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楚雄地区首例马尔他布鲁杆菌菌血症报道 被引量:1
1
作者 邝咏云 周建明 +1 位作者 高冬花 罗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3期1960-1960,F0003,共2页
布鲁杆菌是一类人畜共患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常因接触患病家畜或食用病畜肉及乳制品感染引起布鲁菌病。布鲁菌病在我国西北牧区较为流行,在云南省楚雄地区从未有过该病的报道。近期,在1例反复发热伴关节痛的患者血培养中分离出楚雄地区... 布鲁杆菌是一类人畜共患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常因接触患病家畜或食用病畜肉及乳制品感染引起布鲁菌病。布鲁菌病在我国西北牧区较为流行,在云南省楚雄地区从未有过该病的报道。近期,在1例反复发热伴关节痛的患者血培养中分离出楚雄地区首例马尔他布鲁杆菌。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因"反复发热"1月余,于2014年5月21日入云南楚雄州人民医院传染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 布鲁菌病 马尔他 菌血症 关节痛 全自动血培养仪 畜肉 感染性疾病 中国蓝平板 微生物室
下载PDF
涂片镜检与细菌培养检查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
作者 范李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29-0132,共4页
针对微生物检验中应用涂片镜检与细菌培养检查的临床价值展开分析。方法 设定本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3年1月30日,截止时间为2023年9月30日。参与研究的样本病例主要来源于上述事件段在我院接受微生物检验的患者,共筛选150例。先后为这些... 针对微生物检验中应用涂片镜检与细菌培养检查的临床价值展开分析。方法 设定本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3年1月30日,截止时间为2023年9月30日。参与研究的样本病例主要来源于上述事件段在我院接受微生物检验的患者,共筛选150例。先后为这些患者实施涂片镜检与细菌培养检查,随后记录并比较两种方式的检测结果,分析二者的临床价值。结果 本次筛选的150份标本均为合格,合格率达到100.00%。对比两种检验方法的结果发现,其在各相关标本中的检测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且两种检验方法的菌株检出情况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由于涂片镜检与细菌培养检查各具优缺点,因此,在微生物检验中应视具体情况合理选用某一种方法或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片镜检 细菌培养检查 微生物检验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云南大姚地区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状况及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发顺 王庭发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7期81-81,共1页
梅毒螺旋体属于密螺旋体属苍白密螺旋体(TP)的苍白亚种,是引起人类梅毒的病原体。梅毒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少数也可因输血、手术创面、医务人员不慎受染等直接传播,也可经胎盘感染胎儿。感染后随着疾病的发展,可造成人... 梅毒螺旋体属于密螺旋体属苍白密螺旋体(TP)的苍白亚种,是引起人类梅毒的病原体。梅毒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少数也可因输血、手术创面、医务人员不慎受染等直接传播,也可经胎盘感染胎儿。感染后随着疾病的发展,可造成人体器官和神经系统的损坏,产生多种症状与体征,后果十分严重,近几年梅毒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由于梅毒螺旋体的活性与人体抵抗力之间的相关关系,表现为临床症状和潜伏状态交替出现,病程可持续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效果的影响观察
4
作者 许连刚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73-73,共1页
目的探究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2019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60名健康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收集每位体检者5 mL静脉血,对照组通过室温自然下分离和规范离心检验血液指标,观察组通过人工溶血和规范离心检... 目的探究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2019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60名健康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收集每位体检者5 mL静脉血,对照组通过室温自然下分离和规范离心检验血液指标,观察组通过人工溶血和规范离心检验血液指标,观察比较两组体检者血清标本生化检验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丙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钾离子、谷草转氨酶以及总胆固醇指标更高(P<0.05)。结论血液检验效果受溶血现象的影响,所以检测人员需要根据标准操作规程采集、存储和检验血液标本,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现象 血液检验 效果 影响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法舒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IL-23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吕丽丽 王光彦 +2 位作者 崔红花 王朋 费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93-895,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法舒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收治患者8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1~62〔平均(56.38±11.66)〕岁;UAP组60例,男36例,女24例,...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法舒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收治患者8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1~62〔平均(56.38±11.66)〕岁;UAP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40~65〔平均(56.04±13.37)〕岁。将UAP组配对分成常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1~63〔平均(55.61±11.62)〕岁;联合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2~65〔平均(56.85±10.27)〕岁;正常对照组20例,来自健康正常人,男15例,女5例,年龄42~60〔平均(55.64±10.41)〕岁。两组均给予扩冠、抗凝、调脂等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2 ml法舒地尔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50 ml静脉滴注,2次/d,疗程14 d。所有病例入选前及UAP患者治疗后于清晨取肘静脉血,分离血清,于-80℃冰箱保存待测。采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IL-23水平。结果治疗前UAP组血清IL-23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SAP组水平略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23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IL-23参与了UAP的病理过程,阿托伐他汀联合法舒地尔对不稳定斑块有保护作用,更宜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IL)-23 法舒地尔 不稳定型心绞痛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α2-HS-糖蛋白基因与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玲 卜锐 +4 位作者 刘华 王玉明 高冬花 宋滇平 杨秋萍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19-624,共6页
目的探讨α2-HS-糖蛋白的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4917、rs4918、rs1071592和rs2248690)与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多态性及等位基因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包括88例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α2-HS-糖蛋白的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4917、rs4918、rs1071592和rs2248690)与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多态性及等位基因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包括88例正常对照和24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者84例和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者161例)4个多态性位点检测,通过B超检测其下肢动脉,比较三组间4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频率,分析筛选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α2-HS-糖蛋白基因rs4917(C/T)、rs4918(C/G)、rs2248690(A/T)多态性在三组中其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rs1071592(C/A)多态性在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携带rs1071592的A等位基因者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明显增加(OR=8.501,95%CI 1.201~60.153)。结论α2-HS-糖蛋白基因rs1071592的A等位基因是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但没有发现α2-HS-糖蛋白基因的4个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2-HS-糖蛋白 单核苷酸多态性 动脉粥样硬化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RFLP-PCR和ASP-PCR方法对AHSG基因SNP位点检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玲 刘华 +2 位作者 王玉明 高冬花 杨秋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95-597,共3页
目的建立α2-HS-糖蛋白(AHSG)基因4个位点SNP(rs4917、rs4918、rs1071592、rs2248690)的分型技术,并分析该地区汉族人群中AHSG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及等位基因特异引物-聚... 目的建立α2-HS-糖蛋白(AHSG)基因4个位点SNP(rs4917、rs4918、rs1071592、rs2248690)的分型技术,并分析该地区汉族人群中AHSG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及等位基因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SP-PCR)技术分别对AHSG基因4个位点SNP进行检测。结果在汉族人群中AHSG基因SNPrs4917中C和T的等位基因频率为80.2%和19.8%,rs4918中C和G的等位基因频率为77.2%和22.8%,rs1071592中C和A的等位基因频率为84.1%和15.9%,rs2248690中A和T的等位基因频率为81.7%和18.2%;以测序佐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论在该地区汉族中存在AHSG基因rs4917(C/T),rs4918(C/G),rs1071592(C/A),rs2248690(A/T)多态性;PCR-RFLP和ASP-PCR两种方法对AHSG基因SNP分型稳定,其重复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2-HS-糖蛋白 单核苷酸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等位基因特异引物
下载PDF
脑脊液细胞学常规检查在颅内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光彦 杨思俊 +4 位作者 高冬花 温萍 龙双梅 马海珊 李海燕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734-1735,共2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常规检查在颅内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粟氏玻片离心法进行脑脊液细胞制片,经迈-格-吉(MGG)染色和镜检,按候氏分类法进行细胞分类与诊断。结果病毒性脑炎510例(占39.8%),化脓性脑膜炎460例(占35.9%)...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常规检查在颅内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粟氏玻片离心法进行脑脊液细胞制片,经迈-格-吉(MGG)染色和镜检,按候氏分类法进行细胞分类与诊断。结果病毒性脑炎510例(占39.8%),化脓性脑膜炎460例(占35.9%),结核性脑膜炎250例(占19.6%),隐球菌性脑膜炎30例(占2.3%),脑寄生虫病20例(占1.6%),流行性脑膜炎l0例(占0.8%)。结论脑脊液细胞学常规检查是诊治颅内感染性疾病简便易行的方法,它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更具优越性,对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其他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也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性疾病 脑脊液细胞学 病毒性脑炎
下载PDF
血清和血浆标本在三类测定方法中的结果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录芝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7期647-648,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和血浆样本在三类测定方法中结果的异同:比色法测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浊法测定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 目的探讨血清和血浆样本在三类测定方法中结果的异同:比色法测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浊法测定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速率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α-L-岩藻糖苷酶(AFU)等。方法用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同批测定79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和血浆标本。结果除ALB、TC、TG、HDL-C、LDL-C、ALT、AST血浆和血清测定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应对有差异的指标建立血浆结果参考值或进行校正。结论血浆代替血清用于生化检测有方便标本分离、快速上机检测出结果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血浆 生化指标 结果比较
下载PDF
阿维A胶囊+消银颗粒对银屑病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萍 贾正友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4期190-191,共2页
目的探讨阿维A胶囊+消银颗粒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75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投掷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37例和研究组3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维A胶囊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消银颗... 目的探讨阿维A胶囊+消银颗粒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75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投掷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37例和研究组3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维A胶囊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消银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各T细胞亚群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81.08%(30/3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8^+、CD4^+/CD8^+等T细胞亚群水平及IL-10、IL-17等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维A胶囊+消银颗粒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机体炎性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在银屑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A胶囊 消银颗粒 银屑病 T细胞亚群 炎性因子
下载PDF
ANA和ANA谱3联合检测在3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龚丽坤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412-413,共2页
目的探讨ANA、ANA谱3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D)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ANA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ANA谱3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 200例AD患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的ANA、Sm、dsDNA、核小体、组蛋白、核糖体P蛋白与其他各组对比... 目的探讨ANA、ANA谱3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D)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ANA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ANA谱3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 200例AD患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的ANA、Sm、dsDNA、核小体、组蛋白、核糖体P蛋白与其他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燥综合征(SS)组中的SS-A、Ro-52、SS-B与其他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A、ANA谱3的联合检测在AD,特别是SLE和SS的诊断中具有互补性,有利于提高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抗核 自身免疫疾病 ANA谱3
下载PDF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变化的探讨 被引量:10
12
作者 柯红 邝咏云 《中外医疗》 2017年第1期24-25,28,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该院儿科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100名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免疫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该院儿科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100名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免疫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的IgG、IgM、IgA、补体C3、补体C4、免疫复合物花环率、C3b受体花环率、免疫黏附促进因子、免疫黏附抑制因子等指标的体内平均含量分别为(1.25±0.08)、(1.09±0.22)、(10.35±2.13)、(1.02±0.32)、(0.29±0.07)、(5.32±1.13)、(10.36±1.08)、(52.65±5.23)、(30.22±2.31),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含量分别为(1.66±0.13)、(1.36±0.17)、(13.02±2.64)、(1.51±0.33)、(0.54±0.09)、(7.86±1.23)、(14.00±0.98)、(71.02±5.64)、(21.08±2.19),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其免疫能力相对低下,改善其免疫状态有助于促进疾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脑膜癌病的脑脊液细胞学诊断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思俊 高冬花 李文武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6-686,共1页
关键词 脑脊液 细胞诊断学 脑膜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2010-2014年鲍曼不动杆菌772株的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2
14
作者 邝咏云 周建明 高冬花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4期92-93,共2页
目的分析2010-2014年该院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2010-2014年该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利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共分离出鲍... 目的分析2010-2014年该院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2010-2014年该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利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772株,这些菌株分别来自痰、尿、血液、胆汁等,以痰标本多见。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有较高耐药率,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上升较快。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菌株分离率逐年上升,2010-2014年分别达33.6%,36.5%,64.6%,54.1%和59.2%。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多重耐药菌株分离率逐年升高,应加强对临床抗生素应用的监管及耐药性监测,以遏制耐药株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细菌分布 耐药性
原文传递
法式塞伯林德纳氏酵母菌致感染性关节炎1例及文献复习
15
作者 甘娜 任玉吉 +1 位作者 宋贵波 杨亚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期141-143,共3页
真菌感染是骨关节炎的少见病因,由于其诊断困难,治疗周期长,往往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影响骨关节功能的恢复甚至引起全身性的播散感染。法式塞伯林德纳氏酵母菌曾被报道可引起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严重感染甚至死亡,由其侵袭免疫功能正常人... 真菌感染是骨关节炎的少见病因,由于其诊断困难,治疗周期长,往往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影响骨关节功能的恢复甚至引起全身性的播散感染。法式塞伯林德纳氏酵母菌曾被报道可引起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严重感染甚至死亡,由其侵袭免疫功能正常人群骨关节导致感染的病例甚为罕见,现就其实验室检查和临床治疗过程进行报道并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式塞伯林德纳氏酵母菌 真菌感染 关节炎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酶联免疫(STE)法检测血浆Hcy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建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4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Hcy水平与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性意见。方法对本院2008年3月至2009年5月收治脑卒中患者5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Hcy。结果脑卒中组患者血浆Hcy显著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和... 目的探讨血浆Hcy水平与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性意见。方法对本院2008年3月至2009年5月收治脑卒中患者5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Hcy。结果脑卒中组患者血浆Hcy显著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血浆Hcy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血浆Hcy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首发组患者血浆Hcy显著低于复发组。结论血Hcy水平增高是脑卒中危险因素之一,酶联免疫法准确性高,可用于基层医院及实验室血浆Hcy浓度的检测工作及大宗临床病例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 血浆HCY 脑血管
下载PDF
介入治疗顽固性Graves病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建荣 刘志善 +2 位作者 杨惠云 熊代俊 李学良 《中国临床医学》 2003年第2期248-249,共2页
关键词 介入治疗 顽固性Graves病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不良反应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测定胰岛素及C肽在2型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贾正友 赵海芹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第11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胰岛素及C肽水平在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2015年1月—2016年2月该院内分泌科收治入院的88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88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美国雅培I2000SR全自动化... 目的探讨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胰岛素及C肽水平在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2015年1月—2016年2月该院内分泌科收治入院的88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88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美国雅培I2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两组空腹状态下及OGTT胰岛素、C肽水平。结果观察组空腹下胰岛素及C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峰值出现时间较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法可用于检测胰岛素及C肽水平从而用于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分型,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胰岛素 C肽 2型糖尿病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乙肝两对半不同模式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宏武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7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不同的病毒感染模式与原发性肝癌之间的关系。方法:收治原发性肝癌并乙肝患者120例,检测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分析乙肝两对半模式与原发性肝癌之间的关系。结果:120例患者中,检测出乙肝两对半模式14种,乙肝病毒感染...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不同的病毒感染模式与原发性肝癌之间的关系。方法:收治原发性肝癌并乙肝患者120例,检测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分析乙肝两对半模式与原发性肝癌之间的关系。结果:120例患者中,检测出乙肝两对半模式14种,乙肝病毒感染率显著高于没有感染的患者,其中又以表面抗原阳性占主导,其中以表面抗原阳性、e抗体阳性和核心抗体阳性(小三阳)所占比例最高,显著高于大三阳和其他感染模式(P<0.05)。结论:乙肝病毒感染极有可能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原因,其中乙肝小三阳感染模式患者占多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两对半模式 肝癌 联系
下载PDF
溴己新联合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喉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段忠萍 任宏武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7年第5期594-595,共2页
目的分析溴己新联合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喉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儿科确诊为小儿喉炎患儿56例,将其依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两组患儿均选用常规药物,实施抗感染、平喘与止咳治疗手段,而实验组患儿... 目的分析溴己新联合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喉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儿科确诊为小儿喉炎患儿56例,将其依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两组患儿均选用常规药物,实施抗感染、平喘与止咳治疗手段,而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选用溴己新联合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与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患儿,即实验组患儿临床疗效为97.86%、对照组患儿临床疗效为67.86%;对照组患儿咳嗽、喘憋、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为(5.57±1.79)d、(7.68±1.24)d、(5.13±1.15)d,而实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4.02±1.21)d、(4.37±1.16)d、(3.68±1.02)d;药物不良反应对比中,对照组发病率为21.42%,实验组发病率为3.5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溴己新联合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缩减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升临床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已新 沙丁胺醇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 小儿喉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