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类中药来源囊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俊言 王文苹 +1 位作者 张祎 杨枝中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9-360,共12页
植物类中药来源囊泡是由植物类中药细胞分泌的纳米囊泡体,其组分物质和功能活性与来源植物密切相关,具有多重生物效应和优良靶向性能。与动物来源囊泡比较,植物类中药来源囊泡兼具稳定性、特异性和安全性三大特点。植物类中药来源囊泡... 植物类中药来源囊泡是由植物类中药细胞分泌的纳米囊泡体,其组分物质和功能活性与来源植物密切相关,具有多重生物效应和优良靶向性能。与动物来源囊泡比较,植物类中药来源囊泡兼具稳定性、特异性和安全性三大特点。植物类中药来源囊泡的提取分离方法多样、各有优缺点,暂无统一标准,联用两种或更多方法时能更快速有效地获取高浓度、完整的囊泡。系统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植物类中药来源囊泡一般呈茶托状、球状或杯状,粒径为10~300 nm;含脂质、蛋白质、核酸等多种活性物质,是进行细胞间信息转移传递的重要部分;多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毒性较低,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纤维化等作用。植物类中药来源囊泡作为新型药物载体有优良的主动靶向性能,其囊腔结构可有效保护药物,从而显著提高药物的递送效率和体内外稳定性;选择适宜物理或化学手段修饰其囊腔结构后,可创建更为稳定、精准的药物载体。本文系统综述了植物类中药来源囊泡提取纯化和表征技术、活性评价和应用概况,为促进相关新活性物质和靶向药物载体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泡 植物类中药来源 纳米给药系统 药物载体 主动靶向 分子生物相容性 生物活性 表征技术 综述
下载PDF
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肾茶黄酮和多酚的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枝中 张文平 +2 位作者 张磊 郭冬梅 王文苹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6,共8页
[目的]优化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s)同时提取肾茶黄酮和多酚的工艺,评价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从6种不同组分的DESs中筛选出黄酮和多酚得率最高的组分,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Box-Behinken设计试验优化... [目的]优化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s)同时提取肾茶黄酮和多酚的工艺,评价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从6种不同组分的DESs中筛选出黄酮和多酚得率最高的组分,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Box-Behinken设计试验优化超声辅助DESs提取肾茶黄酮和多酚的工艺,并测定肾茶DESs提取物的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n_(氯化胆碱):n_(乙二醇)为1:5、含水量30%、料液比为1:20(g:mL)、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40 min是提取肾茶黄酮和多酚的最佳条件。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表明:n_(氯化胆碱):n_(乙二醇)为1:5、含水量30%、料液比为1:21(g:mL)、提取温度为67℃、提取时间为42 min时,肾茶黄酮得率为140.87 mg/g,多酚得率为63.58 mg/g,均显著高于50%乙醇提取的得率。肾茶DESs提取物清除DPPH·、ABTS^(+)能力和还原能力均高于50%乙醇提取物。[结论]DESs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溶剂,绿色、高效地同时提取肾茶中的黄酮和多酚,为肾茶的深度开发提供基础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肾茶 黄酮 多酚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黄草乌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3
作者 王雪 曹小青 +2 位作者 郭冬梅 徐福荣 马晓惠 《中药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98-2202,共5页
目的:克隆并分析黄草乌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AACT)基因,以便解析黄草乌中二萜生物碱的合成调控机制。方法:基于黄草乌转录组数据筛选并克隆AvAACT基因;应用相关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该基因的编码蛋白,并利用实... 目的:克隆并分析黄草乌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AACT)基因,以便解析黄草乌中二萜生物碱的合成调控机制。方法:基于黄草乌转录组数据筛选并克隆AvAACT基因;应用相关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该基因的编码蛋白,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vAACT基因在植物体各组织及MeJA诱导后的表达情况。结果:从黄草乌中克隆获得2条AvAACT基因,AvAACT1和AvAACT2的开放阅读框分别为1 215 bp和1 206 bp,分别编码404个和401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氨基酸序列与唐松草等植物中的AACT有较高的同源性,都具有Ⅱ型硫解酶催化作用的活性中心结构域。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AvAACTs重组蛋白。qRT-PCR分析结果表明,AvAACTs基因在黄草乌根、茎、叶和花中均有表达,AvAACT1在花中表达量最高,AvAACT2在叶中表达量最高;经MeJA诱导后,黄草乌AvAACTs的表达量均明显上调。结论:该研究从黄草乌中克隆出AvAACTs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其重组蛋白,同时明确了黄草乌不同组织以及经MeJA处理不同时间后该基因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挖掘AvAACTs基因的功能积累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草乌 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 基因克隆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核表达
原文传递
秦艽的化学成分及抗炎保肝活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龚丽 龚冰璐 +3 位作者 周啟秀 金琼 杨竹雅 刘录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38-3247,共10页
目的研究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干燥根部的化学成分及抗炎保肝活性。方法采用多种色谱学方法对秦艽正丁醇和水层萃取物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 目的研究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干燥根部的化学成分及抗炎保肝活性。方法采用多种色谱学方法对秦艽正丁醇和水层萃取物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达为指标,评价各化合物的抗炎活性;采用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APAP)诱导人肝细胞(LO2)为模型,研究对APAP诱导LO2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以评价各化合物的保肝活性。结果从秦艽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1个化合物,分别为(+)-秦艽酸甲(1a)、(−)-秦艽酸甲(1b)、gentiananoside A(2)、3′-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3)、chinshanol A(4)、8-羟基-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吡喃糖苷(5)、berchemol(6)、6-去甲氧基茵陈色原酮(7)、1-(β-D-ribofuranosyl)-1H-1,2,4-triazone(8)、尿嘧啶苷(9)、β-D-吡喃葡萄糖基苯甲酸酯(10)和2-苯乙基-βD-吡喃葡萄糖(11)。活性研究显示,化合物1b对IL-6的分泌抑制效果明显;化合物1、1a、1b、2、8可降低APAP诱导的LO2细胞损伤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结论化合物1a和1b为1对新的苯并二氢吡喃光学异构体,化合物2~3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化合物4~6为木脂素类化合物,还含有黄酮、苯环衍生物等,化合物4~5、8、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部分化合物显示出良好的抗炎保肝作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艽 抗炎活性 保肝活性 (+)-秦艽酸甲 (−)-秦艽酸甲 8-羟基-落叶松脂醇-4'-O-β-D-葡萄吡喃糖苷 β-D-吡喃葡萄糖基苯甲酸酯
原文传递
黄草乌法呢基焦磷酸合酶基因(AvFPS)的克隆及功能验证
5
作者 王雪 李国栋 +2 位作者 王宝婕 徐福荣 马晓惠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387-4395,共9页
黄草乌为云南的道地药材,其富含滇乌碱等二萜生物碱,二萜生物碱是其主要活性成分。法呢基焦磷酸合酶(FPS)是萜类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在二萜生物碱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功能研究有助于揭示二萜生物碱合成的分子机制。该研... 黄草乌为云南的道地药材,其富含滇乌碱等二萜生物碱,二萜生物碱是其主要活性成分。法呢基焦磷酸合酶(FPS)是萜类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在二萜生物碱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功能研究有助于揭示二萜生物碱合成的分子机制。该研究基于黄草乌转录组数据,筛选到1条FPS基因(AvFPS),克隆其全长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功能验证以及基因表达分析。AvFPS开放阅读框(ORF)为1056 bp,编码351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1 kDa,其具有异戊烯基转移酶的2个典型保守功能域“DDIMD”和“DDYXD”。在大肠杆菌中表达AvFPS重组蛋白,用纯化重组蛋白进行体外酶促反应,结果表明,AvFPS能够催化法呢基焦磷酸(farnesyl pyrophosphate,FPP)的合成。qRT-PCR分析结果表明,AvFPS基因在黄草乌根、茎、叶和花中均有表达,在根中表达量最高;经MeJA诱导后,AvFPS的表达量明显上调。该研究明确了AvFPS的催化功能,揭示了AvFPS在不同组织以及经MeJA诱导不同时间段的表达模式,为更深入了解FPS基因在二萜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功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草乌 法呢基焦磷酸合酶 功能验证 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