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污降碳协同视角下的云南省绿美公路建设实践
1
作者 冯阳 任泓冰 李亚琪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4年第3期46-52,共7页
随着“双碳”战略的逐步推进,鉴于交通运输行业履行“美丽中国”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双重目标要求,从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视角总结云南省绿美公路建设成效。在回顾总结国内外绿美(绿色)公路建设情况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相关研究,梳... 随着“双碳”战略的逐步推进,鉴于交通运输行业履行“美丽中国”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双重目标要求,从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视角总结云南省绿美公路建设成效。在回顾总结国内外绿美(绿色)公路建设情况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相关研究,梳理交通行业尤其是绿美公路建设减污降碳协同发展现状与趋势,重点介绍云南省绿美公路建设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实践,并构建云南绿美公路建设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绿美公路建设减污降碳协同的建议,为实现绿美公路减污降碳协同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生态文明 绿美公路 减污降碳 协同治理
下载PDF
云南省主要盆地地下水水质监测与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高瑜 张华 +4 位作者 康晓莉 周俊蓉 武红梅 刘海峰 叶咸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2-552,共11页
云南省的高原山间盆地是重要的水源汇集区,人口聚集和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对水环境影响和变化具有指标意义的环境水文地质单元。文章阐述了云南省高原主要山间盆地地下水质监测概况,并依据多年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按照孔隙水、裂隙水、岩... 云南省的高原山间盆地是重要的水源汇集区,人口聚集和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对水环境影响和变化具有指标意义的环境水文地质单元。文章阐述了云南省高原主要山间盆地地下水质监测概况,并依据多年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按照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三种地下水类型进行了水质评价。通过数据统计法、Piper三线图、小波神经网络时间序列分析,预测云南省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质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地下水化学类型种类复杂多样,以HCO_(3)-Ca·Mg、HCO_(3)-Ca型为主。氨氮、锰、氟化物、硝酸根离子等含量超标率较高,是导致地下水水质超标的主要指标,不同污染指标的污染来源不同,主要为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云南高原主要盆地水质总体上呈稳定趋势,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地下水质 地下水监测 污染指标 高原盆地
下载PDF
云南小江断裂东支活动性分析及工程场地稳定性评价
3
作者 王迎法 曲亚明 +3 位作者 牟儒 赵鑫 许汉华 吴中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1-261,共11页
小江断裂延伸长、次生断裂交错分布多,使得区域内重大工程难以避免活动断裂带的影响,因此活动断裂的活动强弱以及场地稳定性是区域重大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工程稳定性问题。为了查清活动断裂对公路工程场地的影响,笔者等基于小江断裂地... 小江断裂延伸长、次生断裂交错分布多,使得区域内重大工程难以避免活动断裂带的影响,因此活动断裂的活动强弱以及场地稳定性是区域重大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工程稳定性问题。为了查清活动断裂对公路工程场地的影响,笔者等基于小江断裂地质构造背景,充分利用既有研究成果资料,重点研究区域构造环境和断裂特征,通过地质调绘、物理探测、年代学测试,结合对前人资料的系统梳理,计算分析了小江断裂中段东支活动速率,初步判定断裂活动程度;并综合考虑断裂活动性、地震烈度、岩体特性等因素,对工程场地稳定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小江断裂东支平均水平位移速率为6.6 mm/a,判定为强活动断裂,区域工程场地稳定性划分为极不稳定区;认为强烈活动性断裂两侧各10 km区域内对工程的影响最为严重,为公路工程场地选址和抗震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工程 小江活动断裂 滑动速率 断裂活动强度 场地稳定性
下载PDF
山区公路无控平交口实时交通冲突风险预警系统设计及效果评估
4
作者 苏宇 熊昌安 +2 位作者 杨小宇 杨文臣 田毕江 《交通科技》 2024年第1期102-106,共5页
为解决我国大规模山区公路无控平交口交通事故预防的诸多难点和症结,设计研发了一款山区公路无控平交口实时交通冲突风险预警系统,包括路侧一体化智能预警单元和中心远程管理系统软件。当路口存在冲突风险时,系统采用图形、文字和灯光... 为解决我国大规模山区公路无控平交口交通事故预防的诸多难点和症结,设计研发了一款山区公路无控平交口实时交通冲突风险预警系统,包括路侧一体化智能预警单元和中心远程管理系统软件。当路口存在冲突风险时,系统采用图形、文字和灯光的多模态LED板,向驾驶员一体化发布交通冲突风险预警信息和动态路况信息。现场安装测试结果表明:①在5种冲突风险场景下,预警策略显示正确率为100%;②当无车辆冲突、主路仅显示提示信号时,约60%的车辆有刹车减速行为;当路口车辆存在交通冲突,主路发布冲突警示信号时,80%左右车辆会减速;③70~85 km/h车速范围内的车辆占比从60%下降到45%,85%车速从示范前的81.4 km/h下降为78.1 km/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山区公路 无控平交口 交通冲突 风险预警
下载PDF
高速公路风光储融合系统优化配置及经济运行方法
5
作者 施泽 方留杨 +3 位作者 张春香 雷强 赵仁杰 刘源翔 《公路交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共12页
【目标】研究高速公路微电网中风电、光伏、储能融合供给技术的设备配置优化问题。【方法】在保证可靠供电的前提下,以高速公路微电网配置效益最大化和运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引入了min-max-min结构的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第1阶段求解系... 【目标】研究高速公路微电网中风电、光伏、储能融合供给技术的设备配置优化问题。【方法】在保证可靠供电的前提下,以高速公路微电网配置效益最大化和运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引入了min-max-min结构的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第1阶段求解系统的最优风电、光伏和储能容量配置,最小化系统投资成本;第2阶段求解最恶劣情况下最小化系统运行成本。然后建立了3类负荷需求响应模型,求解部分负荷用能时段不确定和发电设备出力不确定情况下系统运行成本。最后,建立计及储能循环寿命的储能优化配置模型,并探究合理的储能电池配置数量和充放策略。【结果】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由于考虑了设备出力和负荷用能不确定性的影响,在预测误差较大和恶劣天气的情况下,较确定性模型表现出了更优的经济风险控制能力,更能应对实际工程中天气变化的情况。在3类负荷需求响应模型中实施分时电价,处于电价高峰及低谷时段的Ⅱ类易转移负荷自发转移,微电网能有效地平衡负荷曲线并降低峰谷差率,降低系统运行成本。计及储能寿命损耗成本后,储能电池的放电深度降低且放电次数减少,以减缓电池的损耗并降低维护费用。电池的保守充放策略会在短期导致运行成本增加,但在长期内能避免不顾电池损耗成本的配置大量电池和激进的充放电策略。【结论】所提方法实现了高速公路风光储融合微电网中风电、光伏及储能的优化配置,并在分时电价下实行3类负荷需求响应策略,降低了系统总负荷峰谷差率及运行成本。结合储能循环寿命模型的应用进一步降低了系统维护成本并减少了电池寿命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微电网优化配置 两阶段鲁棒优化 风光储融合 高速公路
原文传递
基于北斗及AI的路面病害巡检系统关键技术
6
作者 陈兴文 席恩伟 《智能城市》 2025年第2期33-35,共3页
文章基于北斗卫星定位和人工智能技术,利用深度学习和边缘计算方法,对车载摄像机获取的高清图像进行处理,建立了路面病害自动识别系统,实现了路面病害的机器视觉自动化巡检,并通过北斗定位系统对病害的时空位置进行精准记录。此外,系统... 文章基于北斗卫星定位和人工智能技术,利用深度学习和边缘计算方法,对车载摄像机获取的高清图像进行处理,建立了路面病害自动识别系统,实现了路面病害的机器视觉自动化巡检,并通过北斗定位系统对病害的时空位置进行精准记录。此外,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并推送路面病害信息,显著提高路面病害巡检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定位技术 人工智能 路面病害自动识别 路面自动巡检
下载PDF
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与动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4
7
作者 高银钧 刘德敬 +2 位作者 熊昌安 孔令智 杨文臣 《公路与汽运》 2023年第6期44-47,共4页
为实现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风险动态评估,选择云南省某典型山区高速公路的道路条件数据、交通事故数据和交通流数据,采用配对式病例-对照法对事故数据和非事故数据进行匹配处理,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山区高... 为实现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风险动态评估,选择云南省某典型山区高速公路的道路条件数据、交通事故数据和交通流数据,采用配对式病例-对照法对事故数据和非事故数据进行匹配处理,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时空分布特征,并构建动态风险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季节变化带来的客观环境差异并不足以导致交通事故数明显的季度波动;交通事故主要集中在雨季和节假日出行高峰的4月、5月、8月、10月,主要发生在连续下坡、连续下坡+隧道路段等道路线形组合不良区域;采用显著变量建模、阈值为0.5、事故与非事故比例为1∶1时,构建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山区高速公路 交通事故 时空分布 动态风险评估
下载PDF
大场景范围公路实景模型构建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房昱纬 江海龙 +3 位作者 李又白 申俊昕 江良华 段曰蔚 《公路工程》 2024年第1期103-111,共9页
在公路工程设计、施工和运维阶段建立一个能直观、逼真地展现公路全线的道路及周边环境的公路实景模型,可为公路工程建设在设计、规划、运维等方面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和成果的个性化展示,但是目前公路实景模型构建方法在显示效率、实景模... 在公路工程设计、施工和运维阶段建立一个能直观、逼真地展现公路全线的道路及周边环境的公路实景模型,可为公路工程建设在设计、规划、运维等方面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和成果的个性化展示,但是目前公路实景模型构建方法在显示效率、实景模型质量、模型构建自动化等方面缺少对大范围带状公路场景的优化。本次研究针对实景模型构建过程中高程和影像数据叠加、地形块轻量技术、LOD调度技术、道路BIM模型自动导入与优化、自动化地物识别和构造物叠加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适用于大场景范围的公路实景模型构建方法,较大提升了公路实景环境模型的显示效率、模型效果和构建效率。通过对比LOD调度技术和地形块轻量化技术在不同场景大小下的显示效率和内存占用发现,该构建方法可以满足100000 m×100000 m。场小下的公路实景模型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实景 实景模型构建 实景模型构建效率优化 BIM模型与地形融合
下载PDF
山区公路下坡路段车辆事故形态分析及设计阶段追尾风险评估
9
作者 田毕江 吴云川 +1 位作者 熊昌安 杨轸 《交通与运输》 2024年第2期19-23,共5页
以云南某高速为例,从交通事故车辆类型占比、交通事故形态等方面对山区高速全路段与下坡路段交通事故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显示:下坡路段相较于全部统计路段,大型车事故比例增大64.0%,中型车事故比例增大128.9%,小型车事故比例降低93... 以云南某高速为例,从交通事故车辆类型占比、交通事故形态等方面对山区高速全路段与下坡路段交通事故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显示:下坡路段相较于全部统计路段,大型车事故比例增大64.0%,中型车事故比例增大128.9%,小型车事故比例降低93.4%,差别较为明显。下坡路段的设计和管理方面除应重点关注大型车外,还应提升对中型车行驶安全的关注。全路段与下坡路段交通事故数据中,追尾碰撞占比均超过半数。提出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路段坡度及公路运营管理速度快速验证方法,考虑路段坡度、车辆速度、跟车距离、降雨环境下路面附着系数等参数,可在公路设计阶段快速简便地为下坡路段相关设计参数的验证提供辅助,并对车辆追尾碰撞风险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下坡 事故分析 追尾碰撞 风险评估
下载PDF
某厚层碎石土滑坡滑面判定及防治对策
10
作者 张劲松 杨红 +2 位作者 叶咸 郑瑞敏 倪洪亮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4年第2期108-115,共8页
碎石土滑坡防治的难点是对其滑动面的准确判定。以大漾云高速公路K14+030—K14+130段左侧厚层碎石土滑坡为例,在地面调查、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稳定性分析等基础上,充分查明了滑坡范围内地质结构特征及滑坡的成因机制,对碎石土... 碎石土滑坡防治的难点是对其滑动面的准确判定。以大漾云高速公路K14+030—K14+130段左侧厚层碎石土滑坡为例,在地面调查、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稳定性分析等基础上,充分查明了滑坡范围内地质结构特征及滑坡的成因机制,对碎石土类滑坡稳定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地震。对碎石土层中滑动面进行了综合判定,滑坡体颜色为褐黄色,碎石成分以小粒泾碎石为主,同时密实度呈松散状,钻孔岩心有明显擦痕,碎石颗粒有定向排列趋势。在此基础上,经过方案比选,最终提出双排抗滑桩+锚索框格梁边坡防护+截水沟的防治方案,该方案达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研究结果对类似厚层碎石土滑坡滑面判定及防治对策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高速公路 碎石土滑坡 成因机制 滑面判定 稳定性验算 防治对策
下载PDF
基于融合注意力机制和图像识别的路桥裂缝检测技术
11
作者 席恩伟 《粉煤灰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5期155-161,共7页
针对当前路桥检测领域面临的训练效率低下与检测性能不足的挑战,设计了基于Inception-Resnet-v2的路桥裂缝检测模型。该模型结合其强大的特征学习能力与多尺度特征融合,显著提升了对复杂路桥环境的裂缝检测精度。同时,GKA聚类算法的应... 针对当前路桥检测领域面临的训练效率低下与检测性能不足的挑战,设计了基于Inception-Resnet-v2的路桥裂缝检测模型。该模型结合其强大的特征学习能力与多尺度特征融合,显著提升了对复杂路桥环境的裂缝检测精度。同时,GKA聚类算法的应用有效减少了非必要区域的计算,提高了检测效率。结果表明:与AlexNet相比,所提模型不仅在帧率(FPS)上实现了8.67%的提升,确保了实时处理的潜力,同时在准确率、精度、召回率及F1分数上分别取得了3.19%、3.75%、1.34%和2.66%的显著提升。该模型为提升路桥检测技术的智能化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并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桥检测 深度学习 多尺度 注意力机制 聚类算法
下载PDF
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安全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12
作者 叶咸 尹淏 +2 位作者 赵鑫 王冠群 高瑜 《中外公路》 2024年第1期218-224,共7页
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工程的安全关乎路域范围内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公路建筑物及下游环境敏感点等的保护,提出安全评估方法十分必要。该文基于云南省内1 369座弃渣场资料分析,提出弃渣场工程安全风险影响因素,概括为选址和设计因素、施... 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工程的安全关乎路域范围内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公路建筑物及下游环境敏感点等的保护,提出安全评估方法十分必要。该文基于云南省内1 369座弃渣场资料分析,提出弃渣场工程安全风险影响因素,概括为选址和设计因素、施工因素、区域地质因素、外部影响因素及资料完整性因素共5个一级指标,进一步提出18个次级指标。建立群决策AHP模型,通过64名技术专家,确定次级指标的权重,构建高速公路弃渣场工程安全风险评价技术指标体系,提出风险等级分级标准。以大理至丽江高速公路一处弃渣场实体工程为例,检验了弃渣场安全风险评估评价体系,证明了评价体系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权重优化需要实践大数据的支撑,该评价体系适合在山区高速公路弃渣场工程中进行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高速 群决策 弃渣场 安全风险 评价系统
原文传递
白竹村大型山体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
13
作者 叶咸 刘德敬 +4 位作者 高银钧 尹淏 武贵华 张劲松 潘俊良 《公路工程》 2024年第5期55-63,70,共10页
隧道-斜坡工程体系是极为复杂的系统,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下,隧道-斜坡工程体系相互作用既涉及公路施工和运营安全,也涉及坡体上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阿比村隧道-白竹村山体斜坡工程体系,通过地质调查、地表与深部位移综合监测、数... 隧道-斜坡工程体系是极为复杂的系统,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下,隧道-斜坡工程体系相互作用既涉及公路施工和运营安全,也涉及坡体上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阿比村隧道-白竹村山体斜坡工程体系,通过地质调查、地表与深部位移综合监测、数值模拟计算等技术手段,研究了白竹村大型山体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白竹村山体变形规模巨大,表现为隧道进口至进尺1300 m处山体向北西侧变形,变形范围长约540 m、宽约450 m,山体变形影响平均深度约130 m,总体方量约1100×10^(4)m^(3),山体变形是隧道-斜坡工程体系相互作用的结果;②山体变形的成因机制可概括为“震动开裂-突泥临空-中段牵引-向前推挤”这4个阶段;③山体变形速率在空间上存在差异性,山体中后部位移速率明显大于前部,在时间上与隧道施工存在关联,隧道施工完毕后,山体表面位移呈收敛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体变形 隧道-斜坡工程体系 深部位移 相互作用影响
下载PDF
基于SHAP-RF模型的不同路面状态下山区高速公路路表温度实时估计
14
作者 苏宇 李京阳 +2 位作者 熊昌安 岳松 杨文臣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5-553,共9页
为实现山区高速公路路表温度的实时精准预估,以云南省麻昭高速公路2年的分钟级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SHAP归因分析法筛选重要特征参数组合作为模型输入,采用随机森林回归算法(RFR)构建不同路面状态下的山区高速公路路表温度实时估计模型,... 为实现山区高速公路路表温度的实时精准预估,以云南省麻昭高速公路2年的分钟级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SHAP归因分析法筛选重要特征参数组合作为模型输入,采用随机森林回归算法(RFR)构建不同路面状态下的山区高速公路路表温度实时估计模型,并与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多元线性回归(MLR)等经典模型进行对比,综合分析模型的准确度。结果表明:①干燥和潮湿两种路面状态下的交通气象特征对路表温度的贡献重要度排序不尽相同;②干燥状态下的模型最佳输入组合为气温+时间+相对湿度+气压,潮湿状态下的模型最佳输入组合为气温+气压+时间+相对湿度+湿滑系数;③相较于3个比较模型,SHAP-RF模型的预估效果最佳,在干燥和潮湿状态下的MAE分别为1.046℃和0.367℃。研究成果可为山区高速公路低成本交通气象环境智能感知与冰雪灾害防治技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路表温度 SHAP归因分析 随机森林回归 多维气象因素 山区高速公路
下载PDF
西南山区公路施工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研究
15
作者 方留杨 文元勇 +2 位作者 贾志文 吴昊 段志宏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4期179-182,206,共5页
为实现对西南山区公路建设期土地利用的监测,获取公路施工区域周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本研究以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选取云南某高速公路施工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研究区公路施工前期、中期和后期的施工区域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公... 为实现对西南山区公路建设期土地利用的监测,获取公路施工区域周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本研究以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选取云南某高速公路施工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研究区公路施工前期、中期和后期的施工区域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公路施工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利用遥感技术可较好地获取山区公路施工期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可满足公路施工期间土地保护的环境监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公路施工 遥感监测 土地利用 西南山区
下载PDF
高速公路新增互通涉路评价关键指标与方法研究
16
作者 施泽 罗忠祥 +1 位作者 肖天祥 李薇 《公路与汽运》 2024年第4期23-28,共6页
随着公路网密度的增加,高速公路新增互通立交的需求增加,新增互通会对既有高速公路通行与运营带来一定影响。文中通过对高速公路新增互通立交对既有高速公路安全影响的分析,从接入点设计合规性、施工组织对既有高速公路的影响及互通立... 随着公路网密度的增加,高速公路新增互通立交的需求增加,新增互通会对既有高速公路通行与运营带来一定影响。文中通过对高速公路新增互通立交对既有高速公路安全影响的分析,从接入点设计合规性、施工组织对既有高速公路的影响及互通立交运营对高速公路的影响三方面建立新增互通立交涉路评价指标体系,实际应用中可结合项目特征和复杂程度对评价指标进行增减;通过规范符合性对照检查、施工组织可行性及合规性评价、新增互通立交前后通行能力对比,提出新增互通立交涉路技术评价方法,并运用该评价方法对云南省某新建高速公路B通过新增互通搭接已运营高速公路A工程进行涉路技术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交通 涉路工程技术评价 互通立交 规范符合性 施工组织可行性 通行能力
下载PDF
滇南地区公路雨天事故特征与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罗忠祥 李薇 +1 位作者 肖天祥 梅立善 《公路与汽运》 2024年第2期33-37,共5页
根据云南南部典型降雨多发地区降雨与事故分布情况,对比分析降雨条件下山区公路交通事故率风险比、事故形态及事故原因。结果表明,降雨时及降雨后1~3 h的事故发生率风险比分别为33.4、164.0,降雨条件下发生事故的频率是正常情况下的33.4... 根据云南南部典型降雨多发地区降雨与事故分布情况,对比分析降雨条件下山区公路交通事故率风险比、事故形态及事故原因。结果表明,降雨时及降雨后1~3 h的事故发生率风险比分别为33.4、164.0,降雨条件下发生事故的频率是正常情况下的33.4倍,降雨及其有影响的时段发生事故的频率是正常情况下的164.0倍;降雨时事故以追尾碰撞、侧翻和对向碰撞为主,事故原因主要是未保持安全距离;降雨会对视线、路面条件、车辆稳定性和驾驶人反应时间等带来不利影响,车距及车速控制是降低雨天事故发生可能性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山区公路 交通特征 安全影响因素 雨天
下载PDF
桥梁群结构监测数据存储与分析策略
18
作者 孙玉 席恩伟 《中国信息界》 2024年第8期82-84,共3页
引言在结构健康监测及其感知数据分析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由于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规模和稳定性不足导致的数据不完整和不连续,为具有显著多变量时间序列属性的监测感知数据分析带来重大挑战,加之结构健康状况评估方法理论体系尚不完善,难以... 引言在结构健康监测及其感知数据分析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由于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规模和稳定性不足导致的数据不完整和不连续,为具有显著多变量时间序列属性的监测感知数据分析带来重大挑战,加之结构健康状况评估方法理论体系尚不完善,难以给出合理的结论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量时间序列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结构监测 健康状况评估 数据分析 数据存储与分析 重大挑战 理论体系
下载PDF
公路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数据分析综述
19
作者 陈兴文 冉哲 《中国信息界》 2024年第9期250-252,共3页
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交通行业随之蓬勃发展,桥梁结构作为高速公路上的特殊构件,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关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采用传感器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模式对桥梁结构进行长期实时监测是“后高速”时代的趋势,在桥梁结构关键部... 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交通行业随之蓬勃发展,桥梁结构作为高速公路上的特殊构件,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关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采用传感器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模式对桥梁结构进行长期实时监测是“后高速”时代的趋势,在桥梁结构关键部位布设智能传感器测点,对其关键截面的环境、作用、结构响应、结构变化等指标进行实时采集,将采集的数据利用数据挖掘等技术进行分析,科学、准确反映桥梁结构状态,并进行评估,对未来判断桥梁结构整体状态,防范重大安全风险发生,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 关键截面 生命财产安全 智能传感器 大数据分析 数据挖掘 传感器技术 结构响应
下载PDF
运营公路高位崩塌危岩体监测技术研究现状浅析
20
作者 叶咸 罗方 +2 位作者 姜睿 赵鑫 高瑜 《地下水》 2024年第2期126-129,292,共5页
崩塌地质灾害受到地形条件约束,一般在峡谷地带尤其发育。地形陡峻、沟谷深切,加之强烈的风化作用影响,导致运营公路在峡谷路段安全风险剧增。该文通过文献调研简述了崩塌地质灾害的成因类型,总结为倾倒式、滑移式、错断式、拉裂式和鼓... 崩塌地质灾害受到地形条件约束,一般在峡谷地带尤其发育。地形陡峻、沟谷深切,加之强烈的风化作用影响,导致运营公路在峡谷路段安全风险剧增。该文通过文献调研简述了崩塌地质灾害的成因类型,总结为倾倒式、滑移式、错断式、拉裂式和鼓胀式五类;危岩落石的运动特征复杂,受地形条件控制表现出崩落、跳跃、滚动、抛散等形式。该文分析了高位危岩对公路设施的危害及其特点,论述了当前崩塌危岩体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及其优越点。基于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初步提出了适用于运营公路高位危岩的监测思路:无人机贴近倾斜摄影测量快速识别→危岩体与监测区段划分→视频/激光雷达图像识别监测→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该文提出的监测思路旨在崩塌发生后迅速预警,可有效应对次生灾害的发生,减少灾害造成的进一步损失,赢得抢通救灾的宝贵时间,对山区公路类似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营公路 高位崩塌 危岩 监测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