利用、发挥云抗10号茶树品种资源优势及生产出高品质的红茶产品。【方法】通过对云抗10号鲜叶采用不同的鲜叶加工处理过程,利用感官审评比较和顶空微萃取结合GC-MS对3种处理的云抗10号红茶香气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经不同处理的云抗10号红茶香气品质得到明显的改善。处理1与传统工艺相比有29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减少1160.19%;有20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增加1353.19%;增加比减少的相对含量多193%。处理2与传统工艺相比有24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减少751.61%;有25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增加1660.86%,增加比减少的相对含量多909.25%。【结论】通过调温调湿萎凋、做青/摇青萎凋等处理过程,云抗10号红茶中主体香气组成没有改变,但对相对含量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抗10号 红茶 香气成分
下载PDF
不同季节紫娟白茶香气组分探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燕 孙云南 +2 位作者 玉香甩 田易萍 浦绍柳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1期116-118,共3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季节紫娟白茶(Camellia assamica var.Zijuan)进行香气成分的测定,同时采用内标法确定各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与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不同季节的紫娟白茶样品...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季节紫娟白茶(Camellia assamica var.Zijuan)进行香气成分的测定,同时采用内标法确定各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与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不同季节的紫娟白茶样品中检出特征香气成分40种,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酯类、酮类、酸类、杂环类等六大类化合物,萜烯指数的范围为0.950~0.973。对不同季节紫娟白茶香气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春茶最好,秋茶次之,夏茶最差。本研究结果为分析不同季节紫娟白茶的主要香气物质和通过香气成分识别不同季节紫娟白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娟白茶(Camellia assamica var.Zijuan) 香气组分 不同季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