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1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中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被引量:1
1
《云南科技管理》 2011年第4期96-97,共2页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9月,主要从事中药和民族药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引种驯化、规范栽培、采收加工、质量管理和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促进云南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云药”产业的健康发...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9月,主要从事中药和民族药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引种驯化、规范栽培、采收加工、质量管理和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促进云南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云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全所现有在职职工49人,其中高职10人、省级技术创新人才3人,博上4人,硕士2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并组建了“云南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院科技创新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药用植物 研究所 资源可持续利用 技术创新人才 科技创新团队 研究生导师 资源保护
下载PDF
云南彝良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钱均祥 刘莉 +9 位作者 赵艳丽 张金渝 唐发宽 易万磊 曹忠娥 李华 石昌华 石亚娜 王丽 王家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66,共11页
结合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实地采访及标本鉴定,对昭通市彝良县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状况及栽培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结果表明,昭通市彝良县共记录670多种药用植物,其中鉴定整理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有40... 结合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采集、实地采访及标本鉴定,对昭通市彝良县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状况及栽培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结果表明,昭通市彝良县共记录670多种药用植物,其中鉴定整理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有408种,隶属于111科297属(包括蕨类植物13科20种,裸子植物5科7种,被子植物93科381种);栽培药用植物主要有天麻、金银花、半夏、桔梗、党参、花椒和云当归等。文中对部分药用植物进行了编目,包括名称、药用部位、用途和用法。此外,还对昭通市彝良县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良 药用植物 资源调查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快速鉴别不同产地药用植物重楼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赵艳丽 张霁 +6 位作者 袁天军 沈涛 侯英 杨式华 李伟 王元忠 金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31-1835,共5页
重楼属植物极具药用价值,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省区。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以贵州、广西和云南三个不同产区的70份野生药用植物重楼为研究对象进行产地鉴别。采用多元信号校正、标准正态变量、一阶导数、二阶导数、Norris平滑... 重楼属植物极具药用价值,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省区。应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以贵州、广西和云南三个不同产区的70份野生药用植物重楼为研究对象进行产地鉴别。采用多元信号校正、标准正态变量、一阶导数、二阶导数、Norris平滑和Savitzky-Golay 滤波六种方法,对训练集(50份样品)原始光谱进行优化处理。结果表明,多元信号校正结合二阶导数和Norris平滑预处理光谱效果最好。采用光谱标准偏差选择光谱波段(7450~4050 cm -1),结合主成分-马氏距离(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ahalanobis dis-tance ,PCA-MD)建立分类模型,前三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R2、RMSEC 和 RMSEP 分别为89.44%,97.58%,0.1796,0.2664,预测正确率90%;采用变量重要性图选择光谱波段(7135.33~4007.35 cm -1),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tion analysis ,PLS-DA )建立判别模型,前三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R2、RMSEC和RMSEP分别为89.28%,95.88%,0.2348,0.3482,预测正确率为100%。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可知:采用变量重要性图方法选择光谱波段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建立的判别模型能更准确地鉴别不同产区的重楼,该方法的建立为中药材真伪和品质评价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 近红外光谱 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光谱波段选择
下载PDF
贵州毕节地区端午药市的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维泽 金航 +6 位作者 许宗亮 陈秀花 杨美权 杨绍兵 杨天梅 钱均祥 张金渝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2-230,共9页
对贵州省毕节地区端午节的传统药市进行了初步的民族植物学调查。毕节地区的端午药市出售药物种类繁多,经过2008年至2012年5次的调查,共记录了250多种植物药,其中鉴定整理的药用植物有131种,隶属于55科121属;此文对131种药用植物进行了... 对贵州省毕节地区端午节的传统药市进行了初步的民族植物学调查。毕节地区的端午药市出售药物种类繁多,经过2008年至2012年5次的调查,共记录了250多种植物药,其中鉴定整理的药用植物有131种,隶属于55科121属;此文对131种药用植物进行了编目,包括名称、药用部位、用途和用法。此外,还对毕节地区端午药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节 端午药市 民族植物
原文传递
云南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张金渝 金航 +4 位作者 王波 赵振玲 张智慧 李林玉 潘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B09期500-504,共5页
系统地分析了云南药用植物资源的特点及现状,对云南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药用植物资源 保护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区域性特有濒危药用植物青叶胆的传粉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黄衡宇 王美蓉 +1 位作者 王元忠 杨玖钧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675-2679,共5页
目的:对我国区域性特有药用植物青叶胆Swertia mileensis进行系统的传粉生物学研究,了解其有性生殖特性。方法:野外定点观察结合TTC法、联苯胺-过氧化氢法、花粉-胚珠比(P/O)、杂交指数、繁育系统检测等方法。结果:青叶胆单花期2-3... 目的:对我国区域性特有药用植物青叶胆Swertia mileensis进行系统的传粉生物学研究,了解其有性生殖特性。方法:野外定点观察结合TTC法、联苯胺-过氧化氢法、花粉-胚珠比(P/O)、杂交指数、繁育系统检测等方法。结果:青叶胆单花期2-3 d,种群花期约120 d,花综合特征暗示青叶胆繁育系统属于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然而连续2年的野外观察与套袋实验说明青叶胆有较高的自交亲和性。结论:青叶胆为异交和自交综合特征并存,并倾向于自交,为青叶胆在恶劣生境下的异交失败提供了繁殖保障;青叶胆片断化种群的有性生殖系统受到花粉限制和缺少访花昆虫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叶胆 传粉 花粉活力 繁育系统 延迟自交
原文传递
根际促生菌研究进展及其在药用植物上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智慧 赵振玲 +3 位作者 金航 张金渝 杨天梅 李凌飞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63-67,共5页
当代根际微生态系统理论认为根际是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相互作用的重要界面,也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结点,而根际微生物正是根际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际微生物区系主要以细菌为主,能够促进植物生长、防治病害、增加作物产量的有... 当代根际微生态系统理论认为根际是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相互作用的重要界面,也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结点,而根际微生物正是根际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际微生物区系主要以细菌为主,能够促进植物生长、防治病害、增加作物产量的有益微生物被称为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PGPR种类繁多,广泛存在于植物根系中,可以提高许多农作物的产量[1-5];抑制植物病原菌[6-8];改良土壤结构[9-10];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也具有一定的修复能力[11]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促生菌 药用植物 应用
下载PDF
云南彝良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1
8
作者 钱均祥 赵艳丽 +5 位作者 刘莉 易万磊 曹忠娥 石昌华 李华 王家金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5年第7期694-697,共4页
目的:结合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明确云南昭通市彝良县药用植物资源现状。方法:通过样线调查、走访调查和文献查阅等方法对云南昭通市彝良县药用植物资源种类、药用部位及药用功效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云南昭通市彝良县共记录670多... 目的:结合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明确云南昭通市彝良县药用植物资源现状。方法:通过样线调查、走访调查和文献查阅等方法对云南昭通市彝良县药用植物资源种类、药用部位及药用功效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云南昭通市彝良县共记录670多种药用植物,其中鉴定整理的药用植物资源有408种,隶属于111科297个属(包括蕨类植物13科20种,裸子植物5科7种,被子植物93科381种);其中菊科、蔷薇科、百合科、豆科、唇形科、伞形科所含药用植物数量最多,分别含36种,29种,21种,19种,15种,14种。结论:云南昭通市彝良县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应对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保护,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普查 昭通 药材 药用部位 药用功效
下载PDF
药用植物珠子参新鲜块根DNA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维泽 史云东 +2 位作者 许宗亮 杨绍兵 张金渝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5-28,共4页
目的为获取珠子参高质量、高产量的总DNA,满足SSR-PCR标记实验。方法采用经典CTAB法、改良CTAB法、高盐低PH法和SDS法对珠子参总DNA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质量。结果 4种方法中产量最高的为经典... 目的为获取珠子参高质量、高产量的总DNA,满足SSR-PCR标记实验。方法采用经典CTAB法、改良CTAB法、高盐低PH法和SDS法对珠子参总DNA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质量。结果 4种方法中产量最高的为经典CTAB法,产率为149.533ng/g,纯度最高的为改良CTAB法,OD260/OD280为1.796。结论 4种方法提取的DNA质量均满足SSR-PCR标记实验,扩增效果改良CTAB法和SDS法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子参 DNA提取 SSR扩增
下载PDF
药用植物复合种植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远菊 张霁 +2 位作者 王元忠 张金渝 金航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41-1947,共7页
复合种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其他国家也被广泛应用。药用植物的复合种植是对传统中药材种植模式的优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药材与作物争地的矛盾,对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药用植物复合种植的概念、发... 复合种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其他国家也被广泛应用。药用植物的复合种植是对传统中药材种植模式的优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药材与作物争地的矛盾,对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药用植物复合种植的概念、发展历史、理论基础以及主要模式,分析了复合种植对药用植物生长、产量、药效成分、病虫害防治的影响,对药用植物复合种植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探讨了药用植物复合种植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为药用植物栽培者合理种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复合种植 生态学 经济
下载PDF
云南省澄江县药用维管植物多样性及保护利用初探 被引量:3
11
作者 段涵宁 田琴 +3 位作者 王艳萍 邓国宾 张金渝 李璐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7-113,共7页
根据云南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项目编制的《澄江县药用维管植物名录》,对县域内药用维管植物的种类、生活型、种子植物属的区系特征、珍稀濒危物种和药用部位等做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澄江县药用维管植物有122科416属645种;种子植物属的... 根据云南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项目编制的《澄江县药用维管植物名录》,对县域内药用维管植物的种类、生活型、种子植物属的区系特征、珍稀濒危物种和药用部位等做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澄江县药用维管植物有122科416属645种;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特征为热带比温带成分略少,表现为亚热带区系;珍稀濒危植物20种,包括11种兰科,4个中国特有种;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有236种;药用部位多为根茎及全草入药,共占药用植物的67.01%。结合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需求,基于澄江县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特点,初步探讨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 药用植物多样性 澄江县 梁王山 抚仙湖
下载PDF
药用植物大籽雪胆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乔仪 王洪丽 +5 位作者 张凤梅 鲁菊芬 杨美权 王家金 武云华 张金渝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6年第4期6-7,11,共3页
目的 为促进药用植物大籽雪胆野生驯化,实现野生变家种进程,探索其有效繁育方法。方法以楚雄紫溪山所产大籽雪胆种子和植株为材料,采用不处理种子、45℃温烫浸种60 min、98%浓硫酸处理10 min、剥去种皮四种方法研究种皮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目的 为促进药用植物大籽雪胆野生驯化,实现野生变家种进程,探索其有效繁育方法。方法以楚雄紫溪山所产大籽雪胆种子和植株为材料,采用不处理种子、45℃温烫浸种60 min、98%浓硫酸处理10 min、剥去种皮四种方法研究种皮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分期播种法确定种子寿命;将块根纵切成大小约2 cm×2 cm×2 cm,倒苗后挖掘块根观察其生长情况;将生长的茎第四节或第五节压入土中深2~3cm,连续三年观察块根生长情况。结果 大籽雪胆种子萌发存在种皮障碍,种子寿命为1年,块根繁殖率低,茎节压蔓繁殖所需时间长。结论 大籽雪胆最有效繁殖方法是种子繁殖,采用新种和98%浓硫酸处理是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籽雪胆 种子 无性繁殖
下载PDF
药用植物重楼的紫外吸收光谱分析与鉴别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金渝 王元忠 +5 位作者 赵艳丽 杨绍兵 张霁 袁天军 王家俊 金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176-2180,共5页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L43(16)优化氯仿、无水乙醇和水对46份重楼样品的提取条件,基于紫外吸收光谱检测,采用平均值、平滑和二次微分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用SIMCA软件及共有峰和变异峰双指标序列分析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重楼样品...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L43(16)优化氯仿、无水乙醇和水对46份重楼样品的提取条件,基于紫外吸收光谱检测,采用平均值、平滑和二次微分对光谱数据进行处理,用SIMCA软件及共有峰和变异峰双指标序列分析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重楼样品在氯仿、无水乙醇和水分别提取50,40,50min时提取率最高,在20h内稳定性RSD%分别在0.06~1.88,0.05~2.42,0.03~0.35之间,精密度RSD%分别在0~1.48,0.05~0.37,0.09~0.44之间,重现性RSD%分别为0~1.23,0.04~0.30,0.12~0.25。定性分析显示,重楼样品不同种、不同产区间存在较大差异;定量分析显示,重楼样品间最大共有峰率为80.00%,最小变异峰率为6.25%。该法定性评价不同种及不同产区间的重楼样品,并定量分析任意两个样品间的差异,阐明重楼种间及不同产区间的相似度,为中药材真伪、品种鉴别和品质评价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 共有峰 变异峰 紫外光谱
下载PDF
云南省黄精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朱新焰 杜春华 +5 位作者 王家金 钱均祥 丛琨 张智慧 石亚娜 季鹏章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4-370,共7页
目的通过调查研究,探索云南省黄精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云南省各黄精产区实际生产情况。结果云南省黄精产业在资源、种植、加工、市场、... 目的通过调查研究,探索云南省黄精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云南省各黄精产区实际生产情况。结果云南省黄精产业在资源、种植、加工、市场、平台建设等多个环节都存在一些问题。其后,分别从黄精产业的内涵、资源状况、优势条件、制约因素等方面探讨和研究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结论对黄精进行规范化种植、充分利用根、茎、叶、花、果实等资源、开发功效确切的系列大健康产品是解决云南省黄精产业发展问题的最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产业 发展现状 对策
原文传递
组织培养在药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智慧 张金渝 金航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B09期496-499,共4页
组织培养是植物育种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对组织培养在药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组织培养 药用植物 育种
下载PDF
药用植物川东獐牙菜红外光谱分析与鉴别 被引量:2
16
作者 狄准 赵艳丽 +4 位作者 左智天 龙华 张雪 王元忠 李鹂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8-393,共6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快速鉴别不同产地川东獐牙菜(...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快速鉴别不同产地川东獐牙菜(Swertia davidi Franch)。采集4个不同地区70株样品不同部位的红外光谱数据,原始光谱数据经预处理(自动基线校正,自动平滑,一阶求导,二阶求导)后导入OMNIC 8.2,比较吸收峰的差异;用SIMCA-Pa+10.0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以前三个主成分三维得分图比较产地鉴别效果;红外光谱数据导入SPSS 19.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HCA),通过树状图比较不同部位分类效果。结果显示,(1)不同产地根的光谱图在1 739,1 647,1 614,1 503,1 271,1 243,1 072cm^(-1)附近的吸收峰有差异,不同产地茎的光谱图在1 503,1 270,1 246cm^(-1)吸收峰附近有差异;(2)相同产地不同部位的光谱特征峰有差异;(3)PLS-DA分析结果显示自动基线校正+自动平滑+二阶求导这种预处理方式分类效果最好,根的红外光谱数据产地鉴别效果最佳;(4)HCA的树状图,显示根的聚类分析结果正确率83%,茎的聚类分析结果正确率49%,叶的聚类分析结果正确率70%。FTIR技术结合PLS-DA与HCA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别不同产地川东獐牙菜,不同部位产地鉴别效果有差异,根的光谱数据产地鉴别效果最佳,二阶求导处理增强了样品的特异性,使PLS-DA的三维主成分得分图分类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产地鉴别 川东獐牙菜 系统聚类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云南省不同产地茯苓菌核中汞元素含量研究(英文)
17
作者 Anna Wiejak 王元忠 +1 位作者 张霁 Jerzy Falandysz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083-3086,共4页
茯苓菌核在亚洲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也是北京传统小吃"茯苓夹饼"原材料。研究旨在测量和评价中国云南地区茯苓菌核的总汞含量。与其他种类蘑菇子实体相比,茯苓菌核汞含量较低。汞含量(干物质)的范围为0.004 1~0.019mg·kg... 茯苓菌核在亚洲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也是北京传统小吃"茯苓夹饼"原材料。研究旨在测量和评价中国云南地区茯苓菌核的总汞含量。与其他种类蘑菇子实体相比,茯苓菌核汞含量较低。汞含量(干物质)的范围为0.004 1~0.019mg·kg^(-1),中位数为0.011mg·kg^(-1),总体平均值为(0.011±0.004)mg·kg^(-1),表明云南不同产地茯苓菌核中Hg含量受到复杂山地类型的影响较大。对每天食用含有50g茯苓菌核的茯苓夹饼Hg摄入量进行健康评估,人均每天Hg摄入量为0.000 003 4~0.000 016mg·kg^(-1),按成人体重60kg计算,人均每天Hg摄入量为0.000 009 2~0.000 55mg。研究结果显示,茯苓菌核中Hg元素含量较低,其摄入量低于健康限量标准。同时,煎煮后的茯苓菌核中Hg摄入量也低于健康限量标准,由茯苓菌核制成的茯苓夹饼Hg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富集 重金属 真菌 野生食品
下载PDF
云南省弥勒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18
作者 杨文武 薛晶 +1 位作者 王永香 王馨 《云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99-102,共4页
对弥勒市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药材产业创新发展措施,为弥勒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药材产业 调查报告 弥勒市
下载PDF
让药用植物为人类健康服务
19
《云南科技管理》 2016年第5期74-74,共1页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组建于2005年,主要从事中药和民族药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引种驯化、规范栽培、采收加工、质量管理和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促进云南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云药”产业的健康发展。研...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组建于2005年,主要从事中药和民族药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引种驯化、规范栽培、采收加工、质量管理和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促进云南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云药”产业的健康发展。研究所下设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研究室、药用植物栽培研究室、药用植物化学研究室。全所现有在职职工55人,其中研究员8人、副研究员12人、省级技术创新人才5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资源 人类健康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技术创新人才 资源可持续利用 学术技术带头人 服务 研究室
下载PDF
云南滇龙胆居群表型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关系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杨维泽 金航 +4 位作者 杨美权 赵振玲 张智慧 王元忠 张金渝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26-1334,共9页
为揭示滇龙胆天然居群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以云南省5个区域天然分布的20个野生居群400个单株20个表型性状指标为调查研究对象,并用变异系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巢式方差分析对滇龙胆居群间和居群内的表型变异进行分析,用... 为揭示滇龙胆天然居群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以云南省5个区域天然分布的20个野生居群400个单株20个表型性状指标为调查研究对象,并用变异系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巢式方差分析对滇龙胆居群间和居群内的表型变异进行分析,用相关性分析对滇龙胆表型性状与地理气象因子间的变异格局进行分析,用类平均聚类法对20个滇龙胆居群进行分类.结果表明:5个区域的滇龙胆以楚雄地区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39.8%,变异最小的是昆明地区,为31.4%;不同居群的20个表型性状变异程度差异明显,变异系数在14.4%~91.8%之间,平均为40.4%,20个居群的平均变异为26.8%~37.0%;滇龙胆地理居群的表型分化较高,20个性状居群间的分化系数平均为73.14%,变化范围为36.03%~91.94%,居群间变异高于居群内;滇龙胆20个表型性状的总的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547,5个不同分布区域多样性指数存在差异,最大为楚雄(1.271 4),最小为玉溪(1.266 7);表型性状变异受经度和降雨量影响较大,与纬度、海拔和温度相关性不显著;通过UPGMA聚类,滇龙胆被分成3个组,性状的表型特征并没有依地理距离而聚类.研究发现滇龙胆表型变异式样丰富,对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龙胆 居群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