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3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科技人员实施“三区”人才项目的现状及问题研究——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姚丽萍 马伟 杜伟 《农业科技管理》 2020年第4期65-68,共4页
文章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对其2014—2018年"三区"人才计划实施中人员数量、职称、年龄、服务地区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了农业科技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强监督管理、做好产业示范... 文章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对其2014—2018年"三区"人才计划实施中人员数量、职称、年龄、服务地区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了农业科技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强监督管理、做好产业示范、加强科技指导、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和加强科企合作等推动农业科技人员"三区"人才项目更好实施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三区"相关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为云南乃至全国"三区"农业科技服务人员执行项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人员 “三区”人才计划 科技服务
下载PDF
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的技术资源优势为产业开发优势
2
作者 秦毅恒 《云南农业科技》 2006年第B05期30-31,共2页
云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7%。云南省不仅地广、面大、农业人口多,而且还很贫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很依赖于农业。无论是把农业大省建成绿色经济强省的需要,还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以及服务“三农”的需要,农业科研都... 云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7%。云南省不仅地广、面大、农业人口多,而且还很贫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很依赖于农业。无论是把农业大省建成绿色经济强省的需要,还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以及服务“三农”的需要,农业科研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我们的科研工作、产业工作要结合云南省现有经济发展的水平,结合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结合省内外及国际市场,搞好科研与生产、产业的结合,同时努力促进科技人员与基地、公司的结合,争当主角,立足全省,服务经济,认真研究寻找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最终达到为云南“三农”服务的目的,为云南省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充分体现云南省农科院对全省农业发展的带动力及主导地位,在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云南省农科院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产业开发 资源优势 云南省农科院 现实生产力 技术 农业人口 服务经济 科技成果转化 农民脱贫致富
下载PDF
蜜蜂采集澳洲坚果的行为及授粉效果研究
3
作者 秦加敏 陶玉波 +7 位作者 晏天皓 岩理 张芬 邓尚靠 展江 张洋逸 赵必安 梁铖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3-753,共11页
为科学评价蜜蜂对澳洲坚果(Macadamia integrifolia)的授粉性能,本研究调查了云南省西盟县种植的澳洲坚果的开花生物学特性、蜜蜂的采集行为以及蜜蜂授粉对澳洲坚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澳洲坚果A4品种每个花序的单花数量符合正... 为科学评价蜜蜂对澳洲坚果(Macadamia integrifolia)的授粉性能,本研究调查了云南省西盟县种植的澳洲坚果的开花生物学特性、蜜蜂的采集行为以及蜜蜂授粉对澳洲坚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澳洲坚果A4品种每个花序的单花数量符合正态分布,在174~532朵之间,平均为(334.0±48.8)朵,出现频率最高的是272~374朵,占72.17%,其中60.24%的花序自轴基部向顶端依次开放,自花序轴中部向两端依次开放的占34.94%,自花序轴顶端向基部依次开放的占4.82%。在澳州坚果盛花期,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出巢、归巢及携粉工蜂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增加后减少,出巢和归巢主要集中在12:00—15:00之间,高峰期在15:00,16:00以后活动蜜蜂数量急剧减少;中华蜜蜂携粉归巢主要集中在12:00—14:00之间,并在13:00达到高峰期;访花中华蜜蜂的数量显著高于大蜜蜂(A.dorsata)和小蜜蜂(A.florea),但工蜂单次在花序上停留时间较短,访花工蜂的数量随时间变化先增加后减少,访花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13:00—17:10;相关性分析显示,中华蜜蜂的日采集活动受光照强度、温度及湿度的影响较大,访花工蜂数量与引入授粉蜂群出巢、归巢工蜂数量显著相关。经蜜蜂授粉的澳洲坚果单花序平均坐果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64.15%,花序脱落比例较对照组降低55.39%。此外,蜜蜂授粉的澳洲坚果单果质量、单果横径和纵径、出种率、出仁率,果仁全氮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及22种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饱和脂肪酸辛酸、癸酸和山嵛酸,不饱和脂肪酸11,14-二十碳二烯酸4种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引入中华蜜蜂为澳洲坚果授粉可减少果树花序的脱落,增加坐果率,改善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澳洲坚果 授粉 访花行为 营养成分
下载PDF
2023年云南省西方蜜养殖经营情况调查
4
作者 张洋逸 宗德琴 +5 位作者 秦加敏 邓尚靠 展江 徐晓蕊 王红坤 梁铖 《蜜蜂杂志》 2025年第4期11-13,共3页
为掌握云南省西方蜜蜂饲养情况、了解产业一线面临的问题,2023年,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红河综合试验站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云南省西方蜜蜂蜂农开展情况调研。数据分析显示,现阶段云南省西方蜜蜂蜂农生产规模较小、收入来源较... 为掌握云南省西方蜜蜂饲养情况、了解产业一线面临的问题,2023年,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红河综合试验站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云南省西方蜜蜂蜂农开展情况调研。数据分析显示,现阶段云南省西方蜜蜂蜂农生产规模较小、收入来源较单一、新兴经济作物蜜源利用差、授粉市场不健全,需进一步加强市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蜜蜂 蜂农 蜂产业
下载PDF
云南蚕桑产业集群化发展策略探究
5
作者 王建明 杨振国 《广东蚕业》 2025年第1期30-32,共3页
集群化发展可有效提升蚕桑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文章以云南蚕桑产业为研究对象,对其现状及集群化发展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营造集群化发展的宏观环境、打造集群化蚕桑产业链条、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以及健全... 集群化发展可有效提升蚕桑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文章以云南蚕桑产业为研究对象,对其现状及集群化发展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营造集群化发展的宏观环境、打造集群化蚕桑产业链条、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以及健全创新驱动和人才驱动模式等推动云南蚕桑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策略,以期为云南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产业 集群化发展 策略 云南
下载PDF
云南不同蚕区僵蚕致病菌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差异研究
6
作者 江秀均 李玲利 +3 位作者 柴建萍 李克花 倪婧 白兴荣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28-1634,共7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不同蚕区家蚕僵蚕病原的多样性及不同来源白僵菌菌株对家蚕的致病力差异。[方法]从云南省9个县(市)收集僵蚕样品,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通过观察菌株的形态特征、产孢结构,并结合菌株核糖体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目的]了解云南省不同蚕区家蚕僵蚕病原的多样性及不同来源白僵菌菌株对家蚕的致病力差异。[方法]从云南省9个县(市)收集僵蚕样品,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通过观察菌株的形态特征、产孢结构,并结合菌株核糖体rDNA-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确认病原种类。同时测定分析不同地理来源以及不同孢子浓度的球孢白僵菌菌株对家蚕致病力的影响。[结果]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发现,云南蚕区僵病病原菌属于白僵菌属(Beauveria)、虫草菌属(Cordyceps)和绿僵菌属(Metarhizium),其中以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为主要病原,分别占57.58%和30.30%。不同地理来源的球孢白僵菌株对家蚕幼虫的致病力存在一定差异,供试菌株侵染后,家蚕的僵蚕率在72.5%~95.0%,半致死时间(LT50)在5.093~7.133 d,其中LL1-1菌株的僵蚕率最高(95.0%),半致死时间最短(5.093 d),致病力最强;CB1-2菌株的僵蚕率较低(75.0%),半致死时间最长(7.133 d),致病力最弱。随着接种浓度的增加,病原的致病力变强,家蚕的僵蚕率也升高。[结论]云南省蚕区家蚕僵病病原种类呈多样性,球孢白僵菌和莱氏绿僵菌为主要病原菌,不同来源的白僵菌株对家蚕的致病力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家蚕僵病的防治和僵蚕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僵病 分离鉴定 RDNA-ITS序列分析 致病力
下载PDF
家蚕春用品种菁松、皓月在云南省的异地复壮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杨继芬 雷树明 +7 位作者 廖鹏飞 吴克军 朱红涛 白红英 陈海佺 冉瑞法 李刚 杨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86-891,共6页
为增强云南省主推家蚕品种菁松、皓月的健康性、提高其繁育能力等性状,以云南、四川、山东3个省保存的菁松、皓月生产系为材料,采用循环杂交,自交等育种方法进行异地复壮研究。结果表明,复壮系在品种健康性、茧层率、单蛾良卵粒数及克... 为增强云南省主推家蚕品种菁松、皓月的健康性、提高其繁育能力等性状,以云南、四川、山东3个省保存的菁松、皓月生产系为材料,采用循环杂交,自交等育种方法进行异地复壮研究。结果表明,复壮系在品种健康性、茧层率、单蛾良卵粒数及克蚁制种量等方面都优于云南省保存的生产系,并达到5%水平的显著性差异。循环杂交的异地复壮法能起到较好的系统复壮效果,能较大幅度提高原种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品种 菁松 皓月 异地复壮
下载PDF
云南省不同蚕区桑园中桑粉虱种群的遗传分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柴建萍 江秀均 +4 位作者 张永红 倪婧 罗雁婕 谢道燕 白兴荣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88-996,共9页
桑粉虱(Pealius mori)是云南蚕区主要的桑树害虫之一。对滇南至滇西沿线3个蚕桑区7个采样点的桑粉虱种群进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mt DNA COⅠ)序列分析,应用Dna SP5.0、Arlequin3.1.1.1、Network4.6软件进行桑粉虱样本的... 桑粉虱(Pealius mori)是云南蚕区主要的桑树害虫之一。对滇南至滇西沿线3个蚕桑区7个采样点的桑粉虱种群进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mt DNA COⅠ)序列分析,应用Dna SP5.0、Arlequin3.1.1.1、Network4.6软件进行桑粉虱样本的单倍型、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分析。在35个样本的mt DNA COⅠ序列中,检测到23种单倍型,其中20种单倍型分别为7个种群独有;总群体的mt DNA COⅠ序列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66,各种群单倍型Hd介于0.700~1.000间;总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747 98,基因流(Nm)为0.17。AMOVA分子变异分析表明桑粉虱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间,种群内变异小于种群间变异;总群体及各种群间Tajima’s D中性检验差异不显著,表明桑粉虱群体在近历史时期无群体扩张。构建的单倍型UPGMA聚类树与单倍型网络图显示,桑粉虱单倍型呈明显种群分布格局。依据研究结果初步认为:滇南至滇西沿线7个采样点的桑粉虱种群因遗传漂变产生了较大遗传分化;桑粉虱mt DNA COⅠ序列单倍型呈现明显的地理区域种群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粉虱 地理区域种群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 遗传分化
原文传递
新形势下云南蚕桑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金见 黎永谋 +1 位作者 石涛 陆鹏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9期4158-4159,4161,共3页
介绍了云南省的自然条件,分析了云南蚕桑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归纳总结了云南蚕桑产业建设现状,指出了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云南蚕桑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对当前形势下云南蚕桑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蚕桑产业 发展 探讨
下载PDF
云南省不同海拔地区、不同桑品种光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杜伟 黄平 +3 位作者 柴建萍 刘永光 洪正杰 程嘉翎 《中国蚕业》 2011年第1期4-7,共4页
对云南省蒙自县草坝镇蚕蜂所(海拔1 280 m)、蒙自县冷泉镇竹木孔村(海拔1 640 m)、鹤庆县金墩乡邑头村(海拔2 200 m)3个不同海拔地区、不同品种桑树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蒙自县草坝镇蚕蜂所、冷泉镇竹木孔村桑... 对云南省蒙自县草坝镇蚕蜂所(海拔1 280 m)、蒙自县冷泉镇竹木孔村(海拔1 640 m)、鹤庆县金墩乡邑头村(海拔2 200 m)3个不同海拔地区、不同品种桑树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蒙自县草坝镇蚕蜂所、冷泉镇竹木孔村桑树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峰值出现在12:00,而鹤庆县金墩乡邑头村桑树的净光合速率具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呈现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16:00。在蒙自县草坝镇蚕蜂所试验区,不同的桑树品种之间的净光合速率大小差异不明显;在蒙自县冷泉镇竹木孔村试验区,农桑12号和农桑8号的净光合速率高于其它2个桑品种;而在海拔2 200 m的鹤庆县金墩乡邑头村试验区,不同桑品种之间净光合速率大小差异明显,为育71-1>农桑14号>盛东1号>农桑12号>湖桑32号;同一品种桑树在一天中的同一时间段,蒙自县冷泉镇竹木孔村试验区桑树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其次为蒙自县草坝镇蚕蜂所试验区,鹤庆县金墩乡邑头村试验区桑树的净光合速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海拔 净光合速率 光合有效辐射
下载PDF
家蚕品种871N×872N在云南省对BmNPV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海 刘增虎 +5 位作者 陈松 李涛 田梅惠 唐芬芬 刘敏 徐安英 《中国蚕业》 2013年第1期42-44,共3页
对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抗BmNPV家蚕品种871N×872N在云南省的抗性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不同浓度BmNPV对2龄起蚕进行添毒饲养,调查试验种添毒后群体的发病情况和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该品种对BmNPV的LC50为108数量... 对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抗BmNPV家蚕品种871N×872N在云南省的抗性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不同浓度BmNPV对2龄起蚕进行添毒饲养,调查试验种添毒后群体的发病情况和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该品种对BmNPV的LC50为108数量级,比对照种菁松×皓月的LC50高出2个数量级,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品种 871N×872N 云南省 核型多角体病毒 抗性
下载PDF
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7
12
作者 朱树桢 杨建设 《中国蚕业》 2011年第3期55-56,59,共3页
云南省蚕桑产业迎来了国家"东桑西移"政策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劳动力大量转移、成本上涨,劳动力投入多、风险大,基础设施较差、劳动效率低,产业竞争力不强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一家一户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不利于现代... 云南省蚕桑产业迎来了国家"东桑西移"政策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劳动力大量转移、成本上涨,劳动力投入多、风险大,基础设施较差、劳动效率低,产业竞争力不强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一家一户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不利于现代蚕业发展,只有打破传统模式、加大投入,提高养蚕集约化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改善产业发展条件;加强对蚕桑产业的领导、壮大技术服务队伍,扶持产业龙头企业、增强企业带动能力,走集约高效化生产经营的路子,才能实现云南省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蚕桑产业 发展瓶颈 对策
下载PDF
家蚕新品种云夏3和云夏4原种的最适入库冷藏及浸酸时间研究
13
作者 杨继芬 罗智明 +6 位作者 李刚 杜伟 邓欢 骆红莲 黎永谋 高建华 廖鹏飞 《中国蚕业》 2025年第1期21-27,共7页
为了解不同冷藏浸酸参数对家蚕新品种云夏3和云夏4原种孵化率的影响,掌握其最适入库、最适冷藏及最适浸酸时间,以云夏3和云夏4原种为材料,产卵后分别经25℃库外保护36h、48h、60h和72h,再经10~12℃保护2h后入库5℃冷藏。分别在冷藏35d、... 为了解不同冷藏浸酸参数对家蚕新品种云夏3和云夏4原种孵化率的影响,掌握其最适入库、最适冷藏及最适浸酸时间,以云夏3和云夏4原种为材料,产卵后分别经25℃库外保护36h、48h、60h和72h,再经10~12℃保护2h后入库5℃冷藏。分别在冷藏35d、40d和45d后出库,经15℃中间温度2h,于2%福尔马林溶液浸泡8.0min,用浓度18.87%、温度47.8℃的盐酸溶液浸渍,浸酸时间云夏3分设5.0min、6.0min、7.0min3个时间梯度,云夏4分设5.5min、6.5min、7.5min3个时间梯度,按二化性蚕品种的标准催青,催青至第12天调查蚕种孵化率。结果表明,蚕种孵化率因品种、库外保护时间、冷藏时间和浸酸时间等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缩短库外保护时间和浸酸时间、增加冷藏时间,对提高蚕种孵化率有比较明显的效果。最适入库时间云夏3A·云夏3B为60h、云夏3B·云夏3A和云夏4A·云夏4B为48h、云夏4B·云夏4A为72h;最适冷藏时间云夏3A·云夏3B≥35d、云夏3B·云夏3A≥45d、云夏4A·云夏4B≥40d、云夏4B·云夏4A>45d;最适浸酸时间云夏3A·云夏3B和云夏3B·云夏3A为5.0~6.0min、云夏4A·云夏4B和云夏4B·云夏4A为5.5min。试验结果有助于提高云夏3和云夏4原种的孵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夏3 云夏4 冷藏浸酸 家蚕原种 入库时间 冷藏时间 浸酸时间
下载PDF
云南省长果桑果实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加虎 丁志伟 +3 位作者 李莎 李振南 吴丹丹 李镇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0-1000,共11页
【目的】筛选综合品质较高的长果桑种质资源,以满足多元化开发的食品需求。【方法】以云南省桑树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的23份长果桑和3份其他果桑品种为材料,对果实营养成分、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等18个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相关性分析、... 【目的】筛选综合品质较高的长果桑种质资源,以满足多元化开发的食品需求。【方法】以云南省桑树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的23份长果桑和3份其他果桑品种为材料,对果实营养成分、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等18个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26个长果桑果实的单果重为1.15~8.38 g,硬度为1.17~2.08 kg/m^(2),含水率为63.23%~79.00%,出汁率为45.28%~77.97%,pH为2.22~4.05,可溶性固形物为17.07%~35.50%,氨基酸含量为6.29~27.93 mg/g, Vc含量为0.02~1.72 mg/g,总糖含量为114.60~352.93 mg/g,还原糖含量为25.30~205.24 mg/g,总黄酮含量为10.16~73.42 mg/g,生物碱含量为0.04~2.46 mg/g,总酚含量为0.61~2.68 mg/g,花色苷含量为0.01~1.02 mg/g, r-氨基丁酸(GABA)方法含量为88.43~938.27μg/g,总抗氧化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11.63~93.66、11.32~7.53和9.61~65.09 mg/g水溶性Vc当量的抗氧化活力。经主成分分析将18个性状综合成6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83.49%,能较好地反应果实品质的基础信息。【结论】PCA结果显示,云桑2号、红粉佳人、果3、红香橙、黑金椹、姹紫嫣红、红颜知己和紫金椹等资源果实品质最佳,适宜作为云南省深度开发的优良果桑资源;单果重、Vc、花色苷、SSC、氨基酸、总糖可作为长果桑果实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果桑 果实品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云南
下载PDF
云南省陇川县蚕桑家庭农场建设初探
15
作者 何勋贵 李镇刚 +3 位作者 杨大平 杨海 冯学法 孙体助 《中国蚕业》 2023年第2期26-31,共6页
叙述了陇川县蚕桑家庭农场的认定条件及陇川县蚕桑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从集中流转土地、合理规划桑园、合理选择桑树品种、合理选择桑树种植时间及种植密度、合理养成树型等方面提出了陇川县蚕桑家庭农场桑园建设的技术要求;从小蚕室... 叙述了陇川县蚕桑家庭农场的认定条件及陇川县蚕桑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从集中流转土地、合理规划桑园、合理选择桑树品种、合理选择桑树种植时间及种植密度、合理养成树型等方面提出了陇川县蚕桑家庭农场桑园建设的技术要求;从小蚕室建设、大蚕室建设、储桑室建设、养蚕物资及人力准备等方面提出了陇川县蚕桑家庭农场养蚕设施建设的技术要求。并在分析陇川县精准扶持政策缺失、家庭农场主思想意识不到位、蚕桑家庭农场总体投入不足、蚕桑家庭农场种桑养蚕技术有待提升、请工难工时费贵等蚕桑家庭农场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出台蚕桑家庭农场精准扶持政策、加强对蚕桑家庭农场主的培训、正确引导蚕桑家庭农场的初期建设、做好对蚕桑家庭农场的全方位服务、加强政府与企业间的合作等陇川县蚕桑家庭农场建设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产业 家庭农场 认定条件 技术措施 经营管理 规模经验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探讨云南省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正宏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8期185-186,共2页
文章详细分析了云南省桑蚕产业的发展现状、区域布局、发展目标和发展优势,探讨了云南省桑蚕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实现桑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蚕桑产业 可持续发展 对策
下载PDF
云南省退耕还林地区蚕桑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
17
作者 杨建设 唐辉 +1 位作者 秦毅恒 胡玲 《云南农业科技》 2008年第S2期120-121,共2页
自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国家大力提倡退耕退牧还林还草政策,并配套相应的资金及优惠政策,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山区群众十分珍惜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目标,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 自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国家大力提倡退耕退牧还林还草政策,并配套相应的资金及优惠政策,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山区群众十分珍惜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目标,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在绿化山坡、保护自然和美化家园的基础上,为保证山区农民退耕后的经济来源,借助"西部大开发"及"东桑西移"的东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思路 退耕还林 蚕桑生产 云南省 优惠政策 退耕地 生态建设产业化 西部大开发 种桑养蚕 桑园
下载PDF
排连珠状蚕粪症状蚕病的鉴定研究——以云南省祥云县蚕区为例
18
作者 范永慧 张永红 +1 位作者 王永生 吴银吉 《广西蚕业》 2021年第1期38-42,共5页
2019年云南祥云县蚕区正秋蚕大规模发生排连珠状蚕粪症状的蚕病,部分蚕户因蚕病暴发颗粒无收,损失惨重。为诊断该蚕病,以进行针对防控,避免损失的再次发生,课题组通过肉眼观察病蚕病症及了解饲养环境,结合对蚕户养蚕过程中蚕病防控等重... 2019年云南祥云县蚕区正秋蚕大规模发生排连珠状蚕粪症状的蚕病,部分蚕户因蚕病暴发颗粒无收,损失惨重。为诊断该蚕病,以进行针对防控,避免损失的再次发生,课题组通过肉眼观察病蚕病症及了解饲养环境,结合对蚕户养蚕过程中蚕病防控等重点环节和关键技术处理情况的了解,初步推测该蚕病为浓核病。设计特异性引物,以病蚕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来检测该蚕区的病蚕是否感染BmDNV。通过PCR检测结果得知,其中2份样品感染了BmDNV,通过对4龄起蚕和5龄起蚕添食BmDNV病毒进一步确诊,观察感染病毒后蚕发病病征与祥云蚕区病蚕病征大概一致,尤其排连珠状粪便病征明显。经过PCR分子检测方法和感染试验可确定该蚕病属病毒病浓核病,为祥云县蚕区下一步的蚕病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浓核病 连珠状蚕粪 PCR 诊断分析 防控
下载PDF
云南省蒙自地区4种桑葚的酿酒特性
19
作者 张宸瑞 杨文 +1 位作者 黄新球 王艳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2期172-180,共9页
为挖掘不同桑葚品种酿酒品质特征和风味口感,对4个品种桑葚酿制桑葚酒进行理化指标、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测定分析,以感官评分为标准,从视觉、嗅觉、味觉方面对不同桑葚酒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品质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珍珠白(ZJ)... 为挖掘不同桑葚品种酿酒品质特征和风味口感,对4个品种桑葚酿制桑葚酒进行理化指标、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测定分析,以感官评分为标准,从视觉、嗅觉、味觉方面对不同桑葚酒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品质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珍珠白(ZJ)桑葚酒酒精度偏低,为5.53%vol,黑美人(HM)桑葚酒挥发酸含量偏高,为2.78 g/L;云桑2号(Y2)桑葚酒总多酚含量(1 319.11 mg/L)、总黄酮含量(669.2 mg/L)、总花色苷含量(438.35 mg/L)均最高,ZJ生物碱含量(66.73 mg/L)最高。抗氧化能力方面,红粉佳人(HF)桑葚酒的DPPH·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均在95%以上,但总抗氧化能力Y2最强,为3 421.62 mg/L。感官评分方面,HM色泽微红透亮、颜色喜好接受度得分最高,ZJ口感适宜,香气协调饱满,口感和香气喜好接受度得分最高。结合品质分析,确定云桑2号、黑美人、珍珠白为最佳桑葚酿酒品种。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果香味和酒精含量具有一定关联,适量的酒精有利于促进果香味形成,但过量容易掩盖其香味特征;多数香气成分与SO2、总酸呈正相关,与干浸出物、总糖呈负相关;总多酚、总黄酮、总花色苷与酒体透明度呈负相关,与总抗氧化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酒 理化 活性 感官品质 相关性
下载PDF
蚕桑资源利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杨星莹 胡昌雄 +2 位作者 李平平 杨卫 杨文 《中国蚕业》 2024年第3期53-64,共12页
作为我国重要农业产业之一的蚕桑产业,当下资源利用率需进一步提升,拓宽蚕桑资源利用范围,提高副产物的创新利用效益。蚕桑产品主要包括以桑叶、桑果、桑枝等资源为主的桑产品和以蚕蛹、蚕蛾、蚕茧、蚕沙等为主的蚕产品,蚕桑产品中富含... 作为我国重要农业产业之一的蚕桑产业,当下资源利用率需进一步提升,拓宽蚕桑资源利用范围,提高副产物的创新利用效益。蚕桑产品主要包括以桑叶、桑果、桑枝等资源为主的桑产品和以蚕蛹、蚕蛾、蚕茧、蚕沙等为主的蚕产品,蚕桑产品中富含多种有利用价值的有效成分,在食品、药品、环境保护、材料生产以及种养殖等行业中都有重要应用。简述了蚕桑产业现状,并从以上蚕桑资源利用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了蚕桑产品的主要成分及其利用在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为蚕桑产业今后发展提供新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资源 资源利用 新产品开发 食品开发 疾病治疗 环境保护 副产物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