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年云南省景洪市哨兵动物多种虫媒病毒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振兴 寇美玲 +6 位作者 廖德芳 高翔 胡忠燕 李占鸿 谢佳芮 李华春 杨恒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127-4137,共11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云南省景洪市虫媒病毒的流行情况。2019年在景洪市勐罕镇设立了3头哨兵动物牛,定期采血进行虫媒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共获得7株病毒分离物。经病毒核酸的RT-PCR鉴定,分离到2株血清型分别为6型和7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zooti... 本研究旨在了解云南省景洪市虫媒病毒的流行情况。2019年在景洪市勐罕镇设立了3头哨兵动物牛,定期采血进行虫媒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共获得7株病毒分离物。经病毒核酸的RT-PCR鉴定,分离到2株血清型分别为6型和7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pizootic haemorrhagic disease virus,EHDV),2株血清型分别为4型和5型的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1株帕利亚血清群病毒(palyam serogroup virus,PALV)中的D’Aguilar virus(DAV)血清型病毒和2株未鉴定出的环状病毒。经病毒Seg-2、Seg-3序列ORF区的比对和进化分析显示,7株病毒的地域型均为Eastern型,与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3头哨兵动物的血液和血清,经病毒核酸及血清中和试验检测,证明3头动物均被相应的病毒感染。动物感染病毒后,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迅速上升,3~4周后达最高点并能够在该水平维持较长时间,而血液中病毒核酸含量2~4周到达最高点后则呈迅速下降趋势。本研究报道了景洪虫媒病毒的分离、毒株序列特征以及在动物上的感染特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当地的牛虫媒病毒提供数据支撑,同时3头牛分离获得7株病毒,提示当地可能还存在更多种类的虫媒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BTV) 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 帕利亚血清群病毒(PALV) 病毒分离鉴定
下载PDF
2023年云南省边境地区虫媒病毒病流行病学调查
2
作者 寇美玲 谢佳芮 +3 位作者 王轶男 苏晓航 宋建领 苗海生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2期34-38,共5页
为揭示云南省边境地区虫媒病毒病的流行病学本底,2023年对云南省8个边境地区的1630份牛血清样品进行了蓝舌病病毒(BTV)和阿卡斑病毒(AKAV)抗体检测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BTV和AKAV平均阳性率分别为83.68%、6.87%,8个边境地区均检出BTV和... 为揭示云南省边境地区虫媒病毒病的流行病学本底,2023年对云南省8个边境地区的1630份牛血清样品进行了蓝舌病病毒(BTV)和阿卡斑病毒(AKAV)抗体检测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BTV和AKAV平均阳性率分别为83.68%、6.87%,8个边境地区均检出BTV和AKAV抗体阳性样品;入境牛的BTV和AKAV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本地牛(P<0.05);规模场的BTV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散养户(P<0.05);水牛的BTV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黄牛,黄牛的AKAV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水牛(P<0.05)。结果说明:云南省边境地区普遍存在BTV和AKAV感染,其中BTV感染较严重,但不同地区、不同来源、不同品种牛的感染情况存在差异。建议持续开展边境地区的虫媒病毒血清学监测工作,加大入境牛的检验检疫力度,督促养殖场户做好驱虫防虫工作,并不断提高其饲养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地区 蓝舌病 阿卡斑 竞争ELISA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云南省部分地区牛环曲病毒检测及其HE基因多态性分析
3
作者 双玲 李金存 +7 位作者 班福泽 曲伟杰 王鑫文 张振兴 宋建领 柴俊 郑锦玲 张小苗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2期25-33,共9页
为了解云南省牛环曲病毒(BToV)的流行特点及遗传进化情况,2021-2023年在红河、大理、曲靖、楚雄等9个市13个县(区)15个牛场采集了655份粪便样品进行BToV核酸检测,并对部分BToV阳性样品进行了HE基因序列分析。核酸检测结果显示:BToV总阳... 为了解云南省牛环曲病毒(BToV)的流行特点及遗传进化情况,2021-2023年在红河、大理、曲靖、楚雄等9个市13个县(区)15个牛场采集了655份粪便样品进行BToV核酸检测,并对部分BToV阳性样品进行了HE基因序列分析。核酸检测结果显示:BToV总阳性率为10.8%(71/655);扩增得到6条完整的BToV HE基因序列,分属于BToVⅡ型和BToVⅢ型,与40条参考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为69.1%~99.8%;基因重组分析结果显示:存在2个重组现象,其亲本均为BToVⅡ型毒株和青藏高原藏羚羊源毒株,重组区域位于凝集素结构域R;基因选择压力分析结果显示:BToVHE基因在宿主机体和生存环境中的进化趋势以中性选择为主。结果表明:云南省牛场存在BToV感染;流行毒株中存在重组毒株,其可能由国内奶牛BToV毒株重组而来,且出现跨物种重组现象,该重组事件可能对病毒与受体结合过程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环曲病毒 检测诊断 HE基因 多态性
下载PDF
奶牛源反刍动物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4
作者 李富祥 高华峰 赵文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2,38,共7页
为了鉴定云南省某养殖场患呼吸道疾病奶牛的细菌性病原,本研究将2份奶牛鼻腔拭子样品接种含5%牛血清的营养琼脂,并观察分离菌的菌落形态和经革兰氏染色特性,结果显示分离到2株革兰氏阳性链状球菌YN240515和YN240516。采用Rapid ID32 STR... 为了鉴定云南省某养殖场患呼吸道疾病奶牛的细菌性病原,本研究将2份奶牛鼻腔拭子样品接种含5%牛血清的营养琼脂,并观察分离菌的菌落形态和经革兰氏染色特性,结果显示分离到2株革兰氏阳性链状球菌YN240515和YN240516。采用Rapid ID32 STREP kit对2株分离菌进行生化鉴定,采用PCR扩增分离菌16S rDNA基因序列并测序,采用MegAlign软件分析16S rD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采用MEGA软件构建16S rDNA基因序列的遗传进化树并分析2株分离菌的遗传进化特征,采用小鼠腹腔接种方法分析2株分离菌的致病性,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2株分离菌对8大类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细菌的生化、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和遗传进化鉴定结果显示,2株分离菌生化特征与反刍动物链球菌(Streptococcus ruminantium)模式菌株DSM104980T以及其他链球菌参考株基本一致。分离菌YN240515和YN240516与S.ruminantium DSM104980T 16S rD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100%和99.9%,与其他S.ruminantium参考株16S rD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8.8%~100%。2株分离菌在16S rDNA基因序列遗传进化树中与全部S.ruminantium参考株形成同一进化分支。基于上述特征,将2株分离菌鉴定为S.ruminantium。致病性实验结果显示,2株分离菌以4.0×107 cfu经腹腔接种小鼠均能导致小鼠100%死亡率,对小鼠的致病性均较强。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株分离菌均对青霉素类的青霉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以及头孢菌素类的头孢噻吩和头孢曲松等7种抗菌药物敏感,对氨基糖苷类的链霉素和卡那霉素等5种抗菌药物耐药。本研究是国内首次从患呼吸道综合征的奶牛中分离到S.ruminantium,证实我国奶牛存在S.ruminantium的感染,为我国奶牛S.ruminantium感染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动物链球菌 分离 致病性 奶牛
下载PDF
1株分离自云南省师宗县库蠓的新型西藏环状病毒 被引量:8
5
作者 杨振兴 谢佳芮 +6 位作者 李占鸿 李卓然 廖德芳 牛保生 姚萍芬 李乐 杨恒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6-176,共11页
西藏环状病毒(Tibet orbivirus, TIBOV)为环状病毒属的新成员,病毒于2009年首次从我国西藏墨脱县采集的圆斑按蚊中分离,目前,对该病毒的认识仍十分有限。本研究对1株分离自我国云南省师宗县库蠓的新型TIBOV毒株YNSZ/V290/2019进行了鉴定... 西藏环状病毒(Tibet orbivirus, TIBOV)为环状病毒属的新成员,病毒于2009年首次从我国西藏墨脱县采集的圆斑按蚊中分离,目前,对该病毒的认识仍十分有限。本研究对1株分离自我国云南省师宗县库蠓的新型TIBOV毒株YNSZ/V290/2019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病毒可在C6/36与BHK-21细胞上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55~75 nm,具有环状病毒属病毒典型形态特征。电泳结果显示,病毒基因组为十节段双链RNA,呈现“3-3-3-1”的电泳带型特征。对环状病毒属病毒高度保守的基因节段及其编码蛋白(Seg-3/T2)的序列分析显示,YNSZ/V290/2019为TIBOV的成员,与其他TIBOV毒株的核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80.90%~81.70%与97.20%~97.30%。对决定环状病毒属病毒血清型的基因节段及其编码蛋白(Seg-2/OC1)的序列分析显示,YNSZ/V290/2019与已知TIBOV毒株的核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26.90%~30.60%与28.50%~33.20%,表明该毒株可能是一种新血清型的TIBOV。对采集于师宗县牧场的40份黄牛与68份山羊血清进行血清中和试验,结果显示,新型TIBOV在牛、羊的阳性率分别为22.50%与4.41%。新型TIOBV在我国的发现,丰富了我国虫媒病毒的研究,为深入研究我国TIBOV的分布、致病性、感染宿主范围与诊断试剂的开发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蠓 病毒分离鉴定 西藏环状病毒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云南省师宗县蓝舌病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15
6
作者 肖雷 孟锦昕 +6 位作者 李楠 高林 何于雯 杨恒 胡骑 李华春 朱建波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为了解近年来云南省师宗县蓝舌病病毒流行情况,2012年在师宗县五龙乡建立了10头蓝舌病血清学阴性黄牛的监控动物群。从2012年5-10月,每周采血1次,11-12月,每月采血1次,采用C-ELISA进行血清学监测。8月开始动物血清学检测结果转阳... 为了解近年来云南省师宗县蓝舌病病毒流行情况,2012年在师宗县五龙乡建立了10头蓝舌病血清学阴性黄牛的监控动物群。从2012年5-10月,每周采血1次,11-12月,每月采血1次,采用C-ELISA进行血清学监测。8月开始动物血清学检测结果转阳性,至11月,监控动物全部转为阳性。用转阳前1周、转阳本周、转阳后2-13周的经处理的红细胞静脉接种鸡胚,收获鸡胚肝脏,用PBS悬浮捣碎的鸡胚肝脏,上清接种于C6/36细胞一代、BHK-21三代后,出现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 CPE)。采用RT-PCR方法,针对蓝舌病较为保守的血清型群特异片段VP7设计了2对引物,扩增其相应片段。结果显示,共分离到86份疑似分离物,其中67份疑似分离物细胞培养液上清经RT-PCR扩增,均扩增出1156 bp片段,初步确认为蓝舌病病毒。采用国际24个蓝舌病标准毒及24个标准阳性血清对86份疑似分离物及其对应血清进行细胞微量中和试验,67份毒株为蓝舌病病毒,与RT-PCR结果一致。通过对2份经中和试验定型为BTV-1、BTV-16分离株的VP2基因测序分析发现,BTV-1株序列与同型Y863(登录号:KC879616)参考毒株的同源性为92%,BTV-16株序列与登录号为AB686221的毒株同源性为99%。结果表明共分离到67株蓝舌病毒株,分离株主要为BTV-1、BTV-9、BTV-16三个血清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2013年云南省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监测及其血凝素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胡媛媛 张文东 +10 位作者 宋建领 刘庆亮 曾伟 王锐 郑锦玲 彭洁 保志鹏 张应国 范泉水 赵焕云 张富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4,共5页
为了解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Ⅳ)的变异情况,本研究对2013年云南省16个地区的3 622份家禽临床样品进行AⅣ的鸡胚分离和RT-PCR检测,其中分离鉴定到97份H9N2亚型AⅣ分离株,并选取21个分离株进行HA基因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21份H... 为了解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Ⅳ)的变异情况,本研究对2013年云南省16个地区的3 622份家禽临床样品进行AⅣ的鸡胚分离和RT-PCR检测,其中分离鉴定到97份H9N2亚型AⅣ分离株,并选取21个分离株进行HA基因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21份H9N2亚型AⅣ分离株的HA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6.0 %~99.4%,均属于欧亚分支的类A/Chicken/BeiJing/1/1994亚分支,而且又进一步划分为Ⅲ-1、Ⅲ-2两个小分支.其中Ⅲ-2分支为云南地区新出现的进化分支.氨基酸比对分析显示,测序的21个HA基因编码蛋白的裂解位点基序均具有低致病性病毒分子特征;与现用疫苗株相比,HA推导氨基酸序列中存在多个氨基酸位点差异;其中,Ⅲ-1与Ⅲ-2分支的AⅣ的HA氨基酸序列多个位点存在各自特有的点突变(氨基酸替换),这种变异具有一定的进化(亚)分支特异性.此外,HA基因多个受体结合位点氨基酸存在变异,其中234位氨基酸全部变为L,呈现了人流感受体结合特性;部分糖基化位点、抗原表位关键性氨基酸也存在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监测 H9N2亚型 血凝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禽腺病毒I群和禽腺病毒4型双重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8
作者 薛晓岩 张振兴 +4 位作者 杨钦鸿 王位 张伟 李素华 宋建领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8,184,共8页
为建立能快速检测禽腺病毒I群(FAd V-I)和禽腺病毒4型(FAd V-4)的双重Taq Man探针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本研究根据禽腺病毒(FAd V)的Hexon基因,设计针对FAd V-I和FAd V-4的通用型与特异型引物与探针。采用上述引物经PCR扩增靶基因并... 为建立能快速检测禽腺病毒I群(FAd V-I)和禽腺病毒4型(FAd V-4)的双重Taq Man探针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本研究根据禽腺病毒(FAd V)的Hexon基因,设计针对FAd V-I和FAd V-4的通用型与特异型引物与探针。采用上述引物经PCR扩增靶基因并克隆至p MD19-T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p MD19-T-FAd V-I和p MD19-T-FAd V-4,并均经PCR和测序鉴定。将两种重组质粒标准品分别10倍倍比稀释后等体积混合作为模板,采用棋盘法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能检测上述病原的双重Taq Man探针q PCR方法,同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及对临床样品的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两种重组质粒标准品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6,表明两种质粒标准品混合物的拷贝数与其Ct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和区分FAd V-I和FAd V-4,与其他禽类传染病病原核酸不发生交叉反应,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该方法对FAd V-I和FAd V-4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检测限分别为4.6×10~2拷贝/μL和2.01×10~2拷贝/μL,比常规PCR方法敏感性高10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采用该方法和常规PCR法对32份疑似感染FAd V-I的家禽组织样品、8份疑似感染FAd V-4的家禽粪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二者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均为100%。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FAd V-I/FAd V-4双重Taq Man探针q 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准确性好,为快速诊断FAd V-I的同时鉴别FAd V-4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腺病毒I群 禽腺病毒4型 HEXON TAQMAN探针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病诊断与防控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振兴 李卓然 +3 位作者 周卓 何于雯 杨秋艳 宋建领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1期97-100,共4页
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disease,PCVD)作为一种全球性猪类传染病,对养猪业构成了严重威胁。该文旨在全面阐述猪圆环病毒的特性、病害影响及防控策略,并总结现有的治疗手段优缺点,以期为猪圆环病毒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该文... 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disease,PCVD)作为一种全球性猪类传染病,对养猪业构成了严重威胁。该文旨在全面阐述猪圆环病毒的特性、病害影响及防控策略,并总结现有的治疗手段优缺点,以期为猪圆环病毒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该文通过深入解析猪圆环病毒病的各个方面,为养猪业提供一套全面的防控体系,旨在提升养猪业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效益,也为将来更多针对病毒的特异性治疗和预防手段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 诊断 防控 治疗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和生产防控措施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聪 刘宁 +1 位作者 姚俊 郭荣富 《养猪》 2015年第4期93-96,共4页
近年来,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呈现出全球性的流行及暴发,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升高,经济损失巨大,严重阻碍了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者近年来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近年来,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呈现出全球性的流行及暴发,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升高,经济损失巨大,严重阻碍了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者近年来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以及生产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分离培养 检测方法 防控措施
下载PDF
牛环曲病毒云南株纤突蛋白基因分子特征及进化分析
11
作者 耿娟 曲伟杰 +10 位作者 张晓梅 魏志杰 钟德凯 王鑫文 李文贵 张双玲 李金存 张振兴 张以芳 郑锦玲 宋建领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43-4955,共13页
【目的】了解牛环曲病毒(Bovine torovirus,BToV)在云南部分地区牛群中的流行及其S基因遗传进化情况。【方法】采集云南省内13个地区15个牛场不同年龄牛的粪便样品655份,利用RT-PCR方法检测BToV,并对其中6株BToV阳性样品进行S基因扩增... 【目的】了解牛环曲病毒(Bovine torovirus,BToV)在云南部分地区牛群中的流行及其S基因遗传进化情况。【方法】采集云南省内13个地区15个牛场不同年龄牛的粪便样品655份,利用RT-PCR方法检测BToV,并对其中6株BToV阳性样品进行S基因扩增、克隆、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RT-PCR检测结果显示,655份牛粪便样品检出71份BToV阳性,总阳性率为10.8%;其中腹泻样品阳性率为21.2%(59/278),非腹泻样品阳性率为3.2%(12/377);1周龄、1周龄~1月龄、1~6月龄和1岁及上样品的阳性率分别为15.0%(3/20)、17.7%(20/113)、14.0%(45/321)和1.5%(3/201)。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6条BToV S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6.0%~99.8%,且与原始毒株Breda1的相似性为94.7%~96.0%,与国内流行毒株的相似性为95.2%~99.7%。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6条S基因均与原始毒株Breda1不在同一大分支,与国内四川、河南毒株及土耳其毒株形成一个大分支,表明云南省BToV毒株与目前国内流行毒株一致,亲缘关系近。氨基酸突变位点分析结果显示,S基因存在少量独特的氨基酸突变位点。重组分析结果显示,BTOV-China/YN03-2021、BTOV-China/YN01-2021和BTOV-China/YN06-2022为重组序列,其中重组序列BTOV-China/YN06-2022得分最高,重组区域为1438~1609 bp区间,主要亲本为BTOV-China/YN05-2021;重组序列BTOV-China/YN03-2021,重组区域位于1668~3569 bp区域,主要亲本为土耳其毒株BToV-HT2-TUR(MG957146.1);重组序列BTOV-China/YN01-2021,重组区域位于261~2552 bp,主要亲本为土耳其毒株BToV-HT2-TUR(MG957146.1)。基因选择压力分析结果显示,BToV S基因的进化方式主要以中性选择为主,但同时也存在净化选择和正向选择的压力影响。【结论】本研究揭示了BToV已存在于云南省部分地区牛群体中且防控形势较严峻,可为中国研究BToV流行病学和BToV S基因遗传进化关系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云南地区制定BToV感染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环曲病毒(BToV) S基因 分子特征 进化分析
下载PDF
2020年云南省鸡呼吸系统疫病病因分析
12
作者 张振兴 李占鸿 +1 位作者 王斌 宋建领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74,共7页
为了分析云南省2020年度鸡呼吸系统疫病病因,分别在昆明、红河、曲靖、大理、楚雄、昭通等地111个养鸡场采集疑似发生呼吸系统疫病鸡肺脏、脾脏、喉气管等组织混合样品111份。采用PCR检测方法对疑似样品进行副鸡禽杆菌、鸡毒支原体(MG)... 为了分析云南省2020年度鸡呼吸系统疫病病因,分别在昆明、红河、曲靖、大理、楚雄、昭通等地111个养鸡场采集疑似发生呼吸系统疫病鸡肺脏、脾脏、喉气管等组织混合样品111份。采用PCR检测方法对疑似样品进行副鸡禽杆菌、鸡毒支原体(MG)、滑液囊支原体(MS)、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禽流感病毒(AIV)、鼻气管鸟杆菌(ORT)等传染性疾病病原核酸检测,对部分核酸样品进行测序验证。结果表明,副鸡禽杆菌、MG、MS、NDV、IBV、ILTV、ATV、ORT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8.92%(21/111)、10.81%(12/111)、5.41%(6/111)、4.50%(5/111)、2.70%(3/111)、39.64%(44/111)、9.00%(10/111)、18.92%(21/111);混合感染占32.43%(36/111),2种、3种和4种病原混合感染分别占18.92%(21/111)、11.71%(13/111)和1.80%(2/111)。由此可见,云南省2020年度鸡呼吸系统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以副鸡禽杆菌、ILTV、ORT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系统 疫病 进化分析 阳性率
下载PDF
云南省师宗县牛羊蓝舌病病毒感染情况及活动规律监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孟锦昕 何于雯 +4 位作者 肖雷 李楠 宋建领 王静林 李华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37-541,共5页
目的研究蓝舌病病毒近几年在云南省师宗县的感染情况及活动规律。方法 2014-2016年连续3年在师宗县设置监控点,每年选择蓝舌病抗体阴性的10头牛和5只羊作为监控动物,5-10月每周采血1次,11月、12月,每月采血1次,每次每头动物采集常规全... 目的研究蓝舌病病毒近几年在云南省师宗县的感染情况及活动规律。方法 2014-2016年连续3年在师宗县设置监控点,每年选择蓝舌病抗体阴性的10头牛和5只羊作为监控动物,5-10月每周采血1次,11月、12月,每月采血1次,每次每头动物采集常规全血、肝素抗凝血各1份,用于蓝舌病抗体检测和病毒分离。结果 2014-2016年均有动物感染蓝舌病病毒,平均感染率为35.56%,感染时间均在6-10月之间,这一结果表明蓝舌病病毒感染动物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10月,这一时期应加强蓝舌病的防控。在蓝舌病监测中,45只监控动物中的16只感染了蓝舌病病毒,并从7只感染动物中分离出9株蓝舌病病毒,分别为BTV-2、-4、-9、-12、-16型,其中BTV-16型4株,为优势血清型。结论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师宗县长期存在多种血清型蓝舌病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监控动物 感染率 血清型
下载PDF
云南省边境地区哨兵牛芒市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占鸿 谢佳芮 +7 位作者 杨振兴 寇美玲 李华春 高翔 胡忠燕 李卓然 廖德芳 杨恒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6,共10页
【目的】掌握云南省边境地区动物虫媒病毒的多样性分布和传播风险。【方法】在云南省景洪市设立哨兵牛3头,每周1次采血进行虫媒病毒的监测与分离。通过电镜观察、基因组琼脂糖凝胶电泳、RT-PCR与克隆测序对分离病毒进行鉴定,采用实时荧... 【目的】掌握云南省边境地区动物虫媒病毒的多样性分布和传播风险。【方法】在云南省景洪市设立哨兵牛3头,每周1次采血进行虫媒病毒的监测与分离。通过电镜观察、基因组琼脂糖凝胶电泳、RT-PCR与克隆测序对分离病毒进行鉴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与血清中和试验对病毒在动物上的感染进行回溯分析。【结果】2019年,在监测期第13周,从1头哨兵牛的血液中分离出1株致C6/36细胞病变的病毒(V301/YNJH/2019),电镜观察可见直径约70 nm、呈二十面体对称结构的病毒粒子,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病毒基因组为双链RNA,RT-PCR鉴定分离毒株为芒市病毒(MSV)。测序显示,分离毒株的基因节段Seg-4和Seg-7长度为2055和1122 bp,编码病毒的外层衣壳蛋白VP4(628 aa)和VP7(298 aa),基因节段Seg-2和Seg-9长度为3055和1076 bp,编码病毒的内层衣壳蛋白VP2(956 aa)和VP9(283 aa);分离毒株与云南省芒市分离的MSV/DH13M041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核酸序列相似度在97.4%(Seg-9)~98.5%(Seg-2)之间,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在96.4%(VP9)~98.4%(VP2)之间。病毒感染的回溯分析显示,监测期的第11周,牛血液中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病毒核酸含量在第13周达到高峰,随后快速降低,在第18周转为阴性;感染哨兵牛在监测期的第13周已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1∶14),在第16~18周处于高峰(1∶226),至监测结束的第24周降低为1∶57。【结论】本文从牛体中分离到了MSV,表明牛是MSV的易感动物之一,病毒在感染牛上呈“一过性感染”的特征。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MSV的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与致病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市病毒 虫媒病毒 系统发生分析 哨兵动物 感染特性 回溯分析
下载PDF
云南牛血液标本中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YNSZ/V207/2017)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占鸿 肖雷 +7 位作者 李卓然 宋子昂 谢佳芮 杨振兴 朱沛 李华春 廖德芳 杨恒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掌握云南省动物病毒的多样性和传播风险。方法在云南省师宗县设立10头哨兵牛,定期采血接种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电镜观察、高通量测序与血清中和试验进行分离病毒的鉴定、全基因组序列获取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17年从... 目的掌握云南省动物病毒的多样性和传播风险。方法在云南省师宗县设立10头哨兵牛,定期采血接种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电镜观察、高通量测序与血清中和试验进行分离病毒的鉴定、全基因组序列获取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17年从采集的哨兵牛血液样本中分离出2株蓝舌病病毒、3株帕利亚姆病毒、2株流行性出血病病毒和1株待鉴定病毒(YNSZ/V207/2017)。电镜下YNSZ/V207/2017病毒粒子直径约80 nm,呈二十面体对称;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其为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ammalian orthoreovirus,MRV)血清1型毒株(MRV-1),病毒的不同基因节段分别与人、白尾鹿、水貂、果子狸和棕蝠上分离MRV的序列相似度最高;血清中和试验表明当地牛、羊和猪中MRV-1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5%、20.0%和42.5%。结论在云南省牛血液标本中分离出1株MRV-1型毒株,该毒株可能为不同宿主来源的基因重配毒株,MRV-1在当地家畜中广泛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 血清型 病毒分离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重配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云南省蓝舌病病毒血清7型毒株的分离与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占鸿 宋子昂 +7 位作者 廖德芳 杨振兴 谢佳芮 高翔 胡忠燕 李卓然 李华春 杨恒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37-1348,共12页
2014年,我国广东省的哨兵牛上分离出蓝舌病病毒血清7型(BTV-7)毒株,但该血清型病毒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分离我国流行的BTV-7型毒株并掌握其遗传特征。作者在云南省景洪市勐罕镇设立哨兵牛,每周定时采血,并接种C6/36、BH... 2014年,我国广东省的哨兵牛上分离出蓝舌病病毒血清7型(BTV-7)毒株,但该血清型病毒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分离我国流行的BTV-7型毒株并掌握其遗传特征。作者在云南省景洪市勐罕镇设立哨兵牛,每周定时采血,并接种C6/36、BHK-21细胞分离虫媒病毒,通过病毒蚀斑试验与增殖曲线分析病毒在细胞上的感染特性,采用高通量测序获取分离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通过qRT-PCR与血清中和试验对哨兵牛血液中的病毒核酸与中和抗体变化进行回溯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5月,分离到1株能引起BHK-21细胞发生细胞病变的病毒(毒株号V303/YNJH/2020),经鉴定为BTV-7型。分离毒株的基因组全长19154 bp(GenBank收录号MW046280至MW046289),与广东省2014年分离的BTV-7型GDST008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基因节段1至6,基因节段9与10的核酸与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nt/aa)相似度分别大于98%、99%;V303/YNJH/2020毒株的基因的节段7和基因节段8属Western地域型,与广东GDST008毒株对应基因节段的nt/aa序列相似度仅为71.5%/81.6%、79.6/%84.4%。病毒蚀斑与增殖曲线比较显示,V303/YNJH/2020在BHK-21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强于GDST008。回溯分析显示,感染V303/YNJH/2020的哨兵牛未出现临床症状,血液中的病毒核酸持续存在长达12周;在病毒感染后第4~9周,血液中的中和抗体滴度水平维持在1∶256。云南省2020年分离的BTV-7型V303/YNJH/2020毒株与广东省分离的BTV-7型GDST008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在BHK-21细胞上的增殖能力强于GDST008毒株;V303/YNJH/2020虽未引起感染动物的临床症状,但病毒核酸与中和抗体在感染动物血液中长时间存在。研究结果为开展BTV-7型在我国的演化规律、病毒变异以及致病性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血清7型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重配 感染特性
下载PDF
云南省蓝舌病病毒“历史毒株”的遗传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卓然 朱建波 +7 位作者 廖德芳 肖雷 王金萍 高林 杨振兴 李占鸿 杨恒 李华春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8期26-35,42,共11页
20世纪90年代,本实验室从云南省哨兵动物采集的血液中分离到7种血清型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但这些毒株的遗传特征至今仍不清楚,因而阻碍了我国的BTV演化历史分析。为掌握云南省早期流行BTV毒株的遗传特征,对1995—1997年... 20世纪90年代,本实验室从云南省哨兵动物采集的血液中分离到7种血清型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但这些毒株的遗传特征至今仍不清楚,因而阻碍了我国的BTV演化历史分析。为掌握云南省早期流行BTV毒株的遗传特征,对1995—1997年云南省分离的25株BTV毒株的基因组节段2、3、7和10(Seg-2、-3、-7、-10)进行一步法RT-PCR扩增、测序以及序列分析。Seg-2序列分析显示,1995—1997年云南省分离到的7种不同血清型(BTV-1、-2、-3、-4、-12、-15、-16)BTV毒株,分属A、B、G、H、I和J等6种基因型;BTV-12型毒株的Seg-2为西方地域型,其余毒株的Seg-2则属于东方地域型;Seg-3和Seg-10序列分析显示,25株BTV毒株均为东方地域型;Seg-7序列分析显示,1株BTV-2型、2株BTV-12型和1株BTV-16型毒株属于西方地域亚型,并与南非和荷兰BTV毒株的Seg-7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其余毒株则均为东方地域型。上述结果表明,云南省存在多种血清型BTV的流行,而Seg-2和Seg-7基因重配毒株的发现,提示国外的西方地域型毒株已侵入云南省,并在传播过程中与我国毒株发生了基因重配。本研究为我国BTV的演化分析与溯源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序列分析 遗传特征 基因重配 地域型 血清型
下载PDF
云南省边境地区送检牛血清样品蓝舌病病毒抗体检测与血清型鉴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寇美玲 谢佳芮 +1 位作者 李乐 苗海生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10期16-20,共5页
为了解云南边境地区的蓝舌病流行和分布情况,采用竞争ELISA方法,2019年对云南省边境地区5个州市12个县(市)的1580份牛血清样品进行蓝舌病病毒抗体检测,同时从检出的阳性血清中,每县(市)随机选取15~55份,采用微量血清中和试验进行血清型... 为了解云南边境地区的蓝舌病流行和分布情况,采用竞争ELISA方法,2019年对云南省边境地区5个州市12个县(市)的1580份牛血清样品进行蓝舌病病毒抗体检测,同时从检出的阳性血清中,每县(市)随机选取15~55份,采用微量血清中和试验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12个边境县(市)均检出阳性血清样品,但有一定的地区差异,其中芒市最高(94.1%),沧源县最低(17.0%);本地牛和境外牛血清样品阳性率差异不大(P>0.05),均在70.0%以上;各县(市)均存在5个以上血清型的交叉感染。结果表明,蓝舌病在云南边境地区广泛存在,且呈多种血清型混合流行态势,需要持续开展血清学调查。本研究为我国西南边境地区蓝舌病防控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 边境地区 竞争ELISA 微量血清中和试验 阳性率
下载PDF
云南省边境地区牛阿卡斑病毒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6
19
作者 寇美玲 谢佳芮 苗海生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2年第7期11-15,共5页
为掌握云南省边境地区牛群中的阿卡斑病毒(Akabane virus,AKAV)流行情况和分布特征,采用竞争ELISA检测方法,对2019—2020年采自云南省边境地区10个县市的牛群血清样品进行AKAV抗体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在采集的4437份牛血清样品中,检... 为掌握云南省边境地区牛群中的阿卡斑病毒(Akabane virus,AKAV)流行情况和分布特征,采用竞争ELISA检测方法,对2019—2020年采自云南省边境地区10个县市的牛群血清样品进行AKAV抗体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在采集的4437份牛血清样品中,检出抗体阳性样品1367份,平均抗体阳性率为30.81%;2019年抗体阳性率为27.88%,2020年为32.14%,差异不显著(P>0.05);入境牛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本地牛(P<0.05);养殖场抗体阳性率略高于散养户和交易市场,但三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舍饲牛群的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半放牧半舍饲和系牧饲养(P<0.05),黄牛的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水牛(P<0.05)。结果表明,云南省边境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AKAV感染且有加重趋势,入境牛感染风险较高,需持续开展血清学调查和监测,加强境外牛的检疫和移动控制,降低AKAV向内地扩散的风险。本研究摸清了云南省边境地区牛群中的AKAV流行本底,为今后该病毒流行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制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卡斑病毒 边境地区 竞争ELISA 阳性率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云南省某腹泻仔猪群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核酸检测及其N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振兴 王斌 宋建领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1年第10期22-26,共5页
猪流行性腹泻是猪场新生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为确定云南省曲靖市某猪场新生仔猪出现呕吐、腹泻和高死亡率的病因,采集病死仔猪肠道、肠系膜淋巴结、脾脏等组织病料,处理后提取病原核酸,通过RT-PCR进行导致仔猪腹泻的猪流行性腹泻病... 猪流行性腹泻是猪场新生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为确定云南省曲靖市某猪场新生仔猪出现呕吐、腹泻和高死亡率的病因,采集病死仔猪肠道、肠系膜淋巴结、脾脏等组织病料,处理后提取病原核酸,通过RT-PCR进行导致仔猪腹泻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病原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仅PEDV核酸阳性,其他病原均为阴性。对检出的PEDV阳性样品N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发现:阳性样品N基因与河北的T10-HB2018毒株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99.7%;与疫苗株AJ1102和LW/L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7.4%~97.5%,在同一个分支上,均属于基因Ⅱ群;与经典毒株CV777株核苷酸同源性略低,为95.7%。结果表明,引起该仔猪群腹泻的主要病因为PEDV感染,流行毒株未发生变异,当前疫苗对其防控有效。依据分析结果,该场采取PEDV疫苗紧急免疫,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本研究对于指导该地区猪群腹泻病防控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 核酸检测 N基因 疫苗毒株 基因Ⅱ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