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云南基层医院远程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1
作者
唐学梅
杨重胜
+2 位作者
杨洲
刘轩
李剑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远程卒中指导基层医院脑梗死静脉溶栓国外已经很成熟,但国内鲜有报道。该研究以上海九院中心与祥云中心建立7×24小时远程卒中合作,由九院中心指导祥云中心进行脑梗死静脉溶栓。方法利用远程卒中前瞻性收集1年内九院中心与祥云...
目的远程卒中指导基层医院脑梗死静脉溶栓国外已经很成熟,但国内鲜有报道。该研究以上海九院中心与祥云中心建立7×24小时远程卒中合作,由九院中心指导祥云中心进行脑梗死静脉溶栓。方法利用远程卒中前瞻性收集1年内九院中心与祥云中心急性脑梗死病例,统计其静脉溶栓质控和随访情况,对比两中心静脉溶栓率、3小时静脉溶栓率、就诊到静脉溶栓时间(DTN)、发病到静脉溶栓时间(OTT)、3个月随访改良生活能力评分(mRS)及出血、死亡率。结果远程卒中后1年九院中心静脉溶栓率27.04%,祥云中心静脉溶栓率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九院中心DTN为(62.76±26.41)min,祥云中心DTN为(70.55±28.5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5)。3个月随访两中心mRS评分、出血和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卒中指导下祥云中心静脉溶栓预后及安全性不差于九院中心,远程卒中是改善农村基层医院静脉溶栓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远程卒中
静脉溶栓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基层医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实施远程卒中对偏远地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使用和短期临床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唐学梅
李剑
+2 位作者
杨重胜
刘轩
李强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5期346-352,共7页
目的探讨远程卒中对偏远地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使用和短期转归的影响。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高级卒中中心自2017年3月开始应用远程卒中对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人民医院初级卒中中心的静脉溶栓治疗进行指导...
目的探讨远程卒中对偏远地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使用和短期转归的影响。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高级卒中中心自2017年3月开始应用远程卒中对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人民医院初级卒中中心的静脉溶栓治疗进行指导。对实施远程卒中前后1年的静脉溶栓使用率、就诊到开始溶栓(door-to-needle, DTN)时间以及静脉溶栓患者转归良好(定义为发病后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率进行比较。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实施远程卒中后1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总静脉溶栓率(7.99%对2.88%;χ2=10.999,P=0.001)和发病3 h内就诊溶栓率(70.5%对22.8%;χ2=22.930,P〈0.001)均显著高于实施远程卒中前。实施远程卒中后1年静脉溶栓平均DTN时间较此前缩短,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70.55±28.52)min对(79.00±33.46)min;t=0.852,P=0.399]。实施远程卒中后1年静脉溶栓患者转归良好率较此前显著增高(80.65%对46.15%;χ2=4.234,P=0.022)。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启用远程卒中与静脉溶栓患者转归良好独立相关(优势比0.040,95%可信区间0.004~0.396;P=0.006)。结论远程卒中能提高偏远地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率并改善短期临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血栓溶解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远程医学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云南基层医院远程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1
作者
唐学梅
杨重胜
杨洲
刘轩
李剑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
人民医院
神经
内科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1期35-39,共5页
基金
上海市科委2017年国内科技合作领域项目(17695840400)
文摘
目的远程卒中指导基层医院脑梗死静脉溶栓国外已经很成熟,但国内鲜有报道。该研究以上海九院中心与祥云中心建立7×24小时远程卒中合作,由九院中心指导祥云中心进行脑梗死静脉溶栓。方法利用远程卒中前瞻性收集1年内九院中心与祥云中心急性脑梗死病例,统计其静脉溶栓质控和随访情况,对比两中心静脉溶栓率、3小时静脉溶栓率、就诊到静脉溶栓时间(DTN)、发病到静脉溶栓时间(OTT)、3个月随访改良生活能力评分(mRS)及出血、死亡率。结果远程卒中后1年九院中心静脉溶栓率27.04%,祥云中心静脉溶栓率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九院中心DTN为(62.76±26.41)min,祥云中心DTN为(70.55±28.5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5)。3个月随访两中心mRS评分、出血和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卒中指导下祥云中心静脉溶栓预后及安全性不差于九院中心,远程卒中是改善农村基层医院静脉溶栓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远程卒中
静脉溶栓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基层医院
Key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elestroke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primary hospital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实施远程卒中对偏远地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使用和短期临床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唐学梅
李剑
杨重胜
刘轩
李强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
人民医院
神经
内科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5期346-352,共7页
基金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17695840400)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7ZR1416200)
文摘
目的探讨远程卒中对偏远地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使用和短期转归的影响。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高级卒中中心自2017年3月开始应用远程卒中对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人民医院初级卒中中心的静脉溶栓治疗进行指导。对实施远程卒中前后1年的静脉溶栓使用率、就诊到开始溶栓(door-to-needle, DTN)时间以及静脉溶栓患者转归良好(定义为发病后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率进行比较。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实施远程卒中后1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总静脉溶栓率(7.99%对2.88%;χ2=10.999,P=0.001)和发病3 h内就诊溶栓率(70.5%对22.8%;χ2=22.930,P〈0.001)均显著高于实施远程卒中前。实施远程卒中后1年静脉溶栓平均DTN时间较此前缩短,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70.55±28.52)min对(79.00±33.46)min;t=0.852,P=0.399]。实施远程卒中后1年静脉溶栓患者转归良好率较此前显著增高(80.65%对46.15%;χ2=4.234,P=0.022)。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启用远程卒中与静脉溶栓患者转归良好独立相关(优势比0.040,95%可信区间0.004~0.396;P=0.006)。结论远程卒中能提高偏远地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率并改善短期临床转归。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血栓溶解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远程医学
治疗结果
Keywords
Stroke
Brain Ischemia
Thrombolytic Therapy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elemedicine
Treatment Outcome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云南基层医院远程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唐学梅
杨重胜
杨洲
刘轩
李剑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实施远程卒中对偏远地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使用和短期临床转归的影响
唐学梅
李剑
杨重胜
刘轩
李强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8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